高一關(guān)于祭灶的由來作文
導語:大家知道嗎?今天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俗稱的“小年兒”。是春節(jié)前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jié)”。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祭灶作文,請大家欣賞!
【祭灶作文1】
大家知道嗎?今天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俗稱的“小年兒”。是春節(jié)前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jié)”。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奶奶早早的就開始做火燒 ,并準備了一些祭拜用的物品擺在了廚房,墻上貼了一幅灶王爺?shù)漠?上面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中間寫著“一家之主”。點上香,奶奶嘴里不知道念叨著什么?
“呀?怎么沒有灶糖啊?”我問奶奶,“據(jù)我們老師講: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shù)淖彀。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
聽了我的話,奶奶笑了,“原來我家昶昶懂得還不少呢?可你知道二十三祭灶的傳說嗎?”
“講給我聽,講給我聽!”我迫不及待的纏著奶奶,希望她趕快給我講一講。
“好的!叫上弟弟,奶奶給你們講故事!”
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個孩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糊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yīng)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lǐng)回家里。
轉(zhuǎn)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里,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并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聽完了故事,我突然想起了那個童謠,便誦了起來,弟弟還一直在屋子里追趕著我。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屋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
伴隨著快樂的童謠和震耳欲聾的炮竹聲,我們一家其樂融融,笑聲傳遍了整個屋子!
【祭灶作文2】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jié)。據(jù)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墻上。兩邊配聯(lián)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lián)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guān)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shù)淖,讓它不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然后將灶王爺像焚燒,謂之“升天”,邊燒邊磕頭禱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燒假馬、放鞭炮送灶王爺騎馬上天。上世紀50-60年代,祭灶王爺?shù)牧曀字饾u消失,但吃灶糖(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和打掃房屋的習俗仍流傳至今。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據(jù)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后,屋內(nèi)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lǐng)”!然后天執(zhí)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jīng)領(lǐng)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飲食: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條。
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近代卻多數(shù)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