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4上海高考作文:沙漠中自由的選擇
人出生時大多是哭泣的,這似乎是人生痛苦和不自由的隱喻。的確,來到這個世界上并不是人們自由的選擇,人生的道路上也是樂少苦多,有很多沉甸甸的東西要去承擔,而且別無選擇必須承擔。所以,生命就像一個我們必須穿越的沙漠。但是,人可以選擇怎樣穿越沙漠,這又是人最重要的自由。
用沙漠來隱喻人生,已見于《西游記》。雖然孫悟空能翻跟斗,但是唐僧還是沒有讓他取經取完了事,而是堅持自己去西天取經,這正是唐僧的自由。唐僧認為要得到經本后依之修行才能得到自由。但其實,他在沙漠中行走的時候已經得到自由了。在《西游記》末尾,吳承恩設計了一個很有禪意的結尾。佛祖的兩個弟子向唐僧索要賄賂,交不出賄賂的唐僧一開始只拿到了白本,這實際上是作者對“終極自由”概念的取消。
人并不是要穿越沙漠才能得到自由,人在沙漠中行走時,決定自己行走的道路與方式就是自由的。人生也并不是要依靠漫長艱辛的宗教苦修后才能獲得終極自由,才能升到天堂,說不定天堂里的佛祖弟子竟然也像污濁的人間一樣向人索賄呢?人生的自由,在于此時此刻。“即今休去即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就是這個意思。
當我們對終極自由存在于此時此刻有了認識以后,我們便能發(fā)現,這種自由選擇的權力是所有人類共同具有的。對這一點的體認,讓選擇不同人生道路的人惺惺相惜。前不久過世的臺灣詩人周夢蝶,他終年在臺北繁華的武昌街頭默坐,售賣純粹的文學書籍,以此度過一生。他有時一天只能賺到二十幾元新臺幣,長年營養(yǎng)不良。他為世人留下了四卷可以通靈的詩作。相比之下,龍應臺選擇從政,在立法院接受立法委員通宵的質詢。但這不妨礙龍應臺在文集中多次記述她與周夢蝶相見時內心的觸動,也不妨礙他們引為知音。他們都依照自己的內心愿望,自由選擇了自己穿越沙漠的道路。因為他們都能了解此時此刻的自由意志就是一切,這就是“終極自由”,所以他們能夠發(fā)現互相生命的光華。選擇一樣的人生道路不能使我們相互理解,但在選擇自由的層面上,人與人才能發(fā)生感同身受的觸動。
對于我們高三的學生而言,高三也是一片沙漠。我們是不自由的,因為我們必須穿過它,但我們又是自由的,因為我們可以選擇穿過沙漠的道路與方式。我們并不用等到高考結束以后在西藏、麗江與廈門才能找到自由,其實就在此時此刻,做每一道題、讀每一頁書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是自由的了。沙漠是一個隱喻,自由不在沙漠結束以后的地方,它就在你穿越沙漠的此時此刻,就在你選擇道路與方式的剎那中。
【上海高考作文:沙漠中自由的選擇】相關文章: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沙漠中自由的選擇03-28
2014上海高考作文:穿越沙漠和自由07-07
上海高考作文真題:未經沙漠不懂自由08-08
2014上海高考作文范文:穿越沙漠和自由06-12
上海高考作文真題及范文:穿越沙漠和自由08-16
歷年上海高考作文真題:穿越沙漠和自由08-18
2014上海高考同題作文:選擇自由08-11
2015上海高考零分作文:自由沙漠不自由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