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4-06-14 17:08:50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說課稿大全【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說課稿大全【15篇】

        小學數學說課稿1

          《認識分米和毫米》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對于新的計量單位毫米,學生通過使用直尺,已經有了一些感性認識,計量單位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它對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課程標準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個體的發展服務。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情操的陶冶,身心發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诖,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除了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這個知識目標外,重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存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在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說教法:

          1、教學分米的認識時采用自主、合作、分層的教學策略。先測量吸管的長度,再通過牛奶盒的吸管,知道10厘米長的線段可以用分米來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然后在尺上找一找1分米里面有幾個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再讓學生用手比劃出1分米,感知1分米長的長度,緊接著讓學生畫出一分米的線段,最后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分米。

          2、教學毫米認識時利用直觀操作,采用導學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測量卡的厚度,硬幣的厚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發現問題,需要引進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在體驗1毫米時,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幣或磁卡,感覺1毫米的厚度,然后用心體會。最后,教師讓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能用毫米表示單位的實物來。

          3、教學單位進率時采用引導發現法進行教學,如教學1厘米=10毫米時,讓學生觀察學生尺,引導學生知道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再數一數有幾小格,從而得出結論。

        小學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圓錐的體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后一個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和公式的具體運用。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不僅有利于全面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之間的本質聯系,為學生學習初中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同時也可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1.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觀察、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向學生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及“理論來源于實踐”的觀點。

          其中,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難點是通過實驗理解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時體積間的倍數關系。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同時也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主要采取讓學生做實驗的方法,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在充分感知中主動獲取知識,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公式,這樣就克服了幾何形體計算公式教學中的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理解的弊病。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通過自己的操作、實驗、觀察比較、討論小結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從而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索新知。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課前需要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并為每個小組準備一盆水及一個圓柱和兩個圓錐,另外還要為每個小組準備實驗記錄表一份,

          四、說教學過程

          熟悉教材只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而合理科學的教學程序才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為了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精心設計了一下教學程序。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綜合歸納;四、合理應用;五、能力拓展;六、全課總結。

          下面我就從這五個環節說一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良好的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它不僅能抓住學生的心弦,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智力興奮狀態,還有助于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根據本節課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要用到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這一具體情況,本環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淘氣。淘氣想請同學們幫忙解決一個小問題,同學們愿意嗎?事情是這樣的:淘氣的學校門口有一個賣瓜子的小攤,老板為了省事,不用稱稱著賣,而是用硬紙板做了兩個容器,(大屏幕出示底為12。56平方厘米,高為6厘米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老板總是這樣給同學們宣傳:我的這兩個容器,底一樣高也一樣,如果你用圓柱形容器買一元錢只能裝一次,如果用圓錐形容器買一元錢則可以裝兩次。同學們,請你們幫淘氣想一想,淘氣應該用那種方法賣瓜子呢?問題拋出后,給同學們一定的思考時間,然后讓同學們各抒己見。同學們的想法不同,當然答案也就不同,這是教師抓住時機再次提問:要想知道那種方法劃算,必須怎么辦?當學生提出計算體積時,就會發現所學知識不夠用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被調動起來,這時出示課題:圓錐的課題。

          二、探索研究

          此時的學生極想知道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這時教師給學生提出一個疑問:在我們學習圓柱體積時我們已經清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求得,那么圓錐的體積能否用底面積乘高來求呢?學生通過觀察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不難發現,底面積乘高求得的是圓柱的體積,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能否利用圓柱的體積來求圓錐的體積呢?為每組同學提供交流的時間,讓學生明白,只要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能利用圓柱的體積求出圓錐的體積。究竟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先將圓錐放入圓柱中估計一下。我們要讓事實說話。

          引導學生做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為了保證實驗能有序有效地開展,實驗前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

          1、組長要明確分工,確定檢測員、操作員、記錄員。

          2、各小組做兩次實驗,兩次方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要保證實驗過程及結果的準確性。

          讓學生做兩次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再次確定實驗的結果。當學生完成后,請各組同學進行匯報交流。學生通過實驗會發現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教師板書。為了再次向學生強調等底等高,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的學具都等底等高嗎?讓各組學生舉起自己的學具。老師發現我們各組之間的學具大小不同,結論怎么相同呢?使學生明白,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體積總是圓柱體積的1/3。這時教師再次質疑:如果不等底等高還會存在這層關系嗎?小組之間交換圓錐再次做實驗,再次強調等底等高。

          三、綜合歸納

          利用板書,讓學生觀察,圓錐的體積我們可以怎樣進行計算?得出公式:圓錐體積=底面積×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然后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所得的結論,你認為哪些字、詞比較關鍵?為什么?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對公式的辨析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公式,而且可以避免學生在運用公式時出現錯誤。

          四、合理應用

          上課時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果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一定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本環節我安排學生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采用哪種方法更劃算?讓學生利用條件計算圓柱與圓錐的體積。這樣做不僅前后呼應,而且也能讓學生再次深入理解圓錐的計算公式。

          第二個問題,則是利用例2改編的一個情境:淘氣的同學晶晶看到同學們幫淘氣解決了問題,也想請同學們幫個忙,利用多媒體出示:麥收季節,晶晶家把收的小麥堆成了一個近似圓錐形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數)。教師做簡單引導: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先求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利用展臺展示個別學生的解題過程,并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解題思路。

          五、能力拓展

          此時學生可能已經有些滿足,如果繼續毫無意思的練習,必將降低其學習的積極性,為此這一環節我就將練習題起了兩個有趣的名字:火眼金睛和智力大比拼,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實際上是對圓錐等于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的又一次體會。

          1、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其實是幾道判斷題,希望同學們能像孫悟空一樣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能識別出幾句話的對錯呢。

          1)、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

          2)、如果圓柱圓錐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圓錐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2/3。( )

          3)、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小2/3。( )

          通過這樣幾句話的判斷,可以讓學生深入的思考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教師也可以從學生判斷的正誤上了解一下學生是否對這類應用題已經掌握。

          2、智力大比拼

          智力大比拼則是在判斷題的基礎上,來解決一道實際問題,題目是這樣的:有一個高9厘米,底面積是20平方厘米的圓柱形容器,里面裝滿了水,用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實心圓錐擠壓,最后能擠出多少水?還剩多少水?如果有學生不明白題意,可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直觀演示。這樣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六、全課總結:

          學生學了一節課,究竟學會了什么,讓他自己說說看,當然,從學生的回答中教師也可以看出自己的教學任務是否完成,課上的是否成功。

        小學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 “年、月、日”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算單位。小學在前面已經掌握了小時、分、秒,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單元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方面知識的。本課是讓學生借助觀察年歷來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紹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以及拳頭記憶法和大月歌訣記憶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閏年全年的天數。

          3、教學重點、難點:

          年、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讓學生建立時間單位的觀念和掌握單位間的進率是教學的重點。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是教學難點。

          關于練習題的編排,編者是按照新授內容的順序安排的,形成多樣。第1題是先練習了年、月、日之間的進率,再說出平年和閏年的天數;第二、三、四題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

          4、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能夠說出年、月、日之間的關系,能閱讀日歷、年歷,并寫出日期。

          (2)能夠說出各月的天數并能正確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并能說出平年和閏年的天數。

          這幾條目標既有知識層,又有運用層,而且概括了本課時的知識點,明確、具體、可測。

          二、說教法

          1、教法上:

         。1)努力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通過啟發、誘導、設置懸念,培養學生探討知識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步步扎實。

         。2)盡量利用直觀教具、電化教學等手段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努力體現目標教學特點,在突破重點、難點的過程中重視教學信息的反饋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如:在教學年、月、日的進率時,我是通過讓學生觀察20xx年的年歷使學生知道一年有多少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通過教與學的雙向反饋,使教師更加清楚學生對這一教學重點的掌握情況,使下面的教學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再通過教師幻燈片演示近幾年二月份的天數,學生通過動腦、想、說、總結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動,突破教學難點。

          2、教具準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我準備了以下教具:年歷、幻燈片、錄音機等。通過這些教具,可以使學生直觀地發現規律,學到知識。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通過讓學生觀察、看書、質疑、討論、總結、概括、實踐運用等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教學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時,首先利用年歷組織學生進行觀察等活動,并注意聯系實際來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通過讓學生觀察幻燈片中二月份的天數發現每四年一閏的規律。再經過計算20xx÷4和20xx÷4得出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下面說一說教學過程程序。因為這是年、月、日的起始課,所以要有個好的開頭,人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來導入課題,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老師讓你們猜個謎好嗎?請同學們注意聽:有個寶寶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誰能說這是什么?學生很快就能猜到這是日歷。然后,教師出示一本日歷,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日歷,可以知道:在日歷上我們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年、月、日”的認識,(板書課題)。這樣,通過學生猜謎語和引導學生觀察日歷,導入課題,既直觀形象,過度又自然,同時好能激發求知欲,吸引學生注意力,為下面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為了讓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學習新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的特點,我分兩次口述學習目標,我是這樣出示學習目標的: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節課首先要完成哪兩個任務嗎?我來告訴你們,第一個任務是能夠說出年、月、日的關系,能閱讀日歷、年歷并寫出日期;第二個任務是能夠說出各月的天數,并能正確分辨大月和小月。這樣出示目標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還能讓學生記得住,激發求知欲。

          出示完目標后,教師將沿著這條線去教,學生也將沿著這條線去學。通過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20xx年的年歷,使學生初步學會看年歷并知道一年有多少個月,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等知識。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看年歷,你知道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每個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請同學們打開書,請同學們根據鴨博士提的問題認真觀察年歷。由于問題簡單,學生看完后會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一年有12個月,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這幾個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這幾個月;二月有28天。板書完后,我告訴學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稱大月(板書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書小月)。在學生熟悉了年歷之后,借助于他們平時對時間的直接經驗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時間與具體事件聯系在一起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20xx年的兒童節是星期幾?國慶節是幾月幾號?你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號?你能用鉛筆把它圈出來嗎?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建立起了較長的時間觀念,鞏固了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順利地完成了前兩個任務。

          在學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讓學生判斷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還是在小月從而引出二月。這時我告訴學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個特殊的月份,為什么呢?再通過讓學生觀察不同年份的年歷,發現二月有時是28天,有時是29天(板書29天),寫完后我說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閏年(板書平、閏年)。這時,我口頭出示第三個學習目標:如何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能說出平年和閏年的天數就是我們將要完成的第三個任務。出現了平年和閏年后,學生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會有平年和閏年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聽一段錄音:“你知道嗎?……!边@個錄音既回答了學生的疑問,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再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聽完錄音后,我用幻燈出示了20xx年到20xx年二月份的'天數,通過讓學生認真觀察、討論,自己發現四年里有三個平年和一個閏年的規律,并經過計算得出閏年的年份與4的關系,從而學會判斷方法。這樣既加深了理解、記憶,還培養觀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為了鞏固判斷方法,了解學生掌握情況,我讓學生對“做一做”的第3題進行了練習。為了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判斷,我把原題進行了改動,把書中只給的年份都分別除以了4。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知識有限,這里只作為常識讓學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為了便于學生記憶一年中每個月的天數,我給學生介紹了左手拳頭數月份和用兒歌記憶大月的方法,這樣學生既學得生動活潑,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計算一年的天數打下了基礎。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看幻燈,圖上有一個左拳頭圖,在左手的拳頭上我們可以依次數出十二個月份。這時,我先引導學生在圖上數月份,邊數邊標出月份。再學生觀察圖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拳頭上數月份進行練習。這樣既能親身體驗,又能達到鞏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記大月的歌訣:“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痹诖,講清十二月就是實際生活中的常說的臘月。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各個月份的天數之后,讓學生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自己計算出平年和閏年各有幾天,并填在書上,通過提問,知道平年有365天(板書365天),閏年有366天(板書366天)。這樣設計既鞏固了新知,有培養了學生的靈活性。再通過“做一做”中的第1、2題進行練習。

          到此,本課知識已經學完,通過看書質疑進行小結。小結時我采用提問題、學生小結的方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歸納概括,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最后是回顧目標進行檢測,通過測評可以獲得反饋信息并及時補救,做到當堂知識當堂掌握。測評時,我充分利用課本中的練習題。這些練習緊扣重點,既有層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考查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五、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本節教學的重點定位于: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

          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40分鐘內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和判斷方法,會計算全年天數等,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年、月、日是常用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自身和現實生活,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于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師生先交流此時激動和高興的心情,同時,也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接著借助課件演示講解,年、月、日的概念,再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使學生初步體會年、月、日的時間概念,接著讓學生說出課本中有意義的日子發生在什么時間,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

          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使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小學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認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其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直觀幾何體的不同形狀,并知道相應的名稱,不要求學生能表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在玩中觀察和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懂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說課稿認識物體: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使學生切實感受物體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養成主動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的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通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

          2、游戲找朋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由實物抽象出形狀圖形,培養學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狀說出生活中是這種形狀的實物的`練習活動,建立起四種幾何體在頭腦中的表象。

          3、通過摸一摸的游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搭一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可以得到自由的發揮,并能感受復雜物體的形狀與簡單幾何體之間的聯系。

        小學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課本35頁,例題2、例題3、及做一做。)

          2、教材分析

          《解比例》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與簡易方程之間起到橋梁作用這一點展開,較好的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與教學過程、展示才華的機會,從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分三個圍度:

          (1)、認知: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3)、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安排特點,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1、認識解比例的意義。2、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5、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6、說學情、學法:

          學生是在學習了比、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后學習解比例的,對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已經認識,為了更好的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主要采用了以練習法、講解法和自學輔導法等。

          二、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想不想去旅游?(想)現在跟老師一起去北京世界公園去看一看,好不好!(課件出示相關圖片,并讓學生說圖片的認識,適當教育)(這樣設計主要是引起學生對這節課的注意。)

          復習引新出示按1:25制成,模型高度是5.86米,實際高度是146.5米的金字塔圖片

          (1)同學們請用這四個數寫一個比例,(請學生展示作品)。

          (2)比例同學們已經寫出來了,那么誰來說說什么叫比例?(表揚學生)

          (3)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學生齊說)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上面的比例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板書)

          (二) 教學新課

          1、出示例2。

          (1)、提問:這道例題和剛才的復習題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求出未知項x嗎?(自己先想一想,再動筆寫一寫。)

          (2)、學生匯報解答過程。

          (3)、揭示課題 例題2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板書: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從例題2可以看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里另外一個未知項.這種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就叫做解比例。(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了嗎?(能)

          出示練習題 8U12=XU45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教學例3。

          出示例3:(略)

          請同學們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這個比例,求出未知項x,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再試著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第一步的根據是什么,并向學生說明解比例的書寫格式。

          然后教師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積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數x。

          3.出示練習題 (略)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小結方法。提問:你認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要怎樣解比例?

          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是怎樣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說板書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更容易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我設計以下板書。

        小學數學說課稿6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知道數的產生、認識億級的數,掌握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和千億以及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二)使學生能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多位數.

          (三)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掌握計數單位、數位順序,能正確讀出多位數是教學重點,中間和末尾帶一個0或幾個0的數的讀法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介紹數的產生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了三年半數學,每天都和數打交道,但是這些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需要數人數,數物體的個數,于是產生了數.那時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開始只知道同樣多或同樣少,還不會用一、二、三等數來數物體的個數,于是就借助其它物品,如擺小石子.比如外出放羊時,每放出一只羊,擺一個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擺出多少個小石子.放羊回來時,再把小石子和羊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羊沒有丟.還有用在木棒上刻道的方法來計數.后來隨著語言、文字的發展,逐漸發明了一些計數的符號,但各個國家和地區記數的符號是不同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交往的增多,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才產生了像現在這樣比較完善的計數方法.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十進制計數法.(板書:十進制計數法)

          (二)十進制計數法

          1.新課引入.

          我們已經學過億以內的數及計數單位和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例如我國人口約有12億,世界人口有50多億,銀行存款已超過百億等.你能從億接著往下數嗎?

          2.用算盤數數,認識十億、百億、千億.

          可以在算盤上先撥上億,邊撥珠邊數: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分別板書:十億 百億 千億

          提問:你學過的個、十、百、千億,都是用來計數的,它們叫什么?

          (叫計數單位.)

          教師指出:十億、百億、千億和以前學習的個、十、百、千億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提問:你共學習了哪些計數單位?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師:像這種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寫數的時候,要用一些符號表示,這些符號叫做數字.

          提問:學過的數字有哪些?

          (1,2,3,4,5,6,7,8,9,0.)

          這10個數字叫阿拉伯數字,它表示數的符號.數和數字是有區別的,如25是一個數,它是用數字2和5表示的.

          (2)認識數位.

          這10個阿拉伯數字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每個數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如,45230這個數里有幾個數位?(5個數位)它們分別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一個數字由于所在的數位不同,所表示數的大小也不一樣,所以只用10個阿拉伯數字就可以表示出任意大的數.因此數位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但它與計數單位是有區別的,如數字8在右邊起第九位,那么8所在的數位是億位,它的計數單位是億,表示8個億,這個數就是九位數.

          (3)數位順序.

          副標題#e#

          學過的12個數位是怎樣排列的?

          教師把板書上的計數單位下面加上一個位字,并畫成表格形式,成為順序表:

          (順序表是逐步補充完整的)

         、傧日f說學過的數位有哪些?是怎樣排列的?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數位及順序.說明還有比千億大的數,由于不常用,暫時不學,所以在千億位后面用表示還有其它數位.

          想一想:在整數中數位很多,最小的數位是什么位?有沒有最大的數位?

         、诎凑瘴覈挠嫈盗晳T,為讀寫方便,把數位分級,學過的億以內的數是怎樣分級的?

          (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

          提問:你能類推一下,今天學的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叫什么級嗎?(億級)

          教師板書:數級、億級、萬級、個級.

          提問:每級各表示多少?

          (個級表示多少個,萬級表示多少萬,億級表示多少億.)

         、鄯謩e說出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教師把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

          (4)引導學生觀察數位順序表,比較個級、萬級、億級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每級都是4個數位,4個數位排列順序都是個、十、百、千.

          不同點:個級第一位是個位,表示多少個;萬級第一位是萬位,表示多少萬,億級第一位是億位,表示多少億.

          教師概括:數位順序表是我們讀數、寫數的基礎,必須熟練掌握.特別應熟記右起第五位是萬位,第九位是億位.

          (5)反饋、口答.

         、僖话賰|有個十億,個百億是一千億.

          ②從個位起,第位是萬位,第位是億位.

         、酆蛢|相鄰的`兩個數位是和.

         、 4250070000是位數,最高位是位,它表示,7在位上,表示.

          4.讀多位數.

          (1)讀出下面各數:

          提問:億以內的數怎樣讀?

          (先把數分級,先讀萬級的五十六,再在后面讀出單位萬五十六萬,第二個數先讀萬級的四百二十六,后面讀出單位萬,四百二十六萬.)

          (2)出示例1.

          指導學生讀例1各數.

          500000000 讀作:五億.

          1060000000 先讀億級十億,再讀萬級六千萬,合在一起 讀作十億六千萬.

          400305000000 先讀億級,四千零三億,再讀萬級,五百萬,合起來讀作四千零三億零五百萬.

          (3)引導學生總結多位數的讀法.

          提問:含有三級的數,從哪一級讀起?怎樣讀億級或萬級的數?在什么位置上的0都不讀?在什么位置上的0應該讀?讀幾個?

          副標題#e#

          (4)閱讀課本37頁多位數讀法法則.

          完成37頁做一做的題目.注意哪些0不應該讀,哪些0應該讀,讀幾個.

          (三)鞏固反饋

          1.填空.

          (1)個一百億是一千億,10個是一百億、10個億是.

          (2)7246500000是位數,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表示6個.

          2.讀出下面各題:

          1204000000 103050600000

          43006000000 250000000000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多位數的讀法法則是什么?

          (五)作業

          練習九:第1~5題.

          課堂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和讀法的基礎上,把計數單位擴展到千億,學習多位數的讀法.十進制計數法和計數的位置原則是讀、寫多位數和計算的基礎,數字、數位、位數,計數單位等概念學生容易混淆,在教學中要加以區別.讀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是學習的難點,要加以指導.

          教學過程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部分介紹數的產生.

          第二部分,教學十進制計數法,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通過數數,引出新的計數單位,同時指出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都是十,所以叫十進制計數法;第二個層次,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第三個層次,讀多位數,總結多位數的讀法法則.

          第三部分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還設計了易混的概念題及容易讀錯的中間或末尾帶0的多位數,讓學生通過練習達到熟練、正確地讀多位數.

          板書設計

          十進制計數法

          數的產生

          數字 計數單位 數位 位數

          從個位到千億位數位順序表

          例1 試讀下面各數

          500000000 五億

          1060000000 十億六千萬

          400305000000 四千零三億零五百萬

          練習 讀出下面各數

          1204000000 十二億零四百萬

          103050600000 一千零三十億五千零六

          十萬

          43008000000 四百三十億零八百萬

          250000000000 二千五百億

        小學數學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解簡易方程這部分教材有兩種類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X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要求3ⅹ+4ⅹ=?這在初中代數中,叫做合并同類項,考慮到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沒有出現同類項等屬語.而是通過實例并借助插圖,幫助學生根據運算意義,從直觀上理解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例6 、7X+9X=80的解法.這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后面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些含有兩個未知數的題目,需要列出這樣的方程.而且這種題型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為今后學習分數應用題及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智育目標 (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會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為列方程解應用題作準備.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團結互助精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重、難點 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來說說我設計這課時的

          二、教學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帶著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并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觀察法、比較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嘗試教學法、遷移法,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這就很好地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系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然后說說我的

          三、教學流程

          我將教學流程設依次設計為: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說第一步

          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

          教學伊始,為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景:班上準備開一次文藝晚會,派你去買些水果,你會怎樣給營業員付錢?片刻沉默后,有的說:我會認認刻度,確定有幾斤再付錢。因為方程本來就是等式,這樣,讓學生在數學中也學會生活。再出示本課準備階段兩種類型的練習題,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對例5、例6的學習具有遷移的作用,通過看看、比比、算算,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解題方法可進行自主學習。因為數學本身也是充滿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因此教學流程設計的第二步

          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

          “喜歡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貼近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親切。這樣才能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對教材的例題加以調整.怎么樣才能使學生熟悉而喜歡呢?我不由想起了學生去中村桔園參觀一事,我靈機一動,對呀!多好的題材,這樣由原來的“工地運土”變為學生熟知的`“中村運桔子”。(圖片)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身邊處處皆數學。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在復習題(3)中,學生根據題意列出了5×4+5×3和5×(4+3),觀察兩個算式的特點,學生明白了這里的兩種方法就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題能力,在此基礎上,由復習題演變引出新課,在學生明確其異同點后,遷移運用已有知識充分進行嘗試練習解決問題. 但仍有少數基礎差、能力弱的孩子難以明白。為照顧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勵孩子們干什么都要比著干,搶著干,爭著干!看看哪組最團結,愿意幫助本組學習有困難的同伴度過難關!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他一個舞臺,每個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這樣,在本組同學的帶動下,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將例5的問題變成:上午比下午多運多少噸?有幾個學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強調隨機教學,學生答案出現偏差,有不適當之處,教師要適時點拔,及時糾正。教師提示:1ⅹ可以寫成ⅹ,1可省略不寫。并通過不同類型的鞏固題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算理。尤其注意b-0.6b ⅹ-0.36ⅹ的算法。這樣為例6的學習解決了關鍵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題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算,還要讓學生會說。說清算理: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未知數ⅹ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未知數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ⅹ,算出結果.因為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也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只要求少數同學能歸納算理就行,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差異,對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師強調檢驗,沒要求檢驗的也要口算檢驗,這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但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教學流程的第三步設計為:

          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恰當的幫助!蓖ㄟ^不同形式的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新知。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尤其是創新題,1、編兩個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適的數,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有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不一致時,才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欲望,從而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戰并不意味著要難倒學生,而是要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有老師的組織、參與和指導,有同伴的合作、交流與探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彪m只有一字只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選擇后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又為學生的新知建構拓展出更大的空間!

          最后,說說本節課的

          四、教學反思

          本課從復習題導入例5,由例5過渡到例6,一環一環,環環相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逐步深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找學生熟悉的教學題材,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充滿活力;運用遷移法、嘗試法、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既可幫助學生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養學生學習中團結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小學數學說課稿8

          一、說課內容:

          北師大版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的第二節《買鮮花》。

          二、教材分析:

          教材創設了“買鮮花”的情境,通過“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這個問題列出含有除法和減法的混合算式,并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在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中,應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也能熟練地加減,但學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識底蘊有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應針對個別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來提高學生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

          四、教學目標:

          1、通過“花店買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五、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正確地計算有關除加、除減的兩步題。

          2、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

          六、教具準備:

          掛圖

          七、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婦女節”快到了,這一情境,提高學生買花的興趣,為新課做鋪墊。

         。ǘ、探究新知:

          通過買花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結合問題情境,理解掌握在計算有除法又有加法算式、有除法又有減法時,我們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減法。

         。ㄈ、鞏固練習:

          在鞏固練習中,我將各類習題由難到易融于智力闖關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做題興趣,激發了學生數學思維和語言的發展,讓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ㄋ模⒎此夹〗Y:

          對本課知識進行總結。

        小學數學說課稿9

          教材安排了一個例題和一題試一試,本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基礎上出現的把除數個位上的數四舍五入,看做和他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不需要調商)的兩位數除法。這部分內容由于在除的過程中不需要調商,學生容易掌握,在基本掌握了試商的方法后再學習在除的過程中需要調商的,就有利于難點的突破。因此學好本課內容是學好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基礎。

          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學生的實際制定以下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用四舍法試商,進一步鞏固除法筆算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筆算這一部分的試題;

          2、在學生體驗四舍五入法試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運用能力,在比較小結試商方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歸納能力;

          3、結合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學貴在思,激勵學生養成認真思索的好習慣。本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四舍五入試商法比較熟練的進行試商,順利正確的進行筆算。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活動,讓學生說、思、議、練、評,在實踐中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為了實現目標,我主要安排以下幾個活動。

          一、說說做做,作好知識準備

          1、說一說。說說下面的各數最接近哪一個整十數。通過這一個說一說,讓學生能夠準確地找出一個數與它最接近的.整十數,為四舍五入法試商作好準備。說說一個數里面最多有幾個幾十(如:92里面最多有()個30等)先讓同桌互說,然后口答。通過這一個說一說,訓練學生的試商思考方法,有利于學生迅速準確地進行試商。

          2、做一做。列豎式計算(97÷30、3800÷60),讓學生獨立做題后交流說說試商方法和結果。讓學生重溫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有利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通過這一部分的知識準備,為學生自主學習新知樹立強有力的支撐。讓學生感悟到研究新知的思索方向。

          二、例4的探索。

          教師通過改變復習題97÷30出示例4:97÷32,鼓勵學生自己來試一試,和旁邊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來思考計算的,然后和全班同學說說。在練習和交流中讓學生發現把32看作30來試商這一方法比較好,鼓勵學生用剛才發現的試商方法來試一試:20xx÷51,學生解題后說說試商方法和計算結果。

          通過改變數字出示例題讓學生嘗試做一做,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嘗試解題,運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在解題中發現試商方法:可以把除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在嘗試成功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鼓勵學生馬上運用發現的試商方法試一試,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然后組織學生把剛才的題目和學過的題目比一比,讓學生說說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比較發現新知識的生長點,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可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運用知識。

          1、說說下面各題的除數分別看作幾十來試商。教師出示題目后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然后口答。通過全班學生都能說一說這一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四舍這一試商方法。

          2、結合情境算一算:教師出示三題相關這一部分計算的一步應用題,讓學生進行解答計算。通過這一結合實例的練習,讓學生在計算中運用四舍這一試商方法,讓學生在解題中體會到計算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存在,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確立想學好數學的思想。

          3、教師創設情境:王老師帶著500元錢去買玩具,機器人每個21元,小熊每只32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并且算一算。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討論并解答,讓學生運用知識解答問題,鼓勵學生有多種結果,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有用性。

          在這節課中,為學生構造探索新知的知識基礎后讓學生獨立嘗試,發現四舍五入這一試商方法,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學到知識,能力得到發展。

        小學數學說課稿10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節新授課《梯形的面積》。它屬于“空間與圖形”學習領域的一節課,是多邊形面積計算中的一部分。

          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經歷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示的推導基礎上通過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并且會計算面積的圖形。但這節課比前兩節課又有所提高,他要求學生用學過的方法推導,但又沒有指明具體的方法不再給出具體的方法,從教材中學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與途徑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擺的方法;可以轉化為三角形進行推導,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行推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聯系前面兩節的教學內容,不難看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關系最密切,且兩者的教學思路也相似,同時梯形面積的教學與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其公式的基本推導方法相同,除以2的道理也一樣,所以它是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并為今后學習圓面積、立體圖形表面積及解答求積應用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學情來看,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具有了一定探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經驗,但對轉化這種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思想并不熟悉。所以開課時利用課件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得推導過稱的回顧再次向學生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加深對“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應用,這些都為學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積”這一新的學習任務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

         、边\用遷移規律,利用學具進行自主探究,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正確運用所掌握的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才囵B運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掣惺苤R來源于實踐,認識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可以互相轉化的。

         、赐ㄟ^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生用到的學具有:自制的兩個梯形圖片、剪刀、直尺、教科書等。

          我用到的教具:梯形圖片、剪刀、實物展臺、多媒體課件等。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短菪蚊娣e的計算》一課,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因次我將教學流程預設為四個環節:

          一、以回顧舊知為導入,明確新知任務及探究方法。

          我引導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示的推導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引導學生明白在解決新問題時學會用轉化的方法,從而打開學生探究梯形面積公式的思路,為學生在后邊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借助不同的舊知解決新問題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想讓學生自己利用手中學具將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在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轉化成果。并進行全班展示。并讓學生觀察找出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梯形之間的聯系,然后再選取其中的一到三種進行推導驗證,使學生明白不論用哪一種轉化后的圖形進行推導最終都會歸結為一種,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通過兩個層次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推導驗證,完善建構。

          四、鞏固練習。加深記憶。

          五、總結完善,自我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動手操作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推導驗證的過程中,學生表達得不夠清晰,對于推導的過程理解得還不夠透徹。如果讓他們充分地操作體會,時間又不允許。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也是我需要反思的問題。

        小學數學說課稿11

          一、 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稊祵W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可見,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們依據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認識常見的各種角,學會畫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由于學生對角的認識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因此,我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角,難點是:正確畫角。

          三、 教法與學法

          根據以上分析,為達到確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為學服務這一思想,采用互動導學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媒體演示輔助教學。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找角、體驗——摸角、小組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做角、嘗試探究——畫角等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有關知識,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 教學流程

          為實現以上教學設想,我們做了如下設計: (一) 引出概念——創設情境,直觀感知角

          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求知的興趣,多媒體出示熟悉的校園生活圖片。從圖片中找角,并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還在什么地方見到過角,借助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了學習興趣,也滲透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理念,促使學生從實物圖形的認識上升到抽象圖形的認識,實現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ǘ 建立概念——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1、

          角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首先,啟發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角,揭示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這樣設計讓學生體驗到了自主探索的喜悅,使他們談到的是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收獲,幫助孩子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其次,又讓學生嘗試體驗摸三角尺的角,又一次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緊接著設計了判斷角和指出身邊角的`練習,通過練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判斷能力,使學生對角認識完成了質的飛躍。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2、

          嘗試操作、實踐體驗

          我們在這個環節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制作角。學生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或自己身邊的物體制作出角,這是放手讓學生把“想”和“做”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獲得成功體驗。在展示角時,讓學生操作活動角得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分叉的大小有關,又借助電腦演示角的大小與長短沒有關系,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為下面畫大小不同的角及以后學習銳角、直角、鈍角打下基礎。

          基于學生對角的認識,讓學生嘗試探究自己畫角,教師通過電腦演示形象生動的畫角過程突破本課難點,再由學生復述畫角的過程及自己畫角來再次鞏固加深對角的抽象認識。

          (三)、豐富概念——組織練習、應用拓展

          多媒體展示幾種平面圖形,讓學生來數角,在課堂上拓展提高學生對角的認識。最后又設置一個實際操作問題進行課外延伸,改變以往用總結本節課的方法結束課程。

          五、 教學預想:

          我想通過以上教學設計的分步實施,預期的教學目標將會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圍中能充分地活動起來,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大部分學生對角有充分的體驗和感受,并形成角的表象。

        小學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圓的認識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這節教材的內容有:畫圓的步驟和方法,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圓的特征。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的密切聯系,再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征。再引導學生借助“圓規”方式畫,再次感受圓的特征,并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這樣的編排,學生對于圓的相關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師的明確指引和調控之下,學生相對獨立的探索空間不夠,而與此同時,學生對于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也無從感受、體驗;谝陨险J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旨在加強操作、研討等數學活動,通過小組學習這種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實踐、探索,逐步形成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征。教學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嘗試成功的愉悅。另一方面,又借助媒體,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教學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同一圓內直徑、半徑的特征,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個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關系,并能根據這種關系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知道圓各部分名稱與關系

          2.學會畫圓

          教學難點:畫出規定條件的圓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讓他們探索、發現圓的特征。

          2.學法。

          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在學法上安排了: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等方法。教學圓的特征時,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學生借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征后,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盡量讓學生自學,教學圓的畫法時,采用了嘗試法與操作法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說出: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接著我會出示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接著,我會出示的兩組圖形,第一組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第二組就是剛認識的`圓,通過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組圖形是由線段首尾連接所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1.找圓心、認識半徑、直徑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折后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折痕畫出來,并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復上面的折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后,問:“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自學課本讓學生自己去了解它們的名稱和特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借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后我會讓學生自學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的匯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1)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2) 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3)旋轉畫圓。接著我會示范一次畫圓的方法,強調畫好后要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3.利用特征,解決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充滿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現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小學數學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算單位。小學在前面已經掌握了小時、分、秒,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單元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方面知識的。本課是讓學生借助觀察年歷來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紹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以及拳頭記憶法和大月歌訣記憶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閏年全年的天數。

          3、教學重點、難點:年、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讓學生建立時間單位的觀念和掌握單位間的進率是教學的重點。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是教學難點。

          關于練習題的編排,編者是按照新授內容的順序安排的,形成多樣。第1題是先練習了年、月、日之間的進率,再說出平年和閏年的天數;第二、三、四題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

          4、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四條教學目標:

          (1)能夠說出年、月、日之間的關系,能閱讀日歷、年歷,并寫出日期。

         。2)能夠說出各月的天數并能正確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并能說出平年和閏年的天數。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探究能力。這幾條目標既有知識層,又有運用層,而且概括了本課時的知識點,明確、具體、可測。

          二、說教法

          1、教法上:

         、倥w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通過啟發、誘導、設置懸念,培養學生探討知識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步步扎實。②盡量利用直觀教具、電化教學等手段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③努力體現目標教學特點,在突破重點、難點的過程中重視教學信息的反饋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如:在教學年、月、日的進率時,我是通過讓學生觀察19xx年的年歷使學生知道一年有多少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通過教與學的雙向反饋,使教師更加清楚學生對這一教學重點的掌握情況,使下面的教學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再通過教師幻燈片演示近幾年二月份的天數,學生通過動腦、想、說、總結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動,突破教學難點。

          2、教具準備:分句課本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我準備了以下教具:年歷、幻燈片、錄音機等。通過這些教具,可以使學生直觀地發現規律,學到知識。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通過讓學生觀察、看書、質疑、討論、總結、概括、實踐運用等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教學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時,首先利用年歷組織學生進行觀察等活動,并注意聯系實際來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通過讓學生觀察幻燈片中二月份的天數發現每四年一閏的規律。再經過計算1980÷4和1986÷4得出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本屆初三現有學生168人,其中往屆生10人。與臨近鄉鎮相比,不但人數少,而且整體水平較差,特別是兩極分化嚴重,學困生多。這使得我們初三的教育教學工作更為艱巨,但我們決不能動搖既定的升學目標,我們只有扎實工作,花大力氣,發揚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確保本屆升學目標的實現。為此,特制定本屆初三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奮斗目標

          1、本屆初三年級升學指標要達到重中(普師)10人,普中30人,升學率達85%以上。

         。、各班對前三名學生各科的基本分數要保證達到:語文120分,數學135分,物理95分,化學95分,英語110分,政治40分,體育35分。

         。、畢業總平分力爭進入市前15名,各科畢業平分與全市鄉鎮第一名的差距要控制在10分以內,要杜絕極差生,使畢業率達100%。

          措施要求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級部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學生會議。

         。、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使初三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以確保中考參考率達到市教委的要求。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發揮集體智慧,打好團體戰。各學科要做到“統一要求、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考查”。學科間不占不擠,要著力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各學科的教學進度要保證達到市教委的統一要求,明年3月20日前各學科必須結束新授。第一學期每周六下午進行集體補課。

         。、每天晨讀、早讀、中自習、晚自習都安排到人。強化輔導工作。每天下午的第四節課和晚自習的第一節課各班可集體輔導,其余時間安排學生自習;明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初三任課教師全員到班晚自習,進行個別輔導。

         。丁⒓訌妼Ρ∪蹩颇康臋z查和督促工作。從第一學期起學校定期對理、化、英三門進行抽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加強過程管理,確保明年中考無弱科。

         。、復習階段,各學科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做到以綱為綱、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揭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8、處理好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關系。第二學期開始對各班重中對象和暫差生的部分薄弱科目進行拔尖和補差,具體時間、對象及輔導老師另定。

         。、引資料、學經驗。同軌老師要互相學習,正常開展聽課活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學校統一訂購的復習資料統一使用,以充分發揮其效益,各科任教師不得濫訂資料。

         。保、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各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時間安排

          1、第一學期各學科的進度(見市教委的具體要求)。

         。、3月20日前各學科必須結束新授。

         。场3月21日至4月30日進行第一輪復習。按單元、章節系統復習初一至初三的內容,重點是初三內容。

         。、5月1日至5月15日,各學科分類綜合復習。

         。、5月16日至6月10日,綜合測試訓練(具體安排另定)。本屆初三現有學生168人,其中往屆生10人。與臨近鄉鎮相比,不但人數少,而且整體水平較差,特別是兩極分化嚴重,學困生多。這使得我們初三的教育教學工作更為艱巨,但我們決不能動搖既定的升學目標,我們只有扎實工作,花大力氣,發揚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確保本屆升學目標的實現。為此,特制定本屆初三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奮斗目標

          1、本屆初三年級升學指標要達到重中(普師)10人,普中30人,升學率達85%以上。

         。病⒏靼鄬η叭麑W生各科的基本分數要保證達到:語文120分,數學135分,物理95分,化學95分,英語110分,政治40分,體育35分。

         。、畢業總平分力爭進入市前15名,各科畢業平分與全市鄉鎮第一名的差距要控制在10分以內,要杜絕極差生,使畢業率達100%。

          措施要求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級部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學生會議。

         。病娀硐肭巴窘逃、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使初三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以確保中考參考率達到市教委的要求。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發揮集體智慧,打好團體戰。各學科要做到“統一要求、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考查”。學科間不占不擠,要著力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各學科的教學進度要保證達到市教委的統一要求,明年3月20日前各學科必須結束新授。第一學期每周六下午進行集體補課。

          5、每天晨讀、早讀、中自習、晚自習都安排到人。強化輔導工作。每天下午的第四節課和晚自習的第一節課各班可集體輔導,其余時間安排學生自習;明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初三任課教師全員到班晚自習,進行個別輔導。

         。、加強對薄弱科目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從第一學期起學校定期對理、化、英三門進行抽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加強過程管理,確保明年中考無弱科。

          7、復習階段,各學科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做到以綱為綱、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揭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處理好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關系。第二學期開始對各班重中對象和暫差生的部分薄弱科目進行拔尖和補差,具體時間、對象及輔導老師另定。

         。、引資料、學經驗。同軌老師要互相學習,正常開展聽課活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學校統一訂購的復習資料統一使用,以充分發揮其效益,各科任教師不得濫訂資料。

         。保、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各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時間安排

          1、第一學期各學科的進度(見市教委的具體要求)。

         。、3月20日前各學科必須結束新授。

         。、3月21日至4月30日進行第一輪復習。按單元、章節系統復習初一至初三的內容,重點是初三內容。

          4、5月1日至5月15日,各學科分類綜合復習。

         。怠5月16日至6月10日,綜合測試訓練(具體安排另定)。

        小學數學說課稿14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13頁。

          教學目標

          掌握把整萬、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并能正確改寫。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改寫方法,正確改寫。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小黑板出示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萬千米,誰能寫出這個數?

          (1)學生通常會寫作每秒300000千米。

          (2)教師寫作“30萬千米”。

         。3)讓學生讀一讀,兩個量是否一樣?匆豢,兩個量寫法哪個方便。

          2.導人揭題。

          為了讀寫的方便,我們常可以把整萬、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出示課題:用萬或億作單位寫多位數。

          (二)嘗試活動

          1.出示例6(1),把下列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30000 40320000

         。1)學生嘗試解答。

         。2)反饋:230000=23萬 40320000=4032萬

          (3)師生小結:改寫成萬作單位的數,只要去掉個級的4個0,寫上萬。

          2.例6(2),把下列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

          300000000 1100000000

          (1)學生嘗試。

         。2)學生歸納方法: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只要去掉個級和萬級的8個0,寫上億。

          3.試一試,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54000000( )萬 70840000( )萬

          500000000( )億 2300000000( )億

          (三)歸納小結

          1.回顧例6,小結改寫方法。

          2.提出改寫注意點。

         。1)去掉萬級或億級后面幾而不是去掉末尾所有的0。

         。2)不要忘記添寫級名“億”或“萬”。

          (四)反饋調節

          1.練習“練一練”第1、2、3題。

          2.在下面○里填上>或<(“練一練”第4題)。

          18460○1980 2990000○300000

          75443○76320 59800000○60000000

          填好后說說比較方法:(1)位數多的比位數少的大。(2)位數相同,從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較。

          (五)課堂總結

          1.用萬、億作單位寫數有什么好處?

          2.怎樣改寫?

          3.想一想有沒有學過類似的例子。

          作業:

          《作業本》

        小學數學說課稿15

          自新課改以來,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份數和份數已經沒有了原有的界限,也就是說,在解答簡單的有關每份數和份數的應用題時,無需再考慮算式的意思。然而正是在<課標>的理念倡導下,使我在執教<小數乘整數>一課時遇到了障礙。

          如:一根鐵絲,每次截取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此題可以列式為:2×4或者4×2,可是到了五年級,由于受其影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時顯得有些吃力。如:一根電線每次截取0.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有學生列式為0.2×4,也有學生列式為:4×0.2,到底是0.2×4正確,還是0.2×4和4×0.2都正確呢,倘若按低年級的要求,又怎么讓學生明確0.2×4和4×0.2在意義上的不同呢?如果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上來理解,這道題應該是求4個0.2相加的和是多少?而4×0.2則符合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即4的十分之二是多少。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來理解此題,正確列式為0.2×4,因為教材之所以通過兩個層面來講解小數乘法的意義,不難看出這兩部分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小數乘法例題是以買東西為題材,因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經驗,有助于學生領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個實際問題,教學三個乘法豎式,各有重點。三個豎式中教學的乘法知識綜合起來,就是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第一個問題是求蘋果多少元,計算9.6×3。學生第一次遇到小數乘以整數,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還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計算求得結果。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數乘以整數的認識基礎,看著教材中的豎式,體會9.6×3應該分兩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引導學生對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聯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體的解釋,也可以根據小數的組成進行推理。通過9.6×3的`教學,學生初步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數乘法那樣列豎式計算。

          第二個問題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計算12×5。整數乘法中,小數乘法中,教材先在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

          還有一點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小數乘法的例題只是初步體會它可以用豎式計算,算法的得出在“試一試”后。所以,例題和“試一試”的教學要一氣呵成,待形成計算方法后再進行練習。小數乘法例題里的三個計算都有預設的教學內容,需要及時鞏固,才能進入后面的教學。所以,每個問題解決以后,都要適量安排練習,使教學的新知識消化、內化,保障后面的教學能突出重點。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學過程如下:

          一、引入課題:由一個生活中討價還價的情景,引入避免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數乘法也可以用小數乘法來解決,這樣引出課題,學生產生強烈學習小數乘法的愿望。

          二、教學例題:

          1、創設情景:創設一個購物的生活情景,引出蘋果如何算。

          2、進行估算單價。這是生活中經常要甬道的。

          3、獨立探索,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9.6×3的積。其中重點是解決用豎式來做的方法,知道積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如果對答案有懷疑的還可以檢算。

          4、理解算理:繼續探索:12×5=?5.7×6=?學生完成試一試以及改錯的練習,最后學生自行總結小數乘法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結合生活中的里子積場促銷活動,請同學幫忙買哪種比較合算,最后提示學生學好小數乘法就不會出現開始的笑話了,只有多算、多練,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計算的基本技能。學生能主動探索,找到計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學生學習小數的欲望,由討價還價的場景吃到學好小數乘法的必要性;學生能通過探索、討論、嘗試掌握小數乘法的方法。最后的試一試又是兩道題學生對后面加不加小數點起爭論,加了就把數改了。

          這一節內容很多,同樣小數乘法,各種可能遇見的問題都在這一教時完成,有些貪多不爛,部分同學在云里霧里,算理不能理解的非常到位,象這樣的課如何呈現,如何處理例題與試一試中5種不同的種情,而且還要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

        【小學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說課稿小學數學03-10

        小學數學說課稿11-02

        小學數學說課稿06-26

        小學數學優質說課稿11-24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5-25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1-25

        小學數學《比的意義》說課稿11-21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1-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