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1000字(通用50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10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悠久而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在這個歷史文化中又蘊含了淵博的文字,蘊含了中國美妙的語言,更蘊含了從最早的奴隸社會到如今絢麗多彩的現(xiàn)代社會的偉大發(fā)展歷程。在這個發(fā)展的過程中,中國經(jīng)歷了贏利的歡呼同時也經(jīng)歷了失敗的轉衰,譜寫了一章又一章壯烈的歷史篇章,它為中華的子孫后代留下了輝煌的歷史文化,更體現(xiàn)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在小學時,中國名著和外國名著相比,我最喜歡閱讀外國名著,因為它和我一樣童心未泯。但上了初中后,我接觸更多的是中國名著,了解更多的也是中國的歷史文化,聽說更多的也是有關中國文化,哪怕在聊天里,聊最多的也是中國文化。自此,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歡上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最喜歡閱讀的名著是《論語》,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沒怎么弄懂里面的意思。正好在一次上課時,學到了《論語》。于是我對《論語》就有了深一層的了解。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寫的,而在《論語》中的句子主要是孔子教授其弟子的內(nèi)容!墩撜Z》中,使我受益頗深的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子,主要思思是: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懈怠。這句對于此時正值風華正茂的少年來說,真是一個讓人積極向上的句子。
就舉兩個事例來說吧。在我們班的同學中有很多學習成績很好的。這些成績好的同學平時學習多是勤思考,踏實學的。而有兩個同學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思考與學習都是成反比例的。王明平時成績很好,但在考試中往往容易出錯。他在我們班可以說得上是安靜而成績又好的學生吧。在每次上課過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他都毫不理會,只顧著玩他的游戲。而等到老師寫出答案后,就急忙抄寫,下課后多看這個問題的解答,在平時練習時總能得到高分,而到了考試就出很多錯誤。這就是所謂的“學而不思則罔”。
許玲則是只會思考而不喜歡學習的一名同學。老師提出的問題們總是積極思考,但不喜歡寫練習,更不喜歡做筆記。所以每次回答老師的問題時,總以為自己全都懂了,根本不聽課。這就是所謂的“思而不學則殆”。
要是這兩位同學能夠學與思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懂啊!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離不開認真,仔細,更離不開理性的思考。在人的身體組成部分中,大腦是最重要的部位,既然我們有大腦這一構成部分,就應該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讓我們自己成為大腦真正的主人,敢于超越常人的思維習慣,樂于在廣袤無垠的未知世界里自由馳騁。中國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單是文化的傳承,更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光輝。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中華上下五千年,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唐詩、宋詞、元曲被人們歷代傳承,中華人民將繼續(xù)傳承和創(chuàng)造。
光陰似箭,我已是八年級學生,最近,我正在閱讀《論語》,我相信這是一本家戶喻曉的經(jīng)典名著。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論語》此書正是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成為儒家經(jīng)典,歷代傳承。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對學生的諄諄教誨,每一句話都飽含哲理,我們學的第一句選自《論語》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我仿佛聽見孔子告訴我,三個人一同走路,在這里面一定有一個可以當我們老師的人,值得我們學習的人。這句話讓無數(shù)人懂得相互學習。
同樣的,也有一句教科書上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次的名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也是出自《論語》,孔子的意思是讓我們選擇別人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照別人身上的缺點,及時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讓我們受益終生。
學習成長中,怎么做才是明智的表現(xiàn)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币馑际侵谰褪侵溃恢谰褪遣恢,不能不懂裝懂,自欺欺人,這才是明智的表現(xiàn)。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學習一樣,學習知識如果掌握了,可以多做練習鞏固,如果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就要及時請教,不能渾水摸魚,這才是明智的表現(xiàn)。一千多年前孔子就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也應懂得。
當沒有人理解自己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知人也!辈灰獡膭e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擔心自己不了解他人,這句話也出自《論語》,給讀者們帶來安慰,深深影響人們的心靈,讓人的心靈重歸寧靜。是啊,做好自已就行了,不必執(zhí)著別人是否了解自己。
當自己排斥別人的時候,“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边@句話告訴我們君子要團結不搞幫派,搞幫派的都是不團結的小人,這句話給我們敲醒警鐘,讓我們不要排斥別人,成為小人。
當你想要抓住過去不放手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要再說了,已近完結的事情,就沒必要去匡正,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了。這句話蘊含的道理讓人值得深思,它會提醒你懂得放下過去,抓住現(xiàn)在重新開始。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結晶,他將一生的感悟都傳給了弟子,他的語錄由弟子收錄下來,編成《論語》流傳后世,一千多來來讓世人深受啟發(fā),看了這本書,我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也懂得了為人處事。
國學經(jīng)典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品讀國學經(jīng)典,受益終生,作為中華民族一員,我們將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光大我們的國學經(jīng)典。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信近于義,言可復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薄(jié)選自《論語.學而》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薄墩撜Z學而》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語言的環(huán)境里,人際交往都離不開溝通,我們都在承諾,,但是你說出來的話就一定能夠兌現(xiàn)嗎?你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能夠做到嗎?你說的話能不能兌現(xiàn),那要看你的諾言離道義有多遠,如果你的諾言符合道義,那么,兌現(xiàn)的可能便會高些,這便是“信近于義,言可復也!
“信近于義,言可復也,”一個人如果能夠恭謹有禮,對別人畢恭畢敬但又符合禮儀,那么他就遠離恥辱了!耙虿皇溆H,亦可宗也。”意思是說,如果他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都是可親可信的人,那么這個人的為人行事也就很可靠了。
在這里,“信”也沒有被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核心,而是說講信用一定要符合道義。社會中不斷地出現(xiàn)的種種挑戰(zhàn),一個人光有單一的內(nèi)心道德還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道理體系。
我們知道,關于歷史,有一個詞語叫做“信史”,其記載真實可靠的歷史。這個詞內(nèi)涵很重,因為歷史上有很多史官,要用他們的生命來維護歷史的真實,讓歷史的真相得以流傳下來。這是中國歷史上可貴的傳統(tǒng)。
曾經(jīng),北魏的司徒崔浩和中書侍郎高允兩個人奉命撰寫北魏的國史,叫做《國書》!秶鴷穼懞靡院,就被鑽刻在首都平城南郊十字路口的石碑上。很多鮮卑貴族看了國史之后,非常不滿,就跟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進讒言,拓跋燾盛怒之下就下令逮捕了司徒崔浩,接下來就要逮捕中書侍郎高允。拓跋燾就召見高允,問:“《國書》果真都是崔浩一個人寫的嗎?”這個時候,高允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但是他這樣回答的:“《太祖紀》由前著作郎鄧淵撰寫,《先帝紀》個《今紀》是我和崔浩兩人共同撰寫的。不過,崔浩兼職很多,至于具體的著述工作,我寫得要比崔浩多的多!蓖匕蠣c一聽,大怒,說“敢情你寫的比崔浩還多,你的罪行比崔浩還大,怎么可能讓你活!”高允不慌不忙,回答說:“我的罪過確實非常大,應該滅族,但我不敢說虛妄的話來騙您。拓跋燾回過頭說:“這就是正直!這在人情上很難做到,而高允卻能做得到!馬上就要死了,卻不改變他說的話,這就是誠實啊,作為臣子,不欺騙皇帝,這就是忠貞啊。應該赦免他的罪過,要褒揚他!庇谑,皇帝赦免了高允。
誠信,有時候是需要大勇敢的。它需要自己內(nèi)心對于一種價值的堅持,這種價值延伸出來, 這便不是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系到更多人的利益。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
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 !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5
在現(xiàn)代的社會里,處處都應存在著誠信。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對于一個企業(yè)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yè)之本。對于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身之本。
寒假期間,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jīng)典著作里,遺留著古人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著人民朝著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苦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頻道中,經(jīng)常看到這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種種廣告產(chǎn)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電視欄目里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后的神秘面紗。主持人帶著大家,一齊總結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秘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里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并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nèi)里各個部位的毒素統(tǒng)統(tǒng)地排出來。從電視屏幕上,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fā)現(xiàn),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磥,這毒素根本不是人體里散發(fā)出來的。記者通過調(diào)查,才發(fā)現(xiàn):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于洗腳盆里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于水后的精鹽發(fā)生電解反應所產(chǎn)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里的哪一個角落,都應保留著最為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于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宏偉的企業(yè)項目將面臨失。]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著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梁!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著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這《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為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決不允許任何虛假的玷污!讓我們共同祝愿:讓誠信永駐人間,讓誠信保留最真實最美麗的容顏!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6
在日漸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傳統(tǒng)文化猶如滋養(yǎng)人心的甘泉。而《論語》這一劑儒學文化的圣品,無疑對當代人的修身為人、處世待世有著深厚的指導意義。在寒假,我有幸拜讀了《論語》,雖沒能深入領悟,卻也獲益匪淺。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約編撰于公元前四世紀初,流傳到漢代,形成了“魯論”、“齊論”、“古論”三個版本!墩撜Z》被古人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jīng)典,到了今天,則是人們學習、認識、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權威著作。
全書分為若干個部分,有的論教育與學習,有的論仁義,有的論禮樂,有的論道德教養(yǎng),有的論孝悌,有的論為政……由于全書圍繞儒學之核心——“仁義”展開,所以“論仁義”部分也成了我研讀的重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仁義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別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業(yè)發(fā)達也要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讀了這句話后,我深有感觸,天下莫有比這種人更無私寬大、仁義高尚的人了。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發(fā)家致富、功成名就幾乎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一些道德教養(yǎng)不達標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他們?yōu)榱俗屪约毫⑸沓晒Γ幌О抵袣谋茸约耗芨、?yōu)秀的人的名譽和事業(yè);他們?yōu)槭棺约壕尺\通達而陷害顯赫,以成一己之私。這些人不僅是社會的負產(chǎn)品,是利欲的囚徒,還是大大違反儒學觀點及精神的不仁義之輩。他們追隨名利,卻忽視了立人之本。誠然,這種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最后都會受到命運的懲罰,更不能圓了初衷和野心?梢,仁義寬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礎,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為人的良方。而這些大智慧遠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所能領悟和躬身踐行的。成業(yè)與成人,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兩種修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讓二者齊頭并進,讓人生創(chuàng)造輝煌。
現(xiàn)代社會錯綜復雜,品質(zhì)問題丑聞迭起,而其實刨根問祖、追溯回兩千多年前,先賢智慧早已向我們闡述過這所有問題的答案,F(xiàn)在社會的一切尷尬局面,也都可從先秦經(jīng)典尋覓到答復。
所以說,就如“讀史使人明智”那句話一樣,我認為傳統(tǒng)巨著就是歷史遺饋的財富,而讀傳統(tǒng)名著無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問題或是尷尬的局面,請學會思考,請學會請教,或許《論語》中那份為你保留的答復,就將赫然呈現(xiàn)于眼前。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7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急遽變化的社會,每個人都面對各種價值觀的沖擊,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生選擇,還要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挑戰(zhàn),四顧茫然,心無所依。越是這樣的時刻,人就越應該回到經(jīng)典,尋找重要的精神滋養(yǎng)。
接下來我作為教育者,從教育態(tài)度、教育原則、教育方法三個方面簡單談談論語對我的啟發(fā):
1、教育態(tài)度:為人師表,以仁育人
論語雖然已是兩千多年前的古籍,但現(xiàn)在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依然有重要的影響。它提醒著我們:對學生要充滿仁愛。
《論語》文中多處提到了仁愛?梢,在孔子的心中仁愛的重要性。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更要以仁愛之心對待學生。學習論語的過程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孔老先生的教育教學態(tài)度,孔子在處理師生關系問題上,從來沒有作為老師的那種驕傲高貴,他對自己的學生都關懷備至?鬃诱f過: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認為學術沒有貴賤高下之分,學問面前人人平等。孔子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以仁育人的教育原則,我們要學習孔子的以身作則,教書育人的態(tài)度,每個人各有所長,相互學習才能一起成長。
2、教育原則:教書育人,有教無類
孔子的學生中有貴族子弟(如孟懿子、司馬牛等)世家子弟,(也有子貢、子路這樣)平民出身的普通人。不論什么樣的人,孔子都會做到不卑不亢,尊重他人,親切交談,鼓勵勸勉。我們要學習孔子教書育人,一視同仁的教育態(tài)度,不分(貧富,智慧)類別,根據(jù)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才能不斷從中積累教育經(jīng)驗,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yǎng)。
3、教育方法: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
從顏淵的感嘆中我們了解到“......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學習孔子的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學中做到有耐心的"循循善誘"的啟發(fā)智慧,同時我們也可以借鑒孔子的教育手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導學生不到他經(jīng)過苦思冥想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先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我們要學習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抓住時機,明確要求、觸類旁通,因勢利導、啟發(fā)點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通過主動學習來掌握它。從而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策略,促進孩我們的孩子思維、智力、身心各方面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論語》字數(shù)簡潔,句句經(jīng)典還需要我們結合自身經(jīng)驗慢慢品味,結合生活不斷思考。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8
我的書架上有一本天藍色的小書,白色的書脊,書身短小而精悍,上面赫然印著二個墨色大字—————“論語”。這本書樸實無華,卻凝聚著灼灼無盡的智慧,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萬物復蘇的初春,我們班主任老師方爸爸帶著我們?nèi)嗤瑢W共讀《論語》。初讀時,我的興趣都在那些精辟的譯文上。慢慢的,我開始迷上這三言韻文里悠深的內(nèi)蘊與意義。我細細地讀它,品它,這些文字如鏡子般讓我明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也覺察了自己的不足。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說:”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里,努力學習而不厭棄,教導別人從不疲倦,這些事情對我有什么難呢?”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笨鬃痈嬖V學生們:“你們以為我有所隱瞞嗎?我對我們無所隱瞞!我沒有一點不向你們公開,這就是我孔丘的為人!痹凇墩撜Z》里也強調(diào),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要學禮懂禮等。這點,帶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因為在我的成長中有許多德藝雙馨、溫柔和藹的老師教育我,幫助我。他們無私奉獻,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在我心間播下了美好的種子,他們讓我心生敬意,尊師成了我品行里特別重要的部分。
我們的班主任方爸爸已經(jīng)執(zhí)著地在三尺講臺精心耕耘了近三十年了。但是,他把每一天都當作他最重要的日子,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他最親愛的孩子。他用智慧與情懷譜寫最美的師德篇章。我常常看見他在辦公室里伏案凝眉,埋頭苦作的樣子;我也經(jīng)常聽到他與別人交談時飽腹詩書,虛懷若谷的話語;我時刻感受到他對我們的悉心關懷與溫暖呵護;我還看見過他在教室里廢寢忘食,毫無怨言地改著同學們的作業(yè)……我對方爸爸充滿了敬意,每次課后在校園里,遠遠看見方爸爸,我都有女兒見到父親般的親切感,當我大聲地喊著:“方爸爸!”他的臉上立刻會漾起一個大大的微笑,那朵微笑,含著滿滿的欣慰與慈愛。
還有敬愛的數(shù)學向老師,英語Miss張等諸多老師她們用自己精湛的專業(yè),為我們播下美麗的知識種子。在生活上,她們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呵護我們;當我們犯下了錯誤,她們會有恨鐵不成鋼的焦灼,更有苦口婆心、語重心長的教誨;當我們?nèi)〉贸煽儠r,她們會難掩喜悅之情、欣喜,歡跳。她們與我有著老師的恩澤,亦有大姐姐般的情誼,讓我尊敬不已,我也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優(yōu)異的成績努力的去回報她們對我的愛。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9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每天都需要學習大量的新知識,需要了解這個復雜的世界,需要汲取為人處世的智慧。其中,學習是最關鍵的前提?墒窃诋斚轮R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什么,為什么學,如何去學,都需要我們細細思考,踏實去做。《論語》一書給予我很多啟迪。
人生在世,必須樹立學習目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笨鬃右才c我們一樣,在十五歲時把追求學問作為人生的志向,并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自己的志向,終其一生,學而不輟,最終開創(chuàng)了儒家學派?梢娭鞠驅σ粋人的重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便是從反面論證這個道理。
學習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者學習的效果?鬃右恢睆娬{(diào)“學而不厭”,并贊賞孔文子“敏而好學”,說的正是這種態(tài)度與精神。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端正學習態(tài)度,主動學習,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為自己而學,為自己的夢想而學。“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此之謂也。
根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我們還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弄清如何去學習。子曰:“學而時習之!备嬖V我們學過的內(nèi)容要按時復習,經(jīng)常練習,直到把知識理解,并能熟練地運用它為止。即使這樣,也還不能說是真正理解透徹了,還要做到“溫故而知新”,在鞏固與復習中舉一反三,可以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那么怎樣才可做到“溫故而知新”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強調(diào)就是“學”與“思”的結合,他認為“學”是“思”的基礎,“思”要在“學”中進行,二者相輔相成。這更是驗證了學思結合的重要性。在新知識的汲取中,我們更要做到這點,不能只學習不思考,一味的記憶與練習,是無法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孔子更強調(diào)“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這就是學習的目的。不要讓知識去支配你!不要做知識的奴隸,古代的掉書袋多半是這樣,我們應該讓學習的知識,與品德融為一體。無目的的學習,就如同失去了夢想,讓我們無法向更遠的前方邁進。
這就是《論語》中的“學”,同時也是孔子主張的“學”,我身同感受,作為高中生,應該遵循圣賢的學習之道,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學習,同時應該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讀懂《論語》,讀懂《論語》中的“學”,讓你我走得更遠。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0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數(shù)不盡的風流人物,說不完的英雄故事。繪制成了一本本經(jīng)典名著,豐富了后來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讀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國學經(jīng)典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論語》。古人皆說:“讀半部論語,可以行天下!边@句話放在現(xiàn)在雖然有些夸張,卻也足以說明了《論語》的好。
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抽早讀的時間帶著我們誦讀國學經(jīng)典。從《弟子規(guī)》到《千字文》,從《大學》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論語》。我們從一開始的被“之乎者也”繞暈頭,到后來慢慢學著去領悟其中奧義。
還記得第一次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一個個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為什么要讀“yue”呢?為什么那個時候的“說”和“悅”是一個意思呢?那為什么不直接就寫“悅”字呢?我們的腦子里裝著十萬個為什么?因為無法理解,誦讀的時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們逐漸找到了它的韻味,一邊跟著讀,一邊搖頭晃腦,就算是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背誦,也能從容自如的來上一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產(chǎn)生了分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已經(jīng)論證了是他錯了,可他卻還要與我爭執(zhí),我當時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晌彝蝗幌氲搅丝鬃诱f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他不過是這一個看法與我不同而已,他還有那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輕視他呢?
越讀《論語》我就越發(fā)感受到孔子的偉大!墩撜Z》里的每一句、每一條都在教導我們?nèi)松牡览。孔子教我們修身養(yǎng)性,教我們?yōu)槿颂幨,教我們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誠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一直到小學畢業(yè),我們的《論語》都還沒有讀完,但這樣一部偉大的論著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讀完的。它在我們?nèi)松拿恳豢潭寄芙o我們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謂學海無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會把《論語》一直讀下去,還要繼續(xù)讀更多的好書,就讓我沉浸在中華經(jīng)典中肆意徜徉吧!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1
我在這一學期有幸學習了《論語》這本書,《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意思是,人如果不自重,威信就不如別人,學習也需要經(jīng)常鞏固知識。才能對學習得到有效的幫助。這句話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以前的一言一行。
以前,我總是大大咧咧的,一點都不夠穩(wěn)重,引來許多人的指責。玩起來,那可以說連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記得有一次參加趙怡歌組織的“秘密”活動,很晚回家。爸爸媽媽東找西找都找不到我,使他們非常擔心、傷心。同時這件事情被同學們知道后,自己的面子也在同學面前丟的一干二凈,招來同學們的冷眼相待。有時候在課堂上我也和班上的男生嘻嘻哈哈,不認真聽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好多女生都不喜歡和我做朋友了。
沮喪之余我學習了《論語》,其中的“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等句,知道了自己不能經(jīng)常和那些“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成為朋友。如果這樣,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便會一落千丈,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難樹立起來。想到這我停止了行動、遠離他們,自己的心也安分下來了。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我會找老師、找同學幫助解決,F(xiàn)在值日中,我是能干的組織者,課間我和大家一起討論難題、分享讀書感受、解決班級問題。
學習了《論語》的“學而篇”,使我明白了做人的很多道理。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變得懂事多了,當我言辭不當、行為不合學生行為規(guī)范時,我就會想起《論語》中老師教給我們的內(nèi)容。
“學而篇”不僅講了學習,也講了做人的道理。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人!币馑际牵f話不要花言巧語,這樣會給別人留下別人不好的印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人如果每天反省自己三次,那他就會為人非常忠誠,與朋友叫他也會非常誠實。學習也會非常用心。像這樣時刻啟發(fā)我的句子還有很多,它們像一位不說話的老師時刻提醒著我的一言一行。
你可千萬別小瞧《論語》這本書,這本書里有很多道理值得我們學習。雖然孔子生在古代,但是我們至今還在照著孔子的思想做事。所以利用好你身邊《論語》這本書吧!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2
從咿呀學語到如今能提筆著文,寒窗苦讀九個春秋,接觸最多,感觸最深的也莫過于孔老夫子的《論語》了。
初讀《論語》是在小學,讀的只是縮略本并且是最簡單的現(xiàn)代漢語,但是卻覺得它樸實無華又富有內(nèi)涵,只是只言片語便勾畫出一個擁有仁愛的社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出做人基本條件;“民無信不立”講出治國真諦;“匹夫不可奪志,三軍不可奪帥”醞釀壯志凌云……這些樸素的文字洗滌了我幼小的心靈,使它明澈無瑕,引我走入文學殿堂,在里面尋找我自己稚嫩的夢想……
再讀《論語》是在剛入初中,這次不再是囫圇吞棗,而是在老師的帶領之下細細品味那經(jīng)典的十則。這時的我才知道它是一本高深莫測的書,每次品讀都會有些不同的收獲。
原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孔圣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為現(xiàn)在勾畫好了政治藍圖,或許只是由于人類思想覺悟不夠深,,社會不夠發(fā)達未能實現(xiàn)。這句話看了又看,讀了又讀,這才發(fā)現(xiàn),其實人與人之間多些寬容,少些計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還有什么比這更美好呢?
在欣賞《論語》的時候,我慢慢咀嚼,細細品味,用它來規(guī)范我自己的行為和學習方法。品讀《論語》時,我明白大孝是我的本分。百行孝為先。孝是天經(jīng)地義,人倫之本。木有根,水有源,源遠則流長,根深才葉茂。人也如此,若無父母,不必說自己的抱負是何,只怕連生命也不曾有過。
另外,《論語》在學習方面也給了我莫大的幫助!皽毓识拢梢詾閹熞印边@句話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記得在初四上學期,我急于求成,為了在考試中的到高分數(shù),拼命做練習冊,每天發(fā)揮“零點精神”。卻忽略了書上最基本的例題與定義,輔導書上的解題方法讓我眼花繚亂。后來的結果不言而喻,我在考試中慘敗,老師簡單的分析了試卷,總體一句話就是“基礎知識不牢固,書上內(nèi)容不熟悉”……于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著重于復習書本上的基礎內(nèi)容,成績漸漸上升,睡眠也足夠了,每天快樂的學習,也沒有最初的頭暈目眩之感了……
是《論語》讓我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處事之道;是《論語》讓我明白了孝親敬長是本分的道理;是《論語》讓我明白了“溫故知新”可為師的學習方法……
孔夫子的《論語》博大精深,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細細品味,以他作為我自己的鏡子,不斷完善自己,將《論語》的精神付諸于行動,傳揚下去!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3
《論語》是一部給人以啟迪的經(jīng)典之作。它好似一株瑰麗奇葩,馨香撲鼻,意味悠長;又好似一顆璀璨之星,耀眼奪目,光照千秋……這不,就連我這個初碰《論語》的小字輩在拜讀一番后也明白了許多……
通過讀《論語》,我明白了交友之道。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笔前,益友就像厚厚的百科辭典,你總能從與他的交往過程中,得到有益的幫助:當你猶豫彷徨、難以決斷時,益友的廣博多識可助你做出正確選擇;當你取得成績、獲得成功時,益友的逆耳良言可使你保持頭腦清醒;當你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時,益友的直言不諱可教你補漏改邪……而損友就如同污濁的沼澤泥潭,與他們交往,會讓你不知不覺陷入其中且愈陷愈深,貽害多多。《論語》讓我明白的交友之道就是慎重交友,善交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
通過讀《論語》,我明白了心靈之道!墩撜Z》中有這樣一段對白:“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細細品位這句話,我頓捂了一個道理:人生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其中,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痛苦;而且我們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能去彌補這個遺憾。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的生活之道。
通過讀《論語》,我明白了人生之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笔前。苋搜壑袧L滾奔流的江河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的存在,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就在孔子看著流水興嘆的同時,他也對自己、對他的學生、對千年萬代的后人描述了這樣一種人生軌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币苍S這一種人生軌跡并不適用于我們每一個人,但我們卻能夠以其為借鑒,設計我們自己的人生之道,那就是要認準人生目標,惜時苦干,當下的我要走出自己的人生軌跡,首先就得惜時勤學,只爭朝夕。
當然,《論語》讓我明白的還有很多很多,譬如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仁義之道……只是紙短墨淺,小小的我怎能幾句話就說得清。!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4
說起《論語》,應該是家喻戶曉,但真正了解其內(nèi)涵的人,又有幾個呢?而我,也是在這兩天的學習中才走進《論語》,并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于他人;叵肫鹞乙郧暗慕(jīng)歷,委實是沒有做到這一點。就拿發(fā)本子這件小事來說吧,我會因為有其他事要做,就把這些本子“轉手”給別人,那人的臉上雖有百般不愿,卻還是幫我發(fā)了本子,F(xiàn)在想來真是慚愧,發(fā)本子本是幾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卻還要麻煩別人。為這點小事而讓他人鬧得不開心又何必呢?若是下次再遇到這類事情,我定會不施于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光學不想學不好,光想不學也學不好。一看到這句話,我就會想起那個傷心的夜晚以及我那段時間的學習態(tài)度。因為數(shù)學我在暑假時是預習了一些的,所以上課時也就沒太注意聽,即使聽了也不過是點點頭罷了,腦子不動,當然就有疑惑,這點在家庭作業(yè)中就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做數(shù)學作業(yè)時,總有那么幾道題會把我難住,但我不愿動腦筋。于是,手機拍題便成了我的“救星”。書上都是“優(yōu)”,到了考場就不這樣了。我思來想去也沒做出最后一道題,前面的題也缺于檢查。這樣的話,考試成績自然也是慘不忍睹。那天夜晚,我哭了,就像是有人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似的,臉上是辣疼辣疼的,心里亦是如此。面對這樣的成績,我只有無盡的悔恨,當初為什么不好好學呢?從這件事中,我也明白了,學習應該做到學思結合,才能越學越好。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边@說的就是時間,時間像流水一樣從我們身邊流過,日夜不停。每當我聽見時鐘上秒針一格一格前進的聲音,便會陷入恐懼,時間為何這樣快?我還什么都沒做呢。于是,我便與時間展開了一場賽跑。早上去學校的路上,我加快腳步奔向學校;在校園里的時光,我爭分奪秒;做作業(yè)時,我奮筆疾書……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你每天過著七八十歲后能做的事情,還要大把的青春干什么呢?”是啊,時間是那么寶貴,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做些有意義的事。如:清晨早起鍛煉,堅持寫好每一天的作業(yè),熱心幫助他人……這樣,我們生命的每分每秒都是充實多彩的,何樂而不為呢?
《論語》,它流傳千古,其中的一言一語都寓意深刻。學《論語》,長智慧,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5
學為人而悅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悅也。友朋來而樂,能夠本體乃群居而作個體獨存也。"人不知而不慍",則雖群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愈深,乃"仁"說之根本,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之樞紐。
一切文字,僅有在必須的語境中,其意義才能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墩撜Z》,這本子夏留給后世的學習筆記,記錄卻是如此簡單!(子夏在孔子的門徒也確算不得是最好的學生)以這則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體的語言背景:在什么情景下,對誰,就什么問題而言,等等,這些都不清楚。從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奧奇僻,似乎確實是談"悅"、"樂"二字,如李澤厚所言:"…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樂感文化。"倘以知人論世的方式以理解這則語錄,就必須作如是解么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孔子的這段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語意重點并不在"學"字上,而在"習"字上。習,實踐。這句話的意思能夠這樣理解:學習如果能經(jīng)常實踐它,那不也是很歡樂的么"學"固然是歡樂的,但實踐所學更能讓人歡樂。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為心",是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廢墟上,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貧賤的處境的殷宋公孫嫡系,成了"儒"的復興者。他說:"吾其為東周乎""吾從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個東方的"周帝國",他以幾百年來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禮》作為支柱來建構一個夢想的家園。所以他認自我是這種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然而初不見用于魯,十四年周游列國,棲棲惶惶一如喪家之犬,喟然長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雙鬢疇昔之夜,夢里在空寂神殿的兩楹之間,撫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學何為習也!學而無所用,才是一種真正的痛苦。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6
我愛世界上每一本有用的書,我也意識到,任何一本書的精髓只有經(jīng)過反復閱讀、啃咬和食用才能真正獲得!背浴墩撜Z》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從想吃,到嚼,再回味,香甜可口,清爽爽口,真的很快樂。
合上書,仿佛能聞到芹菜的香味從中溢出,我陶醉在《論語》的話語中。
我第一次讀《論語》的時候,正好是五六年級。當時,我以為《論語》只是一部白紙黑字的古文,真的很無聊。再看《論語》的時候,是大年初一。我覺得《論語》不僅樸素,而且美麗。雖然白紙黑字,寥寥數(shù)語,卻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三軍能勝俊,匹夫不能勝志”,年初,豪邁的氣魄非同尋常,“仁者不相貌,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對這四個字的描寫是金先生的風度;一個仁愛的人愛這四個字,言簡意賅,時時呼喚著人間的真情;“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概括了為別人做事的本領和老師們孜孜不倦的話語。這些簡單而睿智的話語讓我的心變得干凈而清晰!墩撜Z》也把我?guī)肓艘粋欣欣向榮的世界。我懂得如何對待生活。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把《論語》吃透,就會感到輕松愉快。《坐以待斃》中有五、六位孔子,有“無春,無春衣,無春衣”之稱。有六七個孩子在彝族洗澡。風吹,舞,霧,唱,還!睂!一個人能和同伴一起跳舞,同時唱歌,輕松愉快地回家,這是最幸福、最簡單的理想!這種理想不同于別人“修身養(yǎng)家、治國安邦”的理想,但這種平凡的理想?yún)s能充分體現(xiàn)我們對省會的熱愛和向往《論語》讓我明白,權力和地位只是繁榮的一瞬間,只有悠閑舒適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論語》使我完善了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使我的心潤而香。
在我的書房里,《論語》是我的指路明燈。進入初中二年級后,我渴望成功,卻忽視了對概念和定義的理解。這讓我在學習上感到困惑,教輔書中的各種學習方式更讓我眼花繚亂。后來,我又拿起初中課本,仔細回憶了《論語》中的兩條人生格言:“學而不思,學而不學,學而不學,學而不學!。這句格言所倡導的踏實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規(guī)范了我的學習觀念,對我有很大的好處。
《論語》的味道就像嚼出苦薄荷的甜味。在甘甜之前的這些苦楚使我明白,我決不能違背做事的次序,在地上前進,否則我將失敗。
《論語》的每一點,雖然都是由許多平凡的文字組成,卻創(chuàng)造了許多人不平凡的生活。我相信他們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開一朵更加燦爛絢麗的花。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7
今天,當我們學習完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后,我深有感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讓我感悟到:學習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把學習當做快樂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當做一種責任,就沒有學不好的,學不會的。做事情也一樣。正如毛澤東所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本沒有什么事做不到。只怕你不用心做。只要你努力了,就沒有做不到的,因為有志者事竟成。
他還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方法:反思就是其中的一種。曾子一天反省多次:替別人謀劃是不是盡心盡力了?與別人交往是不是誠信相待了?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認真復習了?像曾子這樣偉大的人。一天都要反省三次,作為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更應該不斷的去反省,去反思。如果我們少玩一會,每天反省自己四次呢?甚至五次呢?我們再把孔子的學習方法與曾子的學習態(tài)度合二為一,再一直堅持下去,也許你可能比孔子還偉大!但是人類歷史千百萬年,才岀現(xiàn)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人的惰性。如果我們都把懶戒去的話,那么我們的世界會怎樣呢?
孔子曾在河邊感嘆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說:“逝去的時間像河水一樣,日夜不停歇”。就像朱自清寫的散文:巜匆匆》一樣“當我吃飯時,時間從碗邊溜去。當我睡覺時,時間從我頭上跨過,從我腳邊飛走了……”像朱自清這樣偉大的作家,都在為自己感到悲傷。那我們呢?發(fā)呆的時候,時間毫不留情的走去,當我們玩手機時,時間從手邊逝去……現(xiàn)在,拖延已成為人們的一大“亮點”!無論什么事,總要拖到明天或者晚上才愿意做。
白天忙著在刷朋友圈,忙著看韓劇,忙著看快手,看抖音,一晃半天過去了。再玩幾個小時的王者,等到手機沒有電了,才知道已經(jīng)入夜了。從一個抖音視頻,到另一個視頻,一個結束又隨手滑到另一個視頻……可樂喝完了,薯片吃完了,但作業(yè)還沒寫……這都是平常拖延的典型模范。確實,拖延是我們溫柔的殺手。但是許多人雖然意識到了拖延的危害,也能痛下決心改正一次,但往往很快又陷入新的拖延。
唉!我們何時才能真正懂得惜時,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想到這些,自己不禁臉紅心跳,慚愧不已。
孔子的只言片語,就我受益匪淺。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8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笨桌舷壬嬖V我:父母健在時就不要長時間離家遠行,如果不得已要離家遠行,必須要有一定的去向。我似乎還沒有獨自遠行的經(jīng)歷,但在外時父母的牽掛,卻深深地牽引著我。
一次,我去上英語課,爸爸囑咐我到了學校給他打個電話。可當我到了那里準備打電話時,突然忘記了爸爸的手機號,手里拿著手機,心里萬般無奈,傻傻的笑著。等下了課,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在我面前,是爸爸!他責備我的大意,讓他擔心,F(xiàn)在想起來都很愧疚,好友的電話倒背如流,可每天在自己身邊的父母的電話,卻忘的一干二凈,真是悲哀!子女永遠是父母的心頭肉,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一條無形的紐帶,便將我們緊緊系在一起,每天回家可以開到父母臉上的笑容,遭遇挫折時可以得到父母的鼓勵,在外遠游時可以聽到父母的叮囑,原來,這就是幸!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笨桌舷壬嬖V我: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坦蕩,小人常常憂愁悲傷。一般人很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總是會為一己私利勾心斗角。我承認,我并不是一個很能寬容他人的人,我也會有“陰謀”,也會有心計,可其他人何嘗不是呢?人是一個矛盾的組合體,總是在自我意識了掙扎。傷害過自己的人,覺得應該讓他們付出代價,可真正想要“報復”時,卻又于心不忍,慢慢的,自己在這些小事上糾結,把自己弄得很累,心累了,還會快樂嗎?后來,我學著去理解他人,去寬容他人,傷害我并不是他們的初衷,只是我自己這樣想罷了。漸漸地,心中沒了先前無所謂的困擾,多了一份坦然,生活變得簡單而快樂。原來,寬容他人是一種幸!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笨桌舷壬嬖V我: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守信用、見聞多的人交友,就有好處。同虛假做作、諂媚奉承、花言巧語的人交友,就有害了。我喜歡交朋友,但有因為交友標準有些“偏”,所以至今也只有幾個“死黨”而已。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敖械揭粋知心朋友,受益一生,正直的人教會我不偏袒他人,守信的人教會我言而有信,見聞多的人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家共同進步。原來,與朋友談天說地、互訴衷腸是一種幸!瓗浊昵,孔子用一字一句,記下了人生的真諦,幾千年后,我從這一字一句中,感受幸福的氣息。論語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19
小時候讀《論語》,是因為學校老師的要求,要背會,考試要考。后來讀論語,是對孔子的敬重,想要從中學會什么東西。讀的過程中,逐漸對孔子的思想有所理解,更懂得了《論語》在講什么,F(xiàn)在,我想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告訴你,讓你也從中了解《論語》的奧秘。
人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相提并論,孔子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他和弟子所著《論語》的影響力,在世界范圍內(nèi)確實可以和蘇格拉底相提并論,在今天甚至還要大于蘇格拉底?鬃拥难孕猩婕懊婧軓V,孝道、治學、治國、為政,幾乎涵蓋了人生中所有的重要場合,你的困擾,你的疑惑,總能在論語中找到答案?赡苡袝r候里面的一些話會顯得有些過時,但是重要的是你自己從中得到的感悟,以及對人生的理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原來說的是不同的人對學習的理解,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學習快慢好壞的差距。但是我從中也體會到一些有關為人處世的道理,人應該做自己感到快樂,感興趣的事情上,而不是刻意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樣是沒有好結果的。只有你樂于做一件事情,你才會可以專心、深入的去做,最后有所成就。而在有所成就的基礎上,更應該有著“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目標,不枉人生一世。
《論語》也對我的專業(yè)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醫(yī)學是一門非常嚴謹?shù)膶W科,關乎人命,容不得半點虛假!在學習過程中就要秉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守則,絕不可以不懂裝懂,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重要的是,將來進入醫(yī)院,這會害了病人。一個不嚴謹,不懂裝懂的醫(yī)生絕不是一個合格的醫(yī)生!
醫(yī)學也是一門不斷進步的學科,而且進步的速度正不斷加快。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yī)生,一名好的醫(yī)生,就要不斷學習,永遠保持一顆求知的心,做到學而不厭。不斷豐富自己,接受新的知識,新的理論,并且適時實踐總結。我想,這樣的醫(yī)生,才不會落伍。這次疫情,成千上萬的人民深受其苦,國家真正處于危難之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有不少犧牲的戰(zhàn)爭!而在這場戰(zhàn)爭中,第一線的戰(zhàn)士就是醫(yī)生!是他們,不顧前方艱險,毅然決然的沖在抗疫第一線,哪怕有去無回。這些醫(yī)生,是我們的前輩,是我們的楷模!
《論語》帶給我的感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的,不是普通的詞句所能表達的。那一點一滴深厚的人生哲理,慢慢滲透入我的心,陪著我在醫(yī)路上走下去。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0
暑假里我閑來無事閱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從中我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墩撜Z》一書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其作者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他是思想家是理論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他所提出來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論語》這本書是孔子思想主張的體現(xiàn),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為的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zhì)。
其中幾則道德言論令我感受深刻。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以后,要去時常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快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嘛!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來多么勤奮的人,多么樂觀的人,多么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為君子誰為君子?這種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了之后及時復習,不僅會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大家在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學習,真的是很快樂。別人不理解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世界上有這么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為此惱恨、惱怒,應該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可以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勤奮、樂觀、大度,而且還謙虛好學。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里,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孔子真的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所思所想有很多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成就突出,如此偉大的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這種好學的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還提出了“茍志于仁矣,無惡也”。意思是如果一心一意培養(yǎng)仁德,就可以消除惡。在生活中品德是評價一個人好壞的重要依據(jù),擁有美好品德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而那些品德低下的人會遭到別人的遠離。
《論語》對于現(xiàn)在人來說真的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書中充滿了哲理,對我們的做人做事都非常的有學習借鑒的意義。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1
《論語》由孔子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倫理思想、道德觀念等,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并稱“四書”。
“學而時習之……”隨著開篇這句膾炙人口的“子曰”,讓我們打開《論語》這本國學經(jīng)典,走進2500多年前孔子的世界?鬃釉凇墩撜Z》中主要講了仁、禮、德、學這四方面,其中關于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八佾篇首孔子謂季氏的那段話,“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币约臼系墓俾,只有用四佾的資格,但他卻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這對孔子來說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禮的尊崇和信仰。他對禮所持的這個態(tài)度,在《論語》中常?梢钥吹健?鬃訒@“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會為難地邊贊管仲大仁,邊說他器小,“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那么禮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呢?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笨鬃釉谶@里剝?nèi)ァ岸Y”復雜的外衣,道出了本質(zhì):與其奢侈,不如節(jié)儉。我覺得具體的有關禮的規(guī)矩、儀式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yōu)槭裁葱枰Y,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自覺守禮。
《論語》中,孔子在學、仁、德等方面的意見是比較統(tǒng)一的,但在禮的敘述上,讓我有些迷糊。類似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的話,不由令我疑惑起來。一會兒說寧儉,一會兒卻又不愿省去祭祖的活羊。到底是形式重要呢,還是本質(zhì)重要?“圣人年紀大了,說話有反復也是正!蔽倚睦镞@么想。直到在做春節(jié)小報時,我突然明白了。春節(jié)有很多習俗,比如貼春聯(lián)、吃餃子或湯圓、祭灶、迎財神……
這些都是形式,都是用來表達人們追求團圓、平安、幸福等美好心愿的,而本質(zhì)就是由這許多形式體現(xiàn)了出來。就像子貢覺得既然在禮崩樂壞的魯國,一切都只剩下有名無實的形式了,那為什么還要每月浪費一只羊呢?但孔子在意的就是這個形式,它是古禮!如果沒有了這個形式,禮就真的不存在了!我又想起在國學班上,大家一起學揖手禮見師長、見同學,現(xiàn)在這種禮儀只能在古裝片中看到,現(xiàn)實生活中哪還有啊?膳c人見禮的本質(zhì)還在呀,只是變成了鞠躬握手您好,點頭抬手說嗨了。
在反復細讀《論語》后,我發(fā)現(xiàn)對于現(xiàn)在仍有很多意義,比如有關于學的,有關于如何做君子的、有關于富與貧的,甚至還有關于孔子那些個性鮮明的弟子們的。讓我不禁由衷感嘆,《論語》不愧是一部流傳至今的國學經(jīng)典!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2
趁著寒假的閑暇時間,仔細的誦讀了這一本薄薄的小書——《論語》?鬃犹岢珟熒g應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互相啟發(fā),以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之間互相問對、討論的情況。它是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它是我國一份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也可以說,它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
孔子從他的政治、哲學和心理學觀點出發(fā),認為德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仁和禮。他所說的“禮”是一種政治秩序,他所說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規(guī)范,當然,這種仁和禮是有上下、尊卑、貴賤、等級之分的。所以他主張“為政以德”,這反映了當時人的價值的提高和奴隸要求解放的時代特征。
啟發(fā)式教育,現(xiàn)在的老師都不陌生?鬃拥膯l(fā)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欲教好,因材施?鬃舆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思想,那就是因材施教。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針上主張"有教無類",在招收學生時也做到來者不拒。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自己會學習。學習的主動權必須交給學生,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使其學會舉一反三。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內(nèi)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nèi)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處世為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同樣也要感謝那些嘲諷甚至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讓人覺醒與自強。《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個人,且彼此間要留一點分寸。
交友:"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是對我們的忠實勸告,并提醒我們廣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純凈與清徹。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3
古往今來,光陰歲月匆匆而過,給我們留下最多的往往是感慨。
光陰,在孔子的《論語》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子在川上曰: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幼约航(jīng)常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钡膮s,誰也不是生下來就了解許多事情。大家都是靠后天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边@是眾所周知的一句名言,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這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式,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在這個歷練的過程后,我們將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曾經(jīng)說過:“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比畾q的年紀,正如于丹教授所講應該是一個建立心靈自信的年紀。當人們捫心自問:“我立起來了嗎?”的時候,這也許便是答案。再等我們從“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從三十到四十歲時,三十歲時應是風發(fā)揚厲,到了四十歲時該學會淡定從容,即所謂的“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按照中庸的理念去做事;五十歲時,又會發(fā)生新的變化。孔子說五十歲知天命,也就是說,五十歲時內(nèi)心有一種定力去應對外界的煩擾;六十歲耳順,耳順即理解和包容?鬃影炎约旱囊簧偨Y得如此清晰而通透:“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比绻说囊簧枷窨鬃铀f的那樣做了,那他的人生就會更富有效率和價值?鬃拥纳钴壽E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仍然有許多啟迪意義,關鍵要看我們?nèi)绾渭橙∵@種智慧,來使我們自己更富有效率和價值。
子曰:“飯疏食、飲水,由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痹凇墩撜Z》中,孔子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讓我們社會如此激烈的竟爭面前,積極調(diào)整心態(tài),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快樂。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生活,而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nèi)心相連?鬃咏探o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內(nèi)心的安寧,獲取心靈的快樂!
簡單地說,《論語》用最簡單的話語、最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圣人最真實也最深刻的哲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墩撜Z》的內(nèi)涵博大精深,意蘊深長,值得我們青少年深思熟讀,領悟運用,并使之發(fā)揚光大,讓這部國學經(jīng)典中的璀璨明珠永放光芒。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4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樸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
孔子特別強調(diào)做事情的分寸,“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此外孔子還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有人問他:“以德報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抱德!
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處事態(tài)度。當然孔子也不提倡“以怨抱怨”,同樣“以德報怨”也不可取。因為如果你采用“以德抱怨”你要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對已經(jīng)有負于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人生的浪費。
那么在這兩者之外我們只好采用第三種人生態(tài)度去處世了。那就是用你的公正,你的率直,你的耿介,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坦然面對這一切。
孔子的這種處世態(tài)度就是告訴我們,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們都在說避免資源的浪費,卻忽視了心靈的荒蕪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費。
那么我們做人又該怎樣與朋友們交往呢?《論語》告訴我們說,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
這就是禪道中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間最美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園,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nèi)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做事,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蹦敲囱韵轮饩褪恰霸谄湮,一定要謀其政!蹦敲次覀冏鍪碌脑瓌t是什么呢?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鬃拥囊馑际钦f,君子對于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沒有薄,沒有厚,沒有遠,沒有近,沒有親,沒有疏,一切按道義行事。
孔夫子最鼓勵的就是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這種謹慎在《論語》中被概括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樣做事的好處就是“寡悔”讓自己少一點后悔。
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抱怨,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做事把握分寸,說話少一些抱怨,少發(fā)一些牢騷的話,那么我們就能夠修身養(yǎng)性,也就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很多為人處世之道。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5
《論語》中還有另兩處相關的記載,我覺得更為重要。一處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覺得,這一段語錄對我們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誼是需要雙方共同建立的,我們不能只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要求,還要使自己能群,能讓人接受。要做到這一點,恭敬有禮是基本的條件。此外,這段話還擴大了選擇朋友的范圍,提出了與人交往應有的氣度。我覺得子夏是相當有胸襟的。當一個人能夠自立于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么人不能容我成為他的朋友?同樣,當一個人能夠自立于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么人不能成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線,“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這一點可以和另一處對讀:子夏之門人問交友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張)
所以我們必須在繼續(xù)孔子的思想道理的同時也要學會變通學會改進。就拿最簡單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來說,或許在古代或是很久以前它是人們行事的一個準則,不管任何事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的一樣?墒窃诋敶@個社會中,這句話就不能這樣用,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場合來靈活的運用它。因為現(xiàn)代社會也流行這樣一句話“說謊不對,可是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卻遠遠勝過說實話”。
當然孔子的這句話在以前主要是運用于學習中,但是生活中的學習也是一種習得,這句話同樣適用,只要我們會用。還有像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經(jīng)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興奮,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懼怕!蔽矣X得這句話前面說得很好,我們是應該記住父母的年齡和出生日期之類的,這樣我們才能在他們生日的時候不至于忘記而讓他們感到很難受,這也是我們作為子女盡孝的最好時機。可是后面的一則以喜,一則以俱,在我看來就沒那個必要。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生與死,只不過是晚與早的問題而已。我們沒不必要為這種很自然的事情而擔憂,只要我們能夠讓父母的有生之年過得舒適健康就足夠了。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6
最近粗淺讀了《論語》,也聽老師講了一些,心有所感,想要小談所得。
筆者不才,只是簡單將讀書所獲分為三部分。一:為人,如何做人,君子的品性;二:學習,學習之法,教育的理念;三:為政,如何做統(tǒng)治者,治國所需。
為人要正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俗語言,路見不平一聲吼,也是如此。前些年吵的熱火朝天的事件(“摔倒的人,扶嗎?”),就是某些民眾少了一點正直。試想,一個人扶起摔倒的人,真的沒有人看見嗎?還是證人保持沉默,冷眼旁觀?若是有人說:“我愿作證!”結果該是不同的吧。為子要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謹而信,愛親仁”(《學而》)。再來說說為人更高標準:君子,君子應有高修養(yǎng),曾子言:“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泰伯》)。舉手投足間,體現(xiàn)一個人的修養(yǎng)程度。還有在《季氏》中提到的三戒,三畏,九思,都提出了對君子的要求;蛟S我們難以成為君子,我們也要向那個標準努力,一點一點,讓自己更靠近一點。
接下來說說其二,關于學習和教育的問題。學習要講究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要注意復習,“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為師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例如:因材施教。聞斯行諸的故事,“中人以上,可以與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誨人不倦也是要的,為師者要有足夠的耐心,授業(yè)解惑!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述而》)的啟發(fā)式教學的理念對于今天更是重要,讓學生能獨立思考,保證學習的主體地位,而不是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
最后就是為政了,為政貴在樹德,“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一個實行德政的君主,實行德政的國家,必是關注民生的。關注民生,能夠使人心穩(wěn)定,能夠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諧。當然,只有“德”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法”。今天提倡“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就是這個道理。政刑兼?zhèn)洌露Y相輔!暗乐哉R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說的也是如此。另外,為政者還要有所為,在其位,當謀其政。
我的感想便如此,但《論語》的精髓遠不止這些。有限的字中蘊含了無窮的道理,薄薄的一本書承擔起沉重的責任(由“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一斑)。所寫不多,僅以此聊表感慨。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7
合于天道,即是最好的與天地神祇相通,天地鬼神自然庇佑。禱爾于上下神祇,只不過是低端做法了。中國古人對神的建構,是基于人為主體的,神格服從人格。所以神祇降福,不是依據(jù)人對神的迷信、供養(yǎng),神格可以被理解,不是暴戾無常的。關于中華文明中鬼神觀念的話題,在7.21已經(jīng)聊過,此處不再贅述。人與神之間互認的價值在德性上體現(xiàn)!肮砩穹侨藢嵱H,唯德是依”、“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所以死生禍福疾病窮通,不是隱秘的力量所至,實則是人自已德性行為所致。所以孟子說:“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尚書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遇到困難,求助鬼神,這是心力不足,志向不堅之人常做的事。子路登堂而未入于室,張居正說:“蓋疾病行禱雖弟子事師迫切之至情,然不達于人鬼之理,機電溺于禍福之說,惑亦甚矣!薄S兄T?是指請禱之事,是否有古圣賢同類事件的依據(jù)。誄,是敘述死者事跡表示哀悼的文章。古人注中,有認為誄當為讄。讄,指古人行善積德,以文求神佛保佑、降福的儀式?鬃铀鸪绲南荣t,除了堯舜禹湯文王武王之外,大概是周公了。因周公建禮作樂之功,輔弼周王之忠義,以至于常常夢見周公!渡袝痣穮s記載了周公向太王、王季、文王的祈禱,愿以身代武王去死的故事。周公祈文,以自已多才多藝,請以自已代替武王去死,而到另一個世界更好侍奉先祖,沒多久武王病就好了。這或許是與湯武從天受命,以革命的形式獲得政權,同最理想的受命于人,從禪讓獲得政權不同,文化建構尚未健全,而心理上有巨大壓力所致。
子路請禱的思維,是以世俗福禍為念,懺悔改過,以祈避兇趨吉。以此思維,遷善改過,鬼神見之而喜,賜福于人?鬃舆w善改過,博施濟眾,豈不比以禍福為念頭而產(chǎn)生的悔過之心,可謂是禱之久矣。加之夫子行道,個人禍福也無法影響行道之決心,禱之無所增益。
另,夫子于人世間行道,人世間的秩序不宜過多引入怪力亂神之說,所以以此教弟子世人。
夫子敬鬼神而遠之。盡人事,而安天命。所行之事,皆身體力行而求諸,不希求于他者。人有急難,常禱于天。然天自有天道,豈因堯桀而存亡。夫子盡心盡性,德合神明,若比于禱也。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8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贝嗽掚m有夸大之嫌,但是證明了《論語》在我國諸子百家著作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及其不可超越的地位,其中至多理論仍被世人視為真理,不但在中國影響深遠,而且名揚四海,被譽為東方的圣經(jīng)。
在《衛(wèi)靈公》里,他說道面對窮困潦倒的局面時,君子與小人就有了顯而易見的不同。孔子認為他的生死觀就是將“仁”作為最高標準的。生命是寶貴的,但是還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仁”。殺身成仁自古以來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在《憲問》中,孔子講到了言論與道德,勇敢與仁德之間的關系?鬃诱J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個方面,二者不能劃等號。因此,一個人除了要勇之外,還應該修養(yǎng)其他的各種品德,從而變?yōu)橛械赖碌娜。孔子鄙視物理和權力,崇尚樸素和道德。所以他周游列國,宣揚自己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可惜并未受各國國君接納。
在《子路》里,孔子闡述了自己對于“士”的理解。孔子認為,“士”首先是有知恥之心、不辱君命的人,偶擔負一定的國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順從兄長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現(xiàn)在的當政者,都是氣量狹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雖然孔子的認識具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認他敢于質(zhì)疑統(tǒng)治者的精神?鬃友劾,統(tǒng)治者做到以“仁”待人待國后才稱的上是“士”。
在《先進》中,孔子極力提倡“慎言”,不該說的話絕對不說。因為,白玉被玷污了,還可以把它磨去,而說錯了的話,則無法挽回,希望人們言語要謹慎。
在《季氏》里孔子談到,交朋友要結交那些正直、誠信、見聞廣博的人,而不要結交那些逢迎獻媚、花言巧語的人,要用禮樂調(diào)節(jié)自己,多多地稱道別人的額好處,與君子交往注意不急躁、不隱瞞等等,這些對我們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顏淵》中,孔子談到了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問題。他希望人們按照“忠信”、“仁義”的原則去辦事,否則,感情用事,就會陷于迷惑之中。他認為要提高道德修養(yǎng)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實實地做事,不要過多地考慮物質(zhì)利益;然后嚴格要求自己,不要過多地去指責別人;還要注意克服感情沖動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為代價,這就可以辨別迷惑。
總而言之,孔子及其弟子的箴言警句在近日仍然可以作為我們的行為準則,規(guī)范人們的舉止,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29
《論語》是孔子死后,弟子們根據(jù)他平日的言行記錄整理編成的,《論語》讀后感1。其中有孔子的言論,也有孔子與弟子們的問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據(jù)的經(jīng)典!墩撜Z》這部書,我們并不陌生!叭诵斜赜形?guī)熝伞薄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句句凝聚這位偉大哲人思想的名言,從小就伴隨我們成長。這些名言,都對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有極其巨大的影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一篇中,孔子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即使只是想要修身齊家。但是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在于找到內(nèi)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四季在輪轉,萬物滋生,天而要說話嗎?”《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讀后感《《論語》讀后感1》?追蜃诱且源藖碛绊懰牡茏印?梢,孔子不但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更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讀《論語》的過程中,發(fā)覺一件有趣的事情。據(jù)說,“以德報怨“這個形容詞來源于《論語》,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但是,在 《論語憲問》中,我卻發(fā)現(xiàn):“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痹瓉恚追蜃犹岢覀兊氖,別人對你怎么樣,你就要對人怎么樣。我想,這其實比以德報怨更能真正地解決糾紛。想想,以德報怨可能會造成兩個不良的后果:一個是你報我報大家報,大家報來報去,表面上很和諧,但是這樣就會陷入死循環(huán)。最終雙方皆疲乏。第二則是會使怨氣一方覺得你真的對他有所虧欠,更急肆無忌憚。所以,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才是最好的方法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古賢圣人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我想這就是《論語》想要告訴我們的。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0
說來慚愧,雖為人師,卻很少看書。平時上班,不是上課,就是備課、批改,沒時間看書。下了班,人已感到很累,回到家還要忙于生活瑣事,夠煩了。即使有時間,也寧可看看電視劇。偶爾翻翻雜志,看看散文,讀讀笑話。像我這樣的,大概有很多。其實,看書是一種習慣,“忙、沒時間、累”只是一種借口,一個人如果喜歡看書,無論多忙,他都會擠出時間來。
曾經(jīng)對低段老師要求低年級小朋友背《三字經(jīng)》有不同看法。那些之乎者也的文字,成人都一知半解,要求孩子們一字不漏背下來,有何好處呢?但仔細一想,這些書籍都是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先熟記后領悟。當然,不同年段的孩子應該學習不同的版本,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宋代宰相趙普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確實有許多精華供后人學習,關于學習,有兩個過程,一是學,二是習,只學不習,僅是書本,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習要由生到熟,熟能生巧,由習到術,進而學術。術指導行動,為了更好地做一件件事。
《論語》是一本博大的書,它包羅萬象,總的精神是“正心修身”,講的是做人的藝術,是成就人生的指南。人生的一切事業(yè)功績,都從做人開始。最終所能達到的成就就是做人的必然結果。《論語》就是人學,是做人處世的經(jīng)典,既是原則論,又是方法論,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無不包含在論語的思想照耀之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辦事沒有盡心竭力嗎?與朋友交往不講信用嗎?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沒有用心復習嗎?
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實在太少了,如果我們反省我們的人際關系,反省我們的人生道路,教訓的背后,大多是對這些話的否定,誰踐踏真理,真理就踐踏誰。如果能把別人的事像自己的一樣重視,別人能不信任你嗎?把別人的利益看得像自己的利益一樣重要,別人能不推舉你嗎?真誠地伸出自己的手,毫無私心地幫助朋友,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朋友能不多嗎?朋友多了路好走,辦事情能不容易嗎?老師教的東西,溫習了嗎,總結了嗎,對別人的勞動果實尊重了嗎,不尊重別人,別人能尊重你嗎?
一連串的問題回蕩在耳邊,就像警鐘讓我們清醒,教我們?nèi)绾握_地對待我們的人生,讓生活更踏實,更自信,更從容……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1
日月如梭,時間流逝飛快。天地變了,人也在變,真正亙古不變的是書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夠真正滋養(yǎng)心靈的東西。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歷史的《論語》中所包涵的精髓才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可它卻能將人的品性改變。這,才是真正無價的財富。
這本書里的每一句話都是文言文,記錄的是我國儒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每篇文章雖內(nèi)容短小,卻很精妙,能夠運用極少的文言文表達出精準、明確的內(nèi)容和顯然易見的道理。
當我一頁一頁地翻閱《論語》,看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讀著這一個一個字間的韻味時。猛然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一句出現(xiàn)在我的眼簾。我不禁回想起平日里,我雖然是愛看書,但是每次閱讀時都不會認真、仔細地體會到書籍真正的精髓。所以,凡是被我購買回來的書籍,我一般都會囫圇吞棗地看完。每一本書上都是干干凈凈的,一點批注也不做。每當別人談論起我所讀過的書籍時,我卻根本插不上話。但是有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啟示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閱讀的意義。閱讀,本意并不是只一味地去閱讀各種書籍,囫圇吞棗地汲取知識,而是在閱讀中多去感受這篇文章,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真實感受,感悟和思考。如果只閱讀不思考,無疑是相當于沒有讀,也不會有任何收獲;而只思考不閱讀,更是相當于思想被束縛,不閱讀,哪里有思考的空間?所以,只有在兩者能互相結合的前提下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論語》中還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币幌肫鹱约阂酝鋈魏问露疾欢脠猿,還沒進行到一半就放棄了的情形,不禁很是羞愧。是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到底才能成功。就像一座高聳入云的山,是靠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才形成的;就像波濤洶涌的波濤,又何嘗不是靠積累每一股細流才匯成的。這不正是用事實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和經(jīng)驗,最后擁有了實力,那么成功不就自然而來了嗎?
閱讀是快樂的,希望你也可以抽出時間讀一讀《論語》這本富有內(nèi)涵的名著,感受它獨一無二的精髓,多多反省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盡善盡美。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2
看完了《詩經(jīng)》再看《老子》,一部部幾千年前的不朽經(jīng)書讓我獲益,并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太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了。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片酬,后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tǒng)治思想,《論語》治天下?梢姟墩撜Z》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yè)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后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升華?鬃拥摹墩撜Z》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嘆于我們,因為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弊迂曉唬罕夭坏靡讯,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笔前!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對待生活,孔子最愛顏回,他曾夸獎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優(yōu)何懼。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弊屛颐靼字鞠蛑匾。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我們過上心靈的那種生活。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想用它來洗滌心靈,修身養(yǎng)性跟更好罷了。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3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后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后來,通過網(wǎng)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wǎng)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jīng)典選讀》這門課,于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4
2006年冬日的一個午后,偶然看到于丹老師在央視百家講壇解讀《論語》,她說《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聽后有點好奇,我迫切地想要看它、讀它。
初識《論語》還是在學校的課本上,那時年少不知世事,覺得此文甚是難懂?匆荒昴暝聢A,賞一次次花開。而今的我,心境自然不同于孩童時代。工作中、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時候,看一段孔子的語錄,思緒仿佛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閉目沉思,不管古代還是現(xiàn)代,道理總是一樣的。你曾經(jīng)為朋友之間的爭執(zhí)煩心,難以釋懷嗎?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老師這一輩子學問的精華,就是“忠恕”這兩個字了。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來證實這個道理:說一個老和尚把一個過河的姑娘背到了對岸,小和尚驚得瞠目結舌,卻不敢問,強烈的好奇心在走出二十里地之后再也按捺不住,說,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姑娘過河,老和尚淡淡的告訴他,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道理很簡單,孔子教會我們,以寬和之心待人,才能真正放下。然后,你的心境是才會輕松、愉悅。
結合目前的形勢,企業(yè)正處于困難時期,我們?nèi)韵駨那耙粯釉绯鐾須w,披星戴月,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卻拿不到全額工資,或許有人會抱怨領導,抱怨我們的勞動沒有得到合理的回報,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有市場必然會有競爭,當困難出現(xiàn)的時候,抱怨和猜忌解決不了問題,是在做無用功!墩撜Z》里有個故事叫子貢問政,講的是一個國家必須具備的三要素,足兵、足食、民信。如果必須去掉兩條,只有民信不能丟,我們可以沒有武力保障,可以缺少糧食,但是,沒有了信仰以后的崩潰和渙散,才是最可怕的。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那么凝聚一個企業(yè)的力量應該綽綽有余了吧。把做無用功的精力拉回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精心操作,確保安全生產(chǎn)。除此之外,請你想想如何節(jié)能降耗,為自己的企業(yè)貢獻一條金點子吧,人的能力有大小,再小也是一種力量,有了這種力量,我們就能走出困境。
窗外飄起了小雨,輕輕地跌落在玻璃上,有點冷,這樣的天氣,泡一杯濃濃的咖啡,捧在手心里,深深地吸一口,暖暖的,很貼心。在窗邊的藤椅上坐下來,小心翼翼地翻開《論語》,每次解讀,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5
家里有兩個孩子當聽眾,對于我這個好講話的人,確是方便。高興起來,便向他們高談闊論一番。老子的話,有理無理一個樣。孩子識趣,只管聽,不爭鳴,這往往使我越談越愜意。
這一回,跟孩子又扯開了《論語》和“仁”的話題!墩撜Z》這部書,多處談及“仁”。
然而仍純粹以我做老子的身份講話,望文生義,借題發(fā)揮,且自以為是。涉及到古代文獻典籍,我的態(tài)度大率如此。我偶爾翻檢《論語》,就像翻檢時下流行的文藝報刊,根本算不上研究。而作為文學作品看,我認為《論語》是上上乘的。
我喜歡《論語》的那種心安理得;
我喜歡《論語》的那種從容不迫;
我喜歡《論語》的那種深入淺出;
我喜歡《論語》的那種意味悠長。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
《論語》一部書開頭這幾句,如一支優(yōu)美的牧歌。它好像在欣賞生活,禮贊生活,在提示著生活的一種至高至美的境界。
它要求人們“學”,要求人們“習”,“學”而“習”,人才能成為“君子”!熬印边@個字眼,好像不完全僅僅顯示人的社會地位。我覺得它還包含著對于一個人的教養(yǎng)、修養(yǎng)、生活態(tài)度和志趣的評價。人之所以成其為“君子”,亦即人之所以成其為較高的人了。而從中便有了“說”,有了“樂”,有了“不溫”。這光景,是很不壞的。
讀《論語》會使我想起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調(diào)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如同孔子強調(diào)“學”而“習”,陶淵明強調(diào)“歸”而“追”。不能一去不返,一放難收,要回來;貋聿⒎菬o所事事,在“歸”中而另有所“追”,亦即從另一人生境界上重新出發(fā),重新前進,這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積極。無論就《歸去來辭》的這幾句話,還是就陶淵明的整個作品,都具有《論語》的那種心安理得,從容不迫,深入淺出,意味悠長。陶淵明以他的作品和實踐,體現(xiàn)了孔子至為向往而終生都不打算享有的“風乎舞云,詠而歸”的那種與自然相親相近的生活狀態(tài)。怎么人們老把陶淵明視為避世者,而不看見他也是孔子的傳人呢?陶文陶詩的思想風貌,溫柔敦厚,充滿了愛心;筆調(diào)亦直亦曲,亦方亦圓,如傾如訴,如嘆如詠,這般文筆,我以為只能從《論語》中得來!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6
《論語》是中國古代的四書之一,一直以來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都沒有很好的去領會其中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和人生哲理,今天有幸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不由豁然開朗。通過于丹教授對《論語》的詮釋,在那簡短的文字、樸素的語言里讓我們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一種精神的升華,穿越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滄桑,感受到遠古圣賢們那種溫暖,平和而不失莊嚴的人格魅力。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就是《論語》的思想精髓之一“忠恕”。他告訴我們無論身處怎樣激烈的時代都應該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做最好的自己,不強人所難,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學會包容和理解。拿于丹教授的話說,就是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所謂,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因為寬廣的胸懷足以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愛人”,“知人”是《論語》里孔子的另一個思想精髓所在。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我們只有具備了一種仁愛之心,才能達到孔子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取其譬,可謂人之方也已。”的理想境界。當我們在做好自己有所建樹的同時,還應該身懷仁愛之心,幫助他人,助人為樂,使我們的內(nèi)心有一種“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滿足感。
細讀《論語》,仔細體會一番,它所帶給我們的那種平和、淡定的精神之光時時觸動著我們躁動游移的心靈。它告訴我們?nèi)绾斡闷胶偷男膽B(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當我們貧窮時學學顏回吧,“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睙o論生活多么的清苦,顏回都不改變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不被物資生活所累,始終保持一份恬淡安寧的心境。《論語》告訴我們不僅要做一個善良高尚的人,還教給我們君子之道,孔子謙虛的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币粋內(nèi)心無比仁厚,寬和的人,不會計較得失,可以真正做到內(nèi)心的安靜、坦然。而強大的內(nèi)心足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遺憾!熬硬粦n不懼,不怨天,不尤人,上學而下達!笨v然我們離君子的距離還遠,我們也應該不斷學習,做最好的的自己,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只有內(nèi)心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我們才不會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不斷得以提升,使我們的生命充滿價值,充滿意義。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7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后來,我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8
《論語》是一部年代久遠體量博大內(nèi)涵豐富道理深奧文字怪僻的中國古文化經(jīng)典!墩撜Z》是"語言的論纂"是一部言行錄主要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學追記孔子的言行。其內(nèi)容以倫理教育為主涉及哲學歷史社會經(jīng)濟軍事文化藝術宗教等諸多方面。特別是以"仁義"為核心的忠恕孝悌寬信敏惠智勇剛毅溫良恭儉讓等道德規(guī)范或者說從樸素的自然法則中演繹出來的生命的大智慧確實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水平時至今日仍不乏借鑒意義和實用價值。
孔子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其思想學說是以"仁義"為核心的德政與禮治其天道觀是唯物崇尚自然的其人生觀是重實踐重人倫重內(nèi)省而積極投身于社會現(xiàn)實其教育思想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循序漸進啟發(fā)疏導的普及教育其經(jīng)濟理念是"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達以得民安民其軍事思路是"足兵""武備"以反對擅滅人國擅滅人祀的戰(zhàn)爭征伐而不一般地反對所有戰(zhàn)事。同時孔子窮其大半生的精力立杏壇以授學開私人教育之先河救典籍于整理弘傳統(tǒng)文化之流播。"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賢人"成就了孔子"萬代師表"的悠悠英哲名;《詩》《書》《禮》《樂》《易》彰顯了圣人"世界先賢"的熠熠赤子情。
孔子仰其憂患心思與情懷誦諸道義仁德文章影響千秋彪炳萬里。以"仁義"為內(nèi)核以"中庸"為準繩的倫理哲學以及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理想的儒家學說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風霜雪雨而長青猶茂成為中國社會的立國安民思想。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理論蘊含著許許多多人生哲學和做人的道理。閱讀儒家經(jīng)典可以使人知識更豐富頭腦更清醒更加有智慧更加勇敢和勤勞;還可以提高人們的修養(yǎng)使人們懂得誠信仁義禮讓善良謙虛友愛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最基本要求。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它不僅在歷史進程中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而且在現(xiàn)代社會仍能發(fā)揮很大作用。當今由于我國近年來對學生人格素質(zhì)道德品質(zhì)培養(yǎng)的關注度不夠青少年道德品質(zhì)暴露危機,F(xiàn)在強調(diào)少年兒童閱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尤為必要彌補道德教育的缺憾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39
孔子,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也被世界各國借鑒。而《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著作,書里的很多觀點對今天的人們?nèi)杂兄笇б饬x。從學習到修身,從安家到治國,我們都可以從書中找到真理。這里我想談談我對《論語》中的講學的讀后觀點!墩撜Z》中首要呈現(xiàn)的一個觀點就是人要學習,它從二個方面闡述了孔子對學習的認識。
首先,要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墩撜Z》開篇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后多溫習是一件多么讓人高興的事情。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笔歉嬖V我們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樂意去學,這樣才能得到最多的收獲。這些學習的觀點是最純樸的學習的觀點,它體現(xiàn)的是學習的最本源。人們以這樣的心態(tài)來學習,不僅可以學到知識,更可以達到修身的目的。反觀現(xiàn)代人的學習,更多的是脫離了學習的本源,體現(xiàn)的是學習的功利性。人們選擇學習什么,往往是看這樣的學習是否有用,是否對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有利,而忽略了個人愛好。所以,現(xiàn)在社會上才會有那么多高分低能的人,他們是學習的尖子,卻是做人的矮子。所以,在個人學習規(guī)劃中,不妨在有知識學習規(guī)劃的同時加入讓我們感興趣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應該是我們最樂意學的內(nèi)容,它們會讓我們有更多的收獲。
第二,學習要有恰當?shù)姆椒!皽毓识,可以為師矣。”告訴我們學習要多溫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备嬖V我們學習不能光學習不思考也不能光思考不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备嬖V我們學習要謙虛,會就會,不會就不會;“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告訴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墩撜Z》中論述學習方法的言論還有很多,在此不贅述。這些言論對我們的學習太有用了。學習之后要多復習,學習要不恥下問,要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學習要多思考等等觀點不正是我們常告訴學生的學習方法嗎。在這些恰當?shù)姆椒ǖ闹笇聦W習,學習必定更有效率。
《論語》中闡述的學習的觀點,句句經(jīng)典,字字值得回味。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在全民學習的熱潮下,我們是否該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學習的目的,我們是否該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該如何學習。學習不該只給我們帶來知識,我們要享受學習的過程,收獲知識的同時收獲快樂和人生。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0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1
孔子教授學生文、行、忠、信四項內(nèi)容,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教授給學生的。現(xiàn)在的教師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文”,卻忽略了“行”、“忠”、“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教師在注重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孔子是如何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授學生的文、行、忠、信的呢?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最好的教學方法。老師在非常了解學生的狀況時,非常熟悉所教知識或學生所學知識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思考狀,一個學習狀。
其要義是教師要了解學生,教師在上課時,知道學生在想什么,要說什么。要求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fā)、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guī)律的。教學中更應該多重視學生學的過程。
舉一反三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一般情況下,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總是以舊事物作為參照的。因此,要了解或創(chuàng)造新事物,就要從已知的事物中尋找思路和靈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現(xiàn)實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我們應善于觀察事物,勤于動腦,凡事多問個為什么,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推理分析,做到“舉一反三”,這樣,我們必然能夠時時處處都能有所收獲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既是學習方法也是教學啟示。善于學習的人總是能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不善于學習的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收效甚微。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獲取知識的能力變成自身素質(zhì)的一部分。只有“學而不厭”,不斷探索,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也就能更好地位教學服務。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希望學生“學而不厭”,教師就要“學而不厭”!吧斫讨赜谘詡鳌保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一個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老師,其學生也必然會繼承老師的勤學善思的傳統(tǒng)。“學而不厭”是“誨人不倦”的基礎。沒有“學”的基礎,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是不可能做到“誨人不倦”的。否則,“誨”也將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缺乏趣味、缺乏創(chuàng)新的。“誨人不倦”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樂教、善教。在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和幸福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育教學中“誨”的方法、途徑、內(nèi)容,才能真正做到“誨人不倦”。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2
這個暑假拜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覺曾經(jīng)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nèi)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論語心得》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nèi)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nèi)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學習于丹《論語心得》,感覺最深的是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xiàn)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確實,在今天這么一個不斷改革與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為重要。面對眼前千變?nèi)f化的世界,調(diào)整好個人的心態(tài),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坐標系上,建立務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所擔當,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為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后以現(xiàn)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就工作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jīng)一定困難能夠實現(xiàn)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xiàn)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于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zhàn)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于丹的心得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心得帶給人的美麗!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3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訴我一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經(jīng)與財務經(jīng)理說過,不能因為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chǎn)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采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yè)才能做得長久。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盡量寬容,F(xiàn)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盡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曾經(jīng)我在內(nèi)心暗暗發(fā)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著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diào)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nèi)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xiàn)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zhí)著一份情節(jié),,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fā)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現(xiàn)在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jīng)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于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曾經(jīng)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xiàn)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fā)展著自己的事業(yè),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快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4
有句話說的好:‘讀史使人明智’論語就是古代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論語》的學習它告訴我們?nèi)绾螌W習,如何做人等為人處世之道,我學到最多的是學習。
論語的第一句就告訴我們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孔子認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鬃拥慕虒W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煉知識和提高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jīng)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chǎn)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多讀書、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教學經(jīng)驗、優(yōu)秀論文、教學先進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實際行動,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之不斷符合社會的需要。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在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那么就可以當老師了!边@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溫故而知新!敝挥袌猿植恍,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們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社會的需要。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毕驎緦W,不如向世人學,學習是一種悟性,處處皆學問。人的行為,價值觀,禮俗,知識的傳承,體現(xiàn)在的人的生活得方方面面。一個人的內(nèi)心有智慧,而且愿意好好去學,甚至樂意比自己差的人去請教,這就是一種難得的態(tài)度。
論語可以讓每個人都各有所得,受益匪淺。相信只要我們深刻體會《論語》中的精辟言論和孔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zhì),我們不斷努力學習,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去,我們就會更充實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5
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nèi)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nèi)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
在開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限的生命變得更有質(zhì)量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安康、生活態(tài)度積極、和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多方面又十分精辟的道理乃至讀完行人處事的一切尺度豁然于眼前: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內(nèi)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nèi)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但這種寬容變有尺度并非毫無原則的謙讓、寬恕而是以真報怨以德報德。其實面對自己過往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當時有過許許多多的情緒可是走過來回頭再看的時候覺得其實也沒什么不管是幫助愛護自己的還是曾經(jīng)嘲弄甚至傷害過自己的都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jīng)歷而已處世為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同樣也要感謝那些嘲諷甚至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人覺醒與自強。
交友:“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笔菍ξ覀兊闹覍崉窀娌⑻嵝盐覀儚V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純凈與清徹。
對待事業(yè):“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不是語言的力量。
通篇讀完綜合發(fā)現(xiàn)書中頻頻出現(xiàn)的一些詞語定、坦蕩、溫暖、從容、樸素、和諧
其實這些就是本書所要告知我們的為人處世的真諦。夜以繼日里我終于讀完了它合上書的剎那、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這些枷鎖是虛妄之想的枷鎖庸人自擾的枷鎖、面對不順、不公、不義、不禮而只知一味或憤慨、或憂郁、或禮貌、或怒目相向、亦或消極避之的枷鎖。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nèi)心的浮躁處世、為人、行事、以及生活中的凡此種種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空間與遐想的余地。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移較之于自內(nèi)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6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淀在一本散發(fā)著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里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shù)淖藨B(tài)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在《論語》中我看見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于“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才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tài);“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地治學;“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復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總人的優(yōu)點都值得我們?nèi)W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并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更是引領我們向上的階梯。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7
通過學習于丹教授《論語》的這本書后,我深受啟發(fā)。于丹教授的講課,剖析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和道德,告訴我們既是人們身邊所發(fā)生的日常瑣事,也是最簡單的真諦,《論語》中把天比做理想主義,地比做現(xiàn)實主義,天、地、人和在一起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每一個人把自己容入大自然,因勢利道,不斷學習,內(nèi)心充滿快樂,寬容,整個社會才能和諧。
講到處世之道,我深有體會。記得在我遇到麻煩和問題時,也曾痛苦過,曾徬徨過,不知道該怎么辦,干什么都感到?jīng)]意思,整天提不起精神,但是時間或許能夠減輕痛苦,等過了一段時間想開了,既然痛苦不能解決問題,每天痛苦也是活,開心也是活,為什么不能每天開心點呢。人的一生難免要遇到挫折和磨難,怎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呢?于丹教授告訴了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比耸紫纫軌蛘_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如果你無力改變,那就努力去適應它。
為人處世也是一樣,應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在工作中,對待同事,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互幫互助。家庭中,長輩、家屬、親戚之間,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就像人所言;你心量有多大,就有多大的福氣。所以何必計較那么多呢?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如印度詩人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人只有工作上往上比,才會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上往下看,才會得到滿足,不會去攀比。平淡的生活,足以滋養(yǎng)世人?从诘ぁ墩撜Z》體會到的是,《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在現(xiàn)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涼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總之,在當今以經(jīng)濟利益為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8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的理解是,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那么,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才能游刃有余,不感到疲倦。
我認為,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做到“學而不厭”,為什么呢?
其一,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知識的數(shù)量正在以幾何級的速度遞增著,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適應知識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能總抱著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讓你那一桶水長流長新,不能讓它成為死水,那就必需要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智慧,只有不斷學習,也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其二,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假如你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是很無奈的事情,厭倦在所難免,又怎能學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學而不厭”是否也有這層含義。只有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當作生命的必須,你就會心甘情愿地學習,主動地學習,并且能在學習中享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和幸福。
其三,學習還應該掌握好的方法。會學習的人總是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大量的知識,而不會學習的人則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收效甚微,尤其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信息社會,獲取知識的渠道有許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大量的信息,并且獲得信息后又能及時進行整合加工,變成自身素質(zhì)的一部分,這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學而不厭”,不斷探索,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擁有更豐富的知識,也就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了。
其四,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希望學生“學而不厭”,首先教師要“學而不厭”!吧斫讨赜谘詡鳌保坝H其師,信其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一個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的老師,其學生也必然會繼承老師的傳統(tǒng)養(yǎng)成善學善思的習慣,要是教師厭倦了學習,學生又怎會熱愛學習?
所以,教師要“學而不厭”。
只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能做到“誨人不倦”,只有在“學而不厭”的基礎上,教師才能“誨人不倦”。沒有前面“學”的基礎,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誨”,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是不可能做到“誨人不倦”的,否則的話,“誨”也將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沒有趣味、沒有創(chuàng)新了,這樣的“誨”自然也不會去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是只把學生當作儲存知識的容器,更不會關注學生的心靈、人格、健康了,這樣的“誨”甚至可能會誤人子弟、害了學生呢。
“誨人不倦”,我的理解是樂教、善教。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49
有人說,人若不食,則胃饑;人若不讀書,則心饑。胃饑尚不敢怠慢,況乎心饑?本不喜歡捧書的我,近來耳畔總會響起圣人的教誨:"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于是,清風吹月落,書聲伴日升。尚且稚嫩的我捧起了國粹《論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巧言令色,鮮矣仁。"
……
讀著讀著,似乎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左右著我,似月光朗照,把我的靈魂浸染得潔白一片;又似一輪朝陽從生命中冉冉升起。手執(zhí)《論語》,靜心品讀,朗聲誦讀,躁動的世界似乎安靜了下來。此時的我表里俱澄澈,肝膽皆冰雪,晶瑩剔透的靈魂張開思想的翅膀理性地在翱翔。我從書中領悟到了應該如何獲得智慧和力量,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面對挫折,面對人生。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人類如果想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發(fā)展下去,必須汲取中國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論語》博大精深,帶著高山仰止般的情懷,初逢《論語》的我,逐漸走進《論語》,品讀先賢智慧,傾聽先哲心聲。
"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孟子曾說"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古人說"知恥近乎勇".敢于正確面對自己的弱點甚至錯誤,敢于作自我批評并堅決改正,這更是勇敢。有句話說的好:凡事怪別人,路越走越窄;凡事怪自己,路越走越寬。一個人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凡事從自身找原因,及時改正錯誤彌補不足,這樣,即使太陽已經(jīng)落山,月亮卻會冉冉升起。
"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德,以德報德。"孔子還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人的行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則,把握尺度。慎言慎行,修身做人,禮行天下。
讀《論語》尋找內(nèi)心的安寧和智慧,做一個胸懷坦蕩蕩的智者。
沏一壺香茗,邀一彎明月,迎一縷清風,弄一樹花影,初逢《論語》的我終于結緣《論語》!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 篇50
我捧著這本厚實而蘊含著生命真諦的《論語》,輕輕地翻開,那淡雅而古老的書香,便撲面而來。撣撣灰塵,感悟一頁頁間,演奏生命哲理的樂章。一面面,洗滌著我心中的浮躁與狂妄……
有人從《論語》的字里行間,讀出了“士不能夠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凌云壯志。有人卻讀出了“朝聞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讀了《論語》仿佛看到一位長者語重心長地教育著我,同我暢談人生,讓我懂得如何度過人生中的喜怒哀樂。
孔子曾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風和日暖的季節(jié),其他樹木和松柏沒有區(qū)別,郁郁蔥蔥,一身碧綠。到了大雪飄飛、嚴寒時節(jié),其他樹的葉子紛紛凋零,唯獨松柏卻經(jīng)得住風霜雨雪的考驗,歷劫不凋、一身傲骨!人生不也亦如此?越是艱苦的條件,越能考驗一個人的品質(zhì)。只有受得起磨練,在任何惡劣環(huán)境依然堅持真理,剛正不阿的人,才能擁有這君子的節(jié)操。
我一頁一頁地翻著《論語》,看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讀著這一個一個字間的韻味。突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八個我熟記于心中的語句,出此刻我眼簾。不禁讓我想起平時里,作為英語課代表的我為了下課能多玩會,而請別的同學送本子。有時候更甚至編些小理由,偷懶或找人代勞!想著想著……我的臉好燙呀,不知不覺竟紅了大半。自己所不想要的,硬推給他人,不僅僅破壞了同學間的關聯(lián),也傷害了朋友間的友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
孔子曾諄諄教導我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于是,方孝孺應對朱棣的威逼利誘面無懼色,慷慨赴死。趙一曼應對敵軍的酷刑逼供寧死不懼,大義凜然;孔子曾循循善誘我們:“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于是,楊震應對十斤令人眼饞的金子毫不動心,堅守道德。關羽為了盟誓毅然放下曹操的厚待,執(zhí)意回蜀;孔子曾指點迷津我們:“見義不為,無用也!庇谑牵胀ㄉ倘讼腋咴趪椅ky時挺身而出,承擔職責。段天強為了救出落水兒童,奮不顧身,跳入冰河……這不正是《論語》帶給我們的啟迪嗎?
讀著《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更有好處。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jīng)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墩撜Z》似一瓶醇厚香甜的白酒,一觸即醉,卻令人回味無窮!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11-05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范文(精選21篇)10-12
品讀國學經(jīng)典《論語》08-08
品讀國學經(jīng)典《論語》作文07-31
品讀國學經(jīng)典-《論語》作文07-23
品讀國學經(jīng)典——《論語》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