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形容年齡的詞語及解釋

        時間:2022-09-28 16:12:54 詞語 我要投稿

        形容年齡的詞語及解釋

          年齡,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年齡是一種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自然標志,一個人出生以后,隨著日月流逝,年齡也隨之增長,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形容年齡的詞語及解釋,一起來看一下吧。

        形容年齡的詞語及解釋

          形容年齡的詞語及解釋

          舞象之年

          【解釋】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出處】《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金釵之年

          【解釋】年齡代稱,古人指女子十二歲的年齡。

          豆蔻年華

          【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之年

          【解釋】笄: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發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發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出處】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碧玉年華

          【解釋】古時女子年齡稱謂。女子十六歲稱為碧玉年華,即破瓜年華,又可稱瓜字初分,風信之年,所謂二八年紀,破瓜之年 。

          【出處】《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桃李年華

          【解釋】古人指女子二十歲的年齡。

          花信年華

          【解釋】花信:開花時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出處】宋·范成大《元夕后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半老徐娘

          【解釋】人接近老年,泛指中年。

          【出處】 《南史·后妃傳下》:“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而立之年

          【解釋】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后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

          【解釋】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

          知命之年

          【解釋】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出處】《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耳順之年

          【解釋】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杖國之年

          【解釋】年齡的代稱,指男子70歲,意思是年過七十可以拄拐杖行走在全國范圍內。

          【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

          耄耋之年

          【解釋】耄耋: 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出處】《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年齡古代代稱

          古時候,人們總是以人的頭發長短、發式及頭發的顏色變化來稱代人的年齡,例如:

          總角:嬰幼兒時代。古人不剃頭。他們視毛發為父母精血所成,不能任意丟棄。因此,古時候的兒童不分男女,都把頭發扎成抓髻,像兩個羊角一樣。如今不同了,但還有些小姑娘喜歡扎羊角辮子,又叫“翹翹辮”。

          垂髫:少年時代。從嬰幼兒到少年時代,人長高了,頭發也長長了。把兒童與少年的長發扎成一束下垂的式樣,稱作“垂髫”。

          束發:指青少年,一般指15 歲左右的少年,這時用發帶把頭發束扎起來。

          及笄:又稱“待年”。指女孩長到15 歲時,可以待嫁了。這時女子一般把頭發用簪子盤于頭頂。(笄:即簪子)。

          弱冠:20 歲左右的男子,古代20

          歲的男子要行“冠禮”。自此之后外出要戴帽子或系頭巾。因為才行冠禮,表示剛剛成年,但還不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即而立之年,指30 歲,此說出自《論語·為政》中的“三十而立”。指人到了30 歲時應立身處世了。

          不惑:即不惑之年,指40 歲。此說應見于《論語-為政》中的“四十不惑”。指人到了40

          歲時各方面都有經驗,性格穩定,辦事精明能干,不易受外界的干擾了。

          半百:即50 歲,百歲的一半。又稱“知命之年”。因活到50 歲的人命運大致定局了,該認命知命了。

          花甲:60 年為一甲子,且人到60 歲時頭發也變得花白了。故稱60 歲的老人為花甲老人。

          古。杭70 歲。取自杜甫詩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代那種勞動生活環境條件下有人活到70歲或以上者,實屬少見。

          耄耋:即指80,90 歲!墩f文》里載有:“年八十曰!。“年九十曰耋”。

          期頤:指一百歲!捌凇敝敢粋完整的時間單位!邦U”即頤養天年的意思。

          皓首:指頭上的頭發全白了。用其特征來泛指“老年人”群體。

          黃發:乏指高壽老人。有特別壽長的老人,白發有返黃復青的現象。

          陶淵明在《桃花淵記》中有“黃發垂髫,并恰然自樂”的詞句,詞中的“黃發”、“垂髫”分別是指老人與小孩子。

          形容年齡的詞語稱謂

          1、襁褓:本指嬰兒的布帶和布兜,后引申為嬰兒時期!读凶犹烊稹罚骸叭松胁灰娙赵,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2、孩提:襁褓中知發笑的孩童,兩三歲之間。《孟子盡心》:“孩提之童!

          3、始齔:才換牙,指七八歲!队薰粕健罚骸笆箭Z,跳往助之。”

          4、垂髫: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指兒童或童年時期。《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5、總角、束發:總角,未成丁者頭頂兩側束發為髻。《林黛玉進賈府》:“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束發,男孩成童,將頭發束成一髻!俄椉管幹尽罚骸坝嘧允l讀書軒中!

          6、豆寇:本指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木,詩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寇梢頭二月初!焙蟪R浴岸箍苣耆A”稱十三四歲的少女。

          7、及笄:古時女子十五歲把頭發綰起,戴上簪子,以示成年。《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8、弱冠、加冠、結發: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人之禮,結發戴冠!端蜄|陽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孔雀東南飛》:“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9、而立:《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學有所成。后用“而立”指人三十歲。

          10、不惑:《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指人到了四十歲,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來用“不惑”指人四十歲。

          11、半百、知命、知天命:指人五十歲。杜甫詩云:“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12、花甲:指人六十歲!盎住奔戳鬃樱旄傻刂Ъo年,順次組合從“甲子”到“癸亥”為六十年!盎字辍币步小岸樦辍。

          13、古。褐溉似呤畾q。杜甫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14、耋耄:八九十歲稱“耋”,泛指老人。清朝劉大櫆《程太夫人壽序》:“八十、九十者所在多有,惟無德以堪之,則雖有耋耄期頤之壽,與朝菌不殊也。”

          15、期頤: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也稱為人瑞,指百歲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宋朝陸游《初夏幽居》詩之五:“余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古代形容年齡的詞語

          一、幼年、童年:孩提、總角、垂髫、成童、束發

          孩提指幼兒!睹献印けM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趙岐(東漢經學家)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可抱也。也作孩抱!逗鬂h書·李善傳》:續(李續)雖在孩抱,奉之不異長君。

          總角指童年?,聚束;角,小髻。《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東漢經學家)注:總角,收發結之。也作總丱(guàn)總發(fà)。《詩經·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丱,兒童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潘岳(西晉文學家)《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垂髫即小孩垂下來的頭發,借指童年或兒童。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古時認為黃發是長壽的特征,因此指老人)垂髫并怡然自樂。

          成童古代一般稱男子十五歲為成童!抖Y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鄭玄注:成童,十五以上!逗鬂h書·李固傳》: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學洛陽。李賢注:成童,年十五也。但成童究竟指多大,古代說法不一。《谷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范寧(東晉經學家)注:成童,八歲以上。

          束發古代男子成童時把頭發束成髻,盤在頭頂,后來就用束發指成童的年齡!洞蟠鞫Y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歸有光《項脊軒志》:余自束發,讀書軒中。

          二、青少年:豆蔻、及笄、弱冠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齡。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后因此稱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及笄(jī)指女子十五歲,也稱笄年。笄,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鄭玄注:笄女之禮,猶冠男也。另外,《禮記·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因此,及笄也指女子已經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弱冠(guàn)弱,年少;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抖Y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又《禮記·內則》:二十而冠,始學禮!逗鬂h書·胡廣傳》:終、賈揚聲,亦在弱冠。終軍(人名)年十八請纓(指投軍報國),賈誼十八歲為博士,都未滿二十歲。

          三、青年、中年:而立、不惑、知命

          《論語·為政》中有這樣一段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里的而立不惑知命,分別指代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

          而立立,本指站立、成立,這里是自立的意思,即在人生追求上開始獲得自我,已經初步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不惑指具備了知識,掌握了規律,遇事能明辨不疑,有自己的主見,不被外物所迷惑。

          知命上文中天命并不是上天的旨意和命令及自然的稟賦的意思,而是指人生應當履行的道義和職責,也即人生的價值。知天命,也就是說人到中年,已經明白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四、老年:花甲、耳順、耆艾、古稀、耄耋、期頤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在干支紀年法中,十個天干與十二個地支錯綜參互,構成六十甲子,所以稱為花甲。計有功(南宋文學家)《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挼(nuó,揉搓)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后世即稱年滿六十為花甲。

          耳順即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鄭玄語)也就是對外界五花八門、相反相異的現象、言論,不迷惑,不動搖,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明白其旨趣、根源及產生的必然性,從而聽之泰然。因為六十而耳順,所以,后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耆艾古代稱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抖Y記·曲禮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荀子》:耆艾而信,可以為師。也泛指老年。

          古稀七十歲的代稱。出自杜甫詩中的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mào﹒dié)耄,指八九十歲的年齡!抖Y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耋,指七八十歲的年紀!蹲髠鳌べ夜拍辍罚阂圆笋,加勞,賜一級,無下拜。杜預(西晉名將、學者)注:七十曰耋。耄耋,指高齡、高壽,如耄耋之年,壽登耄耋等。

          期(jī)頤代指百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意思是說,人活到百歲,飲食起居都需要別人照顧撫養了。

        【形容年齡的詞語及解釋】相關文章:

        形容年齡的詞語解釋03-21

        形容年齡的詞語01-20

        形容年齡的四字詞語解釋精選05-22

        描寫形容年齡的詞語04-27

        形容年齡的地方的詞語04-18

        形容年齡的詞語大全10-25

        有關形容年齡的詞語10-18

        形容年齡大的四字詞語及解釋02-07

        形容人年齡的詞語04-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