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成語故事及典故

        時間:2023-03-19 05:26:20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成語故事及典故大全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成語故事及典故大全,歡迎閱讀。

        成語故事及典故大全

          小巫見大巫

          【成語故事】三國時,有兩個同鄉(xiāng)好友,一個名叫陳琳在魏國作官;一個叫張纮,在東吳作孫權的謀士。兩人都很有文學才華,雖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經(jīng)常有書信來往,探討作品。

          有一次張纮見了栩榴枕很是喜歡,專門為此作賦。千里之外的陳琳見到了這篇賦后,贊賞不已。在一次請客宴賓時,特地拿出文章讓在座的賓客傳閱、欣賞,嘴里還不斷地夸耀說:“這篇文章寫得多么脫俗清新呀!你們知道嗎,這是我的同鄉(xiāng)張纮寫的呀……”

          過了不久,張纮也看到了陳琳寫的《武庫賦》和《應機論》,不由得擊掌叫好,并馬上寫了一封信給陳琳。信上對陳琳文辭清新、見解獨到的文章風格大加贊賞,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學習。

          陳琳見信后感慨極了,他在復信時謙虛他說:“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閉塞,與天下的文人學士交往很少,沒見過大世面。只是這里能寫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這兒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過分的稱贊,并不是我的才學真有那么好,是你太夸獎我了。我和你及張昭兩人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見大巫,沒法施展巫術了。”

          水滴石穿

          張乖崖是崇陽縣的縣官。一次,他看見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從倉庫出來時,順手將倉庫里的一枚銅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這小吏抓來追問,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聲嚷道:“一枚銅錢有什么了不起?為什么對我這么兇狠啊!”

          張乖崖聽了,就拿起筆來,寫了一條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個銅元,一千日就是一千個銅元,這就像用繩子鋸木頭、水滴石頭一樣,日久天長,木頭也會被鋸斷,石頭也會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將這小吏斬首。

          成語“水滴石穿”就是由這個故事來的。有時也寫成“滴水穿石”,含義是一樣的,故事原來的意思是說缺點、錯誤雖小,積累起來,也會造成很大危害。張乖崖就是根據(jù)這一條殺了小吏,這自然是濫用刑法,F(xiàn)在常從積極方面來使用,比喻學習或辦事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夠“水滴石穿”,戰(zhàn)勝困難,得到成功。

          口蜜腹劍

          出于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币馑紴樽焐咸穑睦锖。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蝎心腸的人。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書李林甫,論才藝,也還不錯,一手字,畫都很好;但他做官卻不真真誠誠的辦事,而是一味遷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還用些不正當?shù)姆椒ńY(jié)交玄宗親信的宦官和妃子。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寵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觸。也總是在外貌上表現(xiàn)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說盡所有可以說的好聽的、善意的話?墒菍嶋H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態(tài)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個非常狡猖陰險,常常使壞主意來害人的人。但是,壞人雖然有時可以得達害人的目的,逞奸謀于一時,日子久了,人家就發(fā)現(xiàn)了地這種偽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說他“口有蜜、腹有劍”。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唐朝還有一個做中書侍郎的李義府,平常的行動和表情,顯得非常忠厚和溫和;而且他不管和誰說話,總一定先自己咧開嘴笑,表現(xiàn)出十分誠懇和善良的樣子。其實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詐,常使用陰險的計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發(fā)現(xiàn)了他的這種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說他“笑中有刀”。像李林甫和李義府那樣的人是非?膳碌模驗橐脖砝锊灰,若不小心,便要上當受害。所以“口蜜腹劍”不但是一句好成語,而且可作我們交友的戒言!翱诿鄹箘Α焙汀靶锊氐丁彪m出自兩個人的兩個故事,但其含義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現(xiàn)的很好,很討人好感,叫人愿意結(jié)交,而心里卻是盡想些壞主意計算人,謀害人。

          反復推敲

          唐朝有個詩人叫賈島。有一天,他騎著毛驢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詩,其中有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反復地吟誦這兩句詩,還用手做著推敲的姿勢,是“推門”好呢,還是“敲門”好呢?他一時定不下來。

          這時候,文學家韓愈經(jīng)過這里。按當時規(guī)定,官員來了,行人都要讓路?墒琴Z島仍然在低著頭吟詩,不覺一頭撞到了韓愈的儀仗隊里。

          公差馬上把賈島從驢背上拽下來,推到韓愈眼前。賈島只好把作詩的事講了。韓愈聽后不僅沒有責備賈島,反而笑著對賈島說:“還是‘敲’字好!”

          這個故事后來形成了一個詞語,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胺磸屯魄谩本褪欠磸妥聊,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還有“斟酌”這個詞,和“字斟句酌”的成語。

          外強中干

          秦國和晉國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爭,晉惠公要使用鄭國贈送的馬來駕車。大臣慶鄭勸告惠公說:“自古以來,打仗時都要用本國的好馬,因為它土生土長,熟悉道路,聽從使喚。用外國的馬,不好駕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會亂踢亂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好像很強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能耐(原文是‘外強中干’),怎么能作戰(zhàn)呢?”但是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說。

          戰(zhàn)斗打響后,晉國的車馬便亂跑一氣,很快陷入泥濘,進退不得。結(jié)果被秦軍打得大敗,晉惠公也被秦軍活捉了。

          慶鄭所說的“外強中干”這句話,后來就成了成語!巴狻笔峭獗,表面;“中”是中間,內(nèi)部;“干”是干枯、空虛。用來形容外表強大、實際上內(nèi)部力量空虛。

          和這近似的成語有“色厲內(nèi)荏”!吧笔悄樕系纳裆弧皡枴笔莾疵;“荏”是軟弱。這句成語是說外表強硬而內(nèi)心膽怯。

          生吞活剝

          唐朝時,有個縣的武官叫張懷慶。他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虛作假,把別人的作品,改頭換面當做自己的“創(chuàng)作”。當時詩人王昌齡、名士郭正一聲望都很高,張懷慶便常常抄襲他們的作品。

          大臣李義府寫了一首“鏤月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詩。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時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時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張懷慶一看,便抄了下來,并在每句詩的開頭加上兩個字,湊成了一首“生情鏤月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詩。經(jīng)他這么一“創(chuàng)作”,詩句都不通了,誰也不知道寫的是什么意思。

          張懷慶這首詩一傳出,人們就議論紛紛,有人根據(jù)他常常抄王昌齡、郭正一作品的行為,還給他編了順口溜,嘲笑他是“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盎顒兺醪g,生吞郭正一”這句話,經(jīng)過簡化成了成語“生吞活剝”,使用上也發(fā)生了變化,F(xiàn)在用來比喻一些人不經(jīng)過思考,不經(jīng)過消化,就生硬地照抄照搬別人的經(jīng)驗、方法。

          口若懸河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xiàn)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后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后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并且對他們的學說有深刻的理解。

          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中做了黃門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么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于說話,一旦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司空見慣

          劉禹錫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詩人。他在朝廷任職期間,曾在政冶上謀求改革,失敗后降了職,被貶到偏僻的地方去當刺史(官職名),晚年才回京城;鼐┩窘(jīng)揚州時,他的朋友李紳為他舉行宴會。李紳當過“司空”(官職名),家里很富有,也很講究排場。宴會上喝酒談笑,李紳又讓歌女出來演唱,并要她們向劉禹錫殷勤地敬酒。面對這種豪華場面,劉禹錫情不自禁地吟了首詩:

          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成語“司空見慣”就是由詩句“司空見慣渾閑事”壓縮而成的。“司空”

          原詩中指李紳。“見慣”是看得習慣了,F(xiàn)在“司空”已經(jīng)失去了具體意義,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看得太多、便不足為奇。

          類似的成語還有“屢見不鮮”!皩摇北砻鞔螖(shù)多;“鮮”是新鮮、新奇。也就是說,見多了就不覺得新鮮了。

          對癥下藥

          東漢末年,有一個杰出的醫(yī)學家叫華佗,他的醫(yī)術非常高明。有兩個病人,一個叫李延,一個叫倪尋,都得了頭痛發(fā)熱病,找過很多

          醫(yī)生也沒治好,于是來找華佗。華佗經(jīng)過細心診斷,給他們各開了一個藥方。給李延開的藥方是發(fā)散藥,

          給倪尋開的藥方是瀉藥。他們倆一看,心里就嘀咕起來:都是一樣的病,怎么用藥完全不同呀?便問華佗這是什么道理。

          華佗說:“吃藥要看具體情況,你們癥狀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卻不同。倪尋的病是從內(nèi)部傷食引起的,李延卻是從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當然用藥就不能相同了!

          兩人聽了,便放心服藥,病果然很快好了。由這個故事產(chǎn)生了成語“對癥下藥”!鞍Y”指病癥。現(xiàn)在這成語的用

          法廣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問題,采取恰當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比喻。相近的成語還有“有的放矢”!暗摹笔前凶;“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標地射箭。“對癥下藥”強調(diào)的是要根據(jù)客觀情況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強調(diào)的是辦事要有目的性、針對性。

          大器晚成

          謂貴重器物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較晚!独献印罚骸按笃魍沓,大音希聲!睗h王充《論衡·狀留》:“大器晚成,寳貨難售。大崇一朝輒成賈者,菜果之物也!薄度龂尽の褐尽ご掮鼈鳌罚骸扮鼜牡芰,少無名望,雖姻族猶多輕之,而琰常曰:‘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彼侮悗煹馈逗笊秸剠病肪矶骸澳耗攴矫钫撸舜笃魍沓蔂。”《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將來定是大器晚成的!崩仙帷端氖劳谩匪囊唬骸白詈,那馳名的‘白杏’用綿紙遮護著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結(jié)束了杏的季節(jié)。”

          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帶兵攻打山戎國,獲得了勝利。山戎國王逃到了孤竹國。齊桓公緊追不放,又向孤竹國進軍。

          去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等到孤竹國被打敗時,已經(jīng)春去冬來了。出征時還有茂密的樹林,現(xiàn)在盡是枯枝敗葉;那時只見遍地的鮮花,現(xiàn)在全是茫茫的白雪,來時道路的痕跡,一點兒都找不到了。齊國軍*迷了路,被圍在山里,齊桓公焦急萬分。這時候,大臣管仲想出了個辦法,他讓士兵牽出幾匹老馬在前面帶路。大軍緊緊地跟在后面,就這樣終于回到了齊國。

          成語“老馬識途”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意思是老馬認識道路!巴尽本褪锹吠尽⒌缆贰,F(xiàn)在一般用它來比喻有經(jīng)驗的人熟悉情況,了解規(guī)律。有時候也寫作“識途老馬”,意思是一樣的。

          大材小用

          周瑜病死后,魯肅向?qū)O權推薦龐統(tǒng),孫權不用他。魯肅就推薦龐統(tǒng)去投奔劉備。劉備見他長相難看,就將他安排到耒陽縣當縣令,龐統(tǒng)不悅想用才學打動劉備,又見諸葛亮不在,只得辭行。到了那以后,終日借酒澆愁。劉備聽聞龐統(tǒng)不理政事,終日把酒取樂,大怒,命張飛去荊南巡視。張飛遂與孫乾一同前往。到時未見龐統(tǒng)出來迎接。龐統(tǒng)的同僚告訴張飛,龐統(tǒng)如何不理政事。張飛大怒,想擒拿龐統(tǒng)。孫乾勸他見了龐統(tǒng),治罪不遲。張飛見龐統(tǒng)后,大喝他把縣的各種事給廢了。而龐統(tǒng)卻認為都是小事,結(jié)果只用半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月的事都處理了,張飛佩服不已,就向劉備推薦了他。后人便演化出了龐統(tǒng)當縣令——大材小用的歇后語。

          因勢利導

          戰(zhàn)國時期的孫臏是有名的軍事家,他曾經(jīng)與龐涓一起學過兵法。后來龐涓在魏國當了將軍,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孫臏,就假意邀請孫臏來到魏國,設毒計挖掉了孫臏的兩只膝蓋骨。

          后來,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秘密逃到了齊國,受到了齊國的信任。有一次,魏國派龐涓與趙國一起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王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帶著軍*前去幫助韓國。孫臏和田忌一進軍,就直指魏國的都城大梁,迫使龐涓撤兵回國。孫臏見龐涓被引誘回來,就對田忌說:“魏國軍*強悍,看不起齊國,總以為咱們的軍*膽子小。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人就要順著這一趨勢往有利的方面來引導(原話是‘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現(xiàn)在我們可以假裝敗退,采用逐日減灶的計策,好讓敵人產(chǎn)生誤解!庇谑翘锛擅畈*修灶做飯,第一天修十萬個灶,第二天修五萬個灶,第三天減少到三萬個灶。

          龐涓看到齊軍的柴灶一天天減少,以為齊軍士兵膽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帶一部分輕騎兵去追擊。

          孫臏估計追兵夜晚可以趕到地勢險要的馬陵,就選定一棵大樹,刮去樹皮,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下!”幾個大字,并且讓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樹周圍的亂草叢中,約定見到火光時,一齊放箭。

          果然,龐涓在夜里趕到了馬陵。當他派人點著火把辨認樹上的字跡時,無數(shù)飛箭一起朝火光射來。頓時,魏軍大亂。龐涓這時才知中了圈套,走投無路,只好自殺了。

          這就是歷史上“孫龐斗智”的故事。成語“因勢利導”就是由孫臏所說的“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簡化來的!耙颉笔琼樦、按照;“勢”是趨勢;“導”是引導。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要順著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和規(guī)律來很好地加以引導。

          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hòu shēng kě wèi,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罕》。指青年人勢必超過前輩,令人敬畏。

          孔子在游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鬃佑X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么好處。所以我不愿和他們玩。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過了一會兒,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子讓路。孔子忍不住又問:“你坐在里面,為什么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鬃臃浅s@訝,覺得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于是贊嘆他說:“你這么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嘆他說:“好啊,我現(xiàn)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起呀!”

          自相矛盾

          矛與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長矛用來進攻,可以刺殺敵人;盾牌用來防御,可以保護自己。

          楚國有個出售武器的人,帶著他制造的矛和盾到處推銷。逢人就說他的矛和盾是用最堅硬的材料制成的。他一會兒指著盾牌對人夸口:“我的盾是特制的,最堅硬,任何武器也刺不透!”一會兒又舉著長矛吹噓:“我的長矛是最鋒利的!能刺透任何東西!”

          有個人問:“那么用你的長矛去刺你的盾牌,又會怎樣呢(原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問得他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成語“自相矛盾”就來自這個故事。它用來比喻那種辦事、說話前后抵觸、互相對立的情況。

          大公無私

          春秋時,晉國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個縣令,晉平公就去問當時大夫祁黃羊,對他說:“南陽縣缺個縣令,你看,應該派誰去當這個官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他為人公正,做那里的縣令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笑著說:“您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當南陽的縣令,您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我和他只是私人的恩怨,并不能掩蓋他的才華嘛!

          晉平公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也覺得解狐這個人確實不錯,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果然很有治理的才能,為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毫不猶豫地說:“祁午能夠擔任這個職位的!

          晉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

          祁黃羊說:“可是您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法官這個職位,所以我推薦了他;您并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晉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于是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果然能公正執(zhí)法,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說這兩個故事后,十分稱贊祁黃羊?鬃诱f:“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才,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他。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

          后來居上

          漢武帝的時候,有位大臣叫汲黯。他為人正直,對皇帝也敢當面提出意見,所以漢武帝雖然不太喜歡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當漢武帝還是太子時,他的職位就比較高了,可是后來他再也沒有得到升遷,而他手下的人卻一個個不斷得到提拔,超過了他,這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終于忍耐不住,對漢武帝說:“你任用大臣的辦法,就像堆放柴禾一樣,越是后來的就越放在上邊呀!”(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保h武帝知道他是在發(fā)泄對自己的不滿,也就默默地聽了。

          “后來者居上”這句話經(jīng)過演變,成了“后來居上”這句成語!熬印笔窃诘囊馑肌<橱龅脑捠菍h武帝的批評、諷刺,意思是資格淺的、后來的人盡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過了資格老的人,F(xiàn)在這句成語的意義有了變化,而是用來形容和贊揚后來的人超過了前人。

          義無反顧

          司馬相如是位才子,會擊劍撫琴,但最擅長的是寫詩作賦。因此漢武帝很賞識他,讓他在自己身邊作官。這時正趕上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由于他征集民工過多,又殺了他們的首領,引起了巴蜀人民的驚恐和不安,發(fā)生了騷亂。漢武帝知道了這件事情,便讓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并且讓他寫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一番解釋。

          司馬相如在文告中說:“調(diào)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應該的,但是驚擾了長老、子弟并不是陛下的意思。有人不曉得國家的法令制度,驚恐逃亡或自相殘殺是不對的。士兵作戰(zhàn)的時候,應該迎著刀刃和箭鎬而上,絕不容許回頭看,寧可戰(zhàn)死也不能轉(zhuǎn)過腳跟逃跑。你仍應該從長計議,急國家之難,盡人臣之道……”

          司馬相如將這件事完成得很好,修路的工程的順利地進行了。漢武帝非常高興,又拜司馬相如為中郎將。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芒刺在背

          漢武帝晚年,大臣霍光很受信任,被封為大將軍。漢武帝死后,他又輔佐年幼的漢昭帝。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決定。

          漢昭帝死后,由昌邑王繼位。他不干正事,霍光因此極為不滿,就把他廢掉了,迎立了漢宣帝。

          由于霍光地位高、權力大,漢宣帝也很怕他。一次,漢宣帝要去祭祀;艄馀阃c宣帝同乘一輛車,宣帝非常緊張,

          感到如同有細小的芒刺扎在背上一樣不舒服(原文是“若有芒刺在背”)!懊ⅰ笔侵腹阮惙N子殼上的細刺,“芒刺”就是細小的刺,F(xiàn)在成語“芒刺在背”一般用來形容因為恐懼,或有某種心事而坐立不安的心情。與“芒刺在背”相近似的還有成語“如坐針氈”。意思是好像坐在插了

          針的毯子上,用來比喻心神不安。

          天衣無縫

          徐視其衣并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釋義這則成語的原意是天仙的衣服沒有縫,后來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渾然一體,沒有破綻。

          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盛夏的一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這時,一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

          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

          郭翰問:“你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

          仙女問:“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說:“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說:“這可難了,你讓我從哪說起呀?”

          郭翰說:“人們都說仙人聰明,你就隨便說說吧!

          仙女說:“天上四季如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綠樹常青,花開不謝。枝頭百鳥合鳴,水中游魚可見。沒有疾病,沒有戰(zhàn)爭,沒有賦稅,總之,人間的一切苦難天上都沒有。”

          郭翰說:“天上那么好,你為什么還跑到人間來呢?”

          仙女說:“虧你還是個讀書人。你們的前輩莊周老先生不是說過‘在栽滿蘭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聞不到香味’的話么。在天上呆久了,難免有些寂寞,偶爾到人間玩玩!

          郭翰又問:“聽說有一種藥,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嗎?”

          仙女說:“這種藥人間沒有,天上到處都是!

          郭翰說:“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該帶點下來,讓人們嘗嘗有多好呀。”

          仙女說:“帶是帶不下來。天上的東西,帶到人間就失去了靈氣。不然早讓秦始皇、漢武帝吃了!

          郭翰說:“你口口聲聲說來自天上,用什么證明你不是說謊話哄人呢?”

          仙女讓郭翰看看衣服。郭翰仔細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沒縫。

          仙女說:“天衣無縫,你連這個都不懂,還稱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聽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見了。

          出處前蜀·牛嬌《靈怪錄·郭翰》

          另有一說,是指天竺(印度)人穿的衣服。

          印度的氣候不比中國,在南印度到中印度一帶,天氣很熱,生活簡單,一年四季都只穿一件衣服就夠了。我們過去講“天衣無縫”,這個“天”原來的意思就是“天竺”。漢代翻譯的音與現(xiàn)在不同,唐以后翻成“印度”。當時印度衣服的大概式樣,現(xiàn)在到泰國邊境還看得見,就是一塊布,身上一圍,就是“天衣”。不需要像我們的一樣用針線縫起來,當然無縫。

          危如累卵

          春秋時期,晉靈公為了享樂,下令修建一座九層高臺,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一些大臣也勸晉靈公,不要干這種勞民傷財?shù)氖。可是晉靈公執(zhí)意不聽,還說:“誰再來提意見,就殺誰!

          有個大臣叫荀息,他來求見晉靈公說:“大王,我會一個小戲,表演給您看。”

          晉靈公聽了,自然很高興。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顆棋子一顆一顆地先平擺在地上,然后又拿出九個雞蛋,一個一個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擺了五個,第二層再擺三個,第三層擺一個。晉靈公看著擺在堆尖上那個勉強擱住的雞蛋,緊張得直叫“太危險啦!太危險啦!”荀息這時意味深長地說:“這不算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層高臺,剛動工三年就鬧得民不聊生,國庫空虛,如果遭到外來侵略,咱們國家不就像這累起的雞蛋一樣危險嗎?”晉靈公聽了,嚇了一大跳,連忙下令停止筑臺。這就是成語“危如累卵”的來由,“累”是堆積;“卵”是蛋。常用來比喻那種極危險的情況。

          光彩奪目

          西晉時期,荊州刺史石崇靠搶劫外地商人而積累了萬貫家財,被調(diào)至京城做衛(wèi)尉,大肆揮霍。晉武帝的舅舅王愷也極力鋪張浪費,想辦法與石崇比富。王愷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六七株光彩奪目的珊瑚送給他。王愷自嘆不如。

          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候,趙國的藺相如因為幾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務,被提拔為上卿(相當于丞相);地位在有名的老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因此很不服氣,揚言說,如果見到藺相如,定要侮辱他一番。

          藺相如知道后,就避免與廉頗見面,如果在路上遇見廉頗,也悄悄地掉轉(zhuǎn)車子躲開。

          藺相如手下的人埋怨他不該這樣膽小。藺相如說:“秦王那樣厲害,我尚不怕,難道會怕廉將軍嗎?秦國之所以不敢來侵犯我們,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jié)一心,如果我和廉將軍不和,只能對秦國有利。我們要考慮國家利益,不能計較個人恩怨!”

          這番話傳到廉頗耳里,他感到非常慚愧,于是脫掉上衣,光著身子,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賠禮道歉。

          從此,他們結(jié)為至交好友。這故事流傳很廣,“負荊請罪”也便成了成語。“負”是背著;“荊”是荊條;“請罪”就是賠禮認錯!柏撉G請罪”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對方給以懲罰,F(xiàn)在常用它表示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的意思。

          名落孫山

          宋朝時候,有個讀書人名叫孫山。一年秋天,他去趕考,鄰居請孫山將他的兒子帶去一起應試。發(fā)榜時,孫山的名字是榜上最后一名。孫山回到家里,很多人都來祝賀,

          那個鄰居也來了,問自己的兒子考中了沒有?孫山?jīng)]有正面回答,只是隨口吟了兩句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落孫山外!编従勇牶竺靼變鹤記]有考上,就回家去了。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孫山,您的兒子還在孫山的后面,這自然是沒有考上了。

          這詩句后來就簡化成了“名落孫山”。用它來比喻未被錄取或榜上無名的人。

          如火如荼

          春秋末期,吳王夫差想做各國的首領,晉定公也想稱霸。為了顯示力量,壓服對方,在一個夜晚,夫差把三萬軍*分成了左、中、右三軍。每一軍都組成一個正方形的方陣,三個方陣分別是三種顏色。中軍全部戴著白色的頭盔,穿著白色的鎧甲,手上拿著白色的旗幟,身上佩著用雪白的羽毛纏著的弓箭。遠遠望去,很像盛開的荼花(原文是“望之如荼”)。左軍全是紅盔、紅甲、紅旗和紅色的弓箭,如同一片熊熊燃燒的火焰(原文是“望之如火”)。右軍全是黑色打扮,遠看好似布滿了密密層層的烏云。第二天清晨,夫差請晉定公和各國諸侯前來閱兵。吳王親自擂起了大鼓,三軍按照鼓點行進,步伐整齊有力,喊聲震天動地,在場的各國諸侯王都驚呆了。晉定公也連連點頭,只敢說好。大家害伯吳國的實力,只好共同推舉

          吳王做了首領。這個故事中的“望之如火”“望之如荼”,后來簡化為“如火如荼”。

          “荼”在古書上指茅草的白花,這里借它指白色!叭缁鹑巛薄币馑际窍窕鹨粯蛹t,像荼花一樣白,原是形容軍威雄壯,F(xiàn)在這句成語常用來形容種種聲勢浩大的場面。

          諱疾忌醫(yī)

          戰(zhàn)國時候有個名醫(yī)叫扁鵲。有一次,扁鵲去見蔡桓侯,臨走時,他對蔡桓侯說:“您已經(jīng)患病,但病在表皮,只要及時治療,還來得及!被负畈幌嘈抛约河胁,聽了便很不高興。

          幾天后,扁鵲又見到桓侯,這次他鄭重地勸告說:“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肌肉里去了,不治療會更加厲害的!”桓侯還是不相信,而且越發(fā)生氣了。扁鵲再見到桓侯時,就警告說:“您的病已經(jīng)侵入到內(nèi)臟去了,再不治,就危險啦!”桓侯聽了,生氣地皺著眉頭,一句話也不說。過了不久,桓侯又遇到扁鵲,只見扁鵲轉(zhuǎn)身就走了;负罡械狡婀郑扇巳。扁鵲對來人說:“你們國君不聽醫(yī)生的話,眼看性命就完啦!”來人大吃一驚,趕忙詢問。扁鵲說:“開始病在皮膚時,敷敷藥就能好的。發(fā)展到肌肉里,用針灸也還有效。病到了內(nèi)臟,雖然費事一些,但用湯藥醫(yī)治還來得及,F(xiàn)在他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骨髓,還有什么辦法呢!”

          五天以后,桓侯突然感到全身疼痛,連忙派人去找扁鵲,可是扁鵲已經(jīng)到秦國去了。沒幾天,桓侯就病死了。

          由這個故事,產(chǎn)生了成語“諱疾忌醫(yī)”。“諱”,是隱瞞,忌是害怕。

          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隱瞞或掩飾自己的缺點錯誤、害怕別人批評的人。

          運籌帷幄

          劉邦戰(zhàn)勝了項羽,建立了漢朝,做了漢朝第一個皇帝。有一次他在皇宮里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在宴會上,他對大臣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能轉(zhuǎn)危為安,建立漢朝?項羽那么強大,為什么反把天下丟掉了呢?”

          將軍王陵恭敬地回答說:“您看起來對人好像不夠尊重,但實際上對功臣猛將都有獎賞,能和大家分享勝利果實。項羽表面上重視人才,內(nèi)心卻妒嫉有才能的人,對有功的人不僅舍不得獎賞,而且還懷疑他們,甚至要殺害他們。這樣,部下就很難和他一條心了。所以他必然失敗!

          劉邦笑笑說:“你僅僅是知道了一個方面,還不知道整個情況!說實在的,坐在軍營的帷幕之中,制定那在千里之外取得勝利的大計,我不如張良;管理國家,安定人心,提供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至于帶兵打仗,我更比不上韓信。這三人都是英雄,而我能團結(jié)他們,發(fā)揮他們的才能,所以我能夠取得勝利。項羽僅僅有一個范增,還不能重用,只是依仗自己的勇猛,怎能不失敗呢?”

          劉邦這番話,博得了大臣們的頌揚。劉邦贊揚張良的那句話,原文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后來摘錄成為成語“運籌帷幄”!斑\”就是運用;“籌”就是謀劃;“帷幄”指古代軍營中的帳幕。這個成語現(xiàn)在常用來表示善于分析敵我形勢,決定正確的戰(zhàn)略方針。也引申為籌劃、指揮,確定大政方針。它常和“決勝千里”連用。

          兩敗俱傷

          韓國和魏國打仗,打了一年多,雙方都不能取勝,秦惠王想趁機插手,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國的謀士陳軫來到秦國,秦王便向他請教。陳軫便給秦王講了個故事:有個卞莊子,住在旅館里。一天,他聽說附

          近的山里來了兩只老虎,正在吃一條牛,就想拔劍出去。旅館的伙計趕忙制止他說:“現(xiàn)在先不要急著去打,兩只老虎吃來吃去,必然會發(fā)生爭斗,等到它們互相咬傷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嗎?而且還可以得到打死兩只老虎的好名聲哩!”

          卞莊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處監(jiān)視著。果真沒多久,兩只老虎就廝打起來,打來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傷。這時卞莊子沖出去,很輕易就砍死了受傷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雙虎的名聲。

          陳軫講完了故事說:“大王,現(xiàn)在韓魏相攻不正是兩虎相斗么!您等到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去插手,就與卞莊子打虎一個樣了!

          秦王果然按照陳軫的話去做,在韓魏戰(zhàn)爭中,秦國一直沒去插手。直到兩國被長期的戰(zhàn)爭拖得精疲力盡,秦國才開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勝利。“兩敗俱傷”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皟伞敝付窢幹械膬煞;“俱”是都的意思。這個成語是指爭斗的雙方都受到了損傷破壞,誰也沒得到好處。由這個故事還引出了成語“坐山觀虎斗”,它用來比喻在雙方相互爭斗中,第三者暫時采取旁觀的態(tài)度。

          一箭雙雕

          一箭雙雕出自《北史·長孫晟傳》,相傳長孫晟看見天空有兩只大雕在爭奪肉食,他只用一支箭便將兩只大雕射了下來。雕,指一種兇猛的大鳥,一箭雙雕指一支箭射下兩只大雕,原形容箭術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情達到了兩種目的。

          北周有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叫長孫晟。據(jù)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身體非常的瘦弱,很多的人見了之后,都認為他活不到成年。長孫晟的母親卻不這么認為,她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后一定會有很大的出息。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身體能夠強壯起來,長孫晟的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就經(jīng)常讓他到山上去砍柴。一個三歲的小孩到山上砍柴,引起了很多鄉(xiāng)親的置疑?墒牵L孫晟的母親一直堅持每天讓長孫晟去上山。這就樣,等長孫晟8歲的時候,他已經(jīng)比同齡的男孩強壯了,而且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一個8歲的小孩能搬起一個大人不能搬起的石頭,這讓很多人驚訝不已。不僅如此,長孫晟特別精通射箭。每次上山打柴,都會打一些野鳥回去。在他18歲那年,長孫晟終于練就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技藝,無人敢與他相比。

          之乎者也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后,準備拓展外城。他來到朱雀門前,抬頭看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別扭,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為什么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偏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么用呢?”趙普告訴他說:”這是把‘之’字作為語助詞用的。”趙匡胤聽后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這些虛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后來,在民間便流傳一句諺語:“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背鎏幬默摗断嫔揭颁洝。

          之乎者也,是古漢語的文言助詞,在南方方言中依然沿用,只是因為漢字和古漢音的脫離,一般不再用本字記錄,而是用諸如“切、滴、的、噶、咯、啥、哈、呀、耶”這些現(xiàn)代普通話注音的漢字來標注;或者用現(xiàn)代的“這個”“那個”“是”“……的東西”來代替“者”的語法提示詞功能。

        【成語故事及典故】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典故07-31

        成語故事杞人憂天的典故12-25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典故05-30

        關于智謀典故成語故事05-11

        關于動物的成語故事典故04-26

        關于“帝王”的成語故事典故大全10-29

        成語故事之大義滅親的典故06-08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歷史典故:最有價值的典故04-2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