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品德與社會總結

        時間:2021-02-14 20:13:06 總結 我要投稿

        品德與社會總結(合集15篇)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偨Y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德與社會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品德與社會總結(合集15篇)

        品德與社會總結1

          一、充滿實力的備課組

          我們備課組里強手多:有理論涵養深厚、發展全面的盧亞蘋老師;有對教材鉆研較透、鉆研較深的章麗偉老師;有教學經驗豐富,認真虛心的俞華秀老師;有利用業余時間認真查找資料,不斷豐富教學資源的何秋萍老師……在工作中,大家精誠合作,共同探討,為了學生的成長無私奉獻自己的力量。

          二、攜手共進的集體備課

          在備課中,大家就揚長避短,不僅貢獻自己的才智,也吸取他人的智慧。《思政》與《歷史》中有些內容是重復交叉的,如何把它們進行整合,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集體的智慧了。如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教學中,我們是把《歷史與社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三個原則整合進思政課中,這樣關于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知識就比較完整。

          在信息社會,可供選用的教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如何取材很重要。面對紛繁復雜的教學資料,備課時,為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我們不僅要考慮材料呈現形式的多樣性,又要考慮材料的運用應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這種注重以正面積極的、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材料來引導學生的教學方法能避免產生負面效應,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良好的品德。在多種形式的材料中,視頻材料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但是如果我們發現視頻資料拖沓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就棄之不用,代之以簡潔的文字材料或漫畫、圖片等。如在學習《共同富!窌r,我們就舍棄了《從貧困走向富裕》的錄像資料,而用“華西村與小崗村”結對的例子說明讓一部分地區和人先富起來的作用與先富帶動后富的方式,學生更能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

          三、共性中凸顯個性的時政演講

          時政演講是《思品》課教學的常規環節。當然九年級學生的時政演講與七八年級又有所不同,因為他們面臨著中考的挑戰,中考試卷題型重能力,所以我們備課組的老師都要求學生結合課本知識,選擇具有時效性的重大國內外新聞,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新聞作為演講的內容。演講的成績作為期末結構評分的一部分(演講表現滿分10分,演講稿滿分10分)。具體到演講過程和演講稿的要求,根據各班級實際情況和教師的特點,又顯示了一定的個性。如章麗偉老師要求學生準備演講時先熟悉理論基礎,演講時把理論和時事結合起來,在她的輔導下,學生的小論文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俞華秀老師注重培養學生對重大事件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分析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而何秋萍和盧亞蘋老師則鼓勵學生做成時政小報的形式,除了摘錄的新聞,還要有該生對該新聞事件的看法和評論,允許其他學生根據演講內容提問,要求演講者應答,允許學生之間就不同的觀點展開爭論。為了既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又不影響課堂教學,每次演講安排一人,時政演講的時間給予一定的限制(7分鐘以內)。通過這種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選擇處理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夯實基礎的平時教育

          每個教師承擔一部分出題任務后,在進行試題整合時還需要仔細推敲,精選精練。我們更重視講評課堂作業、測試卷。要求學生認真訂正錯誤,講評完后,作業本和試卷還要再交上來進行批改,評價,以鞏固基礎知識。當然,學生的作業、測試、講評、訂正等都是在課堂中完成的,也為學生學習其它學科備戰中考節約了寶貴的課余時間。雖然這樣做給我們增加了很多的工作負擔,但是我們無怨無悔。所以,當中午時分,我們辦公室常常有學生來訂正作業;當天色已黑,辦公室里還燈火通明,我們總是批完作業或試卷才離開學校;當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違反紀律,我們也是各顯神通教育他們,有和學生個別談話的,有找班主任一起協商的,有通過家校通與家長聯系的,有請家長來學校進行溝通的……總之,為了學生能夯實學業基礎,我們愿意奉獻自己。

        品德與社會總結2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72人,男生有38人,女生有32人,同學們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級體。但是還存在著所有獨生子女共同的特點—自私,無論做什么事,都為自己著想,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其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生。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實到行動上,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實踐。

          二、主要成績

          1、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3、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我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們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環保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環保的好公民。

          4、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在取得成績或受到表揚時不驕傲,不斷進步。

          5、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

          6、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分的理論指導,才能避免以往滿堂灌的錯誤。

          7、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8、聯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

          三、 存在的問題

          1學生和教師的 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淡化,過于敷衍了事。

          2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

          3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品德與社會總結3

          一、加強課題引領,促進有效教學

          我們教研組本學期立了一個新課題《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中人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策略研究》,因為我們認為教師要上好品社課,需要借助“外力”,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而“人”本身就是最豐富的活的資源,一切與課程、與兒童有關的人員,都可成為學校課程實施的人力資源!镀返屡c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人士都是本課程的重要資源。我們在品德與社會學科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選取“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個點進行實踐研究,指向性更加明確,研究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通過研究,進一步加強品德與社會學科中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探索并形成具有本學科特色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策略。

          我們在這個課題引領下,本學期也加強了這方面的理論學習,如《什么是人力資源》、《如何開發教師資源》、《如何開發學生資源》和《如何開發社會人士資源》。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每節課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而社會人士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需要老師課上多研究。我們對我們研究過的的區級以上的公開課進行了梳理。如金麗潔老師上的《成長的腳步》充分利用了家長這個社會資源,王麗萍老師上的《做個文明的消費者》充分利用了店長這個社會資源,官春敏老師上的《公共設施在哭泣》充分利用物業管理人員這一社會資源等等。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們也進行了課堂實踐。如盛玉英老師上的《居家防隱患》,在教研組的反復磨課修改的基礎上,研究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如: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景;尊重學生,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落實行為訓練,教給學生實用、適用的方法等等開發和利用學生資源的策略,盛老師還代表我們教研組上了一節高級教師展示課,得到了大家的好評。張春紅老師上的《我愿小區更文明》,利用“文明小使者”評選活動讓學生對自己的“文明行為”進行評價,使學生的心靈有所震撼。課上利用小區的各種社會人士資源的行為給學生辨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陸老師上的《共同維護食品安全衛生》也充分利用社會執法人員維護食品衛生安全,向學生介紹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要。

          除了教研課,我們的教研活動也利用機會聽一些精品課,如高級教師展示課,錄像課。本學期,我們組內就再一次聽了顧丹鳳老師上的《感受綠色》,并學習區里面的《品德與社會情感體驗教學模式》以及課例分析,并結合學校的課題進行了研討。

          我們的教研活動在實踐中反思,改變了一下以往的形式,提前一周把教研課的內容,包括教本、教參都印發給每位老師,并進行個人備課。上課老師根據自己的鉆研和備課組里的老師進行研討,備課,提高教案的有效性。同時,其他教師在聽課的時候也有目的和針對性,而且在評課活動中能圍繞教學目標,圍繞課題開展評課,大家各抒己見,夯實教學基礎。采取了這樣的形式以后,老師對教材的把握明顯提高。

          近兩年來,區里面在開展“教材解構”的學習和研究,我們頗受啟發,在區級學習的基礎上,我們在組內的“集體備課”也嘗試用“教材解構”進行備課,雖然我們的“解構”圖不太規范、但是我們正在努力著。

          本學期,我們再一次學習了《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改進課堂教學的措施》,并積極研討,提出了改進意見,提供給區里。其中,我們的修改意見有一條就是根據我們最近學習的《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策略》,提出4、6、7條可以合并,其實都是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1、鉆研教材,善用文本資源,從教材文本中開發教學資源2、就地取材,善用生成資源從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中開發教育資源3、建立網絡,善用社會資源從社會現實中開發教學資源。

          二、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常規

          加強教學五環節

          1、備課方面:以備課組為單位,每位教師分工重點備幾課,組內資源共享。在原始教案基礎上每人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對教案進行二度修改,對他人的教學設計進行點評,課后進行反思(不少于三分之一)。并且我們有健全的集體備課制度:教案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備課組、教研組加強集體討論備課,每學期學校檢查兩次備課,并做好檢查情況反饋,并在校園網上向全校公布,幫助教師提高質量,確保備課有質量。

          2、上課方面:我們以推門課、教研課、展示課、匯報課等為契機,不斷研討、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發展。

          3、作業方面:認真完成品社課的“活動作業”,真正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根據學校學生自身的特點,老師還積極自行設計作業,最突出的如四年級的品社作業,我們已經有一套自己的活動作業了。其他年級也在慢慢地努力著。

          4、輔導方面:我們品社組內有80%的老師都擔任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做到計劃、內容、人員、時間四落實,每周一次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品德教育和社會活動,如本學期開展的“萬花筒”、“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傳統美德”就是根據我們品德與社會學科和學生實際開設的拓展活動。

          5、評價方面:以發展性評價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診斷、矯正功能,強化過程性評價,做好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每位教師在《成長記錄冊》品德與社會一欄中,家長、學生、本人、同學進行互動留言。

          三、積極參加區、市級活動。

          1、積極為區站投稿,盛玉英老師的文章《 讓美育在品社課堂中詩意地“棲居”》 發表在區級站。

          2、積極參加《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育人價值研究》的投稿。

          3、積極參加市網絡教研活動,學習徐匯的先進經驗,在各位老師總結的基礎上總結教研組建設和校本培訓方面特色以及有效做法,上傳網絡教研平臺。

          4、王麗萍老師在區級開設講座《教學導入技能》后,我們也在自己教研組進行了學習和消化。

          時代在發展,我們的教研組工作也應該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我們將繼續加強課題研究,以課題為引領,扎扎實實地進行有效教研,有效教學。

        品德與社會總結4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了使今后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F將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課程標準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祖國,知道祖國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公民,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了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團結友愛。

          4、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從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課上“樂”。

          (3)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

        品德與社會總結5

          緊張的一學期已結束,為了更好的開展下學期的教學工作,提高本班教學成績,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及學生掌握情況

          本學期圓滿完成了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如下:

          1、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識了生活,適應社會,冀教版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2、通過學習、實踐、體驗、引導學生學會了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念,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將品德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廣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主題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社會性的良性發展。

          二、主要成績和經驗

          1、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工作總結《冀教版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2、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4、抓好培優扶差工作。我認識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培優扶差工作至關重要,只有把優生培養好了,優秀率才能升高,班級才有榜樣;也只有把差生的轉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掃清障礙,利于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因此,我堅持做到有計劃、有效果、有記錄、有輔導、有鼓勵、努力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5、加強學生成績管理,使用好成績冊。對學生的作業情況、提問效果、課前活動、等等表現都做出公正、準確的評價、登記,并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三、存在的不足

          1、對學生要求不夠嚴格,導致一部分同學應該記憶的東西沒有記住。

          2、教學以傳統方法為主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扶差工作做得不夠扎實,培優目標不明確;

          3、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本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發言積極,導致課堂紀律比較亂。

          4、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為品德與生活不是主要科目,學習積極性較差,雖然所學內容淺濕易懂,卻不能很好地掌握。

          5、繼續更新觀念,努力實踐主體教學;積極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寫有較高質量的教學論文;繼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四、改進的具體措施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方法。

          2、多讀,多說,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際中掌握知識。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一幫一,一對紅"的方法,促進全班均衡發展。

          4、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品德與生活實踐活動,引導他們有實踐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總之,在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品德與社會總結6

          本學期,我班在《品德與社會》科的教學中能圍繞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集體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通過這一學期學習生活的鍛煉,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現對半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為依托,培養學生的多項能力。

          在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我以“參加集體活動有益還是無益”為題展開辯論會,學生積極性很高,多方搜集資料,派選正、反方隊員,積極進行辯論,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更深地認識到了參加集體活動的好處。在學習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時,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讓學生上網查一查、實地看一看培養學生動手搜集能力。

          二、進行熱愛家鄉教育,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單元是《歡迎到我家鄉來》,教材充分關注本省的社會發展特點,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將“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將我國的名山大川、傳統文化、古老文明、歷史人物等知識有機的串聯起來。我充分挖掘本地資源,讓學生通過問大人、上網調查、搜集資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勝古跡、風景秀麗的地方、土特產、傳統風俗、家鄉工藝品、家鄉名人,舉行家鄉風情博覽會讓學生認識家鄉的美麗,感受家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宣傳環保,讓學生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第三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生活環境,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本單元“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引導生活”,我將學生的學習方式變為探究性學習,在“垃圾帶來的煩惱”、“節約用水”、“環境好我快樂”這幾個主題活動中,我安排了討論、調查、表演、制作、合作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對環境污染有充分的認識。同時我也給學生補充大量的資料,讓學生對環境問題認識更充分,通過舉行保護環境報做什么“演講會、“環境保護從我做起”黑板報等讓學生在自己環保的同時宣傳環保。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體現的道德對兒童的發脹具有直接的教育意義。在教育教學中,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擔負的不僅僅是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品德與社會總結7

          本人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本學期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首先根據教材內容,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對課文內容作了具體的安排,重點講述的課文針對班內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如在講述一、二課時教育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小朋友對學習耐心、認真,不懂就問,同時從小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祖國服務,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在實踐上。如王超等學生他們也學會了不懂就問的道理,后來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

          其次在講述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一章時,使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學生明白我們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勞動人們的辛苦和勤勞,是我們的偉大領袖的正確領導,以及革命先輩不怕犧牲換來的今天美好的生活,現在我們要學好本領,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強大。特別是我們的祖國有強大的科學,有宇宙飛船的上太空,說明了我們祖國的科學先進。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主人,所以我們更加要努力學好文化,同時也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有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再次,課文用較大的篇幅來教育學生要團結同學,幫助同學,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善心,培養學生有一種積極的上進心和集體主義感。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有待于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改進,為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品德與社會總結8

          品德與社會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繼續擔任二、三、四、五年級品社教學,現在將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教學內容和各個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后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一草一木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3、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于助人。

          4、培養學生各種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5、培養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課上“樂”。

          4、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能遇到有困難的人去主動幫助,拾到東西自覺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

        品德與社會總結9

          一、學期目標

          本期來,本人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于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品德與社會總結10

          光陰飛逝,一學期的工作又臨近尾聲,驀然回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認真學習教材,根據各課教材的教育要點,通過教材分析、結合教學建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定好教學目標要點、教學重點、難點,備好課,授好課。盡管執教不同的年級,但我經常和別的教師一起探討研究。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為此我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

          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強化了感知理解,豐富了想象思維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觀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品德與社會總結11

          在以往的思品課中,教師往往疏忽了學生的自主性,這很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煉,才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讓學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認識,撥亮學生心靈

          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范自我約束能力。

         。ㄒ唬┱归_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ǘ┡袛嗾`,提高學生的識別評價能力

          二、自我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變為自己的內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的情感轉化后,應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通過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ㄒ唬┳寣W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當學生提高了道德認識,激發了道德情感,產生了行動動機之后,就要把正確的行為方式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去。

         。ǘ┳晕冶O督,克服不良習慣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通過反復訓練才能養成。

          三、自我做起,終身受益

          我發現許多學生只懂得接受長輩的愛與關懷,不知道關心別人,有的甚至從未想過回報長輩、體貼父母這一傳統美德。于是,我讓學生自己講述父母愛我的故事。學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感受最深,因而發言踴躍,從理性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一片苦心。緊接著我又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悔,讓學生說說平時在家里是怎樣關心體貼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夠?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這樣,讓學生通過自我體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事。受到父母鄰居的表揚,更加堅定了體貼、關心父母的決心,不自覺又強化了自我體驗。

        品德與社會總結12

          緊張又有序的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在這一學期中,我任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人的思想品德體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反映一個社會的性質。為此,《品德與社會》教育凸顯其重要性。為了培養優秀的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們責任重大。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課程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開學初,在學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導下,細心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領會其教育思想,認真撰寫教學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把握教材特點,聯系學生實際,適時拓展資源,注重人文關懷,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收效明顯。

          二、凸顯以人為本,營造和諧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給予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師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釋放,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課堂得以真正“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要讓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讓課堂完全成為他們自我發展和自我展示的舞臺。對他們而言,課堂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探求知識的過程,而是他們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師的指揮下沿固定軌道前進去捕獲某個答案,而是實際的參與者,教育教學中的主角。課堂是他們的,自由而且快樂,他們是在快樂中學習。這樣,每個學生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作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讓他們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三、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眾所周知,學生是發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要想真正準確、深入地評價學生,單靠教師是不行的,評價者應由單純教師發展到由教師、學生、家長組成的評價群體。因此,在教學中,為了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評價,而是一種多方參與的評價,通過評價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于此同時,在評價上我還做到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而且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這樣,更好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了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開展拓展訓練,指導學生行為

          課堂上在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之外,精心設計課外閱讀資料:如國家大事,身邊模范等,用品德與社會的眼光給予學生拓展訓練,打開他們的思路,使課本知識得以有效的補充。讓它們進一步了解我們這個社會,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與輝煌,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它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夠豐富,所展示的世界還不夠大,教學媒體的運用還不夠充足,個別學生的耐心輔導還欠缺。

          縱觀得失,覺得品德與社會學科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要靈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并著眼于更放開的、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力圖在課堂內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更感興趣,更想探究,更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會的小主人。

        品德與社會總結13

          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范自我約束能力。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二)判斷正誤,提高學生的識別評價能力

          一、自我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 、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變為自己的內心需要。

          、自我督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的情感轉化后,應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通過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讓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

          當學生提高了道德認識,激發了道德情感,產生了行動動機之后,就要把正確的行為方式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去。

          (二)自我監督,克服不良習慣

          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通過反復訓練才能養成。

          三、自我做起,終身受益

          我發現許多學生只懂得接受長輩的愛與關懷,不知道關心別人,有的甚至從未想過回報長輩、體貼父母這一傳統美德。于是,我讓學生自己講述父母愛我的故事。學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感受最深,因而發言踴躍,從理性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一片苦心。緊接著我又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悔,讓學生說說平時在家里是怎樣關心體貼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夠?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這樣,讓學生通過自我體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事。受到父母鄰居的表揚,更加堅定了體貼、關心父母的決心,不自覺又強化了自我體驗。

        品德與社會總結14

          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4、充實教學內容;5、拓展教學空間。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良好的思想品德體現于具體的道德實踐,在導行訓練和實踐中,讓學生不僅鞏固道德的認識,培養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熱情鼓勵,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成功的歡樂情感體驗,從而順利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

          主要經驗:

          一、小學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

          “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

          二、在教學中,我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知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三、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 動情用理,辯析導行。我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 存在問題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學,所以在教學中也沒什么經驗可參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斷改進,以后一定會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改進措施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新的學科,綜合性與實踐性都很強,以后,我會注意多讓學生到社會上去實踐的。

        品德與社會總結15

          本學期我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南,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緊緊抓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引導和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規范學生行為習慣,抓好養成教育。二是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涵、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學行為,提升教研品位。

          一、認真學習,理論聯系實際,掌握教材實質

          這學期,我認真《品德與社會》教材培訓材料,進一步用理論充實自己的頭腦,具體的課例帶來了更感性的認識,從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實質,在此基礎上制定好《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并認真實施。

          二、利用集體備課,體現課程理念。

          自參加課程改革以來,接觸了大量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對教育教學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而,理論如果不變成教學實踐,再先進也是沒用的。

          為了把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本學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質,尋找更符合學生的切入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對教材精心策劃、反復推敲,將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在教研組內交流。課后,結合教學反思,和其它教師的意見,在教研組內進行評點,分析。

          三、規范學生的品德行為,用校園文化熏陶學生。

          一學期以來,我們大力加強良好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幫助學生養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從小、從近、從實、從細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并結合校園文化重建,把新《守則》、《規范》上墻,并設置一些富有教育內涵、學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傳標語,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今后,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兒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讓兒童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品德與社會總結(合集15篇)】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教案課件05-12

        《品德與社會》教案范文8篇03-11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總結03-14

        品德與社會高峽出平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篇)03-14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5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通用15篇)01-20

        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總結01-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