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合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jīng)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偨Y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反應物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物化學鍵的形成,化學反應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釋放或吸收。
一、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1)反應熱的概念:
當化學反應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時,反應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稱為該反應在此溫度下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用符號Q表示。
(2)反應熱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
Q>0時,反應為吸熱反應;Q<0時,反應為放熱反應。
(3)反應熱的測定
測定反應熱的儀器為量熱計,可測出反應前后溶液溫度的變化,根據(jù)體系的熱容可計算出反應熱,計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體系的熱容,T1、T2分別表示反應前和反應后體系的溫度。實驗室經(jīng)常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2、化學反應的焓變
(1)反應焓變
物質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質固有的性質,可以用稱為“焓”的物理量來描述,符號為H,單位為kJ·mol-1。
反應產物的總焓與反應物的總焓之差稱為反應焓變,用ΔH表示。
(2)反應焓變ΔH與反應熱Q的關系。
對于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若反應中物質的能量變化全部轉化為熱能,則該反應的反應熱等于反應焓變,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Qp=ΔH=H(反應產物)-H(反應物)。
(3)反應焓變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
ΔH>0,反應吸收能量,為吸熱反應。
ΔH<0,反應釋放能量,為放熱反應。
(4)反應焓變與熱化學方程式:
把一個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和反應焓變同時表示出來的化學方程式稱為熱化學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應注意以下幾點:
、倩瘜W式后面要注明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固態(tài)(s)、液態(tài)(l)、氣態(tài)(g)、溶液(aq)。
、诨瘜W方程式后面寫上反應焓變ΔH,ΔH的單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應溫度。
、蹮峄瘜W方程式中物質的系數(shù)加倍,ΔH的數(shù)值也相應加倍。
3、反應焓變的計算
(1)蓋斯定律
對于一個化學反應,無論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焓變一樣,這一規(guī)律稱為蓋斯定律。
(2)利用蓋斯定律進行反應焓變的計算。
常見題型是給出幾個熱化學方程式,合并出題目所求的熱化學方程式,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該方程式的ΔH為上述各熱化學方程式的ΔH的代數(shù)和。
(3)根據(jù)標準摩爾生成焓,ΔfHmθ計算反應焓變ΔH。
對任意反應: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第二章、化學平衡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化學反應是怎樣進行的
(1)基元反應:能夠一步完成的反應稱為基元反應,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都是分幾步完成的。
(2)反應歷程:平時寫的化學方程式是由幾個基元反應組成的總反應?偡磻杏没磻獦嫵傻姆磻蛄蟹Q為反應歷程,又稱反應機理。
(3)不同反應的反應歷程不同。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歷程也可能不同,反應歷程的差別又造成了反應速率的不同。
2、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減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應的快慢,即反應的速率,用符號v表示。
(2)表達式:v=△c/△t
(3)特點
對某一具體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所得的數(shù)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shù)之比。
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反應速率常數(shù)(K)
反應速率常數(shù)(K)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反應速率常數(shù)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速率常數(shù)與濃度無關,受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等因素的影響。
(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
增大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減小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壓強只影響氣體,對只涉及固體、液體的反應,壓強的改變對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
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壓強的改變是通過改變容器容積引起的。壓縮容器容積,氣體壓強增大,氣體物質的濃度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小;氣體物質的濃度都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
4、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經(jīng)驗公式
阿倫尼烏斯總結出了反應速率常數(shù)與溫度之間關系的經(jīng)驗公式:
式中A為比例系數(shù),e為自然對數(shù)的底,R為摩爾氣體常數(shù)量,Ea為活化能。
由公式知,當Ea>0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常數(shù)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芍瑴囟葘瘜W反應速率的影響與活化能有關。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應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變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guī)律:
催化劑大多能加快反應速率,原因是催化劑能通過參加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來有效提高反應速率。
(2)催化劑的特點:
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催化劑具有選擇性。
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不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工業(yè)合成氨
1、合成氨反應的限度
合成氨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同時也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熵減反應,故降低溫度、增大壓強將有利于化學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
2、合成氨反應的速率
(1)高壓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又使反應速率加快,但高壓對設備的要求也高,故壓強不能特別大。
(2)反應過程中將氨從混合氣中分離出去,能保持較高的反應速率。
(3)溫度越高,反應速率進行得越快,但溫度過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動,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劑能大幅度加快反應速率。
3、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在合成氨生產中,達到高轉化率與高反應速率所需要的條件有時是矛盾的,故應該尋找以較高反應速率并獲得適當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一般用鐵做催化劑,控制反應溫度在700K左右,壓強范圍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間,并采用N2與H2分壓為1∶2.8的投料比。
二、化學反應的限度
1、化學平衡常數(shù)
(1)對達到平衡的可逆反應,生成物濃度的系數(shù)次方的乘積與反應物濃度的系數(shù)次方的乘積之比為一常數(shù),該常數(shù)稱為化學平衡常數(shù),用符號K表示。
(2)平衡常數(shù)K的大小反映了化學反應可能進行的程度(即反應限度),平衡常數(shù)越大,說明反應可以進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式有關。對于給定的可逆反應,正逆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互為倒數(shù)。
(4)借助平衡常數(shù),可以判斷反應是否到平衡狀態(tài):當反應的濃度商Qc與平衡常數(shù)Kc相等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2、反應的平衡轉化率
(1)平衡轉化率是用轉化的反應物的濃度與該反應物初始濃度的比值來表示。如反應物A的平衡轉化率的表達式為:
α(A)=
(2)平衡正向移動不一定使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提高。提高一種反應物的濃度,可使另一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數(shù)與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之間可以相互計算。
3、反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溫度的影響
升高溫度使化學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降低溫度使化學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平衡常數(shù)實現(xiàn)的。
(2)濃度的影響
增大生成物濃度或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溫度一定時,改變濃度能引起平衡移動,但平衡常數(shù)不變;どa中,常通過增加某一價廉易得的反應物濃度,來提高另一昂貴的反應物的轉化率。
(3)壓強的影響
ΔVg=0的反應,改變壓強,化學平衡狀態(tài)不變。
ΔVg≠0的反應,增大壓強,化學平衡向氣態(tài)物質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
(4)勒夏特列原理
由溫度、濃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濃度、壓強、溫度等)平衡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三、化學反應的方向
1、反應焓變與反應方向
放熱反應多數(shù)能自發(fā)進行,即ΔH<0的反應大多能自發(fā)進行。有些吸熱反應也能自發(fā)進行。如NH4HCO3與CH3COOH的反應。有些吸熱反應室溫下不能進行,但在較高溫度下能自發(fā)進行,如CaCO3高溫下分解生成CaO、CO2。
2、反應熵變與反應方向
熵是描述體系混亂度的概念,熵值越大,體系混亂度越大。反應的熵變ΔS為反應產物總熵與反應物總熵之差。產生氣體的反應為熵增加反應,熵增加有利于反應的自發(fā)進行。
3、焓變與熵變對反應方向的共同影響
ΔH-TΔS<0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ΔH-TΔS=0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ΔH-TΔS>0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
在溫度、壓強一定的條件下,自發(fā)反應總是向ΔH-TΔS<0的方向進行,直至平衡狀態(tài)。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
一、水溶液
1、水的電離
H2OH++OH-
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W=[H+][OH-],25℃時,KW=1.0×10-14mol2·L-2。溫度升高,有利于水的電離,KW增大。
2、溶液的酸堿度
室溫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 H+]>1.0×10-7mol·L-1,pH<7
堿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態(tài)
(1)強電解質
強電解質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的電解質,強電解質在溶液中以離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強酸、強堿和絕大多數(shù)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表示。
(2)弱電解質
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態(tài)存在,少部分以離子形態(tài)存在,存在電離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堿、水及極少數(shù)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表示。
二、弱電解質的電離及鹽類水解
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1)電離平衡常數(shù)
在一定條件下達到電離平衡時,弱電解質電離形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與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之比為一常數(shù),叫電離平衡常數(shù)。
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越大,達到電離平衡時,電離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且每步電離都有各自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以第一步電離為主。
(2)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堿、升溫,使CH3COOH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加入CH3COONa固體,加入濃鹽酸,降溫使CH3COOH電離平衡逆向移動。
2、鹽類水解
(1)水解實質
鹽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離子與水電離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酸或弱堿,從而打破水的電離平衡,使水繼續(xù)電離,稱為鹽類水解。
(2)水解類型及規(guī)律
、購娝崛鯄A鹽水解顯酸性。
NH4Cl+H2ONH3·H2O+HCl
、趶妷A弱酸鹽水解顯堿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強酸強堿鹽不水解。
④弱酸弱堿鹽雙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動
加熱、加水可以促進鹽的水解,加入酸或堿能抑止鹽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陰離子與弱堿陽離子相混合時相互促進水解。
三、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1)生成沉淀
既有溶液中的離子直接結合為沉淀,又有沉淀的轉化。
(2)生成弱電解質
主要是H+與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與弱堿陽離子生成弱堿,或H+與OH-生成H2O。
(3)生成氣體
生成弱酸時,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氣體。
(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強氧化性的離子與強還原性離子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且大多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
2、離子反應能否進行的理論判據(jù)
(1)根據(jù)焓變與熵變判據(jù)
對ΔH-TΔS<0的離子反應,室溫下都能自發(fā)進行。
(2)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判據(jù)
離子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很大時,表明反應的趨勢很大。
3、離子反應的應用
(1)判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相互間能發(fā)生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2)用于物質的定性檢驗
根據(jù)離子的特性反應,主要是沉淀的顏色或氣體的生成,定性檢驗特征性離子。
(3)用于離子的定量計算
常見的有酸堿中和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
(4)生活中常見的離子反應。
硬水的形成及軟化涉及到的離子反應較多,主要有:
Ca2+、Mg2+的形成。
CaCO3+CO2+H2O=Ca2++2HCO3-
MgCO3+CO2+H2O=Mg2++2HCO3-
加熱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
Ca2++2HCO3-=CaCO3↓+CO2↑+H2O
Mg2++2HCO3-=MgCO3↓+CO2↑+H2O
或加入Na2CO3軟化硬水:
Ca2++CO32-=CaCO3↓,Mg2++CO32-=MgCO3↓
四、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與溶度積
(1)概念
當固體溶于水時,固體溶于水的速率和離子結合為固體的速率相等時,固體的溶解與沉淀的生成達到平衡狀態(tài),稱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數(shù)叫做溶度積常數(shù),簡稱溶度積,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積Ksp的特點
Ksp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與沉淀的量無關,且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能引起平衡移動,但并不改變溶度積。
Ksp反映了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
(1)沉淀的溶解與生成
根據(jù)濃度商Qc與溶度積Ksp的大小比較,規(guī)則如下:
Qc=Ksp時,處于沉淀溶解平衡狀態(tài)。
Qc>Ksp時,溶液中的離子結合為沉淀至平衡。
Qc
(2)沉淀的轉化
根據(jù)溶度積的大小,可以將溶度積大的沉淀可轉化為溶度積更小的沉淀,這叫做沉淀的轉化。沉淀轉化實質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
第四章電化學
一、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池
1、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1)原電池的概念:
把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艿难b置稱為原電池。
(2)Cu-Zn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如圖為Cu-Zn原電池,其中Zn為負極,Cu為正極,構成閉合回路后的現(xiàn)象是:Zn片逐漸溶解,Cu片上有氣泡產生,電流計指針發(fā)生偏轉。該原電池反應原理為:Zn失電子,負極反應為:Zn→Zn2++2e-;Cu得電子,正極反應為:2H++2e-→H2。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偡磻獮椋篫n+CuSO4=ZnSO4+Cu。
(3)原電池的電能
若兩種金屬做電極,活潑金屬為負極,不活潑金屬為正極;若一種金屬和一種非金屬做電極,金屬為負極,非金屬為正極。
2、化學電源
(1)鋅錳干電池
負極反應:Zn→Zn2++2e-;
正極反應:2NH4++2e-→2NH3+H2;
(2)鉛蓄電池
負極反應:Pb+SO42-=PbSO4+2e-
正極反應: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電時總反應: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電時總反應: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氫氧燃料電池
負極反應:2H2+4OH-→4H2O+4e-
正極反應:O2+2H2O+4e-→4OH-
電池總反應:2H2+O2=2H2O
二、電能轉化為化學能——電解
1、電解的原理
(1)電解的概念:
在直流電作用下,電解質在兩上電極上分別發(fā)生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叫做電解池。
(2)電極反應:以電解熔融的NaCl為例:
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陽極,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2Cl-→Cl2↑+2e-。
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陰極,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Na++e-→Na。
總方程式:2NaCl(熔)=(電解)2Na+Cl2↑
2、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食鹽水制備燒堿、氯氣和氫氣。
陽極:2Cl-→Cl2+2e-
陰極:2H++e-→H2↑
總反應:2NaCl+2H2O
2NaOH+H2↑+Cl2↑
(2)銅的電解精煉。
粗銅(含Zn、Ni、Fe、Ag、Au、Pt)為陽極,精銅為陰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還發(fā)生幾個副反應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應,沉積在電解池底部形成陽極泥。
陰極反應:Cu2++2e-→Cu
(3)電鍍:以鐵表面鍍銅為例
待鍍金屬Fe為陰極,鍍層金屬Cu為陽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
陰極反應:Cu2++2e-→Cu
3、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1)金屬腐蝕
金屬表面與周圍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或因電化學作用而遭到破壞的過程稱為金屬腐蝕。
(2)金屬腐蝕的電化學原理。
生鐵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電池,鐵為負極,電極反應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氣被還原,正極反應為:O2+2H2O+4e-→4OH-,該腐蝕為“吸氧腐蝕”,總反應為:2Fe+O2+2H2O=2Fe(OH)2,F(xiàn)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xiàn)e(OH)3分解轉化為鐵銹。若水膜在酸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下,正極反應為:2H++2e-→H2↑,該腐蝕稱為“析氫腐蝕”。
(3)金屬的防護
金屬處于干燥的環(huán)境下,或在金屬表面刷油漆、陶瓷、瀝青、塑料及電鍍一層耐腐蝕性強的金屬防護層,破壞原電池形成的條件。從而達到對金屬的防護;也可以利用原電池原理,采用犧牲陽極保護法。也可以利用電解原理,采用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法。
化學電池
1、電池的分類:化學電池、太陽能電池、原子能電池
2、化學電池:借助于化學能直接轉變?yōu)殡娔艿难b置
3、化學電池的分類:一次電池、二次電池、燃料電池
4、常見一次電池:堿性鋅錳電池、鋅銀電池、鋰電池等
5、二次電池:放電后可以再充電使活性物質獲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復使用,又叫充電電池或蓄電池。
6、二次電池的電極反應:鉛蓄電池
7、目前已開發(fā)出新型蓄電池:銀鋅電池、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8、燃料電池:是使燃料與氧化劑反應直接產生電流的一種原電池。
9、電極反應:一般燃料電池發(fā)生的電化學反應的最終產物與燃燒產物相同,可根據(jù)燃燒反應寫出總的電池反應,但不注明反應的條件。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不過要注意一般電解質溶液要參與電極反應。以氫氧燃料電池為例,鉑為正、負極,介質分為酸性、堿性和中性。當電解質溶液呈酸性時:負極:2H2—4e—=4H+正極:O2+4 e—4H+ =2H2O當電解質溶液呈堿性時:負極:2H2+4OH——4e—=4H2O正極:O2+2H2O+4 e—=4OH—另一種燃料電池是用金屬鉑片插入KOH溶液作電極,又在兩極上分別通甲烷(燃料)和氧氣(氧化劑)。
10、電極反應式為:負極:CH4+10OH——8e— =CO32—+7H2O;正極:4H2O+2O2+8e— =8OH—。電池總反應式為:CH4+2O2+2KOH=K2CO3+3H2O 10、燃料電池的優(yōu)點:能量轉換率高、廢棄物少、運行噪音低
11、廢棄電池的處理:回收利用
親電取代反應
芳香烴圖冊主要包含五個方面:鹵代:與鹵素及鐵粉或相應的三鹵化鐵存在的條件下,可以發(fā)生苯環(huán)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鹵素的反應活性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發(fā)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環(huán)上有吸電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發(fā)生鹵代的時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劑,可發(fā)生苯環(huán)上H取代的反應;如在光照條件下,可發(fā)生側鏈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
應用:鑒別。(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鑒別:苯、己烷、苯乙烯。(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與濃硫酸及濃硝酸(混酸)存在的條件下,在水浴溫度為55攝氏度至60攝氏度范圍內,可向苯環(huán)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發(fā)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與濃硫酸發(fā)生的反應,可向苯環(huán)引入磺酸基。該反應是個可逆的反應。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脫離,故可用于基團的保護。烷基苯的磺化產物隨溫度變化:高溫時主要得到對位的產物,低溫時主要得到鄰位的產物。
F-C烷基化:條件是無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況下,苯及衍生物可與RX、烯烴、醇發(fā)生烷基化反應,向苯環(huán)中引入烷基。這是個可逆反應,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應的過程中會發(fā)生C正離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產物。該反應當苯環(huán)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不能進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異丙苯。
F-C;簵l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與RCOX、酸酐等發(fā)生反應,將RCO-基團引入苯環(huán)上。此反應不會重排,但苯環(huán)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也不能發(fā)生。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酮。
親電取代反應活性小結:連接給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大于苯,且連接的給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連接吸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小于苯,且連接的吸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加成反應
與H2:在催化劑Pt、Pd、Ni等存在條件下,可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最終生成環(huán)己烷。與Cl2:在光照條件下,可發(fā)生自由基加成反應,最終生成六六六。
氧化反應
苯本身難于氧化。但是和苯環(huán)相鄰碳上有氫原子的烴的同系物,無論R-的碳鏈長短,則可在高錳酸鉀酸性條件下氧化,一般都生成苯甲酸。而沒有α-H的苯衍生物則難以氧化。該反應用于合成羧酸,或者鑒別,F(xiàn)象:高錳酸鉀溶液的紫紅色褪去。
定位效應
兩類定位基鄰、對位定位基,又稱為第一類定位基,包含:所有的給電子基和鹵素。它們使新引入的基團進入到它們的鄰位和對位。給電子基使苯環(huán)活化,而X2則使苯環(huán)鈍化。
間位定位基,又稱為第二類定位基,包含:除了鹵素以外的所有吸電子基。它們使新引入的基團進入到它們的間位。它們都使苯環(huán)鈍化。
二取代苯的定位規(guī)則:原有兩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進入共同定位的位置。如間氯甲苯等。原有兩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有兩種情況:兩取代基屬于同類,則由定位效應強的決定;若兩取代基屬于不同類時,則由第一類定位基決定。
烯醛中碳碳雙鍵的檢驗
(1)若是純凈的液態(tài)樣品,則可向所取試樣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2)若樣品為水溶液,則先向樣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煮沸,充分反應后冷卻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若直接向樣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則會有反應:—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二糖或多糖水解產物的檢驗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則先向冷卻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銀氨溶液或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水浴)加熱,觀察現(xiàn)象,作出判斷。
如何檢驗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樣,向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振蕩后靜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再滴入幾滴FeCl3溶液(或過量飽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有苯酚。
若向樣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則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進入水溶液中與Fe3+進行離子反應;若向樣品中直接加入飽和溴水,則生成的三溴苯酚會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則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對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過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如何檢驗實驗室制得的乙烯氣體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將氣體依次通過無水硫酸銅、品紅溶液、飽和Fe2(SO4)3溶液、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檢驗水)(檢驗SO2)(除去SO2)(確認SO2已除盡)(檢驗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CH2=CH2)。
化學電離知識
1、定義: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2、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本質區(qū)別:
電解質——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
非電解質——共價化合物
注意:
、匐娊赓|、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
、赟O2、NH3、CO2等屬于非電解質
③強電解質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電離,故BaSO4為強電解質)——電解質的強弱與導電性、溶解性無關。
3、電離平衡:
在一定的條件下,當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結合成分子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這叫電離平衡。
4、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A、溫度:電離一般吸熱,升溫有利于電離。
B、濃度:濃度越大,電離程度越小;溶液稀釋時,電離平衡向著電離的方向移動。
C、同離子效應:在弱電解質溶液里加入與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電解質,會減弱電離。
D、其他外加試劑:加入能與弱電解質的電離產生的某種離子反應的物質時,有利于電離。
5、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用可逆符號弱酸的電離要分布寫(第一步為主)
6、電離常數(shù):
在一定條件下,弱電解質在達到電離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跟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的比是一個常數(shù)。叫做電離平衡常數(shù),(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堿。)
表示方法:ABA++B-
Ki=[A+][B-]/[AB]
7、影響因素:
a、電離常數(shù)的大小主要由物質的本性決定。
b、電離常數(shù)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受濃度變化影響,在室溫下一般變化不大。
C、同一溫度下,不同弱酸,電離常數(shù)越大,其電離程度越大,酸性越強。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電解池: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1)電解池的構成條件
、偻饧又绷麟娫;
、谂c電源相連的兩個電極;
、垭娊赓|溶液或熔化的電解質。
(2)電極名稱和電極材料
、匐姌O名稱
陽極:接電源正極的為陽極,發(fā)生___氧化_____反應;
陰極:接電源負極的為陰極,發(fā)生____還原____反應。
、陔姌O材料
惰性電極:C、Pt、Au等,僅導電,不參與反應;
活性電極:Fe、Cu、Ag等,既可以導電,又可以參與電極反應。
離子放電順序
(1)陽極:
①活性材料作電極時:金屬在陽極失電子被氧化成陽離子進入溶液,陰離子不容易在電極上放電。
②惰性材料作電極(Pt、Au、石墨等)時:
溶液中陰離子的放電順序(由易到難)是:S2->I->Br->Cl->OH->含氧酸根離子。
(2)陰極:無論是惰性電極還是活性電極都不參與電極反應,發(fā)生反應的是溶液中的陽離子。
陽離子在陰極上的放電順序是:
Ag+>Fe3+>Cu2+>H+>Fe2+>Zn2+>Al3+>Mg2+>Na+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大全02-0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整理11-09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01-05
高二化學知識點12-19
分享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三篇05-17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1篇)12-20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錦14篇06-23
化學知識點總結10-08
化學知識點總結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