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絕句楓橋夜泊賞析
張繼的七言絕句《楓橋夜泊》在中國古詩中,可以說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同時也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七言絕句楓橋夜泊賞析,希望有所幫助!
【原文】
《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解】
江楓:一般都解釋成江邊的楓樹。又有人認為“江楓”指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
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姑蘇:蘇州的別稱。
寒山寺: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zhèn)。傳說因唐代詩僧寒山、拾得住過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或謂“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可備一說。
夜半鐘聲:當時僧寺有夜半敲鐘的習(xí)慣,也叫"無常鐘"。歐陽修《六一詩話》曾云:"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庚溪詩話》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后觀于鵠詩云:定知別后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鐘。白樂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溫庭筠云: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fù)松窗半夜鐘。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宋人孫覿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
《詩藪》云:"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wù)呒娂,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diào),興象之合,區(qū)區(qū)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唐詩摘鈔》:"夜半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鐘,俱非解人。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zhí)著。必曰執(zhí)著者,則晨鐘云外濕,鐘聲和白云,落葉滿疏鐘皆不可通矣。"
【韻譯】
明月西落秋霜滿天,幾聲烏啼山前;江上漁火映紅楓樹,愁緒攪我難眠。
呵,蘇州城外那聞名海內(nèi)的寒山寺;夜半鐘聲,漫悠悠地飄到我的船邊。
【評析】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lǐng)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guān)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后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后發(fā)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huán)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并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xiàn)出一個先后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tǒng)一于水鄉(xiāng)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nèi)容和它給予人的聯(lián)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于周圍昏暗迷蒙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敖瓧鳌迸c“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里,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皩Τ蠲摺钡摹皩Α弊职恕鞍椤钡.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里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fēng)物的新鮮感受。我們從那個仿佛很客觀的“對”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后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鐘。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征,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鐘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xiàn),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chuàng)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shù)意境。夜半鐘的風(fēng)習(xí),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里,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chuàng)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后,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鐘,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借以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藝術(shù)意境了。
《楓橋夜泊》是記敘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感受的詩。首句寫所見(月落),所聞(烏啼),所感(霜滿天);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寫客船臥聽古剎鐘聲。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jīng)過詩人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就構(gòu)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xiāng)的夜景圖,成為流傳古今的名作、名勝。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三更不是打鐘時”之后,議論頗多。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卻是事實,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孫覿的《過楓橋寺》詩:“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奔纯蔀樽C。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為異,故有“夜半鐘聲”一句。今人或以為“烏啼”乃寒山寺以西有“烏啼山”,非指“烏鴉啼叫!薄俺蠲摺蹦撕剿乱阅系摹俺蠲呱健保侵浮皯n愁難眠”。殊不知“烏啼山”與“愁眠山”,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孫覿的“烏啼月落橋邊寺”句中的“烏啼”,即是明顯指“烏啼山”。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賞析】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lǐng)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鄉(xiāng)感情。
為什么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fā)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jié):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后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下面就寫寫我的賞析:
要欣賞一首詩,要了解作者寫這首詩的情景是什么情況。據(jù)史料記載,當時張繼寫這首詩的時候,剛好是在進京趕考回來的路上,他有沒有考中啊?沒有啊,本來是考上了又被人刷下來了?鄬W(xué)很多年,想博得一個功名,沒想到功虧一簣,就差一步啊,一定是深感自卑,無顏去見江東父老啊。這個人一旦失意苦悶,就容易抑郁失眠,郁悶啊,胡思亂想就來了。
所以,這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表面看是描寫當時的場景,實際上是描寫作者的心境。月亮落了對應(yīng)著作者的科舉高中這個理想的破滅。烏啼,烏鴉叫自然大不吉利。比喻作者感覺十分不走運。有人想,半夜了烏鴉都睡覺了,怎么會叫?這么理解就太膚淺了。這是人的心理活動,半夜感覺自己生不逢時不走運的人大有人在啊。霜滿天,比喻作者感覺前程暗淡,到處都是風(fēng)霜逼人。那連起來解讀這句詩就是,作者表達自己的心境是理想破滅,真不走運,前途渺茫啊。
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這一句講了作者的處的環(huán)境。江邊有楓樹,楓樹經(jīng)霜變紅即將落葉,遠處有漁火也忽閃不定,,自己呢,因為憂愁失眠呢。。描述出來,我就想到那句話"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作者表達自己的處境是,在江湖上漂蕩,自己就像那個楓樹歷經(jīng)風(fēng)霜,又象那個漁火閃爍不定,即使睡覺也是對著無數(shù)憂愁。。以上這兩句表達出作者在人世之中過得相當苦悶。好了,下面就出現(xiàn)轉(zhuǎn)折了。
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這里有個對比,也有個隱喻。姑蘇城象征人間的繁華,寒山寺象征佛法之所在。作者表達出了這樣一個意境,紛紛擾擾的人間之外還有個佛的天國世界啊。
第四句:夜半鐘聲到客船。有誰知道和尚為啥要敲鐘?這個問題我研究了很久才明白。這個鐘是個警鐘,敲響這個警鐘是給外面的俗人聽的,用這個鐘聲驚醒沉迷在人世間的俗人。那個時候的和尚喜歡半夜敲鐘,也許是這個意思,俗人們都睡覺了啊,都入夢了,那就驚醒一下吧,大家好從中悟道啊。就作者來說,雖然他那時候失眠,是醒著的狀態(tài),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實際上是睡著的,在癡迷于世間的功名利祿啊。如果他不把功名利祿看的那么重,他能失眠嗎?所以這首詩表達的意思可以這么看,"夜半鐘聲傳到客船了,一下子驚醒了我這個沉迷世間的夢中人啊。我不應(yīng)該這樣苦悶啊,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考不上就考不上唄,盡力就可以了。人生在世,在于悟道,朝聞道,夕可死。讀了那么多書,不是為了功名利祿,是為了得道啊,我應(yīng)該好好利用我的人生,好好生活悟道啊。"作者當時心情肯定是相當振奮,恍然大悟,醍醐灌頂,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就把這首詩寫下來了。
這首詩相當?shù)碾y得,因為當時的外物和心境的對應(yīng)恰好是相當?shù)囊恢,無數(shù)的巧合才成就了這個絕古的詩篇?上В@么些年來,大家念詩都是有口無心,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作者呢?話說回來人總有不得意的時候,看到這首詩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共鳴,雖然理解的深意不同,但是潛意識里面會悟到一些東西來,從而也大加贊賞到處流傳。這大概就是這首詩流傳千古的一個原因吧。
【作者介紹】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jù)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的詩是《楓橋夜泊》。
張繼博覽有識,好談?wù)摚误w。與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進士。然銓選落地,歸鄉(xiāng)。唐代宗李豫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軍收復(fù)兩京(長安,洛陽),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從此棄筆從戎,后入內(nèi)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最后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于洪州。大歷末年張繼上任鹽鐵判官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劉長卿作悼詩《哭張員外繼》曰:“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可見其清廉正直,后來其妻亦歿于其地。張繼有詩集《張祠部詩集》一部流傳后世,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楓橋夜泊》一首最。
高仲武評張繼的詩:“事理雙切”,“比快捷鍵興深矣”,“不雕而自飾,豐姿清迥,有道者風(fēng)!彼脑姴坏坝械勒唢L(fēng)”,也頗有“禪味”,這是當時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風(fēng)氣,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無一般仕宦者的官僚習(xí)氣,曾作感懷詩:“調(diào)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終年帝城里,不識五侯門”,他不逢迎權(quán)貴,與當時同是進士出身的詩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時有往來。
劉長卿有《哭張員外繼》詩,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輝玉潔,都是詩人。高仲武編《中興間氣集》,選錄至德元年至大歷暮年詩人二十六家的詩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張繼詩三首。高仲武評云:“員外累代詞伯,積習(xí)弓裘。其于為文,不自雕飾。及爾登第,秀發(fā)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fēng)。如‘女停襄邑杼,農(nóng)廢汶陽耕’,可謂事理雙切。又‘火燎原猶熱,風(fēng)搖海未平’,比興深矣!睆脑u語看來,可知他家世代是詩人,現(xiàn)在我們已無法知道他是誰的子孫。他的詩見于《全唐詩》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還混入了別人的詩。但宋人葉夢得曾說:“張繼詩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詩話》)可知他的詩,在南宋時已僅存三十馀首了。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詩品匯》把他的七言絕句列入“接武”一級中。如果千年絕唱《楓橋夜泊》詩沒有流存下來,可能今天我們已忘記了他的名字。這首詩首先被選入《中興間氣集》,題目是《夜泊松江》。以后歷代詩選,都收入此詩,直到《唐詩三百首》,使這首詩成為唐詩三百名篇之一,傳誦于眾口了。
【七言絕句楓橋夜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七言絕句《楓橋夜泊》賞析11-12
《楓橋夜泊》原文及全文賞析03-18
張繼《楓橋夜泊》08-24
古詩絕句《楓橋夜泊》譯文及賞析12-30
《楓橋夜泊》詩詞鑒賞01-04
《楓橋夜泊》說課稿8篇12-17
《楓橋夜泊》說課稿9篇12-16
《楓橋夜泊》說課稿及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