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孔子名人語(yǔ)錄

        時(shí)間:2023-03-09 12:26:27 語(yǔ)錄 我要投稿

        孔子名人語(yǔ)錄15篇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huì)接觸并使用語(yǔ)錄吧,語(yǔ)錄通常是用于說(shuō)明一段時(shí)間內(nèi)某人的所說(shuō)句子和語(yǔ)言特征等。語(yǔ)錄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名人語(yǔ)錄,歡迎大家分享。

        孔子名人語(yǔ)錄15篇

        孔子名人語(yǔ)錄1

          1、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guò)。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

          2、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6、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7、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8、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yǔ)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yǔ)上也。"

          10、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1、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3、人而無(wú)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wú)倪,小車無(wú)杌,其何以行之哉!

          14、不學(xué)禮,無(wú)以立。

          15、弗學(xué)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6、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

          17、弗學(xué)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8、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9、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20、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1、過(guò)而不改,是謂過(guò)矣!

          2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3、恭而無(wú)禮則勞,慎而無(wú)禮則葸,勇而無(wú)禮則亂,直而無(wú)禮則絞。

          2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25、茍志于仁矣,無(wú)惡也。

          26、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wú)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8、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yuǎn)之則怨。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30、當(dāng)仁,不讓于師。

          31、誦《詩(shī)》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之四方,不能專對(duì);雖多,亦奚以為?

          32、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33、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34、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5、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3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37、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8、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子曰: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0、子曰: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41、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42、子曰: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44、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5、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46、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7、有教無(wú)類。

          4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9、不知也;知其說(shuō)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50、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lái)之,則安之。

          5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3、人無(wú)遠(yuǎn)慮,必有近憂。

          54、過(guò)而不改,是謂過(guò)矣!

          55、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7、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復(fù)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

          58、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9、未知生,焉知死?

          60、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1、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wú)訟乎!

          62、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63、家語(yǔ)輕千乘之國(guó),而重一言之信。

          64、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不學(xué)禮,無(wú)以立。

          66、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67、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8、冉求曰:"非不說(shuō)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69、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wú)為小人儒!"

          70、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dòng),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孔子名人語(yǔ)錄2

          1、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cè)。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關(guān)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8、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9、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0、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4、天下之本在國(guó),國(guó)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5、知者不感,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6、道不同,不相為謀。

          17、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fèi)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shuí)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wú)眾寡、無(wú)小大、無(wú)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8、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2、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wú)益,不如學(xué)也。

          23、君子有三戒: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p>

          2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25、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26、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7、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2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9、君子敬而無(wú)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0、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孔子名人語(yǔ)錄3

          1、不有祝笏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cè)。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不患人知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4、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6、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與人交,推其長(zhǎng)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8、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9、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10、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1、學(xué)而不思則惘。

          12、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3、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5、敏于事而慎于言。

          16、君子成人之美。

          1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2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21、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3、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5、聽其言而觀其行。

          2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27、過(guò),則匆憚改。

          28、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30、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31、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2、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3、子曰: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

          3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5、子曰: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6、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7、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38、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39、孔因材施教。

          40、放於利而行,多怨。

          41、不患無(wú)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42、吾不與祭,如不祭。

          4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5、人無(wú)遠(yuǎn)慮,必有近憂。

          46、志士仁人,無(wú)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7、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ィ渲诘谩?/p>

          48、朝聞道,夕死可矣。

          49、君子不憂不懼。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50、君子無(wú)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51、是故君子動(dòng)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52、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huì)迷惑而無(wú)所適從;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huì)有害。

          53、由,教給你對(duì)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54、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5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6、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57、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wú)仞乎?"

          5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6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wú)所茍罷了矣。

        孔子名人語(yǔ)錄4

          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2、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零,詠而歸!

          3、君子食無(wú)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4、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6、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wàn)物育焉。

          7、后生可畏,焉知來(lái)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wú)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8、所謂誠(chéng)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

          9、暴虎馮河,死而無(wú)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1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1、子曰: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13、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duì)。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qǐng)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dòng)之不以禮,未善也。

          16、反坫,反爵之坫,在兩楹之間。人君別內(nèi)外於門,樹屏以蔽之。若與鄰國(guó)為好會(huì),其獻(xiàn)酢之禮更酌,酌畢則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為之,如是,是不知禮。

          17、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18、詩(shī),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shí)于鳥獸草木之名。

          19、君子易事而難說(shuō)也。說(shuō)之不以道,不說(shuō)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shuō)也。說(shuō)之雖不能道,說(shuō)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20、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1、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xué)?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shí)其大者,不賢者,識(shí)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

          22、法語(yǔ)之言,能無(wú)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wú)說(shuō)乎?繹之為貴。說(shuō)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名人語(yǔ)錄5

          1、暴虎馮河,死而無(wú)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yuǎn)。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3、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guó)君民,教學(xué)為先。

          6、不患人知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7、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9、君子之道四焉,強(qiáng)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1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yǔ)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yǔ)上也。"

          12、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3、不患無(wú)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14、子曰:"興于《詩(shī)》,立于禮,成于樂。"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7、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8、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19、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語(yǔ)出。

          20、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21、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22、弗學(xué)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5、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2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志士仁人,無(wú)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8、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30、人無(wú)遠(yuǎn)慮,必有近憂。

          31、小不忍,則亂大謀。

          32、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wú)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5、不知命,無(wú)以為君子也。

          36、不知也。知其說(shuō)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37、君子敬而無(wú)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8、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chéng)不以富,亦只以異。

          39、過(guò),則匆憚改。

          40、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4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4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44、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5、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46、子曰:見善無(wú)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47、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8、子曰:法語(yǔ)之言,能無(wú)從乎?改之為貴。

          49、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0、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51、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52、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mèng)見周公。

          53、孔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4、孔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5、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56、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5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8、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59、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wàn)物育焉。

          60、日知其所亡,月無(wú)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6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62、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63、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64、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65、幾個(gè)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zhǎng)處來(lái)學(xué)習(xí),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66、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69、吾之大患為吾有身。

          70、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71、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72、道聽而涂說(shuō),德之棄也。

          73、予唯不食嗟來(lái)之食,以至于斯也!

          74、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

          7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76、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77、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wú)仞乎?"

          7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9、后生可畏,焉知來(lái)者之不如今也?

          80、與伴侶交,言而有信。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孔子名人語(yǔ)錄6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yuǎn)。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2、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3、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4、君子有三戒: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dú)夥絼偅渲诙;及其老也,血(dú)饧人ィ渲诘谩?/p>

          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6、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1、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1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3、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1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5、君子食無(wú)求飽,居無(wú)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xué)也已。

          1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9、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0、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呼?

          2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3、敬鬼神而遠(yuǎn)之。

          2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5、道不同,不相為謀。

          26、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2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8、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29、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30、法語(yǔ)之言,能無(wú)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wú)說(shuō)。

          3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2、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33、當(dāng)仁,不讓于師。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lái)之,則安之。

          3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36、往昔不可諫,來(lái)者猶可追。

          37、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9、德不孤,必有鄰。

          40、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4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42、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guò)而內(nèi)自訟者也。

          43、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qǐng)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4、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4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46、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47、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8、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49、子曰: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50、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shuō)(悅),說(shuō)(悅)之不以道,不說(shuō)(悅)也。

          51、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2、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53、子曰: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4、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jiǎng)t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5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

          56、乞之四鄰,以應(yīng)求者,用意委曲,非為直人。

          57、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8、孔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59、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60、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61、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wú)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62、以約失之者鮮矣。

          6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4、人無(wú)遠(yuǎn)慮,必有近憂。

          65、日知其所亡,月無(wú)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66、小不忍,則亂大謀。

          6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8、放于利而行,多怨。

          69、見善無(wú)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7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71、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72、君子不憂不懼。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73、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chéng)如神。

          74、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duì)工作勤勞敏捷,說(shuō)話卻小心謹(jǐn)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shuō)是好學(xué)了。

          75、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7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7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78、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79、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80、道聽而涂說(shuō),德之棄也。

          8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8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8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8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85、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6、人而無(wú)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wú)?小車無(wú)杌,其何以行之哉?

          87、勿欺也,而犯之。

          8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9、君子食無(wú)求飽,居無(wú)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勤學(xué)也已。

          9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孔子名人語(yǔ)錄7

          1、君子食無(wú)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2、其為人也,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止老知將之至云爾。

          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不患無(wú)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7、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8、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9、不學(xué)禮,無(wú)以立。

          1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11、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12、人無(wú)遠(yuǎn)慮,必有近憂。

          13、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17、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18、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19、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0、朽木不可雕也。

          21、人無(wú)遠(yuǎn)慮,必有近憂。

          22、道聽而涂說(shuō),德之棄也!

          2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24、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25、子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26、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7、子曰: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8、子曰: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9、子曰: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30、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31、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32、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mèng)見周公。

          33、乞之四鄰,以應(yīng)求者,用意委曲,非為直人。

          34、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xiàn)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35、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3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39、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0、志士仁人,無(wú)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1、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焉。

          42、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43、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44、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45、知我罪我,唯其春秋。

          46、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wú)怨,在家無(wú)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qǐng)事斯語(yǔ)矣。"

          4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48、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9、無(wú)欲速,無(wú)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5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孔子名人語(yǔ)錄8

          1、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cè)。

          2、君子食無(wú)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謂之學(xué)矣。

          4、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5、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jiān),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6、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5、剛、毅、木、訥近仁。

          16、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7、不學(xué)禮,無(wú)以立。

          18、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19、一個(gè)人心術(shù)要正,行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0、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

          21、聽其言而觀其行。

          2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

          23、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2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26、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7、君子恥其言而過(guò)其行。

          28、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29、不學(xué)禮,無(wú)以立。

          30、或曰:"以德報(bào)怨,何如?"子曰:"何以報(bào)德?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

          3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wú)益,不如學(xué)也。

          3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3、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yuǎn)之則怨。

          34、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

          3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6、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wú)道則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7、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9、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4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42、能以禮讓為國(guó)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guó),如禮何?

          43、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44、天何言哉!四時(shí)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45、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chéng)不以富,亦只以異。

          46、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4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4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49、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50、子曰: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51、子曰: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fèi)乎?

          52、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3、子曰: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54、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55、故至誠(chéng)無(wú)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yuǎn),悠遠(yuǎn)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56、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57、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59、孔習(xí)相近也,性相遠(yuǎn)也。

          60、孔學(xué)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xué)則殆!

          61、孔有教無(wú)類。

          62、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wú)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6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64、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65、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yuǎn)之則怨。

          6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lái)之,則安之。

          67、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8、志士仁人,無(wú)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9、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70、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71、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72、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ǎ渲谏;及其壯也,血(dú)夥絼偅渲诙;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p>

          73、君子不憂不懼。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74、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wú)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wàn)物覆焉。

          75、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焉。

          76、巧言令色,鮮矣仁。

          7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78、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79、法語(yǔ)之言,能無(wú)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wú)說(shuō)乎?繹之為貴。說(shuō)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0、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81、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82、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3、苦求不得,從吾所好。

          84、謙者,德之柄也;讓者,禮之主也。

          8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86、不學(xué)禮,無(wú)以立。

          87、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88、士而懷居,不敷為士矣!

          89、與伴侶交,言而有信。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90、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行求,從吾所好。

        孔子名人語(yǔ)錄9

          1、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guó)君民,教學(xué)為先。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4、《詩(shī)》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wú)邪。"

          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8、恭而無(wú)禮則勞,慎而無(wú)禮則葸,勇而無(wú)禮則亂,直而無(wú)禮則絞。

          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yán)。

          10、敏于事而慎于言。

          11、君子食無(wú)求飽,居無(wú)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1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朽木不可雕也。

          14、君子有三戒: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偅渲诙;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p>

          15、過(guò)而不改,是謂過(guò)矣。

          1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8、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19、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20、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22、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wú)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3、子曰: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24、子曰: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5、道不同,不相為謀。

          2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7、孔不學(xué)禮,無(wú)以立。

          28、不患無(wú)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29、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30、人無(wú)遠(yuǎn)慮,必有近憂。

          3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3、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chéng)如神。

          34、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焉。

          35、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36、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7、父母,唯其疾之憂。

          38、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

          39、子曰: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40、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孔子名人語(yǔ)錄10

          1、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wàn)物育焉。

          3、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4、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xué)而知之者與?"對(duì)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5、子曰:"有教無(wú)類。"

          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7、中人以上,可以語(yǔ)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yǔ)上也。

          8、君子之道四焉,強(qiáng)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9、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0、子曰:"習(xí)相近也,性相遠(yuǎn)也。"

          1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3、弗學(xué)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4、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5、疑是思之始,學(xué)之端。

          1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7、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9、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20、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fèi)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shuí)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wú)眾寡、無(wú)小大、無(wú)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1、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22、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3、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2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7、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28、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wú)所不至矣。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31、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wú)隱乎爾,吾無(wú)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32、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chéng)不以富,亦只以異。

          3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3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35、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36、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8、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0、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41、子曰:法語(yǔ)之言,能無(wú)從乎?改之為貴。

          42、子曰: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43、詩(shī),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44、故至誠(chéng)無(wú)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yuǎn),悠遠(yuǎn)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45、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46、孔飽食終日,無(wú)所用心,難矣哉。

          47、孔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4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9、吾不與祭,如不祭。

          50、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5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2、消逝的時(shí)光就像這流水一樣!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53、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5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6、幼而不孫弟,長(zhǎng)而無(wú)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57、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yǔ)大,天下莫能載焉;語(yǔ)小,天下莫能破焉。

          58、君子無(wú)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59、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6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1、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6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63、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6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65、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6、謙者,德之柄也;讓者,禮之主也。

          67、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

          68、君子之于天下也,無(wú)適也,無(wú)莫也,義之與比。

          69、君子食無(wú)求飽,居無(wú)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勤學(xué)也已。

          70、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行求,從吾所好。

        孔子名人語(yǔ)錄11

          1、或曰:"以德報(bào)怨,何如?"子曰:"何以報(bào)德?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

          2、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3、子曰:"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

          4、子曰:"志士仁人,無(wú)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yuǎn)之則怨。

          6、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7、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yǔ)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yǔ)上也。"

          8、學(xué)而不思則惘。

          9、仕則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10、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1、恭而無(wú)禮則勞,慎而無(wú)禮則葸,勇而無(wú)禮則亂,直而無(wú)禮則絞。

          12、君子有三戒: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p>

          13、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14、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

          15、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

          16、飽食終日,無(wú)所用心,難矣哉。

          17、茍志于仁矣,無(wú)惡也。

          1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9、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0、聽其言而觀其行。

          2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2、仕則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23、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cè)。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27、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2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29、"君子哉若人。魯無(wú)君子者,斯焉取斯。"

          30、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31、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32、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3、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4、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35、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6、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37、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8、孔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

          39、孔有教無(wú)類。

          40、朽木不可雕也。

          41、士不行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覺得己任,不亦重乎?死爾后己,不亦遠(yuǎn)乎?

          42、不然;獲罪於天,吾所壽也。

          43、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4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6、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7、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48、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4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

          51、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52、知其不可而為之。

          53、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54、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5、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

          56、無(wú)欲速,無(wú)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57、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58、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名人語(yǔ)錄12

          1、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guò)。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

          3、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7、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yuǎn)之則怨。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0、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1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1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3、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14、子曰:"習(xí)相近也,性相遠(yuǎn)也。"

          15、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1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18、子曰: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悅乎?與友攜手同行,不亦有緣乎?有信自手機(jī)來(lái),不亦溫馨乎?短信至而朋友不回,不亦悲哉乎?孔子誕辰日,祝你:不亦樂乎!

          19、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

          20、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1、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2、弗學(xué)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4、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5、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語(yǔ)出。

          26、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27、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28、君子食無(wú)求飽,居無(wú)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29、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0、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31、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34、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37、道不同,不相為謀。

          38、后生可畏,焉知來(lái)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wú)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9、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40、誦《詩(shī)》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之四方,不能專對(duì);雖多,亦奚以為?

          41、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42、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43、不患無(wú)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4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

          46、三年無(wú)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名人語(yǔ)錄13

          1、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2、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呼?

          5、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所謂誠(chéng)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

          8、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10、孔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12、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wú)隱乎爾。吾無(wú)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13、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行求,從吾所好。

          14、巧言令色,鮮矣仁。

          15、君子敬而無(wú)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1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18、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1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0、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jiān),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2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2、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23、在溫習(xí)舊知識(shí)后,能有新體會(huì),新發(fā)現(xiàn),憑借這一點(diǎn)就可以當(dāng)老師了。

          2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5、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27、前所聞未及行,故恐后有聞不得并行也。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9、士不行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覺得己任,不亦重乎?死爾后己,不亦遠(yuǎn)乎?

          30、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31、不知也;知其說(shuō)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32、人而無(wú)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wú),小車無(wú),其何以行之哉。

          3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4、茍志于仁矣,無(wú)惡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7、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38、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不學(xué)禮,無(wú)以立。

          4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1、成事不說(shuō),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42、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44、無(wú)欲速;無(wú)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45、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46、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47、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wàn)物育焉。

          48、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49、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5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5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2、父母,唯其疾之憂。

        孔子名人語(yǔ)錄14

          1、法語(yǔ)之言,能無(wú)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wú)說(shuō)乎?繹之為貴。說(shuō)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詩(shī)》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wú)邪。"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8、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0、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11、成事不說(shuō),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2、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3、君子食無(wú)求飽,居無(wú)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1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5、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6、禮者,敬人也。

          17、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

          18、敏于事而慎于言。

          1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20、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3、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24、詩(shī)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wú)邪’。

          2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6、君子敬而無(wú)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28、后生可畏,焉知來(lái)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wú)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9、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3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wú)所不至矣。

          31、朽木不可雕也。

          32、富潤(rùn)屋,德潤(rùn)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chéng)其意。

          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4、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5、道聽而涂說(shuō),德之棄也!

          36、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

          3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8、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39、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chéng)不以富,亦只以異。

          40、子曰:"人而無(wú)信,不知其可也。"

          41、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42、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43、子曰: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

          44、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45、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6、子曰: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8、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9、不遷怒,不二過(guò)。

          50、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可謂知矣。

          51、不遷怒,不二過(guò)。

          52、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3、孔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54、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55、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56、日知其所亡,月無(wú)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57、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5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9、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60、其使民也義。

          6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之?/p>

          62、過(guò)而不改,是謂過(guò)矣!

          6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64、由,教給你對(duì)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5、君子有三戒: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ǎ渲谏;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p>

          66、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67、德不孤,必有鄰。

          68、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後君子。

          6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70、法語(yǔ)之言,能無(wú)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wú)說(shuō)乎?繹之為貴。說(shuō)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1、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72、無(wú)欲速,無(wú)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73、苦求不得,從吾所好。

          74、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wú)是也。

          75、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76、子曰:"不有祝沱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77、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79、與伴侶交,言而有信。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8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wú)所茍罷了矣。

        孔子名人語(yǔ)錄15

          1、赤之悶胍玻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2、誦《詩(shī)》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之四方,不能專對(duì);雖多,亦奚以為?

          3、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dāng)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5、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零,詠而歸!

          6、君子無(wú)所爭(zhēng)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wú)所競(jìng)爭(zhēng)也。

          7、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8、與之言,能無(wú)說(shuō)乎?繹之為貴。說(shuō)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后生可畏,焉知來(lái)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wú)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2、后生可畏,焉知來(lái)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wú)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15、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17、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shuō)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lái),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8、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19、所謂誠(chéng)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

          20、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1、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22、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3、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4、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5、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ǎ渲谏;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ィ渲诘谩?/p>

          2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謂之學(xué)矣。

          2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2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名人語(yǔ)錄】相關(guān)文章:

        孔子名人語(yǔ)錄03-09

        孔子名人座右銘語(yǔ)錄匯總(精選70句)09-05

        名人孔子的故事09-23

        孔子經(jīng)典名人名言語(yǔ)錄及翻譯06-12

        孔子名人座右銘說(shuō)說(shuō)09-19

        孔子的忠信名人故事07-07

        孔子的忠信名人故事07-20

        孔子改錯(cuò)名人故事08-09

        關(guān)于孔子的名人故事01-28

        名人故事:孔子吃飯02-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