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柳中庸《聽箏》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柳中庸《聽箏》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古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詩】: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注釋】:①當時詩人的族侄、著名文家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到南陲海涯。
【翻譯】:那忽急忽徐、時高時低的古箏聲,就從這“抽弦促柱”變化巧妙的指尖端飛出來,傳入耳中。秦箏聲聲,是人聯(lián)想到秦人的悲怨之聲,箏聲像柳條拂著春風絮絮話別,又像杜鵑鳥繞著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箏聲,好像誰家的白發(fā)老母黑夜里獨坐燈前,為游子不歸而對影憂愁,像誰家的少婦獨自守立空樓,為丈夫遠出而望月長嘆。箏聲本來就苦,更何況又摻入了我的重重離別之恨,南北遠離,相隔千里,兩地相思。
【賞析】:首句“抽弦促柱聽秦箏”,“抽弦促柱”點出彈箏的特殊動作。箏的長方形音箱面上,張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撐,柱可左右移動以調節(jié)音量。彈奏時,以手指或鹿骨爪撥弄箏弦;緩撥叫“抽弦”,急撥叫“促柱”。那忽疾忽徐、時高時低的音樂聲,就從這“抽弦促柱”變化巧妙的指尖端飛出來,傳入詩人之耳。詩人凝神地聽著,聽之于耳,會之于心!奥牎笔谴嗽姷摹邦}眼”,底下內(nèi)容,均從“聽”字而來。詩人聽箏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無限秦人悲怨聲”。詩人由秦箏聯(lián)想到秦人之聲。據(jù)《秦州記》:“隴山東西百八十里,登山巔東望,秦川四五百里,極目泯然。山東人行役升此而顧瞻者,莫不悲思。”這就是詩人所說的“秦人悲怨聲”。詩人以此渲染他由聽箏而引起的感時傷別、無限悲怨之情。下面圍繞“悲怨”二字,詩人對箏聲展開了一連串豐富的想象和細致地描寫。
“似逐春風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箏聲象柳條拂著春風,絮絮話別;又像杜鵑鳥繞著落花,啁啁啼血。詩人巧妙地把弦上發(fā)出的樂聲同大自然的景物融為一體,頓時使悲怨的樂聲,轉化為鮮明生動的形象。那柳條搖蕩、柳絮追逐、落英繽紛、杜鵑繞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現(xiàn)于讀者的眼前;春風、楊柳、花、鳥,情懷逼露,更加渲染出一片傷春惜別之情。
隨著“抽弦促柱”之聲的變化,又喚起詩人更加奇妙的聯(lián)想:“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上一聯(lián)寫大自然的景物,這一聯(lián)則寫人世的悲歡,更加真切感人。那低沉、幽咽的箏聲,好似誰家的白發(fā)老母枯坐燈前,為游子不歸而對影啜泣;又好似誰家的紅顏少婦佇立樓頭,為丈夫遠出而望月長嘆!蔼殹、“空”兩字,尤使畫面顯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離愁別恨的分量!俺顭粲啊薄ⅰ八荚旅鳌,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燈前別無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見何等孤獨,不能不“愁”。樓頭沒有親人,只見明月高懸,可見何等空蕩,不能不“思”。這兩處倘若寫作“愁燈下”、“思離人”,就索然無味了。這一聯(lián)用暗喻,且用“誰家”、“何處”疑問句式,不僅顯得與上一聯(lián)有參差變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讀者想象的翅膀,讓各人按自己的生活體驗,從畫面中去品嘗那箏聲所構成的美妙動人的音樂形象。
以上兩聯(lián)所構成的形象,淋漓盡致地描摹出箏聲之“苦”,使人耳際仿佛頻頻傳來各種惜別的悲怨之聲。箏聲“苦”,如果聽者也懷有“苦”情,箏弦與心弦同聲相應,那么就愈發(fā)感到苦。詩人柳中庸正是懷著苦情聽箏的。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币馑际钦f:箏聲本來就苦,更何況又摻入了我的重重離別之恨,豈不格外引起對遠方親人的懷念!“江南歧路洛陽城”,指南北遠離,兩地相思。詩人的族侄、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竄南陲海涯。這末二句也許是有感而發(fā)吧。
這首描寫箏聲的詩,著眼點不在表現(xiàn)彈奏者精湛的技藝,而是借箏聲傳達心聲,抒發(fā)感時傷別之情。詩人展開聯(lián)想,以新穎、貼切的,集中描寫箏弦上所發(fā)出的種種哀怨之聲。詩中重點寫“聲”,卻又不直接寫“聲”,沒有用一個象聲詞。而是著力刻畫各種必然發(fā)出“悲怨聲”的形象,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使人見其形似聞其聲,顯示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箏”是一種撥弦樂器,發(fā)音凄苦。首聯(lián)上句點出彈箏的特殊動作,下句渲染由聽箏而引起的感時傷別、無限悲怨之情。頷聯(lián)巧妙地把弦上發(fā)出的樂聲同大自然的景物融為一體,頓時使悲怨的樂聲,轉化為鮮明生動的形象,更加渲染出一片傷春惜別之情。頸聯(lián)寫人世的悲歡,更加真切感人。尾聯(lián)意思是說,箏聲本來就苦,更何況又摻入了“我”的重重離別之恨,豈不格外引起對遠方親人的懷念!這首描寫箏聲的詩,著眼點不在表現(xiàn)彈奏者精湛的技藝,而是借箏聲傳達心聲,抒發(fā)感時傷別之情。詩中重點寫“聲”,卻又不直接寫“聲”,沒有用一個象聲詞,而是著力刻畫各種必然發(fā)出“悲怨聲”的形象,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使人見其形似聞其聲,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閱讀訓練】: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lián)寫的就是詩人在凝神細聽。那么頷聯(lián)主要運用什么藝術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請作簡要分析。(3分)
(2).有人說,頸聯(lián)中“獨”與“空”勘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3.本詩重點寫“聲”,卻又不直接寫“聲”,沒有用一個象聲詞,卻顯示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結合詩句賞析詩人是如何使詩歌達到這一藝術效果的。
4.詩人說“聽箏”聽出了“無限秦人悲怨聲”,試分析詩中都有哪些“悲怨聲”。
5、試分析首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6分)
6、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箏聲中蘊含的“悲怨”之情的?請簡要分析。(6分)
7、請簡要賞析本詩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8、頸聯(lián)中“獨”字與“空”字堪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頷聯(lián)主要運用比喻(或“通感”),通過對“柳態(tài)”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后的傷感和思念;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xiàn)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憤,極寫了人物內(nèi)心的憂郁和思念。
3:答案詩中運用了想象、聯(lián)想、通感等手法來表現(xiàn)箏聲,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①想象、聯(lián)想:頷聯(lián)意為聽到箏聲似乎看到了柳條拂著春風,絮絮話別;杜鵑鳥繞著落花,啁啁啼血。頸聯(lián)意為那低沉、幽咽的箏聲,好像誰家的白發(fā)老母枯坐燈前,為游子不歸而對影悲泣;又好似誰家的紅顏少婦佇立樓頭,為丈夫遠行而望月長嘆。
、谕ǜ校河靡曈X形象寫聽覺感受。如“柳態(tài)”“燈影”。
、圩髡哌\用想象、聯(lián)想、通感等手法將悲怨的樂聲轉化為生動鮮明的形象,以激發(fā)讀者的想象,讓他們按自己的生活體驗,從畫面中去感知形象,感知音樂的魅力,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4:
、賯合e之情。頷聯(lián)那柳條搖曳、柳絮紛飛、落英繽紛、杜鵑繞啼的暮春情景,強烈地渲染出一片傷春惜別之情。
、谒加H之情(盼子思夫、離愁別恨)或思鄉(xiāng)之情。頸聯(lián)想象白發(fā)老母枯坐燈前“愁燈影”、紅顏少婦佇立樓頭“思月明”,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燈前別無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見何等孤獨,怎能不“愁”?樓頭沒有親人,只見明月高懸,可見何等空蕩,怎能不“思”?“一愁”“一思”寫盡了無限幽怨。第六句詩也可理解為游子樓頭望遠思鄉(xiāng)。
③對遠方身處困境的親人的擔憂之情:尾聯(lián)寫詩人懷著苦情聽箏聲,親人南北遠離,又遭厄運,怎不牽掛、擔憂?
5:答:
、俳淮怂鶎懙闹饕录牴~;(2分)
、谝鱿挛,底下內(nèi)容,均從“聽”字而來;(2分)
、鄹爬寺牴~的總體感受,奠定了全詩悲怨的情感基調。(2分。)
6:答:
、兕h聯(lián)借用比喻,以春風、楊柳、花鳥形象地渲染了箏聲中的所流露出的傷春惜別之情;
、陬i聯(lián)展開想象,連連發(fā)問,通過燈下獨愁、樓上空思等意象,也表現(xiàn)出了箏聲中的孤單寂寞的思念之情;
、畚猜(lián)再作想象,通過友人一南一北的對比,又表現(xiàn)出了箏聲中的友人離別思念之情。(每點2分)
7:答:這首詩主要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通過對“柳態(tài)”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離別后的傷感和思念;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使箏聲更加形象可感。
8:答:“獨”字形象地描繪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情景,“空”字表現(xiàn)了望見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氛,抒寫了人物內(nèi)心的憂傷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簡介:
為柳宗元族人。大歷年間進士,曾官鴻府戶曹,未就。蕭穎士以女妻之。與弟中行并有文名。與盧綸、李端為詩友。所選《征人怨》是其流傳最廣的一首!度圃姟反嬖妰H13首。其詩以寫邊塞征怨為主,然意氣消沉,無復盛唐氣象。
【柳中庸《聽箏》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相關文章:
柳中庸《聽箏》閱讀訓練與賞析翻譯05-31
聽箏柳中庸閱讀附答案06-20
蘇軾《紅梅》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06-27
王安石《江上》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01-22
杜甫《江漢》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06-13
陳與義《春寒》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