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孟子》閱讀答案

        時間:2022-11-04 11:05:19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孟子》閱讀答案

          在各領(lǐng)域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lǐng)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科學(xué)規(guī)范的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孟子》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孟子》閱讀答案

        《孟子》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論語》《孟子》選段,完成后面問題。

         、僮釉唬骸肮院穸∝(zé)于人,則遠怨矣!”(《論語衛(wèi)靈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注】

          厚:重,與“薄”相對。

          1、請概括出兩個選段觀點的共同之處。(2分)

          2、兩個選段中,孔子與孟子的話側(cè)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簡述。(4分)

          答案:

          1、都強調(diào)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或嚴(yán)于責(zé)己,寬以待人。)(2分)(意思對即可)

          2、孔子的話側(cè)重點是,少責(zé)備別人,從而避免別人的怨恨。孟子的話側(cè)重點是,如果不如別人,不要怨恨別人,而要從自身尋找原因。(4分)(意思對即可) 答案解析:

        《孟子》閱讀答案2

          《孟子少時誦》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fù)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fù)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喧矣。

          出處:

          選自《韓詩外傳》。此為原名,現(xiàn)在民間廣為流傳,也稱“孟母戒子”。

          1.解釋:

         。1)失______

         。2)引______

          (3)方______

         。4)輟然______

          2.翻譯:

         。1)何為中止?_______________.

          (2)此織斷,能復(fù)續(xù)乎?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

         。1)孟母為何要割斷她的織物?

         。2)孟母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

         。1)忘記,記不得

         。2)拿起

         。3)正要

          (4)突然停止的樣子

          2.

         。1)為什么中間停頓了?

         。1)這個織物割斷了,還能再接上去嗎?

          3.

          (1)因為她要以此來警告孟子,做事一定要專心致志。

         。2)她是一個教導(dǎo)有方,嚴(yán)愛有加的好母親。

          附加注釋

          1.喧(xuān):通“諼”,忘記。

          2.裂:割斷。

          3.引:拿來

          4.有所失:忘記,記不得。

          5.誦:背誦。

          6.輟然:突然的樣子;輟:停止,廢止。

          7.何為:即“為何”為什么。

          8.自是:從此。

          9.喧:因分心而遺忘。

          10.誡:警告。

          11.方:正在。

          12.止:停止。

          13.之:指孟子。

          翻譯:

          孟子年少的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在一旁紡織。孟子突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再背。他的母親知道他忘記了,叫住了他并問他說:“為什么要中間停下來了?”孟子回答說:“有些忘記了,又記起來!泵献拥哪赣H拿起刀子就割斷她的織物用來警告孟子,說:“這些絲斷了,能再繼續(xù)織嗎?”從此以后,孟子不會再遺忘了。

          啟示:這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學(xué)習(xí)必須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否則將半途而廢;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適當(dāng)?shù)姆椒,言傳身教事半功倍?/p>

          孟子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半途而廢,要專心致志.這使孟子從此養(yǎng)成了嚴(yán)謹(jǐn)治學(xué)的態(tài)度,長大后終于成為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告訴我們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廢,要一氣呵成,一鼓作氣。

        《孟子》閱讀答案3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①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痹唬骸笆繋煝诓荒苤问浚瑒t如之何?”王曰:“已之!痹唬骸八木持畠(nèi)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注釋】:

         、賰鲳H:挨餓受凍。②士師:古代的司法官,其下有鄉(xiāng)士、遂士等屬官。

          10、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

         、俦龋 )其反( )也

          ②則如之何( )

         、弁踉唬骸耙阎。”( )

         、芡躅欁笥遥 )而言他

          11、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

          A、其:則凍餒其妻子

          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十則》)

          B、之:而之楚游者

          學(xué)而時習(xí)之(《〈論語〉十則》)

          C、而:王顧左右而言他

          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

          12、用“/”表示下面句子的語意停頓并翻譯句子。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個成語,常用來比喻對方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或與對方交談時,有意離題,說到別的事情上去了。這個成語就出自本篇短文,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①比,及、等到;反,通“返”②如之何,該怎么辦③已之,免掉他④左右,指齊宣王周圍的人 11、B 12、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翻譯:您有一位臣子把妻子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游覽。 13、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12分)

          孟子曰:“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選自《孟子告子上》)

          【注釋】①顙(sāng):額頭。

         。1)孟子在這段話中圍繞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觀點?(3分)

          (2)請結(jié)合實際談?wù)勀銓γ献舆@一觀點的理解。(9分)

         。1)孟子人性問題,(1分)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觀點。(2分)

         。2)孟子以水為喻,認(rèn)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是出于天性的。而人之所以不善,是因為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或是被私欲所蒙蔽。(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所以人應(yīng)該保持仁義、放棄私利,以維護自己的天性。)(理解6分,結(jié)合實際3分)

          參考譯文

          孟子說:“水流確實是本來不分向東向西的,難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嗎?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的,水沒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飛濺起來,也能使它高過人的額頭;阻擋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是形勢導(dǎo)致這樣的。人之所以可以使他變得不善,他本性的改變也正像這樣!

        《孟子》閱讀答案5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①,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孟子.盡心上》

          注釋:①故:事故,指災(zāi)患病喪。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1)父母俱存 俱__________

         。2)俯不怍于人怍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面的句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孟子的“三樂”,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所說的人生之“樂”,請寫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都

         。2)慚愧

          2、擁有天下有才華的人并教育他們,(這是君子的)第三樂。(意思對即可。)

          3、(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答案不唯一)

        《孟子》閱讀答案6

          孟子選段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史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幽鹿攸伏。幽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軔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骸畷r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梁惠王 上》

         。1)下列選項是對上面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段話用了周文王和夏桀兩個例子進行正反對比論證。

          B.文中所談到的“樂”其實是一個物質(zhì)問題,只要物質(zhì)條件和環(huán)境達到就可以了。

          C.孟子認(rèn)為真正的賢者,是要等到天下太平,大家都享受到安樂的生活之后,才會去享受這種園林的樂趣。

          D.從上面一段話可以看出孟子推行的仁政之道是比較委婉的。

          (2)在上面選段中,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主張,請結(jié)合孟子的仁政思想談?wù)勀銓@個主張的理解。

          答案:

         。1)B。樂的問題本來就不是一個物質(zhì)的問題,而是一個精神的問題。雖然物質(zhì)條件和環(huán)境的好壞可以影響精神和心理,但它畢竟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半m有臺池鳥獸,其能獨樂哉?”

          (2)與民同樂,其實就是孟子“民貴君輕”觀念的延伸,也是其“仁政”思想的核心。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保持對民眾疾苦的熱切關(guān)懷,保護人民,與民同樂,而不是把自己的享樂建筑在廣大群眾的痛苦之上。只要實行“仁政”,“與民同樂”就可以得到人民的擁護,因而必定能夠一統(tǒng)天下,即“仁者無敵”。

        《孟子》閱讀答案7

          孟子欲休妻

          孟子妻獨居,踞①。孟子入戶②視之,謂其母曰:“婦無禮,請去③之。”母曰:“何也?”曰:“踞!逼淠冈唬骸昂沃?”孟子曰:“我親見之!蹦冈唬骸澳巳隉o禮也,非婦無禮!抖Y》不云乎?‘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④,聲必?fù)P。將入戶,視必下!谎谌瞬粋湟病=袢晖嗨舰葜,入戶不有聲,令人踞而視之,是汝之無禮也,非婦無禮也。”于是孟子自責(zé),不敢言婦歸。

          (選自《韓詩外傳》)

          【注釋】

         、倬幔夯,坐時隨便,伸開兩腿,像個簸箕,是一種不拘禮節(jié)的坐相。②戶:此處指內(nèi)室。③去:除掉,去掉,此處指男方把女方趕回家,即休妻。④堂:正屋,客廳。⑤燕私:閑居休息。

          【文化常識】

          說古代的坐姿中國古代非常講究禮儀。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古人唯一正規(guī)的坐姿是跪坐,臀部擱在腳跟上,跪坐是對對方表示尊重的坐姿,也叫正坐。姿勢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guī)矩的放于膝上,身體氣質(zhì)端莊,目不斜視。有時為了表達說話的鄭重,臀部離開腳跟,叫長跪,也叫起,樂羊子妻勸丈夫拾金不昧?xí)r,就用這個姿勢說話。像上文中孟子妻“踞”而坐,即使在家人面前也是不允許的。

          【譯文】

          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伸開兩腿坐著。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zhǔn)許我把她休了。”孟母說:“什么原因?”孟子說:“她伸開兩腿坐著!泵夏竼枺骸澳阍趺粗赖模俊泵献釉唬骸拔矣H眼看見的!泵夏刚f:“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你媳婦不講禮儀!抖Y經(jīng)》上不是這樣說嗎?將要進門的時候,必須先問屋里誰在里面;將要進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里面的人知道;將進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抖Y經(jīng)》這樣講,為的是不讓人沒準(zhǔn)備,無所防備。現(xiàn)在你到妻子閑居休息的地方去,進屋沒有聲響,(人家不知道,)因而讓你看到了她兩腿伸開坐著的樣子。這是你不講禮儀,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講禮儀!泵献勇犃嗣夏傅慕虒(dǎo)后,認(rèn)識到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說休妻的事了。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倌刷谠脾蹅洧茇(zé)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fù)P。將入戶,視必下。

         、谑侨曛疅o禮也,非婦無禮也。

          3.孟母的'話,告訴我們這樣兩個與人相處的道理:①_______;②___________。

          4、孟母用“禮經(jīng)”上的一個觀點來教導(dǎo)孟子與人交往,孟母認(rèn)為與人交往應(yīng)該做到:不掩人不備也

          【參考答案】

          1.(1)是(2)說(3)防備,準(zhǔn)備(4)責(zé)備

          2.①將要進門,問有誰在。將上客堂,聲要高揚。將進內(nèi)室,眼要向下。

         、谶@是你不講禮儀,不是你媳婦不講禮儀。

          3.(1)與人交往,要注意禮貌。(2)與人相處,要嚴(yán)以律已。

        《孟子》閱讀答案8

          文言文選段,完成16~19題。(共12分)

         。ㄒ唬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②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云:‘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酥^也!

         。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ü(jié)選自《孟子》)

          【注釋】①待:須要。②贍:充足。

          1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以力假仁者霸(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親戚畔之 ( ) (4)天下順之( )

          17.(1)下列句中加點詞與“此之謂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B.馬之千里者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2)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以 德 行 仁 者 王

          18.翻譯選文(一)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來

          譯文:

          19.(1)從以上兩段選文中,我們可知孟子的治國策略是 。(1分)

          (2)兩段選文主要運用 進行論證。(1分)

          16.【答案】(1)暴力 / 武力 / 力量(2)限制(3)通“叛”,背叛 / 叛亂 (4)歸順 / 順從

          【評分標(biāo)準(zhǔn)】①每小題1分,共4分。②第(3)小題答出“通‘叛’”才得分。

          17.【答案】(1)D(2分)(2)以 德 / 行 仁 者 / 王【評分標(biāo)準(zhǔn)】①共2分。②斷對一處得1分。③多斷不得分。

          18.【答案要點】憑借德行使人信服,(百姓)心悅誠服,就像孔子的弟子信服孔子一樣。/ 憑

          借德行征服(百姓),(百姓)心悅誠服,就像孔子的七十弟子信服孔子一樣。 【評分標(biāo)準(zhǔn)】

          ①共2分。②“以”譯為“用/憑借”,“如”譯為“像……一樣”全譯對得1分③“心悅誠

          服”可不譯。④意思對流暢得1分。⑤出現(xiàn)錯別字扣1分。

          19.【答案】(1)以德服人 / 以德治國 / 仁政 / 得道者多助 / 行仁道 / 得道 (2)正反對比 / 對比【評分標(biāo)準(zhǔn)】①每小題1分,共2分。②第一小題意思對即得分。

        《孟子》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的古文選段,完成小題。

          孟子曰:“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小題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語。(3分)

         。1)今夫弈之為數(shù) ( )

         。2)使弈秋誨二人弈 ( )

          (3)為是其智弗若與 ( )

          小題2:翻譯句子(4分)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2)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小題3:文中畫線句可以概括成一個成語,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題4:選段列舉“學(xué)弈”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技藝(2)教導(dǎo)(3)通“謂”

          小題2:(1)弈秋,是全國聞名的下棋能手。

         。2)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話

          小題3:一曝十寒

          小題4:學(xué)習(xí)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孟子》閱讀答案10

          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官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加線詞的意思。

         、脔頎柖c之( )

         、谌f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劢駷槠捩顬橹 )

         、苁且嗖豢梢砸押酰 )

          2.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謂/失其本心

          D.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3.下列各組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屋舍儼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綺繡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萬鐘于我何加焉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中的“是心”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觀點廣為后人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本文觀點一致的兩句詩。

          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用腳踢。②高官厚祿。③侍奉。④停止,放棄。

          2.D

          3.C

          4.(1)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2)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惡者有甚于死者

          6.舍生而取義 第二問答案提示:①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7.如果一個人,所喜愛的沒有超過生命的,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這樣的人就會無所不為,就會成為卑鄙無恥的人。

        《孟子》閱讀答案11

          閱讀與欣賞

          [甲文]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表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終滅吳。 (選自《史記》)

          1.用“/”給下面句子劃出朗讀節(jié)奏。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含義。

         、僭嫫渌荒埽 )

         、谌撕氵^然后能改( )

          ③吳既赦越( )

         、芘c百姓同其勞( )

          3.翻譯下列句子。

          女忘會稽之恥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首段列舉古代六位賢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語_________________來概括其主要內(nèi)容。

          5.品讀甲乙兩文,談?wù)剳n患意識有怎樣的現(xiàn)實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2.①通“增”,增加;

         、诜稿e誤;

         、凵饷;

         、軇趧

          3.你難道已經(jīng)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嗎?

          4.在艱苦磨練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臥薪嘗膽

          5.“略”。

        《孟子》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①;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王曰:“禮,為舊君有服,何如斯可為服矣?”

          曰:“諫行言聽,膏澤下于民;有故而去,則使人導(dǎo)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謂三有禮焉。如此,則為之服矣。今也為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膏澤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則君搏執(zhí)之,又極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謂寇仇。寇仇,何服之有?”《離婁篇下》

          [注]①國人:路人。②服:穿喪服,守喪。

          (l)簡要說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間應(yīng)有的關(guān)系。(2分)

         。2)結(jié)合以上語段,請回答孟子是怎樣對“禮,為舊君有服,何如斯可為服矣”進行分析的。(4分)

          參考答案:

          9、(6分)

         。1)君對臣真心相待,臣對君才能盡心竭志。(2分)

          (2)正反對比分析。(1分)先提出君對臣若做到“三有禮”,臣就能為舊君“有服”,(1分)再從反面分析君若對臣?xì)埍、使用極端手段,臣則“何服之有”。(1分)君臣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在于君對臣的態(tài)度。(1分)

          【譯文】

          孟子告訴齊宣王說:“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馬,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強盜仇敵!

          宣王說:“《禮》規(guī)定,要為先前侍奉過的君主穿孝服。君主如何做,臣下才能為他服孝呢?”

          孟子說:“(臣下)有勸諫被實行,有建議被采納,恩惠潤澤民眾;(臣子)因故辭去,君主就派人領(lǐng)他出境,并事先到他所要去的地方做好安排;離去三年不返回,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這叫做三有禮。這樣,臣下就愿意為他服孝了。如今做臣下的,有勸諫君主不實行,有建言君主不聽,恩惠不能潤澤民眾;因故離去,君主就要拘捕,又(使他)陷困境于所要去的地方;離開當(dāng)天,就沒收了他的土地和房屋。這就叫做強盜仇敵。對強盜、仇敵一樣的國君,還怎么為他服孝呢?

        《孟子》閱讀答案13

          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

         。献樱┰唬骸拔耐踔螈俜狡呤,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臣聞郊關(guān)④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ā睹献?梁惠王下》)

          【注】①囿:園林。②芻蕘:割草砍柴。③雉兔:捕鳥獵獸。④郊關(guān);這里指梁惠王的國都郊區(qū)。

          請結(jié)合上述有關(guān)“囿”的文段,談?wù)勀銓γ献印叭收彼枷氲睦斫。?分)

          9、〔6分)

          參考答案:

          孟子借“囿”的功用來闡述他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民為貴”的民本思想;他認(rèn)為,評價君王“囿”的標(biāo)準(zhǔn),不在于面積的大小’,而在于能否“與民同之”,這是體現(xiàn)是否施行仁政的關(guān)鍵。(體現(xiàn)孟子的仁政思想,3分;對君王“囿”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2分;語句通順,1分。如有不同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譯文

          孟子說:“文王的園林七十里見方,割草砍柴的可以去,捕鳥獵獸的可以去,是與百姓共同享用的,百姓認(rèn)為太小,不也是應(yīng)該的嗎?我初到齊國邊境時,問明了齊國重要的禁令,這才敢入境。我聽說國都郊區(qū)之內(nèi)有個園林四十里見方,殺了其中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殺人罪;這就像是在國內(nèi)設(shè)下了一個四十里見方的陷阱,百姓認(rèn)為太大了,不也是應(yīng)該的嗎?”

        《孟子》閱讀答案14

          孟子少時,誦①,其母方織。孟子輟然②中止,乃復(fù)進。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fù)得!逼淠敢艿读癣萜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諠矣。

          注釋:①誦:背誦。②輟然:突然停止的樣子。③諠:遺忘。④引:拿起。⑤裂:割斷。

          1、從文中找出同義詞填在下面橫線上。

         、偈________

          ②此_________

          2、解釋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呼而問之

          B、以此戒之

          C、自是之后

          4、孟母引刀裂其織使孟子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諠②是

          2、從這件事情之后,孟子背誦就不再遺忘了。

          3、C

          4、背書要熟,要能一氣呵成,背得斷斷續(xù)續(xù),如同織布中間被割斷,將會前功盡棄。

        《孟子》閱讀答案15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不得,則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③者,非④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 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行宮)②非:非議。③上:君主。④非:不對,錯誤。

          10.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艊L( ) ⑵先( )⑶對( ) ⑷王( )

          11.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未之有也 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不得而非其上者

          C.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黑質(zhì)而白章 D.民亦樂其樂 而樂亦無窮也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 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13.根據(jù)文章的意思,回答下列問題。(3分)

         、庞靡痪湓捀爬ㄒ椅闹忻献拥恼沃鲝垺#1分) ⑵甲文中范仲淹的“ , ”是乙文中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思想的進一步發(fā)揚。范仲淹的這一思想在今天對我們有什么借鑒和教育意義? (2分)

          14.聯(lián)系全文,說說甲文最后一段中“斯人”指哪些人?這些人的思想感情與“遷客騷人”有何不同?作者寫這一段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案:

          10.(4分)(1)曾經(jīng) (2)在……之前 (3)回答 (4)稱王 (每處1分)

          11.(2分)B

          12.(4分)⑴(2分)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⑵(2分)作為人民的君主卻不能和人民一起快樂,這也是不對的。

          13.(3分)⑴(1分)與民同樂才能王天下(意近即可)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分) 提示:要建立新時期的憂樂觀,提倡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1分)

          14.(3分)“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1分)。這些人的思想感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遷客騷人”則“以物喜,以己悲”(或“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則會隨個人榮辱而改變”) (1分)。作者這樣寫表達了以“古仁人”為學(xué)習(xí)榜樣的決心,同時也含有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規(guī)勸之意(答出前一句即給分,1分)。

          譯文:

          齊宣王在別墅雪宮里接見孟子。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游玩的快樂嗎?” 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老百姓的領(lǐng)導(dǎo)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國君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有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孟子》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孟子的閱讀及答案11-25

        《孟子》閱讀答案03-16

        《孟子》閱讀練習(xí)及答案06-12

        孟子選段閱讀答案06-12

        《論語》與《孟子》閱讀答案03-16

        孟子的選段閱讀答案12-04

        《孟子》選段閱讀答案09-14

        從孔子到孟子閱讀答案01-29

        《孟子》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