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時間:2024-10-25 16:22:43 曉怡 學習心得 我要投稿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精選20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精選20篇)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

          還記得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利用課后時間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后,發(fā)現真的是受益匪淺。

          在書中陶行知先生說教育能改良個人之天性。也就是說人生下來性情有善惡之分,但是后期的教育卻能使惡者變善,使善者益善。過去我只知道“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而通過閱讀了他的文集后,我更感受到他的偉大,他對教育問題的卓識遠見著實讓人佩服,其中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值得我們思考。

          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生活無時不在變化,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與生活原是一家,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這是辦不好事情的。而生活是“生生不已”的,教育因此也必須隨生活而變化,教育決不是一成不變的。

          首先我們要重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統(tǒng)一。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內容對學生有直接、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轉換角色,延伸學校教育的外延,善于挖掘和協(xié)調各種教育資源。傳統(tǒng)教育意義上的教師傾向于把自己的班級看作是一個單元,并把它與外界隔絕開來,管理班級自已一人包干,管理范圍只局限于學生在班在校的時候。結果往往導致“狹隘的集體本位主義”。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現代學校教育是一座沒有圍墻的開放的學校,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離不開社會教育的廣泛支持。我們對學生的了解不應只停留在“學校的人”,更應擴展到“家庭的人”、“社會的'人”。有些學生在學校和家庭往往表現為雙重性格。這種雙重人格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他助長了學生的投機心理,養(yǎng)成虛偽的性格。老師應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溝通。所以教師要主動了解研究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及時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與家長相互溝通交流,多做些社會調查,把學校教育延伸和結合到各個生活領域,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做人,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構筑起一道全面的、完整的、堅強的“人格長城”。

          其次陶行知先生認為,“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主張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學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們就得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戀愛,我們就得受戀愛教育!币虼耍谡n程設置等方面要根據學生的需要,特別是職業(yè)學校,在各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上,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需求以及專業(yè)特點,積極整合各課程,開展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到用人單位去鍛煉。

          最后我認為更好的教育是教育要回歸生活,不能死讀書,讀死書。我們要積極運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要活讀書,把教育與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把學校和家庭聯系起來。讓生活教育成為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共同目標下,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相互理解和信任。家校雙方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補充,重視生活教育,才能相得益彰。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2

          讀了《教師要學陶行知》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是照亮教師教書育人的一盞明燈,具有較高的前瞻性與指導性。當工作中遇到問題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當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的時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總會站在較高的位置上即時的給予我?guī)椭瑫r作為教師的我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實踐中獲得思想認識的不斷提高。

          一、為人師表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職”就是把書教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教育學生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為人師表。教師素質重在師德,教師職業(yè)道德充分體現了教師特有的職業(yè)思想、職業(yè)情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二、愛滿天下

          我想正如 陶行知 先生的“愛滿天下”的教育,教師把愛灑向學生自然也會收獲滿天下的愛,愛的付出與收獲是雙向的。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教育是從愛里產生出來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qū)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在這點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過之而無不足。對待一個慣偷的學生。陶行知先生耐心的找出原因,堅決問題。當然在處理的技巧上更是讓我佩服。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愛學生,怎么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yōu)點,不夸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我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的百科全書,教育的實踐活動總會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中得到驗證,而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也總會對教育實踐給予指導。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我定會在理論與實踐的磨礪中堅定而從容的一直走下去。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3

          記憶中我最早知道誰是陶行知,是在步入大學校門時,迎面屹立在眼前的陶行知像,問身邊迎接我們的學長,才知道的。之后接觸陶行知及事跡,對其有了一定了解,是在我讀大一的時候。當時,為了參加學校元旦文藝匯演,而由自己所在的人文學院編排的一部話劇《陶行知故事》,我在其中扮演了陶行知的一個學生華棟。話劇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是各位耳熟能詳的《三顆糖的故事》,這里就不累贅了;第二部分,陶行知來到了華棟的家里,發(fā)現華棟和他奶奶相依為命的生活狀況,進而慢慢走近了華棟的內心世界,也讓其他同學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同學,華棟不為人知的一面;第三部分,我們很多同學在求是學校門口舉行“元旦文藝匯演”活動時,陶行知被偽軍強行帶走問話的場景。此幕中,表現了陶行知與學生們之間深厚的感情,也表現了陶行知自身崇高的愛國情懷。

          而此時,我的身份又轉變了,F在的我是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了有關陶行知的一些書籍后,我發(fā)現,陶行知,遠遠不是我之前了解到的那樣只是關心學生,熱愛國家,他的思想與理念讓我頓時產生自慚形穢的感受。

          雖然我進入教師隊伍才不到2年的時間,但自己心中仍然存在著當初在未進入或者準備進入此行業(yè)的設想:我想和學生打成一片,和他們能敞開心扉的交流,能在課上好好教與學,課下好好玩與樂,讓他們在學校里能快樂健康向上的學習。直到如今,我班里教室墻上仍然掛著KT板,上面寫著“親愛的你們,我需要你們快樂地成長,快樂地學習與生活”,這正是我對學生的期望,我不要求他們的成績多么的優(yōu)秀,他們的表現多么的成功,他們的想法多么的新奇,我只希望他們在這人生珍貴的三年里,是快樂的,然后再做事情。當然,這快樂不是虛假的快樂,不是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快樂,而是真正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熱愛學習而獲取的真正的快樂。

          可是,事情總不是那么隨人愿的,班級里的問題很明顯,師生之間的關系好像并不像我所期望的那樣,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也并不是我希望的那樣:學習不主動且容易放棄,對于老師的話,也是由著自己的心情選擇性的聽或不聽,手機等問題時而出現,自己也曾問過自己,是自己做的很不夠嗎,還是和他們的溝通出了問題,還是有其他的原因,總之,有時候自己也會有隨意的念頭,有想放棄的沖動。

          直到前段時間學習了陶行知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如: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尤其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焙汀敖虒W做合一”,更是讓我明白了自身的不足,才覺得自己這想要放棄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多么不值當,多么對不起自己這份職業(yè)。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在當時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中,絕對是超前的,其目的是為了啟迪人們對于生活的熱愛,對教育的關注,對學生的培養(yǎng)。陶行知認為,教育這個社會現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為社會生活服務,在改造社會生活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那么,在如今社會背景下:在中國多少年才出個諾貝爾獎,總是被人調侃科研能力弱,動手能力不強,不懂創(chuàng)新、卻在制造這山寨貨,在如今,被人擔憂著成長的80,90后,學校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師德師風漸行且危等的教育環(huán)境下,我們偉大先哲陶行知提出來的“生活教育”理念是否使用,它對于我來說,又是否能給我內心注入新的思想活力,讓我這個也許對教育微不足道的人對教育教學有一個嶄新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投入到這份工作中去??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生活教育”理念到底是什么。它的基本內涵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即第一,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不能脫離教育,教育最根本的是來源于生活,而生活也必將反作用于教育,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就如哲學中講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知道方法論,方法論來自世界觀。因此,只有適應生活,在生活中成長的人,才能在教育或被教育中收獲成功。第二,社會即學校,這里的學校是個廣義的含義,不僅僅是幾畝地,幾幢樓的狹義上的學校。它把社會定性為一所大學校,旨在說明,一個人在學校里學知識,學技能,走出校園,社會將有更多的東西值得你去學,這也更加密切了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聯系,不至于把兩者分離,至出現在校園里是高材生,一旦走出校園卻成了“文盲”。所以這告誡我們,我們學東西要從學校學,也要向社會學。而且我們要努力把學校建設的與社會更接近,更融入。這個接近,這個融入不是指地理位置,方位距離上的接近,而是這兩者內在含義、主旨的接近于融入:讓學習者真正接受社會型學校的教育,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第三,教學做合一,教即教育別人,學即向別人學習,做即動手實踐。故而在教育中,意味著學生要認真學,學會后可以認真教;教師悉心教,并不斷學;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不斷實踐,不斷學與教。由此可見,教學做合一需要我們做到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總結,并悉心教會學習者。綜上所述,理解了“生活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我們才能知道在如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陶行知的這份想法能帶給我們怎么樣的希望與啟迪。

          在社會發(fā)展到今天,我們對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即“教育是為了學生”。聯系自己所在學校,我校課改(導學案與小組化相結合)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了能讓學生主動的學,一改傳統(tǒng)教育“滿堂灌”的模式,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fā)展。而這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即“教育是為了學生”。

          結合“生活教育”理念,聯系當下我校課改實際,綜合自己教育感受,陶行知“生活教育”對我們的啟迪在于:

          一、轉變教育教學方式。

         。1)轉變以前學生被動受教,確定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教育過程是學生學,教師教的過程,而最主要的是學生學的過程。所以在這過程,要始終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討論、主動發(fā)言等的習慣。如在我們課堂上,設有“自主預習案,課上討論案,課后鞏固案”,在學生完成預習的前提下,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他們的思考、合作探究、展示發(fā)言是課堂的核心部分,希望借此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有獨立性思維也有合作性探究,培養(yǎng)自己成為善于學習的人,做學習的真正主人。

          (2)轉變教師對學生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多為“滿堂灌、一招走遍天下”的習慣。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是一位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應該是一位發(fā)現者,發(fā)現各個學生的不同特點,繼而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發(fā)現自己的缺點,從而更好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也應該是一位賞識者,在現今教育背景下,賞識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也越來越受到學生的認同,較之以前的棍棒、嚴厲,學生更能接受。只有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學生才會嘗試去轉變學習方式。如我校推行導學案,首先就必須教師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科學設計導學案,合理運用導學案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逐漸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導學案多以問題導學為主,即把教材中的內容問題化,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會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鍛煉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

          二、轉變教學結果的反饋與評價機制。

          傳統(tǒng)意義上,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與評價基本來自于考試的成績、分數、排名,與其他方面基本沒有涉及。而多樣化發(fā)展的今天,此機制也應該發(fā)生轉變。如,我校“導學案與小組化”相結合道路進行以來,我們一改以前單純用成績說話的習慣,引入小組化的評價機制,個人融入組內,小組管理個人,最終的評價除了個人成績的好差,還與小組的優(yōu)差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的很到鍛煉。正如,我班之前實行過的小組進階制度,用各方面的表現綜合在一起,分出“斗者、斗靈、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的進階制度,期中的評價包括,大考成績、平時量化、好人好事、特殊貢獻、比賽活動等等一系列的評價因素,而不單出看成績,這也是“生活教育”提倡的“生活即教育”觀點,要把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在社會進步發(fā)展到今天,此“生活教育”不僅僅是一個趨勢,已然形成一個潮流,召喚著更多地志士仁人投身到真正的教育中去。

          “行”即實踐,“知”即理念,規(guī)律。我們要學習“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到我校繼續(xù)實施的“導學案與小組化”道路上來,做到“行、知”合一,才能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越走越好。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4

          最近,我閱讀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著作《陶行知教育名篇》,這位我國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書中深邃的教育理念,對于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教育來說依然具有深遠的影響,也體現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教育著眼點的長遠。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yè)。書中給我們提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準則。教者為范,學者為師。作為一名教師,要具備起碼的職業(yè)道德素質,要有同情心,寬容心,要公平、公正,一完水端平;要有淵博的學識,智慧的頭腦;要有寬闊的胸襟,除此之外,更要有一顆愛心,要關愛每一位學生,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關愛每一位學生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也是班主任做好學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前提。教師交給學生一顆赤誠的愛心,學生一旦感受、理解這種偉大的愛,就會轉化為與教師的教育相適應的自覺行為,從而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教師關愛學生,就必須象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無私而坦誠。這樣教師和學生就可以打成一片,隨時了解學生的情況,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愛好、興趣等。可以給他們解疑答難,與他們談理想、談人生、談國事、談家事,無拘無束,既交流了思想,也溝通了感情,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尤其是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是建立融洽、良好師聲關系的橋梁和紐帶。比如,有的學生生病了,仍堅持到教室上課,甚至將吊瓶帶到教室里去掛,此時,作為教師,應當首先表揚該學生的這種學習精神,但對學生的這種方式,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這種方式給以提出善意的規(guī)勸:“你先回去休息,好好治病,拉下的課程我放學后去給你補,千萬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有的住校生因一些情況,所帶錢糧不夠,未到周末就要請假回家,我往往先勸住他們,不要請假,否則既浪費時間,且回家的路上又不安全,所缺錢糧先到我這里拿,以后回家再帶來。平時學生之間產生小摩擦,我也是就事論事,不分男女、不分好生與差生,總是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對待班級發(fā)生的每一件事,尊重學生,自始至終心中有學生,關心他們,愛護他們,這樣,你才能得到他們的尊重,受到他們的愛戴。

          關心和愛護學生,要有的放矢,既不放縱學生,也不放棄差生,心中始終要有這樣一個觀點: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材,他們每一個人將來都能成為國家的棟梁。

          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學生:他在學習上非常努力、認真,學習成績突出,學習方法上有一套成功的經驗,但不愛勞動,對集體漠不關心,性格較孤僻。我就經常找他談心,開導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人是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而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團隊精神,與周圍人能融為一體,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皇侵粫袝镜摹皶糇印,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懂得“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不會干枯,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苯涍^不斷談心,這名學生后來變成愛勞動、愛集體、守紀律的優(yōu)秀學生。

          我認為,愛學生必須從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觀點出發(fā),替他們長遠考慮,如果只顧眼前,以為聽話愛學習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可以不做政治思想工作,那就體現不出師愛的深遠意義。

          愛學生,最難的是愛后進生。要想做好后進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就必須克服教師對后進生感情上的障礙,不厭惡、不嫌棄、不疏遠他們。相反,要滿腔熱忱的幫助他們,要象園林工人對弱苗一樣,給予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扶植,促其健康成長。

          在后進生轉變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反復。因此,作為教師,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束之以規(guī)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導之以行、持之以恒。要有堅定的信心,俗語說的好“母不嫌子丑”。再難管的學生也要盡心盡力,毫不懈怠,將師愛的種子播入學生的心田,不怕它不會發(fā)芽、開花、結果。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5

          早在師范時,就盛行一股“學陶”熱風。那時的我,還比較幼稚,對陶行知老先生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學陶”就是下去實踐體驗、鍛煉自己。還記得那時的我們,三五一群,騎車來到離松江師范幾里遠的村校,帶孩子們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風雨無阻;那時的我們,來到了位于松江二中對面的部隊,義務勞動,幫他們種菜、澆水,幫助廚房擇菜、做饅頭……那種快樂至今還令我回味無窮。

          工作了,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之后,對陶行知老先生的故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求真務實精神;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造精神。特別是“陶行知四粒糖的故事”,讓我感動萬分,充分體現出了老先生的教育藝術。面對犯錯的王友,他沒有批評,沒有斥責,沒有讓他寫檢查,更沒有喚其家長來!肮餐逃,而是讓王友一步步地完成了對自己錯誤的認識過程。這四塊糖不僅讓王友認識到了錯誤,更發(fā)掘了他的四個優(yōu)點:守時、尊重人、正義感和勇于認錯。這種巧妙的教育藝術如春風般拂過孩子心靈的土壤,留下一份溫暖,培育了一份感動。

          20xx年3月30日,我有幸來到了南京行知小學,見到了楊瑞清校長,聽了楊校長2個半小時的介紹,我就被他的那種精神所感動。南京曉莊師范畢業(yè),立志走上了行知路,來到了農村小學,25年的辦學坎坷路,甚是不易。他介紹了學校周邊的荷花園,是一個高考落榜生經營,現已培植荷花300多種,通過網絡銷往世界各地。他說,有一次他去欣賞荷花,發(fā)現其他荷花都已盛開,可是有一株花苞卻遲遲不開。他以為此花已僵,不會再開,誰料花農告之,此花苞開出的荷花花瓣有1千余瓣,甚為好看。由此,他想到了學習困難生。現在的教育對他們猶如:花兒花兒快快開,今天不開明天開,明天不開后天開,后天你要再不開,我就把你掰掰開!于是,他告訴我們對待學生要有花苞心態(tài):花苞心態(tài),才是真愛;花苞心態(tài),缺點可愛;花苞心態(tài),耐心等待;花苞心態(tài),和諧時代……在楊校長身上,我看到了陶行知老先生的影子。

          20xx年10月,作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本科的一員,我又一次接觸到了陶行知老先生,翻開《陶行知教育名著》,陶老的思想,再次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陶行知老先生在對于教員和師范生的幾點希望中提出:

          一、如何而后可使教員與學生關系密切,增加教育經費,教員生計根本解決,學校專一托付,教員與學生的關系何愁不密切;

          二、如何而后可使各科聯絡貫通,認真研究、共同討論,定一個標準,大家的向心力,都是依著這個標準去的,教授程序有鉤接的方法;

          三、當使教員有進步的機會,有了進步的機會,教材才豐富,教授法才生動,學生所得的科學知識,也就切合現代的趨勢了;

          四、師范生應推廣教育,多辦學校,到教育幼稚的地方去辦,到沒有學校的地方去辦;

          五、師范生對于自身的修養(yǎng),做事即修養(yǎng),修養(yǎng)即做事。這些建議,至今看來還是很有道理的。

          陶行知老先生提倡教學做合一,他認為:要想獲得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為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為它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fā)。這和現在提倡的“做中學”不有異曲同工之處嗎?

          陶行知老先生有自己的學校觀:學校以生活為中心,它是師生共同生活的.處所,他們必須同甘共苦?到∈巧畹某霭l(fā)點,也就是學校教育的出發(fā)點。學校生活只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必須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通,學校要有化社會的能力,先要情愿社會化。學校要做給人看。學校教職員要待學生如親子弟。

          陶行知老先生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湍眯『碚f,他起先必是先燙了手,才知道火是熱的,冰了手才知道冰是涼的……于是他將自己的名字由陶知行改成了陶行知……

          陶老的思想見地很多很多,一下子難以全部領會,一時間難以全部消化,只能留得以后慢慢咀嚼、慢慢理解。只是讀了此書之后,讓我不由得聯系起現在的學校教育:教師心情浮躁,教學手段比較單一,缺乏那種“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學習負擔偏重,缺乏體育鍛煉,缺乏興趣活動,康健有問題,何談其他;學生學習知識機會較多,實踐體驗機會較少,如何先行再知……看來,我們還真得好好學習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不為其他,只為了我們的未來、祖國的希望,那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6

          “知行合一”源于明代理學家王陽明。但陶行知先生認為:知與行不但要互相結合,行更應在知之前,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故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是陶行知先生一生踐行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教育理念的結晶。

          基于“知行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正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嗎?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fā)校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味老先生的話,領悟其教育理念,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貼切兒童實際需要、適合兒童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更易兒童理解和接受。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兒童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要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

          反思我們當前教育實際,過分單純的`以學生成績評價學生和教師,而忽視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社會的緊密聯系,重知識的傳輸而輕動手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所育之人與社會、與生活所脫離。如何推進“知行合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結合xx“立德樹人”的德育目標和實際,切實抓好學生德育工作。將德育工作實際化、生活化、社會化,而不是紙質化,圖片化。即“生活德育”,如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走出校門,開展志愿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二、開發(fā)以勞動為載體的校本課程。充分利用鄉(xiāng)村學校土地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著力開發(fā)生產勞動(如種田、種菜)課程;利用學校比鄰村落的優(yōu)勢,開發(fā)社會公益勞動課程;面對農村留守兒童多的現狀,開發(fā)生活技能培養(yǎng)課程,如開展洗衣、幫廚、打掃衛(wèi)生等課程。

          三、積極探索使學生向上生長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身體、才智、德行、社會服務等諸多方面,每天都有長進,日日有變化,周周有發(fā)展。

          陶行知先生畢其一生,為了心中的教育夢,默默耕耘,不斷探索,矢志不渝,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創(chuàng)造精神、開辟精神和一位教育者的使命與擔當!靶兄本窠o我們前行的動力和方向,讓我們用“行知”精神助力云南教育夢,讓我們用“行知”精神譜寫學校發(fā)展的新篇章,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7

          在開學初,在園教科室?guī)ьI下,全體我們全體教師共同學習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觸頗深:

          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處處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教。

          二、教育藝術的核心是師愛

          特別是我們這些幼兒園的教師,那就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師愛是一種含有友情、滲透母愛而又高于母愛的情感,只有把孩子當作朋友、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愛護他們、尊重信任他們、理解寬容他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心、家長的心。現實中我們需要警惕許多教育失敗之例也正是在愛的名義下產生的。有許多教師與家長可以說是全心全意地在“愛”著孩子,但孩子卻要努力拒絕或擺脫這種“愛”,原因就在于教師與家長是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這種“關懷強迫癥”讓愛成了負擔。而真愛,對孩子來說,是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愛。

          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樣才會覺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做好我們的教學工作。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會愛自己的學生,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那就讓我們的愛化作一份動力,好好工作!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8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國處于危難之際。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陶行知,親眼見到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特別是占中國人口80%以上的農民們過著貧窮、愚昧、落后和受壓迫、愛欺凌的悲慘生活,這些深深地刺激著陶行知那顆憂國憂民之心。

          陶行知最早注意到鄉(xiāng)村教育問題,一生積極推動平民教育運動。為社會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還輸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參加革命。

          在這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墓碑上,鐫刻著郭沫若手書的16個字:“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說,師愛重在“教人求真,學做真人”。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qū)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

          陶行知先生認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教師是平凡人,但平凡絕不意味著平庸,教育工作需要偉大的品格和精神,要有高度的責任心。

          《禮記》有言:“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陶行知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懷,解讀了他的這首詩:“親民,民為貴,一切為人民。”陶行知真正屬于人民。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9

          書,像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是我們的長者——不斷啟迪我們;它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一位知心的朋友,跟我們面對面地交流,教給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育人。風華正茂的我們,擁有飛揚的教育激情和實現自己價值的人生抱負。而讀書,正是教師專業(yè)成長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我深深地感受到:書是我永遠的老師,讓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前進,不斷地自己完善!

          記得有人曾說過:是陶行知老先生讓中國教育事業(yè)向前邁了一大步,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利用暑假,我好好研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其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回想十幾年前,自己剛踏上工作崗位,一心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我認為憑借著學生時自己優(yōu)秀的表現,成為優(yōu)秀教師也不會太遙遠。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卻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通過對《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仔細研讀,我深深地折服于先生偉大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主要有這么兩點感受:

          一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

          這就意味著教師不以“權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與學生共同探討真理、共同進步;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有豁達的心胸,真誠的態(tài)度,熾熱的情感;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再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一視同仁,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學生家庭的文化、經濟、政治等背景以及學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積極營造教育民主的氛圍。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傳統(tǒng)習慣,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把課堂由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讓學生在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自由討論,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是師生都在教育活動過程中不斷成長,教師要虛心向周圍的人、乃至學生學習,以此來完善自己。

          人是教育的對象,是教育這塊陣地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認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講道德、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人的發(fā)展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來考慮,把人的發(fā)展作為首要目標來追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自主實踐,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體現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與學相互作用,即所謂“教學相長”。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己的發(fā)展方式;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自己,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

          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給我的啟示還有很多,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盡最大的努力去踐行這些先輩的指引,從而讓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師的責任。

          書籍是教師創(chuàng)新的源泉,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讀書能讓教師超凡脫俗,讓“經師”成為“人師”,讓“庸師”成為“高師”。我常常覺得,我們很可能一輩子平庸,但只要我們能努力追求,就能成長為一個優(yōu)秀教師或教學專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繼續(xù)與書同行,讓專業(yè)化成長早日駛向理想的彼岸!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0

          人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衣著打扮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打罵、侮辱學生的老師,自己為師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學生呢?

          面對今天對老師有那么重怨恨的學生,老師的教育就顯得多么瘡白無力。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歡,才會主動去追求。學生只有喜歡老師,老師的教育才會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具備像陶先生那樣的胸襟和氣魄,學習他給我們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經得起學生和家長的考驗,成為一個受社會歡迎的'好教師。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有什么樣的師德,就有什么樣的教育。什么樣的老師才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

          想想我們的學生,聽聽他們的心聲,不僅自問,學生現在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呢?這是我們教師要努力觀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問題……

          讓我們用語言來播種、用粉筆來耕耘、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努力做一個受學生喜愛、家長歡迎、社會尊重的好教師吧,讓我們的學生生活在鼓勵、表揚聲中,在真誠、友愛的環(huán)境中不斷被老師、家長、同學認可;讓學生在充滿愛的課堂中,看到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感受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講臺,日復一日,似乎平淡,又很平凡,然而崇高的師德風范正是在這平凡的崗位中體現出來。讓我們每個教師站穩(wěn)這三尺講壇,用今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生命雖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將它傳承到遙遠的后世。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1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自己走進了教育這個行業(yè)七八年,其實作為一位年輕老師,更多的是要用心去學、去體會、去實踐,這樣才能得到進步。陶行知理論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生活即教育” “創(chuàng)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獨特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吧罴唇逃笔翘招兄壬逃枷氲木杷凇L招兄J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實際生活是我們的指南針,向我們提供無窮的問題,要求不斷的解決。什么是 "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社會即教育”,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

          教育是從生活中來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這些話聽起來很簡單,可就是這些簡單的話語卻揭示了教育的真諦。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美術教學,不正是這樣嗎?讓課堂回歸生活,讓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滿課堂,密切學生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與自然及人類社會密切聯系,體會知識的價值,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并會用學習到的知識美化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些無不體現了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例如在學習《畫汽車》一課時,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汽車玩具帶到課堂,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車,并一起觀察汽車的外形、色彩,探索汽車的功能。有的同學家里有汽車就說的津津有味,不了解地同學也聽的很專注,同學們說著,討論著,最終老師將話題引向高科技的汽車,以“假如以后你自己擁有了汽車,你最希望你的汽車是什么造型?什么顏色?具有什么樣特殊的功能?同學們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教學不再是枯燥的形色,而就在熟悉的生活中,產生了要探究學習的情感與認知需要。

          讓生活走進美術,讓美術貼近生活。課堂教學只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才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才能讓學生感到確實是“學有價值的知識”。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2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國處于危難之際。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陶行知,親眼見到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特別是占中國人口80%以上的農民們過著貧窮、愚昧、落后和受壓迫、愛欺凌的悲慘生活,這些深深地刺激著陶行知那顆憂國憂民之心。

          陶行知最早注意到鄉(xiāng)村教育問題,一生積極推動平民教育運動。為社會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還輸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參加革命。

          在這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墓碑上,鐫刻著郭沫若手書的16個字:“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說,師愛重在“教人求真,學做真人”。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qū)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

          陶行知先生認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教師是平凡人,但平凡絕不意味著平庸,教育工作需要偉大的品格和精神,要有高度的責任心。

          《禮記》有言:“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陶行知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懷,解讀了他的這首詩:“親民,民為貴,一切為人民。”陶行知真正屬于人民。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3

          人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鬃釉唬浩渖碚,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衣著打扮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打罵、侮辱學生的老師,自己為師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學生呢?

          面對今天對老師有那么重怨恨的學生,老師的教育就顯得多么瘡白無力。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歡,才會主動去追求。學生只有喜歡老師,老師的教育才會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具備像陶先生那樣的胸襟和氣魄,學習他給我們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經得起學生和家長的考驗,成為一個受社會歡迎的好教師。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有什么樣的師德,就有什么樣的教育。什么樣的老師才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

          想想我們的學生,聽聽他們的心聲,不僅自問,學生現在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呢?這是我們教師要努力觀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問題……

          讓我們用語言來播種、用粉筆來耕耘、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努力做一個受學生喜愛、家長歡迎、社會尊重的好教師吧,讓我們的學生生活在鼓勵、表揚聲中,在真誠、友愛的環(huán)境中不斷被老師、家長、同學認可;讓學生在充滿愛的課堂中,看到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感受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講臺,日復一日,似乎平淡,又很平凡,然而崇高的師德風范正是在這平凡的崗位中體現出來。讓我們每個教師站穩(wěn)這三尺講壇,用今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生命雖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將它傳承到遙遠的后世。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4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認真地學習了他的教育思想,讓我的思想進行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洗禮。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爆F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我們要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學,跟大眾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人類發(fā)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我們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會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钡拇_,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但是,“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為了使大眾掌握文化知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在我們前輩中間,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圣的土地上。他們都是我們教師的一面鏡子。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fā)展,成為新世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5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弊鳛橐幻鈽s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yǎng)崇高的職業(yè)道德哪?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苯處熞跃醋灾兀叵忍岣咦陨淼穆殬I(yè)道德素養(yǎng)。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改善教育發(fā)展環(huán)境,轉變教育系統(tǒng)工作作風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有力保證。誠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業(yè)愛生,在為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創(chuàng)新施教,要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通過聆聽楊瑞清教授關于《走在行知路上》的講座,使我對教師究竟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我們要成為什么樣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明確的認識。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諦。因為理想的教育總是指向“真”“善”“美”。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達到“真”的境界,才能繼而追求“善”和“美”。

          “真”之于為人,就是“認真”,就是“真誠”;之于處事,就是尊重事實,尊重科學。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比欢鳛榻處,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難達到“真”的境界,常常會因為自己素養(yǎng)的局限而失真,比如:

          我們總是教育學生要“認真好學”,可是我常常問自己:你自己是真正“嚴謹好學”的嗎?是不是因忙碌也有隨性敷衍之時? 我覺得,陶行知先生倡導“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論,真是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我常常問自己:有時候,自己的教育效果為什么不那么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還不夠較“真”,許多人類文明的精華,在我的心目中,有時候可能只是“教條”,甚至只是一個美麗的包裝,而非不可動搖的生活準則,既不是發(fā)自內心的理想信念,更不是早已形成的優(yōu)良品性。對學生來說,這就是“壞的生活,壞的教育!倍挥挟斘腋械桨呀逃龔哪繕说竭^程都非常認真時才是卓有成效的當然,教師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沒有七情六欲,沒有私心雜念,要求教師人人都達到陶公那樣的境界,更不現實。但是我深深感到,作為教師有幾點卻必須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努力在教育生涯中實踐之: 陶行知說:“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薄跋壬葲]有進步,學生也就難有進步了!薄昂玫南壬囟ㄊ且环矫嬷笇W生,一方面研究學問。”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須有一桶水,實際上教師只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有“源頭活水”。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的周期變得越來越短,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多,自己教育的能力增強,教師在某些方面“后學”甚至不如學生的情況已屢見不鮮。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教學能力以及手段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中小學教師應該成為有較深文化底蘊的智者。新課程的實施特別注重教師的教育智慧,因為課堂教學的“預設”是必要的,但“生成”則更為重要,它是課堂教學的活力所在。而教育智慧取決于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的學識修養(yǎng),心性修養(yǎng),精神修養(yǎng)。教師應該過有智慧的生活。課堂上,當教師所講的是腦中思考的、心中流淌的,才會有滋有味,才會真正享受到教學的快樂。

          陶行知說:“大家愿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小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是的,熱愛教育,首先要愛學生,要對孩子有愛心。一切以學生為重,一切為了學生出發(fā),以愛學生為第一要務。當然,教師也是凡人,也會有喜怒哀樂。當面對屢次教育總不見效果,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腦后的學生。作為教師的我們都會煩惱、生氣。但冷靜下來想一想,這就好比人傷風感冒,人都會感冒,得了可以治好,好了還會再得,反復感冒,說明人身體抵抗力差。一個孩子反復出錯,只是說明他自制力差,他們需要的不是粗暴、簡單的對待,而是更大的關懷和耐心。作為老師,我們更應敞開愛的大門,接納每一個孩子,寬容每個孩子。無論他是健康成長的幼苗,還是被風霜侵蝕的小草,我們要用愛消除師生間的隔閡,用愛融化孩子心靈上的堅冰,用我們的大手牽著他們的小手,帶著他們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追求真理,學做真人”就要永遠虛懷若谷,永遠好學上進。即便這樣,能夠成“家”的依然是少數。因為成“家”,需要深厚的底蘊,需要不斷學習研究,實踐反思,發(fā)現規(guī)律,并進行深刻的理論創(chuàng)造;同時,還要在教育實踐中,培養(yǎng)帶領出許許多多確實優(yōu)秀的學生,并獲得社會確認。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fā)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炭嚆@研業(yè)務知識,做到政治業(yè)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6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學習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論著,讓我的收獲頗豐、感觸很深。

          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其中“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讓我印象最為深刻。陶先生說“事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會學”、“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就“教學做”三者關系而言,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與學都以“做”這中心,“教學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學,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學。就教育與生活的關系而言,“教學做”有一個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實際生活”,實際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學是學,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學習。動手做對自己就是學,對他人就是教,手腦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現象是普遍存在于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實行“教學做合一”,教師拿做來教,才能算是真教。學生實行“教學做合一”,手腦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創(chuàng)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敖虒W做合一”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自動、自學、自得的“治學”能力,才能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能言善行。

          還有陶先生“愛”的教育理論讓我體會到了我們要時刻愛自己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發(fā)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學生的心靈發(fā)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fā)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教師不僅要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fā)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yè)精神。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溫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差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誨,注重“以人為本”,“教學做合一”,愛學生,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7

          陶先生的“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等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看來,仍然熠熠生輝。我尤其贊同的是陶先生關于“關愛學生”的教育思想。

          每一位老師都想做一名充滿愛心的好老師,我也不例外。在平時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踐行著教育家們有關愛的教育的理念。但有時,面對著這群狀況百出的孩子,不得不感嘆一句:“孩子們,想說愛你真的很不容易”

          上課鈴響了,教室里仍然鬧哄哄的一片。瞧瞧,這邊幾個男孩子的彈球還沒有決出勝負,還在商量著下一堂課再戰(zhàn);那邊還有幾個頭靠著頭,研究著手里的卡,誰更厲害;還有幾個愛美的女孩子,正在比劃著頭上的發(fā)卡。

          在學生作業(yè)本上,醒目地出現了你強調了不知道多少遍不能寫錯的字,不能做錯的題。

          剛剛講過要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一會兒功夫,教室里就出現了網亂扔的廢紙。

          每天,只要你出現在教室里,不停有學生來向你告狀。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跑過來說一說,讓你幫他評評理。

          一天的工作下來,有時會覺得很累,很煩。受自己的心情的影響,想給孩子一個笑臉,想溫柔地對孩子說上幾句,有時都覺得很難。

          這一切,是不是說明了我的愛心缺失了呢?我不敢想象,假如我沒有了愛孩子的心情,還怎樣去完成我的教育工作。

          在一次的政治學習時,沙校長說的一席話,讓我有所感悟,他說:“我們有的老師,總是將自己放到與學生相同的高度,喜歡與學生較勁。學生犯了一點錯誤,總喜歡揪住不放,搞得學生不自在,自己也痛苦,那不是自己在懲罰自己嗎?”

          其實,更準確地說,是我將學生提高到與我一樣的高度,一切以大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行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下課的十分鐘哪能滿足孩子的玩耍的欲望,打了上課鈴再說上幾句又算得了什么呢?每一次開會、學習,校長不也得提醒了幾次,會議室里才能安靜下來,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學生又怎能做好呢?

          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就是在不斷犯錯,不斷改正錯誤。不出現一點錯誤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明白了這一點,還需要對孩子的錯誤大驚小怪嗎?

          學生不斷來向你告狀,那說明他信任你,想跟你來交流他的想法,其實,你不需要給他多明確的答復,只要能跟他說說話,孩子就覺得很滿足了。

          只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們,老師想說:其實愛你們真的很容易。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8

          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行為樹立了新的標桿。為了自己的理想成真,毅然放棄大學教授優(yōu)厚待遇,獨創(chuàng)教育天地。

          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辦曉莊師范學校,和學生們一起下田勞動,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習慣。把貧窮的中國人民大眾作為教育對象,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須到民間去,到鄉(xiāng)間去。與現在的“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合轍。

          陶行知先生踐行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曾經說“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要像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fā)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讓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讓學習之旅變得如意溫馨。

          受現在社會現實的影響,先進的教育方法不斷涌現。教育一方面教育要和國際接軌,運用高新技術使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廣而多、新而快;另一方面教育仍然要注重基礎教育,讓因材施教成為教學工作奉行的規(guī)范。

          我們現代的教育也應該和國際接軌,要有各級各類不同層次的教育,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各門各類人才。讓學生踐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理念。一是要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二是要有適應行業(yè)的特點、技術和技能。根據學生的脾氣、性格、愛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們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對待每個學生都要

          仔細觀察、了解他們,使他們在學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并從中受益。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貼心交流,用心服務。

          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對待學生,力爭達到預料中的效果。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細心,面對學生,教育是個慢功夫,教師要靜待花開,聽花開的聲音。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力爭“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落實到行動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對學生教育教學的時間與成效是成正比的。在對學生的教育方式上,踐行教學相長,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善于看到學生的優(yōu)勢,讓相互促進奏出華美的樂章。向自己的學生學習,虛心地向他們請教,畢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地去了解教育對象,要對癥下藥。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了解學生,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那么他們的學習效果將會更加顯著。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合一”的理念更應該落到實處。他說:“如果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學的法子,那時先生就費力少而成功多,學生一方面也就能樂學了,所以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边@段話說明了教與學兩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師要讓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清新的認識,既讓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飽,又要讓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吃得好。

          學生在學新知識時,首先讓他們了解知識的表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以后,再去進行深層次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教不在多而在精,容易的知識可以給學生自學,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重點、難點不可忽視,把握住重點、難點是教學的關鍵所在。陶先生曾經說:“教員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業(yè)能力的長進,要把我們的教材教法一天長進一天。”教師應該對業(yè)務追求、業(yè)務提高、業(yè)務進取心劃定為教學合一。只有教師的知識是源頭活水,學生才能接受更多的知識。教師要擺正自己的教學主導的地位,激發(fā)學生求知的熱情。 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說“生活決定教育”。在他看來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倡導教育和生活相結合,學校和社會相結合,手腦并用,在勞力上勞心,教學做合一!皭蹪M天下”,陶行知之博愛,是愛人類全體;而在人類全體之中,弱勢群體的生命權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認為弱勢群體最需要愛。

          作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豐厚,言論精妙,他的許多觀點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與當前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交相輝映,堪稱中國近代史的一位偉人,教育史上的一位奇人。陶行知先生竭力提倡、努力實施的“生活教育”理論就是一例。在陶行知先生看來,“生活教育”不僅僅是“生活”與“教育”的結合,更不是用“生活”來點綴“教育”,而是主張要使教育與生活完全熔為一體。只有當“教育”成為“生活”真實時,教育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陶行知先生之所以偉大,之所以注定要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就在于作為循循善誘的教育家與作為勇往直前的社會活動家的他是完全“熔為一體”的。陶行知先生實實在在地將自己確定的教育目標,當成了他自己生活的準則——他怎樣教育,也就怎樣行動,他怎樣生活,也就怎樣

          教育。即使為此就得面對刀山火海,面對死亡威脅,他也依然一如既往,絕不退縮,因為他認定只有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教育”,才是國家昌盛、民族振興所迫切需要的。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諦。因為理想的教育總是指向“真”“善”“美”。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達到“真”的境界,才能繼而追求“善”和“美”!罢妗敝跒槿,就是“認真”,就是“真誠”;之于處事,就是尊重事實,尊重科學。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比欢,作為教師,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難達到“真”的境界,常常會因為自己素養(yǎng)的局限而失真。

          我覺得,陶行知先生倡導“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論,真是抓住了問題的要害。只有把教育從目標到過程都非常認真時才是卓有成效的。我深深感到,作為教師有幾點必須向陶行知先生學習:

          首先,教師對待學生必須公正公平。這是學生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做不到這一點,你就不可能讓學生感到滿意。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更加困難。我想陶行知先生是十分強調“公平公正” 對待學生的。這可以從陶公真心實意大辦“平民教育”、“孤兒教育”中得到驗證。

          第二,教師對待工作必須認真扎實!罢J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證,教育就更是這樣。只要教師工作稍不留意,就有學生不把學習當回事。所以如果拿教師的知識能力與他的工作態(tài)度相比,“知識”還得依靠“認真”來學習,那份“才能”還得憑他的“認真”去發(fā)揮。所以有句名言說得好——“態(tài)度決定一切!”

          第三,教師對待學問必須好學上進。這是當好教師的重要條件。教師不可能個個都是學問家,但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相關內容,卻應該熟練系統(tǒng)的掌握,以便給學生最好的幫助指導,更有效地帶領學生開展學習研究。除了所任教的學科知識、教材教法,還有教育學心理學,都要努力掌握。這需要在漫長地教育實踐中不斷摸索探究,這是當好一名教師的保證。而且更重要是,教師謙虛好學、積極進取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最有說服力的教育!白非笳胬,學做真人”就要永遠虛懷若谷,永遠好學上進。即便這樣,能夠成“家”的依然是少數。因為成“家”,需要深厚的底蘊,需要不斷學習研究,實踐反思,發(fā)現規(guī)律,并進行深刻的理論創(chuàng)造;同時,還要在教育實踐中,培養(yǎng)帶領出許許多多確實優(yōu)秀的學生,并獲得社會確認。

          第四,教師對待教學改革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時代在發(fā)展在進步,教育必須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什么是創(chuàng)新?陶行知先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概括的說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全新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的改進,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教育要從課堂和書本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即關注生活重于關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學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xiāng)的建設、國家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文明宣傳、公益勞動、社會調查及社會服務中去觀察、去感受、去鍛煉、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僅對老師,而且對我們這些將來要走上三尺講臺的都有重要的影響,學習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今后,我將把所學到的行知精神賦予到我的實踐活動中去,切實把行知教育思想落到實處。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19

          假日期間我讀了《 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遜》一書,感悟很深,通過閱讀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兩點體會: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其含義極其豐富。陶行知先生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薄皬南壬鷮W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睂τ谝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做到以學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個理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對于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要“個別對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細致的了解,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都能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從而避免學生因為經常不能獲得成功而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心理。我們在教育中不能用統(tǒng)一的方法來進行,而應該針對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老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的社會職能就是體現出“導”這個特點來。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解決新的問題。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導下,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吧。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 20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弊鳛橐幻鈽s的人民教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創(chuàng)新的理念。通過閱讀《六位教育家》,學習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關事跡,自己作為教師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學到的東西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愛崗敬業(yè):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yè),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要做“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的人。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yè),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的職業(yè)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yè),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

          二、要有愛心。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qū)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在這點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加強師生情感,用愛心培養(yǎng)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愛學生,怎么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yōu)點,不夸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提高自身素質: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yǎng)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以自身之言行給學生以楷模之影響。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師生關系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系,要求學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講禮貌,談吐文雅;要求學生衣著樸素、大方,自己就要端莊、.潔;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說到做到;要求學生說話誠實,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動之以情、以情育人,曉之以.、以.塑人,導之以行、以行正人。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育是萬古長青的事業(yè),教師的任務無尚光榮,因此,我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開拓進取,努力工作。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陶行知學習心得05-04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11篇01-30

        陶行知的名言200句05-02

        《陶行知喂雞》閱讀答案03-02

        陶行知的名言220句07-20

        陶行知的經典名言語錄11-10

        陶行知的名言名句140句03-14

        陶行知的經典語錄70句05-07

        《陶行知文集》讀書筆記03-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