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的例2、試一試、練一練及練習二的1~4題
教學目標:1.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在現(xiàn)實的應用題情境中知道稅率的意義,理解 求納稅額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確解決相關的納稅問題;
2.使學生正確認識到依法納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學重點:稅率的意義以及求納稅額的方法
教學難點:個人所得稅的教學
設計理念:新的數(shù)學課程改革強調,數(shù)學學習并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xiàn)實的和探索性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shù)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安排的內容正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稅收這種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個人所得稅的教學還要突出探索性和開放性。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揚州火車站、雙博館、國展中心的照片,問學生:你知道建造揚州火車站、雙博館、國展中心一共花了多少錢嗎?這么多錢哪來呀?
由此引出稅收和納稅。
你知道稅收是怎么回事嗎?
師:稅收都是根據(jù)國家稅法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稅率,把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為什么要納稅呢?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看完這段錄像,你知道了什么?
師生小結:看來,依法納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稅收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說錯,教師應利用好他們的這個知識盲點對學生進行依法納稅的思想教育)
學生討論并舉手回答。
二、教學例2
三、鞏固練習 1. (過渡)在稅收中也有許多百分數(shù)問
題,一起來看納稅中的百分數(shù)問題,出示例2。
學生讀題后讓學生思考:關鍵句中的5%是以誰作為單位“1”的?
師:這里的5%就是稅率,是指應納稅額占收入總數(shù)的百分之幾,就叫做稅率。
你認為怎樣列式求納稅額呢?用什么方法計算?
2.怎樣計算60×5%呢?(引導學生把百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或小數(shù)來計算)
按自己的想法計算出結果。
3.追問:如果十二月份的營業(yè)額是80萬元呢,應繳納稅款多少元?要求學生口答列式。
4.小結:怎樣求納稅額?
1.讀題后明確:買車一共要花的錢應包括車的價格和車輛購置稅。
要求最后的問題應該先求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先算出要繳納的車輛購置稅是多少元)
題目中的10%指的是什么?以誰作為單位“1”?怎樣列式解答?
2.完成練一練的題目。
3.師:剛才我們研究的是怎樣繳納營業(yè)稅。稅收還有很多種,比如說增值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等。不同的稅種有不同的稅率,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查閱有關資料。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學生列出算式。
學生討論。
學生計算,集體訂正。
指名學生口答。
學生說說求納稅額的方法以及百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學生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學生解答,集體訂正。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的第1題。
學生讀題后提問:這里的稅率是多少?以誰作為單位“1”?要求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就是求什么?選用什么方法列式?
2.做練習二的第2題。
“應繳納17%的增值稅”是什么意思?誰是單位“1”的量?你會做嗎?
3.做練習二的第3題。
讀題后講解什么是個人所得稅:是國家為了調節(jié)個人收入差距,由稅法規(guī)定的按個人收入一定的比率征收的稅目。
問題求實際得到獎金多少元首先要求什么?實際得到獎金怎樣求?(明確實際收入=應得收入-納稅額)
學生回答后列式。
學生回答后列式。
根據(jù)分析列出算式,集體訂正。
五、指導練習
1.向學生詳細講解個人所得稅征收的目的。(調節(jié)個人收入差距,讓較高收入者為社會作更多的貢獻)
2.自學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標準。
3.理解“月收入超過1600元,超過部分按下面的標準征稅”這句話的意義。
舉例說明哪些情況不交稅,哪些情況要交稅。
解讀超過1600元不足500元的部分是什么意思;解讀超過1600元500元~2000元的部分是什么意思;解讀超過1600元2000元~5000元的部分是什么意思;
4.試著讓學生分解李明的媽媽月收入1800元。
要求自己試著列式。
5.閱讀書上第7頁的《你知道嗎》。
學生自學第4題的標準部分。
學生討論1800元應分成幾部分,哪一部分要交稅,交稅部分的稅率是多少?匯報后教師及時糾正錯誤的認識。
學生列式,集體訂正。
六、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與同學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