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篇1
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廣州參加了由生本教育創(chuàng)始人郭思樂教授舉辦的全國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習班。這次培訓內(nèi)容分三部分:一是觀摩課展示、教學點評;二是由郭思樂教授做的關于生本教育的講座;三是與執(zhí)教教師交流,并進行課堂教學講座和問題解答。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更真切地感受到,這里的教學不僅無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學中播種人文情懷,喚起生命的激揚。
課前研究:充分的先學是構建生本課堂的法寶。先學就是將新知識、新任務提前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地研究,把個體的想法帶入課堂,從中選出最優(yōu)化的學習方法,把學習變成一種享受,老師則要抓住文本的關鍵點去布置前置性課前小研究。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節(jié)五年級的數(shù)學課:《圓的周長》,課前老師給學生安排了四個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的周長?找一個圓形物品,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再找?guī)讉不同的圓形物品,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完成表格;說說自己的感想。課前自學讓學生對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課內(nèi)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質(zhì)疑中提升認識。學生不僅理解了概念,而且會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之間的關系,不僅學會了如何求圓的周長,而且還理解了圓的周長和直徑相互依存的關系。正因為教師把一切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學生的表現(xiàn)才會如此精彩,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體現(xiàn)嗎?
課前見聞:不管什么樣的課堂,課前都有幾分鐘的講述見聞時間,語文課前學生或帶來一則文學笑話,或講述閱讀故事,或背一段優(yōu)美的文章、詩句等等,數(shù)學課前學生或出一道腦筋急轉(zhuǎn)彎,或課外攻克的趣味數(shù)學題等與大家分享,英語課前學生將課外學來的某一個新單詞、句子等教給大家,這種模式化的課前見聞講述訓練,有專門的學生主持,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同時,每個學生都在收集、整理、積累知識中成長。
課堂教學:小立課程,大做功夫,實現(xiàn)教少學多。小立課程指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盡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以此實現(xiàn)教少學多,提倡教師的無為便是有為。數(shù)學課,只要引導明確思路即可,解題方法學生能解幾種就解幾種,不必強加。一旦測試,學生出題互考互改,學生的能力的確很強,但基礎知識可能較弱,怎么辦?老師就經(jīng)常組織一些針對性的課題研究。比方說“基礎概念的研究”,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概念錯誤的種類,成因等等,以此來解決基礎內(nèi)容不過關的問題。
課堂組織:自從自己實驗生本課堂以來,我的課就亂了。小組交流時,有的學生默默不語,有的學生滔滔不絕,可一句話也說不到點子上;還有的學生趁機搗亂,整個課堂怎一個亂字了得。課堂組織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為此我困惑,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怎樣會學到東西呢?廣東省不僅在教學上生本化,連課堂組織模式也發(fā)生徹底的改變,所有的機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詩句或教師自創(chuàng)對子代替,如:一年級孩子在認完一課的簡單字后準備攻克最難的幾個字時,教師喊:“奇思妙想”,生接“記難字”,師再說“四人小組”,生接“面對面”,學生邊說邊坐好,并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學習的準備,把會認字卡放一邊,不會認的擺桌面,小組討論字的記憶方法,然后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采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組織課堂,如師說“書山有路勤為徑”,而生接“學海無涯苦作舟”,師“開卷有益”,生“博覽群書”等,課堂組織充滿了文學的色彩,學生在復習背誦經(jīng)典名言的同時,教師輕松完成了組織課堂的任務。
課堂氣氛:生本的課堂學生絕對是分小組學習的,在我的課堂中,當孩子匯報時,語言拘謹,不連貫。臺下的同學,有的持觀望態(tài)度,有的是看熱鬧,還有的趁機搗亂,只有一小部分在認真傾聽,課堂中同學之間不能形成互動,之間的交流語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給孩子們說。為此我也困惑,這樣不是限制孩子了嗎?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覺得很別扭?墒峭ㄟ^聽課我發(fā)現(xiàn),生本課堂小組的`組織很有序,組長負責,組員人人有責,有記錄員,有監(jiān)督員等,課堂上小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集體的獲獎,個人的獲獎,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資料收集的多少等都與小組成績掛鉤,因此各小組做到了人人參與,人人發(fā)言,回答問題總是以小組為單位,而不是學生個體。小組發(fā)表意見時又是按第一發(fā)言人、第二、第三、第四發(fā)言人的順序輪流發(fā)言,而不是個別學生一言堂。由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氣氛熱烈的課堂,人人參與,不是口號,而是事實。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團結奮發(fā)的團隊,伶牙俐齒、充滿自信、儀態(tài)大方。課堂上實驗教師和學生的狀態(tài)給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剛開始的學話很必要,通過學話,孩子們才能學會匯報的流程,同學之間交流的語言,慢慢的會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在以后的課堂中,學生們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亂,更有序。
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我們看到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評價準確,語言婉轉(zhuǎn),被評價者虛心接受,積極回應。其實,訓練學生相互評價要做到“靜待花開”,要有一個過程,一年級的孩子總是在老師提醒下用稚嫩的聲音問:“我的想法說完了,誰來與我交流?或“我讀的怎么樣?請給我提提意見?”;中高段的學生評價交流就顯得成熟流暢了,課堂上總是話筒搶不過來,“我來補充一點”,“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認為你的觀點錯在…我認為應該是…”等等,教師只是在享受著學生的爭論和評價,并適時點撥。課堂上回蕩的是學生的聲、影,激揚的是學生的生命,課堂上的主體回歸,詮釋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內(nèi)涵。
知識解決:我們的課堂知識解決經(jīng)常是教師越庖代俎,教師的思維畢竟有限,生本的課堂老師變得聰明而輕松,有困難找學生,學生豐富的思維使知識的解決更加多元化。
這次學習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對心靈的撞擊。身臨課堂的感受,又聽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的專題講座,以及實驗學校的校長和特級教師的經(jīng)驗介紹,給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質(zhì)就是提升生命質(zhì)量。我們實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fā)展。生本教育是激揚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學生生命質(zhì)量的教育。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篇2
近期研讀了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頗深,從心里到精神上真正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以“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
在現(xiàn)實中,我們經(jīng)?梢钥催@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么詳細了,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得要命”,這就是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里,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F(xiàn)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zhì)(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fā)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于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yè)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
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fā)展,但發(fā)現(xiàn)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開展教學活動!郭思樂教授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nèi)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著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著,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學要注意:低入(簡單、根本、開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語文教學來說,方向是閱讀,整體感知,然后品讀,并在課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在作文教學中,開始是自由作文,先寫后評,先評后改,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
粗淺的學習讓我認識到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篇3
什么是“生本教育”?怎樣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靜下心來,非常認真地讀了郭思樂教授的相關文章看來一些公開課的視頻,感受很多收獲也很多。有些念頭在腦海中忽閃而過,似欲飛出卻未能成型,處于似懂未懂的境界。
當我進入郭思樂的“生本教育”世界中時,我原先的好多疑慮都在這兒找到了答案,也清楚了“生本教育”中什么才是教學的重點,什么才是學生最需要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自主的學習。教師轉(zhuǎn)變角色,由演員變?yōu)閷а。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組織學生學,服務于學生的“學”。“生本教育”中的“先學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嗎? 那為什么我們沒有從根本上轉(zhuǎn)變觀念,把老師從沉重的教學負擔中解脫出來,還給學生充滿快樂和激情的課堂呢?我認為我們與新課程理念不相適應的評價制度、考試的指揮棒還在深深的影響著老師的思想,制約著我們的教學實踐。老師不敢放手,不相信學生的能力。擔心如果老師不面面俱到地把每一個知識點都灌輸給學生,考試結果就不理想。我特別欣賞文章中案例所涉及的小學取消任何形式的統(tǒng)考及期中、期末、月考等,取而代之的是“研評課”。
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zhì)疑,在合作、交流、質(zhì)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孩子們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這樣學生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在這篇長長的報道中,郭思樂以一個個成功的事例讓我明白:在學校中,教師應該怎樣轉(zhuǎn)變觀念,怎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學習,并從中迸發(fā)出他們最大的學習熱情。報道中提到:在生本教育課堂中,短暫的教學現(xiàn)象不是教學結果,長遠體現(xiàn)出來的實效才是真正的成就。我原本以為那種課堂吵鬧不斷,亂七八糟的不象是個學習的地方,在我固有的認識中認為安靜的課堂才是真正學習的場所,但事實并非如此。不同的學習方式可能會達到相同的學習要求,但哪一種是最有效的,最適合學生,或者說是所有學生都想要的呢?那當然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最能發(fā)揮學生智慧的那一種了,那就是郭思樂教授所推崇的“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這篇報道從好幾個方面讓我看到了“生本教育”的 優(yōu)越性,它從語文教學,數(shù)學教學,班級管理,學習評研,班級活動等等各方面都給我們列舉了強有力又吸引人的事例,讓我一再地感受到那里的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有趣,意義十足,也為那里的學生感到欣慰,他們能有那樣的學習方式真的很幸福,他們在學習上沖勁十足,自主意識強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他們樂于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同時我也從中看到,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我以前一貫認為,作為教師,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對得起學生了,自己做得多一些,就是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還認為這就是在延續(xù)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積極、認真地服務于學生的充分體現(xiàn)。但沒想到自己其實是犯了“汗水主義”思想,帶著“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師苦做”思想,卻不知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生長空間,更破壞了他們自由生長的規(guī)律,使得學生被傳統(tǒng)束縛,無法自由施展。這種“保姆式”的教育并不可取。既然“拋秧式”教育不僅能減少勞動量,還能給學生帶來自由生長的快樂,且效益高,那我們又何樂不為呢?我在期待著……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篇】相關文章:
2.信息教育心得體會
3.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4.孩子教育心得體會
9.三心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