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時間:2021-07-26 18:15:39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精選7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講座心得體會會(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精選7篇)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

          上周日在新教師培訓中,我聽了xxx老師的心理輔導講座——壓力與壓彈培養。

          李老師通過壓力覺察游戲、自畫像投射測試、自制人際支持系統網等生動活潑的方式,淺談壓力和壓彈的培養。整整兩個小時的講座,學生聽得饒有興趣,絲毫沒有疲倦之意。講座中,我有幾點感觸很深:

          一、年青教師壓力不小。

          據講座資料顯示,從年齡坐標比較,20——30歲的年青人是中國壓力最大的人群。20——30歲是人踏上社會的轉型期,壓力主要來源于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從行業坐標比較,中層管理者80分,經理層75分,教職員工75分,高于下崗工人(68分),也高于一般企業工人(59分)。

          年青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自身:自身要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另一方面,也來自學校這個特殊的環境:繁瑣事情多、學生聲音嘈雜、社會期望較高、家長關系難處理,雖然工作時間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還得帶回家做,此外,備課的工作可能使教師回家去后還在苦思苦想,不斷尋求更好的方案。

          確認年青老師有壓力是正常的事情,就應該正確對待它。就我個人來講,就應該正視壓力,培養壓彈!敖逃切撵`對心靈的呼喚,是用心靈來澆灌心靈。”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處世積極,能夠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二、了解你——我——他。

          李老師在講座上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了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語言為工具的,但不恰當的語言的運用會適得其反。盡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緒的宣泄卻可能傷害他人,破壞彼此的關系。

          換一個角度,嘗試著去理解他人,那就會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怎樣的語言,自己真正需要說些什么。講座上,李老師談到了兩點:

          1、要就事論事,不要就事論人。

          人是通過事情來了解人的,往往因為一些消極的事情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當一個人被全盤否定時,那種感覺非常難受,并不利于他的改變。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所以不能夠否定一個人的全部,而應該就事論事。

          2、知道說什么,知道什么時候說,知道對誰說。

          說話之前要打好草稿,選擇合適的時間、想好合適的內容、考慮彼此的關系。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支持網絡。

          李老師在講座上要我們畫了一張蜘蛛網圖,網的中心是“我”,按照遠近次序,分別在網中填上當自己遇到壓力時可用的資源。

          我發覺自己的壓力網絡比較窄,當遇到壓力時可傾訴的人也只有4—5個。盡管自己感覺已經夠多了,也足夠了,不過李老師說,壓力網絡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網絡中加入學科中的領軍人物與優秀教師。學科中的領軍人物和優秀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給自己補充心理能量。

          四、區分清楚工作的重點。

          “要區分清楚壓力的來源,確認重點,確認那些可以放棄。”教師的工作很繁雜,從早到晚基本沒停下來的時間。如果事事都覺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會事倍功半。剛剛進學校的新老師,往往會想把什么事情都處理好,但是總覺得力不從心。我曾經就有這樣的感覺,于是我開始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踏踏實實地把課備好,課后作好反思工作。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師傅來聽,而且備課的辛苦可能也不能為人所知,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教學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進步。教育教學能力才是教師發展的根本。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2

          通過對生活深入思考“希望得到什么成就、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循序漸進的行動”,我應該對自己有個的規劃了,讓沒有夢想的日子遠離!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于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F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是圣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學習,我也知道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于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復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癥“下藥”。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3

          今天學校組織了一場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作為一名剛升入大學的學生,我從中明白了心理健康對我們今后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大學是一個大的集體,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而如果而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無法與人正常的相處,無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網,這將會導致我們覺得生活是孤單的,是無助的,從而產生一種迷茫的時生活狀態,這對我們的大學生活是致命的,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們也將通過大學慢慢的融入社會,而不完整的大學生活將無法為以后步入社會做好鋪墊,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對每天的生活充滿激情。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我們大學生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為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必不可少的,這對于增強與維護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我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要想擁有一個完滿的大學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而至于因為一點小事就悶悶不樂好長時間,也不至于因為一點挫折而自暴自棄,產生各種沮喪悲觀的想法。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通過這次的講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對我們的重要性,一個幸福的人生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堅實的后盾,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將會幫我們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后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完滿.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4

          成為心靈智者,創造幸福人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呵護

          壓力導致身體和心理疾病這四個方面的心理壓力會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人一旦覺得壓力大,身心都會反映出來。所謂身體的反應可以導致各種不適,最簡單的就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身體不適會影響生活狀況、影響工作、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疾病,比如胃潰瘍、不孕不育、癌癥等。在發達國家,醫學體系已經改稱為生物、心理和社會理念體系,也不再單純把人當動物看待,就是因為人有心理反應,有社會過程。

          心理壓力當然也反映在精神上。例如,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會下降,腦力勞動成績也下降,嚴重的會導致工作系統的錯亂。當身體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作出嚴格的判斷非常難。但基本上所有疾病都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完全是生理因素,跟心理因素一點兒不相干的,科學研究證明還沒有。一旦生病,應該積極地求醫問藥,積極考慮有哪些心理因素可以改善。身體和精神雙管齊下,就更有利于戰勝病魔,恢復健康。

          自我調節和減壓要分成幾個方面來實現。首先要提高認識水平,要知道心理壓力的存在,如果不知道,就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

          其二,要逐步地變化,不要變化太猛,要把變化改為一種緩慢的過程,要有適應期。其三,維持心理健康通用的規則,就是要從事適度的體育鍛煉,它不僅對身體有好處,對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好處。在鍛煉過程中,人會自然而然地擺脫一切煩惱。

          其四,要進行社交活動,尤其是退休人員。

          最后,如果確實覺得自己壓力太大,覺也睡不著,可以找專業心理咨詢人員幫助。不過,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壓力有利于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到了某個基點才會產生負面作用。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5

          20xx年11月12日晚上6:30,作為四川音樂學院心理委員的一員,我聽了一場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這個講座是我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心理委員的第一課。

          通過上大學心理健康課程,我了解了許多關于心理方面的問題,也使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大學生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機或疾病,不會主動向心理咨詢中心或是專家尋求解決方法。例如一些大學生經常口口聲聲說“郁悶”、“空虛”或是“寂寞”、“無奈”等,這就有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初期癥狀;而失戀、考試不及格、不會做家務、受到同學嘲諷等在平時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為導致他們情緒崩潰的導火索。但這些小問題、細節平時都不為他們所重視,他們意識不到容易引發的危機,也就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直至最后問題日積月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大學生應該更主動一些,關注自己的心理動態,主動向專家說出自己的所想。

          我們應該都知道,如今,心理健康這個話題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身體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缺少。我們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即身體、心理都要健康。心理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她給我們定義了心理健康的標準,提出了大學生面臨的成長問題。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理財習慣、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際關系及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分析等。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要適應社會角色,環境的變化。我們應該要很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再是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要更多一份主動心,責任心,很多問題及事情都要靠我們自己主動去做,去解決。要能盡快的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不要總是懷念過去的時光。每到一個新的環境,習慣就好。就像我們剛來到大學,也應該讓自己盡快的適應。否則就會出現許多的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雖然有句話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很多時候你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蚴悄悴豢赡茈x開一個群體獨立存在。所以就需要我們建立好人際關系。比如學會傾聽別人或是贊美別人。總之就不要讓自己脫離大眾。其實,我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好。雖然自己也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人際交往方面很狹窄,不敢主動與別人交流等。現在也要深刻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相信自己以后也會在這方面多加注意。

          第三方面:大學生常見的失落、自卑心理。自己覺得自己在這方面表現得很明顯。首先,來到這里也不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因為某些原因,只能選擇到這里來?粗嗌系耐瑢W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校,自己不免有些許的失落。再者,來到這里,在學習上遇到了許多困難。生活中同學多才多藝。這更添加了我自卑的感。但現在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師的教導、師兄、師姐和同學們的關心讓我更加堅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過去。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于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

          在心理課講座上老師提到心理委員必備的條件。如知識條件、技術條件、咨詢人員的道德禁忌等,讓我們一下子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作為心理委員,自己首先不能對那些不法的行為或錯誤的態度置之不理,如果心理委員都麻木不仁,同學在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這方面就又可能陷入盲區。心理委員責任重大,不能掉以輕心。

          我不泄露他們的隱私,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的,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有責任心的心理委員。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6

          我認真傾聽了xxx教授《關注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講座,感覺受益匪淺。其中“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這一心理現象,令我感觸最深。

          我班有一個不想做任何作業的小哲同學,我覺得他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也許使我們老師的錯誤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后進生”。反思平時的做法,我真想對小哲說一聲:“孩子,對不起!”

          我將嘗試著從心理學的角度,針對我們班小哲同學的表現,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以求找出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

          一、“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

          鐘教授講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薄翱杀氖,避免屈辱壓倒了個人的發展。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愿造成不幸的終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級里的恥辱……”

          20xx年秋,我擔任一年級語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覺得我班小哲的一些變化,非常符合鐘老師講的這種心理現象。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小哲已經不再做任何作業,甚至拒絕學習。

          記得小哲一年級剛入學時,能認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認識幾個簡單的漢字,每次老師提問,他會很積極地舉手,當然更多時候是搶答。因為他自控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差,想說就一定要說出來才能安靜下來。后來,小哲對音節拼讀、認讀筆畫較多的漢字,漢字書寫等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困難很大。同時,小哲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越來越吃力。

          我和老師們對小哲不約而同地就只有批評批評再批評,除了批評還是批評。這就出現了下面的一幕:“。″e了這么多!唉!怎么十個字,寫錯了九個!”我們班其它學科老師也經常向我告小哲的狀:“你們班的小哲,昨天又沒做數學作業!”“你們班的小哲,今天美術課又沒帶全美術材料,上課什么也不做!”……漸漸地,老師們覺得他學習是怎么也趕不上去了,就給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么玩,只要不故意擾亂課堂,老師們就會不管不問。老師不再關注他,同學們也越來越忽視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說是即將或已經被邊緣化了的孩子。

          現在,小哲已經上二年級了,而他好像已經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了興趣。他不再寫任何作業,上課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拒絕寫錯誤的作業,以免承受班級里的屈辱。這種現象就是福勒博士強調的,某些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認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薄昂⒆觽優榱司芙^體制,寧愿造成不幸的終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級里的恥辱……”

          二、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戴克斯的“行為目的”理論: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中說:“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類天性中最強烈的欲望將必然難以得到滿足!北憩F出問題行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為方式得到“歸屬感”,但是又希望獲得師長和同伴的關注、認同和接納,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他們只有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現在的小哲,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理,所以才表現如此。課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無人的“瘋玩”——隨便亂涂亂畫些什么,咬咬鉛筆頭兒,捏橡皮泥,玩文具,折紙飛機……任何一個小東西,都足夠他玩上一節課。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幾乎已經跟他沒有任何關系,而他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跑到講臺上跟老師說:“我要上廁所!”他幾乎每節課都要上一次廁所。有時看他的神態表情,確實急需上廁所。有時又發現他去廁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園里透透氣,玩一會兒。因為他要溜達很長時間才回到教室。

          課間活動,小哲常常會因為一點兒小事(伙伴碰了他一下,同學搶了他的螞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課間活動,校園里正澆花,他拿著一根長長的柳條沾滿了泥,一邊跑一邊甩,追著小伙伴滿校園跑,弄得校園里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還有一次,他竟然拿著一把剪紙刀剪自己的頭發,伙伴們越是不讓他剪,他就越剪,結果很多同學圍觀,等老師指導,他已經剪得滿頭坑坑洼洼像個“刺頭”。如今的小哲,無論是與眾不同的怪異表現,有意所謂的惡作劇,還是嘩眾取寵的行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們給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這一系列表現,我感覺自己身為老師,身為班主任卻絲毫不懂心理學,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誤判:“他是學習有智障的孩子,不用嚴格要求他完成學習任務,只要讓跟小伙伴們一起玩,一起快樂的在一起,就足夠了!

          原來,我這不是一種善舉,我只是在給自己找一個不用去管理他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對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對不起!孩子,你需要什么?孩子,讓我怎樣去幫助你?”

          三、過去的事既然已經發生,懺悔也沒有必要,如何避免“錯誤的做法”再次發生倒應認真思考。希望“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若要尊重與接納每一個學生,除非我們對人的本質有積極的信念,相信每一個體獨特的潛能,重視每一個體的人性尊嚴和價值,否則我們不可能做得到。

          當一位老師對學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賞學生成就和優美的一面,同時,他有能力去體諒和接納學生的錯失、困惑和混亂,因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變性。而教師的接納、尊重、饒恕、忍耐,會引導學生的轉變與成長。

          小哲才剛剛踏上小學之路,如果我們能做到從現在開始,注意從言辭和行為等方面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顆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納這個孩子。他可能曾經是因為保護尊嚴的需要轉移了對知識和技能的興趣,現在趁孩子還沒有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興趣,我們還能幫助他更快地找回對知識、技能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老師們達成共識,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幾個方面。

          1、對孩子全接納,無論他犯了什么錯,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辭去羞辱他,保證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滿足。

          2、多關注他,給他發言的機會,多讓他回答難易適中的問題。他書寫能力差,但背記能力強,我們不要抓住其不會寫字的小辮子不放,多讓他背誦一些詩文,以展示其優秀的一面。

          3、家校溝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師專門為他量身定制的作業。只要孩子稍微有進步,就給以大力表揚,逐漸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強體壯,愛勞動,也很會干活。我們可以抓住孩子的這一優點鼓勵他多為班級服務,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對大家有用處,在班里有地位,不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漸讓他在同學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愛與歸屬感,他就會踏上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學校心理學家”,他徜徉會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時刻關注著學生內心的基本需要,與學生的心理發展歷程一路同行!學習兒童心理學,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每一個孩子的心里充滿陽光,這將是我永遠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7

          講座圍繞“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這個主題,講座開始,李教授與大家互動做了熱身活動“愛的鼓勵”,活躍了全場的氣氛。講座中,李教授圍繞心理健康的內涵、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如何調控情緒等方面,旁征博引,侃侃而談,用豐富的案例、生動的圖文、幽默詼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講座氣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紛紛提問,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導同學們運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和諧的人。雙方互動良好,同學們積極性很高。

          通過聽這次講座我們都從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首先我們知道大學生存在交際困難,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自我意識,學習與生活的壓力,情感困惑和危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必須學會正確的處理。

          學會調控情緒很重要,其實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怎么做情緒的主人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系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讓壞的情緒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聲來;或者是讓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慢慢平靜下來。聽一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還有就是我們應該多交點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話,應該多和他們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簡單的一起出門逛逛,還是別的,多談談心。脾氣需要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說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

          另外要讓生活豐富起來,可以挑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個人神采也就不一樣了。還有我們要記住每個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時期,要放寬心,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和

          朋友的幫助,我們都會走出那段時期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要學會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