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心得
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滲透在各門學科中的。語文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工具,所以更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習是復雜的心智活動,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語文學習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構成智力操作系統(tǒng)。語文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習慣、動機、興趣、性格,構成動力調節(jié)系統(tǒng)。毋庸置疑,語文學習既依賴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再加上語文教育自身具有創(chuàng)造性,能使學生獲取語文學習的創(chuàng)造成果,發(fā)展語文創(chuàng)造能力,陶冶學生創(chuàng)造個性品質。因此,在語文教育中,完全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滲透著創(chuàng)新思維的略讀課文,在教學中既要落實語文的工具性,同時又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維創(chuàng)新的價值引領;在尊重文本價值的同時,又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導讀中的主要問題自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感悟語言,學會表達。為了豐富閱讀及提升文本認識,補充相近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在默讀中發(fā)揮想象,練習口語表達。
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如果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興趣、求知欲是支持、推動學生認識事物的巨大內動力。三年級的學生依然對故事充滿好奇,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一個類似的故事激趣導入,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接著學習課文中的故事,學完后有引出類似的故事。整堂課,學生都在聽故事、學故事、用故事中自主學習,增長知識,讓學生在故事中獲得一種愉悅的享受。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教師要在學生的認識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索欲望。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發(fā)掘教材時,我把它設計成一個思維訓練點,故設疑問: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為什么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贊呢?而后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通過多層面感悟引領學生把握三徒弟的畫為什么與眾不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想別人沒想到的”的深層意義。在語言訓練方面,通過學生默讀課文、感悟詞語以及運用關聯詞語表達等手段,來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對此,學完課文后,我又補充了兩個類似的故事:《十里蛙聲出山泉》和《深山藏古寺》,分別讓學生品評畫妙在何處,如果你是當時的畫師又會怎樣畫?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在于拋磚引玉,更在于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最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的思維活動雙向暴露,在讓學生看到了學生思維過程的同時,教師也看到了學生思維的真實過程,從而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向思維,他們在尋求答案獲取新的知識的過程中,也就有效的促進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
總之,語文教師要在改進教法中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想法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維。準確發(fā)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與肯定指導,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心得】相關文章: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09-08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0-06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設計12-05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06-23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設計04-28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設計06-16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0-06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09-11
想別人沒想到教學反思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