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歡迎來到瑞文網!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

        時間:2022-03-09 09:40:50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

          從小到大,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不少寓言故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精選10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類導航    中國類        古代類        短篇類    

        ▼中國類▼
        【1】狐假虎威【13】扁鵲說病【25】水牛和貨車
        【2】囫圇吞棗【14】高價買鄰【26】狗猛酒酸
        【3】鉆牛角尖【15】射箭和倒油【27】李白跳月的故事
        【4】孔雀惜尾【16】樂羊子求學【28】扁鵲施換心術
        【5】義鵲憐孤【17】嘔心瀝血譜華章【29】法如深澗
        【6】開天辟地【18】歧路亡羊【30】齊桓公見鬼
        【7】三顧茅廬【19】尋找珠寶【31】唇亡齒寒
        【8】草船借箭【20】竭澤而漁【32】晏子責燭雛
        【9】青梅竹馬【21】簞食壺漿【33】魯嬰泣衛
        【10】防凍手的藥【22】少年年羹堯拜師【34】清正的夏統
        【11】庖丁解牛【23】粵人成仙【35】假秀才招打
        【12】老漢粘蟬【24】狙公失猴【36】蘇章不徇私情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狐假虎威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貍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我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明白,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匣⒙犃撕偟脑,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定的樣貌,心里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明白他對自我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樣,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么你此刻就跟我來,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匣⒂X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于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細心翼翼的在后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可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貍后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他并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我,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我還不自知呢!

          所以,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囫圇吞棗

          有幾個人閑來無事,在一起聊天。一個年紀大的人對周圍幾個人說:“吃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可是,吃多了的話是會傷脾的。吃棗呢,正好與吃梨相反,吃棗能夠健脾,但吃多了卻對牙齒有害!

          人群中一個呆頭呆腦的青年人覺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說:“我有一個好主意,能夠吃梨有利牙齒又不傷脾,吃棗健脾又不至于傷牙齒!

          那位年紀大的人連忙問他說:“你有什么好主意,說給我們大家聽聽!”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說:“吃梨的時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卻不咽下去,它就傷不著脾了;吃棗的時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這樣不就不會傷著牙齒了嗎”

          一個人聽了青年說的話,跟他開玩笑說:“你這不是將棗囫圇著吞下去了嗎”

          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那個青年人抓耳撓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這個年輕人自作聰明,如果按他說的辦法囫圇吞棗的話,那棗子整個地連核也吞下去了,難以消化,哪還談得上什么健脾呢我們學習知識也是這樣,如果對所理解的知識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剝,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鉆牛角尖

          有一個讀書人,本來沒有大學問,可不論見到什么事都喜歡與人爭論。

          一天,這個讀書人到艾子那兒去,好像是請教艾子而實則是刁難人。他問艾子說:“凡是大車的車身下頭和駱駝的脖子上,都系著鈴鐺,這是為什么呢”

          艾子回答說:“大車和駱駝都是很大的,而車和駱駝又經常在夜間趕路,如果它們一旦狹路相逢,就難以回避而相撞。所以,給它們掛上鈴鐺正是為了在離得還較遠時就互相給對方送個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說完,那人又問:“佛塔的頂端也掛著鈴鐺,佛塔永遠都固定在必須的地方,難道佛塔也需要掛上鈴鐺以便夜間行走避免相撞嗎佛塔為什么也要掛上鈴鐺呢”

          艾子有點不高興地說:“你這個人真是死板。你沒看到那些雀鳥總喜歡在高處筑巢嗎它們筑巢的地方總會撒下污穢不堪的糞便,在塔上掛著鈴鐺,雀鳥飛來時,鈴鐺便搖晃作響,這樣,雀鳥就不敢來筑巢了。這和大車、駱駝掛鈴鐺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這個讀書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問:“獵鷹、鷂子的尾巴上也都帶著小鈴,這也是為了防止雀鳥在它們的尾巴上筑巢嗎”

          艾子一聽,“撲哧”一聲忍不住笑了,說:“看你也是個讀書人,是故意裝傻呢還是真不開竅呢獵鷹、鷂子捕捉鳥獸常常進入樹林或灌木叢中,束腳的繩子有時被樹枝掛住,掙拖不開,于是它們在振動翅膀時鈴聲就會響起來,獵人聽到鈴聲,就能夠明白它們在哪里從而找到它們。獵鷹、鷂子腳上系鈴鐺當然跟雀鳥筑巢沒什么關系啦。”

          讀書人還不罷休,繼續糾纏著問艾子:“我見過那送葬的隊伍,前面有個人總是搖著鈴鐺唱挽歌。我原先還不明白是為什么,此刻才明白了,原先是怕樹枝纏住他的腳,以便讓人們循著鈴聲好找到他呀。只是我還想問您,那個人腳上的帶子是用皮條做的呢,還是用絲線編成的呢”

          艾子實在不耐煩了,生氣地回答讀書人說:“那個搖鈴鐺的人是死者的向導,因為這死者生前好狡辯、刁難人,實在難纏,所以才搖著鈴鐺讓他的死尸感到歡樂呀!”

          讀書人至此最終無話可說了。

          生活中有些人只明白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把偶然的巧合當作必然的聯系,因而犯了偷換概念、混淆是非的邏輯錯誤。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孔雀惜尾

          有一只雄孔雀的長尾巴真是漂亮極了,金黃和翠綠的顏色互相交錯,在陽光下閃爍著艷麗的光澤,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造化竟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杰作,這絕不是一般的畫家用七彩筆所能描繪得出來的。

          豈止是人類羨慕雄孔雀美麗的尾羽,就連這雄孔雀自身也因這美麗而陶醉,以至進一步養成了嫉妒的惡習。它雖然已經被人類馴養很久了,但只要是見到了有少男少女們穿著顏色鮮艷的服裝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燒,總要攆上去啄咬幾口,才肯罷休。

          早先,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棲息的時候,總是要首先選擇好一個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來安置身體的其他部位。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濕了漂亮的尾羽,這使它好痛心呀。恰在此時,手持羅網捕鳥的.人又來到了面前,而這只孔雀還在珍惜顧盼自我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飛逃離現場,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鳥人撒下的羅網。

          雄孔雀有著美麗的長尾羽,這本來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但它卻對自我的這一優長之處珍愛得太過分了,其結果是反而招致了禍患。雄孔雀的下場警示人們:如果有誰對自我缺乏自知之明,將某個長處當包袱背起來,為其所累,這時好事就有可能變成壞事,引出本來不該發生的后果。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義鵲憐孤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樹,樹干有兩圍粗,樹枝壯實,樹葉寬大。有兩只喜鵲飛到這棵大樹上忙著筑巢,它們就要做母親了。過了不久,兩只喜鵲各自生下了小喜鵲,兩個家庭熱熱鬧鬧,日子過得又溫馨又紅火。喜鵲媽媽每一天飛出去找食,回來后,一口一口喂給孩子們吃。雖然喜鵲媽媽十分辛苦,可心里覺得很幸福。

          過了不久,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鵲媽媽在出外覓食時被老鷹叼走了,它再也回不來了。它那兩個可憐的孩子已經一天一夜沒吃東西,也沒見到它們的媽媽回來,失去媽媽的小鵲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聲音十分凄涼。

          小鵲的哭聲傳到鄰居喜鵲家里,這家的媽媽立刻對自我的孩子們說:“你們聽,我們鄰居家的小鵲哭得多悲痛。∥疫^去看看,你們乖乖地在家呆著別動,等我回來!”說完,喜鵲媽媽離開了自我的孩子們,很快飛到了喜鵲孤兒的家中。

          看到鄰居家的喜鵲媽媽,兩只小鵲哭得更悲痛了,它們向喜鵲媽媽哭訴自我失去了媽媽。鄰居家的喜鵲媽媽憐憫地撫摸著小鵲說:“孩子們,別哭了!今后我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們家去吧!”于是喜鵲媽媽把這兩只小鵲一個個叼起來,放進自我的巢里,還囑咐自我的孩子,要好好和這兩只小鵲一起生活、玩耍。此刻,它們的家雖然有些擠,但大家相親相愛,過得也很歡樂。失去了媽媽的兩只小鵲受到這家喜鵲媽媽的照顧,它們也把那里當做了自我的家。喜鵲媽媽的生活負擔增加了一倍,它每一天更辛苦了,可它毫無怨言。

          喜鵲只是一種鳥類,卻能如此懂得憐憫、愛護弱者,這樣講仁講義。而我們有些人卻毫無人性,不仁不義,所以,他們是連禽獸都不如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開天辟地

          神話中傳說,世上最早時,天地渾然一體。世界像個雞蛋,天地的開創人盤古就在蛋里。

          一萬八千年后,盤古從蛋里走出來。蛋里淡淡的煙云冉冉上升,變成青天;鞚岬某猎饾u凝聚,變成大地。天地近在咫尺。盤古彎曲著背把天地撐開。盤古頂開立地一萬八千年,最終把天撐高。天地再也不會合在一起,盤古才安然死去。他呼出的氣,變成風和云。他留下的聲音,變成雷霆。他的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

          盤古開創了世界。

          頌揚開創偉大事業,稱開天辟地。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里。

          謀士徐庶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了請諸亮幫忙自我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一起去請他出山?墒侵T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樂地回去。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出門出去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

          劉備第三次去隆中,最終見到了諸葛亮。在交談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十分精辟的分析,劉備十分嘆服。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十分感動,答應出山相助。劉備尊諸葛亮為軍師,對關羽、張飛說:我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為劉備奠定了蜀漢的國基。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草船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愿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期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墒,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明白!

          魯肅答應了,并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青梅竹馬

          李白是唐朝最有名的大詩人,他有一首詩,是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機的情形;其中有兩句是這么說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兩句詩中得來的。它的意思是說:小孩子們聚在一起,感情很好,很少發生過打架、吵架的事情。

          小朋友,當我們在引用這句成語的時候,還應當注意到描述的對象是誰,如果是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姊妹,或者是已經成年的知己朋友,就不太適合了。那么,“青梅竹馬”到底用在什么人身上最適合呢?它通常是指男女各一人,在孩童時代就已經奠定很好的友誼,等到雙方都長大了,由于常有機會接近的緣故,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情愛的事情。這句成語,也能夠用來追述兩個成年人以往的感情,雖然他們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可是因為是追述他們的童年往事,所以,仍然能夠引用。其實,廣泛一點來說,這句成語對于人數和性別,并沒有嚴格的限制,例如:有一群小孩子,大家聚在一塊兒,彼此都很好,這樣就能夠說是“青梅竹馬”,而不必去理會是男是女,或者是人數的多少了。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防凍手的藥

          宋國有個人善于配制防治凍手的藥,他家祖祖輩輩都用這種藥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過日子。有一個外鄉人聽說了,請求收買他的藥方,情愿出一百兩黃金。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塊商量說:“我們家祖祖輩輩干漂洗棉絮的活兒,能夠得到的不過幾兩黃金;現在出售這個藥方,一下子就可賺取一百兩黃金,就賣給他吧!”

          那個外鄉人得到了藥方后,便拿去獻給吳王,并向吳王夸贊這種藥的用處。這時,正趕上越國有內亂,吳王便派他領兵討伐越國。冬天,他們和越國軍隊進行水戰,把越國軍隊打得大敗。吳王很高興,就割出一塊土地來封賞給了他。這藥能夠使手不皸裂,功用是一樣的。但是,有的用它得到封賞,有的有了它仍免不了干漂洗棉絮之類的苦活,這都是由于用法不同的緣故啊。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庖丁解牛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你解牛的技術怎么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F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

          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技術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么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

          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

          雖然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老漢粘蟬

          孔子前往楚國,路過一片樹林,看到一個駝背老人,手里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術非常嫻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沒有一個能逃脫的,就好像信手拾來一樣輕而易舉?鬃芋@奇地說:“您的技術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

          駝背老人說:“我的確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時候,如果能夠在竹竿的頂上放兩枚球而不讓球掉下來,粘的時候知了就很少能夠逃脫;如果放三枚不掉下來,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脫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來,粘知了就像用手拾東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這里,就如木樁一樣穩穩當當;我舉起手臂,就跟枯樹枝一樣紋絲不動;盡管身邊天地廣闊無邊,世間萬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東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響不了我對知了翅膀的關注,怎么會粘不到知了呢?”孔子聽了,回頭對弟子說:“專心致專,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扁鵲說病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術高明,經常出入宮廷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鵲巡診去見蔡桓公。禮畢,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面容,然后說道:“我發現君王的皮膚有病。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被腹灰詾槿坏卣f:“我一點病也沒有,用不著什么治療!北怡o走后,桓公不高興地說: “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不信這一套!

          10天以后,扁鵲第二次去見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臉色之后說:“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療,病情還會加重!被腹恍胚@話。扁鵲走了以后,他對“病情正在加重”的說法深感不快。

          又過了10天,扁鵲第三次去見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將會惡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對“病情變壞”的說法更加反感。

          照舊又隔了10天,扁鵲第四次去見桓公。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鵲問原因。扁鵲說:“一開始桓公皮膚患病,用湯藥清洗、火熱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針刺術可以攻克;后來桓公的病患至腸胃,服草藥湯劑還有療效?墒悄壳八牟∫讶牍撬,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遭來禍害!

          5天過后,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主動要求找扁鵲來治病。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后說:“扁鵲已逃往秦國去了!被腹@時后悔莫及。他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壞事,都不能諱疾忌醫,而應防微杜漸,正視問題,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決。否則,等到病入膏肓,釀成大禍之后,將會無藥可救。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高價買鄰

          南朝時候,有個叫呂僧珍的人,生性誠懇老實,又是飽學之士,待人忠實厚道,從不跟人家耍心眼。呂僧珍的家教極嚴,他對每一個晚輩都耐心教導、嚴格要求、注意監督,所以他家形成了優良的家風,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待人和氣、品行端正。呂僧珍家的好名聲遠近聞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個正直的人,他為官清正耿直,秉公執法,從來不愿屈服于達官貴人的.威脅利誘,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除去這塊心病。終于,季雅被革了職。

          季雅被罷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從壯麗的大府第搬了出來。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隨隨便便地找個地方住下,他頗費了一番心思,離開住所,四處打聽,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從別人口中得知,呂僧珍家是一個君子之家,家風極好,不禁大喜。季雅來到呂家附近,發現呂家子弟個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果然名不虛傳。說來也巧,呂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賣掉。季雅趕快去找這家要賣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萬錢的高價買房,那家人很是滿意,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于是季雅將家眷接來,就在這里住下了。

          呂僧珍過來拜訪這家新鄰居。兩人寒暄一番,談了一會兒話,呂僧珍問季雅:“先生買這幢宅院,花了多少錢呢?”季雅據實回答,呂僧珍很吃驚:“據我所知,這處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價錢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說:“我這錢里面,100萬錢是用來買宅院的,1000萬錢是用來買您這位道德高尚、治家嚴謹的好鄰居的啊!”

          季雅寧肯出高得驚人的價錢,也要選一個好鄰居,這是因為他知道好鄰居會給他的家庭帶來良好的影響。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環境對于一個人各方面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應當萬分珍惜身邊的良師益友。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射箭和倒油

          宋朝有個叫陳康肅的人,十分擅長射箭。他能夠在百步開外射中楊樹的葉子,這樣的射技舉世無雙,再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比得上,陳康肅對自己的本領很是自負。

          有一次,陳康肅在自家后花園的場地上練習射箭,引來很多人圍觀。有一位賣油的老頭兒挑著擔子經過,也停下來,放下擔子,斜著眼睛看陳康肅射箭,很久都沒有離開。

          陳康肅的箭術果然名不虛傳,射出的箭都射中靶心。旁邊圍觀的.人們大聲喝彩,手心都拍紅了,只有那位賣油的老頭兒,仍用斜眼瞅著,只稍微點了下頭。

          陳康肅見老頭兒似乎有點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藝,又生氣又不服氣,就放下弓箭走過去問老頭兒說:“你也懂得射箭嗎?難道你認為我射箭的技術還不夠精嗎?”

          老頭兒平靜地回答說:“我覺得這也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你練練的多了,手熟而已!

          陳康肅終于發怒了,質問道:“你怎么敢如此貶低我的絕技!”

          老頭兒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說:“我是從我多年來倒油的技巧中懂得這個道理的。我就演示給你看一看吧。”

          說完以后,老頭兒把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圓形方孔的銅錢蓋在葫蘆嘴上,然后他用一把油瓢從油桶里舀了一滿瓢的油,再將瓢里的油向蓋著銅錢的葫蘆嘴里倒。只見那油成細細的一線流向葫蘆嘴,均勻不斷。等油倒完了,把銅錢拿下來細細驗看,竟然連一點油星子都沒有沾上。在人們一片嘖嘖稱奇聲中,賣油翁笑了笑,說道:“我這點雕蟲小技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不過是手熟而已!

          陳康肅看完了表演以后笑了起來,客客氣氣地把賣油翁送走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再難的事,只要我們反復地不間斷地練習、實踐,日久天長,必定會熟能生巧。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樂羊子求學

          古時候有個叫作樂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書達理、勤勞賢惠的好妻子,她總是幫助和輔佐丈夫力求上進,做個有抱負的人。

          妻子常常跟樂羊子說:“你是一個七尺男子漢,要多學些有用的.知識,將來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鄉里四鄰轉悠一下,開闊不了眼界,長不了見識,不會有什么出息的。不如帶些盤纏,到遠方去找名師學習本領來充實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長,樂羊子被說動了,就按照妻子的話收拾好行李出遠門去了。自從那天和樂羊子依依惜別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記掛他在異鄉求學的情況,但她把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織布干活來排遣這份心情,好讓樂羊子安心學習,不牽掛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織著布,忽然聽見有人敲門。她過去開了門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興極了,忙將丈夫迎進屋坐下?墒求@喜了沒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問:“才剛剛過了一年,你怎么就回來了,是出了什么事嗎?”樂羊子望著妻子笑答:“沒什么事,只是離別的日子太久了,我對你朝思暮想,實在忍受不了,就回來了。”

          妻子聽了這話,半晌無語,表情很是難過。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織布機前“咔嚓咔嚓”地把織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斷了。樂羊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說:“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呀織呀,它才一絲一縷地積累起來,一分一毫地變長起來,終于織成了一整匹布,F在我把它剪斷了,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它也永遠不能恢復為整匹布了。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一點點地積累知識才能成功。你現在半途而廢,不愿堅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斷布一樣可惜嗎?”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嘔心瀝血譜華章

          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賀,天賦極好,7歲時就能寫出很精彩的詩歌、文章,受到當時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贊賞,被認為是小神童。盡管李賀聰穎過人,可他依然十分努力,從無絲毫的懈怠,作文、寫詩都非常嚴肅認真,從不馬虎草率。

          李賀寫詩、作文,有與眾不同的習慣,他不是閉門造車冥思苦想,而是十分注重搜集材料、積累心得、捕捉靈感,他特別注意觀察生活、實地考察。他習慣于每天早上騎著家里那匹瘦馬外出游覽,每每有了什么見聞或心得體會,便當即記錄下來,裝進隨身帶的繡花錦囊之中。當太陽落山的`時候,李賀再往回家的路上走去,到家常常已是掌燈時分,家里人早已吃過晚飯了。

          李賀回到家,他母親趕緊叫仆人端上熱過的飯菜,可是李賀依然沒有慌著去吃飯,而是將白天寫的那些草稿從錦囊中取出來,及時修改、整理,然后謄寫清楚,集中放入另一繡花錦囊之中,這才吃飯、休息。李賀天天如此堅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里辦重大的紅白喜事,他都從不停止這樣做。

          一天晚上,待李賀回家做完這一切躺下睡著后,他的母親來到他的房間,取過錦囊將里面的東西全倒出來,一看,竟都是些詩稿、筆記,除此以外,別無他物。他母親想到這孩子一向體弱多病,再看他倒床便睡的疲憊不堪的樣子,十分心疼又擔憂地嘆息道:“這孩子真是非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

          李賀雖然很年輕時就去世了,可他的很多詩作卻成為人們喜愛的傳世佳作,為了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嘔心瀝血的地步。

          李賀的故事告訴我們,天賦再好也一樣需要后天的勤奮努力,做文章不能憑主觀想象,而是要仔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歧路亡羊

          楊子(即楊朱)是戰國時一位學者。有一天他的鄰居家跑丟了一只羊。鄰人立刻率領親戚朋友們去追尋,還來邀請楊朱的樸人一同去。

          楊子不太情愿地說:“瞎!跑丟了一只羊,何必要這么多人去追尋呢?”

          鄰人解釋說:“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過了一會兒,鄰居帶人回來了。楊子問道:“羊找到了嗎?”

          鄰人說:“跑丟了。”

          楊子又問:“這么多人怎么會找不到呢?”

          鄰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去找,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這話,忽然神情憂愁,變了臉色,好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

          他的門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請教說:“羊是不值錢的畜生,況且不是先生家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么呢?”

          楊子陷在沉思之中,沒有回答。門徒們還是摸不著頭腦。

          人們在生活中,不是也會遇到面臨岔路無從選擇的情形嗎?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尋找珠寶

          從前,有一個很窮的村子,由于土地貧瘠,長不出什么莊稼來,村民們都感到很苦惱,不知道該用什么法子才能多掙些錢。

          村邊有一條赤水河,環繞著村子流過。誰也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它要流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它這樣流淌了多少年。村里有個長著長長白胡子的老頭,是村里年歲最長的人了。他常常講:“聽前輩的人說,赤水河是當年媳娥奔月時因不舍人間而流的淚水形成的,里面還有她留下的一串項鏈。年深月久,項鏈散了,成了一粒粒閃著黑光價值連城的珠寶;誰要能撈到它,就會發大財了!

          村里有幾個水性好的青年,聽信了這話,都決心去赤水河找珠寶。這一天,張三、李四、王五約好了,一同來到赤水河,跳下去就摸了起來。張三深吸了一口氣,東摸摸,西探探,忽然手觸到一樣硬東西。他心里一陣高興,想:這一定就是珠寶了。他腳踩著水浮到水面上來一看,這東西圓圓的,閃著黑光。其實這只是一顆螺絲,可是他一心一意想著珠寶,就根本不往別的東西上去考慮。于是他狂喜地舉著螺絲往家跑,一路高喊:“我找到珠寶了!我找到珠寶了!”李四和王五一個摸到了蚌殼,一個摸到了鵝卵石和碎瓦片,也和張三一樣,他們都認為自己得到的就是珠寶,興高采烈地拿回家去了。

          村民們聞訊趕去觀看,大家都交口贊嘆道:“總算撈到珠寶了,這下我們該發財了!”其中只有一個叫象罔的人看出那不過是些不值錢的破爛,用袖子掩住口笑了。村民們見他笑,都憤怒極了:“象罔實在不知好歹,居然敢嘲笑我們想發財!”于是大家群起而攻之,把象罔趕出了村子。

          村民們的確很愚蠢,竟然把破爛當作子虛烏有的珠寶。但是有時候,財迷心竅的人就會做出這樣的蠢事來。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竭澤而漁

          春秋時期,晉國為了援助宋國,和楚國在城淄(今山東淄縣南)打了一仗。當時,論實力楚國占著明顯的優勢。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就問他的舅舅狐偃說:“楚兵多,我兵少,這一仗該怎樣打才能取勝呢?”狐偃回答說:“我聽說善于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就用欺詐的辦法對付楚軍好了!

          晉文公又去征求另一個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話也告訴了他。雍季不大贊成這樣做,就打了個比喻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蔽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币馑际钦f: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魚,哪還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沒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林燒光了再去打獵,哪還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將會沒有野獸可打了。欺詐的辦法雖然可以偶爾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這不是長遠之計啊!

          當時也想不出更好地制勝楚軍的辦法的情況下,晉文公還是采用了狐偃的計謀,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時向楚莊王許下的“退避三舍”的諾言之名,連續三次后撤,以避其鋒芒,為自己選擇了有利的時機和殲敵的地形;而楚軍呢,見晉軍一退再退,誤以為晉文公膽怯,不敢與之交戰,就緊逼不舍,結果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這場歷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戰,終以楚國的失敗,其領兵大將成得臣被迫自殺而告結束。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出“竭澤而漁”的成語。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簞食壺漿

          戰國時期,七國爭雄,各國之間經常發生戰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國的政權交給了相國子之,然而,將軍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氣,想殺掉子之。于是,子之率軍反攻,殺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國大亂,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這個時候,齊國軍隊趁機取得了燕國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時間,就一舉擊敗了燕國軍隊,攻占了燕國的.大部分領土。

          齊宣王非常得意,想借這個機會完全占領燕國,便對孟子說:“有人勸我占領燕國,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領燕國。

          我想,燕國并不比我們弱小,我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勝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這恐怕是天意吧!看來,天意是要我們吞并燕國,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災禍懲罰我們。我想,我們還是徹底占領燕國吧。你認為怎么樣呢?”

          孟子聽完齊宣王的一番話,說:“占領不占領燕國,要看燕國老百姓是否歡迎我們。如果他們歡迎我們,那么可以占領。古人也有這么做的。比如武王滅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國老百姓不歡迎我們,就堅決不能占領。古人也有這樣做的。比如文王不滅商就是這道理。

          現在,燕國老百姓用簞盛著吃的,用壺裝著喝的,來歡迎齊國的軍隊,這還能有別的原因嗎?無非是想結束原先那種水深火熱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領了燕國,使水更深,火更熱,老百姓就會避開這更為痛苦的日子,離您遠遠的,那么即使您占領了燕國,統治時間也不會太長的!

          “簞食壺漿”即從孟子的言辭中引申而來。此外,還引申出成語“水深火熱”。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少年年羹堯拜師

          年羹堯是清朝的一員大將。他少年時代驕橫傲慢,不肯讀書,動不動就打老師。家里先后給他請過三個老師,都被他打跑了,這一來,再也沒有人敢到他家教書了。年羹堯的父親很是憂慮,無可奈何,只得張榜招聘老師,可一晃幾個月過去了,仍不見一人前來應聘。這一天羹堯父親正在堂上發愁,忽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先生來訪,表示愿意應聘。羹堯父親說:“感謝先生的好意,只是我這不肖的兒子惡習難改呀!”老先生滿不在乎地回答:“我早就聽說了。沒關系,就讓我試試看吧!”

          羹堯父親見老先生態度堅決,大喜過望,當即留他在府上住下,并囑咐羹堯好好聽老師的話,不得再恣意妄為。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毙吕蠋焺倎砹藘扇,年羹堯便逃開學了。老先生裝作不知,也不去管他。就這樣過了三個月。一天,老先生關起門來拉胡琴。忽然,羹堯推門進來說:“先生,我愿學這個!笨墒莿倢W了一會兒,他又不肯學了。一天,老先生又吹起胡笳來,羹堯和上次一樣,熱了一陣子,很快又涼了。

          這樣又過了很多天,老先生忽然一反常態,在院子里練起拳棒來。這下子可逗起了年羹堯的興趣,看來看去舍不得離開。老先生說:“聽說你力氣大,善搏斗,找幾個人比一下怎么樣?”年羹堯當然滿口答應,隨即叫來十六個身強力壯的`仆人跟他比試。只見他棍子一揮,如風似火,十六個人全跌倒了。老先生微微一笑說:“你敢和我比試嗎?”羹堯猶豫了一會兒,真的與老師交上了手。誰知還不到一個回合,老師就不見了。羹堯好生奇怪,猛回頭,發現老師正站在他身后呢!他自慚形穢,“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一再要求老先生教他拳棒。老先生拿出一卷書交給羹堯說:“你先認真讀讀這卷書吧!”羹堯迷惑不解地問:“我學的是搏斗,讀書有什么用?”老先生回答:“學搏斗,不過是打敗一兩個人,讀此書,則能打敗千千萬萬的人啊!”

          年羹堯沉思片刻,覺得有理。從此以后,逐漸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粵人成仙

          粵地有個人,素來篤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墒且氤上桑惺裁撮T道呢?粵人想不出好辦法,很是苦惱。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這樣誠心,老天怎么還不選中我呢?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浫伺既粡囊槐緯械弥幸环N仙草,名叫靈芝,長得像蘑菇,顏色美麗,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浫烁吲d極了,就天天不辭勞苦地上山去四處搜尋,希望能在那多得數不清的植物中發現靈芝仙草。

          終于有一天,粵人照例上山尋找靈芝,翻山越嶺,疲憊不堪。正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遠處的一個爛樹樁上生著一個大蘑菇,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葉子有九層,顏色就像金子一樣光彩四射!把,這就是靈芝吧,沒想到真讓我得到了,看來我是和神仙有緣哪!”粵人忘了疲勞,三步并作兩步奔過去把蘑菇采了下來帶回家去。這蘑菇其實并不是什么靈芝,只是山中常見的毒蘑菇,可粵人一心只想成仙,連這點常識都忘了。

          回到家里,粵人鄭重地對妻子說:“快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神奇的靈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聽說成仙一定要有緣份,老天是不肯隨便讓人成仙的?墒悄憧,這么難得到的東西都讓我得到了,我一定是個有緣之人,很快就會成仙了!”于是粵人齋戒了三天,還天天沐浴焚香,徹底清潔自己,以示對神仙的虔誠。三天之后,粵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將它煮熟。他興奮地想:“馬上要成仙了!”夾起一大塊蘑菇就往口里送。這一吃可糟了,他馬上感到腹痛難忍,腸子好像要斷掉一樣。他倒在地上滾了幾滾,就氣絕而亡了。

          粵人的兒子聽到這邊有動靜,忙過來看看情況。他平時受粵人的影響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無所事事地做白日夢。這會兒,他見到父親死了,想了想對母親說:“我聽說成仙的`人,一定要脫去人的形骸。人就是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F在,我的父親已經脫去他的形骸成仙了,這不是死!闭f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親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粵人家里其他的人還是對成仙執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爭吃蘑菇,結果無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來明明是毒蘑菇,這并不是難以辨認的東西,卻偏偏被粵人一家堅信不疑地認為是靈芝,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幻想僥幸地撞大運,白白地獲得好處,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過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實實勞動才是一條靠得住的途徑,否則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狙公失猴

          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給他的猴子們分配任務。他讓老猴子帶著猴子們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著猴子們交出它們所采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著這些猴子采來的果實,他就可養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余。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猴子雖然覺得每天采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群猴子:“山里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大伙都說:“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并沒有什么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毙『镒佑謫枺骸凹热贿@樣,我們干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說完,猴子都已經恍然大悟。

          當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后,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著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覺醒來,才發覺猴子們都跑光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水牛和貨車

          從前有一個貓,一條狗和一頭水牛,它們共同決定要從某地搬運三輛貨車到某地。它們約好各人拉一輛,同時動身,誰先到達目的地就算誰贏。不用說,對于一個貓,要拉動一輛貨車,并且要拉那么長的路程,不過是一句很動聽的空話罷了,所以貓并不去拉車,只是拔腳就跑,一口氣就跑到目的地了,立刻宣布自己的勝利,叫道:“我第一個到達了!”

          狗勉強地拉了一兩步路,可是一則實在重不過,二則貓已經搶先跑前面去了,它很不甘心,所以它也就拋下了貨車,飛步向前面跑去了。

          水牛遠遠地落在后面,拉著笨重的.貨車,喘著氣一步一步地走。等到它到達目的地,老實說,是已經很遲了:不但最先到達的貓已經等得不耐煩,自己跑開不見啦,就是晚一步到達的狗也已經等得無聊起來,自己跑開和別的狗打架去了;水?纯茨抢锸裁匆矝]有,就說:

          “雖然它們很早就到過這里,可是它們是空手來的,后來又耐不住寂寞,空手回去了,這算得什么呢?那么,運了實在的貨車到達這里來的,還得算我是第一個哩!”

          不要跟說漂亮話的人競賽,而要向老實工作的人學習。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狗猛酒酸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為了招徠生意,他總是將店堂打掃得干干凈凈,將酒壺、酒壇、酒杯之類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門外還要高高掛起一面長長的酒幌子,上書“天下第一酒”幾個大字。遠遠看去,這里的確像個會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卻很少有人問津,常常因賣不出去而使整壇整壇的酒擱酸了,變質了,十分可惜。

          這個賣酒的宋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鄰右舍請教這好的酒竟然賣不出去的原因。鄰居們告訴他:“這是因為你家養的`狗太兇猛了的緣故。我們都親眼看到過,有的人高高興興地提著酒壺準備到你家去買酒,可是還沒等走到店門口,你家的狗就跳將出來狂吠不止,甚至還要撲上去撕咬人家。這樣一來,又有誰還敢到你家去買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著發酸變質啊!

          您看,一匹惡狗看門,就能把一個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門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個國家讓壞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門,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顛倒,社會敗,百姓遭殃。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廟前,有一座文德橋。聽老輩人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橋那邊半個。 圓圓的月亮影子,為什么會分成兩半呢?這里有段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來,在文德橋旁邊的一座酒樓上歇腳。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自坐在酒樓上賞月,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作賦。李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干凈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潔白滾圓,心里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到了半夜,李白趁著酒興,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一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

          李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是月亮給河水弄臟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誰知這一跳,月亮沒撈著,卻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故事就這樣傳下來了。后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臺",據說那里就是當年大詩人李白賞月的地方。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扁鵲施換心術

          魯國的公扈、趙國的齊嬰兩人生病之后,一道去請神醫扁鵲為其診治。在扁鵲的精心調理之下,他倆的病沒用多少時間就痊愈了?墒,扁鵲卻對公扈和齊嬰說:“你們倆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從體外侵入到體內的五臟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藥物和針灸治療便能解決問題。這幾天我發現你們身上還潛伏著一種病,那是從娘胎里帶出來,并隨同你們身體的發育而一道生長的。這種病很危險,我愿意再給你們治一下,怎么樣?”

          公扈和齊嬰回答道:“我們想聽聽這種病有些什么癥狀,然后再作決定!

          于是,扁鵲先對公扈說:“你有遠大的抱負,又善于思考問題,遇事能有很多的辦法,但遺憾的是氣質較為柔弱,在關鍵時刻往往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坐失良機!苯又洲D向齊嬰:“那么你呢?則正好與公扈相反。你對未來缺乏長遠的打算,思想比較簡單,然而氣質卻很剛強,為人處事少用心計,卻喜歡獨斷專行!弊詈螅怡o對他倆說:“現在如果讓我將你們的心來個互換,你們就都可以變得完美無缺了!

          公扈和齊嬰聽了扁鵲的分析之后,都愿意接受換心手術。于是,扁鵲讓他們二人分別喝下一種麻醉的'藥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這其間,扁鵲便將二人的胸腔打開,取出心來,交換安放。手術完畢之后,又在傷口處敷上神藥,等他們蘇醒轉來后,仍如術前一樣健康強壯。他們一同辭謝了扁鵲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換,結果公扈就回到了齊嬰的家,而齊嬰則回到了公扈的家。這兩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認識回家的人,于是都發生了爭吵。公扈、齊嬰無法可想,只好請扁鵲出面解釋。扁鵲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這兩家人,這樣才使爭吵得以平息。

          這則寓言故事是借用神醫扁鵲的名義,用換心術來打比方,說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一個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他就會逐漸趨向完美。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法如深澗

          有一位名叫董閼(e)于的人被派往趙國的上地去任地方長官。

          董閼于初來乍到,他深入民間調查,訪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這一天,他來到石邑山,只見山中有一條深澗,澗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墻;澗深百丈,十分險要。于是董閼于找到在當地居住的人,問道:

          “這里有沒有人掉進過這深澗?”

          那里的人回答說:“沒有人掉進過!

          董閼于又問:“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癡、聾啞、瘋癲及反常的人,有沒有掉進去過呢?”

          那里的人回答說:“也沒有!

          董閼于繼續問:“牛馬豬狗,有沒有掉進去過呢?”

          人們還是回答說沒有。

          董閼于想了想,說:“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進這深澗里去呢?”

          那些人回答說:“這深澗十分陰森危險,誰要是進去了,那還能有性命嗎?因此無論誰,走到這深澗附近時,都萬分小心,要么繞道而行,誰也不敢去碰這個危險,連牲畜看到這深澗也止步不前的。”

          董閼于豁然開朗,他深受啟發地拍手嘆道:

          “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如果我制定嚴格的法制,又嚴厲地執法毫不寬容,讓人們知道違法就如同掉進這萬丈深澗一樣有生命危險,那就誰也不會去觸犯法律了。這樣,我還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聰明人總能從身邊的小事中受到啟發,獲得智慧。掌權的人從危險的深澗聯想到執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后必定政績卓著。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齊桓公見鬼

          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齊桓公有一次在沼澤地里打獵,由齊相管仲親自為其駕車。突然間,桓公看見了一個鬼,他趕緊握著管仲的手,驚魂未定地問:“仲父你看到什么了嗎?”

          管仲如實相告:“我什么也沒有看到!

          齊桓公回宮以后,嚇得丟魂失魄,從此就病倒了,竟至幾天臥床不起。這時,有個名叫皇子告敖的讀書人,主動求見桓公,對他說:“這是您自己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鬼怎么能傷害得了您呢?一個人的體內如果產生了怒氣并且郁結起來,那么他的魂魄就會游離于體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氣上升而不下降,人就會愛發脾氣;怒氣下降而不上升,人就會發生健忘;而如果這股怒氣不上不下,恰好郁結在身體的正中,它就會傷害心臟,這時人就要生病了。”

          齊桓公聽后,不禁半信半疑地問道:“那么,到底世間有沒有鬼呢?”

          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內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ji)。院子里的糞土堆上,有個叫雷霆的鬼住在那里;在東北方的墻腳下,時常有倍阿鮭(gui)蠪(long)一類的鬼出沒其間;在西北方的墻腳下,則有泆(yi)陽鬼安家;水中的鬼叫罔(wang)象,丘陵的鬼叫峷(xin),山上的鬼叫夔(kui),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澤地里的鬼則叫委蛇(weiyi)!

          齊桓公趕緊追問:“那委蛇是怎樣的形狀呢?”

          皇子告敖形容說:“委蛇嘛,像車轂(gu)那么大,像車轅那么長,穿著紫衣裳,戴著紅帽子。委蛇特別不喜歡雷車發出的隆隆聲響,一聽到這種聲音就會抱頭而立。誰如果能見到委蛇,那就是將要成為霸主的一種先兆!”

          齊桓公聽了這一席話,頓時笑逐顏開。他興奮地說:“我所見到的`正是你說的這種委蛇呀!”于是,他趕緊重整衣冠,與皇子告敖對坐交談。還不到一天的時間,齊桓公的病就不知不覺地好了。

          俗話說:“疑心生暗鬼。”齊桓公見鬼是一種心理病態,皇子告敖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去滿足齊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這個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唇亡齒寒

          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

          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么辦?”

          荀息于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于這兩件寶貝,您有些舍不得,這也不要緊,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那里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馬圈牽到了外馬圈一樣。到時候,您如果要把這兩件寶貝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

          一番話說得晉獻公如釋重負,于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

          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后,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系,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挨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么危險的事啊!

          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

          晉國憑借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

          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晏子責燭雛

          齊景公非常喜歡捕鳥,他常常將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鳥養起來賞玩,還專門指派了一個名叫燭雛的人主管捕鳥的事。

          有一天,燭雛不小心,讓捕獲的鳥飛走了。于是齊景公十分生氣,他大發雷霆,準備殺掉燭雛。晏子知道這件事后,趕緊跑來見齊景公。他對齊景公說:

          “燭雛犯了罪,請讓我來一一列舉他的罪狀,然后大王按他的罪過來處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請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燭雛叫來,當著齊景公的面歷數燭雛的罪狀,說:

          “大王派你專門看管鳥,你卻粗心大意讓鳥飛掉,這是第一條罪狀;你使大王因為鳥飛掉的緣故而殺人,讓大王背上殺人的名聲,這是第二條罪狀;如果讓別的諸侯王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大王把鳥看得比人命還重,從此壞了大王威望,這是第三條罪狀!

          晏子一口氣列舉了燭雛三大罪狀后,請齊景公處決燭雛。

          齊景公在晏子斥責燭雛罪狀的時候早已醒悟過來,他擺擺手說:

          “不要殺了,不要殺了,寡人盛怒之下差點做了錯事。多虧愛卿指點!

          就這樣,齊景公不但沒有殺燭雛,還向他表示歉意。同時又向晏子表示感謝。

          足智多謀的人在正面批評可能無濟于事的情況下,往往采取側面迂回的辦法取得成功。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魯嬰泣衛

          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城門衛士的女兒名叫魯嬰,生得聰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這天,是個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講故事。大伙兒正玩得十分開心的時候,魯嬰卻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來。

          她的一位好朋友發現了以后,以為發生了什么事,便走過去悄悄地問魯嬰:“你到底是為什么事而傷心哭泣呢?”

          魯嬰睜開淚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后說:“白天我聽人家說,衛國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歡打仗,缺少愛心,當時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剛才大伙兒在講故事時,我又想起了這件事,所以就哭了!

          這時,早已圍上來的一群姑娘們都爭著來勸慰她:“衛國王子的品行不好,這跟我們魯國有什么相干?再說打仗,那是諸侯間的爭王爭霸,你一個平民家的女兒,管得了嗎?為這些不著邊際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著!”

          魯嬰聽了這番話,很不以為然。她說:“我的想法跟你們不同。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前幾年,有個宋國的大司馬打了敗仗,逃亡時經過魯國,他的馬就將我家好好的'菜園子踩了個亂七八糟,使我家平白無故地遭受了損失。去年,越王勾踐為復仇而攻打吳國,魯國國君為了討好越王,就在民間搜尋美女去獻給他,結果將我的姐姐選中了。后來,我的哥哥前往越國去探視姐姐,又在中途被吳越混戰的將士所殺害……”

          說到這里,魯嬰早已泣不成聲,難以自持了,圍在一旁的姑娘們也難過得一個個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魯嬰才停止了哭泣,繼續說道:“這兩件事告訴我,打起仗來是沒有國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F在,衛國的王子又是這樣喜歡打仗,而我卻只剩下一個弟弟了,說不定哪一天災禍又會突然降臨到我們姐弟頭上,這又怎么能不讓我擔心害怕呢?”

          魯嬰從自家的不幸遭遇中,悟出了世間萬物互相聯系、互為因果的哲學道理,并據此對事物的發展方向作出判斷,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的科學態度。

          返回中國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清正的夏統

          西晉時期,江南地方有一個名叫夏統的人,他飽讀詩書,見解獨特,才干出眾,智慧超人。夏統的才學遠近聞名,踏入仕途的機會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場黑暗,看不慣達官貴人們互相傾軋,卻爭著剝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誰來請他,他都不動心,安于清貧的生活。

          有一次,夏統乘船到京城洛陽去給母親買藥,剛好碰上太尉賈充帶著家人和手下,一大幫人前呼后擁地乘著一條豪華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覽,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

          賈充身邊有認識夏統的,就指點著告訴賈充說:“太尉,那個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統啊!”

          賈充早就聽說過夏統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興,就派人請夏統過來小敘一番。

          夏統也不推辭,來到賈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塊兒喝酒說話。談了一會兒,賈充發現夏統果然滿腹經綸,分析事理頭頭是道,確實名不虛傳,是個難得的人才,就想推薦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勢力。哪知他剛流露出這個意思,夏統馬上就不高興了,再不肯答話。

          賈充心想:“這個人還挺清高,看來需要我用點手段。在榮華富貴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誰會毫不心動呢?于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嚴的儀仗隊列,想使夏統羨慕這種威風的排場;接著又召來一隊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統圍在中間翩翩起舞,香風撲鼻,希望能勾起他對美色的貪欲!

          可是,任憑賈充想盡了辦法,用盡了伎倆,夏統始終都無動于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臉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對身邊的一切都沒有感覺似的。

          賈充氣憤極了,但也無可奈何,恨恨地咬牙罵道:“這小子簡直是個木頭人,石頭做的心腸,一點常人的感情也沒有!”

          夏統不是沒有感情,他只是潔身自好,不愿與官僚們為伍罷了。他這種面對威脅利誘仍毫不屈服的高風亮節,直到今天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需要有夏統這樣剛正的氣節和堅定的意志。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假秀才招打

          有一戶有錢的人家,生了個兒子,從小沒讀什么書,骨子里粗俗不堪,卻偏偏愛裝成個文人雅士。

          一次,這人要到衙門去遞狀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債務。他心想,如果縣官看自己是個知書達理的人,肯定會站在自己這一邊,打贏官司就會容易多了。于是他對縣官謊稱自己是秀才。

          縣官見他跪在地上,仔仔細細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云頓生?h宮想:這個人獐頭鼠目,形象猥瑣,言語也粗俗得很,哪里像個秀才呢?接著又轉念一想:人家都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判斷。對了,我來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貨真價實。

          主意打定,縣官便開口問他說:“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說說‘桓公殺子糾’這一章應該怎么講?”這個人哪里知道縣官是在考他《論語》里的句子呢,一聽這話,大驚失色,渾身嚇得直抖,心想: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爺怎么偏偏問我呢?難道是懷疑我跟這樁命案有什么牽連嗎?于是他磕頭如搗蒜,連聲大叫道:“青天大老爺,我冤枉啊,小人確實不知道其中的實情啊,老爺明察!”縣官聽了,又好氣又好笑,低聲自語道:“果然是個冒牌貨,竟敢騙到我的頭上來了!”接著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這人按倒在地,重打30大板,直打得他皮開肉綻,哭爹叫娘。

          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門,對他的.仆人說:“這位縣官太不講理了,硬說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把我打了30大板。”仆人問明是怎么回事后,就對他說:“這是書上的話呀,你姑且答應他,說你略知一二不就應付過去了嗎?”這人一聽,趕緊拼命搖頭說:“哎呀呀,你可別再害我了,我連叫不知情都還被他打了30大板,如果說知道,那豈不是要抓我去償命嗎?”

          所以說,該是什么就是什么,像這樣假充內行,到處招搖撞騙的人,一遇到動真格的場合,沒有不露餡出丑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蘇章不徇私情

          漢順帝的時候,出了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蘇章。他為官清正、公私分明,從來不因自己的個人利益而冤枉好人、放過壞人,深受百姓的愛戴。

          有一年,蘇章被委任為冀州刺史。上任伊始,蘇章便認認真真地處理政事,辦了幾件頗為棘手的案子?墒怯幸惶,令蘇章頭疼不已的事情終于來了。

          蘇章發現有幾個賬本記得含混不清,不由得起了疑心,就派人去調查。調查的人很快呈上了報告,說是清河太守,數額巨大。蘇章大怒,決心馬上將這個膽大妄為的清河太守逮捕法辦,可是當他的目光停留在報告上清河太守的名字上時,不由得呆住了。原來這個清河太守就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他那時最要好的朋友,兩人總是一桌吃、一床睡,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簡直情勝手足。真是沒有想到這個朋友的品行竟會墮落到這種地步,蘇章感到非常痛心,同時,想到自己正在處理這件案子,對老朋友怎能下得了手呢?蘇章十分為難。

          再說那位清河太守知道自己東窗事發,驚恐萬狀。他聽說冀州刺史是自己的老朋友蘇章,心存幾分僥幸,希望蘇章能念及舊情,網開一面。但是對于蘇章清廉的'名聲他也有所耳聞,不知道蘇章究竟會怎樣對待自己。正在他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蘇章派來了手下人請他去赴宴。

          蘇章一見老友,忙迎上去拉著他的手,領他到酒席上坐下。兩個人相對飲酒說話,痛痛快快地敘著舊情,蘇章絕口不提案子的事,還不停地給老友夾菜,氣氛很是融洽。這時候,清河太守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他不禁得意地說道:“蘇兄呀,我這個人真是命好,別人頂多有一個老天爺的照應,而我卻得到了兩個老天爺的蔭護,實在是幸運啊!”

          聽了這話,蘇章推開碗筷,站直身子整了整衣冠,一臉正氣地說:“今晚我請你喝酒,是盡私人的情誼;明天升堂審案,我仍然會公事公辦。公是公,私是私,絕對不能混淆!”

          第二天,蘇章開堂審案,果然不徇私情,按照國法將罪大惡極的清河太守正法了。

          蘇章公私分明,一心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精神,到今天仍時時提醒著我們要秉公辦事。

          返回中國類目錄>>>

        ▼古代類▼
        【1】鷸蚌相爭漁人得利【13】背水一戰【25】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2】葉公好龍【14】刻舟求劍【26】四面楚歌
        【3】塞翁失馬【15】買櫝還珠【27】笨人撈豆
        【4】杯弓蛇影【16】割席斷交【28】百發百中
        【5】抱甕老人【17】少見多怪【29】望梅止渴
        【6】鄭人買鞋【18】驚弓之鳥【30】掩耳盜鈴
        【7】患得患失【19】良臣尹綽【31】蘇章不徇私情
        【8】駕馭木筏【20】之后居上【32】相馬
        【9】濫竽充數【21】自知之明【33】盲人識日
        【10】紙上談兵【22】鞭長莫及【34】阮裕焚車
        【11】唇亡齒寒【23】不拘一格【35】煎餅之謎
        【12】自作自受【24】毛遂自薦【36】世尊騎牛

          返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游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只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只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干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

          “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日不松開你的嘴,明天也不松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那里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只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于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我的腦袋說:

          “多謝先生的啟發,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里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么區別呢”

          于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當認識到,有頭腦的人不論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權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斗,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葉公好龍

          傳說,楚國人沈諸梁是葉地縣尹,人們都稱他“葉公”。葉公常常對人說,他最喜歡呼風喚雨、能大能小、變化萬端的龍。他在自家大門前的石柱子上雕刻了一對大龍,龍身盤繞著柱子,龍頭高高抬起,瞪著眼、張著嘴、舞著爪,樣子非常威風。屋頂上也有一對大龍,面對面,正在搶一顆龍珠;▓@里面也到處都是龍,石頭上、墻壁上、臺階上都用“龍”的圖形來裝飾。此外,屋子里面的家具、吃飯的餐具、睡覺的寢具都和龍有關。

          葉公喜歡龍,不但住的地方隨時隨地可以看到龍,他的生活起居也離不開龍。他每天一有空閑就畫畫、寫字,畫的是龍,寫的也是龍。他連給孩子取名都不離龍,老大叫“大龍”,老二叫“二龍”,老三叫“三龍”,女兒取名“龍女”。天界的真龍得知人間有這樣一個好龍成癖的人,十分感動,決定下凡來人間走一趟,向葉公表示謝意,給他些恩惠。

          一天,葉公正在午睡,屋外突然風雨大作,電閃雷鳴。葉公驚醒了,急忙起來關窗戶,沒想到這時真龍從窗戶外探進頭來,葉公頓時被嚇得魂飛魄散。當他轉身逃進堂屋,又看見一條碩大無比的龍尾橫在面前。葉公見無處可逃,嚇得面如土色,癱倒在地,不省人事。

          真龍瞧著被嚇昏在地的葉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掃興地飛回天界去了。其實,這個葉公并不是真的愛龍,他只不過是喜歡那種似龍非龍的東西,借以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而已。

          通過葉公的虛假和蛟龍的真誠的描寫,無情地諷刺和嚴厲地抨擊了那些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政客。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塞翁失馬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一樣。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表示惋惜?墒侨虆s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明白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于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明白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最終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后,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明白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彼f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必須的條件下,壞事能夠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杯弓蛇影

          晉朝有一個叫樂廣的人,非常喜歡結交朋友,并經常請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天,樂廣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請賓客,大廳中觥籌交錯,異常熱鬧,大家猜拳行令,飲酒作樂。

          一位客人正舉杯痛飲,無意中瞥見杯中似有一條游動的小蛇,但礙于眾多客人的情面,他硬著頭皮把酒喝下。后來,他這位朋友沒有說明原因就告辭離開了。這讓樂廣感到很納悶:他為什么突然不喝酒就走了呢?

          過了好幾天,樂廣一直沒有見到這位朋友。樂廣很想念他,于是就親自登門去看他。誰知這位朋友已經病了好幾天了,而且病得很厲害。樂廣奇怪地問:“前幾天喝酒的時候,你不是還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病得這么厲害了呢?”

          剛開始這位朋友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說,后來在樂廣的再三追問下,這位朋友才說出實情:“那天你盛情招待我,本來大家喝得很高興。我喝了幾杯以后,突然發現我的酒杯里有一條蛇,而且還慢慢地蠕動。我當時感到很害怕,也覺得很惡心。但你的盛情難卻,所以我勉強喝了那杯酒,然后就離開了;氐郊依镆院,我感到全身都不舒服,總覺得肚子里有一條小蛇。就這樣,我一病不起了。”

          樂廣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終于記起他家墻上掛有一張彎弓,他猜測這位朋友所說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請到家中,邀朋友舉杯,那人剛舉起杯子,墻上彎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條游動的小蛇,他驚得目瞪口呆,這時,樂廣指著墻上掛著的弓,說:“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這張弓的影子!”隨后,樂廣把弓從墻上取下來,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這位朋友恍然大悟,他開心地說:“噢,原來是這樣啊,杯中的蛇竟然是墻上的弓的影子!”他的這位朋友疑竇頓開,壓在心上的石頭被搬掉,病也隨之而愈。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抱甕老人

          孔子的學生子貢到南邊的楚國旅游。他在回到晉國經過漢水南邊時,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給菜園里的蔬菜澆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條渠道,一向通到井邊。老人抱著一個大水罐,從井里汲水。水沿著渠道一向流到菜園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雖然他費了很大的力氣,可是工效卻很低。

          于是,子貢走過去對老人說:“老人家,此刻有一種機械,用它來澆地,一天能夠澆一百畦呢,用不著費很大的力氣但工效卻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嗎”

          澆水的老人抬起頭,看了看子貢說:“你說的是什么東西”

          子貢十分認真地對老人說:“將木頭砍鑿加工,做成一種機械,讓它的后面重,前面輕,用它來提水,就像把水從井里連續不斷地抽吸出來一樣,水流得很快,嘩嘩地卷起的浪花簡直像開水翻滾一樣。這種機械名字叫做橰(gao)!

          澆水的老人聽了子貢的話卻憤憤然變了臉色。他不以為然地譏笑說:“我聽師傅說過,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機械,就必須會有投機取巧的事情;有投機取巧的事情,就必須會有投機取巧的思想。一個人一旦有了投機取巧的思想,就會喪失純潔的做人的美德;喪失了純潔的美德,人就會性情反常;而一個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話,他就會和社會、自然不合拍,成為一個與天地自然社會不相容的人。你所說的那一種機械我并不是不明白,只是因為我覺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機取巧的事,而做投機取巧的事是很可恥的。”

          子貢聽了這個老人的一番話,像自我做了什么錯事一樣,難為情地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個抱甕老人所說的一番道理,看起來有一些邏輯推理的正確性,然而他在機械效用上借題發揮,把刁鉆、險惡與機敏、智慧混為一談的做法則是錯誤的。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新事物面前抱殘守缺的人,做起事來不但吃力不討好,并且還會被后人笑話。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鄭人買鞋

          鄭國有一個人,眼看著自我腳上的鞋子從鞋幫到鞋底都已破舊,于是準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

          這個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我腳的長短尺寸,隨手將小繩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門了。

          一路上,他緊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來到集市。集市上熱鬧極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柜臺。這個鄭國人徑直走到鞋鋪前,里面有各式各樣的鞋子。鄭國人讓掌柜的拿了幾雙鞋,他左挑右選,最終選中了一雙自我覺得滿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里忘記帶來。于是他放下鞋子趕緊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盡管他快跑慢跑,還是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陽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店鋪已經關門。他來到鞋鋪,鞋鋪也打烊(yang)了。他鞋沒買成,低頭瞧瞧自我腳上,原先那個鞋窟窿此刻更大了。他十分沮喪。

          有幾個人圍過來,明白情景后問他:“買鞋時為什么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的。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我的腳!

          這個人的腦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樣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觀實際,自以為是的人不也像這個揣著鞋尺碼去替自我買鞋的人一樣愚蠢可笑嗎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患得患失

          從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練就了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立射、跪射、騎射樣樣精通,并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幾乎從來沒有失過手。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對他十分敬佩。

          夏王也從左右的嘴里聽說了這位神射手的本領,也目睹過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宮中來,單獨給他一個人演習一番,好盡情領略他那爐火純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來,帶他到御花園里找了個開闊地帶,叫人拿來了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著說:“今日請先生來,是想請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為了使這次表演不至于因為沒有競爭而沉悶乏味,我來給你定個賞罰規則:如果射中了的話,我就賞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減你一千戶的封地。此刻請先生開始吧!

          后羿聽了夏王的話,一言不發,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慢慢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腳步顯得相當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

          想到自我這一箭出去可能發生的結果,一向鎮定的后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發抖,瞄了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后羿最終下定決心松開了弦,箭應聲而出,“啪”地一下釘在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地方。后羿臉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彎弓搭箭,精神卻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離譜。

          后羿收拾弓箭,勉強陪笑向夏王告辭,悻悻地離開了王宮。夏王在失望的同時掩飾不住心頭的疑惑,就問手下道:“這個神箭手后羿平時射起箭來百發百中,為什么今日跟他定下了賞罰規則,他就大失水準了呢”

          手下解釋說:“后羿平日射箭,可能是一般練習,在一顆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能夠正常發揮?墒墙袢账涑龅某煽冎苯雨P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靜下心來充分施展技術呢?看來一個人僅有真正把賞罰置之度外,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神箭手啊!”

          患得患失、過分計較自我的利益將會成為我們獲得成功的大礙。我們應當從后羿身上吸取教訓,面臨任何情景時都應盡量堅持平常心。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駕馭木筏

          傳說中,有往來于天上人間的木筏,駕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無畏的人。

          西漢時期,有個隱士叫羅君平。據說,他明白往來于天上和人間的木筏從人間到天上的時間,所以,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臨出發之前都要先到羅君平那里來。

          這一天,木筏出發的時間快要到了,羅君平家聚滿了將要乘筏上天的人。這時候,一個駕木筏的人從羅君平家中走了出來。上天的人中有一個趕緊上前,拉住他問道:“上天要經過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一路上還有神怪精靈,木筏在行駛中有時還會顛倒過來。你經常駕著木筏漂浮在這樣的環境中,為什么你連手都不抖一下、一點也不害怕呢”

          駕木筏的人回答說:“我用了多年時間來學習駕馭木筏的本領,又用了三年時間來親自駕馭木筏,往來于天上人問!

          那人又問:“僅僅靠本領和實踐,就能夠了嗎”

          駕木筏的人說:“當然不是。在每次駕木筏上天的時候,我憂慮的只是不明白自我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研究木筏是否能夠回到人問。我駕馭著木筏,一路上波浪翻騰,氣候千變萬化,反復無常。有時陽光燦爛,云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變得暗淡無光,明亮的白天剎時變成黑夜。有時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擊,猛然震蕩起來像脫韁的野馬急馳狂奔,一會兒沉到波谷浪底,一會兒又像格斗一般沖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樣貌,使我感到似乎有無數人在駕馭這木筏。每當這時,我的心境都十分鎮定,一點兒也不慌張。如果此刻心里一慌,手腳就會不聽使喚了。只要心里不慌亂,怎樣也不會跌倒,直至平安地到達目的地。”

          那個問話的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想,你說的這些道理不僅僅適用于駕馭木筏,其實許多事情也都要這樣才行啊!”

          我們從駕馭木筏中能夠領悟到:不管干什么事,遇到什么情景,都應當專心致志,毫不動搖,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樣才能克服困難,爭取勝利。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齊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我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饼R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極了。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貌,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后都進取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僅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可是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紙上談兵

          趙括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之子,他從小就學習兵法,談及軍事。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軍事,趙奢挑不出他的毛病,但也不曾夸贊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緣故,趙奢說:“戰爭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趙括卻把它說得很簡單。趙國不用趙括為將還好,如果用他為將,必使趙軍遭受危難!

          公元前260年,秦國與趙國在長平激戰,雙方總計出動兵力超過百萬。趙軍首戰失利,主將廉頗下令固守。廉頗深知趙軍實力偏弱,不可與秦軍硬拼,他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以消磨秦軍的銳氣,然后伺機反攻。

          秦、趙兩軍在長平僵持了好幾個月,趙國漸漸難以負擔大軍的糧草費用,趙孝成王迫切希望速戰速決。他認為廉頗堅守不出是因為膽怯,幾次命令他主動出擊。秦國得知此事,就派人到趙國散播謠言,聲稱秦軍最怕趙括,如果趙括統領趙軍,秦軍一定不能抵擋。趙孝成王信以為真,立即撤了廉頗,命趙括接領所有職權。

          廉頗一走,趙括便照著他從兵書上學到的兵法干了起來。他不看當時的實際情況,便照著兵法上說的去做。他先是把廉頗所筑的星狀營壘合并成一個大營,隨后又頒布了這樣一條軍令:秦兵若來,要奮勇當先,猛打緊追,不勝不回;卣,斬!趙括剛剛布完兵,秦將王龁便帶著三千人馬前來叫戰。趙括出萬人迎戰。敵寡我眾,一回合不到,秦軍便大敗,望風而逃了。旗開得勝,趙括高興得手舞足蹈,趕緊寫信把捷報傳回了邯鄲。趙王聽聞也非常高興,覺得用趙括為將果然沒錯。這邊趙括欣喜之余,又派人到秦營去下戰書,結果王龁不但不來迎戰,反而退軍十數里。“秦軍是怕我了!壁w括得意地想。于是命令軍吏宰牛殺羊,犒勞軍上,并傳令:“來日大戰,一定要先擒王,顯一顯我們趙軍的威風!“

          然而,趙括哪里知道,此時此刻,他已身處秦軍的天羅地網之中。為了殲擊秦軍,趙括天剛微明就整軍出發,才西行五里路,就碰到了秦軍。霎時間,戰鼓雷鳴,兩軍交戰。秦軍先派了兩員大將出戰,這邊趙括也派了兩將迎戰。才一照面,秦將就敗走了。趙括乘勝追擊,追了約十余里后,來到一座秦營跟前。趙括傳令猛攻秦營,但連攻數日,秦軍堅守,牢不可破。趙括就讓人催調后軍,想再來一次硬攻。但是這時,他接到消息說后軍己被秦將引兵沖散,不能前來。與此同時,這邊秦營中沖出許多秦軍大喊著把趙括團團圍住了,并大呼道:“趙括你中了我白起將軍的計了,還不趕快投降!”一聽“白起”二字,趙括不禁心中一驚,趙括既無糧草,又無救兵,腹背受困,四十五萬趙軍在堅持了三個月后終于全軍覆沒,趙括本人也在戰亂之中被亂箭射死。

          趙王接到消息,痛悔不已。他本想治趙括全家的罪,但因趙母有言在先,便沒有再追究了。趙國經此一役,國力日漸衰落,后終于被秦國吞并。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唇亡齒寒

          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可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

          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樣辦”

          荀息于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必須會借路給我們。至于這兩件寶貝,您有些舍不得,這也不要緊,只可是是暫時寄存在那里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馬圈牽到了外馬圈一樣。到時候,您如果要把這兩件寶貝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

          一番話說得晉獻公如釋重負,于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

          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后,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系,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挨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日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么危險的事啊!

          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

          晉國憑借自我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

          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先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自作自受

          唐高宗死后,皇后武則天獨攬大權,直至登基做了女皇帝。則天女皇用嚴刑酷法,對那些為非作歹的貪官污吏進行制裁。當時,有人密告文昌右丞相周興企圖謀反。于是,武則天派來俊臣去審理此案。

          來俊臣派人請來周興,不動聲色地先假意與周興聊天,并請他一齊喝酒。酒宴上,來俊臣問周興說:“此刻有些囚犯不服罪,你說用什么方法讓他們認罪,用什么方法制裁他們才好呢”

          這周興也算是一個酷吏了,他整人的法子五花八門。這次來俊臣把他請來,他還蒙在鼓里,一點也不了解真相,所以他洋洋得意地呷著美酒,同時自作聰明地向來俊臣介紹了一種自我慣常使用的整人辦法。他說:“這簡單得很,我有一個好辦法,包管讓囚犯一個個服服貼貼。”

          來俊臣不動聲色地說:“什么辦法,請仔細介紹,我也照此辦理。”

          周興說:“拿一個大壇子來,周圍堆上火炭燒烤,待烤得滾燙時,令犯人進到大壇子里去,看誰還敢不招供他的罪行”

          來俊臣聽罷,立即派人搬來一個大壇子,按周興所說的辦法在壇子周圍點上炭火。不一會,壇子燒得滾燙。來俊臣站起身來對周興說道:“此刻皇宮內部傳出命令,要我來審問老兄你的罪行,我想還是先請老兄進入這個大甕里去再說吧,也好親自體會體會你自我的杰作呀。”

          來俊臣的話音剛落,周興早已嚇得魂不附體,連忙跪下,使勁地叩頭謝罪。

          看起來,那些作惡多端變著法子整人的人,也有遭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下場的那一天。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背水一戰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之后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經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后援,就必須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景,十分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能夠背靠山,前面能夠臨水澤,此刻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樣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于軍事行動,也可用于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刻舟求劍

          古時候,楚國有一個人,在他坐船過江的時候,一不細心,把身上掛的一把寶劍掉進江里去了。那個人不慌不忙地從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寶劍的地方刻了一個記號。嘴里自言自語囑咐自我:“別忘記了,我的寶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

          同船人見他不著急的樣貌都很納悶,就問他:“為什么不趕快下水撈寶劍你在船舷上刻個記號有什么用呀”

          “著什么急,我的寶劍是從這個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從這個刻有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寶劍找回來。”

          過了一會兒,船到了目的地,停下來靠了碼頭,這個人便從船上刻的記號處,跳下水去撈寶劍,可是,摸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這樣尋找寶劍都感到很可笑,有一個人說:“寶劍掉江里以后,船還是在行走的,而寶劍沉在水底下是不會跟著走的。事實上,此刻船離開丟劍的地方已經很遠了,再按船舷上刻記號處去找它怎樣能找到呢”

          大家都議論說:“這個人連一個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之后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劍”這句成語,比喻人們做事情要從客觀實際出發,注意事物的發展變化,來處理事情。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買櫝還珠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賣珠寶的商人,他經常來往于楚國與鄭國之間,做些珠寶生意。有一天,他準備了一些珠寶,打算拿到鄭國賣。為了招攬顧客,賣上好價錢,他便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選了一些上等的木材,找工匠做成一個個精致新穎的木盒子,并且請技藝高超的雕刻師在盒子的外面刻上各種各樣美麗的花紋。同時,他選用不同名貴的香料,把做好的盒子薰得香氣迷人。盒子完工之后,看上去金光閃閃,聞上去芬芳迷人,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他想,要是把珠寶放到這些盒子里,肯定能吸引鄭國人,說不定他們會搶著買他本人的珠寶,到時候就能大賺一筆。

          這個珠寶商人小心翼翼地把珠寶放進特意做好的盒子里,帶著這些珠寶,滿懷信心地動身去了鄭國。抵達鄭國之后,他在一條熱鬧非凡的街市上展出了他的珠寶。果真不出所料,展出沒多久,很多鄭國人便都聚攏過來欣賞他盛放珠寶的盒子。眼見客人越聚越多,他心中暗暗高興,以為肯定能賺到不少錢。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這些鄭國人感興趣的并不是他的珠寶,而是裝珠寶的木盒子。他們兩個一堆三個一伙,議論的話題都是盛放珠寶的木盒子,樣式多么特別,裝飾多么美麗。這不免令他緊張起來,額頭上冒出細汗。為了把眾人的視線轉移到珠寶上去,珠寶商扯開嗓子叫賣著,推銷他的珠寶有多好有多漂亮,可是周圍的人個個充耳不聞,還是關心那些盛放珠寶的木匣。

          這時有個鄭國人拿起盒子,仔細端詳了一番,喜愛得不得了,便想出高價買下它。珠寶商看到終于有顧客上門了,激動不已。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鄭國人把錢交給了珠寶商,就帶著盒子走了?墒撬麆傋吡藳]幾步,卻又折回來了。珠寶商以為他改變了主意,想退掉珠寶。誰知那人走到珠寶商面前,小心翼翼地打開盒子,取出里面的珠寶遞給珠寶商說:“剛才走得匆忙,竟然沒發現盒子里有顆珠寶。這肯定是先生您放到里面去的,我是專程來歸還珠寶的!

          鄭國人把珠寶還給珠寶商之后,便高高興興地離開了,走的時候嘴里還在小聲地嘀咕著:“這木匣太漂亮了,這可是讓我賺到了!敝閷毶棠弥崌诉回來的珠寶,驚訝得合不攏嘴。他還以為那人喜歡的是他的珠寶,沒想到是他準備的木盒子太過精致,竟然搶了珠寶的風頭,這著實讓珠寶商苦笑不已。】磥碜约翰⒉贿m合賣珠寶,更適合賣木盒子。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xin)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里鋤草。兩個人努力干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噹”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光。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么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接著,他不再理會了,繼續鋤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里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里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里的鋤頭干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

          華歆聽了,口里說:“這個道理我也懂!笔掷飬s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丟下金子回去干活?墒撬睦镞在惦記金子,干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嘆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么,只是暗暗地搖頭。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于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這里經過。一大隊隨從佩帶著武器、穿著統一的服裝前呼后擁地保衛著車子,威風凜凜。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制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于這些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

          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等到華歆回來以后,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布:“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后,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斗目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少見多怪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學者,他喜歡四處游歷,考察各地方的風土人情。有一回,他遇到一位來自四川的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告訴他說:“在我們四川的南部,天氣不好,一年四季都是陰雨綿綿,很少有放晴的時候。我們那里的狗也習慣了這種陰雨天。偶爾地,遇到太陽出來的時候,狗都以為是一個怪物掛在天上,驚恐萬狀,就仰天狂叫不已,景象十分趣味!

          這位學者不信,疑惑地說:“狗雖然是愚笨的動物,但也還不至于大驚小怪到這種地步吧,您是不是言過其實了呢”

          之后,過了些年,這位學者一路來到了溫暖的南方,在那里住了下來。

          南方的冬天一點也不冷,下雪天更是十分罕見。這位學者趕得也巧,在他來到南方的第二年冬天,天氣變得反常起來,比以往的冬天寒冷得多。

          寒冷的日子持續了一些時候,到最終竟然下起雪來,并且下得還很大。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好幾天,越過了南嶺,像一床鋪天蓋地的大棉絮一樣,把南部地區的好幾個州都覆蓋了起來。

          那些天,這幾個州的狗都十分惶恐,紛紛狂吠不休,到處胡亂地又跑又竄,沒有個靜下來的時候。過了些日子,天氣晴了,雪也漸漸化了,大地又顯露了出來,這些狗才最終又恢復了平靜。

          看到這種情景,這位學者才真正相信了幾年前那位老先生的話。

          出太陽、下大雪雖然在四川和南方算是比較特殊的氣候現象,但群狗如此又叫又鬧、反應強烈,實在是少見多怪。我們在生活和處事中,總會遇上一些不太常見的事,這時候就需要堅持冷靜理智的頭腦,慢慢適應新生事物,不要作出一些過激的舉動。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驚弓之鳥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有一天,更羸跟隨魏王到郊外去游玩。玩著玩著看見天上有一群鳥從他們頭上飛過,在這群鳥的后面,有一只鳥吃力地在追趕著它的同伴,也向這邊飛來。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能夠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薄皶羞@樣的事”魏王真有點不相信地問。更羸說道:“能夠試一試!边^了一會兒,那只掉了隊的鳥飛過來了,它飛的速度比前面幾只鳥要慢得多,飛的高度也要低一些。這只鳥飛近了——原先是只掉了隊的大雁,只見更羸這時用左手托著弓,用右手拉著弦,弦上也不搭箭。他應對著這只正飛著的大雁拉滿了弓。只聽得“當”的一聲響,那只掉了隊正飛著的大雁便應聲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是憑什么將空中飛著的鳥射下來的。更羸笑著對魏王講:“沒什么,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薄澳闶窃鯓用靼走@只大雁是受過了箭傷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不等更羸說完就問。更羸笑著繼續對魏王說:“從這只大雁飛的姿勢和叫的聲音中明白的!备笾v:“這只大雁飛得慢是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的聲音很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舊的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里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后,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處飛。它心里本來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翅膀再也飛不動了,它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故事中的大雁聽到弓弦聲響后就驚惶萬分,是因為它身上受過箭傷。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指有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過虧,于是就老是害怕再次發生類似的事情,能夠說是驚弓之鳥。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良臣尹綽

          尹綽和赦厥同在趙簡子手下做官,赦厥為人圓滑,會見風使舵,看主人的臉色行事,從來不說讓主子不高興的話。尹綽就不是這樣,他性格率直,對主子忠心耿耿盡職盡責。

          一次趙簡子帶尹綽、赦厥及其他隨從外出打獵,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竄出來,趙簡子命隨從全部出動,策馬追捕野兔子,誰抓到野兔誰受上獎。眾隨從奮力追捕野兔,結果踩壞了一大片莊稼。野兔子抓到了,趙簡子十分高興,對抓到野兔的隨從大加獎勵。尹綽表示反對,批評趙簡子的做法不妥。趙簡子不高興地說:“這個隨從聽從命令,動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辦事,我為什么不能獎勵他呢”尹綽說:“他只明白討好您而不顧老百姓種的莊稼,這種人不值得獎勵。當然,錯誤的根源應當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樣的要求,他也不會那樣去做!壁w簡子心里悶悶不樂。

          又一次,趙簡子因頭天晚上飲酒過多,醉臥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夢中。這時,楚國一位賢人應趙簡子3月前的邀請前來求見,赦厥接待了那位賢人。為了不打擾趙簡子睡覺,赦厥婉言推辭了那位楚國人的求見,結果使那位賢人掃興而去。趙簡子直睡到黃昏才醒來,赦厥除了關心趙簡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對來人求見的事只是輕描淡寫地敷衍了幾句。

          趙簡子常對手下人說:“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愛護我,從不肯在別人面前批評我的過錯,深怕傷害了我?墒且b就不是這樣,他對我的一點缺點都毫不放過,哪怕是當著許多人的面也對我吹毛求疵,一點也不顧及我的面子!

          尹綽聽到這些話后,依然不放過趙簡子。他又跑去找趙簡子,他對趙簡子說:“您的話錯了!作為臣下,就應幫忙完善您的謀略和您的為人。赦厥從不批評您,他從不留心您的過錯,更不會教您改錯。我呢,總是注意您的處世為人及一舉一動,凡有不檢點或不妥之處,我都要給您指出來,好讓您及時糾正,這樣我才算盡到了臣子的職責。如果我連您的丑惡的一面也加以愛護,那對您有什么益處呢丑惡有什么可愛的呢如果您的丑惡越來越多,那又如何能堅持您完美的形象和尊嚴呢”

          趙簡子聽了,似有所悟。

          可見,真正的愛護并不是一味討好,而是在發現對方的缺點錯誤后,能真心指出并幫忙其改正,使之不斷完美起來。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之后居上

          漢武帝時,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別叫作汲黯、公孫弘和張湯。這3個人雖然同時在漢武帝手下為臣,但他們的情景卻很不一樣。

          汲黯進京供職時,資歷已經很深且官職也已經很高了,而當時的公孫弘和張湯兩個人還只可是是個小官,職位低得很?墒怯捎谒麄優槿颂幨虑〉胶锰,加上政績顯著,所以,公孫弘和張湯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來,直到公孫弘封了侯又拜為相國,張湯也升到了御史大夫,兩人官職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這個人原本就業績不及公孫弘、張湯,可他又偏偏心胸狹窄,眼看那兩位過去遠在自我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氣,總想要找個機會跟皇帝評評這個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們陸續退去,漢武帝慢步踱出宮,正朝著通往御花園的花徑走去。汲黯趕緊趨步上前,對漢武帝說:“陛下,有句話想說給您聽,不知是否感興趣”

          漢武帝回過身停下,說:“不知是何事,不妨說來聽聽!

          汲黯說:“皇上您見過農人堆積柴草嗎他們總是把先搬來的柴草鋪在底層,后搬來的反而放在上頭,您不覺得那先搬來的柴草太委屈了嗎”

          漢武帝有些不解地看著汲黯說:“你說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說:“你看,公孫弘、張湯那些小官,論資歷論基礎都在我之后,可此刻他們卻一個個之后居上,職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農人一樣嗎”

          幾句話說得漢武帝很不高興,他覺得汲黯如此簡單、片面地看問題,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貶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壓住火氣,什么也沒說,拂袖而去。此后,漢武帝對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職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之后者居上,原本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這就要看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了。汲黯認為提拔人才必須要論資排輩,反對之后居上,是不可取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自知之明

          齊威王的相國鄒忌長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體格魁梧,十分漂亮。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長得一表人才,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端詳全身的裝束和自我的模樣。他覺得自我長得的確與眾不一樣、高人一等,于是隨口問妻子說:“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回答說:“您長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樣能跟您比呢”

          鄒忌心里不大相信,因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認的美男子,自我恐怕還比不上他,所以他又問他的妾,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些呢”

          他的妾連忙說:“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來訪,鄒忌陪他坐著聊天,想起昨日的事,就順便又問客人說:“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客人毫不猶豫地說:“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鄒忌如此作了三次調查,大家一致都認為他比徐公漂亮?墒青u忌是個有頭腦的人,并沒有就此沾沾自喜,認為自我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過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鄒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氣宇軒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兩人交談的時候,鄒忌不住地打量著徐公。他自覺自我長得不如徐公。為了證實這一結論,他偷偷從鏡子里面看看自我,再調過頭來瞧瞧徐公,結果更覺得自我長得比徐公差。

          晚上,鄒忌躺在床上,反復地思考著這件事。既然自我長得不如徐公,為什么妻、妾和那個客人卻都說自我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終,他總算找到了問題的結論。鄒忌自言自語地說:“原先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于我?雌饋,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贊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人在一片贊揚聲里必須要堅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居于領導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鞭長莫及

          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旆绞诔,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

          魯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出使路上要經過宋國,楚莊王仗著國力強盛,要申舟不向宋國借路。申舟說:“如果不借路,宋國人會殺我!

          “宋國要是殺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們。”楚莊王說。

          果然,不向宋國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國。宋國君臣認為這是對本國的莫大侮辱,就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氣得暴跳如雷,立即發兵攻打宋國,一下子就把宋國的都城團團圍住。

          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軍還是沒有取勝。第二年春天,宋國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去請求晉國派兵救援。晉景公想要發兵去救宋,國大夫伯宗說:“大王,我們不能出兵,古人有話說:‘鞭子雖然長不能打到馬肚于上!丝坛䥽鴱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們不能和楚相爭。晉國雖然強大,可是能違反天意嗎?俗話說:‘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納有污泥濁水,山林草叢中暗藏有毒蟲猛獸,潔白的美玉中隱藏有斑痕,晉國忍受一點恥辱,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還是忍一忍吧!

          景公聽了伯宗的話,停止發兵,改派大夫解揚去宋國,叫宋國不要投降,就說援兵已經出發,很快就要到了。

          宋國人在城中極其艱苦地堅守了幾個月,楚軍攻打不下,最終同意宋國求和,并帶走宋國大夫華元作為人質。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這句話,之后簡縮為成語“鞭長奠及”,比喻力量達不到。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不拘一格

          龔自珍是我國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個封建官僚家庭。他從小就喜愛讀書,愛學寫詩。14歲時,他就能寫詩,18歲時會填詞,20歲就成了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寫的詩,想象力很豐富,語言也瑰麗多姿,具有浪漫主義風格。他在詩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敗,主張改革,支持禁煙派,反對侵略,反對妥協,充滿著愛國熱情。他是個愛國主義者。

          龔自珍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滿官場中的腐敗和黑暗,一向受到排擠和打擊。1839年,在他48歲時,就毅然辭官回老家。在回鄉的旅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即興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詩。

          一天,龔自珍走過鎮江,只見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打聽,原先當地在賽神。人們抬著玉皇、風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誠地祭拜。這時,有人認出了龔自珍。一聽當代文豪也在那里,一位道士立刻擠上前來懇請龔自珍為天神寫篇祭文。龔自珍一揮而就寫下了《九州生氣恃風雷》這首詩,全詩共四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詩中九州是整個中國的代稱。詩的大意說,中國要有生氣,要憑借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此刻人們都不敢說話,沉悶得令人可悲。我奉勸天公重新振作起來,不要拘泥于常規,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間來吧。

          之后,人們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簡成“不拘一格”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不拘泥于一種規格、辦法。

          詩里還引申出“萬馬齊喑”這個成語,比喻空氣沉悶的局面。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毛遂自薦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齊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終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十分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十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立刻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東魏的孝靜帝被迫將帝位讓給專橫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從此,北齊代替了東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及其三個兒子,來個斬草除根。

          高洋當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現了日食。他擔心這是一個不祥之兆:自我篡奪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個親信召來問道:“西漢末年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么之后光武帝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來?”那親信說不清這是什么道理,隨便回答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我了。因為他沒有把劉氏宗室人員斬盡殺絕!睔埲痰母哐缶瓜嘈帕四怯H信的話,立刻又開了殺戒:把東魏宗室近親44家共700多人全部處死,連嬰兒也無一幸免。

          消息傳開后,東魏宗室的遠房宗族也十分恐慌,生怕什么時候高洋的屠刀會砍到他們頭上。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準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他氣憤地說:“怎樣能用拋棄本宗、改為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寧愿死而堅持氣節,不愿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話報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將他處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賜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可是,殘酷的屠殺不能挽救北齊搖搖欲墜的政權。三個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過18年,北齊王朝也壽終正寢了。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先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之后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當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最終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十分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十分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于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于江邊。

          以后人們就用四面楚歌這個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之后卻被那些壞人逼迫得無以為生,而求助于別人時,別人又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一樣情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笨人撈豆

          隋朝時候有個人,他用大車拉了一車黑豆上京城去賣。這個人吃力地拉著車走啊走啊,到了灞頭,他一不細心踏上了一個土坷垃絆了一咬。這下子不好了,他身后的車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滿滿一車黑豆也全部被倒進了水里。他從地上爬起來,看著水里的黑豆發愁了:這么多豆,一個人要撈到什么時候啊!想了一會兒,他決定回家去,叫家里人來幫他一塊兒撈豆子。于是他不再多研究,撇下車和豆子就走了。

          這人剛一走,灞頭上的人議論開了:“他這一去還不知什么時候回來呢,這么多豆讓水沖走了多可惜,不如我們拿回去吧!庇谑谴蠹乙积R動手,吵吵嚷嚷地撈豆子,不一會兒就全給撈走了,一顆也沒留下。

          不久以后,那個運豆的人回到了翻車的地方。水里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戲。這人以為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撈出來。剛一下去,蝌蚪明白有人來了,轉瞬間就全都游散了。這個人奇怪極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樣也想不明白。他嘆著氣自言自語地說:“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認識我了,離開我跑開了,我怎樣會也不認識你了呢——怎樣你忽然間就多出了一條尾巴!”

          這個笨人確定事物總是想當然,卻不根據事實來作科學的分析,自然也就無法明白事情的真相。這樣辦事情當然是不能成功的。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百發百中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對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養由基。

          養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夠在一百步遠的距離,命中那些僅有三、四公分寬度的柳葉,同時,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葉,他都能夠很快的把箭射出,并且沒有射不中的。所以,人人都夸贊他的箭法,有的人說“百步穿楊”,也有的人說“百發百中”,都是用來形容他射箭的絕技。它的意思是在稱贊別人做事要有絕對的把握,有時分析事情,對將來的發展也一如所料。

          雖然現代的人們,已經很少人再對射箭會發生興趣,可是“百發百中”這句成語,能夠用在不只是箭術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能夠引用。

          例如,喜歡玩射擊的人,他的射擊技術很高明,他并不需要花時間瞄準,就能夠在射程的距離內準確的命中目標,這樣,我們就能夠說這個人的射擊術“百發百中”。

          又譬如說某人對事物的發展,因為觀察很仔細,并且了解它的規律,推斷很正確,我們這個時候,也能夠說他是“百發百中”。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盤踞在宛城的張繡。當時已經到了中午,烈日當空,天氣十分炎熱。將士們攜帶著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濕,又熱又渴,非常難受,給行軍帶來了嚴重影響。

          曹操見將士們一個個舔著干燥的嘴唇,勉強行走,心里非常焦急。下令隊伍原地休息,派人分頭到各處去找水。過了好一會,派去的人全都提著空桶回來。原來,這里是一片荒原,沒有河流,也沒有山泉,根本找不到水。曹操又下令就地挖井,士兵們揮汗挖土,但過了好長時間,也挖不出一滴水。

          曹操心想,情況很嚴重,如果在這里久留,會有更多的人無法堅持下去。曹操略微思索了一下,猛地用馬鞭指著前邊的山坡,大聲對手下的將士說:“這個地方我熟悉,翻過前邊的山坡,就會有一大片茂盛的楊梅林,到了那里,你們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將楊梅享用個夠!

          將士們一聽說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像起酸味,從而流出口水,頓時不覺得那么渴了。曹操立即指揮隊伍行進,經過一段時間,終于帶領隊伍成功找到了水源,大家痛痛快快的喝了水,精神煥發的繼續行軍。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掩耳盜鈴

          春秋時期,有個貪婪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勞動,見到別人的財物,總要想辦法弄到才心安。

          有一天,他聽說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便急忙趕到范氏家去,想趁亂撈點兒油水。誰知范氏家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他好不懊惱,真后悔白跑這一趟。

          突然,他發現院中柴堆里露出一片亮光,便走過去,扒開橫七豎八的柴火一看,原來是一口大鐘。他仔細審視了一番,斷定這口大鐘是用上等的黃銅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條縫。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鐘,可是那鐘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說背了,連移動一下都不可能。

          眼看快到手的東西不能據為己有,他急得團團轉。就在這時,他在院墻腳看見了一把大鐵錘,心里頓時有了主意,高興地自語道:“真是天助我也!彼Σ坏貟嗥痂F錘,想狠地割大鐘砸下去,想把大鐘砸成碎塊,然后再用麻袋裝回去?墒,大鐘發出的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并且,那“嗡嗡嗡”的余音久久地在院子上空回蕩,把他的耳朵都要震聾了。他很害怕別人聽見了鐘聲會跑來搶他的鐘,就趕快用雙手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于是,他聽不見鐘聲了。

          他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一定聽不見,就放心大膽砸起鐘來。每砸一下,都要用雙手括住耳朵,待鐘聲響過后,才松開手再砸。這樣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蘇章不徇私情

          漢順帝的時候,出了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蘇章。他為官清正、公私分明,從來不因自己的個人利益而冤枉好人、放過壞人,深受百姓的愛戴。

          有一年,蘇章被委任為冀州刺史。上任伊始,蘇章便認認真真地處理政事,辦了幾件頗為棘手的案子?墒怯幸惶,令蘇章頭疼不已的事情終于來了。

          蘇章發現有幾個賬本記得含混不清,不由得起了疑心,就派人去調查。調查的人很快呈上了報告,說是清河太守,數額巨大。蘇章大怒,決心馬上將這個膽大妄為的清河太守逮捕法辦,可是當他的目光停留在報告上清河太守的名字上時,不由得呆住了。原來這個清河太守就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他那時最要好的朋友,兩人總是一桌吃、一床睡,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簡直情勝手足。真是沒有想到這個朋友的品行竟會墮落到這種地步,蘇章感到非常痛心,同時,想到自己正在處理這件案子,對老朋友怎能下得了手呢?蘇章十分為難。

          再說那位清河太守知道自己東窗事發,驚恐萬狀。他聽說冀州刺史是自己的老朋友蘇章,心存幾分僥幸,希望蘇章能念及舊情,網開一面。但是對于蘇章清廉的'名聲他也有所耳聞,不知道蘇章究竟會怎樣對待自己。正在他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蘇章派來了手下人請他去赴宴。

          蘇章一見老友,忙迎上去拉著他的手,領他到酒席上坐下。兩個人相對飲酒說話,痛痛快快地敘著舊情,蘇章絕口不提案子的事,還不停地給老友夾菜,氣氛很是融洽。這時候,清河太守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他不禁得意地說道:“蘇兄呀,我這個人真是命好,別人頂多有一個老天爺的照應,而我卻得到了兩個老天爺的蔭護,實在是幸運啊!”

          聽了這話,蘇章推開碗筷,站直身子整了整衣冠,一臉正氣地說:“今晚我請你喝酒,是盡私人的情誼;明天升堂審案,我仍然會公事公辦。公是公,私是私,絕對不能混淆!”

          第二天,蘇章開堂審案,果然不徇私情,按照國法將罪大惡極的清河太守正法了。

          蘇章公私分明,一心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精神,到今天仍時時提醒著我們要秉公辦事。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相馬

          樂有兩名跟他學習相馬的弟子。

          一天,伯樂帶著兩名弟子來到馬廄里,教他們學習鑒別會踢人的馬。二人仔細聽了伯樂的.講解后,其中一人很快就鑒別出一匹馬,而第二個從卻指出這匹馬現在并不善于踢人,果然馬踢了幾下就不踢了。第二個人肯定地說:“這匹馬的前膝因傷腫脹,不能長時間支撐整個身體,所以后腿便無法連續抬起來踢人!辈畼沸呛堑乜粗茏拥谋憩F,十分欣慰地點了點頭,說:“不僅是在相馬時,在觀察其它事物時,也要經過全面而細致的觀察才可以下結論。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盲人識日

          有個人生下來就是個盲人,他很想知道太陽是什么樣子,就去問眼睛好的人。

          有人告訴他:“太陽的'形狀像個大銅盤。”盲人立刻高高興興地回到家中,找到一個銅盤,仔仔細細地摸著,還用手敲了敲,銅盤立刻發出了聲響,他恍然大悟地說:“哦,太陽原來可以發出聲音!

          有一天,他和鄰居閑聊時聽到鐘聲,立刻說:“這是太陽的聲音。”鄰居告訴他說:“那是鐘而不是太陽,太陽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庇谑牵と擞秩ッ灎T,知道了蠟燭的形狀。

          后來有一天,他摸到了形狀與蠟燭相似的竹笛,以為那就是太陽了。

          返回古代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阮裕焚車

          晉代的阮裕是一個以德行聞名于天的人。

          阮裕住在剡地的時候,曾有一輛很漂亮的'車子。這輛車子的結構結實、造型美觀,就連拉車的馬的皮毛也是刷得平滑整潔。盡管阮裕把這輛車子視若珍寶,但無論誰來借用他的車子,他都十分爽快地答應。

          一次,阮裕一位鄰居的母親去世了,在為母親送葬的時候,鄰居很想跟阮裕借車子。但他轉念一想,死人是很不吉利的事。最終,這位鄰居放棄了向阮裕借車子的想法。

          后來,這件事傳到了阮裕的耳朵里。阮裕嘆息著說:“唉,我有車子就是為了方便大家,現在卻讓人不敢借用,還要這車子干什么!”說罷,阮裕放火把心愛的車子燒掉了。

          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無不感嘆,阮裕的確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煎餅之謎

          南北朝時,一天北齊皇帝高祖對幾個大臣說:“我出個謎語你們猜猜吧:“卒律葛答!”只有石動甬猜出來:“煎餅!

          原來“卒律葛答”是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突厥語,譯成漢語是“前火食并。”“前火”和“食并”正好組成“煎餅”二字。

          高祖又讓大臣們也出個謎。大伙還沒制作出來,石動甬卻說:“卒律葛答!”高祖沒猜出來,問他是什么?石動甬說:“是煎餅!

          高祖說:“這是我剛才出過的謎,你怎么又重復出呢?”

          石動甬談諧地說:“我是趁你的煎餅鍋還熱,就跟著再做了一個!备咦娲笮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世尊騎牛

          石動甬對法師說:“佛常騎什么東西?”

          法師回答說:“有時坐千葉蓮花,有時乘六牙白象。”

          石動甬說:“原來法師一點不讀經書,連佛所乘何物都不知。”

          法師問:“施主您讀經書,知道佛騎什么?”

          石動甬說:“佛騎牛!

          法師問:“怎么知道佛騎牛呀?”

          動甬說:“經書上說:‘世尊(舊時對佛的敬稱)甚奇(與“騎”諧音)特(古時解釋“牛”義)’,難道不是佛騎牛嗎?”旁人大笑。

          返回古代類目錄>>>

        ▼短篇類▼
        【1】拔苗助長【13】亡羊補牢【25】按圖索驥
        【2】龜兔賽跑【14】望洋興嘆【26】自相矛盾
        【3】農夫與蛇【15】專心致志【27】畫蛇添足
        【4】狐貍和葡萄【16】精衛填海【28】利令智昏
        【5】說謊的放羊娃【17】八仙過海【29】指鹿為馬
        【6】畫龍點睛【18】百聞不如一見【30】臥薪嘗膽
        【7】樂不思蜀【19】口若懸河【31】神農嘗百草
        【8】請君入甕【20】門可羅雀【32】兩只桶
        【9】曲高和寡【21】名不虛傳【33】魚王的兒子
        【10】狗尾續貂【22】門庭若市【34】腳踏實地
        【11】走馬看花【23】抱薪救火【35】公山羊與狼
        【12】安居樂業【24】一衣帶水【36】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返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拔苗助長

          戰國時候,宋國有個農民種了一塊地。栽下禾苗后,他期望它很快長高。結出果實。他每一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里十分著急。怎樣才能讓禾苗盡快長高呢

          天氣很好,艷陽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丶液,他很得意地對家里人說:“累死我了,我幫忙禾苗長高了!彼膬鹤拥降乩镆豢矗堂缛菟懒。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龜兔賽跑

          烏龜與兔為他們倆誰跑得快而爭論不休。于是,他們定好了比賽的時間和地點。比賽一開始,兔覺得自我是天生的飛毛腿,跑得快,比較賽掉以輕心,躺在路旁睡著了。烏龜深知自我走得慢,毫不氣餒,不停地朝前奔跑。結果,烏龜超過了睡熟了的兔子,奪得了勝利的獎品。

          這故事說明,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農夫與蛇

          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他很可憐它,便把蛇放在自我懷里。蛇溫暖后,蘇醒了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前說:“我該死,我憐憫惡人,應當受惡報!

          這故事說明,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狐貍和葡萄

          饑餓的狐貍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自我安慰自我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說,有些人本事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說謊的放羊娃

          有個放羊娃趕著他的羊群到村外很遠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歡說謊,開玩笑,時常大聲向村里人呼救,謊稱有狼來襲擊他的羊群。開始兩三回,村里人都驚慌得立刻跑來,被他嘲笑后,沒趣地走了回去。之后,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竄入羊群,大肆咬殺。牧羊娃對著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卻認為他又在像往常一樣說謊,開玩笑,沒有人再理他。結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這故事說明,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畫龍點睛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非常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此刻南京)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為什么不把眼睛畫出來!彼f:“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了,龍就會騰空飛走的!”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說大話。之后,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著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說中來的。此刻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辟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資料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我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十分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彼稽c兒也不想念蜀國。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請君入甕

          武則天掌權期間,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興和丘神績串通謀反,武則天命令來酷吏俊臣審查此案。來俊臣正在和周興辦理案子一齊吃飯,他問周興說:“囚犯多不肯招認,應當采取什么辦法”周興說:“這太容易了!抬個大甕來,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進到里面,還有什么能不招認!”來俊臣派人找來一口大甕,按照周興出的主意用火圍著烤,然后站起來對他說:“有人告你謀反,太后讓我審查你,請老兄自我進到甕里吧!”周興十分驚恐,叩頭認罪。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曲高和寡

          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么那么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樣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曲高和寡: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F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狗尾續貂

          武帝司馬炎死后,兒子司馬衷繼位,他對朝政一竅不通,大權落到賈后手里,賈后生性兇狠狡詐,趙王司馬倫以此為借口帶兵沖入宮廷,殺死了賈后,自封為相國。

          司馬倫為了籠絡朝臣,擴大自我的勢力范圍,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緒后,又廢掉晉惠帝,自稱皇帝。當時規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裝飾的帽子,由于司馬倫大肆封官晉爵,所以一時貂尾都不夠用,所以只好用狗尾來代替,人們就據此編了兩句民謠:“貂不足,狗尾續。”用來諷刺朝廷。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走馬看花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詩人孟郊。他出身貧苦,從小勤奮好學,很有才華?墒,他的仕途卻一向很不順利,從青年到壯年,好幾次參加進士考試都落了第。他雖然窮困潦倒,甚至連自我的家屬都養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權貴之門。他決心刻苦攻讀,用自我的真才實學,叩開仕途的大門。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參加了一次進士考試,這次,他進士及第了,孟郊高興極了。他穿上嶄新的衣服,扎上彩帶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城里盡情地游覽。京城美麗的景色使他贊嘆,高中進士的喜悅又使他萬分得意,于是,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登科后》詩:

          昔日齷齟不足夸,

          今朝曠蕩恩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把詩人中了進士后的喜悅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千古名句。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安居樂業

          源于《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發、白胡子的小老頭兒,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為他耳朵長得非常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現實不滿,并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提高和文化的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民的夢想社會。

          老子是這樣描繪他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于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可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亡羊補牢

          從前有一個牧民,養了幾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一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一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一只。原先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里鉆了進來,把一只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沒有理解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只羊。原先狼又從窟窿里鉆進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這位牧民很后悔沒有認直理解鄰居的勸告,去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于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能夠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望洋興嘆

          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涌,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洼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辯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匯集到他那里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

          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明白哪里是水的盡頭。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概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我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十分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齊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十分專心集中精力跟教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教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币驗樗偸呛紒y想心不在焉,教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可是,一個提高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精衛填海

          傳說,很久以前,炎帝有個女兒叫女娃,炎帝很喜歡她,經常帶她到東海去游泳。女娃十分勇敢,大風大浪從不畏懼。女娃長大后,每一天都要自我到東海去游泳。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后變成了一只鳥,每一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后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好像在呼喚著自我。

          精衛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頑強不息,堅持不懈,決心要把東海填平。

          這句成語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

          后人常以“精衛填!北扔魃畛鸫蠛蓿⒅颈貓。或比喻不畏艱難險阻,矢志不移的堅毅決心。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的蟠桃會,途經東海,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后各顯神經過海。于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我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我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頭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我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八仙過海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百聞不如一見

          西漢宣帝時期,羌人侵入邊界。攻城奪地,燒殺搶掠。宣帝召集群臣計議,詢問誰愿領兵前去拒敵。

          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曾在邊界和羌人打過幾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奮勇,擔當這一重任。宣帝問他要派多少兵馬,他說:“聽別人講一百次,不如親眼一見。用兵是很難在遙遠的地方算計好的。我愿意親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確定攻守計劃,畫好作戰地圖,再向陛下上奏。”

          經宣帝同意,趙充國帶領一隊人馬出發。隊伍渡過黃河,遇到羌人的小股軍隊。趙充國下令沖擊,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虜。兵士們準備乘勝追擊,趙充國阻攔說:“我軍長途跋涉到此,不可遠追。如果遭到敵兵伏擊,就要吃大虧!”

          部下聽了,都很佩服老將的見識。趙充國觀察了地形,又從俘虜口中得知敵人內部的情景,了解到敵軍的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邊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擾,安定了西北邊疆。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口若懸河

          晉朝有一位很有學問的大學問家,名叫郭象。他年紀還小的時候,就展現出很高的才華,十幾歲的時候,不但已經就讀完《老子》、《莊子》等古書,并且還能一口氣背誦出來。

          郭象的名聲愈來愈大,朝廷派人請他做官,他推辭不掉只好答應,于是就當上了黃門侍郎。因為他平時讀了許多書,知識十分豐富,并且他喜歡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里,所以提出的見解往往比別人深刻,并且能夠將各種道理說得很清楚,所以他受到許多人的推崇。郭象口才很好,講起話來滔滔不絕、有聲有色,大家都聽得很入神。其中有個太尉叫王衍,聽完他的的議論后感慨地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看到瀑布流瀉下來的水,滔滔不絕,好象永遠不會停止。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門可羅雀

          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以往為漢武帝手下的、兩位大臣合寫了”一篇傳記,一位是汲黯,另一位是鄭莊。汲黯,字長孺,濮陽人,景帝時,曾任“太子洗馬”,武帝時,曾做過“東海太守”,之后又任“主爵都尉”。鄭莊,陳人,景帝時,以往擔任“太子舍人”,武帝時擔任“大農令”。這兩位大臣都為官清正,剛直不阿,曾位列九卿,聲名顯赫,權勢高,威望重,上他們家拜訪的人絡繹不絕,出出進進,十分熱鬧,誰都以能與他們結交為榮。可是,由于他們太剛直了,漢武帝之后撤了他們的職。他們丟了官,失去了權勢,就再也沒人去拜訪他們了。開封的翟公以往當過廷尉。他在任上的時候、登他家門拜訪的賓客十分擁擠,塞滿了門庭。之后他被罷了官,就沒有賓客再登門了。結果門口冷落得能夠張起網來捕捉鳥雀了。官場多變,過了一個時期,翟公官復原職。于是,那班賓客又想登門拜訪他。程公感溉萬千,在門上寫了幾句話:“一生一死,乃知交情;—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責一賤,交情乃見。”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名不虛傳

          薛道衡是北朝時代的人,他的詩作得很好,聞名于當世;所以,常常有慕名的人前來求教于他。

          有一次,齊國邀請他前去觀光,因為當地的人民過于熱情,他不忍拂逆他們的好意,就一向這樣在那住了下去。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又到了正月初七,也就是俗稱的人日,薛道衡就在這一天作了一首紀念人日的詩。這時,齊國有個慕名者前來拜訪薛道衡,看到他作的詩,就念著頭兩句:“立春才七日,離家已半年。這是什么詩呀?”那個人失望的問,“人家都說薛道衡很會作詩,但這首詩中說的是什么話呀?看來只是虛有其表,被人誤傳罷了!蹦侨苏f著,又接下去看后面兩句詩:“人歸落雁,思發在花前!边@時他不禁大加贊賞,點點頭說道:“薛道衡的詩果然名不虛傳!

          “名不虛傳”的成語,就這樣成了恭維之詞,它本來是指一個人既然有了名氣,必須會有些本領,絕不會是虛傳的。此刻則廣泛的被運用,只要看到別人有好的表現,都會用“名不虛傳”這句成語來夸贊他。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門庭若市

          戰國時,齊國的相國鄒忌為了勸齊威王要虛心理解大臣們的規勸,于是對齊威王說:“我們齊國地方這么大,皇宮上上下下,有誰敢對大王無禮?右手誰敢忤逆大王?滿朝的文武將官,又有誰不怕您?全國百姓,有誰不期望得到您的關懷?看來恭維您的人必須很多,這樣可不好,您必須會被蒙蔽得很嚴重!”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給全國官員百姓,獎勵正直而敢規勸他的人,于是進宮提意見的人很多,熱鬧得像市集一樣。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抱薪救火

          戰國末年,秦國采取遠交近攻的政策,不斷并吞鄰近的國家,好擴大自我的領土。其中,秦國以往三次進攻魏國,占領魏國許多的土地,魏國軍民也傷亡慘重。

          有一回,秦國又派乒攻打魏國,魏國于是請韓、趙兩國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終還是被打敗。大將段干子提議把南陽割讓給秦國求和,戰略家蘇代卻持反對的意見,他說:秦國想并吞魏國,只割讓土地是無法滿足秦國的野心,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柴沒燒完,火是不會滅的。

          可是魏王不聽蘇代的勸阻,還是把南陽割讓給秦國求和。最終真的就像蘇代說的一樣,秦國根本不滿足,仍然繼續攻打魏國,掠奪了魏國更多城池,最終弱小的魏國就被秦國消滅了。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我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按圖索驥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么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孫陽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于失傳,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么厲害。孫陽的兒子把《相馬經》背得很熟,以為自己也有了認馬的本領!断囫R經》里有“高大的額頭,像銅錢般圓大的眼睛;蹄子圓大而端正,像堆迭起來的塊”的話語。他出門看見一只大癩蛤蟆!斑@家伙的額頭隆起來,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馬么?”他非常高興,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自相矛盾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夸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馬上就會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這——”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給底下辦事的人,但酒不夠分,于是他們想出一個辦法來:大家在地上畫蛇,畫得最快的人就能夠喝酒。

          其中一人畫得最快,正打算拿酒來喝,因見其它人還未畫好,他就再為蛇添上腳,此時另一人剛好畫好了,便從他的手上把酒搶過來,并說:“蛇本來沒有腳,你為甚么要為它添上腳呢?”說完就把酒喝掉了。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利令智昏

          齊國有個人一心想得到金子。一天,他清早起來,穿好衣,戴好帽,一向走到賣金子的地方,看見有人拿著金子,伸手就奪。官吏把他逮住捆綁起來,問道:"這么多人都在這兒,你為什么公然搶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說:"我根本就沒有看到人,眼睛里僅有金子。"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的時候,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他因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個主意。有一天上朝時,他牽著一只梅花鹿對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的名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聽了,大笑說:承相啊,這明明是一只鹿,你卻說是馬,真是錯得太離譜了!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陛下怎樣說是鹿呢?二世覺得納悶,就讓群臣百官來評判。大家心想,說實話會得罪承相,說假話又怕欺騙陛下,就都不出聲。這時趙高盯著群臣,指著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趙高的勢力,明白不說不行,就都說是馬,趙高十分得意,二世被弄糊涂了,明明是鹿,怎樣大家都說是馬呢?他以為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糊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

          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占整個朝廷,最終導致秦朝滅亡。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我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于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所以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貌。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我,覺得他對自我十分忠心,最終就允許他回到越國。

          越王回國后,決心洗刷自我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我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一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我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于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后自殺。之后,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身體透明,頭上長有兩角,即牛頭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后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谷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并建藥王廟四時祭祀。在我國的`川、鄂、陜交界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兩只桶

          兩只桶給裝在車上運出去,一只桶里裝著酒,另一只桶什么都沒有。

          請看第一只桶,沒有發出什么噪聲,慢吞吞地穩步向前走。

          另一只桶跳跳蹦蹦前進,它一經過,道路上就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并且塵土飛揚,行人由于害怕,不得不趕快向路邊退讓,從老遠地方就能聽到木桶的聲音,然而不管這只桶怎么大聲作響,它的`好處卻沒有第一只桶大。

          凡是把自己的事業向大家講個不停的人,他肯定不會有多少成就。凡是切實苦干的人,他常常默不作聲。偉大人物依靠的是事業上的聲名煊赫,他在考慮籌劃的時候,他是不聲不響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鄲溃驗樗娜齻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于是個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為什么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腳踏實地

          自從烏龜賽跑贏了兔子之后,一下子就成了大紅人;許多廠家都來找烏龜拍廣告,烏龜答應了。不久后,它成了廣告明星;只要一打開電視機,就是烏龜拍的廣告,再后來動物城最著名的導演也來找了烏龜,讓烏龜拍電影和電視劇,烏龜也就答應了。過了幾個月烏龜又成了電影明星,錢財像泉水般的涌進了烏龜的家,它住的小茅屋變成了大別墅,破舊的衣服變成幾萬塊的西裝,它過上了大富翁的生活。

          兔子們見了眼紅,氣得不得了,尤其是和烏龜比賽的兔子,他決定再和烏龜比賽一次。

          一天,兔子向烏龜下了挑戰書,他以為烏龜不敢答應,誰知道他竟然爽快答應了。

          比賽的那一天,小動物們都來看比賽了,沒有來的小動物們也呆在電視機前觀看。比賽開始了兔子像火箭一般沖了出去,大家以為這次一定是它贏,結果還是烏龜贏了。

          后來,小動物們發現兔子也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原來它輸給烏龜是因為烏龜給它了一大筆錢。動物們覺得烏龜越來越可怕了,而且有一次,烏龜為了成為“動物國王”,派殺手把競爭對手殺掉了。烏龜實在太可怕了……

          最后烏龜被警察抓走了!白鋈艘_踏實地呀!”這是烏龜對子孫說的最后一句話。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公山羊與狼

          從前,有一群山羊,其中有五只公山羊,這幾只公山羊既強壯又勇敢,可是它們一點也不團結,常常吵架。

          有一天,一只狡猾的狼發現了這群羊,但是因為有這五只強壯的羊看守著羊群,狼有一些害怕,但不一會,它立刻想出了一條詭計……

          這只狼走到一只公山羊面前,假裝好心地說:“兄弟,我聽見那邊的公山羊罵你是一個廢物,一點兒用都沒有,只知道吃!边@只公山羊聽了,火冒三丈,往另外幾只公山羊沖去,不一會兒,它們就打成一團了,還傳來一陣陣叫聲。

          狼一見公山羊們打起來了,就抓緊時機,撲到一只小羊身上,咬死后帶回了家,大吃了一頓。等公山羊們回過神來時,狼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了。

          第二天,狼又來了,想要再大吃一頓,可是這一次,不論它怎么說壞話,公山羊都不動心,還一起用角把狼趕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壞人的話。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之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里,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落光時,我也就死了!币晃焕袭嫾业弥,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后一片葉子始終沒有落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返回短篇類目錄>>>

        【經典的課外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課外“加餐”09-28

        打鳴的母雞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11-23

        經典寓言故事01-28

        寓言故事精選02-03

        寓言故事10-01

        經典寓言故事01-06

        經典寓言故事03-18

        經典寓言故事12-12

        寓言故事12-24

        寫課外生活的作文:我的課外生活06-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