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

        時間:2024-08-21 15:10:39 文言文 我要投稿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的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譯文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呀。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

          注釋

          天時:指有利于作戰的時令,氣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戰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團結。

          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城。

          城:內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墻。

          環(huán):圍。

          之:代這座城

          而:連詞表轉折。

          夫:句首發語詞,不譯。

          而:連詞表遞進。

          天時:指有利于攻戰的自然氣候條件。

          是:這。

          也:表判斷語氣,“是”。

          城非不高也:城墻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護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類。

          堅利:堅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糧食。

          多:充足。

          委:放棄。

          而:然后

          去:離開。

          之:代詞,代“城”。

          是:代詞,這

          故:所以。

          域:這里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以:憑借。

          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界線。封,劃定。封疆:疆界、邊境。

          固:使鞏固。

          國:國防。

          山溪:山河。

          險:險要的地理環境。

          威:震懾。

          以:憑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鎧甲”,比喻“武力、軍事”。

          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處特指君主。道,正義。下同。

          失道者:不實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達極點。之:去,往,到。至:極點。

          畔:同“叛”,背叛。

          順:歸順,服從。

          以:憑借,靠。

          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親戚: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勝:取得勝利。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2

          穿井得一人

          呂不韋〔先秦〕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恕!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譯文

          宋國的一戶姓丁的人家,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打水澆田,派家里的一個人去打水,常常有一個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聽了的人就去傳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國都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丁氏答道:“多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不是從井中挖出來一個人啊。”聽到這樣的傳聞,還不如不聽。

          注釋

          宋: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澆田。

          溉:澆灌;灌溉。汲:從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被

          及:待,等到。

          國人:指居住在國都中的人。

          道:講述。

          聞之于宋君: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聞,知道;聽說,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對:應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個人使喚,指多得到一個人的勞力。

          啟示

          ①道聽途說不能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

          ②不要輕信流言,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墼诂F實生活中對待傳聞要有調查研究的審慎態度和去偽存真的求實精神。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3

          魚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與通歟;鄉通向;辟通避)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 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這種做法難道不應該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注釋

          亦:也。

          欲:喜愛。

          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

          舍:舍棄。

          。哼x取。

          甚:勝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惡:厭惡。

          患:禍患,災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意,不譯。

          莫:沒有。

          則: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為:做。

          而:但是。

          是故:因此。

          非獨:不只,不僅非:不獨:僅。

          賢者:有才德,有賢能的人。

          是:此,這樣。

          心:思想

          勿喪:不喪失。喪:喪失。

          簞:古代盛食物的圓竹器。

          豆:古代一種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則:就。

          弗:不。

          得:得到。

          呼爾:呼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

          呼爾而與之:呼喝著給他(吃喝)。爾,語氣助詞!抖Y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施粥,有個饑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走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正因為不吃被輕蔑所給予得來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

          行道之人:(饑餓的)過路的行人。

          蹴:用腳踢。

          而:表修飾。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萬鐘:這里指高位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斗為一鐘。

          辯:同“辨”意為辨別。

          何加:有什么益處。何介詞結構,后置。

          宮室:住宅。

          奉:侍奉。

          窮乏者:窮人。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與:同“歟”,語氣助詞。

          鄉:同“向”,先前、從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這里指人的羞惡之心。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4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蛣e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注釋

          元方: 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陳太丘: 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約同行。期,約定。

          期日中: 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

          過中:過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離開。舍:舍棄,拋棄。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戲:嬉戲。

          尊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誠信,講信用。

          時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代詞,通“之”,我;委,丟下,舍棄。

          君:對對方父親的一種尊稱。

          已去:已經 離開。

          曰:說。

          則:就是。

          顧:回頭看。

          慚:感到慚愧。

          古今異義詞

          1.去 古意:離開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丟下、舍棄 ; 今意:委屈、委托。

          3.顧 古意:回頭看 ;今意:照顧

          4兒女 古意:子侄輩 今意:兒子女兒

          《陳太丘與友期》的主題思想,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來揭示的。這些人物對話,雖然只有三言兩語,但句句都緊扣文章中心,緊扣人物性格,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文章寫友人與元方的對話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開門見山,問得直截了當,毫無謙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魯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遜,當著兒子罵父親,這是不講禮儀的行為,再露性格的粗魯。第三句“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實則無理。不自責自己失約誤期的錯誤,反而委過于人,怒斥對方如約而行的正確做法,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講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寫元方與友人的對話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边@是針對友人的間話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問題,在,還是不在。而是先說“等君久”“不至”,再說“已去”,把父親的. “去”與“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聯系起來。這樣的回答,不僅把父親為什么走說清楚了,為后面批駁友人的怒斥作了準備,而且話中有話,流露出對友人失約的反感。第二、三兩句是對友人無理怒斥的反駁。第二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边@是針對友人強調“期行”而說的。守信還是失信,關鍵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當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實質,擊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辮駁的根據。第三句“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边@是針對友人出言不遜而說的。在指出友人“無信”的基礎上,又指出友人“無禮”。一步緊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無以言對的狼狽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慚”而“下車引之”。由于這些對話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因此,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陳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聰穎仁慧、知書達理。

          《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細節微言、涵泳無窮!瓣愄鹋c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尺寸之間起波瀾,與下文問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呼應。友人“問”“便怒”“慚”“下車引之”,一波三折。其間,先稱 “尊君”,驟然口不擇言 “非人哉”,人物情態,栩栩如生。元方“門外戲”、一答一日、“入門不顧”,應對自如,宛若成人,表現出鮮明個性與獨立人格。不論是情節上的起伏變化,還是人物情態上的自然生動,乃至文字之下隱藏著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質,都值得我們琢磨品味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5

          1.魯人徙越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注釋】①屨:麻鞋。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④跣:赤腳。

          譯文:魯國有個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編織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織縞(生絹),(他)想移民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您(去越國)必然會窮的!保牵攪苏f:“為什么?”(回答)說:“屨是用來穿的,但是越人赤腳走路;縞是用來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發。以您的所長,去到不使用(你的產品)的國家,想讓(自己)不窮,這可能嗎?”

          2.樊重樹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來求假焉。引種植之不可已出。諺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贝酥^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樹和漆樹。

          【譯文】樊重曾經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種植梓材和漆樹。當時的人們都對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幾年之后,梓樹和漆樹都派上了用場。過去那些恥笑他的'人,現在返過來都向他借這些東西。這說明種植樹木是不可以停止的!俗諺說:“一年的計劃,不如種谷子;十年的計劃,不如種樹木.”說的就是這件事呀!3.月攘一雞

          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比缰浞橇x,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注釋:①攘:竊取,偷。 ②君子:這里指行為端正的人。道:此處指行為道德。譯文: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雞,有人對他說:“這不是君子的行為!彼f:“那就讓我少偷點,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比绻滥鞘遣粚Φ,應該馬上停止,為什么還要等來年?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6

          1、傅馬棧最難

          桓公觀于廄①,問廄吏曰:"廄何事最難?"廄吏未對,管仲對曰:"夷吾②嘗為圉人③矣,傅馬棧最難: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無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無所施矣." (《管子·小問篇》)

          注釋:

         、賻厚R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養馬的人.

          2、燭鄒亡鳥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王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ā蛾套哟呵铩罚

          3、東野稷敗馬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莊公以為文弗過也,使之鉤百而反.顏闔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ā肚f子·外篇·達生》)

          4、濟陰賈人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于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陰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不酬也."立而觀之,遂沒.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6、薛譚學謳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列子》)

          注:謳,唱歌.

          7、郢人燕說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

          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韓非子》)

          8、工之僑獻琴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①,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ā队綦x子》)

          注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樂器.②窾:同"款",款式.

          9、反裘負芻

          魏文侯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

          劉向《新序·雜事二》

          注:芻(chú),柴草.

          10、魏文侯期獵

          魏文侯①與虞人②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

          (選自《魏文侯書》)

          注釋:①魏文侯:戰國時魏國國君,在諸侯中有美譽,曾任西門豹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澤的官

          11、齊人有好獵者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愧其家室,出則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則狗惡也.欲得良狗,則家貧無以.于是還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有以求良狗,狗良則數得獸矣.田獵之獲,常過人矣.

          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12、宋賈買璞

          宋之富賈有監止子者,與人爭買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毀之,負其百金,而理其毀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鎰",古時二十兩為一鎰.

          13、千金求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國君.②涓人:國君的近侍.

          14、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關弓射之,滅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復射之,矢摧無跡.

         。▌⑾颉缎滦颉るs事四》

          15、多言何益

          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蠅,日夜恒鳴,口干舌檘,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墨子·附錄》)

          注:檘(pì),同"敝",困,疲勞.

          16、校人欺子產

          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①,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則洋洋焉,悠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

         。ā睹献印とf章上》)

          注:①子產,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坂鲟觯▂ǔ),疲乏的樣子.、茇,欺騙.

          17、晏子逐高繚

          高繚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之人也,四維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ā墩f苑·臣術》)

          注:①仕,舊時做官為仕.②仄陋,卑賤,低賤.③四,四周,周圍,指身邊的人.

         、芫S,維系,引申為扶助,幫助.⑤弼,本義是矯正弓弩的工具,引申為糾正.

          18、弓與矢

          一人曰:"吾弓良,無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無所用弓."羿聞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ā俄n非子》)

          19、管莊子刺虎

          有兩虎爭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爭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

         。ā稇饑摺で夭叨罚

          20、對牛彈琴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轉為牛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著小步.

          21、富者乞羊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嘗訪邑里故人,其鄰人貧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成我百,則牧數足矣."

          22、魯侯養鳥

          昔者海鳥止①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②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ā肚f子·外篇·至樂》)

          注:①御,迎接.②《九韶》,傳說是舜的樂曲.

          23、食鳧雁以秕

          鄒穆公有令:食鳧雁①必以秕,無得以粟②.于是倉無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為費,請以粟食之.

          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飽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豈為鳥獸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養鳥?且爾知小計,不知大會.周諺曰:'囊漏貯中.'而獨不聞歟?夫君者,民之父母.取倉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鳥茍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也.粟之在倉與在民于我何擇?"

          注:①鳧雁,指鴨鵝.②粟,舊時泛稱谷米.

          24、入蛟川城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簡束書從.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應曰:" ."予慍為戲.趨行及半,小奚仆,束斷書崩,啼未及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下矣.

          25、爭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曰:"獲則烹."其弟爭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訟於社伯,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則凌空遠矣.

          (劉元卿《賢類編》)

          注:社,古代社會的基層單位.伯,長官.

          26、斗牛圖

          馬正惠公嘗珍其所藏《斗牛圖》.暇日展曝于廳前.有輸租氓見而竊笑.公疑之,問其故.對曰:"農非知畫,乃識真牛.方其斗牛時,夾尾于髀①間,雖壯夫膂力②不能出之.此圖皆舉其尾,似不類矣."公為之嘆服.

          (曾敏行《獨醒雜志》)

          注:①髀(bì),大腿.②膂(lǚ)力,指全身的力氣.膂,脊背.

          27、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自諱②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③放燈,吏人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陸游《老學庵筆記》)

          注:①作郡,治理郡縣.②諱,避諱,畏忌人家直稱的名字.③上元,陰歷正月十五.

          28、家藏宋箋

          公家藏宋箋①數幅,偶吳中有名卿善書畫者至,或諷之曰:"君紙佳甚,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用供清玩?"公曰:"爾欲壞吾紙耶?蓄宋箋固當請宋人畫!"

         。鳌埩钜摹队叵蓜e記》)

         、俟{,精美的紙張,供臨時政府題詩或寫字用.

          29、南桔北枳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30、鷗鳥

          海上之有人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數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

          31、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32、緇衣

          宋有澄子者,亡緇衣,求之途.見婦人衣緇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緇衣."婦人曰:"公雖亡緇衣,此實吾所自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與我衣.昔我所亡者紡緇①也,今子之衣禪緇②也.以禪緇當紡緇,子豈不得哉?"

          --《呂氏春秋》

          注:①紡緇,黑色的夾衣.②禪緇,黑色的單衣.

          33、陳軫貴于魏王

          陳軫①貴于魏王.惠子②曰:"必善事左右.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夫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子雖工自樹于王,而欲去子者眾,子必危矣."

          ――《韓非子·說林上》

         、訇愝F,魏王重臣.②惠子,惠施,魏國宰相.

          34、陽橋與魴

          宓子賤①為單父②宰,過于陽晝③,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陽晝曰:"吾少也賤,不知治民之術,有釣道二焉,請以送子."子賤曰:"釣道奈何?"陽晝曰:"夫扱綸④錯餌,迎而吸之者,'陽橋'也;其為魚,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魴也;其為魚也,博而厚味."宓子賤曰:"善!"

          未至單父,冠蓋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賤曰:"車驅之,車驅之!夫陽晝之所謂'陽橋'者至矣."于是至單父, 請其耆老尊賢者而與之共治單父.

          注:①宓子賤,人名.②單父(Shànfǔ),古縣名,今山東單縣.③扱(chà),舉.

          35、金壺丹書

          景公游于紀①,得金壺,乃發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魚無反,則惡其鳋也;勿乘駑馬,惡其取道不遠也."晏子對曰:"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于側乎!"公曰:"紀有書,何以亡也?"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于閭;紀有此言,注之壺,不亡何待乎?"

          ――《晏子春秋》

          注:①紀,春秋時期的原紀國.②鳋,魚腥味.

          36、臧谷亡羊

          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業不同,其亡羊同也.

          ――《莊子·外篇》

          注:①博塞,一說賭博,一說游戲.

          37、齊景公出獵

          齊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殆所謂之不祥也?"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

          ――劉向《說苑》

          38、夔有一足

          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①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韓非子》

          注:①夔,是我國見諸記載的最早的音樂家.

          39、炳燭而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盲樂師,名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晚)矣."師曠曰:"何不炳燭點燃蠟燭學習)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劉向《說苑》

          注:①師曠,盲樂師,名曠.

          譯文:桓公察看馬廄,問養馬人道:"馬廄里的事什么最難?"養馬人還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經做過養馬人,敷設馬柵欄最難:如先敷設歪的木條,歪的需要歪的來配,歪的木條用上了,直的木條無法用上.如先敷設直的木條,直的`需要直的來配;直的木條用上了,歪的木條無法用上."

          譯文:

          景公喜好射鳥,委派燭鄒掌管鳥卻把鳥弄丟了.景公老火,叫來手下準備殺燭鄒,晏子說:"燭鄒有三條罪,請讓我對他數說了他的罪以后再殺他."景公說:"可以."于是把燭鄒叫來在景公面前列數他的罪行,說道:"燭鄒,你給我們的君主掌管鳥卻把鳥弄丟了,這是第一條罪;使我們的君主因為鳥而殺人,這是第二條罪;使別的國的諸候聽說了這件事后,從而認為我們的君主看重鳥卻輕視人士,這是第三條罪.燭鄒的罪已數說完了,請殺了他吧."景公說:"別殺了,寡人聽你的就是了."

          譯文:

          東野稷憑駕駛馬車的技術向莊公自薦.他駕駛馬車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后退,車輪壓出的痕跡都是筆直的;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車痕都像是圓規劃出來的莊公覺得誰也超不過東野稷的駕車技術,就讓他駕車連續轉一百個圈子,再返回原地.顏闔碰見東野稷正在駕駛,就進見莊公上奏道:"東野稷的馬車肯定要翻倒的"莊公很不高興,假裝沒聽見沒有理會.不久,東野稷果然翻了車.魯莊公便問顏闔:"您怎么知道他會翻車呢?"顏闔說:"他的馬力氣用完了,還強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車才怪了."

          譯文:薛譚在秦國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青的技藝,他自己覺得已經學完了,就辭別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為他餞行,打著節拍唱起悲傷的送行歌,歌聲使林木振動,歌聲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譚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請求留下,此后他終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譯文:楚國首都郢有人給燕國宰相寫信,是在夜晚書寫的,燈火不夠亮,于是對拿蠟燭的人說:"把蠟燭舉高點."說了便把"舉燭"寫到信上."舉燭"不是書信的本來的內容.

          燕國宰相得到書信便閱讀,說:"舉燭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舉薦賢能并任用他們."燕國宰相告訴國王,國王非常高興,國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書信原來的意思.現在的學者大多是類似這樣的人.

          譯文:工之僑得到上好的優質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裝上弦然后演奏,發出金屬的聲音回音象玉磬一樣.自認為是天下的極品,獻給掌管祭祀的官員,官派國家級的工匠看琴.說"不古",就還給了他.工之僑回家,求助于漆匠,偽造出斷裂的細紋.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裝在匣子里埋入土中,過一整年后拿出來,抱到市場上.一個顯貴之人經過看見了琴,用一百兩黃金買了琴,獻進宮里.長官樂器的官員們傳看,都說:"希世之珍啊."

          工之僑聽說了,嘆道:"悲哀啊,這世道!難道就單單是一把琴的事嗎?別的方面沒有不也是這樣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這國家一起滅亡啊!"便離開國土,遁入深山之中,沒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譯文:魏國國君文侯出門游歷,看見一個路人將裘皮衣服翻過來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說:"干什么將裘皮衣服翻過來背柴火?"回答說:"我愛惜它的毛."文侯說:"你不知道里皮磨壞了,那么毛就沒地方附著了嗎?"

          譯文:齊國有個喜好打獵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就是打不到野獸,回家是愧對家人,出門就愧對鄉里親朋.他想這之所以打不到野獸,是因為狗太差了.想得到良種的狗,但是家里貧窮買不起.于是在地里勤奮耕作,勤奮耕作家才能富裕,家富裕了就有錢買好狗了,狗好了就可以得到很多野獸了.打獵的收獲,就常常比別人多.這不是單單打獵啊,什么事都是這樣的啊.

          譯文:宋國有個名叫監止子的富商,和別人爭著購買一塊價值百金的璞玉,于是假裝失手弄壞了它,給了百金作為賠償,但是整理那毀壞的璞玉,得到了千金還多啊.

          譯文:從前有個君主,用千兩黃金買千里馬,三年沒有買到.一個近臣對君主說:"請讓我去買千里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個月買到,買到了千里馬,可馬已經是死的,他用五百兩金子買了那馬頭,返回向君主報告.君主大怒道:"要你買活馬,為什么買用五百兩金子買死馬?"近臣回答說:"死馬都用五百兩金子買,何況活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會買馬的,千里馬今天就會來的"于是不過一年,有多匹千里馬來了.

          譯文:子禽問墨子說:"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回答說:"蛤蟆、青蛙、蒼蠅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雖然這樣,人們卻不聽它們的現在我們來看早晨的雞,到黎明時啼鳴,天下人被它驚醒.多話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時機的時候說話才有用."

          譯文:曾經有人送活魚給子產,子產派校人把魚放到池里養.校人卻把魚煮了,復命說:"開始放的時候,很疲倦的樣子,一會兒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子產說:"獲得了自由!獲得了自由!"校人出來說道:"誰說子產聰明,我都把魚煮了吃了,他卻還說:'獲得了自由!獲得了自由!'"

          所以說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邏輯的話欺騙他們,但很難被不全情理的事情所蒙蔽.

          譯文:有兩只為爭吃一個人而打斗起來的老虎,管莊子要去刺殺它們,管與阻止他說:"老虎是兇暴的野獸,人是它們的美食.現在兩虎因為爭奪人而打斗起來,小的必定死亡,大的必定受傷.您等到大虎受傷后刺死它.這樣一動手就可以殺死兩只老虎了.沒有刺殺一只老虎的辛勞,卻有刺殺兩只老虎的名聲."

          譯文:公明儀為牛彈奏曲名是《清角》的音樂,牛低頭依舊吃草.不是牛沒聽見,是不適合它的耳朵聽.轉而發出牛虻的聲音,孤單牛犢的鳴叫聲,那牛馬上搖擺尾巴,豎起耳朵,踮著小步仔細地聽.

          譯文:楚國有個富人,養了九十九頭羊而希望有一百頭羊.他曾經尋求他村里的熟人.他的鄰居是個窮人,有一頭羊,富人請求那窮人說:"我有九十九頭羊,現在您這一頭給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擁有的羊數就是整數了."

          譯文:從前,有只海鳥落在魯國都城的郊外,魯侯親自把它迎接到祖廟里,畢恭畢敬地設宴迎接,并將它供養起來,每天都演奏古時的音樂《九韶》給它聽,安排牛羊豬三牲具備的太牢給它吃.魯侯的這種招待把海鳥搞得頭暈目眩,惶恐不安,一點兒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過了三天就死了.

          魯侯是用他自己享樂的方式來養鳥的,而不是按照鳥的生活方式來養鳥啊.這只鳥是被他嚇死的

          譯文:迂公家中藏有幾幅宋箋,吳中有個善作書畫的名人來此地,有人勸說迂公說:"你的紙很不錯,何不拿去向名人索取書畫,來作清閑時玩賞?"迂公說:"你想毀壞我的紙箋嗎?留著的宋紙箋就應該請宋人來畫的!"

          譯文:晏子出使到楚國,楚王設宴招待晏子.酒到酣時,兩名官吏綁了一人來見楚王.楚王問:"綁著的人犯了什么事?"答到:"是齊國人,犯盜竊罪."楚王看著晏子道:"齊國人本來就喜歡盜竊嗎?"晏子離開席桌答道:"我聽說,桔子生長在淮南便是桔子,生長在淮北就變成了枳.樹葉雖然相似,但它的果實味道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水土不同啊.現今民生長在齊國不偷盜,進入楚國就偷盜,莫非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歡偷東西吧?"

          譯文:海邊有一個喜好海鷗的人,每天早晨他來到海邊,跟著海鷗游玩,來和他一起玩的海鷗何只百只.他的父親說:"我聽說海鷗都喜歡跟你玩,你抓只來,讓我玩玩."第二天他來到海上,海鷗只是在天空飛舞卻不下來和他游玩了.

          譯文:伯牙彈琴,鐘子期聽他彈琴.剛剛彈到描繪太山的曲調,鐘子期就說:"彈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一會兒之后,是描繪流水的曲調,鐘子期又說:"彈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鐘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不再碰琴弦斷弦,終身不再彈琴,他認為這個世上沒有值得再為之彈琴的人了.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7

          千里之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本仓H碌们Ю锺R;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③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導讀: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涓人的一句反問可謂直接點出其舉動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可謂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釋:①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②捐:白白費掉。③市: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義

          1.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 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3.而吾以捕蛇獨存( ) 4.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

          三、涓人為什么用五百金買下馬的骨頭?(用文中的話回答)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四、翻譯

          1.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千里之馬

          古代有個國王,想用千金買千里馬,三年不能夠買到。有個宦官對國王說:“請讓我去買馬!眹跖伤チ恕H齻月就得到了千里馬;但馬已經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馬的'骨頭買來,回來向國王報告。國王大怒說:“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么?白白地花費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下,何況活馬呢?天下人必定認為大王肯出高價買馬,千里馬這就要到了!庇纱瞬坏揭荒辏I到三匹千里馬。

          一、

          1.派遣、差遣

          2.花費,此指白白費掉

          3.一年,周年

          二、

          1.用

          2.認為

          3.因為

          4.用來

          三、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四、

          1.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8

          詠雪 / 詠雪聯句

          南北朝:劉義慶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與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敝x安大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 期行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與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啊!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塞翁失馬

          兩漢:劉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譯文

          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拷吘骋粠У娜耍^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智子疑鄰

          先秦:韓非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譯文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來!彼麄兏舯诘睦先艘策@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

          傷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里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并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與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詩的文采與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與普通人沒有什么區別了!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結語:以上是小編推薦初中文言文翻譯大全的內容。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于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9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而在各類考試時,這“理解基本內容”常常以翻譯的題型出現,即將文言語句或小段用現代漢語翻譯出來。有些考生對此束手無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實,文言文翻譯是有法可循的:

          翻譯的總原則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翻譯的步驟是:“解詞”→“串意”→“順意”,通過這三步來完成的。即先解讀重點詞語,明確其含意和用法;再將一個一個、一組一組詞意,語意串連起來,形成句意;最后,把整個語句順暢起來,亦即各詞語間不連貫的使其連貫起來,不通順的使其通順起來。

          翻譯的具體方法是“增”、“刪”、“留”、“變”四法:

          1.增,即對省略部分要增補出來;

          2.刪,即對無實在意義(表語氣、停頓等)的文言虛詞刪去不譯;

          3.留,即對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人名、時間、專用名詞等)保留不譯;

          4.變,即對與現代漢語習慣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譯。

          例如,將下面《寇準傳》中的一段譯成現代漢語:

          初,張詠在成都,聞準①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奔皽食鲫儯佭m自成都罷還,準嚴②供帳,大為具待③。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④不可不讀也!睖誓I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選自《宋史·寇準傳》)

          注釋:

         、贉剩嚎軠,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趪溃壕粗亍

         、劬叽壕,備辦;待,接待。

         、堋痘艄鈧鳌罚狠d《漢書》,傳末有“然光不學無術,暗于大理”之語。

          對于這一段行文的翻譯,要先弄清一些詞語的.含義。

          通過初讀,文中的主要人物:張詠,又稱“張公”“詠”;寇準,又稱“寇公”“準”。

          文中的地名:成都、陜(即:陜西)。這些詞語都按原文或原義寫出。

          其余各詞語的意思,依次如下:

          “初”,即“當初”,“在”原義不變;

          “聞”,“聽說”;“入相”,即進入相府,譯為:“當了宰相”;

          “謂”,“對……說”;

          “其”,“他的”;

          “僚屬”,“同僚們”;

          “奇材”,同今義“奇材”;

          “惜”,“可惜”;

          “爾”,嘆詞:“及”,到,等到;

          “出陜”,出京外任陜西地方官;

          “適”,恰,正趕上;

          自,從;

          “罷還”,罷官還鄉;

          “供帳”,供設帷帳;

          “為”,做;

          “去”,離去;

          “送之郊”,送他到市郊;

          “何以”,以何,用什么;

          “教”,教導;

          “徐”,慢慢地;

          “莫諭其意”,不明白他的用意;

          “歸”,回到府中;

          “至”,到;

          “謂”,說。

          進行第二步、第三步,就是把這些詞語連接起來,并加以通順。譯文如下:

          當初,張詠在成都(作官),聽說寇準被拜為宰相,(就)對他的同僚們說:“寇準是個奇材,(只)可惜學術方面(有些)不足啊!钡鹊娇軠食鋈侮兾鞯胤焦,張詠(也)正好被罷官從成都還鄉,寇準非常敬重地供設帷帳,并準備了盛大的接待儀式。張將要離去,寇準送他到市郊,問道:“(先生)有什么話要教導寇準嗎?”張詠慢慢地說:“《霍光傳》,(您)不可不讀啊!笨軠什⒉幻靼姿挠靡,回來以后,拿出那《霍光傳》讀它,到“不學無術”一句,笑著說:“這是張公教導我啊!

          在這一段譯文中,對原文的詞語含義適當地現代語義選擇,句內、句間作了串連,有些省略成分作了補足。從而使語義暢達,更符合作者的原義。這就是省略句的問題。

          對于判斷句,要加“是”,如“寇公奇材”,可譯為“寇準是個奇材”。

          對于倒裝句,要按現代漢語的語序來翻譯,如“何以教準”句中“何以”就是“以何”,可譯為“用什么”。

          關于被動句,要按現代漢語習慣加“被”。如“聞準入相”,這是意義上的被動,可譯為“寇準被任命為宰相”。

          總之,文言語句、段的翻譯,需要理解語句間的邏輯關系、語氣關系,弄清實詞含義、虛詞作用,發現詞類活用和通假,正確處理一些凝固的結構和文言句式。

          但是,所有這些解題的技巧,都是建立在掌握文言知識,形成文言語感的基礎上的。因此,我們平時多讀多譯一些淺顯易懂的文言篇章是十分必要的,這既訓練了我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又領略了祖國文化遺產的巨大魅力。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10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能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倨錈o以易之____________ 、谑且允ト嗽疲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2.下列句中的“于”與“天下莫柔弱于水”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葉公問孔子于子路 B.苛政猛于虎

          C.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D.其一犬坐于前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能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

          4.在這則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來類比_________的道理,目的在于告誡人們為人要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替換 ②因此

          2.B

          3.能夠承受國家所遭受的天災人禍,才能成為天下的帝王。

          4.柔能勝剛,弱能勝強 勇于示弱,學會以柔克剛

          譯文

          天下沒有什么東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在能夠攻破堅硬的東西中沒有比水更加有力量的了,水的.攻堅地位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替換它。對于柔能勝剛,弱能勝強的道理,普天下沒有人不明白,但又沒有人甘于柔弱。所以圣人說:“能夠承受國人對自己的謾罵和羞辱。才能成為社稷之主;能夠承受住國家所遭受的天災人禍,才能成為天下的帝王!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11

          原文:

          羅倫注,字彝正,吉安永豐人。家貧樵牧,挾書誦不輟。及為諸生,志圣賢學,嘗曰:“舉業非能壞人,人自壞之耳!敝畯埇u憫其貧,周之粟,謝不受。居父母喪,逾大祥,始食鹽酪。成化二年,廷試,對策萬余言。直斥時弊,名震都下。擢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學士李賢奔喪畢,奉詔還朝。倫詣賢沮之,不聽。乃上疏曰:“臣竊謂賢大臣,起復大事,綱常風化系焉,不可不慎。在禮子有父母之喪君三年不呼其門愿陛下斷自圣衷許賢歸家持服朝廷端則天下一大臣法則群臣效人倫由是明風俗由是厚矣! 疏入,謫福建市舶司副提舉。御史陳選疏救,不報。御史楊瑯復申救,帝切責之。尚書王翱以文彥博救唐介事諷賢,賢曰:“潞公市恩,歸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眰愔寥,有司率諸生從之。在公余聚眾收徒,講學郡北凈真觀。時巡撫御使朱公賢奏請遷福之柏衙,制從之。提舉羅公倫云:“衙門設立自有其地;遷移亦有其數。蓋以柏衙僻陋,非可設之地;歲數未窮,非可遷之時!彼鞂嬈涫。成化三年,賢卒。明年,以學士商輅言召復原職,改南京。居二年,引疾歸,遂不復出。以金牛山人跡不至,筑室著書其中,四方從學者甚眾。十四年卒,年四十八。嘉靖初,從御史唐龍請,追贈左春坊諭德,謚文毅。學者稱“一峰先生”。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聶豹、提學副使郭持平、知府顧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改凈真觀地建一峰書院,祀市舶司提舉羅文毅公倫。

         。ü澾x自《明史羅倫傳》,有刪改)

          注:羅倫,明代理學家、狀元,晚年隱于家鄉金牛山授徒講學,開明代書院會講之先聲。

          譯文:

          羅倫,字蠡正,吉安永豐人。家里窮以砍柴放牧為生,他隨身帶著書誦讀,從不間斷。等到入學成為諸生的時候,立志鉆研圣賢之學,曾說:“科舉考試并不能毀壞人,人自我毀壞罷了!敝畯埇u可憐他貧困,用粟米周濟他,羅倫感謝而不肯接受。為父母服喪,過了兩周年,舉行大祥祭禮后,才開始吃鹽和奶酪。 成化二年,羅倫參加廷試,做對策一萬多字。徑直痛斥時弊,名聲震動京城。被選為進士第一,授官翰林修撰。過了兩個月,大學士李賢回去料理長輩親屬的喪事結束,奉皇上詔命回朝。羅倫拜訪了李賢,并對李賢不在家守喪的做法進行勸阻,李賢沒有理睬。羅倫于是上奏疏說:“臣私下認為李賢是大臣,朝廷把服喪期未滿的大臣召還任職是大事,綱常風化都與之相關聯,不可以不慎重。根據禮法,做兒子的有父母的喪事,君主三年內不去他家門呼喚。愿陛下依自己的本心做作出判斷,允許李賢回家服喪。朝廷禮儀端正,那么天下就上下一心,大臣守法制則群臣就會仿效,人倫由此昌明,而風俗也由此淳厚了!弊嗾滤瓦M內宮,羅倫被貶為福建市舶司副提舉。御史陳選上疏相救,沒有回復。御史楊瑯又為他申辯,想解救他,皇上嚴厲地斥責了楊瑯。尚書王翱用宋朝文彥博就唐介的'史事暗示李賢出面替羅倫解圍。李賢說:“潞公收買恩義,把怨氣歸咎給朝廷,我不可以效仿他!绷_倫來到泉州的那天,官員率領許多儒生跟隨羅倫(學習)。羅倫在公務之余聚集學生收授徒弟,在城北的凈真觀講授理學。當時巡撫御史朱賢上奏朝廷,請求將福建市(泉州)舶司遷移到福州的柏衙,朝廷同意了這件事。提舉羅倫說:“衙門的設立應該設在他應在的位置上,遷移也應有它的年限。因為柏衙地處偏僻簡陋,不是可以設立的地方;福建市舶司年限沒有到,不是遷移的時候!庇谑峭V沽诉@件事。成化三年,李賢去世。第二年,因為學士商輅進言,朝廷召還羅倫,恢復原職,但改在南京任官。過了兩年,因為患病還鄉,就此不在出任官職。因為金牛山人跡罕至,羅倫就在山上建了房屋、著書立說,各處來跟他學習的人很多。成化十四年(1478年),羅倫去世,享年四十八歲。嘉靖初年(1522年),根據御史唐龍的請求,追贈羅倫為左春坊諭德,謚號是文毅。學生們稱他為“一峰先生”。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聶豹、提學副使郭持平、知府顧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將當年羅倫講學的凈真觀舊址改建為一峰書院,用來紀念他。

          人物簡介

          羅倫,家貧好學,樵牧挾書,誦讀不輟。十四歲即授徒于鄉,以資養親。成化二年(1466)會試,對策萬言,指切時弊,擢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名震京都。三月,會大學士李賢(李文達)丁憂奪情,羅倫詣其私邸,告以不可。數日,上書疏諫,陳起復之非,“為君者當以先王之禮教其臣,為臣者當據先王之禮事其君!钡米飸椬,夏五月被貶官,謫福建市舶司(泉州)副提舉。在任兩袖清風,以代人書寫以補家用不足。

          未幾,李賢卒。因大學士商輅舉薦,成化四年四月改之南京翰林院修撰。尋以疾辭歸,隱于家鄉金牛山授徒講學,四方從學者甚眾。又與胡居仁、張元禎、婁諒等于戈陽圭峰、余干應天寺等地講學,開明代書院會講之先聲。強調教育作用,認為唯有發展教育,使人皆有學,才能達到士有定習,民有定志,官有定守,國有定制。教育學生務實,認為成才多途,非必經科舉,故凡來求學之士,欲研習性學者納之,務舉業者辭之。羅倫為人剛正,義之所在,毅然必赴,視富貴名利如浮云。里居倡行鄉約,人們不敢違犯。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年)卒,年僅48歲。嘉靖初年追贈左春坊諭德,謚文毅。

          閱讀問題及答案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在禮/子有父母之/喪君三年不呼其門/愿陛下斷自圣衷/許賢歸家持服/朝廷端則天下一/大臣法則群臣效人倫/由是明/風俗由是厚矣

          B.在禮/子有父母之喪/君三年不呼其門/愿陛下斷自圣衷/許賢歸家持服/朝廷端則天下一/大臣法則群臣效人倫/由是明/風俗由是厚矣

          C.在禮/子有父母之喪/君三年不呼其門/愿陛下斷自圣衷/許賢歸家持服/朝廷端則天下一/大臣法則群臣效/人倫由是明/風俗由是厚矣

          D.在禮/子有父母之/喪君三年不呼其門/愿陛下斷自圣衷/許賢歸家持服/朝廷端則天下一/大臣法則群臣效/人倫由是明/風俗由是厚矣

          【答案】C

          【解析】在禮,子有父母之喪,君三年不呼其門。愿陛下斷自圣衷,許賢歸家持服。朝廷端則天下一,大臣法則群臣效,人倫由是明,風俗由是厚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居父母喪,是指古人在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長輩去世后,子女按禮守喪三年,任官者須離職守喪。

          B.成化,是年號。年號是古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紀年的名號,如文中的成化三年、居二年、嘉靖八年等。

          C.翰林修撰,是指明、清時期,翰林院設置的修撰官一職,一般在殿試揭曉后,由科考狀元擔任該職。

          D.謚,是謚號。謚號是用來“彰善惡,垂勸誡”,官員能得到謚號,往往被認為是名垂青史的莫大榮譽。

          【答案】B

          【解析】“居二年”不是年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羅倫家貧好學。他雖以砍柴放牧為生,但隨身帶著書誦讀,從不間斷,學業卓然有成。參加殿試,做一萬多字的對策,考中狀元。

          B.羅倫剛正敢言。因明憲宗啟用在居喪時的李賢,而上疏指出破例起用李賢會敗壞綱常和民風習俗,最終被貶為福建市舶司副提舉史。

          C.羅倫實干有為。他來泉州任職,為泉州地方做了兩件事:一是反對朝廷準備將福建市舶司遷往付的柏衙;二是在凈真觀等地講學,影響很大。

          D.羅倫淡泊名利。由于大學士商輅的保薦,他調回南京任職,但因為患病就辭官了;氐郊亦l永豐縣后,著書講學。去世后,朝廷追贈“文毅”謚號。

          【答案】D

          【解析】所舉示例不能說明羅倫淡泊名利。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 0分)

         。1)大學士李賢奔喪畢,奉詔還朝。倫詣賢沮之,不聽。

          【答案】

          大學士李賢回去料理長輩親屬的喪事結束,奉皇上詔命回朝。羅倫拜訪了李賢,并對李賢不在家守喪的做法進行勸阻,(李賢)沒有理睬。

          ( 譯出大意給2分;“奔喪”“沮”“聽”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以金牛山人跡不至,筑室著書其中,四方從學者甚眾。

          【答案】

          因為金牛山人跡罕至,羅倫就在山上建了房屋、著書立說,各處來跟他學習的人很多。

         。 譯出大意給2分;“以”“其中”“四方”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相關詩作選摘

          【題漢宮圖】

          白蛇中斷赤旗開,四百年中夢兩回。

          惟有終南舊山色,雨余猶自送青來。

          【別廷揚(知縣)】

          釀得新城萬頃春,碧桃扶醉不辭頻。

          羅浮山下梅花屋,夢里逢君恐未真。

          【和林緝熙題宣和殿臨韓干馬】

          夢入黃鸝紫殿陰,天津空費杜鵑心。

          宣和玉輦君休問,老在西風五國林。

          【和緝熙過毛英懋西園隱居】

          肝腑嬴余五畝春,草堂云暖小山貧。

          塵中物色原無我,林下心情見此人。

          鶴伴野翁梳白發,蝶隨春色上烏巾。

          褰衣細問西園老,怕有人家可并鄰。

          【和緝熙留別】

          甲子流年又幾春,東風初散馬蹄頻。

          自憐白發添明鏡,悵望青天入暮云。

          寒日臥龍遲遠夢,冷花幽鶴伴芳辰。

          相逢且盡樽前酒,無那滄波欲送人。

          【題張氏水村小景】

          逢著閑人只點頭,海邊同我是沙鷗。

          多情芳草舊知己,如意好山都上樓。

          白發已前渾是夢,黃花相與又逢秋。

          年來解得濠梁意,卻笑游魚誤中鉤。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12

          與朱元思書

          吳均〔南北朝〕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沒有一絲風,煙霧也都消散干凈,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無數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吹竭@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會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

          注釋

          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風煙俱凈:煙霧都消散盡凈。風煙,指煙霧。俱,全,都。凈,消散盡凈。

          共色:同樣的顏色。共,同樣。

          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漂蕩。從,跟,隨。

          任意東西:情境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漂流,向西漂流。

          自:從。

          至:到。

          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獨絕:獨一無二。獨,只。絕,絕妙。

          皆:全,都。

          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白色,淡青色。

          游魚細石: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里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勢急速。

          甚箭:“甚于箭”,比箭還快。甚,勝過,超過。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于”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駿馬。

          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

          負勢競上: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借。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向高處伸展。邈,向遠處伸展。這兩個詞在這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

          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山峰。

          激:沖擊,拍打。

          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好:美麗的。

          相鳴:互相和鳴,互相鳴叫。

          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蟬則千轉(zhuàn)不窮:蟬長久不斷地鳴叫。則,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千”與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轉,通“囀”鳥鳴聲。這里指蟬鳴。窮,窮盡。

          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絕,停止。

          鳶(yuān)飛戾(lì)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老鷹高飛入天,這里比喻追求名利極力攀高的人。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經綸(lún)世務者: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世務,政務。

          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窺,看。反,通“返”,返回。

          橫柯(kē)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面遮蔽著?,樹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蔽,遮蔽。

          在晝猶昏:在白天,也好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晝,白天。猶,好像。

          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見:看見。

          日:太陽,陽光。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13

          1、論語十則

         、僮樱ㄏ壬┰唬骸皩W而時習(時常地復習)之,不亦說(“悅”,愉快)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生氣,發怒),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乎?”(《學而》)

         、谧釉唬骸皽毓识拢亓晫W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為師矣。”(《為政》)

         、圩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思而不學則殆(有害)!保ā稙檎罚

          ④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ǘ啻芜M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真誠,誠實)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不習乎?”(《學而》)

         、葑釉唬骸坝桑ㄖ儆,字子路),誨女(“汝”,你)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聰明的。是,此、這。知,通“智”)。”(《為政》)

         、拮釉唬骸叭诵校赜形規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咴釉唬骸笆坎豢梢圆缓胍悖▌倧,勇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⑧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謝)也!保ā蹲雍薄罚

         、嶙迂晢栐唬骸坝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靈公》)

          ⑩子曰:“見賢思齊焉(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

          2、曹劌論戰《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謀之,又何間(參與)焉?”劌曰:“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即“以何戰”,憑借什么作戰?以,憑、靠)?”公曰:“衣食所安(養),弗(不)敢專(個人專有)也,必以分人。”對(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帛,弗敢加(虛報)也,必以信(實情)。”對曰:“小信(信用)未孚(為人所信服),神弗福(賜福,保佑)也!惫唬骸靶〈笾z(案件),雖(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以實情判斷)!睂υ唬骸爸抑畬伲ㄟ@是盡了職份的事情。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也?梢砸粦穑ǹ梢詰{借這個條件打仗)。戰則請從(跟隨)!

          公與之乘(共坐一輛戰車),戰于長勺。公將鼓(擊鼓進軍)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大。9珜ⅠY(驅車追趕)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車輪壓出的痕跡),登軾(登上車前的橫木)而望之,曰:“可矣。”遂逐(追趕,追擊)齊師。

          既(已經)克(戰勝),公問其故(原因,緣故)。對曰:“夫(發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戰,勇氣也。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作,振作),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夫大國,難測(推測,估計)也,懼有伏(埋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起,被任用)于畎畝(田間、天地)之中,傅說舉(任用,選拔,這里是“被選拔”)于版筑(杵)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獄官),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集市)。

          故天將降大任(責任,使命)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使他經受饑餓),空乏(資財缺乏,這里是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其身,行拂(違背)亂(擾亂)其所為(使他做事不順),所以動心忍性(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曾(通“增”)益(增加)其所不能。

          人恒過(常常犯錯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通“橫”,梗塞,不順)于慮(思慮堵塞),而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征(表現)于色(臉色),發于聲,而后喻(了解)。入(國內)則無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通“弼”,輔佐)士(輔佐君主的賢士),出則無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因憂患而得以生存)而死于安樂(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也。

          4、魚我所欲也《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也。如使(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什么手段)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不丟掉)耳。

          一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食,一豆(古代一種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助詞)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指“不食嗟來之食”之黔敖);蹴(用腳踢)爾而與之,乞人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也。萬鐘(古代一種量器。萬鐘,指高位厚祿)則不辯(通“辨”,辨別)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有什么益處)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識(認識)窮乏者(貧窮的人)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我與(通“歟”)?鄉(通“向”,從前)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停止,放棄)乎?此之(助詞,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謂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參考譯文

          1(譯文)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時間去復習,不也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高興的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修養的人嗎?曾參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孔子說:“復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讓學業陷入困境。”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笨鬃诱f:“看見賢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一樣;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短處自己也有,就要幫助改正自己與他們一樣的習慣。"曾參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因為他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強行于別人身上!

          2(譯文)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應戰。曹劌請求拜見。他的同鄉說:“都是得高官厚祿的人,又為什么要參與呢?”曹劌說:“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不能深謀遠慮!庇谑巧铣グ菀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什么應戰呢?”莊公說:“衣服、食品這些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拿它來分給一些臣子!辈軇セ卮鹫f:“小恩小惠沒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的!鼻f公說:“用來祭祀的牛、羊、豬、玉器和絲織品,我不敢虛報,一定憑著一片至誠,告訴神!辈軇セ卮鹫f:“這點兒小誠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會賜福的!鼻f公說:“輕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詳審,一定依據實情處理!辈軇セ卮鹫f:“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要打仗,請允許我跟隨著去。”莊公同他共坐一輛戰車。魯國齊國的軍隊在長勺作戰。莊公打算擊鼓命令進軍。曹劌說:“不行!饼R國軍隊敲了三次鼓。曹劌說:“可以進攻了!饼R國的軍隊大敗。莊公準備驅車追去。曹劌說:“不行!庇谑窍蛳掠^察齊軍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了望齊軍,說:“可以了!本妥窊酏R國軍隊。戰勝了齊國軍隊后,莊公問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滅了。他們的勇氣消失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大國,是不容易估計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追擊齊軍!

          3(譯文)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釋放后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人經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4(譯文)鮮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東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生命本是我喜歡的,(可我)喜歡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厭惡的,(可我)厭惡的東西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遇到)災禍也不躲避呀。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開禍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種不義的手段就可以茍全生命,有的人卻不肯采用?磕撤N不義的門道就可以避免禍患,有的人卻不肯去干。這樣看來,喜歡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東西,不僅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精神,每個人都有這種精神,不過有道德的人能夠最終不喪失掉罷了。一碗米飯,一盅肉湯,得到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餓死。(可是)惡聲惡氣地遞給人家,(就是)過路的(餓漢)都不會接受;踩踏過才給人家,討飯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有人對優厚的俸祿卻不區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好處呢?(只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我嗎?過去寧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去做這種事;過去寧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去做這種事;過去寧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去做這種事:這種不符合禮義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14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九十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啊,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15

          《唐雎不辱使命》

          兩漢:劉向撰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譯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實在是善事;即使這樣,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后很不高興。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滅掉韓國、魏國,而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加以注意。現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這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僅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數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聽說過百姓發怒嗎?”秦王說:“百姓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劍出鞘立起。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

        【初中的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初中文言文狼的翻譯11-19

        初中簡短文言文及翻譯02-03

        初中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09-20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譯05-21

        《口技》文言文翻譯 口技文言文翻譯04-16

        文言文翻譯01-13

        文言文翻譯04-03

        地震文言文翻譯 [地震地震文言文翻譯]06-26

        關于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04-1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