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11-05 21:25:46 海潔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在現(xiàn)實學(xué)習(xí)生活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fā)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1

          魚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與通歟;鄉(xiāng)通向;辟通避)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zāi)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簡析

          本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jù),對人的生死觀進(jìn)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他從人應(yīng)如何對待自己的欲望入手,在生與死、利與義、守義與失義等方面,層層深入、正反對比地論證了義重于生,必須舍生取義。還強(qiáng)調(diào)指出“非獨(dú)賢者有是心(舍生取義之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人如果經(jīng)不住萬鐘、宮室、妻妾、施恩的誘惑,必然會“失其本心(舍生取義之心)”。

          《魚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對魚和熊掌之間的抉擇,比喻面對生命和大義之間的選擇,孟子會毅然“舍生而取義者也”。這當(dāng)中的“義”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謂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惡之心”(按如今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為“廉恥之心”)。因為人只有擁有“羞惡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線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圍所不接納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這樣才能不被“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識窮乏者得我”所誘惑,而像“不食嗟來之食”的人一樣,內(nèi)心有一種凜然的“義”。 《魚我所欲也》一文本身的結(jié)構(gòu)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論點(diǎn)應(yīng)當(dāng)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惡有甚于死”的“本心”,“賢者能勿喪耳”。如果把《魚》文分成三段來分析,是不難說明這一觀點(diǎn)的。本文邏輯嚴(yán)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yùn)用,使語言生動、流暢,氣充詞沛,頗具說服力。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譯文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hù)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diǎn),連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diǎn),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biāo)。憑著天下人都?xì)w順?biāo)臈l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解析

          我們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來表示: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這里,我們把“道”理解為“正義”。那么,什么叫“正義”?《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說:“正義”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這是富于現(xiàn)代氣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義一脈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個論斷!睹献印す珜O丑下》中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边@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對的意思。這段話是說,對得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對失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diǎn)時,就連親戚都會反對他;幫助的人多到極點(diǎn)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拿全天下都順從的力量,來攻打連親戚都反對的人,要么不戰(zhàn),一戰(zhàn)必勝。

          孟子在這里說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個人,而是指一國之君。一國之君既是戰(zhàn)爭的總指揮,也是政治上的領(lǐng)袖。孟子通過論述戰(zhàn)爭勝負(fù)的問題,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diǎn),然而在孟子看來,“民心向背”對于戰(zhàn)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對于政治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币馑际钦f,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謂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擁護(hù)和幫助。所謂的“得天下”,是指通過施行仁政來“王天下”,而不是單靠武力來爭奪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悅誠服,自動來歸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來,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關(guān)愛和保護(hù)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們聚積起來,人民所厭惡的,不要強(qiáng)加給他們。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當(dāng)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認(rèn)為,這是行仁政的根本著眼點(diǎn)。做到了這一點(diǎn),然后民心歸服、天下歸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戰(zhàn)必勝矣”的主要原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3

          陋室銘

          劉禹錫〔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xué)之人,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yáng)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的呢?賞析

          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含而不露地表現(xiàn)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dú)立人格。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盡管居室簡陋、物質(zhì)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有一種超越物質(zhì)的神奇精神力量。有人認(rèn)為,劉禹錫寫此文時已是貶謫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較穩(wěn)定,追求安樂恬淡的生活,同時文中又有讀佛經(jīng)的內(nèi)容,所以銘文流露了一種避世消閑的消極成分。對此應(yīng)從兩方面分析:當(dāng)社會處于黑暗時期,文人官吏們有兩個出路,一是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污、自甘墮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說的“窮則獨(dú)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氣和獨(dú)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劉禹錫選擇的就是這一條路。同時,人的生活是復(fù)雜的,有張有弛,不能一味劍拔弩張,而有時也要休息娛樂。因此,不能簡單地批評閑情逸致。另一方面,銘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偉抱負(fù),他引用諸葛廬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義的,諸葛亮是政治家,揚(yáng)雄是文學(xué)家,這也是作者一生的兩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進(jìn)、雄心勃勃;貶謫后他就涉足文壇,最后終于以文學(xué)家名世。因此,文中還有積極進(jìn)取的精神在內(nèi)。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diǎn)是巧妙地運(yùn)用比興手法,含蓄地表達(dá)主題,開頭四句既是比,又是興,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龍引出德馨,言名、靈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類比陋室,表達(dá)了作者政治、文學(xué)的兩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話作結(jié)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運(yùn)用了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種磅礴的文勢,如開頭幾句排比,使全篇文氣暢通,確立了一種駢體文的格局。對偶句易形成內(nèi)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間的六句對偶,既有描寫又有敘述,言簡意豐,節(jié)奏感強(qiáng)。文章還運(yùn)用了代稱、引言等修辭手法。

          總之,這是一篇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傳誦不衰,膾炙人口。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4

          杞人憂天

          佚名〔先秦〕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dāng)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譯文

          杞國有個人擔(dān)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dān)心的人,就去開導(dǎo)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

          開導(dǎo)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

          那個人又說:“那地壞了又怎么辦呢?”

          開導(dǎo)他的人說:“大地是土塊堆積成的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會陷下去呢?”

          經(jīng)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dǎo)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賞析

          《杞人憂天》是一則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dān)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jǐn)_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jù)地憂慮和擔(dān)心。文章基本以對話構(gòu)成,言簡意賅,邏輯嚴(yán)謹(jǐn),讀來文氣貫通,一氣呵成。這是一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作者并不以這兩種人為然。文章重要刻畫了一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lán)天,卻整天擔(dān)心藍(lán)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dān)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在別人耐心的開導(dǎo)下,他又放下心,高興極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個人物,開導(dǎo)杞人的熱心人,他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xué)的,只是代表了當(dāng)時的認(rèn)識水平,但他那種關(guān)心他人的精神,耐心開導(dǎo)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學(xué)者長盧子也并不贊成這個開導(dǎo)者關(guān)于天地?zé)o毀的說法,他認(rèn)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毀。而列子認(rèn)為,天地?zé)o論成毀對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道的本質(zhì)在于虛靜無為,人也應(yīng)該以篤守虛靜的處世態(tài)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費(fèi)心智。這則寓言的客觀意義是值得重視的,它反映了當(dāng)時自然科學(xué)在宇宙形成理論上的成果,所謂“積氣”、“積塊”、“日月星宿亦積氣中有光耀者”等見解,其辯證思維水平之高,是令人信服的。

          這則寓言故事運(yùn)用對話刻畫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文章基本以對話構(gòu)成,言簡意賅,邏輯嚴(yán)謹(jǐn),讀來文氣貫通。這則寓言也成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詩曰“杞國有人憂天傾”,即出于此。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5

          正文

          叚君足下:某在京師時,嘗為足下道曾鞏善屬文,未嘗及其為人也。還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書以所聞詆鞏行無纖完,其居家,親友惴畏焉,怪某無文字規(guī)鞏,見謂有黨。果哉,足下之言也?

          鞏固不然。鞏文學(xué)論議,在某交游中,不見可敵。其心勇于適道,殆不可以刑禍利祿動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養(yǎng)無虧行,家事銖發(fā)以上皆親之。父亦愛之甚,嘗曰:“吾宗敝,所賴者此兒耳!贝四持娨。若足下所聞,非某之所見也。鞏在京師,避兄而舍,此雖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顧不可以書傳也。事固有跡,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誅焉,則誰不可誅耶?鞏之跡固然耶?然鞏為人弟,于此不得無過。但在京師時,未深接之,還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嘗以此規(guī)之也。鞏果于從事,少許可,時時出于中道,此則還江南時嘗規(guī)之矣。鞏聞之,輒矍然。鞏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懷友書》兩通,一自藏,一納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見矣。嘗謂友朋過差,未可以絕,固且規(guī)之。規(guī)之從則已,固且為文字自著見然后己邪,則未嘗也。凡鞏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過,亦如前之云而已,豈不得為賢者哉?

          天下愚者眾而賢者希,愚者固忌賢者,賢者又自守,不與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挾忌怨之心,則無之焉而不謗,君子之過于聽者,又傳而廣之,故賢者常多謗,其困于下者尤甚,勢不足以動俗,名實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謗,謗易以傳也。凡道鞏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過于聽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過于聽者之言,縣斷賢者之是非,甚不然也?鬃釉唬骸氨姾弥,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孟子曰:“國人皆曰可殺,未可也,見可殺焉,然后殺之”?镎拢▏詾椴恍,孟子獨(dú)禮貌之?住⒚纤詾榭、孟者,為其善自守,不惑于眾人也。如惑于眾人,亦眾人耳,烏在其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輕議鞏!

          譯文

          叚君:我在京師的時候,曾經(jīng)對你說過曾鞏擅長寫文章,而沒有說過他的為人;氐浇现螅藕退嗍熳R并且敬佩他和他作了朋友,那時又寫文章粗略地說了他行事的方式。你來信用你聽到的來批評曾鞏的行為沒有一點(diǎn)好的地方,他在家里,親友都害怕他。你怪我沒有寫信規(guī)勸曾鞏,讓朋友們來說他。你的話是真的嗎?

          曾鞏當(dāng)然不是那樣。他的文學(xué)和議論的水平在我相識的人中沒有誰能超得過。他內(nèi)心勇敢合乎道德,這不是可以用刑罰和利益可以改變的。他父親在貧窮之中生活,他生活在父親身旁照顧他,家里的事即使再小也要親自去做。他父親也非常愛他,他父親曾經(jīng)說過:“我這一家人不旺盛,能指望的,只有這一個兒子!边@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聽說的那些,我沒見到。曾鞏在京師,回避兄長而居住,這就是我也要責(zé)備他,你應(yīng)當(dāng)大力地攻擊他。我身處于罪責(zé)之中有些事要小心,因而不可以用信來告訴你。事情雖然表面是這樣然而動機(jī)不是這樣的,如果不按照心理動機(jī)來評價,那么誰不可以被判罪呢?曾鞏做事是這樣的嗎?然而曾鞏作為兒子和兄弟不可能沒有過失。但在京師時,并沒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又不再說以往的事,不再理睬,沒有用這些道德來規(guī)勸他。曾鞏做事很果斷,很少多想,不能時常走中道而不極端,這些我已經(jīng)在回江南后勸說過他了。他聽說了之后,就大徹大悟。曾鞏當(dāng)然也有教導(dǎo)我的地方。作了《懷友書》兩篇,一篇自己保存起來,一篇給了我,來求和我商量,這樣以負(fù)于后悔的心情可以看到了。我曾經(jīng)說,朋友有了過錯,不可以斷絕來往,當(dāng)然要規(guī)勸他。假如勸說他就聽從,用文字的方式來讓他看到后來制約自己,還沒有做過。曾鞏的行為,像前面所說的,他過去的錯誤,也像前面說過的那些罷了。他難道不能成為賢明的人嗎?

          天下的人愚昧的多,賢明的少,愚昧的人當(dāng)然嫉妒賢明的人,賢明的人又自己限制自己,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愚昧的'人就更加仇視他們了。帶著妒忌和怨恨的看法那么就沒什么不可以造謠的,君子的過失聽說了的人又傳布使人們都知道,因而賢明的人多被攻擊,而那些窮苦居下位的賢者更是如此。他們的勢力不足以改變流俗,他們的聲名并未被人們所接納,這是愚昧的人容易攻擊賢人而攻擊的言辭又容易傳播的緣故呀。凡是說曾鞏不好的那些言語,當(dāng)然是妒忌、怨恨,對于聽說的人有妨礙的原因而產(chǎn)生的。你仍要借用猜忌他,怨恨他的言辭,來評價賢者的是非這是很不對的?鬃诱f:“眾人喜歡的,一定要去考察;眾人攻擊的,也一定要去考察明白!泵献诱f:“國人都說可以殺了的不一定可以,我看到可以殺,然后才殺了他!笨镎拢珖娜硕加X得他不孝順,可是孟子卻獨(dú)獨(dú)以禮相待?鬃、孟子之所以成為孔子、孟子,是由于他們善于自守節(jié)操,不被一般人所引誘。如果被一般人所迷惑也就只能是一般人了,怎么能說他們是孔子、孟子呢?你應(yīng)當(dāng)自重,不要隨便的議論曾鞏。

          賞析

          叚縫,乃因王安石名篇《答叚縫書》而“被動”地馳名史冊。王安石告誡叚縫不要聽信當(dāng)時流言進(jìn)而對大才子曾鞏非議,即“天下愚者眾而賢者希,愚者固忌賢者,賢者又自守,不與愚者合,愚者加怨焉”,“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過于聽者之言,縣斷賢者之是非,甚不然也”。于是乎,這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叚大人就借王丞相之筆而成了一個被后世看做是易于受惑的沒有主見之人。實則,叚縫為人并非如此不堪,至少在劉文介的眼里,他是個被后世冤枉的官員。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6

          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細(xì)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qiáng)。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xì)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塹,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shù)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翻譯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能清楚地觀察極細(xì)小的事物(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xì)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xì)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里,蚊群發(fā)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里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xiàn)了千百只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因此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gòu)成一幅青云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云邊上發(fā)出叫聲一樣,因為這,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把叢草當(dāng)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dāng)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dāng)成丘陵,低陷部分當(dāng)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jì)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fù),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文章主旨】

          通過觀察、想象和聯(lián)想而得到的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主旨句: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xì)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文章賞析】

          本文選自清代文學(xué)家沈復(fù)的《浮生六記》之《閑情記趣》,該書原有六記,現(xiàn)存前四記,是一篇帶有抒情性的回憶錄和記敘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動的筆觸、細(xì)膩的刻畫,記述了作者兒時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充滿童真童心的童趣圖,充分表現(xiàn)了少年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稚氣爛漫的情趣。主要體現(xiàn)在:

          一、憶寫童趣,一線串珠

          二、觀察細(xì)微,凸顯童真。

          三、想象豐富,童心可愛。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短篇文言文翻譯03-31

        短篇文言文加翻譯10-01

        孟子文言文短篇及翻譯11-16

        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譯12-02

        經(jīng)典文言文短篇及翻譯(精選21篇)10-28

        經(jīng)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譯(精選36篇)07-24

        短篇文言文翻譯(通用13篇)07-27

        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及賞析09-08

        文言文摘抄及翻譯賞析03-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