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語文必修三文言文復習

        時間:2021-06-13 17:18:06 文言文 我要投稿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文言文復習

          一、文言文字詞。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文言文復習

          1、通假字(例)。

         。1)肇錫余以嘉名(同“賜”)

          (1)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3)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4)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5)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6)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7)獨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8)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9)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10)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11)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12)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13)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14)肉袒伏斧質(zhì)(同“锧”,承斧的砧板)

         。15)可予不(同“否”)

         。16)拜送書于庭(同“廷”,朝堂)

         。17)召有司案圖(同“按”)

          (18)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同“佯”,假裝)

         。19)設九賓于廷(同“儐”)

         。20)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同“穆”)

         。21)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22)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23)距關,毋內(nèi)諸侯(同“拒”,據(jù)守;同“納”,納入)

         。24)要項伯(同“邀”,邀請)

         。2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26)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早”,早上)

         。27)令將軍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28)因擊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29)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30)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31)涇流之大(同“徑”,直)

         。32)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33)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2、一詞多義.

          間:

         。1)得間奔真州(機會)

          (2)出沒于長淮間(之間)

         。3)間以詩記所遭(間或,有時候)

          (4)間至趙矣(抄小路)

          度:

         。1)予自度不得脫(估計)

         。2)付之度外(考慮)

          發(fā):

         。1)有賢士大夫發(fā)五十金(拿出)

         。2)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發(fā)動)

         。3)而又有減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頭發(fā))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抒發(fā))

          (5)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發(fā)送)

          徒:

         。1)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類人)

         。2)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空,徒然)

         。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拜:

         。1)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2)拜送書于庭(叩拜)

          見:

         。1)徒見欺(被)

          (2)于是王召見(接見)

         。3)我見相如(看見,遇見)

         。4)不見水端(看見)

          (5)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

          計:

         。1)計未定(計策)

         。2)竊計欲亡走燕(打算)

         。3)臣從其計(主意)

         。4)廉頗藺相如計曰(商量,商議)

          故:

         。5)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所以)

          (6)故遣將守關者(特意)

         。7)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1)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2)沛公起如廁(往,去)

          意:

         。1)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2)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舉:

         。1)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

          (2)殺人如不能舉(盡)

          謝:

         。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謝罪)

         。2)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3)乃令張良留謝(兼有道歉和告辭之意)

          若:

         。1)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北海若)

         。2)以為莫己若者(比得上)

          聞:

          (1)聞道百(聽見)

         。2)且夫吾嘗聞(聽見,聽說)

         。3)少仲尼之聞(見聞,學識)

          始: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2)始吾弗信(開始)

          幸:

          (1)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2)則幸得脫矣(僥幸)

          (3)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4)不幸短命死矣(幸運)

          (5)始皇帝幸梁山宮(特指皇帝到某處去)

          負:

         。1)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

         。2)負其強(倚仗)

         。3)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

         。5)肉袒負荊(背負)

          引:

          (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2)引趙使者藺相如(延請)

         。3)引車避匿(調(diào)轉(zhuǎn))

         。4)秦軍引而去(避開)

         。5)引酒且飲(拿)

          所以:

         。1)而法其所以為法(……的依據(jù))

         。2)此其所以敗也(……的原因)

          以:

         。1)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連詞,表目的)

          (2)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介詞,表憑借)

          (3)于是乘其厲聲以呵(連詞,表修飾)

         。4)中丞匿于溷藩以免(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

         。5)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介詞,用)

         。6)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介詞,因為)

         。7)亦以明死生之大(連詞,表目的)

         。8)以其無禮于晉(連詞,因為)

         。9)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用)

          (10)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介詞,把)

         。11)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12)焉用亡鄭以陪鄰(連詞,表目的)

         。13)具告以事(介詞,把)

         。14)請以劍舞(介詞,用)

         。15)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詞,憑)

         。16)項王未有以應(連詞,來)

          而:

         。1)去今之墓而葬焉(連詞,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連詞,表修飾)

         。2)死而湮沒不足道者(連詞,表承接) 則噪而相逐(連詞,表修飾)

         。3)而仆之(連詞,表承接)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連詞,表承接)

          (4)今急而求子(連詞,表承接) 夜縋而出(連詞,表修飾)

          (5)朝濟而夕設版焉(連詞,表轉(zhuǎn)折) 勞苦而功高如此(連詞,表并列)

         。5)項王按劍而跽(連詞,表修飾) 拔劍切而啗之(連詞,表承接)

          焉:

         。1)激于義而死焉(兼詞,于之,在這件事上)

         。2)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詞,于此,在這里)

         。3)吳之民方痛心焉(代詞,他,代“毛一鷺”)

         。4)子亦有不利焉(語氣助詞,表陳述)

         。5)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何,為什么)

         。6)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7)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之:

         。1)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ㄖ~,的)

         。2)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鉤黨之捕遍于天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4)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佯狂不知所之者(動詞,去,往)

         。6)人皆得以隸使之(代詞,代他們)

         。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前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后一個代詞,指代石碑)

         。8)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9)是寡人之過也(的)

          (10)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

         。11)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個助詞,的;后一個代詞,指代秦君)

         。12)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詞,代這件事)

         。13)將焉取之(代詞,代土地)

         。14)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到)

         。1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6)野語有之曰(代詞,代后面所說的俗語)

          (17)我之謂也(賓語提前的標志)

         。18)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1)以旌其所為(代詞,指代五義士,作定語成分)

          (2)斂貲財以送其行(代詞,代周順昌)

         。3)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詞,代自己)

         。4)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代詞,代他們)

         。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詞,那)

          (6)以其無禮于晉(代詞,指代鄭文公)

         。7)君知其難也(代詞,這)

         。8)又欲肆其西封(代詞,指代晉國)

         。9)失其所與(代詞,指代自己)

         。10)吾其還也(表商量語氣,相當于“還是”)

          且: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連詞,表并列,又)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表遞進,況且)

         。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將)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尚且)

          于:

         。1)激于義而死焉(介詞,表被動)

         。2)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ń樵~,向)

         。3)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介詞,在)

         。4)不能容于遠近(介詞,表被動)

         。5)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介詞,在)

         。6)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對)

         。7)貪于財貨(對于)

         。8)長于臣(比)

          (9)得復見將軍于此(在)

          為:

         。10)以旌其所為(做)

          (11)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作為)

          (12)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是)

         。13)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是)

         。14)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替,給)

          (15)無虧為之大道哉(作為)

         。16)則思三驅(qū)以為度(作為)

          (17)為天下笑(被)

         。18)相如為上大夫(當,做)

         。19)為趙宦者令謬賢舍人(是)

          (20)趙王竊聞秦王善為奏者(演奏)

         。21)為一擊(替,給)

         。22)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立下)

         。23)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

         。24)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結成)

         。25)軍中無以為樂(作為)

          (26)竊為大王不取也(認為)

         。27)君為我呼入(替、給)

         。28)為之奈何(對,對于)

         。29)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常用在疑問句末)

          因:

         。1)不如因善遇之(趁機)

         。2)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于是,就)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異義。

         。1)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ü牛旱;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古:黨羽;今:指與公家相對的個人)

         。3)吳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極端傷心)

         。4)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古:非同尋常;今:程度副詞,十分,極)

         。5)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古:頭顱,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團的領導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個人;今:尊稱別人的妻子)

         。6)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7)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古:放縱情欲;今:盡情)

          (8)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古:以之為;今:認為)

         。9)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古:從這里到那里,指地點;今:表示時間,從前,過去)

         。10)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古:盟約;今:限制)

         。11)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12)于是相如前進缶(古:走上去奉獻;今:向前行動或發(fā)展)

          (1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古:揚言;今:表示政見的公告)

          (14)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詞“所”和介詞“以”的連用;內(nèi)親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成員)

         。15)傳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嬪;今:美貌女子)

          (16)璧有瑕,請指示王(古:指出來給……看;今:上級給下級的指令)

          (17)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今:指山東。

         。18)約為婚姻(古:由婚姻關系而形成的親戚;今: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19)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詞,很、非常)

         。20)百川灌河(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1)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東海的北部;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國一部分海域)

         。22)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古:臉向東;今:東邊)

         。2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這種情況下;臉;今:表示后一段緊接著前一段;面貌)

         。24)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養(yǎng)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對財物不計較,言談舉止自然)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類活用類型并釋義。

          (1)予分當引決(名詞作狀語,按名分)

         。2)詭蹤跡(形容詞作動詞,詭秘,隱蔽)

          (3)草行露宿(名詞作狀語,在草叢里,在露天)

         。4)道海安、如皋(名詞作動詞,取道)

          (5)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詞作動詞,為……作序)

          (6)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詞作動詞,修墓)

         。7)其疾病而死(名詞作動詞,患疾。

          (8)緹騎按劍而前(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9)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名詞作動詞,撫慰)

         。10)眾不能堪, 而仆之(動詞使動用法,使……倒地)

          (11)買五人之頭而函之(名詞作動詞,用盒子裝)

         。12)不敢復有株治(動詞作名詞,株連治罪的事情)

          (13)不能容于遠近(形容詞作名詞,遠近的百姓)

         。14)則盡其天年(形容詞作動詞,享盡)

          (15)人皆得以隸使之(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奴仆那樣)

          (16)安能屈豪杰之流(動詞使動用法,使……屈身)

          (1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名詞作動詞,作記)

         。18)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駐軍、駐扎在函陵)

         。19)鄰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削弱)

         。20)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動詞使動用法,使……亡)

         。21)越國以鄙遠(名詞意動用法,以……為鄙,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

         。22)闕秦以利晉(動詞使動用法,使……損害;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益)

         。23)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名詞作狀語,在東方、在西方;名詞使動用法,使……為邊境)

         。24)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詞作狀語,向西)

          (25)間至趙矣(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26)卒廷見相如(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27)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28)怒發(fā)上沖冠(名詞作動詞,向上,豎起)

          (29)臣乃敢上璧(名詞作動詞,獻上)

         。30)舍相如廣為傳(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31)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名詞作動詞,穿,懷里藏著)

         。32)趙王鼓瑟(名詞作動詞,彈)

         。33)秦御史前書曰(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34)左右欲刃相如(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3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動用法,使……止,阻止)

         。36)寧許以負秦曲(使動用法,使……承擔)

         。37)歸璧于趙(使動用法,使……歸)

         。38)臣請完璧歸趙(使動用法,使……完整)

         。39)大王必欲急臣(使動用法,使……急,逼迫)

         。40)秦王恐其破璧(使動用法,使……破)

         。41)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使動用法,使……堅明,堅守,恪守)

         。42)畢禮而歸之(使動用法,使……完畢)

          (43)且庸人尚羞之(意動用法,以……為羞)

          (44)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45)吾得兄事之(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

         。46)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47)沛公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扎)

         。48)道芷陽間行(名詞作動詞,取道)

         。49)籍吏民(名詞作動詞,登記)

         。50)范增數(shù)目項王(名詞作動詞,用眼示意)

         。51)素善留侯張良(形容詞作動詞,與……友善)

          (52)此其志不在。ㄐ稳菰~作名詞,小的地方)

         。53)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詞作名詞,危急的事)

         。54)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詞作動詞,接觸,沾染)

         。55)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名詞使動用法,使……為王)

          (56)臣活之(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57)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動詞使動用法,使……隨從)

         。58)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動詞使動用法,使……納入)

          (59)拔劍撞而破之(動詞使動用法,使……破)

          (60)秋水時至(名詞作狀語,按時)

          (61)順流而東行(名詞作狀語,向東)

         。62)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名詞作狀語,朝東,向東)

         。63)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意動用法,以……為少;以……為輕)

         。64)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形容詞作名詞,美景)

         。65)眾聞則非之(形容詞作動詞,指責、非難) 上為政者得則罰之(名詞作狀語,在上)

         。66)以虧人自利也(使動用法,使人虧) 從而譽之(名詞作動詞,稱贊)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類型。

         。1)判斷句。

          ①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诓豢芍^非五人之力也。

         、凼枪讶酥^也。

         、芰H者,趙之良將也。

         、輮Z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動詞。

          ①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②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畚釋俳駷橹斠印

         、芪衢L見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贁囝^置(于)城上,顏色不少變。

         、谝嘁裕ㄖ┟魉郎。

         、蹠x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

          ④則思三驅(qū)以(之)為度。

         、荽笸跻姵迹ㄓ冢┝杏^。

         、揄椡鮿t受璧,置之(于)坐上。

         、甙蝿ψ玻ㄖ┒浦。

         、嗥洳涣x又甚(于)入人園圃竊桃李。

         、釓亩u之,謂之(為)義。

          (3)狀語后置句。

          ①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钫Z后置句)。

          ②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語后置句)。

          ③鉤黨之捕遍于天下(賓語前置句)。

          ④以其無禮于晉(狀語后置句)。

          ⑤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揠m董之以嚴刑(狀語后置句)。

         、邔⒊鐦O天之峻(定語后置句)。

          ⑧設九賓于廷(狀語后置句)。

         、崧劦腊,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句)。

         、馕抑^也(賓語前置句)。

          二、翻譯下列重點語句翻譯。

          1、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

          譯:我雖然正氣凜然,沒什么慚愧的,但在君主和雙親面前,卻沒有一點事功來掩飾自己的罪過。

          2、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

          譯:這五個人受斬刑的時候,神情昂然,喊著巡撫的名字而罵他,談笑著死去。被砍下的首級放在城上,臉色沒有一點改變。

          3、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譯:然而這五個人生在民間,平時沒有受到過詩書的教誨,卻能為大義所激勵,踏上死地而不回頭,這又是什么緣故呢?

          4、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譯: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這座墳墓空有那塊石碑,就替它寫了這篇碑記,也借以說明死生的重大意義,平民也對國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譯:他已經(jīng)把鄭國當作東邊的疆界,又想擴張他西邊的疆界。

          7、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譯: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受益,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

          8、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贏。

          譯: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再三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暗示項王,項王沉默著沒有反應。

          9、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譯: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jié),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

          10、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譯:現(xiàn)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肉,還告辭干什么呢?

          1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譯:我們離開父母兄弟來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F(xiàn)在您和廉頗同在朝廷做官,廉將軍說出無理的話,但您卻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過分了。就是一般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

          12、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慮,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現(xiàn)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絲綢為后!

          13、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譯: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呀!

          14、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譯:上面執(zhí)政的人抓獲他之后就會懲罰他。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損人利己。

          15、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譯:現(xiàn)在最大的不仁義是攻打別的國家,卻不知道這是錯誤的,反而就這件事情稱贊它,說它是義舉。

          三、注音。

          縉( )紳

          紓( )禍

          覘( )北

          諂( )媚

          毗( )鄰

          詬( )罵

          闕( )秦

          戍( )守

          湮( )沒

          戮( )力

          溷( )藩

          澠( )池

          緹( )騎

          浚( )源

          嗔( )目

          壅( )蔽

          諏( )生

          卮( )酒

          謬( )賞

          黜( )惡

          詈( )逡

          巡徼( )

          邂逅( )

          愧怍( )

          自剄( )

          江渚( )

          張溥( )

          皦皦( )

          投繯( )

          戶牖( )

          衣褐( )

          湯鑊( )

          盆缶( )

          社稷( )

          夜縋( )而出

          目眥( )盡裂

          共( )其乏困

          毋( )庸諱言

          求木之長( )

          按劍而跽( )

          秦王不懌( )

          東西二閫( )

          死有余僇( )

          相如雖駑( )

          樊噲( )

          參乘( )

          四、文學常識。

          1、《指南錄后序》的作者:____。字:____。 號:____。____(朝代)愛國詩人,遺作有:《____ 》,他的詩集:《____ 》命名取作者的詩歌《 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

          2、《五人墓碑記》的作者:____。字:____。號:____,____ (朝代)文學家,在家鄉(xiāng)組織____ 、 ____。,批評朝政,作品集:《____ 》。

          3、《燭之武退秦師》出自:《____ 》,又稱《____ 》、《____ 》,和《____ 》、《____ 》合稱為“春秋三傳”。這是記錄 歷史的第一部 史書,相傳為魯國史官為____。修訂的《____ 》所作的傳。

          4、《諫太宗十思疏》的作者:____ ,出自:《____ 》。其中:“居域中之大” 出自:《 ________》,

          “載舟覆舟”出自:《 ________》,“見可欲”出自:《________ 》,“三驅(qū)”出自:《________ 》“九德”出自:《 ________》。

          5、《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出處:《________ 》,這是我國第一部 ,又稱《________ 》,共 篇(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表10篇),作者是:________ ,________ (朝代),魯迅的________ ,高度評價了其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6、《秋水》出自:《________ 》,分為 三部分,為________ 所作。莊子名 ________,________ (朝代)宋人,先秦 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7、《非攻》出自:《 ________》,作者:________ ,名________ ,先秦________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8、《察今》出自:《 ________》,又稱《 ________》,是 編寫的 ________家著作。

        【語文必修三文言文復習】相關文章:

        關于語文必修五的文言文復習03-26

        必修三文言文復習學案05-29

        必修三語文必背文言文04-13

        高考語文復習必修五讀本文言文參考翻譯06-01

        初中重點文言文復習三(蘇教版必修備課資料)12-06

        蘇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復習資料06-01

        初三語文文言文復習11-12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復習整理02-27

        高三語文必修文言文詞類活用05-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