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

        時間:2024-10-29 13:06:49 俊豪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

          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 1

          1、《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一位老人,孤身勸退強(qiáng)大的秦國軍隊,保存鄭國,何故?沒有超人的膽量,沒有豐富的常識,沒有非凡的口才,試問如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膽識”、“口才”、“說話藝術(shù)”、“綜合素質(zhì)”等話題)

          2、《勾踐滅吳》

          失敗總是令人喪氣的,有些人從此就一蹶不振,高中課文與作文素材(善用課文,積累寫作素材)。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敗總是難免的,積極的辦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來。春秋時的越王勾踐,他的失敗夠慘了吧,他不是臥薪嘗膽,十年積聚,一朝滅吳,報了家仇國恨嗎?(可用于“失敗”、“堅持”、“毅力”、“堅韌”等話題)

          3、《鄒忌諷齊王納諫》

          有道是“旁觀者清,當(dāng)局者迷”。我們,尤其是權(quán)貴者,往往聽不到真正的聲音,如果我們?nèi)狈ψ灾,沾沾自喜,就會以為自己真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險了。(可用于“自知之明”“贊美與批評”等話題)有的人,本來滿有道理的,但是對方并不服氣,結(jié)果鬧僵了。究其原因,還有一個說話的藝術(shù)問題。齊王縱然再有修養(yǎng),也好歹是個國君,面子大得很,鄒忌要諷他納諫,也要巧用比喻,結(jié)果皆大歡喜,齊王愉快納諫,國家強(qiáng)大,“戰(zhàn)勝于朝廷”。(可用于“說話藝術(shù)”等話題)

          4、《觸龍說趙太后》

          趙太后因不希望兒子長安君為人質(zhì),換取齊國救兵,盛怒之下,發(fā)出誰再勸說,“老婦必唾其面”的惡毒說話。在這種情形之下,觸龍依然敢于去勸說,而又居然勸說成功,何也?此無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心比心而已。這種說話的態(tài)度,說話的藝術(shù),恰恰是我們經(jīng)常欠缺的。(可用于“說話藝術(shù)”、“將心比心”、“親情”等話題)

          5、《季氏將人伐顓臾》

          堡壘最容易從內(nèi)部攻破,自己立場不穩(wěn),就會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壞人拖下水,當(dāng)年孔子不是告誡過,季氏之憂,在蕭墻之內(nèi)嗎?(可用于“反腐倡廉”、“自我約束”等話題)

          6、《寡人之于國也》

          保護(hù)環(huán)境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guān)。兩千年前,山林湖泊該是很多吧,孟子則已提出:“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彼呀(jīng)意識到濫捕濫伐的危害,告誡人們要注意生態(tài)平衡。(可用于“環(huán)境與生存”等話題)

          7、《勸學(xué)》

          學(xué)習(xí)要注重積累,要有恒心,要專一,這是常識,也是真理,我們有不少同學(xué),能把荀子的《勸學(xué)》一文背得滾瓜爛熟,但在實踐中,卻又忘記了這幾條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做到“積土成山”嗎?做到“鍥而不舍”嗎?做到“用心一也”嗎?(可用于“學(xué)習(xí)”、“恒心”、“說與做”等話題)

          8、《過秦論》

          秦可以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卻二世而亡。賈誼分析道:“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鼻氐慕逃(xùn),似老生常談,但對于今天,仍有借鑒作用,如果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領(lǐng)導(dǎo)干部不為人民謀幸福,也一樣會遭到人民反對的。(可用于“反腐倡廉”“民心”等話題)

          9、《鴻門宴》

          面對復(fù)雜的國際環(huán)境,我們要善于應(yīng)變,善于應(yīng)對。忽然想起《鴻門宴》的場面:面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景,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善于應(yīng)變,善于應(yīng)對,結(jié)果使他逃過一劫;而項羽則是個自大而死板的人,結(jié)果是放虎歸山,氣得范增大罵“豎子不足與謀”。(可用于“善于應(yīng)變”、“適應(yīng)環(huán)境”等話題)

          10、《蘭亭集序》

          要學(xué)會尋找風(fēng)景,欣賞風(fēng)景,享受生活,贊美生活。在“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之時,我們何不遠(yuǎn)足“崇山峻嶺”,穿行“茂林修竹”,“一觴一詠”,“游目騁懷”?(可用于“風(fēng)景”、“生活”、“善于發(fā)現(xiàn)”等話題)

          11、《歸去來兮辭》

          家,是安樂窩,是避風(fēng)港,那里有天倫之樂,有濃濃親情,作文素材《高中課文與作文素材(善用課文,積累寫作素材)》。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牽夢繞。當(dāng)年,陶縣令擺脫了官場的束縛,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可以“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可用于“家”、“親情”等話題)

          12、《諫太宗十思疏》

          和平時代,我們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風(fēng)順時,我們很少想到困難之處。人生道路,又怎么會平坦筆直?魏征就告誡過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可用于“居安思!、“戒奢以儉”等話題)

          13、《騰王閣序》

          勇于并善于表現(xiàn)自己,是當(dāng)代青年應(yīng)該具備的一項素質(zhì)。無必要的謙虛反而是虛偽和懦弱的行為。毛遂自薦,成就了人業(yè);王勃路經(jīng)騰王閣,毫不推辭,一揮而就,寫下了四座驚嘆的美文《騰王閣序》,“落霞與孤驁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些精彩的語句,使得他在文學(xué)史中占有光輝的一席。(可用于“表現(xiàn)自己”、“勇氣”、“勇氣與才氣”等話題)

          14、《師說》

          互幫互學(xué),方能共同進(jìn)步?鬃赢(dāng)年就認(rèn)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韓愈當(dāng)年也批評了“恥學(xué)于師”的風(fēng)氣,提倡“不恥相師”。在今天激烈競爭的年代,有些人暗自發(fā)力,以為“留一手”,自己可以脫穎而出,其實封閉自己,只會變成井底之蛙,你虛心求教,必有進(jìn)步;你幫助別人的同時,也促使自己提高。(可用于“學(xué)習(xí)”、“合作”、“幫助”等話題)

          15、《陳情表》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使對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遺臣,拒任當(dāng)朝的官,難免令皇帝猜疑,幸而他的一篇《陳情表》,寫得入理入清,如“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

          16、《阿房宮賦》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財富,保護(hù)文物,是我們當(dāng)代人義不容辭的`職責(zé)。今天,象項羽那樣一把火將阿房宮燒掉的行為應(yīng)該沒有,但是,漠視、蠶食、占據(jù)、破壞文物古跡的現(xiàn)象則經(jīng)常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和項羽的所為其實是沒有多大區(qū)別的。(可用于“保護(hù)文物”“愛護(hù)文化遺產(chǎn)”等話題)

          17、《六國論》

          六個大國,居然被地處西北的秦國各個擊破,這一歷史事實,千百年來引起歷史學(xué)家極大的興趣,論述的文章很多,蘇洵的《六國論》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實,有一個基本事實就是,六國雖然強(qiáng)大,但并不團(tuán)結(jié),甚至彼此隔岸觀火,勾心斗角,這就不是六比一的封壘,而是一比一,甚至零點幾比一的對壘了。這種貌似強(qiáng)大而其實一盤散沙的現(xiàn)象,我們平時不是也看得多嗎?(可用于“團(tuán)結(jié)合作”等話題)

          18、《游褒禪山記》

          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績,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業(yè)的頂峰,不少人還在做著這樣的白日夢。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朋友,不要在平地觀望了,到“險遠(yuǎn)”處去尋求“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吧。(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風(fēng)景”、“更上一層樓”等話題)

          自信是一種良好的素質(zhì),盲從則是可悲的行為。要想不盲從,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過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從,他曾與四位朋友去游褒禪山的一個山洞,“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本來漸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說“不出,火且盡”,結(jié)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發(fā)現(xiàn),“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我們在生活中,不是也經(jīng)常遇到這種令人后悔的事嗎?(可用于“自信”、“盲從”等話題)

          志、力、物三者,可以說是我們成功的三大要素。有遠(yuǎn)大的志向,還得有真才實學(xué),最好還獲得某些幫助,或者良好機(jī)遇。王安石在游褒禪山時,就悟出了這個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迸笥,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樣?(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話題)

          19、《伶官傳序》

          古之英雄豪杰,不少就載倒在太平享樂之中,如后唐莊宗、李自成、洪秀全等,歐陽修感嘆道:“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樣載倒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中嗎?(可用于“反腐倡廉”、“自律”等話題)

          20、《石鐘山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有調(diào)查才有發(fā)言權(quán),不經(jīng)調(diào)查即道聽途說,或瞎指揮,肯定誤事。蘇軾為了弄清石鐘山命名的來由,“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雖也未弄清真正的原因,但其精神行為就值得贊揚。(可用于“調(diào)查研究”、“科學(xué)態(tài)度”等話題)

          21、《項脊軒志》

          今夜,月亮很大,很美,我在院子中漫步,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一文中的句子:“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保ǹ捎糜诿鑼懬锾煸乱怪吧

          22、《五人墓碑記》

          死有重于泰山,有輕于鴻毛,如果“五人”不是“激于義而死”,以他們“草民”“蟻民”之身,又怎會讓張溥寫出《五人墓碑記》而流傳至今,讓我們也記住他們的壯烈行為?(可用于“死”“價值”“正義”等話題)

          23、《病梅館記》

          推行素質(zhì)教育,迫在眉睫。應(yīng)試教學(xué)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許多只能是“高分低能兒”,是病態(tài)的苗子,如同龔自珍筆下的“病梅”,或“曲”,或“欹”,或“疏”,改革教育制度,推行素質(zhì)教育,便是救治那些“病梅”的良方。(可用于“人才”、“素質(zhì)教育”等話題)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 2

          1、多行不義必自斃!蹲髠鳌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吨芤住

         。ㄗg:作為君子,應(yīng)該有堅強(qiáng)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qiáng)自我修養(yǎng),完成并發(fā)展自己的學(xué)業(yè)或事業(yè),能這樣做才體現(xiàn)了天的意志,不辜負(fù)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zé)和才能。)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度龂尽

         。ㄗg: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4、學(xué)而不思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墩撜Z》

          (譯:只學(xué)習(xí)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yún)s不學(xué)習(xí)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ㄗg: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yīng)當(dāng)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6、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n愈

          (譯:事業(yè)或?qū)W業(yè)的成功在于奮發(fā)努力,勤勉進(jìn)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jǐn)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dǎo)致失敗。)

          7、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祆

         。ㄗg:用心思考,用眼仔細(xì)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8、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秳駥W(xué)》

         。ㄗg: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xué)習(xí),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9、知不足者好學(xué),恥下問者自滿!皱汀妒⌒匿洝

         。ㄗg: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xué)習(xí)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10、學(xué)不可以已!盾髯印

          (譯:學(xué)習(xí)是不可以停止的。)

          1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悅乎?——《論語》

         。ㄗg:學(xué)過的知識,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去復(fù)習(xí)它,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rèn)識,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1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

         。ㄗg:學(xué)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xí)已學(xué)過的知識,不斷地學(xué)習(xí),溫習(xí),學(xué)問和修養(yǎng)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1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ㄗg: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1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ㄗg:年輕時不努力學(xué)習(xí),年老了只能后悔、嘆息。)

          15、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墩撜Z》

          (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dān)主要責(zé)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zé)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墩撜Z》

         。ㄗg: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fā),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xiàn)良好的意愿和正當(dāng)?shù)囊,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蚴俏ǹ痔煜虏粊y,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墩撜Z》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就虛心請教,認(rèn)真學(xué)習(xí),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dá)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ㄗg: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zāi)難、禍?zhǔn)隆,就不要把它?qiáng)加到別人身上去。)

          19、當(dāng)仁,不讓于師!墩撜Z》

          (譯:遇到應(yīng)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yīng)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當(dāng)仁不讓”。)

          2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墩撜Z》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 3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xué)舍。晝夜苦學(xué),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m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yīng)天府的南都學(xué)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rèn)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jīng)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lǐng)悟了六經(jīng)的主旨,后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愿掃除天下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dāng)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譯文】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jīng)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伙子你為什么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yīng)當(dāng)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毖η谡J(rèn)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字仲升,扶風(fēng)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xì)節(jié)。然內(nèi)孝謹(jǐn),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班超為人有遠(yuǎn)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jǐn),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yǎng)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yīng)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xiāng)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宗愨(què)乘風(fēng)破浪

          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藝為業(yè),炳素高節(jié),諸子群從皆好學(xué),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xiāng)曲所稱。

          【譯文】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xué)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fēng)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保ㄗ诒f:“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保┯幸淮巫趷獾母绺缱诿诮Y(jié)婚,結(jié)婚的當(dāng)晚就遭到強(qiáng)盜打劫。當(dāng)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qiáng)盜打斗,把十幾個強(qiáng)盜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顏淵、季路伺。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鬃訉λ麄冋f:“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么遺憾。”顏淵說:“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弊勇穼鬃诱f:“愿意聽您的志向!笨鬃诱f:“(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fā)書而對勘之;驈叫衅皆笠埃瑹o足留意,則于鞍上默誦諸經(jīng)注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fā)書而熟復(fù)之。

          【譯文】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xì)情況,有時發(fā)現(xiàn)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jīng)典著作的注解疏證;偶爾有什么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xì)認(rèn)真地復(fù)習(xí)。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shù)百步復(fù)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譯文】歐陽詢曾經(jīng)在趕路的途中,見到一塊古碑,是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他駐馬觀碑,許久才離開。可是沒走多遠(yuǎn),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馬佇立著,仔細(xì)觀賞。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鋪在地上,坐下來細(xì)心揣摩。又看了許久,他還舍不得離開。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這樣一連三天,他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13、文徵明習(xí)字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jìn)。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文徵明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biāo)準(zhǔn),書法就迅速進(jìn)步起來。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滿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寫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fā)精致美好。

          14、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遂為通儒。

          【譯文】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jìn)學(xué)堂,去聽學(xué)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xué)生,(王冕)于是學(xué)成了博學(xué)多能的儒生。

          15、孫權(quán)喻呂蒙讀書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耶?但當(dāng)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譯文】當(dāng)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您現(xiàn)在擔(dān)任要職,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呂蒙以軍中事務(wù)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quán)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jīng)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wù)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庇谑菂蚊砷_始學(xué)習(xí)。到等魯肅經(jīng)過尋陽時,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xiàn)在的才干謀略,不再是當(dāng)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yīng)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哥為什么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jié)為朋友才辭別。

          16、陸游筑書巢

          吾室之內(nèi),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fēng)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褪疾荒苋,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譯文】我的屋子里,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抬頭低頭,四周環(huán)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腿瞬粊戆菰L,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fēng),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像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于是邀請客人走近看。客人開始不能夠進(jìn)入,已進(jìn)屋的,也不能出來,于是(客人)也大笑著說:“確實啊,這像鳥窩。”

          17、董遇談“三余”勤讀

          有人從學(xué)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dāng)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睆膶W(xué)者云:“苦渴無日!庇鲅裕骸爱(dāng)以三余!被騿枴叭唷敝。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譯文】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xiàn)出來了!鼻蠼痰娜苏f:“苦于沒時間!倍稣f:“應(yīng)當(dāng)用‘三余’!庇腥藛枴叭唷钡囊馑迹稣f:“冬天是一年的農(nóng)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18、智永與“退筆冢”

          永公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xué)書,后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shù)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額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為“鐵門限”。后取筆頭瘞(yì)之,號為“退筆冢(墳)”。

          【譯文】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xué)習(xí)書法,以后有十甕(缸)寫壞的毛筆頭,每甕都有幾擔(dān)(那么重)。來求取墨跡并請寫匾額的人多得像鬧市,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后把筆頭埋了,稱之為“退筆!薄

          19、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勤學(xué)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fā)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

          【譯文】匡衡很勤學(xué),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匡衡于是就在墻上打了一個洞用來引進(jìn)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dāng)?shù)赜幸淮髴羧思医形牟蛔R,家里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雇工,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讀遍主人的書。”主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匡衡)終成了大學(xué)問家。

          20、張溥與“七錄齋”

          (張)溥幼嗜學(xué),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譯文】張溥小時侯喜歡學(xué)習(xí),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后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dāng)時很高。

          21、晉平公炳燭而學(xué)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譯文】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xué)習(xí)(音樂),恐怕已經(jīng)晚了!睅煏缯f:“為什么不點燃蠟燭學(xué)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么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22、高鳳專心致志

          高鳳,字文通,家以農(nóng)畝為業(yè)。妻常之田,暴麥于庭,令鳳護(hù)雞。時天暴雨,鳳持竿誦經(jīng),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乃省。

          【譯文】高鳳,字文通,家里把種田作為職業(yè)。妻子曾到田地(勞作),在庭院里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jīng)書,沒有發(fā)覺雨后地上的積水使麥子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23、葉廷圭與《海錄》

          余幼嗜學(xué),四十余年未嘗釋卷,食以飴口,怠以為枕。士大夫家有異書,借無不讀,讀無不終篇而后止。常恨無資,不能盡傳寫,間作數(shù)十大冊,擇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錄》。

          【譯文】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xué)習(xí),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吃東西嘴里覺得香甜,疲倦時用它當(dāng)枕頭。士大夫家有與眾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遺憾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在那么多書里,分出幾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24、為人大須學(xué)問

         。ㄌ疲┨谥^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xué)問。朕往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zhí)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nèi)。古人云:‘不學(xué),墻面,蒞事惟煩!煌窖砸病s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譯文】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xué)習(xí)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兇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xué)習(xí),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有煩惱!恢皇钦f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25、任末好學(xué)勤記

          任末年十四時,學(xué)無常師,負(fù)笈不遠(yuǎn)險阻。每言:“人而不學(xué),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xué),更以凈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xué),雖死猶存;不學(xué)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譯文】任末十四歲,學(xué)習(xí)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yuǎn),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xué)習(xí),那么憑什么成功呢!庇袝r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吹梅闲囊,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xué)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xué),便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話不看?焖罆r告誡說:“人喜歡學(xué)習(xí),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xué)的人,即便是活著,只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26、王充市肆博覽

         。ㄍ酰┏渖俟,鄉(xiāng)里稱孝。后到京師,受業(yè)太學(xué),師事扶風(fēng)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眾流百家之言。后歸鄉(xiāng)里,屏居教授。

          【譯文】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xiāng)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后來到了京城,在太學(xué)學(xué)習(xí)從業(yè)的本領(lǐng),拜扶風(fēng)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jīng)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于是(他)廣泛地弄通了眾多流派的學(xué)說。后來回到家鄉(xiāng),退居在家教書。

          27、歐陽修“三上”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yuǎn)近,其篤學(xué)如此!庇嘁蛑^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譯文】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jīng)對僚屬說: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讀經(jīng)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絳(謝希深)曾經(jīng)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古書之聲,清脆響亮,遠(yuǎn)近都能聽見,好學(xué)竟到了如此地步!蔽乙虼藢χx絳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gòu)思啊。”

          28、林逋論學(xué)問

          學(xué)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又必欲知其方: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而以既問于師,又辯諸友,為當(dāng)時學(xué)者之實務(wù)。蓋學(xué)以學(xué)為人也,問以問所學(xué)也。既為人則不得不學(xué),既學(xué)之則不容不問。

          【譯文】求學(xué)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xué)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xué)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xué)習(xí)是為了學(xué)習(xí)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xué)習(xí)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就當(dāng)然不能不提問。

          29、歐陽修誨學(xu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xué),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譯文】(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學(xué)習(xí),(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恒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fā)生變化。(因此,人們?nèi)绻┎粚W(xué)習(xí),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30、王安石傷方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鈣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予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譯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rèn)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dāng)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tuán)結(jié)同宗族的人為內(nèi)容,傳送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把他的父親當(dāng)作賓客一樣招待,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rèn)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xué)習(xí)。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里見到他,(他已經(jīng))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jīng))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31、李存審出鏃教子

          (李)存審出于寒微,常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xiāng)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馀!币蚴谝运鲦,命藏之,曰:“爾曹生于膏梁,當(dāng)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譯文】李存審出身貧窮沒有地位,他常常訓(xùn)誡他的孩子們說:“你們的父親年輕時只帶一柄劍離開家鄉(xiāng),四十年了,地位到達(dá)將相之高,在這中間經(jīng)過萬死才獲得一次生存的險事絕不止一件,剖開骨肉從中取出的箭頭共有一百多個!庇谑,把所取出的箭頭拿出給孩子們看,吩咐他們貯藏起來,說:“你們這些人都出生在富貴之家,應(yīng)當(dāng)記得你們的父親當(dāng)年起家時就是這樣艱難啊!

          32、貪污者不得歸本家

          包孝肅公家訓(xùn)云:“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臟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惫踩咦。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庇质淖。珙者,孝肅之子也。

          【譯文】包孝肅公(包拯謚號)包拯在家訓(xùn)中有這樣一段話:“后代包家子孫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貪污財物罪而撤職的人,都不允許回歸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許葬在家族祖墳上。如不繼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個字。在家訓(xùn)后面簽字時又寫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塊上,把刻石豎立在堂屋東面的墻壁旁,用來曉喻包家后代子孫。”原文又有十四個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

          33、陶母責(zé)子退鲊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鲊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zé)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jīng)擔(dān)任監(jiān)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干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zé)備陶侃說:“你當(dāng)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34、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譯文】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是這樣進(jìn)行修養(yǎng)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yuǎn)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xué)習(xí)。要學(xué)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xué)習(xí)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xué)習(xí)就不能增長與發(fā)揚自己的才干;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xué)業(yè)成功。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jié)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愿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于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35、陸游家訓(xùn)

          后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dāng)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jīng)、子,訓(xùn)以寬厚恭謹(jǐn),勿令與浮薄者游處。如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藥石也,各須謹(jǐn)之,毋貽后悔。

          【譯文】后輩中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變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yīng)當(dāng)引以為憂,而不可以高興。一定要經(jīng)常認(rèn)真地嚴(yán)加管教,令他們熟讀儒家經(jīng)典和諸子百書,訓(xùn)導(dǎo)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jǐn)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這樣經(jīng)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養(yǎng)成。要不然,可以憂煩的事情決非一件。我這是給后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guī)戒,各位都要謹(jǐn)慎地對待,不要留下后悔的遺恨。

          36、孟母三遷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彼爝w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衒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復(fù)徙居學(xué)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shè)俎豆揖讓進(jìn)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

          【譯文】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喪葬、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本碗x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鬧市處,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學(xué)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謱⒓

          搬到學(xué)校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jìn)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jìn)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本驮谶@里定居下來了。

          37、曾子殺豬明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譯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后面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痹拥钠拮觿倧慕稚匣貋恚颖銣(zhǔn)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痹诱f:“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學(xué)來,需要父母的教導(dǎo),F(xiàn)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dǎo)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闭f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

          38、子路受教

          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笨鬃釉唬骸拔岱谴酥畣栆病M街^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xué)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xué)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譯文】子路拜見孔子,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方面。只是說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xué)習(xí),怎么會有人趕上呢?”……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說來,又何必經(jīng)過學(xué)習(xí)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yuǎn)嗎?”子路聽后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

          39、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呵笠餐,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子路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怎么能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惫魅A說:“仲由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冉求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卻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我不理解您為什么這樣,所以冒昧地請教。”孔子說:“冉求平時做事縮手縮腳,所以我鼓勵他勇進(jìn);仲由平時好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40、墨子怒責(zé)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牛,子將誰驅(qū)?”耕柱子曰:“將驅(qū)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qū)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zé)!弊幽釉唬骸拔乙嘁宰訛樽阋载(zé)!

          【譯文】墨子對耕柱子發(fā)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說我將驅(qū)趕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當(dāng)然驅(qū)趕良馬了。”墨子問:“為什么要良馬呢?”耕柱子說:“因為良馬值得負(fù)用來鞭責(zé)!蹦诱f:“我也以為你是值得鞭責(zé)的!

          41、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右驍衛(wèi)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于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豹q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賜絹數(shù)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fù)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譯文】右驍衛(wèi)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fā)覺后,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么會貪婪到這地步呢?”但還吝惜他有功績,就不懲罰他,只是還在大殿中當(dāng)眾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如同一只禽獸罷了,殺了他又有什么益處呢?”

          42、陳萬年教子諂諛

          (陳)萬年嘗病,召咸(陳萬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fēng)。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諂也。”萬年乃不復(fù)言。

          【譯文】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屏風(fēng)。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xùn)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我講,為什么?”陳咸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43、錢大昕默坐觀弈

          予觀弈于友人所,一客數(shù)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shù)子,客已先得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jǐn)?shù)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譯文】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屢次輸?shù)簦ㄎ遥┳I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認(rèn)為他趕不上自己。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jīng)取得主動的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而客人卻輕松有余。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慚愧,不能說出一句話。以后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著看而已。

          44、王荊公旁聽文史

          王荊公介甫,退處金陵。一日,幅巾杖屨,獨游山寺,遇數(shù)客盛談文史,詞辯紛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顧。有一人徐問公曰:“亦之書否?”公唯唯而已,復(fù)問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北娙嘶炭,慚俯而去。

          【譯文】

          王荊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頭裹一塊絹,拄著手杖行走,獨自游覽山寺,遇見幾個人在那里高談闊論文史,議論紛紛。王安石坐在他們旁邊,沒人注意到他。有一個客人慢慢問他說:“你也懂得文書?”王安石含糊地應(yīng)答。人家再問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說:“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慚愧的低著頭離開。

          45、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jìn)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中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

          【譯文】

          46、顏回不遷怒不貳過

         。仯┗啬甓,發(fā)盡白,蚤死?鬃涌拗畱Q,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譯文】顏回二十九歲,頭發(fā)全白了,過早地死了?鬃涌薜檬謧模f:“自從我有了顏回,學(xué)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濒敯Ч珕枺ǹ鬃樱骸埃愕模⿲W(xué)生中誰是最好學(xué)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xué),(他)從不把脾氣發(fā)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jì)輕輕死了,現(xiàn)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xué)的人)了。

          47、曾參不受魯君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堋7,復(fù)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xiàn)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裕阋匀涔(jié)也!

          【譯文】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堅決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xiàn)給你的,你為什么不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就算國君賞賜我的土地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jié)操的!

          48、賢妻桓少君

          勃海鮑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嘗就少君父學(xué),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裝送資賄甚盛。宣不悅,謂妻曰:“少君生富驕,習(xí)美飾,而吾實貧賤,不敢當(dāng)禮。”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zhí)巾櫛。即奉承君子,唯命是從!毙υ唬骸澳苋缡,是吾志也!逼弈讼w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xiāng)里。拜姑禮畢,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xiāng)邦稱之。

          【譯文】渤海鮑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兒,字少君。鮑宣曾經(jīng)跟隨少君的父親學(xué)習(xí),少君的父親為他的清貧刻苦而驚奇,因此把女兒嫁給了他。(少君出嫁時)嫁妝陪送得非常豐厚,鮑宣不高興,就對妻子說:“你生在富貴人家,習(xí)慣穿著漂亮的衣服和裝飾,可是我實在貧窮低賤,不敢擔(dān)當(dāng)大禮!逼拮诱f:“我父親因為您修養(yǎng)品德,信守約定,所以讓我拿著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聽從您的命令!滨U宣笑著說:“(你)能這樣,這是我的心意了!鄙倬腿珨(shù)退回了那些侍從婢女服裝首飾,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漢代貴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長衫),與鮑宣一起拉著小車回到家鄉(xiāng)。(她)拜見婆母禮節(jié)完畢后,就提著水甕出去打水,修習(xí)為婦之道,鄉(xiāng)里的人對她非常稱贊。

          49、魏徵論自制

         。ㄌ疲┨趩栁横纾骸坝^近古帝王,有傳位十代者,有一代兩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著,朕所以常懷憂懼,或恐撫養(yǎng)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驕逸,喜怒過度。然不自知,卿可為朕言之,當(dāng)以為楷則。”徵對曰:“嗜欲喜怒之情,賢愚皆同。賢者能節(jié)之,不使過度,愚者縱之,多至失所!副菹鲁D茏灾,以?私K之美,則萬代永賴。”

          【譯文】唐太宗問魏征說:“觀察近來和古代的帝王,有傳承帝位十代的,有傳承帝位一兩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懷憂慮的原因(是),或者害怕?lián)嵛筐B(yǎng)育人民不能得到適當(dāng)?shù)姆椒,或者害怕心中產(chǎn)生驕傲懈怠的情緒,高興憤怒超過了限度,卻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超過限度了),您可以為我說出這個情況,(我)應(yīng)當(dāng)把您的話當(dāng)作準(zhǔn)則!蔽赫骰卮鹫f:“喜愛欲望高興憤怒的情緒,圣賢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樣的,圣賢之人能夠克制它,不讓它超過限度,普通人放縱它,(喜愛欲望高興憤怒的情緒)多到失去適當(dāng)?shù)南薅取M菹鲁3D茏晕铱酥,來確保能夠善終的美德,那么千秋萬世就永遠(yuǎn)仰賴您了!

          50、呂蒙正不記人過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簾內(nèi)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fù)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服其量。

          【譯文】

          呂蒙正先生不喜歡記著別人對他的犯下的錯。當(dāng)初剛?cè)螀⒅碌臅r候,上朝時,有一個朝廷官員在簾內(nèi)指著他說:“這樣的粗陋之人也能夠參與朝政嗎?”蒙正假裝沒有聽到走了過去。他的同事很憤怒,讓人詢問那位官員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結(jié)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后悔沒有追問到底。蒙正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終身不能再忘了他,還不如不知道。沒有查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損失呢?”當(dāng)時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氣量。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 4

          1.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勞。

          ——《詩經(jīng)》

          譯:可憐我的父母啊,如此勞苦的養(yǎng)育我。

          2.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譯:上天降下的災(zāi)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

          3. 人而不學(xué),其猶正墻面而立。

          ——《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像面對墻壁站著,什么東西也看不見。

          4.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尚書》

          譯:懂得道理并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5. 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qiáng)而義 。

          ——《尚書》

          譯:(人要有九德)寬厚而莊重,溫和而有主見,講原則而謙遜有禮,聰明能干而敬業(yè),善于變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節(jié)制,剛強(qiáng)而務(wù)實,勇敢而符合道義。

          6.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zāi)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禮記·學(xué)記》

          譯:玉石不經(jīng)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就不懂得事理。

          8. 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禮記·儒行》

          譯:不要見到財利就做有損于大義的事,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決不改變自己的志節(jié)。

          9. 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禮記·祭義》

          譯:自己不說出惡言, 別人的忿語就不會返回到自身上來。你若以惡語傷人,他人也會以惡語相加。

          10.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xué)習(xí)?吹搅藧喝、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fā)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yuǎn)遠(yuǎn)的。

          11.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論語》

          譯:多責(zé)備自己而少責(zé)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1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1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qiáng)勁健,相應(yīng)于此,君子處世,應(yīng)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jìn)步,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qiáng),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yīng)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14.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兩人心意相同,行動一致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在語言上談的來,說出話來像蘭草那樣芬芳、高雅,娓娓動聽。

          15.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不到處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6.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就虛心請教,認(rèn)真學(xué)習(xí),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dá)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1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zāi)難、禍?zhǔn)隆?,就不要把它強(qiáng)加到別人身上去。

          18. 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zé)任推向別人,后來發(fā)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19. 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0. 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干,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1. 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2.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3. 三思而后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jīng)過反復(fù)的考慮后才去做。

          24.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

          譯:為人正直坦蕩,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25.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26.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譯:憂患使人得以生存發(fā)展,貪圖安逸享樂會使人萎靡死亡。

          27. 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圣人。

          2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hù)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hù)自己的兒女一樣。

          29. 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孟子》

          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yǎng)個人品德,得志時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這樣。

          30.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譯:金錢地位不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不改變自己的志向,權(quán)勢武力不讓自己屈服變節(jié),這才是大丈夫。

          31. 當(dāng)仁,不讓于師。

          ——《論語》

          譯:遇到應(yīng)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yīng)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當(dāng)仁不讓”。

          32.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33.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fēng)度的表現(xiàn)嗎?

          34. 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3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wù)。

          36.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那他就可當(dāng)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來學(xué)習(xí),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37.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現(xiàn)麻煩總是想方設(shè)法推卸責(zé)任,撇清自己,從不會去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

          38.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

          ——《孟子》

          譯: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fù)責(zé)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

          39.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孟子》

          譯:人的毛病,在于喜歡教導(dǎo)別人,做別人的老師。喜歡教導(dǎo)別人的人,又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正確,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

          40.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xué)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xué)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xué)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41. 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勤奮好學(xué)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xiàn)。

          42.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43.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凈,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小人之間的交往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4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45.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莊子》

          譯:有技巧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

          46. 見侮而不斗,辱也。

          ——《公孫龍子》

          譯:當(dāng)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xiàn)。

          47.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zāi)而焚毀。

          48. 事隨心,心隨欲。欲無度者,其心無度。心無度者,則其所為不可知矣。

          ——《呂氏春秋》

          譯:事從心出,心隨欲來,如果不從心欲的細(xì)微處觀察事物,我們往往會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騙。縱橫古今中外,詳細(xì)考察事情的成敗得失。如果深入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的發(fā)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

          49.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50.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只要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最好的了。

          51.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yuǎn)的地方,不把細(xì)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52. 學(xué)不可以已。

          ——《荀子》

          譯:學(xué)習(xí)是不可以停止的。

          53. 知而好問,然后能才。

          ——《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xué)好問才能成才。

          54.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xì)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dāng)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55. 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56.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

          譯: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是為了利益而來往(為了利益而奔波)。

          57.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漢書》

          譯: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里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jié)網(wǎng)。

          58. 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漢書》

          譯: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后應(yīng)戰(zhàn)只會被控制。

          59.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漢·司馬遷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yè)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60.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史記》

          譯: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61.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

          譯: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xiàn)個別錯誤。而再笨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62.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后漢書》

          譯: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

          63.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后漢書》

          譯:人們都認(rèn)為只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獲,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

          64.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

          ——《后漢書·王符傳》

          譯:聰明人舍棄短處,發(fā)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65.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66.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復(fù)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67. 君子立身,雖云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

          ——《隋書·文帝紀(jì)》

          譯: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盡管需要修養(yǎng)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68.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

          譯: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69. 成遠(yuǎn)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xì)謹(jǐn)。

          ——《明史》

          譯:有長遠(yuǎn)打算的人不應(yīng)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dān)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xì)微瑣事。

          70.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

          ——《三國志》

          譯: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yù)見到,智慧的人在災(zāi)禍還未發(fā)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71.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

          ——《晉書》

          譯: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72.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晉書》

          譯:過于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73. 成敗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

          譯: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guān)系,世事不會永遠(yuǎn)太平安寧。

          74. 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南史》

          譯: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zhì)留給后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

          75.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增廣賢文》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yán)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76.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zāi)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77. 知不足者好學(xué),恥下問者自滿。

          ——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xué)習(xí)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78.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蘇軾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dāng)?shù)剡x擇運用。

          79.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jīng)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80. 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xué)早成材。

          ——《醒世格言》

          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81.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

          ——《增廣賢文》

          譯: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82. 學(xué)如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

          ——《增廣賢文》

          譯:學(xué)習(xí)要不斷進(jìn)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83.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譯:事業(yè)或?qū)W業(yè)的成功在于奮發(fā)努力,勤勉進(jìn)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jǐn)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dǎo)致失敗。

          84.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xì)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85. 強(qiáng)中自有強(qiáng)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

          ——《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qiáng)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qiáng)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夸耀自己。

          86.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xué)》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xué)習(xí),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87.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為國家分憂時,比別人先,比別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別人先,自己居后。

          88. 位卑未敢忘國。

          ——陸游《病起書懷》

          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zé)任。

          89.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90. 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明·呂坤《呻吟語·卷上》

          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險也不躲避。

          91.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曹植《白馬篇》

          譯:為了解除國難獻(xiàn)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樣。

          92.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顧炎武

          譯:國家的興旺、衰敗,每一個人都負(fù)有很大的責(zé)任。

          93. 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明·顧憲成

          譯:風(fēng)聲、雨聲、瑯瑯讀書聲,都進(jìn)入我們的耳朵,所以,作為一個讀書人,家事、國事,天下的事情,各種事情都應(yīng)該關(guān)心,不能只是死讀書。

          94.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增廣賢文》

          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95. 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語

          譯:祖國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黃金還要寶貴,是絕不能讓給外人的。

          96.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國。

          ——武則天

          譯:如果想建立個人幸福的小家,必須先讓國定安定,繁榮起來。

          97. 大丈夫處世,當(dāng)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漢·陳蕃語

          譯:有志氣的人活在世上,應(yīng)當(dāng)敢于跟各種不利于國家的行為作斗爭,哪能只滿足于處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8. 憂國忘家,捐軀濟(jì)難,忠臣之志也。

          ——三國·曹植《求自誠表》

          譯:憂慮國家大事忘記小家庭,為拯救國家危難而捐軀獻(xiàn)身,這都是忠臣的志向。

          99.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夏日絕句》

          譯:活著的時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當(dāng)英雄。

          100. 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譯:時局艱難的時候不屈的氣節(jié)就表現(xiàn)出來,一一記在史冊上,垂名后世。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相關(guān)文章:

        作文素材 高中04-26

        文言文虛詞則的用法素材10-02

        高中作文寫作素材04-26

        高中優(yōu)秀作文素材04-27

        優(yōu)秀高中作文素材03-24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03-23

        文言文虛詞且的用法素材04-19

        有關(guān)夢想的高中作文素材03-16

        高中語文作文素材05-1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