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案模板匯編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記》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醉翁亭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把握文章結構,學習本文寫景與抒情自然結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作用。
2、 理解作者游覽山水的樂趣及其與民同樂的情懷。
3、 學習掌握文章中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法。
教材分析:
這篇著名的游記,是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所作。貫穿全文的主線是“樂”字!白怼焙汀皹贰笔墙y(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就是為了寫“樂”。因此在課堂上要牢牢抓住“樂”這條主線,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敘的脈絡。抓住了作者感情發(fā)展的脈絡,也就能順利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這樣的學習也幫助學生理解了“醉”與“樂”之間的關系這個難點。
本文采用了敘事與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法。要引導學生理解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情感,領會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對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說是學習的難點所在,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jīng)歷,體會本文抒發(fā)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駢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駢句,韻味濃郁,流暢優(yōu)美,從容婉轉。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因此誦讀、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積累重點的實詞、虛詞及名句。
教學設想:
《醉翁亭記》是一篇美文,應注重語言的品味與誦讀,積累文言詞句,通過示范朗誦、自讀和齊讀等環(huán)節(jié),掌握“也”和“而”字的語氣,了解本文語言駢散相融,節(jié)奏富于變化的寫法。
本課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先讀懂課文,解決文言知識的問題,再理解鑒賞文章內(nèi)容,兩者彼此關照,相輔相成,以誦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醉”字為切入點,理解“樂”的情懷;睘楹啠プ∝灤┤牡闹骶——“樂”字,并采取知人論世的教學方法,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jīng)歷,幫助學生體會“樂”的情感,體會作者文中蘊含著的“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教學課時:
兩課時。第一課時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以誦讀為主要的教學方式,結合注釋,疏通全文大意。師生共同總結本文的重點實詞、虛詞和重點句式。
《醉翁亭記》教案 篇2
《醉翁亭記》是一篇美文,應注重語言的品味與誦讀,積累文言詞句。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賞析方法。
本設計以醉字為切入點,以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與寫作特色,最后進行歸納、遷移。并將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目標:
1.
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
2.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系,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1)《醉翁亭記》的第二課時。
。2)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一.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yōu)楹味?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問: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取號為醉翁?
明確: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1.太守為什么而醉?
2.我們?yōu)槭裁炊恚?/p>
二.引導學生探究
問題一:太守為什么而醉?領悟其思想內(nèi)容。
(一)依據(jù)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么而醉。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總結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板書:
。ǘ┠钦n文中那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1)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象畫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nèi)f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huán)繞圖
→
瑯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fā)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醉翁亭記》教案 篇3
《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是一篇美文,應注重語言的品味與誦讀,積累文言詞句。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賞析方法。
本設計以“醉”字為切入點,以“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與寫作特色,最后進行歸納、遷移。并將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目標:
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系,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1)《醉翁亭記》的第二課時。
。2)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yōu)楹味恚勘疚挠泻为毺氐镊攘?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問: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取號為醉翁?
明確: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
1.太守為什么而醉?
2.我們?yōu)槭裁炊恚?/p>
二. 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太守為什么而醉?領悟其思想內(nèi)容。
。ㄒ唬┮罁(jù)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么而醉。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總結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板書:
。ǘ┠钦n文中那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1)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象畫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nèi)f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huán)繞圖 → 瑯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fā)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边@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了起來。
。4)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2.領略文中的人歡。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么,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
(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jié),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xiàn)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tài)?
(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們?nèi)绾蝸砝斫馓氐淖砟兀繉W生討論。師總結: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 寫樂) 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 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nèi)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4)學生齊讀第三小節(jié),讀出歡樂的氣氛。
3.那什么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義
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狈治隽瞬煌瑢哟蔚臉,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三.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我們?yōu)楹味恚抠p析其寫作特色。
歐陽修為這里的景、人、情而醉,寫出了如此優(yōu)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濃濃的醉意呢?那么,我們?yōu)楹味恚?/p>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醉?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3.師歸納(1)描寫形象、精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無論繪景還是寫人,都只有寥寥數(shù)字,著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動傳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板書。 (2)句式靈活,對散結合。有的單句成對,有的雙句成對,有的三句成對,它們工整貼切,形式和諧,節(jié)奏明快,易誦易記。加之對散穿插,富有變化,搖曳多姿。板書 (3)韻律獨特,回環(huán)往復。全文共用了21個“也”字和24個“而”,產(chǎn)生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使行文顯得瀟灑自如,增強了語調(diào)的節(jié)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氣氛,也使作者怡然自樂的情致得以盡情的抒發(fā)?傊宋奈拿、情也美。板書
四、反思閱讀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你認為應如何欣賞一篇散文佳作?
學生自由發(fā)言后,明確:1、誦讀感悟內(nèi)容2、探究思想背景3、賞析行文特色
五、遷移練習:根據(jù)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記》中的語句填空。
1、美國在聯(lián)合國大唱人權高調(diào),真是“ ”意在干涉別國內(nèi)政。(醉翁之意不在酒)
2、這個案情十分復雜,撲朔迷離,但偵察人員決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個 不可。(水落石出)
六.學生讀背課文,要求動情、動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濃濃的醉意與樂趣。
《醉翁亭記》教案 篇4
【教學要點】
1、認識歐陽修“與民同樂”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脈絡并理解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學習本文精練優(yōu)美、流暢自然的語言。
第一課時(新授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病W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
3、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教學重點
。薄W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
2、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教學難點
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病懽鞅尘埃
寫于作者被貶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當時只有三十九歲,卻自稱為“蒼顏白發(fā)”的“醉翁”,這有點自嘲的意味。滁州地處江淮之間,交通不便,民風淳樸。歐陽修雖壯年被貶,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嘆,而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當好他的地方官,為百姓辦事。滁州風光秀麗,歐陽修便寄情山水,以詩酒自娛,與民同樂,把內(nèi)心的抑郁掩壓在山水與詩酒之樂之中。
。、出處: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文忠是他的謚號。
二、學習生字,理解重點詞,熟悉課文內(nèi)容
。、生字:
滁(chú) 壑(hè) 釀(niàng) 潺(chán) 瑯琊(láng yá)
輒(zhé) 霏(fēi) 暝(míng) 晦(huì) 傴僂(yǔ lǚ)
洌(liè) 肴(yáo) 蔌(sù) 酣(hān) 觥籌(gōng chóu)
弈(yì) 翳(yì)
2、重點詞: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樹木)茂盛的樣子。
、 有亭翼然而臨于泉上者: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⑶ 名之者誰:為……命名
、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野芳發(fā)而幽香:香花
⑹ 佳木秀而繁陰:發(fā)榮滋長
、 傴僂提攜: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 宴酣之樂:盡興地喝酒
、 觥籌交錯:酒杯;酒籌
三、朗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第二課時(閱讀理解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點字詞含義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nèi)容。
〖教學重點及難點
同上。
〖教學過程
一、第一段
。、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檢查重點詞。
。场W生串譯。
4、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 滁州的地理特點? “環(huán)滁皆山也!
⑵ 西南諸峰的特點? “林壑尤美”
、 瑯琊山的特點? “蔚然而深秀”
、 亭的位置? “臨于泉上”
、 “來飲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 自號醉翁的原因?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 劃分層次?
第一層:亭的自然環(huán)境。(……醉翁亭也。)
視覺角度:俯──仰
空間角度:遠──近;大──小;整體──局部──個體
第二層: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小結:
總寫醉翁亭秀麗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
。、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病z查重點詞。
。、學生串譯。
。、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⑴ 朝暮景色的特點?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
、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 “樂亦無窮”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
。、小結:分別描寫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第三段
。、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2、檢查重點詞。
。、學生串譯。
。础⑻釂枡z查理解情況:
、 酒宴上陳列的東西?
、 描寫“宴酣之樂”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
、 描寫太守形象的句子?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
、 劃分層次?
、 滁人游山之樂 (……游也。)
② 眾賓宴飲之樂 (……歡也。)
③ 太守宴醉之樂 (……醉也。)
5、小結:描寫太守與滁人游山宴飲之樂。
四、第四段
。、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學生串譯。
。场⑻釂枡z查理解情況:
、 描寫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 理解本段襯托手法的運用: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
、 寫醉與樂統(tǒng)一,點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樂”
。、小結:寫酒宴散,眾人歸的情景。
《醉翁亭記》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一背誦全文。
二基本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設想: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文言文的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重點放在熟讀和背誦上,同時能夠基本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基于此,本文教學從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然后,指導學生以二人小組和全班討論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這是基本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
對于基本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一教學目的,擬化繁為簡,抓住貫穿全文的主線——“樂”字,體會作者文中蘊含著的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學生能對此有所體會或了解,即達到這一教學目的。
擬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熟讀課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抓住“樂”字,基本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看“閱讀提示”,了解作者歐陽修和本文.寫作背景;了解本文主要內(nèi)容。
二讀課文。
△教師范讀,或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要求學生:聽清字音,必要時在書上注漢語拼音。
△教師提出下列字詞,請學生讀準字音。
方法:出示卡片或小黑板。
滁()壑()瑯琊()潺()
釀()僧()輒()霏()
暝()朝()而往傴僂()
洌()蔌()射者中()弈()
觥籌()翳()
△學生試讀課文。
要求:放聲讀書。
△學生互讀課文。
方法:二人小組,一人讀一人聽,糾正讀音錯誤;各讀一遍。
△請一位學生讀書,集體糾正讀音。
。ɑ蛘埶奈粚W生,每人讀一段)
。壅f明]從正音入手,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是為了熟悉課文內(nèi)容。以上學生已經(jīng)聽讀了兩遍,自己讀了兩遍,對課文內(nèi)容大致了解了一些。本文語言淺易,熟讀利于疏通全文大意。
三疏通全文大意。
△二人小組,參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沒有注解的語句,憑借學過的文言常識解決或查閱工具書解決;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
。壅f明]引導學生善于利用書上注解和工具書獨立學習,這也是在培養(yǎng)自學能力。設立二人小組,討論全文大意,是為了互相啟發(fā),并利于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集體解決疑難
方法:二人小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問題,由其他小組同學幫助解答。學生們都解決不了時,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林壑尤美
(2)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3)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4)山間之朝暮也。
(5)山間之四時也。
。6)歌于途
。7)行者
(8)臨溪而漁
。9)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
。10)雜然而前陳者
。11)起坐而喧嘩者
。12)已而夕陽在山
。13)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壅f明]學生閱讀中遇到問題,由誰來解決呢?同學之間相互啟發(fā),自己解決最好。必要時,教師點撥或講解。學習是學生的事,教師盡可能調(diào)動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果能如此,久而久之,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就會增強。
△學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課文的意思用白話說一遍,要出聲音。
四再讀課文。
齊讀,或各自放聲讀。
要求:注意找出表達全文主旨的一個字,畫出來。
布置作業(yè):
一熟讀全文
二完成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抓住“樂”字,基本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背誦全文。
教學步驟:
一讀課文。
集體讀或個人讀。
二找出表達全文主旨的一個字;討論問題。
最終明確:樂。
△文中寫出了誰“樂”?
最終明確:太守樂,眾賓樂,滁人樂。
△太守,眾賓為何而“樂”?
最終明確:
太守:山水之樂,宴酣之樂,與民同樂。
眾賓客:從太守游而樂
△文中怎樣寫出了滁州百姓之樂?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滁人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從寫滁州百姓之樂中間,可以體會出什么內(nèi)涵?有沒有太守之樂在里邊?
最終明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俺擞巍睂懙糜新曈猩懈杪暫秃魬暎胸撜吆托姓,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彩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則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說明]以上四個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寫的“樂”的主要內(nèi)涵。最后一個問題,難度較大。教師適當講解也是必要的。但不必發(fā)揮得過多,點到為止。
三背誦課文。
逐段背誦。每段限定背誦時間,以強記。
指導背誦,重點在引導學生從內(nèi)容理解入手,盡量不死背。第一段,共11句話,分作三層來理解背誦。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遠而近寫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這里.寫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號的由來。最后兩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誦,先分一分層,將內(nèi)容相關聯(lián)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記憶。
[說明]有前邊熟讀的基礎,加上本文語言瑯瑯上口,學生能夠比較快地背下來。若課上時間不夠,教師選其中一段,指導背誦,為的是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另外,一段中如何分層,不是本課教學重點,提出將相關內(nèi)容的句子放在一起背,為方便起見;只要學生容易背下來,一段中怎樣“分層”不必較真。
布置作業(yè):
一背誦全文。
二完成課后練習六。
譯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巒,樹林和山谷尤其秀美。遠看一片郁郁蒼蒼,顯得幽深秀麗的,那就是瑯琊山。順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這就是釀泉。繞過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翹像張開的鳥翅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邊上,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的。太守跟賓客們到這里來喝酒,他喝得很少卻總是喝醉,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內(nèi)心領會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看吧,太陽出來,林間的霧氣逐漸消盡;暮云四合,巖谷洞穴變得昏暗起來,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野花開了,散發(fā)著幽微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濃蔭遍地;西風起,霜露降,天空顯得空闊明亮;水位下落,石頭顯露出來——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象。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你來我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的人們在出游。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香,酒水清,各式各樣的野味、野菜錯雜地擺在面前——這是太守舉行酒宴。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是說有人彈琴奏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籌碼雜亂*錯,人們時起時坐。大聲喧嘩——這是賓客們歡樂的圖景。一個面容蒼老、滿頭白發(fā)的人,昏昏欲倒地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落在西山,人影縱橫散亂,這是賓客們跟著太守回去了。(這時)樹林里變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鳥啼聲,游人離去后,鳥兒歡樂起來。然而,鳥兒只懂得山林的樂趣,卻不懂得人們的樂趣;人們只懂得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樂趣。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樂,酒醒后(又)能用文章來表述這種快樂的,就是太守。太守是誰呢?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
【總體說明】
本文語言駢散結合,讀起來上口。因此,朗讀、背誦確定為教學的主要目的。背誦一定量的名篇,對學生是終生有益的,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本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讀的東西,但限于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關于文言文教學的要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之我們以上的認識,便確定讀、背為本課教學的第一重點。同時,并不忽視引導學生對全文基本內(nèi)容的理解,只不過處理上采用了較為簡潔的思路而已——抓住一個“樂”字,體會作者所樂的內(nèi)涵。應該說,學生能夠理解了這個“樂”,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內(nèi)容。
《醉翁亭記》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系,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一、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yōu)楹味?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問: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取號為醉翁?
明確: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1.太守為什么而醉? 2.我們?yōu)槭裁炊恚?/p>
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太守為什么而醉?領悟其思想內(nèi)容。
1.依據(jù)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么而醉。(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總結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
2.感悟文中的景美。
課文中那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1)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象畫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nèi)f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huán)繞圖 → 瑯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fā)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边@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了起來。
。4)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3.領略文中的人歡。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么,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
。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jié),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xiàn)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tài)?
。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們?nèi)绾蝸砝斫馓氐淖砟兀繉W生討論。師總結: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寫樂)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 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nèi)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4)學生齊讀第三小節(jié),讀出歡樂的氣氛。
4.那什么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義
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狈治隽瞬煌瑢哟蔚臉罚B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三.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我們?yōu)楹味恚抠p析其寫作特色。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醉?(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2.師歸納
。1)描寫形象、精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無論繪景還是寫人,都只有寥寥數(shù)字,著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動傳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板書。
(2)句式靈活,對散結合。有的單句成對,有的雙句成對,有的三句成對,它們工整貼切,形式和諧,節(jié)奏明快,易誦易記。加之對散穿插,富有變化,搖曳多姿。板書
。3)韻律獨特,回環(huán)往復。全文共用了21個“也”字和24個“而”,產(chǎn)生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使行文顯得瀟灑自如,增強了語調(diào)的節(jié)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氣氛,也使作者怡然自樂的情致得以盡情的抒發(fā)。總之,此文文美、情也美。板書
四、反思閱讀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你認為應如何欣賞一篇散文佳作?
明確:1、誦讀感悟內(nèi)容 2、探究思想背景 3、賞析行文特色
五、遷移練習:根據(jù)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記》中的語句填空。
1、美國在聯(lián)合國大唱人權高調(diào),真是“ ”意在干涉別國內(nèi)政。(醉翁之意不在酒)
2、這個案情十分復雜,撲朔迷離,但偵察人員決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個 不可。(水落石出)
六、學生讀背課文,要求動情、動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濃濃的醉意與樂趣。
板書設計:
醉翁亭記
歐陽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時
以醉寫樂
太守醉醉人:滁人游,眾賓歡
樂中含悲
醉情:與民同樂
醉
形象精練,融情入景
文美
我們醉句式靈活,對散結合
情美
韻律獨特,回環(huán)往復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質皆美、膾炙人口的文章,學生不僅要會朗讀課文,還要能評析別人的朗讀。對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自然風光的描寫,不僅要讓學生能背誦,能用文章原句回答問題,還要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想象山、水、亭的色、聲、形,想象醉翁亭的四季景色,想象醉翁亭的外觀和豐姿,從而體會作者被山水美景所陶醉的感情。
【《醉翁亭記》教案模板匯編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