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張九齡罷相遭貶故事

        時間:2022-12-09 11:45:13 張九齡 我要投稿

        張九齡罷相遭貶故事

          張九齡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下面是張九齡罷相遭貶故事,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張九齡罷相遭貶故事

          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這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李林甫來說,卻極不平凡,是一個令他終身難忘日子。他處心積慮,在這一天終于爬上了仕途的巔峰,接替張九齡為中書令,開始他長達十七年之久的第一宰相生涯。

          李林甫真不愧為弄權高手,經他一折騰,張九齡、裴耀卿等人在玄宗面前形象受損,失去了相位;嚴挺之則被貶為洺州刺史;王元琰更是被流放嶺南。真可謂是一石數鳥。

          李林甫被任為中書令,張九齡、裴耀卿被罷相都是在今天的朝會時宣布的。早朝開始之前,文武百官蜂擁般地走進大明宮的含元殿,細心的官員已經發覺李林甫與往日有所不同,走起路來,趾高氣揚的;也察覺張九齡與以前相比更為意氣消沉。人們已經猜到了一些,因為這幾天不斷有一些小道消息傳出:皇上準備調整宰相班子。當然,最清楚內幕的不過是李林甫和張九齡等人了。李林甫利用王元琰賄賂案事題發揮,大做文章,不厭其煩地在皇上面前說張九齡的壞話。在李林甫的不斷詆毀下,玄宗對張九齡的信任開始瓦解了。他把張九齡與李林甫做了比較,在他看來,李林甫忠厚老實,辦事有板有眼,老成持重而又小心謹慎;而張九齡則不同,要么擅自做主,自以為是,要么固執己見,諫諍不休。玄宗起用李林甫為第一宰相之意已決。

          玄宗的意圖,李林甫的心里是很清楚的。他平時有事沒事總要找機會在玄宗跟前侍奉,甜言蜜語,察言觀色。這既是討好皇上,又是為了掌握皇上的心理,人們常說他“善伺人主意”,就是指此而言。當然,李林甫掌握玄宗的心理還有另外一條途徑,那就是拉攏宮中的一些要害之人如武惠妃、高力士等充做內線?梢哉f,玄宗的一舉一動,他都了如指掌。

          昨天下午,武惠妃派人送來消息說,皇上決定撤換張九齡、裴耀卿二人的宰相職務,詔書已經起草。

          李林甫當著妻妾家人的面得意而放肆地著:“這都是老夫的功勞!彼麧M臉的興奮和自豪,然后繼續賣弄著說:“你們知道張九齡被罷相后,宰相班子將由誰主持?”

          “那會是誰呢?”李林甫平時詭秘,守口如瓶,從不在家人面前透露任何朝廷政務方面的消息,故妻妾們心里一片空白,都驚奇地發問。

          “當然是非老夫莫屬了!崩盍指ρ笱笞缘玫卣f。

          說這種話本來不是李林甫的風格,他平時總是含而不露的。但今天興奮過度,卻有些忘乎所以,更何況他現在感覺自己主持宰相班子是鐵板釘釘的事,沒有必要再隱瞞什么,干脆就直接說明。

          妻妾們聽了李林甫的話,個個都是興高采烈、喜掛眉梢的樣子。作為李林甫的妻妾,她們對夫貴妻榮的道理有更直接的體驗和理解。

          張九齡不像李林甫那樣詭計多端,作為正直之士,他沒有也不屑在宮中尋找內線來窺測皇上的心理。他覺得皇上要調整宰相班子,純憑屬當事人的敏銳嗅覺和準確判斷。

          自上次在宮中被皇上冷落之后,張九齡心里極不痛快,有一種被羞辱的感覺,他知道這是李林甫的詭計。堂堂儒雅之士,受惡人中傷和攻擊,張九齡不能接受。他感覺與李林甫這樣的小人共事實在太難了,要處處戒備,要時時提防。他還覺得與李林甫這樣不學無術、品質低劣的人在一起共事有失自己的儒雅身份。張九齡更傷心的是皇上對他不理解,不支持,而與李林甫一道擠對自己。

          孔老夫子說過,邦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這應當是仁人君子的為官原則。玄宗曾創造了大唐的輝煌,不能說是無道昏君,但他現在重用李林甫這樣的奸人,搞得整個上層官僚階層烏煙瘴氣。在這種情況下,張九齡決定告退官場,離開這是非之地。

          前些天,玄宗通過高力士賜給張九齡一把羽扇,張九齡由這把羽扇聯想了許多,他經過嚴肅而慎重的考慮,向玄宗獻了一篇《白羽扇賦》,以極為含蓄和隱晦的方式道出了自己的苦衷:我張九齡有能力有志向,“伊昔皋澤之時,亦有云霄之志”,而且是忠誠于朝廷的,為國事是盡心竭力的,“茍放用之得所,雖殺身之何忌!”然而,官場艱險,小人弄術,君子難為,自己就像白羽扇雖能滌暑清風但卻被棄置于篋中,不能發揮作用。

          《白羽扇賦》呈送皇上之后,玄宗不以為然,他下敕答張九齡說:“朕送羽扇,聊以滌暑,你卻借題發揮,以羽扇棄置于篋中不被重用自喻,雖然詞工理妙,頗見情愫義不當也!睆拇酥,玄宗對張九齡顯得更加冷淡了,甚至連一句勸慰的話都沒有。這樣一來,善察事理的張九齡什么都感覺出來了:皇上對自己已經沒有什么興趣,沒有一點挽留之意,皇上撤換自己就在眼前。

          張九齡知道,皇上厭棄自己,主要因為李林甫別有用心的讒言和挑拔,李林甫與自己是勢不兩立了。他現在已經沒有心思與李林甫爭什么高低啦,就干脆表明心跡,讓李林甫別再那樣咄咄逼人了。

          前天,他寫了一首詩,題為《歸燕》,派人送給李林甫。詩是這樣寫的:

          海燕何微渺,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潭淺,只見玉堂開。

          香戶時雙入,華軒日幾開。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這簡直是投降告饒書。與張九齡的性格是多么不相稱啊!但張九齡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他現在只想求個安生……

          君臣行過禮已畢,朝會就正式開始了。

          張九齡首先出班請奏:“臣中書令張九齡蒙陛下不棄,待罪相位已近四年。然臣下愚鈍不堪,雖殫精竭慮,仍難成大業,上有愧于朝廷,下有負于黎民,罪莫大焉。再者,臣年事漸高,賤體日衰,時生病痛,實感力不從心,難勝其任。謹請陛下天恩,許臣納還官爵,退歸故里,臣不勝感激!

          這也是張九齡的高明之處,他斷定皇上要罷免自己,就搶先提出辭呈,這至少可以在公眾面前獲得主動,自己找臺階下,顯得體面一些。盡管如此,凄楚傷感的表情仍然在他臉上顯露出來。

          玄宗端坐御座,望著張九齡清癯而傷感的面龐,心中頓生惻隱之感。平心而論,玄宗是喜歡張九齡的,從外在風度到內在氣質都是如此,尤其喜愛張九齡的文才。他覺得張九齡既風流倜儻又蘊藉含蓄,是一個典型的儒雅之士。即使是從為官方面來說,玄宗也知道張九齡是忠誠于自己,是勤勉敬業的,是有駕馭全局的組織領導能力的。李林甫說張九齡暗結朋黨,對抗朝廷,玄宗壓根就沒有相信過,他知道張九齡絕非投機鉆營之人,更不可能干出蠅營狗茍之事。

          雖然玄宗要以結黨營私、徇私之由罷免張九齡,但這僅僅是一個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已,要不如何服眾!盡管這個罪名安在張九齡的頭上是冤枉的。話說回來,政治就是政治,有什么理性可言,如何有利于統治就如何辦。

          事實上,玄宗要罷免張九齡的中書令之職,主要是嫌張九齡不聽話,不能善解皇上之意,遇事總是那么認真,過于固執,過于挑剔。

          按說,從諫如流是圣明皇帝的風范和氣度,玄宗早年也努力以此標準行事,曾接受姚崇、宋璟、韓休等人的進諫。但隨著年齡漸長,他卻越來越自以為是,不太喜歡臣下的進諫,甚至認為臣下進諫是行規勸之名,求美譽之實,想通過進諫獲得“諍臣”的美名。張九齡時常規勸玄宗,總是與他過不去,在眾人面前給他難堪,他當然不高興。要說到張九齡的短處,恐怕僅此而已。平時玄宗被張九齡惹怒了,恨不得立即罷免他,可現在真的要罷免張九齡,玄宗卻有點于心不忍。

          沒等到玄宗表態,補闕杜琎走出班列。他是一個清要官,可以在朝會時隨時發言,甚至可以對皇上的決定提出不同意見。他手執象笏,躬身奏言:“臣以為中書令張九齡博學多才,滿腹經綸,為人清正,勤勉敬職,政績卓著,享譽朝野,不愧為圣上的得力助手。古人說得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張中書令當一如既往地輔佐圣上,報效社稷朝廷,不應偷安引退!

          不知是對內幕不了解,還是出于補闕官應有的正直,杜琎慷慨陳詞,發表了以上意見。

          玄宗沒有過多地在意杜琎的話,他沉默不語。

          群臣隊列中的李林甫聽了杜琎的話,心里大為惱火,狠狠地白了杜琎一眼,暗自罵道:真是不識時務的東西,等著瞧吧,有你好果子吃哩!

          其他大臣都沒有發表什么意見,大殿里一片寂靜。

          眾大臣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所震驚,雖然有些人已經清楚一些內幕,但沒想到是以這種形式出現,而且來得這么快;還有一些消息閉塞的人更是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看到這個場面的,越發顯得吃驚,他們都靜靜地關注著事態的變化。

          過了一會,玄宗還是讓當值太監宣讀了對張九齡、裴耀卿等人的免職圣旨。

          雖然玄宗本人也曾一度于心不忍,但他還是狠下心來罷免了張九齡。常言道,君無戲言。既然是籌謀好的事,而且詔書都擬好了,那就應當毅然決然。就這樣,因嚴挺之審理王元琰案之事,裴耀卿和張九齡分別被免去侍中和中書令的職務,二人同時并罷政事,失去宰相之職。玄宗雖然給了二人比較嚴重的結黨罪名,但并沒有給予很重的處罰,至少還給了一個有較高名分的虛職:裴耀卿為左丞相,張九齡為右丞相。這足以看出玄宗的良苦用心。

          有降就有升,有出就有進。在罷免張九齡和裴耀卿相位的同時,玄宗擢李林甫兼中書令,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共同擔當宰相之職。李林甫終于圓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美夢。

          對李林甫任命的詔書好像是經過特別斟酌的,行文中包含著相當的美譽:“銀青光祿大夫、禮部尚書李林甫,泉源之智,迪惟前人;志慮周密,親賢稱首。歷仕多年,所蒞有孚,國鈞是賴,邦禮克清。光揚帝德,必俟大賢,砥礪群臣,允膺殊才。俾總持朝經,可金紫光祿大夫、守中書令,余勛如故。欽此!

          聽著當值太監宣讀詔敕,李林甫雖然五體投地,但心里卻飄飄然,胸中蕩漾著無限的喜悅之情。他三呼萬歲,頻頻謝恩,簡直要把感恩之心袒露給皇上看。

          退朝途中,李林甫趾高氣揚地走在最中間,喜形于色,而張九齡和裴耀卿非常失意地跟在后邊。這種情形很有意味,朝官中有好事者生動而形象地說李林甫是“一雕挾二兔”。眾官員簇擁著李林甫,爭先恐后地表示稱賀。此時的李林甫卻失去平時常見的笑臉,只是正色點首算是回禮,連一句多余的話都不說。他要拿出架勢,要在百官面前顯示他作為最高行政長官的威嚴。

          回到府上,李林甫獨自徑直繞過客廳來到月堂。

          月堂坐落在假山的前面,緊靠湖邊,離相府的主體建筑還有一段距離。它圍著一圈白墻,在一大片花草圍簇覆蓋下,顯得異常幽靜而富有情趣,同時又給人幾分神秘之感。

          這月堂是李林甫的書房。李林甫平時雖然不善于讀書,卻有一個極好的書房。書房的藏書很多,絕大多數是下官討好送來的,還有一些是李林甫憑職權從國家藏書館中套取出來的。其實,李林甫很少讀書,也讀不懂多少書,書房對他來說,更多的價值在于擺設,裝裝門面而已。

          這膛又是李林甫的畫室,里面有一個大畫案,放著丹青顏料。與畫絹。在閑暇之時,李林甫偶爾也在這里繪畫。他的山水畫還有幾分功力,墻上掛著他自己的一些畫,當然也有別人贈的一些字畫。

          這月堂更是李林甫的謀事之所。每當有重大事情籌劃,李林甫都要在這里靜坐沉思,好多重大的計謀都出自這個地方。今天,李林甫剛剛當上中書令,回府之后先到這里,肯定要有大的籌劃。

          他躺在逍遙椅上,身體隨椅子前后不斷晃動,盯著書案上的水仙花,陷入了沉思。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林甫也在思考,自己應當抓的第一件大事是什么,做什么才能讓皇上高興,做什么才能使自己的地位不斷鞏固。想著想著,李林甫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磥,他已經有了好的主意……

          第二天早朝之后,李林甫作為新上任的中書令,第一次正式與眾官員見面。

          會面的形式與訓話的內容是經過李林甫精心設計的。從今天起,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宰相權威,一定要立出新規矩,一定要形成對下官的威懾效應。這是李林甫的基本想法。

          李林甫與眾官員的會面是在中書省的政事堂進行的。

          眾官員先在政事堂站立等候,然后李林甫才款款登場。

          李林甫穿著一身嶄新的.朝服,身上佩著一把寶劍,在博士的導引下步入政事堂。當他快到政事堂門前時,站在門前的郎官就高聲喊道:“李相國李大人到!”

          李林甫趾高氣揚地走進政事堂,眾官員紛紛行禮,李林甫傲慢地看了大家一眼,點了點頭。

          場面恢復了平靜,李林甫開始訓話:“李某不才,承蒙圣上錯愛,被任為中書令,皇恩浩蕩,難以報答。李某深感責任重大,本人要盡心竭力,不敢有半點懈怠。中書令實為眾官之長,以此而言,李某與諸位是一根藤上的瓜,本是一家人,故在此懇請諸位以兄弟相待,互相關照,共同輔弼圣上以成其帝業。”

          冠冕堂皇的客套話,說得有些官員心里甜甜的,覺得李中書令與他們是心貼心的;但也有些官員則深感厭惡,認為李林甫甜言蜜語,是給人們灌迷魂湯。

          李林甫沒有過多地注意眾官員的表情。他的心思在于如何向眾官員表達他的實質打算:杜塞言路。

          杜塞言路是他施政方略的重要內容,這是他昨天回府后在書房苦思冥想之后所得的一招。

          李林甫要以杜塞言路來討好皇上。他知道玄宗現在特別厭煩臣下的進諫,如果能限制眾官員進諫,就很好地應和了皇上的心理,這是博得皇上喜歡的有效法寶。張九齡失勢失寵不就是因為愛進諫言而惹煩了皇上嗎?李林甫自己逐漸得寵,以至于最后爬上中書令之位,其秘訣還不就是因為能順應皇上的旨意而討皇上的歡心嗎?李林甫暗暗告誡自己,以后決不能像張九齡那樣做惹皇上不高興的傻事,也決不允許下官隨便進諫惹皇上心煩.

          李林甫要以杜塞言路來封閉皇上;噬夏晔聺u高,深居簡出,杜塞了言路,不許眾臣向皇上進言,這就等于堵住了皇上的耳朵,蒙住了皇上的眼睛,使他遇事沒有主張。這樣,李林甫自己的主張不就成了皇上的主張了嗎?到那時,不怕皇上不聽自己的。

          李林甫要以杜塞言路來保護自己。奸人總有奸心,李林甫不讓眾官員向皇上進諫言事,他們就沒有機會在皇上面前表達反對他這個中書令的意見,他在皇上心中形成的良好印象就不會被破壞,他的中書令地位就能長久。

          李林甫要以杜塞言路來壓制人才。李林甫的奸心尤其表現為對人才的妒忌,他是武大郎開店,不能容忍比自己有能耐的人。他深知,在問對進言過程中,皇上往往會發現人才并加以重用,這當然是李林甫不愿意接受的。杜塞言路,不許臣下進諫,就少了官員顯示自己才能的好機會,即使有才,也不易脫穎而出。這樣,李林甫的心里就會踏實許多。

          看來,李林甫生出此計,是經過周密考慮的,他的思想確實不簡單。

          李林甫環視眾官員一周后,一板一眼地說:“李某既然身為中書令,那么自然就是諸位的領頭人,故在此有些心腹之言相告,望能引起諸位的重視!崩盍指︻D了頓,接著說:“我要說的就是進諫之事。現在有些官員熱衷于向圣上進言議事,以諍臣諫官自居,并以此為榮耀。其實,這是自作聰明,這是嘩眾取寵。當今圣上睿智賢明,我輩作臣下只需順從即可,不用多言。否則,讓圣上動怒,到頭來只能自找苦吃。諸位想必都時常注意那些儀仗用馬,只要能安分守己,規規矩矩在那里站著,不鳴不叫,不蹦不跳,就可以享受到三品料;可只要它嘶叫蹦跳,那就會被趕走,要么上疆場,要么做苦力拉車,甚至被宰殺掉。我的話大家好好掂量,否則到時可就后悔莫及嘍!

          李林甫以馬喻人,邊說邊看著平時好進諫的幾位官員,分明是威脅。

          眾官員都不吱聲,但都在心里掂量著李林甫話的分量。

          “補闕官杜大人在否?”李林甫問。

          杜琎站立起來說:“下官在!

          李林甫看著杜琎又問:“杜大人可曾給圣上呈遞過一份奏折,勸諫圣上在任用官吏時要重文才重人品?”

          杜琎回答:“實有其事。下官看到圣上在用人時,偶有失誤之處,時有一些投機鉆營之人被起用,這實為社稷江山的隱伏之患。出于對大唐社稷江山的負責,下官便向圣上呈奏,以引起圣上的注意!

          李林甫面部仍帶著微笑,慢悠悠地說:“圣上非常欣賞杜大人的忠誠和直言,李某也佩服之至。據此,李某建議圣上給杜大人加官晉職,圣上也表示同意,F在李某口傳御旨,提升杜琎為下邽縣令,明日即前去赴任!

          明眼人從李林甫的表情和說話語氣中就能聽出一些味道:有諷刺,有報復,還有幸災樂禍。

          縣分七等,京、畿、望、緊、上、中、下,下邽是屬上縣,縣令的品階是從六品上,補闕的品階是從七品上。從表面上看,這的確是官升一品,但從實質上看,這是明升暗降。僅從地域來說,皇城是多么讓人羨慕的地方,而下邽哪有京城的繁華和氣派。再從官位來說,補闕官是多么厲害啊!官品雖不高,但經常陪侍皇上,對于皇上的行為可隨時發表意見,其他大臣就更不在話下,連封疆大臣對他都深感敬畏,都得禮讓三分。而縣令算什么呢?在官吏階層屬最下層,簡直是小得不值一提。

          知情的人都知道杜邽落得如此的下場是李林甫一手造成的,他是在報復杜琎昨天為張九齡說好話,他是用活生生的事實給他剛才所說的“儀杖馬”現象作實證,他是殺雞給猴看,是在儆示百官,看誰以后還再敢多嘴多舌的。

          有些官員對杜琎的境遇暗自不平,覺得他太冤枉。

          也有些官員對李林甫恨毒而殘忍的做法感到不寒而栗,他們感到李林甫這招實在高,真是殺人不見血,讓你啞巴吃連──有口難言。

          當然還有些官員認為杜琎是自找不自在,皇上用誰不用誰管你屁事,何必逞能!就你擔心社稷江山的安危,難道皇上就不知道愛惜江山嗎?真是咸(閑)吃蘿卜淡操心。再說,張九齡罷相,這是大勢已去的事,就憑你杜琎這樣一個小小的補闕官能阻止住?真是不識時務,自不量力。你這不是在和皇上作對嗎?你這不是給李林甫添心煩嗎?人家不整你才怪哩,真是自作自受。

          杜琎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呆了,因為他毫無心理準備。他怔怔地站在那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李林甫湊到杜琎的跟前,拍拍他的肩膀,笑瞇瞇地說:“杜縣令,恭賀你榮升。別發怔了,趕快去移交手續,然后回府準備準備,明日就前去赴任。至于圣旨嘛,隨后就補上!

          杜琎這才慢慢悟出一些,知道今天自己栽在李林甫的手里。他應付地說了句“謝李相國的關照”之后,無可奈何地走出中書省的政事堂。

          望著杜琎的背影,李林甫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被人們覺察的微笑。這是報復了杜琎之后舒心的微笑,還是今天在眾官員面前精心設計的敲山震虎成功之后愜意的微笑呢?或許是前者,或許是后者,或許是兼而有之。但這只有李林甫的心里最清楚。李林甫把該說的話都說了,把該表達的意思都表達了。出于禮節,他對牛仙客說:“牛大人可有話要說?”

          牛仙客,涇州鶉觚人。他由一個小小縣吏做起,歷任洮州司馬、太仆少卿、涼州別駕等職。牛仙客沒有多少文才,屬吏士派,他為官清勤不懈,時有美譽,尤其是他在做朔方節度使時,節用有度,勤于本職,所管之事,有條不紊,倉庫充實,器械精利,頗得玄宗的器重與厚愛。先前,玄宗曾想以治邊有功為由任他為相,但在中書令張九齡的反對下沒能實現。這次,張九齡被罷相之后,牛仙客被任命為工部尚書,與李林甫共同為相。

          牛仙客被李林甫點將,便站立起來與眾官員見面。其實,這也是應該的,他也是新提擢的宰相,與下官見面,給下官訓話也是很正常的

          牛仙客今天也穿著一套新官服,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在眾官面前,他顯得有些不自在,有些拘謹

          牛仙客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也很機敏。他從剛才李林甫的表情中,隱隱約約地感到,李林甫并不想讓自己多說什么。在官場上混了多少年的牛仙客怎不懂這一點呢?這時候,李林甫希望的是一枝獨秀,需要的是突出個人的最高權威。

          牛仙客知道他的相位是李林甫幫助推薦來的,當然也有人說是因為皇上有意讓他為相,李林甫為了討好皇上,順從圣上的旨意,才順水推舟地建議皇上任他為相。但不管怎么說,李林甫是在皇上面前為自己美言的,這點就比張九齡強得多。就憑這點,自己也應當尊重順從李林甫。再說,自己雖說與李林甫同為宰相,但人家畢竟是中書令,是第一號人物,自己充其量不過是個助手而已。,這可是有本質差別的啊。自己怎能與他平起平坐,并駕齊驅呢?他也知道李林甫心機深密,不好對付,讓他嫉恨起來,自己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順應李林甫,唯唯諾諾做事是牛仙客既定的原則。

          想到這里,牛仙客拱手說道:“承蒙圣上厚愛,牛某被擢為相,本人不才,實感慚愧。不過有李中書令領頭坐鎮,有諸位同仁的鼎力協作,一定不會有負圣恩的。李大人是我們這個群體的領頭雁,我輩都必須明確這點,不論哪省哪部,一些重大事務都必須報告李大人,切不可私自隱瞞,也不可自作主張。至于哪些事情該奏明圣上,李大人心里是有譜的,我輩不能未經許可就直奏皇上。別的方面就不再說什么!

          牛仙客說話雖然唯唯諾諾,但卻句句說在李林甫的心坎上,他滿意地點頭稱是。

          文武百官與新的宰相成員見面會結束了,李林甫的意圖得到很好的傳達,他的臉上又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李林甫作了中書令,上下應付得體,各方面都比較順利,理應感到快慰。但李林甫心里卻仍然不能徹底舒展,原因就在張九齡的身上。

          李林甫通過一定的手段,讓皇上罷免了張九齡,自己取而代之,張九齡現在只有個右丞相的閑散之職,按說李林甫應當心滿意足。但李林甫卻不這樣想,他認為,凡是自己不愛見的人,一定要把他搬倒,這才是李林甫的為人原則。人們常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李林甫對此話根本不接受。這就是李林甫的惡毒之處。

          在張九齡被罷相之后,玄宗只封他一個虛職,就這李林甫都很不服氣,他曾惡狠狠地說:“怎么他們還被封為左右丞相?”李林甫在當上中書令之后,仍然嫉恨他,還想再落井下石,置他于死地。李林甫之所以還很在意罷相之后的張九齡,這與玄宗本人對張九齡的態度也有關系。

          玄宗是一個不念舊惡的人,是有一定理性和寬容精神的人。他雖然罷免了張九齡,但他并沒有徹底厭棄張九齡,還給他一個雖然沒有實權但卻有較高名分的官職──右丞相之職。玄宗參加的大型宴飲、圍獵、歌舞等活動,時常要讓張九齡陪駕,張九齡倜儻的風度、高妙而文雅的舉止特別使玄宗皇上感到賞心悅目。張九齡出口成章,妙筆生華,經常有一些語驚四座的詩文脫口而出,更讓玄宗高興。當一些大臣向玄宗舉薦人才時,他總要以張九齡為標準,當眾問其風度怎樣,能否與張九齡相比。玄宗在生活上對張九齡特別關照。原來;大臣都必須搢笏于帶,而后乘馬,但因張九齡身體虛弱,故玄宗特派人扶著他,并幫他拿著笏板,為攜帶方便,還專門做個笏囊。笏囊之設,就是從張九齡開始的?磥,張九齡在玄宗心目中確實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每當遇到玄宗善待張九齡時,李林甫的心里就要泛起一股酸溜溜的醋味,甚至是恨得咬牙切齒。他真擔心皇上哪一天高興起來又要任張九齡為相。李林甫決心要把張九齡擠出京城長安,讓他遠離皇上。他在等待著機會。

          機會終于來了。

          開元二十五年四月的一天,監察御史周子諒以牛仙客無才為由,鼓動彈劾其宰相職務。他私下給御史大夫李適之說:“牛仙客沒有什么才學,卻濫登相位,你李大人是國之懿親,難道就視而不見,聽任不管嗎?你在圣上跟前說話是有分量的,應當建議皇上罷免牛仙客的宰相之職!

          結果,李適之把周子諒的話轉給皇上,玄宗皇上大怒。他心想,牛仙客剛被任用不到半年你就反對,難道是朕看人走了眼,連賢愚都不識嗎?

          一想到牛仙客被提拔之事,玄宗就來氣。以前玄宗準備提拔牛仙客為尚書時,當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就竭力反對,理由是牛仙客本河湟使典,非尚書立之才,為此君臣翻臉。后來牛仙客剛被任命為工部尚書,與李林甫同為門下三品共掌相權時,玄宗曾主動詢問高力士對此事的看法,結果高力士也不欣賞牛仙客,說其本是胥吏,非宰相之器,這又惹得玄宗忿然不悅,F在又冒出一個周子諒,說牛仙客作為宰相太不稱職,鼓動人們彈劾牛仙客,這不是給朕難堪嗎?玄宗把對張九齡、高力士的怨氣都出在周子諒的身上。在朝會上,玄宗當眾詰問周子諒,把周子諒訓得狗血噴頭,說不上話來;并降旨在朝堂上杖罰周子諒,把周子諒打得死去活來。最后,玄宗下旨把周子諒流配韍州,結果,走到藍田,周子諒便氣絕身亡。

          李林甫看見玄宗怒氣十足,抓住時機湊到皇上跟前說:“陛下,這周子諒可是張九齡舉薦的。周子諒哪有心機和膽量彈劾牛大人,說不定幕后主謀是張九齡。陛下試想,張九齡被罷相之后,他心里能舒服嗎?他唆使周子諒跳出來彈劾牛大人,分明是在為難陛下,是在給陛下難堪哩。”氣頭上的玄宗,經李林甫一挑撥,更是火上澆油,沒過幾天,張九齡便被玄宗降旨貶為荊州長史,被迫離開了京城長安。

          就這樣,作為一個飽學之士,作為一個德才俱佳的偉丈夫,作為一個很有時譽的賢能之士,張九齡在與李林甫的較量中終于敗下陣來。

          張九齡古代詩人簡介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生平

          張九齡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聰慧能文,弱冠參加科舉考試獲中進士,為秘書省校書郎、右拾遺。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他曾上書,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輕外風氣;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后因與主政者不合,一度辭官返回家鄉。期間,主持修筑梅關古道上的大庾嶺驛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暢通。唐開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重其文才,稱為后出詞人之冠。開元十一年(723)被任為中書舍人。及張說罷相,因受權力斗爭風波的牽連而被調往外地任官。開元十九年,玄宗召為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再遷中書侍郎。由于他才學超群,風度亦甚佳,因而頗受玄宗的贊賞。開元二十一年,被任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議于河南屯田,引水種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時,唐朝處在全盛時期 ,但卻又隱伏著種種社會危機。張九齡針對社會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從政之道,強調保民育人,反對窮兵黷武;主張省刑罰,薄征徭,扶持農桑;堅持革新吏治,選賢擇能,以德才兼備之士任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針,緩解了社會矛盾,對鞏固中央集權,維護開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譽為開元之世清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時敢于直言向皇帝進諫,多次規勸玄宗居安思危,整頓朝綱。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欲謀廢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時,命宮中官奴游說九齡,九齡叱退使者,及時據理力爭,從而平息了宮廷內亂穩定了政局。而對安祿山、等奸佞所為,張九齡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敗其陰謀。

          玄宗欲以范陽(今北京)節度使張守珪為相,以朔方(今寧夏靈武南)節度使牛仙客為尚書,九齡都反對,玄宗不悅,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讒言所惑,玄宗遂于開元二十四年遷九齡為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罷相后不久又因他薦舉的監察御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觸怒玄宗,坐舉非其人,貶為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八年(740),張九齡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初,安祿山討奚、契丹,戰敗,被執送京師。九齡主張按軍法處以極刑,玄宗不從。

          在他死后,曾被其預斷為必反的安祿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亂,從而導致唐朝迅速從全盛走向沒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張九齡的卓見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齡。

          成就

          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詩,并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賞。被貶后風格轉趨樸素遒勁。

        【張九齡罷相遭貶故事】相關文章:

        張九齡為何被罷相10-28

        唐朝宰相張九齡被罷相的原因10-24

        唐朝明相-張九齡09-28

        唐朝明相張九齡11-24

        感遇其張九齡詩罷有余地11-11

        張九齡的故事08-30

        王安石為什么被貶 王安石兩次罷相詳情10-12

        張九齡小故事11-24

        張九齡的廉吏故事11-30

        張九齡下棋的故事10-3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