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1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詞語注解】:
豈:難道。
伊:那里,指江南。
歲寒心:耐寒的本性。
薦:進獻。
嘉客:嘉賓貴客。
奈何:無奈。
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運命:命運。
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變化莫測。
尋:探求。
徒言:只說。
樹:種植。
此木:指丹橘。
陰:樹陰。
【白話譯文】: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jīng)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huán)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不能成陰?
《感遇·其二》賞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chǎn)區(qū)。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zhì)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yīng)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后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2
感遇·其二
張九齡
江南有丹桔,經(jīng)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釋
。、豈伊:豈唯。
2、歲寒:孔子有“歲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語。后人常作砥礪節(jié)操的比喻。
3、薦:進獻。
譯文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jīng)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huán)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
賞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chǎn)區(qū)。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zhì)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yīng)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后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尚書丞相,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市)人。長安年間進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xí)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3
感遇·其二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翻譯/譯文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
經(jīng)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
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環(huán)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
難道丹桔不能成陰?
注釋
豈:難道。
伊:那里,指江南。
歲寒心:耐寒的本性。
薦:進獻。
嘉客:嘉賓貴客。
奈何:無奈。
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運命:命運。
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變化莫測。
尋:探求。
徒言:只說。
樹:種植。
此木:指丹橘。
陰:樹陰。
賞析/鑒賞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chǎn)區(qū)。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zhì)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yīng)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后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地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guān)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玄宗開元年間尚書丞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后,西晉開國功勛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diào)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yōu)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后,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xí)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為張說所獎掖和拔擢,張說去世后,他又于開元二十一年輔佐玄宗為宰相。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后一個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他曾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愿,晚年追憶,猶覺得可惜。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4
感遇·其二
張九齡
江南有丹桔,經(jīng)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解】:
。薄⒇M伊:豈唯。
。、歲寒:孔子有“歲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語。后人常作砥礪節(jié)操的比喻。
3、薦:進獻。
【韻譯】: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jīng)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huán)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不能成陰?
【評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chǎn)區(qū)。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zhì)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yīng)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后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賞析】:
此詩為《感遇》組詩中的第二首。屈原曾寫過一篇《橘頌》,歌頌橘樹“橫而不流”的堅貞品質(zhì)。這首詩托物言志,所表現(xiàn)的即是屈原《橘頌》之意。詩人以凌霜傲雪、經(jīng)冬不凋的'丹橘自喻,與世俗的桃李做鮮明對比,寓意深刻。全詩婉而多諷,含蓄蘊籍。
本詩的語言清新簡練,抒發(fā)胸臆的同時,給了讀者馳騁想像的空間。全詩平淡而渾然天成,時時發(fā)問的句子達到了正反起伏的效果,而語氣卻是溫文爾雅,不著痕跡中,哀傷、憤怒盡情抒發(fā),可謂爐火純青。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5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作者】: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guān)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后,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diào)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yōu)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后,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韻譯】: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jīng)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huán)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
【評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chǎn)區(qū)。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zhì)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yīng)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后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張九齡感遇其二譯文07-16
感遇張九齡其二解釋06-05
張九齡《感遇》賞析10-25
張九齡《感遇·其一》賞析10-31
張九齡感遇四首賞析04-10
張九齡《感遇其七》原文及賞析07-13
張九齡《感遇其一》古詩賞析01-20
感遇兩首張九齡賞析09-23
張九齡感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