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曾鞏《唐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時間:2024-10-31 05:24:17 曾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曾鞏《唐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成、康①歿而民生不見先王之治,日入于亂,以至于秦,盡除前圣數(shù)千載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歸于漢。漢之為漢,更二十四君,東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放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聞雖美矣,而當世之法度,亦不能放于三代。漢之亡,而強者遂分天下之地。晉與隋雖能合天下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為不足議也。

        曾鞏《唐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為君也,詘己從諫,仁心愛人,可謂有天下之志。以租庸②任民,以府衛(wèi)任兵,以職事任官,以材能任職,以興義任俗,以尊本任眾。賦役有定制,兵農(nóng)有定業(yè),官無虛名,職無廢事,人習于善行,離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煩;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農(nóng)之實,而兵之備存;有兵之名,而農(nóng)之利在。事之分有歸,而祿之出不;材之品不遺,而治之體相承。其廉恥日以篤,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則安且治,廢則危且亂,可謂有天下之材。行之幾歲粟米之賤斗至數(shù)錢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資人人自厚幾致刑措可謂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與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擬之先王未備也;禮樂之具,田疇之制,庠序之教,擬之先王未備也。躬親行陣之間,戰(zhàn)必勝,攻必克,天下莫不以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萬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從,天下莫不以為盛,而非先王之所務也。太宗之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湯之治;由湯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備也,不得與先王并而稱極治之時。是則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遇極治之時也。非獨民之生于是時者之不幸也。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雖孔子之圣、孟軻之賢而不遇。雖太宗之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時也。是亦士之生于時者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跡,非獨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鑒矣!咀ⅰ竣俪伞⒖担褐钢艹赏鹾椭芸低。其統(tǒng)治之時被后人認為周之盛世。②租庸:即租庸調,唐代賦役制度。

          1、對下列句子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盡除前圣數(shù)千載之法——除:廢除

          B、其廉恥日以篤,其田野日以辟——篤:深厚

          C、庠序之教,擬之先王未備也——庠:學校

          D、其未備也,不得與先王并而稱極治之時——備;準備

          2、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論述唐太宗施政“得”與“失”的一組是( )

          A、詘己從諫,仁心愛人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

          B、有兵之名,而農(nóng)之利在材之品不遺,而治之體相承

          C、以材能任職,以興義任俗躬親行陣之間

          D、戰(zhàn)必勝,攻必克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從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論述唐太宗為政之得失,先褒后貶,得出了唐太宗雖有治天下之志和治天下之才,又有治天下之效,但仍然“不得與先王并”的結論。

          B、作者認為,唐太宗時期法度的施行、禮樂的設施、田畝的制度、學校的教育等方面還存在種種不足,所以唐太宗不能和前代圣王相提并論。

          C、生于周文王、周武王之后,不僅是一般百姓的不幸,也是士人的不幸,因為在那個時代,即使像孔子、孟軻這樣的人,也會得不到君主的賞識。

          D、作者在文章中論述了漢文帝雖然有治理天下的志向,但漢文帝治天下之才和治天下之效都不足,這樣安排的目的是通過對比突出唐太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聞雖美矣,而當世之法度,亦不能效于三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躬親行陣之間,戰(zhàn)必勝,攻必克,天下莫不以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鑒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D

          4、(1)但文帝治理天下的才能不足,所以,盡管有仁愛的美名,而他在位時的法度,也不能與夏、商、周三代相仿。

         。2)他親臨作戰(zhàn)陣地,戰(zhàn)必勝、攻必克,天下沒有人不認為他是勇武的,但這并不是前代圣王所崇尚的行為。

          (3)士人中有志于先王之道,而又想為朝廷服務的人,也可借鑒。

        【曾鞏《唐論》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宋史·曾鞏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7-09

        《曾鞏》閱讀試題及答案08-12

        曾鞏《城南》閱讀答案11-07

        曾鞏絕弊閱讀答案07-27

        曾鞏《西樓》閱讀題及答案07-18

        曾鞏《詠柳》翻譯及閱讀答案11-28

        詠柳曾鞏賞析閱讀答案07-11

        曾鞏《詠柳》閱讀答案及賞析10-03

        墨池記曾鞏閱讀答案11-16

        曾鞏《南軒記》的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11-0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