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匯總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病⒁龑W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當堂背誦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教學設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四、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二、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三、簡要情況-康橋情結(jié)),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秋,徐志摩經(jīng)美國到倫敦,在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習,1922年上半年由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特別生轉(zhuǎn)為正式研究生。過了半年的正式學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國。1923年3月在《時事新報》上發(fā)表了第一首記憶康橋的詩--《康橋在會吧》,但藝術上松散冗長,效果不佳;1925年7月再次訪問倫敦,1926年1月寫下了為人熟知的現(xiàn)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橋》;1928年8月第三次來到英國,11月16日快要歸國的途中,靈感閃現(xiàn),揮灑自如地寫下了的傳世經(jīng)典之作--《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禈虻囊磺,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岛拥乃,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五、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10分)
六、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jié)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ㄅ浜习鍟
七、課后小結(jié)(1分)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澳嗽娭,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场斕帽痴b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教學設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四、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語 (1-2分)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ń忉專嚎禈颍絼颍紾ambriage)
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對徐志摩的介紹。
二、 徐志摩個人資料(課件介紹)(5分)
。ê喴闆r-康橋情結(jié)),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三、 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 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10分)
五、 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jié)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ㄅ浜习鍟
六、 課后小結(jié)(1分)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澳嗽娭,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謝榛《四溟詩話》)
七、 課后作業(yè) (1分)
1、 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fā)某種感情;2、 選學徐的其它詩歌。
八、 結(jié)束語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無需驚訝,更無需歡喜
轉(zhuǎn)瞬間我便消失了蹤影
我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這相互交匯時的光亮
板書設計 :
再別康橋
徐志摩
云彩 ……
金柳 ……
青荇 ……
潭水 …… 依戀之情
長篙 ……
星輝 ……
…… ……
(客觀物象) + (主觀情意)= 意象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簡要了解徐志摩、聞一多、穆旦等詩人的詩歌主張及其寫作背景。
2、反復朗讀感受詩歌音樂美,體會詩中濃郁的思想感情。
3、采用總體感知、揣摩詩句、擴展評價的欣賞方法,訓練學生感知和分析詩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感知和鑒賞《再別康橋》的詩情美和藝術美。
2、分析并理解《死水》中意想的'象征意義、反諷手法及其繪畫美。
3、把握《贊美》的情感基調(diào)和思想內(nèi)容。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再別康橋徐志摩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了解詩中的意象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意象美”
教學重點:
從誦讀加深理解,通過理解提高誦讀能力。
教學難點:
從詩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詩的藝術美。
教學方法:
以誦讀為主,教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鑒賞詩之美。
教學手段:
配樂詩朗誦,營造詩意氛圍,師生共同進入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ò鍟涸賱e康橋)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閱讀注釋①回答問題:由康橋你想到了什么?
[解釋]: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jīng)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指名朗讀
3、欣賞配樂詩朗誦
4、體會、找差距
、俑星椋嚎梢愿惺艿竭@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么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②全詩的高潮在第幾節(jié)?(第五節(jié))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劬涫剑核男幸还(jié)(整齊)
、芄(jié)奏:每節(jié)押韻、節(jié)節(jié)換韻
、菡Z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jié)奏
四、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1、[問]:讀了許多遍課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比缃裎覀兤肺吨熘灸Φ倪@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材分析與思考]
這首詩內(nèi)容上較為簡單,學生很好理解。同時,這首詩沒有那么深刻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就是簡單的表達一種離愁別緒和眷念之情,很好理解。所以,本詩的學習打算通過以朗讀來帶動感悟,以感悟來指導朗讀的方式來學習。主要是在朗讀過程中以節(jié)次為單位來引導學生分析情感和朗讀技巧。再者,這首詩是新月派詩歌,所以,對于聞一多“三美”主張做介紹,并在寫作特色分析方面安排群學思考。
安排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來體悟詩歌情感;
2.注意本文的“三美”特色,并能分析出來;
3.自行體悟?qū)τ谶@種面對美好事物逝去我們無限懷念的普遍情感。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人生有七大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人生第六苦就是“愛別離”。別離是一種執(zhí)著的苦。人生本來聚少離多,“多情自古傷離別”。馮至《別離》寫道 “我們招一招手,隨著別離,我們的世界便分成兩個!
離別時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時,才驚覺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夢,所愛的終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飄揚而去,午夜夢回之際,這“愛別離”的滋味,怎一個“苦”字了得。今天我們學習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一首別離詩《再別康橋》。
二、了解背景
1.那么,康橋是何?“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的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是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
2.作者為何要為康橋?qū)懸皇讋e離詩呢?1920年,25歲的徐志摩“擺脫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銜的引誘”,到英國留學。第二年,進入劍橋大學王家學院。1922年學成回國。這一段的留學生活,特別是劍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1922年8月10日啟程回國前夕,寫下了《康橋再會罷》一詩,表達對康橋的眷戀。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國。7月的一個傍晚,他一個人悄悄來到了久別的母校,漫步于寂靜的校園,懷念逝去的美好歲月。但斗轉(zhuǎn)星移,物是人非,沒有人認識他,滿腔的熱情和對母校的眷戀之情無以傾訴。前來尋夢的`詩人,悵然若失。乘船歸國途中,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詩。
三、了解詩歌
1.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jīng)》《楚辭》流傳千古,唐詩宋詞,名家輩出。從五四到現(xiàn)在,新詩也走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歷程?墒怯腥藚s說,中國現(xiàn)當代詩壇只有一個半詩人。盡管這種評價太偏激了,卻也可以看出這一個半詩人在中國詩壇的分量。他們是誰呢?一個是徐志摩,半個是何其芳。
《再別康橋》,是詩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這首使詩人獲得巨大聲譽的詩作,就其思想內(nèi)容而言,的確沒有什么重要的東西,只不過是表達一種極平常極普通的離情和那種微波似的輕煙似的別緒,并無什么深刻的思想意義,但這首詩的藝術美、詩意美值得感受。
2.請大家自行朗讀,注意劃分節(jié)奏,標出韻腳。
3.希望聽到大家的朗讀,在朗讀過程中談談你對于某一節(jié)的理解。
A.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正見出詩人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的情景,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寧靜與和諧,只想悄悄地與康橋作依依惜別。這里,詩人的感情溫柔細膩,詩歌節(jié)奏輕緩、徐舒。為全詩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B.第2節(jié)寫康河岸邊的柳樹在夕陽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將柳樹比喻成“新娘”,獨具匠心,表現(xiàn)了詩人極度迷戀的感情?岛拥拿谰埃糇×嗽娙说男,他樂而忘返了。
C.第3節(jié)“招搖”二字寫出了康橋?qū)υ娙说臍g迎態(tài)度。在這樣的詩情畫意里,詩人醉了,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條水草”,“甘心”二字寫出了他對康橋永久、熱烈的愛戀。
D.第4節(jié)寫潭水及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這里的“榆陰下的一潭”指拜倫潭,那里榆陰蔽日,非常清涼,詩人留學期間常去那里讀書、乘涼、遐思。虹與夢,奇異的意象,寫出了潭水的靜美,表達了詩人對拜倫的仰慕與追懷。這里融情入景,營造出難以言傳的優(yōu)美意境。
E.第5節(jié)緊承上節(jié)詩意,對“夢”加以引申,向詩意縱深處開掘。這里的“夢”,是對過去留學生活的真實寫照,暗含了對逝去的康橋生活的無限留戀之情。
F.第6節(jié)詩人的思路急轉(zhuǎn),把讀者從夢境拉回到現(xiàn)實,別情縷縷,離緒重重,現(xiàn)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詩情達到高潮。但這個高潮卻以情緒的低落和基調(diào)的抑郁作為標志。惟其如此,才表達了詩人對母校的離情。
G.第7節(jié)照應開頭,寫詩人悄悄地走了,康橋卻在詩人心中,揮之不去。
四、藝術特色
同學們通過朗讀、分析,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藝術特色上的不同之處?
生思考(2分鐘)(附會用到的知識點)
1.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F(xiàn)代詩人、散文家。父親興辦實業(yè)。1910年,徐志摩入杭州府中學堂,開始接受“新學”。1916年入北京大學法科。1918年按照其父的愿望,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春,徐志摩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劍橋大學兩年的英國資產(chǎn)階級教育,給予他很深的影響,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觀與政治理想。在英國19世紀浪漫主義詩歌及其他西洋文學的熏陶下,他違背其父期望,從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3年與聞一多、胡適、梁實秋不滿新詩自由散漫成立“新月派”,努力追求新格律。
2.“三美”(聞一多):
音樂美:表現(xiàn)為這首詩的章節(jié)統(tǒng)一,韻腳嚴整,節(jié)奏鮮明,旋律和諧,每行基本由二至三個音步構成,讀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
建筑美:表現(xiàn)為詩節(jié)和詩行的排列組合上,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行的字數(shù)基本為六七個字,間或八個字,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
繪畫美:表現(xiàn)為詩人注意詩的畫面感,用詞講究色彩運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艷影”“青荇”“彩虹”“斑斕”等詞語充滿色彩感。
五、完成作業(yè)
字詞積累、練習冊。
[課堂小結(jié)]
這首詩回環(huán)往復的結(jié)構形式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感情,創(chuàng)造了深邃意境。詩人很懂得主觀情緒和客觀景物和諧融合。他筆下的康橋是有生命、有靈性的,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而詩人的情懷又不是直白顯露的,而是熱烈而有分寸的;淡淡起頭,又淡淡結(jié)尾,卻包含了多少復雜情緒,使讀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回味。當然,在一唱三嘆、反復回旋中,強化了對母校戀戀不舍的感情,一種揮之不去的惆悵傷感情緒始終繚繞在心頭。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徐志摩及詩歌背景;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主題;感知詩歌“三美”;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熟讀、欣賞和背誦中,深切體會作者的情感,欣賞詩歌的美。
3、情感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的離情別緒,體會作者深深的眷戀與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體會詩歌的“三美”。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詩人:
1、徐志摩的人生信仰:
自由之夢——優(yōu)裕的家庭、豐富的游歷、超群的才華——飛翔
愛之夢——原配:張幼儀、靈魂伴侶:林徽音、夫人:陸小曼——破滅
美之夢——新月詩派代表詩人:《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蘊積
2、徐志摩的康橋情結(jié):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段鼰熍c文化》
康橋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人文氛圍,還有與林徽因那段甜蜜的'歲月,都讓徐志摩念念不忘。這段日子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喚醒了他的詩魂,成為他的“故鄉(xiāng)”“康橋理想”。
1、1922年,第一次離開劍橋,寫下長詩《康橋,再會吧》。
2、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國,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的康橋》。
3、1928年,第三次去劍橋,告別劍橋,留下佳作《再別康橋》。
二、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播放朗讀視頻,自由跟讀,體會情感。
三、品讀意象,領略“三美”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一、教學重點
1、 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大致了解該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學生通過對具體字句的感悟能夠把握作者感情的變化。
3、 學生通過對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詩歌。
二、教學難點
1、 對于&“繪畫美”的感悟。
2、 對于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教學工具
多媒體
四、教學方法
對比鑒賞法、擴寫法、美讀法、分組討論法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 、教學步驟
【導語】
以古 曲《陽關三疊》入境,與 大家一起背誦古詩《送元 二使安西》。
這是一首關于什么的詩篇呢? (離別)
這是古人的離別,那么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現(xiàn)代的離別詩歌《再別康橋》,看一看這種離別又是一種怎樣的離別。
【正文】
1、整體感知
一起朗讀這首詩歌,感知這首詩歌寫得怎樣?
。ê、美或者舉詩歌中的一些具體景物作答)
2、對比鑒賞(通過對比進一步感知本詩的意境美)
通過對比得出:“金柳”、“新娘”、“艷影”給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唯美的意境,好像讓人看見了一幅新娘對著鏡子搖曳身姿的動態(tài)畫面一樣,而“柳樹”、“姑娘”、“影子”通過對比就顯得枯燥無味。
“娘”和“ 漾”押韻,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娘”和“徊”則沒有這樣的效果。
3、思考
在第二段中,讓作者心境蕩漾地究竟是什么樣的場景?
4、鑒賞
根據(jù)上面的詩歌第二段的鑒賞方式,分組討論:3、4、5、6段中通過作者的精心描寫,你可以看到什么場景,請你把這種場景描述出來。
。ò呀M分好,然后每小組一小段)
。ǹ偨Y(jié)參考------同學回答完了之后進行總結(jié))
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在軟泥中歡快的招手。
第四段:夢像彩虹一樣五彩斑斕,每一片康河的浮藻間都沉浸著有待發(fā)現(xiàn)的自由的夢。
第五段:撐一支長篙,駕一葉扁舟,我在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尋夢,那滿天的星光倒映在康河的水波中,水天一色。小舟在星光中搖擺穿行。此情此景,只有用歌聲才能表達我的心情。
第六段:夢依舊,人以非。我還能撐一支長篙去尋找自由的夢嗎?今晚的沉默將伴著我悄悄地離開。離開這自由的康橋,離開這自由的夢。
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把文本的意境表達出來了。作者給大家描繪了一個讓人向往的康河世界。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既然大家已經(jīng)把詩中的畫描述出來了,那么你能給每幅畫取一個美麗的名字嗎?
5、詩圖
6、思考[來源:]
作者在描寫這些讓人憧憬的景觀時,他的情感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請在詩歌的每一段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變化的字或詞。
難舍難分(有一種不愿打破寧靜的依依不舍之情)
歡喜 (看到康橋有如此的美景作者滿心歡喜)
眷戀 (招搖的水草是自由的象征是我想要的)
迷戀 (很多夢想藏在浮藻間他們都是我的夢)
沉醉 (撐著長篙尋著夢我快樂無比我要放歌)
失落 (回顧現(xiàn)實青春不再夢不再只能離別吧)
難舍難分(失去了夢讓我的心隱隱作痛還是走吧)
7、寫作背景(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的了解)
1922年歸國后,徐志摩在現(xiàn)實的.中國為了生活苦苦掙扎。1928年當他第三次歐游,第二次游歷英國劍橋時,站在曾經(jīng)夢想飛翔的康橋上,眼前不禁想起了早已不在的自 由歡樂。作者感慨萬千,后來在歸國途中寫下了這首感懷的離別詩篇 。
8、朗誦
首先:老師范讀
其次:學生互讀(在朗讀時要加強情感的投入)
再次: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通過對比讓學生有所感)
9、總結(jié)
繪畫美——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星輝、夏蟲。音樂美——節(jié)奏輕快,韻律柔和,抑揚頓挫,朗朗上 口。建筑美——四行一節(jié),錯落排列, 字數(shù)相近,回環(huán)呼應。
10、探討
作者離別的僅僅就是自己的母校劍橋大學嗎?他 離別的還有什么呢?
1、曾經(jīng)想要實現(xiàn)的 文學上的夢。
2、兩年的康橋生活讓他和林徽因有了不解之緣,文章里的第二段中隱含有林徽因的出現(xiàn)讓作者心境 蕩漾的意思。
11、板書
繪畫美 音樂美 建筑美
12、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再別康橋》。
2、對《再別康橋》進行擴寫。
【教學反思】
新月派的詩歌注重形式與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因此在閱讀鑒賞時要好好的揣摩形式與內(nèi)容這兩方面,然后才能在把握作者寫作情感的基礎上去有感情的朗誦。以此作為出發(fā)點 我從兩個角度入手對文章進行了分析。第一,內(nèi)容方面的“繪畫美”作為教學難點重點突破;第二,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在詩歌的字句中如何的體現(xiàn)。這兩點突破之后再進行朗讀訓練,會更有益于對這篇詩歌的理解和把握。
具體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對詩歌“繪畫美”的感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比如:對比鑒賞法、美文擴寫法、討論法等,從不同的方面調(diào)動學生對詩歌意境進行感悟;橄蟮拿罏橐环N可鑒賞的美。對于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的把握,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在第四、第五段上有很大的障 礙。特別是對“揉碎”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彩虹似的夢已經(jīng)被揉碎了;一種是彩虹似的夢分散在每一片浮藻間。怎么會“滿載一船星輝”呢?在這里我讓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幻化出滿天的星星灑滿康河,一葉扁舟搖曳其間的場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一段中體現(xiàn)情感的詞在美文擴寫的過程中大體都有涉及,稍加點撥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朗讀可以說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朗讀過程中我采用了對比朗讀的方法。用自己的范讀和黃磊朗誦的《再別康橋》flash進行對比。讓學生領悟到詩歌朗讀是要把握節(jié)奏、重音等基本內(nèi)容還要領悟作者的情感融進自己的感情!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位學 生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讀法。
本節(jié)課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內(nèi)容的層次方面,臨場上沒有很好的把握。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下:第一,內(nèi)容的設計方面有點偏多,有點想要面面俱到。這樣一堂課的容量太 大,使得有些內(nèi)容還沒講完就下課了。比如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如果重新教授的話應該分兩節(jié)課要好一點。第二,講臺上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出現(xiàn)的本應該在后講授的內(nèi)容放到了前邊講。造成課堂的內(nèi)容很亂。第三,在課前預習時沒有明確的問題提示,最好應該讓學生先嘗試著擴寫文章。這樣課堂上就不用苦思冥想還無所得了。
總的來說就設計而言應設計成兩課時;就預習而言應該讓學生明確預習的內(nèi)容;就備課而言,應該熟記于心。努力做到課前仔細準備、課上臨場不亂。
《再別康橋》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產(chǎn)生對文學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難點】
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
播放康橋的圖片,并順勢導入新課《再別康橋》。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調(diào)以及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在景物描寫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景物分別是哪些?
2.為什么不說楊柳,綠柳而要說金柳?
3.作者是怎樣描寫青荇?
4.但在青草更青處,詩人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那又是為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發(fā)散思維
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五)小結(jié)作業(yè),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jié)。
2.舉辦詩朗誦比賽。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再別康橋》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組第2課《詩兩首》的第二篇,詩歌記下了詩人1982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學生之前也有學習過一些現(xiàn)代詩歌,對于鑒賞現(xiàn)代詩歌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仍需要老師進一步的指導和引領,所以,在深入研讀的環(huán)節(jié)我會設置一系列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旨在引領學生解決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并且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進行小組討論,鍛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引導他們掌握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
《再別康橋》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選編《再別康橋》,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母!獎虼髮W的一曲戀歌,表達了作者在即將離別母校時的殷殷的摯愛和深深的依戀之情。教學中可通過簡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橋的生活,交待《再別康橋》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創(chuàng)作意圖;再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分析結(jié)構,感受詩歌的“建筑美”,細細品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此外,《再別康橋》表達離別情感的方式比較獨特,可通過與其他著名的離別詩的比較,感悟《再別康橋》獨特韻味。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對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大多是寬泛的,甚至有些是從影視作品(如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學生在接觸《再別康橋》的時候,極容易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離別情感,而無法揣摩到徐志摩在與康橋離別時的復雜情懷。
學生的興趣點可能會放在首尾兩節(jié),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學中應好好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并由此切入,引導學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作品。
詩歌的語言是含蓄的,所傳達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學生很難充分理解詩歌語言的內(nèi)涵,再加上對作者的了解不夠深入,從而產(chǎn)生閱讀障礙。
這首詩歌的'學習難度并不大,學生會很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體味出詩歌更為豐富的韻味。
學生剛升入高中,對詩歌鑒賞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層面,應適當?shù)匾龑麄儚亩嘟嵌热ダ斫庠姼,多元化去鑒賞詩歌。
三、設計思想
依據(jù)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文本。
詩歌的欣賞應該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不應僅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經(jīng)驗化的解讀,在鑒賞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求讓學生從更深刻更新穎的層面去閱讀文本。
“以讀帶講”一直是詩歌教學奉行的教學準則,而《再別康橋》本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學生對這首詩已經(jīng)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學生不一定真的能夠理解其中的豐富內(nèi)涵,“以講帶讀”或許可以幫助學生真正感悟這首詩的真意。不為教一首詩而教一首詩,應力爭通過對一首詩的解讀,讓學生走近詩人,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乃至內(nèi)心世界。
基于以上的考慮,在教學中最好輔以多媒體,以提供更為全面更為廣泛的相關信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作品,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明確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們對于詩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欣賞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情感教育目標:領悟徐志摩與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發(fā)情感的恰當方式。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以及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意境;通過解讀意象去把握詩歌的主旨;欣賞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色。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再別康橋》是如何體現(xiàn)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的?《再別康橋》美在何處?
2、《再別康橋》的意象選擇非常獨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獨特之處?這些獨特的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3、徐志摩為何對康橋情有獨鐘,僅僅是學生對母校的情懷嗎?有沒有其他原因?
《再別康橋》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3、當堂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教學設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1~2分)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解釋:康橋=劍橋=Gambriage)
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對徐志摩的介紹。
二、徐志摩個人資料(5分)
(課件介紹)
(簡要情況──康橋情結(jié),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三、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10分)
五、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jié)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配合板書……)
六、課后小結(jié)(1分)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澳嗽娭,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選自謝榛《四溟詩話》)
七、課后作業(yè)(1分)
1、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fā)某種感情。
2、選學徐的其它詩歌。
八、結(jié)束語
《偶然》徐志摩。
《再別康橋》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分析,品味詩中創(chuàng)造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詩意美。
。、重點掌握詩人對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音樂《情人的眼淚》,讓學生交流在音樂的旋律中聽到的內(nèi)容。
音樂,它是旋律,但它也是詩,它用詩一般的旋律向我們傾訴心中的愛與情。同樣,好的詩歌也是美的音樂,它用音樂一般的韻律向我們述說著人世間憂愁與歡樂。
二、學生朗讀全詩,思考
。薄⒄页鲶w現(xiàn)詩意美的詩句,并簡要分析:
明確:
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鍍上一層嫵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水中的倒影,像一位美艷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
康河的水草,綠油油的在柔波中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在這仙境般的康河,詩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條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愛撫。
榆陰下的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那五彩斑斕的景色充滿了醇厚的詩意,詩人的留戀全都融進了康河的風光中。
詩人乘著滿載星輝的一葉小舟,向著青草凄凄的小河深處,擊拍歡歌,去尋他彩虹似的夢。
詩意美除了構思的新巧、韻律的和諧,更主要體現(xiàn)在意境美。詩人將自己多年對母校的感情濃縮在凝練的詩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個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間,不同于一般的別離詩,他選擇的意象是夏季的“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輝”等,而傳統(tǒng)的別離詩選擇的意象多是長亭、流水、浮云、落日、孤舟等,而且多是暮秋時節(jié)。詩人巧妙地把氣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為一,因而造成一個色彩鮮明、線條清晰、勻稱柔和的境界,就像一幅幅色彩絢麗的歐洲風情畫。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等,將它們巧妙地剪輯到自己的詩作中,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立體的,給人以視覺上的審美享受。他所寄寓的情思也因而顯得瀟灑、飄逸,而不是一般別離詩的纏綿、愁苦。
。、詩人情感高潮在哪節(jié)詩中體現(xiàn)出來?
明確:
第五節(jié)詩,詩人陶醉在康橋的美景中,甘心做一條水草,盡情的享受康河愛的輕撫,,一任康河波光里的艷影,在他的心頭蕩漾。正所謂“沉醉不知歸路”,似乎已經(jīng)忘卻了他要離別康橋而去,他撐著一枝長篙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的夢”,等到興盡歸舟時,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飄逸、灑脫之情,感染著我們,讓我們的心一同快樂著,達到極致。
三、教師范讀、學生朗讀,進一步體味詩歌的詩意美
四、討論詩人對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在康橋,詩人結(jié)識了著名的哲學家羅素,在康橋,詩人心中有自己夢牽魂繞的情人,在康橋的秀麗風景中,有詩人幸福的生活。詩人曾飽含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吸煙與文化》)
彌蓋我愛的康橋,
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
康橋!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xiāng)!
康橋!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摘自《康橋,再會吧!》 )
徐志摩游學于英國劍橋大學期間,不僅深受康橋周圍的思想文化氣氛的熏陶,接受了英國式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的洗禮,他還忘情于康橋的自然美景中,在大自然的美中,發(fā)現(xiàn)了人的靈性,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待詩人離英返國時,康橋已成了詩人“難得的知己”,詩人稱康橋為自己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xiāng),此時的詩人,心頭盛滿離愁別緒。在詩里,詩人熱烈而又纏綿地傾訴自己對康橋的精神依戀。詩人對康橋的欣賞和贊美,實際上就是對大自然、對美和愛、對和諧的一種欣賞和贊美。
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jīng)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diào)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
這岸邊的草坪又是我的愛寵,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這天然的織錦上坐地,有時讀書,有時看水;有時仰臥著看天空的行云,有時反仆著摟抱大地的溫軟。
在初夏陽光漸暖時你去買一支小船,劃去橋邊蔭下躺著念你的書或是做你的夢,槐花香在水面上飄浮,魚群的唼喋聲在你的耳邊挑逗;蚴窃诔跚锏狞S昏,近著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靜處遠去。
從大自然,我們?nèi)〉梦覀兊纳粡拇笞匀,我們應分取得我們繼續(xù)的資養(yǎng)。哪一株婆娑的大木沒有盤錯的根柢深入在無盡藏的地里?我們是永遠不能獨立的。有幸福是永遠不離母親撫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遠接近自然的人們。
在青草里打幾個滾,到海水里洗幾次浴,到高處去看幾次朝霞與晚照——你肩背上的負擔就會輕松了去的。
──(摘自《我所知道的康橋》 )
詩人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張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fā)現(xiàn)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在詩中,他與自然似乎有著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詩人與自然交流,將自己的留戀全部融入對康橋瑰麗風光的盡情描繪中,是他對“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詩人在康河邊徘徊,正是追尋美、自由與愛于一體的理想。康橋,于軀殼,徐志摩是過客,但于靈魂,正是他詩意的棲居地。
五、小結(jié)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確是悄悄地走遠了,但揮不去帶不走的是他的康橋。它做為學院建筑留在英國,它做為一篇具有生命質(zhì)感的美文,留在中國文學史中。自然中的康橋會老,但文字中的康橋,將在所有愛志摩的讀者心中永遠年輕。
【《再別康橋》教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教案09-26
再別康橋的教案06-24
《再別康橋》教案08-05
再別康橋 教案09-11
《再別康橋》的教案07-03
再別康橋教案10-09
《再別康橋》教案09-21
《再別康橋》 教案07-09
《再別康橋》教案01-16
《再別康橋》的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