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再別康橋》教案

        時間:2024-05-12 16:26:48 再別康橋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薄⒁龑W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病⒁龑W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當堂背誦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lǐng)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教學設(shè)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四、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語 (1-2分)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lǐng)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解釋:康橋=劍橋=Gambriage)

          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對徐志摩的介紹。

          二、 徐志摩個人資料(課件介紹)(5分)

          (簡要情況-康橋情結(jié)),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三、 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 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10分)

          五、 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jié)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gòu)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配合板書……)

          六、 課后小結(jié)(1分)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澳嗽娭�,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謝榛《四溟詩話》)

          七、 課后作業(yè) (1分)

         �。�、 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fā)某種感情;2、 選學徐的其它詩歌。

          八、 結(jié)束語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無需驚訝,更無需歡喜

          轉(zhuǎn)瞬間我便消失了蹤影

          我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這相互交匯時的光亮

          板書設(shè)計 :

          再別康橋

          徐志摩

          云彩 ……

          金柳 ……

          青荇 ……

          潭水 …… 依戀之情

          長篙 ……

          星輝 ……

          …… ……

         �。ǹ陀^物象) + (主觀情意)= 意象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基礎(chǔ)知識目標:了解新文人詩內(nèi)涵。

          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

          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欣賞。

          教具使用:相關(guān)錄像。

          課堂教學設(shè)計: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生于富商之家。他是中國現(xiàn)代“才華橫溢的一路詩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1931年11月,這個經(jīng)常“想飛”的詩人坐飛機在山東濟南附近觸山焚化。

          二、《再別康橋》出于他自編的最后詩集《猛虎集》。這首詩當寫于1928年11月6日詩人第三次旅游歸國途中,中國海上�!翱禈颉奔础癈ambuidge”(今譯“劍橋”),詩人關(guān)于它的作品較多,1922年,從劍橋進修歸國后,有詩《康橋,再會罷》,1926年,二次旅游該國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可看出詩人對康橋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橋充滿了這位浪漫詩人所需的古老、寧靜,充盈夢幻色彩的氛圍,另一方面是康橋是詩人一生“真愉快”時光的所在。

          三、 整體思路全詩共七節(jié)。第一節(jié)最引逗我們情思的是那三個“輕輕”,使我們體會到,康橋是美麗,而這美的最集中的表現(xiàn)在一個“靜”字。三個“輕輕”是詩人對康橋之美的觀照,即使“作別”一刻還要把這種寧靜之美藏于內(nèi)心,不忍打破這種寧靜之美的惜愛之情得以展現(xiàn),并為全詩確定了情感基調(diào)。 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則是作者情感,思緒發(fā)展變化的一個全過程的典型概括。夕陽中幻成的金柳,是這種寧靜之美的具體體現(xiàn),而這金柳在詩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蕩漾,激動不安的安靜、嬌美的新浪。那新浪美得讓詩人不敢正視,他移開自己的目光。低頭卻見到柔波之下“招搖”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輕柔的隨波而搖,像在同詩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誰不想做一條這樣的水草呢?一泓閃亮現(xiàn)入詩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轉(zhuǎn)頭觀望――那是拜倫譚,可在夕陽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濱自己的夢!本來就充滿夢幻色彩的虹,卻也在尋著自己的夢,這自然使詩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尋夢的情形。此時詩人像又在尋夢,但現(xiàn)實使詩人已不能放歌:離別在即,不能;靜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詩人所愿。而此時的康橋,也沉默,似乎也不愿離別。最后一節(jié),與第一節(jié)呼應(yīng),又有深入,“輕輕”變成了“悄悄”,物我兩眷溢于詩表。詩人以優(yōu)美的意象,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寫了對康橋深深的眷戀之情。

          四、 欣賞點提示

          ① 全詩節(jié)奏舒緩,但詩人的情感是起伏的,這起伏的深情你能體會嗎?

          ② 詩的構(gòu)思很有特點,你能說出一二嗎?

         �、� 從詩的構(gòu)思和流淌的情感中,你能體會出詩人的個性特點嗎?

          五、練詞以造 緣像而披詩――釋《再別康橋》之“招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一首幽婉怡人的好詩。其中,我又獨獨喜歡第三節(jié),原因在于一個“招搖”。勿庸置疑,這個詞是詩人精心錘煉的結(jié)果,它用得如此生動營造了美妙的詩境,與整首詩的情調(diào)合諧統(tǒng)一,對抒發(fā)詩人的感情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一說“招搖”,現(xiàn)今常含貶義則必常與“過市”相連。其實,它還有“逍遙”一義,而要用“逍遙”來寫水草,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就得以顯現(xiàn)了,即使有夸耀的成份又有何妨,它夸耀的是一種安閑,是一種自在,“自在逍遙”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豈不是生動形象? 再看“招搖”之前的“油油”二字。何謂“油油”?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來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見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之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zhì)清澈,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而這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jīng)。”徐志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chuàng)造這樣的境象,全是為情驅(qū)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xiàn)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的情緒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其實,《再別康橋》全詩都籠罩籠罩著詩人寧靜、安閑、自在之情、之態(tài),因為旅居康橋的七八年間�?禈颍钗娙�,帶給詩人的最大收益也就在于此。 “賴你和悅寧靜的環(huán)境和圣潔歡樂的光明,我心我智,方始經(jīng)爬梳洗滌。靈苗隨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輝�!背醯娇禈�,它平靜,閑適的環(huán)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詩人久尋而不得的逍遙自在的情緒,在其《康橋,再會罷》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劍橋后,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 “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辯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給詩人留下如此印象,使詩人產(chǎn)生如此情緒的康橋,那橋下柔波中的水草怎會不“招搖”?詩人怎會不“甘心做一條水草”(逍遙的)?詩人又怎忍心打破這安閑自在,打破這康橋留給自己最深刻的東西?所以開始的“輕輕”和最后的“悄悄”才是最恰當?shù)氖闱橹Z。 好一個“招搖”,且是“油油的”“招搖”,使《再到康橋》境顯情出。

          六、 作業(yè):

          朗誦、背誦該詩;2.談?wù)勀銓υ撛姷莫毺伢w驗。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介紹作者:(略)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抒情詩。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很重要。它是一個“切入點”。閱讀教學非常那個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恰當?shù)摹扒腥朦c”,也有人叫做“導入”,但我以為二者有區(qū)別�!扒腥朦c”是對課文而言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而尋找的突破口,屬于閱讀教學內(nèi)部的有機組成部分;“導入”是對課堂而言,是為了把學生從課前的無序狀態(tài)引入課內(nèi)的有序狀態(tài)而設(shè)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屬于閱讀教學外部組成部分。提出“再別康橋?qū)儆谀囊环N呢?”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關(guān)系到本課的教學目標——詩歌意象的問題。高一的學生可能不會順利的回答出“通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這不要緊。教師引導學生讀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抓住“金柳”這個詞,讓學生充分品味。“金柳”是這一小節(jié)表現(xiàn)的對象,作者為何如此表現(xiàn)它?我們來推測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東西在里面?是的。作者寫“金柳”是“新娘”。作為同學們,可能感覺到奇怪,由“金柳”怎么會想到“新娘”呢?是不是與作者的生活有關(guān)系?會不會與作者的感情有關(guān)系?有可能。誰能說說作者與劍橋大學有什么關(guān)系?簡要介紹作者的生活歷史。由此學生明白了,原來由“金柳”聯(lián)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僅這個如此,其他很多作品,作者寫什么,怎么寫都可能與作者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經(jīng)歷有關(guān)系。下面可以總結(jié)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作者寫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隨著聯(lián)想與想象。只有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者才能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捌G影”是什么?要想——美麗的影子;“蕩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為聯(lián)想,就適合自己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比如——同學們“蕩漾”過嗎?如果你蕩漾過,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作者用詞之妙。哪位同學蕩漾過?不妨說說。好了,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朗誦這一小節(jié)。

          四、進入第三小節(jié)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這個問題更深入了,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理解詩歌,進入到作者精神世界,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靈活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感覺,相機引導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讀,后回答。作者的感情有變化,是進一步了,感情更強烈了,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可以看出這種變化�!扒嘬簟薄罢袚u”,整天與金柳相伴,早夕相處,你低頭看著我,我仰頭看著你,說著別人永遠聽不懂的話,訴說彼此之間的心曲�!跋嗫磧刹粎�,唯有敬亭山�!薄拔乙娗嗌蕉鄫趁�,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彼葸@一節(jié)著意表現(xiàn)“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詩歌作品中,經(jīng)常使用“柔波”一詞,我想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同學們讀“柔波”能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請同學們說一說,就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就像戀人含情脈脈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嘆號不行呀!感情進一步發(fā)展了,更加強烈了。同學們感受到這種強烈的變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請同學們來讀一讀�!拔腋市淖鲆粭l水草!”一定要大聲讀么?使勁喊,行么?不行。怎么辦?“使勁輕讀”?好,使上勁,換得輕輕地讀。

          五、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小節(jié)

          讀得不錯。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覺得寫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陰下的一潭”明明是寫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作者寫錯了。是不是?這個地方很多老師容易疏忽,這么一問,就問出趣味來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作者的夢�!叭嗨樵诟≡觊g,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噢,明白了,原來彩虹就是作者的夢呀!這個美好的夢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說,這個夢沒有變成現(xiàn)實。正是因為沒有變成現(xiàn)實,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懷,時不時地“蕩漾”一下。讀這樣的句子,體會到了作者的什么?似乎有一些傷感。這種寫法,我們叫做“移情”。景隨情遷,以情入景,以我觀物,則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這種句子:“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出自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詩人唯恐讀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當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處,所以才用這樣的寫法來提醒讀者。在詩人眼里,這的確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作者的“夢”。作者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來到英國,來到劍橋。在這里,作者遇到了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啟蒙者,同時也是自己最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從此走上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說:“我的眼睛是劍橋叫我睜開的,劍橋是我的心靈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戀之鄉(xiāng)�!彼裕趧e人眼里的清泉,在詩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夢。

          六、一提到夢,人們常�;貞浧鹜舻纳�,特別是那些銘刻心頭的往事。

          詩人也是這樣,提到“夢”,他就好像回到了那個美好的時刻,讓他難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尋找那昔日的夢。昔日的夢究竟是怎樣的美好呢?作者告訴我們了么?

          “撐一直長篙”。你知道什么是長篙么?噢,在《社戲》里學過,多美好呀!你們撐過船么?撐過,感覺如何?美極了。我們想象一下:長長的船篙,輕輕地波動著水面。船上只有兩個人,劃呀劃呀,往遠處劃,為什么?那兒人少呀。來到幽靜的地方,心里高興,那就唱吧:放開喉嚨,盡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閃閃發(fā)光,好像在想我們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詩人高興得放聲歌唱,他醉了——詩歌到這里可以說達到了高潮。聯(lián)系上一節(jié),我們可以說,這里所寫的就是作者那個美好的“夢”。蕩漾在作者心頭的也就是這夢中的情和景。那么,這一小節(jié)如何朗讀?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誰有過“放歌”的經(jīng)歷,那是多么美好的時刻!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可以張開雙臂,仰起頭,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讀法也可以變成“放——歌——”

          七、詩人沉浸在里面,沒有醒來。對嗎?

          不對。詩人很快就醒來了。“但我不能放歌”。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種什么滋味?遺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辦?“悄悄”地離開。“悄悄”就是我的“笙簫”,憋在心里,此時無聲勝有聲。夏蟲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個康橋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還是藏在心底吧,就讓我一個人知道。從詩歌情感的發(fā)展脈絡(luò)看,這就是從高潮一下子滑落下來,形成了一個大的波折。那么,朗讀的時候也要有所體現(xiàn)

          八、為了突出“沉默”的特點,作者在開頭和結(jié)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怎么寫的?

          開頭寫的是“輕輕的我走了”,結(jié)尾寫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靜。作者就這樣走了,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輕手輕腳走來,又輕手輕腳離開的身影。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藏著無限的留戀。

          九、最后,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在詩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為代表的“新月派”詩歌,為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建立了功勞。他贊同聞一多先生的“三美”詩歌理論,認為詩歌要有韻律美、繪畫美和建筑美。他的詩集有《志摩的詩》《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詩廣為流傳,人們張口就可以朗誦,據(jù)說,1928年11月,也就是作者再別康橋后,就去了印度,拜見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爾。泰戈爾當眾朗誦了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著甜蜜的憂愁。”寫的多好啊!同學們?nèi)绻信d趣的話,可以找徐志摩的詩選來讀一讀。

          【教學總結(jié)】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經(jīng)過一周多的反復(fù)演練,加上同組老師的耐心指導,自己又詳細地設(shè)計過渡語,覺得萬無一失,做到了盡善盡美,但是講完研究課后,我感慨良多,收獲頗豐。

          一、自我反思

          在各種體裁作品的語文教學中,詩歌是相當有難度的,是一塊硬骨頭,十分難啃。我本著挑戰(zhàn)自我的想法,依然選擇了《再別康橋》這篇文質(zhì)兼美的現(xiàn)代詩歌。

          首先要確定學習目標,這是一節(jié)課的終極目標,也是貫穿課堂的一條理念。誦讀是學習詩歌最好的方式,而讀出情感,讀出意蘊,讀出自己,就是更大的挑戰(zhàn)了。因此,品味詩歌語言,進行誦讀訓練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首要目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應(yīng)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思路,特別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不是機械死板的教條,去禁錮學生鮮活的思想。解剖詩歌,要在找出意象及其特點的前提下,描繪所營造的意境,從而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據(jù)于此,我就把“指出詩歌意象,描繪美妙的意境”以及“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難舍難分的無奈和感傷”作為學習目標。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學生分析詩歌方法的引領(lǐng)和指導。

          情境導入是一種對學生春風化雨的熏陶和感染。于是我播放著優(yōu)美的小提琴《月亮河》,再投出康橋的圖片,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康橋的美妙意境。接著,我聲情并茂的范讀詩歌,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變化。徐志摩進行自我反思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上的線索。”所以對志摩作品的解讀就要“知人論詩”。其中最能表達徐志摩的“康橋情結(jié)”的兩句話是“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薄拔业难凼强禈蚪形冶牭�,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chǔ)之后,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詩。問題如下:1.請找出詩歌中的主要意象; 2.說一說詩歌表達的情感; 3.指出這首詩中的情緒高漲的一節(jié)詩。這幾個問題很簡單,學生基本上能說出來。

          有了這些鋪墊,我針對第二節(jié)詩指導學生來品讀賞析。首先提問學生讀,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但是不夠濃烈,表現(xiàn)得不夠充分。于是,我找其他學生評價,并再次讀這一節(jié)。最后我做出這樣的指導:“蕩漾” 的意思:(水波)一起一伏的動。這里形容心情起伏,無法平靜,寫出作者的心動,但不是一下,是一層層的漣漪,一波波的蕩開。聲音要飽含熱愛,蓄積在喉間,再輕聲發(fā)出(重音輕讀法);語速要慢;語調(diào)要有起伏,輕柔。然后我做了示范,再次讓剛開始的同學讀,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情感還有待提高。于是,我指導學生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來剖析這節(jié)詩。學生經(jīng)過同桌之間的討論,很快確定了答案:意象是金柳和艷影;修辭是比喻;情感是歡喜和眷戀。

          做了這樣一個例子,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并指導學生自選詩節(jié)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入手,以有情感的品讀為突破口,達到吃透類似詩歌的目的。學生有了探究的方向和思路,因此探究的熱情很高。當他們展示自己的成果時,我發(fā)現(xiàn)有差距的時候,就立即給予引導。事后考慮,當時有點太急了,應(yīng)當先質(zhì)疑,引起其他同學的思考,并由別的同學幫助他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彰顯出整個課堂教學相長的和諧場景。也更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更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整體的提升。

          通過分析和誦讀訓練,學生體會到了詩歌營造的美妙意境。于是,我開始延伸遷移,指導學生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依據(jù)詩歌內(nèi)容,選擇其中一節(jié),借助修辭手法,采擷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語言作畫筆,把康橋優(yōu)美的景色描繪下來。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是對整個學習目標的檢測,學生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文學才情。

          最后,讓學生再次讀詩,讀出自己心中的康橋。接著我播放《人間四月天》的徐志摩的主演黃磊朗誦的《再別康橋》。讓學生比較一下,各自的特點。

          二、評課情況

          只是展示學習目標,找一學生朗誦是不夠的,應(yīng)該給學生解釋說明,或者讓學生自己感悟兩分鐘。范讀時,播放的背景音樂聲音有點大,沒有完全彰顯出朗誦的魅力。延伸遷移部分,學生寫的時間應(yīng)適當延長一些。

          三、學生反饋

          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掌握了詩歌欣賞的方法:從意象入手,借助修辭來分析意象的特點,并根據(jù)特點來理解其中的情感。同時,學生有了自己的“康橋”。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3、當堂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lǐng)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教學設(shè)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1~2分)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lǐng)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解釋:康橋=劍橋=Gambriage)

          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對徐志摩的介紹。

          二、徐志摩個人資料(5分)

          (課件介紹)

          (簡要情況──康橋情結(jié),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三、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10分)

          五、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jié)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gòu)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配合板書……)

          六、課后小結(jié)(1分)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選自謝榛《四溟詩話》)

          七、課后作業(yè)(1分)

          1、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fā)某種感情。

          2、選學徐的其它詩歌。

          八、結(jié)束語

          《偶然》徐志摩。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了解詩中的意象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意象美”

          【學習方法】

          以誦讀為主,反復(fù)朗誦鑒賞詩之美。

          【導學過程】

          一、 導入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lǐng)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板書:再別康橋)

          二、 自主學習

          1、了解作者及背景

          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jīng)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語速、節(jié)奏、情感。

          3、朗讀比賽,注意感情與節(jié)奏。

          4、分析鑒賞——感受意象美

          (1)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崩畎椎摹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zhuǎn)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3)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4)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A、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diào)。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fù)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yīng)�!霸撇省北緛硎遣荒軒ё叩�,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shù)囊庀筮x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5)《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 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節(jié) 錯落排列 字數(shù)相近 回環(huán)呼應(yīng)——建筑美

          明確:首句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huán)對應(yīng)。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槃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環(huán)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2、語言:節(jié)奏感 旋律美 彈跳性——音樂美

          明確: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fù)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yīng),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如詩歌的第一節(jié),便三次用了“輕輕的”,這個形容詞,顯得節(jié)奏輕快、旋律柔和,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yōu)美的節(jié)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梢哉f,正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搖 彩虹似的夢——繪畫美

          明確:八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畫面表現(xiàn)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披著夕

          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gòu)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跌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畫面美表現(xiàn)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展示交流】

          1、 朗讀

          2、 選擇預(yù)習導學中的內(nèi)容

          【反饋檢測】

          一、填空

          1、《再別康橋》中的“康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再別康橋》的中心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再別康橋》整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再別康橋》,回答下列問題。

          1、詩的開頭三個“輕輕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作者時而放歌,時而沉默,你覺得這樣寫矛盾嗎?說說你的理由。

          3、本詩在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4、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 從詩經(jīng)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到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時至今日李叔同“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抒離別之情的詩作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有哪些呢?

          明確: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色輕輕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藝術(shù)美和人情美。

          2.理解《我愛這土地》中的意象。

          3.體悟《我愛這土地》深沉而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1.《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再別康橋》中的詩意美和人情美。

          3.《我愛這土地》中抒情主人公真摯的愛國情感。

          4.《我愛這土地》中的意象。

          教學設(shè)想

          教學方法

          1.誦讀吟詠法;

          2.欣賞法;

          3.點撥法。

          媒體設(shè)計

          1.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人間四月天》片尾曲的MTV。

          2.配合朗誦,播放一組中國人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抵御日寇入侵的畫面及《黃河大合唱》MTV、《我愛你中國》MTV。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shè)計

          1.他就這么悄悄地來,又這么悄悄地去了。他雖然不曾帶走人間的一片云彩,卻把傳世的《再別康橋》留給了詩壇,也把永遠的思念留給了人們�,F(xiàn)在,讓我們走進志摩,走進他的《再別康橋》。

          2.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地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

          二、解題

          1.徐志摩,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兩年。在他臨別倫敦的前夕,在一個美麗的黃昏,他來到劍橋大學碧波蕩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橋上漫步,他流連忘返,如癡如醉�?岛拥乃�,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于是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2.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寫于風雨飄搖的1938年。那時日寇的鐵蹄正肆意踐踏著祖國的大地。面對山河破碎、國土淪喪,詩人無法抑制的拳拳愛國熱情終于噴發(fā)出來,他拿起筆寫成了《我愛這土地》,從此,這首詩在抗戰(zhàn)時期廣為傳誦。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聽錄音,指導朗讀。

         �、趯W生朗讀,體會。

         �。ń庹f:這兩首詩的可讀性非常強,宜多朗讀,在多次朗讀中讓學生體會詩的美�!对賱e康橋》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我受這土地》注重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感情的起伏變化。)

          2.欣賞品味

         �、佟对賱e康橋》的詩意美和人情美。

          第一節(jié)寫久違的學生作別母校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生怕打擾了康橋的靜謐;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描寫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是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成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只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gòu)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五、六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的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一切歸于寂然,就連青草叢中的夏蟲似乎也體會到了離別之情,也為他保持沉默。往日歡愉的康橋,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為詩人的離去而沉默了�!俺聊墙裢淼目禈颉睂⒃娙顺了寄氲男木惩葡蛄藰O致: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節(jié)回環(huán)對應(yīng),詩意也有遞進,間接表達出作者深摯的感情。全詩一氣呵成,蕩氣回腸,神思飄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描述。

          (解說: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zhuǎn)折點�?梢哉f,“康橋情結(jié)”貫穿在徐志摩的許多作品中,《再別康橋》就是將他多年對母校的感情濃縮在凝練的詩句中,深化到對大自然的描寫和自己的想像中,以刻意營造的無限的詩意美,傳達一種眷戀母校的人情美。)

         �、凇对賱e康橋》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音樂美,是對音節(jié)而言的,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①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②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③回環(huán)復(fù)沓。首節(jié)和尾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gòu)成回環(huán)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形式。

          這優(yōu)美的音樂般的節(jié)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它低徊曲折,一詠三嘆,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

          所謂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輝斑斕”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

          所謂建筑美,指的是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对賱e康橋》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ń庹f: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其中,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古詩詞,以使學生能較好地體會詩歌的音樂美這一特點。對繪畫美和建筑美,可先分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學生便可豁然開朗。)

         �、邸段覑圻@土地》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詩人先把自己幻化成一只不屈的鳥,為我們的土地苦難的歷史,為我們悲憤的人民,為那風起云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而歌,死了,也要使自己融進祖國的土地中。詩表現(xiàn)出一種“沉郁“的感情特點,這種”沉郁“是對災(zāi)難深重的祖國愛得深沉的內(nèi)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格外動人。同時,詩人對祖國的”黎明“抱樂觀的信念,所以,對可以預(yù)期的光明幸福的未來,也唱出了一曲深情的戀歌。

          最后,詩人熾熱的愛國情感激流再次升華,用直抒胸臆的自白點燃了情感爆發(fā)的導火線:“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在此呼應(yīng)了標題,省略號的運用再次表達了這份“愛”的凝重。這兩句,曾激起了多少炎黃子孫的共鳴��!

          (解說:愛國是永恒的主題。盡管本詩愛國主義的主旨較直白,但還應(yīng)把它作為教學重點,引起學生的共鳴。)

         �、堋段覑圻@土地》的意象。

          詩中的“土地”“河流”“風”“黎明”四組意象是有象征意義的。“被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意象展示了大地遭受苦難、山河破碎、國土淪喪;“永遠洶涌著”的“悲憤”的“河流”和“激怒”的“風”抒寫了人民的悲憤和激怒,象征抗戰(zhàn)力量的日漸壯大和那風起云涌的不屈不撓的抗爭;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是苦難人民的希望和抗戰(zhàn)勝利的“黎明”。

         �。ń庹f: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

         �、菰娙藶槭裁匆谩八粏〉暮韲怠备璩�?

          “我”這只鳥不是百靈,也不是藍天中啼叫的黃鸝,詩人在詩中僅僅選用了“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著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fā)的焦灼與浩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詩情,所以用“嘶啞”一詞十分傳神。這里如果改成“珠圓玉潤”“動聽”“柔弱”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zhí)著的愛。

         �。ń庹f:對詩的語言進行咀嚼和揣摩,用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去增補詩意跳躍所帶來的斷層或空白,更能品出詩味來。)

          2.課堂訓練

          學生有表情朗讀兩首詩歌。

         �。ń庹f:再次朗讀能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韻律,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同時讓學生“反芻”,使學生加深理解或重新理解。)

          四、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

          1.徐志摩《偶然》《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2.戴望舒《雨巷》;

          3.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別康橋》教案 篇7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介紹詩人:(略)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抒情詩。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很重要。它是一個“切入點”。閱讀教學非常那個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恰當?shù)摹扒腥朦c”,也有人叫做“導入”,但我以為二者有區(qū)別�!扒腥朦c”是對課文而言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而尋找的突破口,屬于閱讀教學內(nèi)部的有機組成部分;“導入”是對課堂而言,是為了把學生從課前的無序狀態(tài)引入課內(nèi)的有序狀態(tài)而設(shè)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屬于閱讀教學外部組成部分。提出“再別康橋?qū)儆谀囊环N呢?”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關(guān)系到本課的教學目標——詩歌意象的問題。高一的學生可能不會順利的回答出“通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這不要緊。教師引導學生讀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抓住“金柳”這個詞,讓學生充分品味。“金柳”是這一小節(jié)表現(xiàn)的對象,詩人為何如此表現(xiàn)它?我們來推測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東西在里面?是的。詩人寫“金柳”是“新娘”。作為同學們,可能感覺到奇怪,由“金柳”怎么會想到“新娘”呢?是不是與詩人的生活有關(guān)系?會不會與詩人的感情有關(guān)系?有可能。誰能說說詩人與劍橋大學有什么關(guān)系?簡要介紹詩人的生活歷史。由此學生明白了,原來由“金柳”聯(lián)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僅這個如此,其他很多作品,詩人寫什么,怎么寫都可能與詩人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經(jīng)歷有關(guān)系。下面可以總結(jié)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詩人寫入作品的包含了詩人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隨著聯(lián)想與想象。只有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者才能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來,詩人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艷影”是什么?要想——美麗的影子;“蕩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為聯(lián)想,就適合自己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比如——同學們“蕩漾”過嗎?如果你蕩漾過,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詩人用詞之妙。哪位同學蕩漾過?不妨說說。好了,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朗誦這一小節(jié)。

          四、進入第三小節(jié)詩人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這個問題更深入了,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理解詩歌,進入到詩人精神世界,進入到詩人的情感世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靈活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感覺,相機引導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讀,后回答。詩人的感情有變化,是進一步了,感情更強烈了,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可以看出這種變化。“青荇”“招搖”,整天與金柳相伴,早夕相處,你低頭看著我,我仰頭看著你,說著別人永遠聽不懂的話,訴說彼此之間的心曲�!跋嗫磧刹粎挘ㄓ芯赐ど�。”“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彼葸@一節(jié)著意表現(xiàn)“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詩歌作品中,經(jīng)常使用“柔波”一詞,我想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同學們讀“柔波”能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請同學們說一說,就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就像戀人含情脈脈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嘆號不行呀!感情進一步發(fā)展了,更加強烈了。同學們感受到這種強烈的變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請同學們來讀一讀�!拔腋市淖鲆粭l水草!”一定要大聲讀么?使勁喊,行么?不行。怎么辦?“使勁輕讀”?好,使上勁,換得輕輕地讀。

          五、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小節(jié)

          讀得不錯。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覺得寫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陰下的一潭”明明是寫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詩人寫錯了。是不是?這個地方很多老師容易疏忽,這么一問,就問出趣味來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詩人的夢。“揉碎在浮躁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噢,明白了,原來彩虹就是詩人的夢呀!這個美好的夢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說,這個夢沒有變成現(xiàn)實。正是因為沒有變成現(xiàn)實,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懷,時不時地“蕩漾”一下。讀這樣的句子,體會到了詩人的什么?似乎有一些傷感。這種寫法,我們叫做“移情”。景隨情遷,以情入景,以我觀物,則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這種句子:“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出自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詩人唯恐讀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當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處,所以才用這樣的寫法來提醒讀者。在詩人眼里,這的確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詩人的“夢”。詩人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來到英國,來到劍橋。在這里,詩人遇到了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啟蒙者,同時也是自己最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從此走上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說:“我的眼睛是劍橋叫我睜開的,劍橋是我的心靈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戀之鄉(xiāng)�!彼�,在別人眼里的清泉,在詩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夢。

          六、一提到夢,人們常�;貞浧鹜舻纳睿貏e是那些銘刻心頭的往事。

          詩人也是這樣,提到“夢”,他就好像回到了那個美好的時刻,讓他難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尋找那昔日的夢。昔日的夢究竟是怎樣的美好呢?詩人告訴我們了么?

          “撐一直長篙”。你知道什么是長篙么?噢,在《社戲》里學過,多美好呀!你們撐過船么?撐過,感覺如何?美極了。我們想象一下:長長的船篙,輕輕地波動著水面。船上只有兩個人,劃呀劃呀,往遠處劃,為什么?那兒人少呀。來到幽靜的地方,心里高興,那就唱吧:放開喉嚨,盡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閃閃發(fā)光,好像在想我們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詩人高興得放聲歌唱,他醉了——詩歌到這里可以說達到了高潮。聯(lián)系上一節(jié),我們可以說,這里所寫的就是詩人那個美好的“夢”。蕩漾在詩人心頭的也就是這夢中的情和景。那么,這一小節(jié)如何朗讀?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誰有過“放歌”的經(jīng)歷,那是多么美好的時刻!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可以張開雙臂,仰起頭,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讀法也可以變成“放——歌——”

          七、詩人沉浸在里面,沒有醒來。對嗎?

          不對。詩人很快就醒來了�!暗也荒芊鸥琛�。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種什么滋味?遺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辦?“悄悄”地離開�!扒那摹本褪俏业摹绑虾崱保镌谛睦�,此時無聲勝有聲。夏蟲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個康橋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還是藏在心底吧,就讓我一個人知道。從詩歌情感的發(fā)展脈絡(luò)看,這就是從高潮一下子滑落下來,形成了一個大的'波折。那么,朗讀的時候也要有所體現(xiàn)

          八、為了突出“沉默”的特點,詩人在開頭和結(jié)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怎么寫的?

          開頭寫的是“輕輕的我走了”,結(jié)尾寫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靜。詩人就這樣走了,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輕手輕腳走來,又輕手輕腳離開的身影。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藏著無限的留戀。

          九、最后,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在詩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為代表的“新月派”詩歌,為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建立了功勞。他贊同聞一多先生的“三美”詩歌理論,認為詩歌要有韻律美、繪畫美和建筑美。他的詩集有《志摩的詩》《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詩廣為流傳,人們張口就可以朗誦,據(jù)說,1928年11月,也就是詩人再別康橋后,就去了印度,拜見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爾。泰戈爾當眾朗誦了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著甜蜜的憂愁�!睂懙亩嗪冒。⊥瑢W們?nèi)绻信d趣的話,可以找徐志摩的詩選來讀一讀。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國海上

          《再別康橋》教案設(shè)計

         �。ū窘贪父鶕�(jù)特級教師程翔老師的教學思路整理而成。)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反復(fù)朗讀的基礎(chǔ)上,著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體味詩歌的意象美。

          2.通過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詩歌的真情,進而拉近學生與詩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在喜歡的基礎(chǔ)上多寫寫新詩。

          【教學重難點】

          1. 把握和分析意象。

          2. 感受詩歌的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1.設(shè)計理由: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

          2.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適當介紹詩人。徐志摩,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二、 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等,《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1.抒情詩。

          2.目的是從這個問題切入到下一個問題。

          三、 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1.請同學們品味第二小節(jié)的“金柳”,“金柳”怎么會是“新娘”呢?為何我們聯(lián)想不到?這是不是與詩人的情感有關(guān)系?

          2.“金柳”“新娘”就是賦予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發(fā)揮想象,我們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來,詩人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薄捌G影”是什么?請同學們想象美麗的影子,蕩漾是怎么樣的一種情愫?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體驗這種縈繞在心頭的情感。

          4.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小節(jié)。教師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蕩——漾”的味道來。

          四、 進入第三小節(jié),詩人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1、請一位同學先朗讀,適時引導其回答。

          2、從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變得強烈了?“我甘心變成一條水草!”

          3、請同學們想象“青荇”在招搖,“水草”在柔波里招搖,與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組合成一幅怎么樣的畫面?這樣的寫作叫做“繪畫美”。

          4、請同學們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甘心”二字飽含的幸福感。

          五、通過指導朗讀進入第四小節(jié),詩人為何說“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語言的跳躍,這里的“虹”原來是“彩虹似的夢”。

          2、詩人的“彩虹似的夢”實現(xiàn)了嗎?沒有,被“揉碎”了。請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自己的夢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樣?引導學生體驗詩人此時的傷感。

          3、請一位同學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揉碎”的傷感和“彩虹似的夢”的無奈。

          六、詩人的“夢”讓他重回昔日在康橋讀書的夢,這昔日的夢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嗎?進入第五小節(jié)。

          1、請同學們想象一下?lián)沃L篙的感覺,向前,向更深處漫溯,忘記了時間,撐到星輝斑斕的時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多么美好��!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與美”。

          2、請一位學生朗讀,指導其讀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讀第七小節(jié),詩人的情感變化了嗎?為什么?詩人寫了什么意象?這些意象前面的修飾詞是什么?這些意象讓你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1、詩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夢,因為要離別了。詩人寫了“笙簫”,修飾詞是“別離的”,詩人此時是憂愁的。

          2、詩人寫了“夏蟲”,修飾詞是“沉默”,為何詩人要沉默?

          首先,夏蟲也不堪離別的愁緒,故“沉默”了,不再“歡叫”了。其次,詩人希望離別的方式是靜悄悄的,恰如詩人在開頭和結(jié)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的。

          3、那詩人為何在開頭和結(jié)尾采取同樣的形式呢?有何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特殊形式,回環(huán)往復(fù)會使詩歌有音樂美,感情濃厚。

          八、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適當師范指導。在讀書聲中結(jié)束。

        《再別康橋》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深深依戀之情。

          2、指導學生學會欣賞詩歌的方法,提高審美趣味。

          3、品味詩歌語言,感悟徐志摩詩的獨特風格。

          預(yù)習作業(yè):

          1、熟讀全詩,解決生字詞。

          2、思考: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提出疑難問題:

          第一課時

          一、預(yù)習交流

          二、介紹背景資料,導入新課: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20年他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度過了一段悠閑的求學經(jīng)歷。這里波光瀲滟,綠草如茵,樹木蔥蘢,碧空如洗,讓他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而且在這里他邂逅了林徽音,經(jīng)歷了一場沒有結(jié)局但卻刻骨銘心的戀情。醉人的自然美景纏綿悱惻的愛情讓詩人對劍橋大學充滿了留戀。六年之后詩人再次回到康橋,依依不舍之情涌上心頭,在歸國途中寫下了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詩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正音并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青荇() 長篙()漫溯( ) 笙( ) 浮藻( )

          2、兩人互相聽讀,把握字音、節(jié)奏和感情。

          3、找一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余學生給于糾正。

         �。础R讀,進一步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三、精讀課文,討論解決。

          1、就結(jié)構(gòu)而言,這首詩最為鮮明的特點是什么?

          2、請學生朗讀開關(guān)和結(jié)尾兩段詩,總體把握詩歌所流露出來的情感。

          3、這樣的情感緣于康橋的離別,仔細體會前后表意的不同之處。

          4、康橋在詩人眼里和心里無疑是一種"至美",那么詩人在詩中又是怎么具體表現(xiàn)的,也就是說詩人借助了哪些特殊的意象營造出那種"至美"呢?

          5、你喜歡哪一種意象?能否把你喜歡的這一意象所在的詩節(jié)描繪成一幅畫?

          6、這些意象,可以說有一個共同點,請加以概括性。

          7、融合在詩人筆下的這些意象中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8、面對這樣一種至美,詩人"在星輝斑斕是里放歌"也是一種必然,可是接下來的詩意卻陡然一轉(zhuǎn):"但我不能放歌",想想這又是因為什么?

          9、想想這樣的詩句又隱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可以說:康橋是詩人心中的理想王國、精神家園,為了使心中的"王國"、"家園"完美無損,詩人也只能"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了。再次請同學朗讀全詩。

          四、小結(jié):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作業(yè):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導入新課:

          二、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徐志摩崇尚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從這三方面體會并分析這首詩歌的形式美。

          1、上節(jié)課,同學們用散文的筆調(diào)描繪了詩中的不同意象�?梢哉f,全詩七小節(jié),第一節(jié)都是一個畫面。大家說說構(gòu)成這些畫面的要素有哪些?

          自讀全詩,體會詩中所運用的富有特色的詞語。

          提示:

          (1)詩中多選用富有色彩的詞語。如"云彩"()()()()()()()()等詞語,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2)詩人借助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等,給人以強烈的.動感。

          2、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的韻律。

          提示:

         �。�1)全詩的詩句的韻腳有哪些?并體會其作用。

         �。�2)全詩的首節(jié)和尾節(jié)用了回環(huán)復(fù)沓,讀出這些句子,體會其好處。

          3、學生三讀全詩,感悟詩句排列的特點。

          三、學生小結(jié):

          通過學習這首詩歌,你了解到現(xiàn)代詩歌有怎樣的特點?

          四、達標檢測,閱讀全詩:

          1、第一節(jié)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連用三個"輕輕的",有什么作用?

          2、第四節(ji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3、設(shè)想詩人寫了此詩若干年后,又回到康橋,作者會是怎樣的情形?

          4、《再別康橋》通過對康河柔波的美麗描繪,表達作者再別康橋戀戀不舍的離情別緒。在中國燦爛的古代詩文中,有許多與此相同,你能說出它們及作者嗎?

          五、課外補充: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無需驚訝,更無需歡喜

          轉(zhuǎn)瞬間我便消失了蹤影

          我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這相互交匯時報光亮

        《再別康橋》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選編《再別康橋》,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母�!獎虼髮W的一曲戀歌,表達了作者在即將離別母校時的殷殷的摯愛和深深的依戀之情。教學中可通過簡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橋的生活,交待《再別康橋》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創(chuàng)作意圖;再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分析結(jié)構(gòu),感受詩歌的“建筑美”,細細品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此外,《再別康橋》表達離別情感的方式比較獨特,可通過與其他著名的離別詩的比較,感悟《再別康橋》獨特韻味。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對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大多是寬泛的,甚至有些是從影視作品(如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學生在接觸《再別康橋》的時候,極容易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離別情感,而無法揣摩到徐志摩在與康橋離別時的復(fù)雜情懷。

          學生的興趣點可能會放在首尾兩節(jié),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學中應(yīng)好好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并由此切入,引導學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作品。

          詩歌的語言是含蓄的,所傳達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學生很難充分理解詩歌語言的內(nèi)涵,再加上對作者的了解不夠深入,從而產(chǎn)生閱讀障礙。

          這首詩歌的學習難度并不大,學生會很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yīng)該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體味出詩歌更為豐富的韻味。

          學生剛升入高中,對詩歌鑒賞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層面,應(yīng)適當?shù)匾龑麄儚亩嘟嵌热ダ斫庠姼�,多元化去鑒賞詩歌。

          三、設(shè)計思想

          依據(jù)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文本。

          詩歌的欣賞應(yīng)該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學中應(yīng)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不應(yīng)僅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經(jīng)驗化的解讀,在鑒賞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求讓學生從更深刻更新穎的層面去閱讀文本。

          “以讀帶講”一直是詩歌教學奉行的教學準則,而《再別康橋》本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學生對這首詩已經(jīng)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學生不一定真的能夠理解其中的豐富內(nèi)涵,“以講帶讀”或許可以幫助學生真正感悟這首詩的真意。不為教一首詩而教一首詩,應(yīng)力爭通過對一首詩的解讀,讓學生走近詩人,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乃至內(nèi)心世界。

          基于以上的考慮,在教學中最好輔以多媒體,以提供更為全面更為廣泛的相關(guān)信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作品,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四、教學目標

          1、基礎(chǔ)知識目標:明確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們對于詩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欣賞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情感教育目標:領(lǐng)悟徐志摩與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發(fā)情感的恰當方式。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以及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意境;通過解讀意象去把握詩歌的主旨;欣賞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特色。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再別康橋》是如何體現(xiàn)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的?《再別康橋》美在何處?

          2、《再別康橋》的意象選擇非常獨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獨特之處?這些獨特的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3、徐志摩為何對康橋情有獨鐘,僅僅是學生對母校的情懷嗎?有沒有其他原因?

        《關(guān)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合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再別康橋》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再別康橋教案09-26

        再別康橋的教案06-24

        《再別康橋》教案08-05

        再別康橋 教案09-11

        《再別康橋》的教案07-03

        再別康橋教案10-09

        《再別康橋》教案09-21

        《再別康橋》 教案07-09

        《再別康橋》教案01-16

        《再別康橋》的教案07-1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關(guān)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薄⒁龑W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病⒁龑W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當堂背誦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lǐng)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教學設(shè)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四、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語 (1-2分)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lǐng)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解釋:康橋=劍橋=Gambriage)

              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對徐志摩的介紹。

              二、 徐志摩個人資料(課件介紹)(5分)

              (簡要情況-康橋情結(jié)),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三、 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 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10分)

              五、 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jié)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gòu)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配合板書……)

              六、 課后小結(jié)(1分)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澳嗽娭�,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謝榛《四溟詩話》)

              七、 課后作業(yè) (1分)

             �。�、 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fā)某種感情;2、 選學徐的其它詩歌。

              八、 結(jié)束語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無需驚訝,更無需歡喜

              轉(zhuǎn)瞬間我便消失了蹤影

              我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這相互交匯時的光亮

              板書設(shè)計 :

              再別康橋

              徐志摩

              云彩 ……

              金柳 ……

              青荇 ……

              潭水 …… 依戀之情

              長篙 ……

              星輝 ……

              …… ……

             �。ǹ陀^物象) + (主觀情意)= 意象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基礎(chǔ)知識目標:了解新文人詩內(nèi)涵。

              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

              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欣賞。

              教具使用:相關(guān)錄像。

              課堂教學設(shè)計: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生于富商之家。他是中國現(xiàn)代“才華橫溢的一路詩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1931年11月,這個經(jīng)常“想飛”的詩人坐飛機在山東濟南附近觸山焚化。

              二、《再別康橋》出于他自編的最后詩集《猛虎集》。這首詩當寫于1928年11月6日詩人第三次旅游歸國途中,中國海上�!翱禈颉奔础癈ambuidge”(今譯“劍橋”),詩人關(guān)于它的作品較多,1922年,從劍橋進修歸國后,有詩《康橋,再會罷》,1926年,二次旅游該國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可看出詩人對康橋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橋充滿了這位浪漫詩人所需的古老、寧靜,充盈夢幻色彩的氛圍,另一方面是康橋是詩人一生“真愉快”時光的所在。

              三、 整體思路全詩共七節(jié)。第一節(jié)最引逗我們情思的是那三個“輕輕”,使我們體會到,康橋是美麗,而這美的最集中的表現(xiàn)在一個“靜”字。三個“輕輕”是詩人對康橋之美的觀照,即使“作別”一刻還要把這種寧靜之美藏于內(nèi)心,不忍打破這種寧靜之美的惜愛之情得以展現(xiàn),并為全詩確定了情感基調(diào)。 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則是作者情感,思緒發(fā)展變化的一個全過程的典型概括。夕陽中幻成的金柳,是這種寧靜之美的具體體現(xiàn),而這金柳在詩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蕩漾,激動不安的安靜、嬌美的新浪。那新浪美得讓詩人不敢正視,他移開自己的目光。低頭卻見到柔波之下“招搖”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輕柔的隨波而搖,像在同詩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誰不想做一條這樣的水草呢?一泓閃亮現(xiàn)入詩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轉(zhuǎn)頭觀望――那是拜倫譚,可在夕陽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濱自己的夢!本來就充滿夢幻色彩的虹,卻也在尋著自己的夢,這自然使詩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尋夢的情形。此時詩人像又在尋夢,但現(xiàn)實使詩人已不能放歌:離別在即,不能;靜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詩人所愿。而此時的康橋,也沉默,似乎也不愿離別。最后一節(jié),與第一節(jié)呼應(yīng),又有深入,“輕輕”變成了“悄悄”,物我兩眷溢于詩表。詩人以優(yōu)美的意象,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寫了對康橋深深的眷戀之情。

              四、 欣賞點提示

              ① 全詩節(jié)奏舒緩,但詩人的情感是起伏的,這起伏的深情你能體會嗎?

              ② 詩的構(gòu)思很有特點,你能說出一二嗎?

             �、� 從詩的構(gòu)思和流淌的情感中,你能體會出詩人的個性特點嗎?

              五、練詞以造 緣像而披詩――釋《再別康橋》之“招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一首幽婉怡人的好詩。其中,我又獨獨喜歡第三節(jié),原因在于一個“招搖”。勿庸置疑,這個詞是詩人精心錘煉的結(jié)果,它用得如此生動營造了美妙的詩境,與整首詩的情調(diào)合諧統(tǒng)一,對抒發(fā)詩人的感情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一說“招搖”,現(xiàn)今常含貶義則必常與“過市”相連。其實,它還有“逍遙”一義,而要用“逍遙”來寫水草,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就得以顯現(xiàn)了,即使有夸耀的成份又有何妨,它夸耀的是一種安閑,是一種自在,“自在逍遙”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豈不是生動形象? 再看“招搖”之前的“油油”二字。何謂“油油”?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來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見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之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zhì)清澈,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而這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jīng)。”徐志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chuàng)造這樣的境象,全是為情驅(qū)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xiàn)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的情緒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其實,《再別康橋》全詩都籠罩籠罩著詩人寧靜、安閑、自在之情、之態(tài),因為旅居康橋的七八年間�?禈颍钗娙�,帶給詩人的最大收益也就在于此。 “賴你和悅寧靜的環(huán)境和圣潔歡樂的光明,我心我智,方始經(jīng)爬梳洗滌。靈苗隨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輝�!背醯娇禈�,它平靜,閑適的環(huán)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詩人久尋而不得的逍遙自在的情緒,在其《康橋,再會罷》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劍橋后,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 “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辯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給詩人留下如此印象,使詩人產(chǎn)生如此情緒的康橋,那橋下柔波中的水草怎會不“招搖”?詩人怎會不“甘心做一條水草”(逍遙的)?詩人又怎忍心打破這安閑自在,打破這康橋留給自己最深刻的東西?所以開始的“輕輕”和最后的“悄悄”才是最恰當?shù)氖闱橹Z。 好一個“招搖”,且是“油油的”“招搖”,使《再到康橋》境顯情出。

              六、 作業(yè):

              朗誦、背誦該詩;2.談?wù)勀銓υ撛姷莫毺伢w驗。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介紹作者:(略)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抒情詩。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很重要。它是一個“切入點”。閱讀教學非常那個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恰當?shù)摹扒腥朦c”,也有人叫做“導入”,但我以為二者有區(qū)別�!扒腥朦c”是對課文而言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而尋找的突破口,屬于閱讀教學內(nèi)部的有機組成部分;“導入”是對課堂而言,是為了把學生從課前的無序狀態(tài)引入課內(nèi)的有序狀態(tài)而設(shè)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屬于閱讀教學外部組成部分。提出“再別康橋?qū)儆谀囊环N呢?”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關(guān)系到本課的教學目標——詩歌意象的問題。高一的學生可能不會順利的回答出“通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這不要緊。教師引導學生讀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抓住“金柳”這個詞,讓學生充分品味。“金柳”是這一小節(jié)表現(xiàn)的對象,作者為何如此表現(xiàn)它?我們來推測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東西在里面?是的。作者寫“金柳”是“新娘”。作為同學們,可能感覺到奇怪,由“金柳”怎么會想到“新娘”呢?是不是與作者的生活有關(guān)系?會不會與作者的感情有關(guān)系?有可能。誰能說說作者與劍橋大學有什么關(guān)系?簡要介紹作者的生活歷史。由此學生明白了,原來由“金柳”聯(lián)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僅這個如此,其他很多作品,作者寫什么,怎么寫都可能與作者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經(jīng)歷有關(guān)系。下面可以總結(jié)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作者寫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隨著聯(lián)想與想象。只有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者才能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捌G影”是什么?要想——美麗的影子;“蕩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為聯(lián)想,就適合自己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比如——同學們“蕩漾”過嗎?如果你蕩漾過,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作者用詞之妙。哪位同學蕩漾過?不妨說說。好了,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朗誦這一小節(jié)。

              四、進入第三小節(jié)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這個問題更深入了,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理解詩歌,進入到作者精神世界,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靈活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感覺,相機引導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讀,后回答。作者的感情有變化,是進一步了,感情更強烈了,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可以看出這種變化�!扒嘬簟薄罢袚u”,整天與金柳相伴,早夕相處,你低頭看著我,我仰頭看著你,說著別人永遠聽不懂的話,訴說彼此之間的心曲�!跋嗫磧刹粎�,唯有敬亭山�!薄拔乙娗嗌蕉鄫趁�,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彼葸@一節(jié)著意表現(xiàn)“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詩歌作品中,經(jīng)常使用“柔波”一詞,我想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同學們讀“柔波”能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請同學們說一說,就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就像戀人含情脈脈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嘆號不行呀!感情進一步發(fā)展了,更加強烈了。同學們感受到這種強烈的變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請同學們來讀一讀�!拔腋市淖鲆粭l水草!”一定要大聲讀么?使勁喊,行么?不行。怎么辦?“使勁輕讀”?好,使上勁,換得輕輕地讀。

              五、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小節(jié)

              讀得不錯。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覺得寫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陰下的一潭”明明是寫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作者寫錯了。是不是?這個地方很多老師容易疏忽,這么一問,就問出趣味來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作者的夢�!叭嗨樵诟≡觊g,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噢,明白了,原來彩虹就是作者的夢呀!這個美好的夢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說,這個夢沒有變成現(xiàn)實。正是因為沒有變成現(xiàn)實,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懷,時不時地“蕩漾”一下。讀這樣的句子,體會到了作者的什么?似乎有一些傷感。這種寫法,我們叫做“移情”。景隨情遷,以情入景,以我觀物,則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這種句子:“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出自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詩人唯恐讀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當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處,所以才用這樣的寫法來提醒讀者。在詩人眼里,這的確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作者的“夢”。作者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來到英國,來到劍橋。在這里,作者遇到了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啟蒙者,同時也是自己最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從此走上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說:“我的眼睛是劍橋叫我睜開的,劍橋是我的心靈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戀之鄉(xiāng)�!彼裕趧e人眼里的清泉,在詩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夢。

              六、一提到夢,人們常�;貞浧鹜舻纳�,特別是那些銘刻心頭的往事。

              詩人也是這樣,提到“夢”,他就好像回到了那個美好的時刻,讓他難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尋找那昔日的夢。昔日的夢究竟是怎樣的美好呢?作者告訴我們了么?

              “撐一直長篙”。你知道什么是長篙么?噢,在《社戲》里學過,多美好呀!你們撐過船么?撐過,感覺如何?美極了。我們想象一下:長長的船篙,輕輕地波動著水面。船上只有兩個人,劃呀劃呀,往遠處劃,為什么?那兒人少呀。來到幽靜的地方,心里高興,那就唱吧:放開喉嚨,盡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閃閃發(fā)光,好像在想我們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詩人高興得放聲歌唱,他醉了——詩歌到這里可以說達到了高潮。聯(lián)系上一節(jié),我們可以說,這里所寫的就是作者那個美好的“夢”。蕩漾在作者心頭的也就是這夢中的情和景。那么,這一小節(jié)如何朗讀?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誰有過“放歌”的經(jīng)歷,那是多么美好的時刻!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可以張開雙臂,仰起頭,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讀法也可以變成“放——歌——”

              七、詩人沉浸在里面,沒有醒來。對嗎?

              不對。詩人很快就醒來了。“但我不能放歌”。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種什么滋味?遺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辦?“悄悄”地離開。“悄悄”就是我的“笙簫”,憋在心里,此時無聲勝有聲。夏蟲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個康橋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還是藏在心底吧,就讓我一個人知道。從詩歌情感的發(fā)展脈絡(luò)看,這就是從高潮一下子滑落下來,形成了一個大的波折。那么,朗讀的時候也要有所體現(xiàn)

              八、為了突出“沉默”的特點,作者在開頭和結(jié)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怎么寫的?

              開頭寫的是“輕輕的我走了”,結(jié)尾寫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靜。作者就這樣走了,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輕手輕腳走來,又輕手輕腳離開的身影。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藏著無限的留戀。

              九、最后,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在詩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為代表的“新月派”詩歌,為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建立了功勞。他贊同聞一多先生的“三美”詩歌理論,認為詩歌要有韻律美、繪畫美和建筑美。他的詩集有《志摩的詩》《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詩廣為流傳,人們張口就可以朗誦,據(jù)說,1928年11月,也就是作者再別康橋后,就去了印度,拜見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爾。泰戈爾當眾朗誦了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著甜蜜的憂愁。”寫的多好啊!同學們?nèi)绻信d趣的話,可以找徐志摩的詩選來讀一讀。

              【教學總結(jié)】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經(jīng)過一周多的反復(fù)演練,加上同組老師的耐心指導,自己又詳細地設(shè)計過渡語,覺得萬無一失,做到了盡善盡美,但是講完研究課后,我感慨良多,收獲頗豐。

              一、自我反思

              在各種體裁作品的語文教學中,詩歌是相當有難度的,是一塊硬骨頭,十分難啃。我本著挑戰(zhàn)自我的想法,依然選擇了《再別康橋》這篇文質(zhì)兼美的現(xiàn)代詩歌。

              首先要確定學習目標,這是一節(jié)課的終極目標,也是貫穿課堂的一條理念。誦讀是學習詩歌最好的方式,而讀出情感,讀出意蘊,讀出自己,就是更大的挑戰(zhàn)了。因此,品味詩歌語言,進行誦讀訓練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首要目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應(yīng)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思路,特別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不是機械死板的教條,去禁錮學生鮮活的思想。解剖詩歌,要在找出意象及其特點的前提下,描繪所營造的意境,從而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據(jù)于此,我就把“指出詩歌意象,描繪美妙的意境”以及“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難舍難分的無奈和感傷”作為學習目標。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學生分析詩歌方法的引領(lǐng)和指導。

              情境導入是一種對學生春風化雨的熏陶和感染。于是我播放著優(yōu)美的小提琴《月亮河》,再投出康橋的圖片,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康橋的美妙意境。接著,我聲情并茂的范讀詩歌,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變化。徐志摩進行自我反思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上的線索。”所以對志摩作品的解讀就要“知人論詩”。其中最能表達徐志摩的“康橋情結(jié)”的兩句話是“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薄拔业难凼强禈蚪形冶牭�,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chǔ)之后,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詩。問題如下:1.請找出詩歌中的主要意象; 2.說一說詩歌表達的情感; 3.指出這首詩中的情緒高漲的一節(jié)詩。這幾個問題很簡單,學生基本上能說出來。

              有了這些鋪墊,我針對第二節(jié)詩指導學生來品讀賞析。首先提問學生讀,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但是不夠濃烈,表現(xiàn)得不夠充分。于是,我找其他學生評價,并再次讀這一節(jié)。最后我做出這樣的指導:“蕩漾” 的意思:(水波)一起一伏的動。這里形容心情起伏,無法平靜,寫出作者的心動,但不是一下,是一層層的漣漪,一波波的蕩開。聲音要飽含熱愛,蓄積在喉間,再輕聲發(fā)出(重音輕讀法);語速要慢;語調(diào)要有起伏,輕柔。然后我做了示范,再次讓剛開始的同學讀,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情感還有待提高。于是,我指導學生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來剖析這節(jié)詩。學生經(jīng)過同桌之間的討論,很快確定了答案:意象是金柳和艷影;修辭是比喻;情感是歡喜和眷戀。

              做了這樣一個例子,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并指導學生自選詩節(jié)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入手,以有情感的品讀為突破口,達到吃透類似詩歌的目的。學生有了探究的方向和思路,因此探究的熱情很高。當他們展示自己的成果時,我發(fā)現(xiàn)有差距的時候,就立即給予引導。事后考慮,當時有點太急了,應(yīng)當先質(zhì)疑,引起其他同學的思考,并由別的同學幫助他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彰顯出整個課堂教學相長的和諧場景。也更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更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整體的提升。

              通過分析和誦讀訓練,學生體會到了詩歌營造的美妙意境。于是,我開始延伸遷移,指導學生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依據(jù)詩歌內(nèi)容,選擇其中一節(jié),借助修辭手法,采擷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語言作畫筆,把康橋優(yōu)美的景色描繪下來。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是對整個學習目標的檢測,學生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文學才情。

              最后,讓學生再次讀詩,讀出自己心中的康橋。接著我播放《人間四月天》的徐志摩的主演黃磊朗誦的《再別康橋》。讓學生比較一下,各自的特點。

              二、評課情況

              只是展示學習目標,找一學生朗誦是不夠的,應(yīng)該給學生解釋說明,或者讓學生自己感悟兩分鐘。范讀時,播放的背景音樂聲音有點大,沒有完全彰顯出朗誦的魅力。延伸遷移部分,學生寫的時間應(yīng)適當延長一些。

              三、學生反饋

              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掌握了詩歌欣賞的方法:從意象入手,借助修辭來分析意象的特點,并根據(jù)特點來理解其中的情感。同時,學生有了自己的“康橋”。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3、當堂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lǐng)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教學設(shè)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1~2分)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lǐng)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解釋:康橋=劍橋=Gambriage)

              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對徐志摩的介紹。

              二、徐志摩個人資料(5分)

              (課件介紹)

              (簡要情況──康橋情結(jié),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三、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10分)

              五、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jié)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gòu)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配合板書……)

              六、課后小結(jié)(1分)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選自謝榛《四溟詩話》)

              七、課后作業(yè)(1分)

              1、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fā)某種感情。

              2、選學徐的其它詩歌。

              八、結(jié)束語

              《偶然》徐志摩。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了解詩中的意象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意象美”

              【學習方法】

              以誦讀為主,反復(fù)朗誦鑒賞詩之美。

              【導學過程】

              一、 導入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lǐng)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板書:再別康橋)

              二、 自主學習

              1、了解作者及背景

              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jīng)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語速、節(jié)奏、情感。

              3、朗讀比賽,注意感情與節(jié)奏。

              4、分析鑒賞——感受意象美

              (1)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崩畎椎摹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zhuǎn)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3)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4)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A、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diào)。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fù)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yīng)�!霸撇省北緛硎遣荒軒ё叩�,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shù)囊庀筮x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5)《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 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節(jié) 錯落排列 字數(shù)相近 回環(huán)呼應(yīng)——建筑美

              明確:首句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huán)對應(yīng)。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槃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環(huán)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2、語言:節(jié)奏感 旋律美 彈跳性——音樂美

              明確: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fù)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yīng),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如詩歌的第一節(jié),便三次用了“輕輕的”,這個形容詞,顯得節(jié)奏輕快、旋律柔和,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yōu)美的節(jié)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梢哉f,正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搖 彩虹似的夢——繪畫美

              明確:八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畫面表現(xiàn)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披著夕

              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gòu)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跌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畫面美表現(xiàn)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展示交流】

              1、 朗讀

              2、 選擇預(yù)習導學中的內(nèi)容

              【反饋檢測】

              一、填空

              1、《再別康橋》中的“康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再別康橋》的中心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再別康橋》整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再別康橋》,回答下列問題。

              1、詩的開頭三個“輕輕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作者時而放歌,時而沉默,你覺得這樣寫矛盾嗎?說說你的理由。

              3、本詩在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4、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 從詩經(jīng)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到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時至今日李叔同“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抒離別之情的詩作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有哪些呢?

              明確: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色輕輕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藝術(shù)美和人情美。

              2.理解《我愛這土地》中的意象。

              3.體悟《我愛這土地》深沉而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1.《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再別康橋》中的詩意美和人情美。

              3.《我愛這土地》中抒情主人公真摯的愛國情感。

              4.《我愛這土地》中的意象。

              教學設(shè)想

              教學方法

              1.誦讀吟詠法;

              2.欣賞法;

              3.點撥法。

              媒體設(shè)計

              1.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人間四月天》片尾曲的MTV。

              2.配合朗誦,播放一組中國人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抵御日寇入侵的畫面及《黃河大合唱》MTV、《我愛你中國》MTV。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shè)計

              1.他就這么悄悄地來,又這么悄悄地去了。他雖然不曾帶走人間的一片云彩,卻把傳世的《再別康橋》留給了詩壇,也把永遠的思念留給了人們�,F(xiàn)在,讓我們走進志摩,走進他的《再別康橋》。

              2.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地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

              二、解題

              1.徐志摩,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兩年。在他臨別倫敦的前夕,在一個美麗的黃昏,他來到劍橋大學碧波蕩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橋上漫步,他流連忘返,如癡如醉�?岛拥乃�,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于是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2.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寫于風雨飄搖的1938年。那時日寇的鐵蹄正肆意踐踏著祖國的大地。面對山河破碎、國土淪喪,詩人無法抑制的拳拳愛國熱情終于噴發(fā)出來,他拿起筆寫成了《我愛這土地》,從此,這首詩在抗戰(zhàn)時期廣為傳誦。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聽錄音,指導朗讀。

             �、趯W生朗讀,體會。

             �。ń庹f:這兩首詩的可讀性非常強,宜多朗讀,在多次朗讀中讓學生體會詩的美�!对賱e康橋》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我受這土地》注重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感情的起伏變化。)

              2.欣賞品味

             �、佟对賱e康橋》的詩意美和人情美。

              第一節(jié)寫久違的學生作別母校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生怕打擾了康橋的靜謐;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描寫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是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成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只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gòu)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五、六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的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一切歸于寂然,就連青草叢中的夏蟲似乎也體會到了離別之情,也為他保持沉默。往日歡愉的康橋,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為詩人的離去而沉默了�!俺聊墙裢淼目禈颉睂⒃娙顺了寄氲男木惩葡蛄藰O致: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節(jié)回環(huán)對應(yīng),詩意也有遞進,間接表達出作者深摯的感情。全詩一氣呵成,蕩氣回腸,神思飄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描述。

              (解說: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zhuǎn)折點�?梢哉f,“康橋情結(jié)”貫穿在徐志摩的許多作品中,《再別康橋》就是將他多年對母校的感情濃縮在凝練的詩句中,深化到對大自然的描寫和自己的想像中,以刻意營造的無限的詩意美,傳達一種眷戀母校的人情美。)

             �、凇对賱e康橋》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音樂美,是對音節(jié)而言的,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①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②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③回環(huán)復(fù)沓。首節(jié)和尾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gòu)成回環(huán)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形式。

              這優(yōu)美的音樂般的節(jié)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它低徊曲折,一詠三嘆,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

              所謂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輝斑斕”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

              所謂建筑美,指的是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对賱e康橋》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ń庹f: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其中,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古詩詞,以使學生能較好地體會詩歌的音樂美這一特點。對繪畫美和建筑美,可先分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學生便可豁然開朗。)

             �、邸段覑圻@土地》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詩人先把自己幻化成一只不屈的鳥,為我們的土地苦難的歷史,為我們悲憤的人民,為那風起云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而歌,死了,也要使自己融進祖國的土地中。詩表現(xiàn)出一種“沉郁“的感情特點,這種”沉郁“是對災(zāi)難深重的祖國愛得深沉的內(nèi)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格外動人。同時,詩人對祖國的”黎明“抱樂觀的信念,所以,對可以預(yù)期的光明幸福的未來,也唱出了一曲深情的戀歌。

              最后,詩人熾熱的愛國情感激流再次升華,用直抒胸臆的自白點燃了情感爆發(fā)的導火線:“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在此呼應(yīng)了標題,省略號的運用再次表達了這份“愛”的凝重。這兩句,曾激起了多少炎黃子孫的共鳴��!

              (解說:愛國是永恒的主題。盡管本詩愛國主義的主旨較直白,但還應(yīng)把它作為教學重點,引起學生的共鳴。)

             �、堋段覑圻@土地》的意象。

              詩中的“土地”“河流”“風”“黎明”四組意象是有象征意義的。“被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意象展示了大地遭受苦難、山河破碎、國土淪喪;“永遠洶涌著”的“悲憤”的“河流”和“激怒”的“風”抒寫了人民的悲憤和激怒,象征抗戰(zhàn)力量的日漸壯大和那風起云涌的不屈不撓的抗爭;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是苦難人民的希望和抗戰(zhàn)勝利的“黎明”。

             �。ń庹f: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

             �、菰娙藶槭裁匆谩八粏〉暮韲怠备璩�?

              “我”這只鳥不是百靈,也不是藍天中啼叫的黃鸝,詩人在詩中僅僅選用了“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著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fā)的焦灼與浩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詩情,所以用“嘶啞”一詞十分傳神。這里如果改成“珠圓玉潤”“動聽”“柔弱”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zhí)著的愛。

             �。ń庹f:對詩的語言進行咀嚼和揣摩,用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去增補詩意跳躍所帶來的斷層或空白,更能品出詩味來。)

              2.課堂訓練

              學生有表情朗讀兩首詩歌。

             �。ń庹f:再次朗讀能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韻律,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同時讓學生“反芻”,使學生加深理解或重新理解。)

              四、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

              1.徐志摩《偶然》《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2.戴望舒《雨巷》;

              3.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別康橋》教案 篇7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介紹詩人:(略)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抒情詩。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很重要。它是一個“切入點”。閱讀教學非常那個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恰當?shù)摹扒腥朦c”,也有人叫做“導入”,但我以為二者有區(qū)別�!扒腥朦c”是對課文而言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而尋找的突破口,屬于閱讀教學內(nèi)部的有機組成部分;“導入”是對課堂而言,是為了把學生從課前的無序狀態(tài)引入課內(nèi)的有序狀態(tài)而設(shè)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屬于閱讀教學外部組成部分。提出“再別康橋?qū)儆谀囊环N呢?”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關(guān)系到本課的教學目標——詩歌意象的問題。高一的學生可能不會順利的回答出“通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這不要緊。教師引導學生讀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抓住“金柳”這個詞,讓學生充分品味。“金柳”是這一小節(jié)表現(xiàn)的對象,詩人為何如此表現(xiàn)它?我們來推測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東西在里面?是的。詩人寫“金柳”是“新娘”。作為同學們,可能感覺到奇怪,由“金柳”怎么會想到“新娘”呢?是不是與詩人的生活有關(guān)系?會不會與詩人的感情有關(guān)系?有可能。誰能說說詩人與劍橋大學有什么關(guān)系?簡要介紹詩人的生活歷史。由此學生明白了,原來由“金柳”聯(lián)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僅這個如此,其他很多作品,詩人寫什么,怎么寫都可能與詩人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經(jīng)歷有關(guān)系。下面可以總結(jié)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詩人寫入作品的包含了詩人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隨著聯(lián)想與想象。只有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者才能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來,詩人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艷影”是什么?要想——美麗的影子;“蕩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為聯(lián)想,就適合自己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比如——同學們“蕩漾”過嗎?如果你蕩漾過,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詩人用詞之妙。哪位同學蕩漾過?不妨說說。好了,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朗誦這一小節(jié)。

              四、進入第三小節(jié)詩人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這個問題更深入了,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理解詩歌,進入到詩人精神世界,進入到詩人的情感世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靈活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感覺,相機引導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讀,后回答。詩人的感情有變化,是進一步了,感情更強烈了,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可以看出這種變化。“青荇”“招搖”,整天與金柳相伴,早夕相處,你低頭看著我,我仰頭看著你,說著別人永遠聽不懂的話,訴說彼此之間的心曲�!跋嗫磧刹粎挘ㄓ芯赐ど�。”“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彼葸@一節(jié)著意表現(xiàn)“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詩歌作品中,經(jīng)常使用“柔波”一詞,我想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同學們讀“柔波”能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請同學們說一說,就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就像戀人含情脈脈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嘆號不行呀!感情進一步發(fā)展了,更加強烈了。同學們感受到這種強烈的變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請同學們來讀一讀�!拔腋市淖鲆粭l水草!”一定要大聲讀么?使勁喊,行么?不行。怎么辦?“使勁輕讀”?好,使上勁,換得輕輕地讀。

              五、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小節(jié)

              讀得不錯。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覺得寫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陰下的一潭”明明是寫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詩人寫錯了。是不是?這個地方很多老師容易疏忽,這么一問,就問出趣味來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詩人的夢。“揉碎在浮躁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噢,明白了,原來彩虹就是詩人的夢呀!這個美好的夢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說,這個夢沒有變成現(xiàn)實。正是因為沒有變成現(xiàn)實,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懷,時不時地“蕩漾”一下。讀這樣的句子,體會到了詩人的什么?似乎有一些傷感。這種寫法,我們叫做“移情”。景隨情遷,以情入景,以我觀物,則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這種句子:“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出自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詩人唯恐讀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當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處,所以才用這樣的寫法來提醒讀者。在詩人眼里,這的確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詩人的“夢”。詩人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來到英國,來到劍橋。在這里,詩人遇到了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啟蒙者,同時也是自己最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從此走上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說:“我的眼睛是劍橋叫我睜開的,劍橋是我的心靈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戀之鄉(xiāng)�!彼�,在別人眼里的清泉,在詩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夢。

              六、一提到夢,人們常�;貞浧鹜舻纳睿貏e是那些銘刻心頭的往事。

              詩人也是這樣,提到“夢”,他就好像回到了那個美好的時刻,讓他難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尋找那昔日的夢。昔日的夢究竟是怎樣的美好呢?詩人告訴我們了么?

              “撐一直長篙”。你知道什么是長篙么?噢,在《社戲》里學過,多美好呀!你們撐過船么?撐過,感覺如何?美極了。我們想象一下:長長的船篙,輕輕地波動著水面。船上只有兩個人,劃呀劃呀,往遠處劃,為什么?那兒人少呀。來到幽靜的地方,心里高興,那就唱吧:放開喉嚨,盡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閃閃發(fā)光,好像在想我們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詩人高興得放聲歌唱,他醉了——詩歌到這里可以說達到了高潮。聯(lián)系上一節(jié),我們可以說,這里所寫的就是詩人那個美好的“夢”。蕩漾在詩人心頭的也就是這夢中的情和景。那么,這一小節(jié)如何朗讀?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誰有過“放歌”的經(jīng)歷,那是多么美好的時刻!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可以張開雙臂,仰起頭,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讀法也可以變成“放——歌——”

              七、詩人沉浸在里面,沒有醒來。對嗎?

              不對。詩人很快就醒來了�!暗也荒芊鸥琛�。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種什么滋味?遺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辦?“悄悄”地離開�!扒那摹本褪俏业摹绑虾崱保镌谛睦�,此時無聲勝有聲。夏蟲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個康橋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還是藏在心底吧,就讓我一個人知道。從詩歌情感的發(fā)展脈絡(luò)看,這就是從高潮一下子滑落下來,形成了一個大的'波折。那么,朗讀的時候也要有所體現(xiàn)

              八、為了突出“沉默”的特點,詩人在開頭和結(jié)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怎么寫的?

              開頭寫的是“輕輕的我走了”,結(jié)尾寫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靜。詩人就這樣走了,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輕手輕腳走來,又輕手輕腳離開的身影。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藏著無限的留戀。

              九、最后,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在詩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為代表的“新月派”詩歌,為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建立了功勞。他贊同聞一多先生的“三美”詩歌理論,認為詩歌要有韻律美、繪畫美和建筑美。他的詩集有《志摩的詩》《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詩廣為流傳,人們張口就可以朗誦,據(jù)說,1928年11月,也就是詩人再別康橋后,就去了印度,拜見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爾。泰戈爾當眾朗誦了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著甜蜜的憂愁�!睂懙亩嗪冒。⊥瑢W們?nèi)绻信d趣的話,可以找徐志摩的詩選來讀一讀。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國海上

              《再別康橋》教案設(shè)計

             �。ū窘贪父鶕�(jù)特級教師程翔老師的教學思路整理而成。)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反復(fù)朗讀的基礎(chǔ)上,著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體味詩歌的意象美。

              2.通過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詩歌的真情,進而拉近學生與詩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在喜歡的基礎(chǔ)上多寫寫新詩。

              【教學重難點】

              1. 把握和分析意象。

              2. 感受詩歌的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1.設(shè)計理由: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

              2.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適當介紹詩人。徐志摩,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二、 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等,《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1.抒情詩。

              2.目的是從這個問題切入到下一個問題。

              三、 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1.請同學們品味第二小節(jié)的“金柳”,“金柳”怎么會是“新娘”呢?為何我們聯(lián)想不到?這是不是與詩人的情感有關(guān)系?

              2.“金柳”“新娘”就是賦予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發(fā)揮想象,我們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來,詩人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薄捌G影”是什么?請同學們想象美麗的影子,蕩漾是怎么樣的一種情愫?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體驗這種縈繞在心頭的情感。

              4.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小節(jié)。教師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蕩——漾”的味道來。

              四、 進入第三小節(jié),詩人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1、請一位同學先朗讀,適時引導其回答。

              2、從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變得強烈了?“我甘心變成一條水草!”

              3、請同學們想象“青荇”在招搖,“水草”在柔波里招搖,與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組合成一幅怎么樣的畫面?這樣的寫作叫做“繪畫美”。

              4、請同學們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甘心”二字飽含的幸福感。

              五、通過指導朗讀進入第四小節(jié),詩人為何說“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語言的跳躍,這里的“虹”原來是“彩虹似的夢”。

              2、詩人的“彩虹似的夢”實現(xiàn)了嗎?沒有,被“揉碎”了。請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自己的夢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樣?引導學生體驗詩人此時的傷感。

              3、請一位同學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揉碎”的傷感和“彩虹似的夢”的無奈。

              六、詩人的“夢”讓他重回昔日在康橋讀書的夢,這昔日的夢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嗎?進入第五小節(jié)。

              1、請同學們想象一下?lián)沃L篙的感覺,向前,向更深處漫溯,忘記了時間,撐到星輝斑斕的時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多么美好��!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與美”。

              2、請一位學生朗讀,指導其讀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讀第七小節(jié),詩人的情感變化了嗎?為什么?詩人寫了什么意象?這些意象前面的修飾詞是什么?這些意象讓你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1、詩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夢,因為要離別了。詩人寫了“笙簫”,修飾詞是“別離的”,詩人此時是憂愁的。

              2、詩人寫了“夏蟲”,修飾詞是“沉默”,為何詩人要沉默?

              首先,夏蟲也不堪離別的愁緒,故“沉默”了,不再“歡叫”了。其次,詩人希望離別的方式是靜悄悄的,恰如詩人在開頭和結(jié)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的。

              3、那詩人為何在開頭和結(jié)尾采取同樣的形式呢?有何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特殊形式,回環(huán)往復(fù)會使詩歌有音樂美,感情濃厚。

              八、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適當師范指導。在讀書聲中結(jié)束。

            《再別康橋》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深深依戀之情。

              2、指導學生學會欣賞詩歌的方法,提高審美趣味。

              3、品味詩歌語言,感悟徐志摩詩的獨特風格。

              預(yù)習作業(yè):

              1、熟讀全詩,解決生字詞。

              2、思考: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提出疑難問題:

              第一課時

              一、預(yù)習交流

              二、介紹背景資料,導入新課: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20年他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度過了一段悠閑的求學經(jīng)歷。這里波光瀲滟,綠草如茵,樹木蔥蘢,碧空如洗,讓他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而且在這里他邂逅了林徽音,經(jīng)歷了一場沒有結(jié)局但卻刻骨銘心的戀情。醉人的自然美景纏綿悱惻的愛情讓詩人對劍橋大學充滿了留戀。六年之后詩人再次回到康橋,依依不舍之情涌上心頭,在歸國途中寫下了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詩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正音并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青荇() 長篙()漫溯( ) 笙( ) 浮藻( )

              2、兩人互相聽讀,把握字音、節(jié)奏和感情。

              3、找一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余學生給于糾正。

             �。础R讀,進一步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三、精讀課文,討論解決。

              1、就結(jié)構(gòu)而言,這首詩最為鮮明的特點是什么?

              2、請學生朗讀開關(guān)和結(jié)尾兩段詩,總體把握詩歌所流露出來的情感。

              3、這樣的情感緣于康橋的離別,仔細體會前后表意的不同之處。

              4、康橋在詩人眼里和心里無疑是一種"至美",那么詩人在詩中又是怎么具體表現(xiàn)的,也就是說詩人借助了哪些特殊的意象營造出那種"至美"呢?

              5、你喜歡哪一種意象?能否把你喜歡的這一意象所在的詩節(jié)描繪成一幅畫?

              6、這些意象,可以說有一個共同點,請加以概括性。

              7、融合在詩人筆下的這些意象中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8、面對這樣一種至美,詩人"在星輝斑斕是里放歌"也是一種必然,可是接下來的詩意卻陡然一轉(zhuǎn):"但我不能放歌",想想這又是因為什么?

              9、想想這樣的詩句又隱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可以說:康橋是詩人心中的理想王國、精神家園,為了使心中的"王國"、"家園"完美無損,詩人也只能"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了。再次請同學朗讀全詩。

              四、小結(jié):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作業(yè):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導入新課:

              二、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徐志摩崇尚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從這三方面體會并分析這首詩歌的形式美。

              1、上節(jié)課,同學們用散文的筆調(diào)描繪了詩中的不同意象�?梢哉f,全詩七小節(jié),第一節(jié)都是一個畫面。大家說說構(gòu)成這些畫面的要素有哪些?

              自讀全詩,體會詩中所運用的富有特色的詞語。

              提示:

              (1)詩中多選用富有色彩的詞語。如"云彩"()()()()()()()()等詞語,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2)詩人借助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等,給人以強烈的.動感。

              2、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的韻律。

              提示:

             �。�1)全詩的詩句的韻腳有哪些?并體會其作用。

             �。�2)全詩的首節(jié)和尾節(jié)用了回環(huán)復(fù)沓,讀出這些句子,體會其好處。

              3、學生三讀全詩,感悟詩句排列的特點。

              三、學生小結(jié):

              通過學習這首詩歌,你了解到現(xiàn)代詩歌有怎樣的特點?

              四、達標檢測,閱讀全詩:

              1、第一節(jié)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連用三個"輕輕的",有什么作用?

              2、第四節(ji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3、設(shè)想詩人寫了此詩若干年后,又回到康橋,作者會是怎樣的情形?

              4、《再別康橋》通過對康河柔波的美麗描繪,表達作者再別康橋戀戀不舍的離情別緒。在中國燦爛的古代詩文中,有許多與此相同,你能說出它們及作者嗎?

              五、課外補充: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無需驚訝,更無需歡喜

              轉(zhuǎn)瞬間我便消失了蹤影

              我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這相互交匯時報光亮

            《再別康橋》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選編《再別康橋》,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母�!獎虼髮W的一曲戀歌,表達了作者在即將離別母校時的殷殷的摯愛和深深的依戀之情。教學中可通過簡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橋的生活,交待《再別康橋》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創(chuàng)作意圖;再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分析結(jié)構(gòu),感受詩歌的“建筑美”,細細品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此外,《再別康橋》表達離別情感的方式比較獨特,可通過與其他著名的離別詩的比較,感悟《再別康橋》獨特韻味。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對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大多是寬泛的,甚至有些是從影視作品(如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學生在接觸《再別康橋》的時候,極容易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離別情感,而無法揣摩到徐志摩在與康橋離別時的復(fù)雜情懷。

              學生的興趣點可能會放在首尾兩節(jié),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學中應(yīng)好好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并由此切入,引導學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作品。

              詩歌的語言是含蓄的,所傳達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學生很難充分理解詩歌語言的內(nèi)涵,再加上對作者的了解不夠深入,從而產(chǎn)生閱讀障礙。

              這首詩歌的學習難度并不大,學生會很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yīng)該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體味出詩歌更為豐富的韻味。

              學生剛升入高中,對詩歌鑒賞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層面,應(yīng)適當?shù)匾龑麄儚亩嘟嵌热ダ斫庠姼�,多元化去鑒賞詩歌。

              三、設(shè)計思想

              依據(jù)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文本。

              詩歌的欣賞應(yīng)該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學中應(yīng)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不應(yīng)僅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經(jīng)驗化的解讀,在鑒賞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求讓學生從更深刻更新穎的層面去閱讀文本。

              “以讀帶講”一直是詩歌教學奉行的教學準則,而《再別康橋》本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學生對這首詩已經(jīng)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學生不一定真的能夠理解其中的豐富內(nèi)涵,“以講帶讀”或許可以幫助學生真正感悟這首詩的真意。不為教一首詩而教一首詩,應(yīng)力爭通過對一首詩的解讀,讓學生走近詩人,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乃至內(nèi)心世界。

              基于以上的考慮,在教學中最好輔以多媒體,以提供更為全面更為廣泛的相關(guān)信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作品,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四、教學目標

              1、基礎(chǔ)知識目標:明確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們對于詩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欣賞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情感教育目標:領(lǐng)悟徐志摩與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發(fā)情感的恰當方式。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以及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意境;通過解讀意象去把握詩歌的主旨;欣賞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特色。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再別康橋》是如何體現(xiàn)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的?《再別康橋》美在何處?

              2、《再別康橋》的意象選擇非常獨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獨特之處?這些獨特的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3、徐志摩為何對康橋情有獨鐘,僅僅是學生對母校的情懷嗎?有沒有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