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再別康橋》教案

        時間:2021-12-23 14:12:50 再別康橋 我要投稿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再別康橋》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感悟徐志摩詩歌華麗輕巧的語言,整齊的章法,和諧柔美的音韻所散發(fā)出的強烈的藝術感染。

          2.體會徐志摩感情方式與個人的體驗在其詩歌中的融合。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之美。

          【教學難點】

          意境的營造。

          【教學方法】

          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lián)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學道具】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前幾課里,我們介紹并運用了詩歌的意象和象征這一鑒賞詩歌的入門方法,這節(jié)課我接著運用這種方法,來共同研究、探討現(xiàn)代詩歌史中的明珠——《再別康橋》,體會其意境之美。

          二、閱讀資料

          徐志摩(1897~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歐美浪漫主義、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其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并出國游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康橋:

          即“劍橋”(Cambridge),英國著名的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是徐志摩曾經(jīng)學習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

          1920年秋,徐志摩經(jīng)美國到倫敦,在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習,1922年上半年由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特別生轉為正式研究生。過了半年的正式學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國。1923年3月在《時事新報》上發(fā)表了第一首記憶康橋的詩——《康橋在會吧》,但藝術上松散冗長,效果不佳;1925年7月再次訪問倫敦,1926年1月寫下了為人熟知的現(xiàn)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橋》;1928年8月第三次來到英國,11月16日快要歸國的途中,靈感閃現(xiàn),揮灑自如地寫下了的傳世經(jīng)典之作——《再別康橋》。

          三、誦讀欣賞,整體感知

          1.誦讀欣賞,范讀正音:

          青荇(xìng)長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簫。

          2.《再別康橋》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朗讀課文,并結合《我所知道的康橋》(《語文讀本》P118)和剛才介紹的相關資料,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口頭作文:《徐志摩在康橋》。

          提示:《再別康橋》是20世紀中國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猶如一首輕柔優(yōu)美的小夜曲,詩人的自由天性、瀟灑飄逸的風格與康橋寧靜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融會成了別具一格詩境之美。

          四、分析鑒賞

          第一節(ji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這一節(jié)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短短的四句詩映照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夕陽晚照的黃昏,做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做別姿態(tài)。詩人曾說:“那四五月間最漸緩最艷麗的黃昏,那才真是寸寸黃金。在康河邊上過一個黃昏是一服靈魂的補劑!”詩的開頭有意連用的三個“輕輕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又輕輕的告別,即使那揮手的招呼,也沒有一點點喧嘩,來打破康河的寧靜之美,給人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這也正是康河給詩人最美麗的印象。

          第2節(jié)至第6節(jié),通過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集中描寫了康河的美麗與寧靜,抒發(fā)了自己對康河的依戀和柔情。

          第二~四節(ji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彩虹似的夢。”

          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更是詩人無拘無束的生命追求與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搖”:常含貶義,常與“過市”連用;另有“逍遙”一義。用“逍遙”寫水草,顯現(xiàn)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這種“自在逍遙”的安閑,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又更顯生動、形象。

          “油油的”“招搖”:“油油”是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而這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據(jù)此,我們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說的這句詩深刻的含義和詩人強烈的情感體驗。

          《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jīng)!毙熘灸x擇這樣的詞語,創(chuàng)造這樣的意境,全是為情驅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初到倫敦,康橋平靜、閑適的環(huán)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詩人久尋而不得的逍遙自在的情緒,他發(fā)現(xiàn)“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這在徐志摩《康橋,再會罷》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劍橋后,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辯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xiàn)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在這首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條水草”的體驗等。

          “金柳”:柳樹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中離別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薄对娊(jīng)小雅》。

          第五~六節(jié)“尋夢,撐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爛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第5、6節(jié),詩人接著夢的出現(xiàn),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抒寫夢的追尋與離別的靜默。借用“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只長篙”,“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三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橋的美景挑逗起詩人想在康河里“尋夢”“放歌”的強烈沖動,但在青草更青處,詩人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因為康河太美麗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夢……寧靜而和諧。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tǒng)一在了一起。而此時此刻的靜默與無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別離歌,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扒那氖莿e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用欲放即斂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穎漂亮的比喻或樸實無華的直接抒情,突現(xiàn)了全詩贊頌的“寧靜美”,并由景的寧靜轉為情的寧靜,使詩人至深至愛的別離情懷,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現(xiàn),濃縮成了古詩中獨特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給人一種瀟灑與深沉相結合的美。

          第七節(ji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詩歌的結尾,為了強化“再別”的感情色彩,詩人又回到了開頭的告別。與第一節(jié)詩相比,其他的詩句都沒有任何的改動,只是更換了最后的一句,但這種復踏已不是簡單的民歌體的復踏,它傳達出了更深的情感意義——“不帶走一片云彩”是詩人在經(jīng)歷了康河的漫溯后產(chǎn)生的靈性,使其對康橋的愛和眷戀化成的一個灑脫的意象,一個極富動態(tài)感的姿態(tài),給全詩平添了幾分詩意,增強了幾分飄逸與瀟灑,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詩人獨特的個性美。全詩也由此完成了一個美麗的圓形抒情結構。

          五、整合小結

          中國詩詞中寫離別的詩作不勝枚舉,下面我們就隨便舉幾個例子,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大家看看《再別康橋》有什么特別新穎之處?

          例1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山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明確:離別的對象特別。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例2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色輕輕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送李端》盧綸)

          明確:營造的氣氛輕松!岸嗲樽怨艂x別!弊怨乓詠,離別總是免不了一種沉重愁緒,但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chǎn)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例3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結合你們自己的經(jīng)驗,設身處地地為徐志摩設想一下。

          明確:意象的選擇新穎。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些物象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的是一種清新之感。

          六、總結:從思想內容上來說,這首詩只表達了一種微波輕煙似的情緒,社會投影很模糊,表現(xiàn)不出五四時代的時代精神。但從詩歌藝術的角度來講,這首詩卻地位崇高,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1)意境悠婉怡人。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具有生命、靈性,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而詩人的情懷也不是直白的顯露,它是熱烈而有分寸;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許多復雜情緒,使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回味!对賱e康橋》既繼承了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又在別離詩中,注入了現(xiàn)代人對自己生長的母校深情厚愛,并超越了一般離別眷戀人情感嘆,更具有了現(xiàn)代知識分子崇尚自我的個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談談的象征意蘊。

         。2)詩人很懂得主觀情緒和客觀景物的和諧融合,很好的處理了情與景的關系。全詩淡化了離別詩對離別之情的宣泄,著重于對康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的描繪,并將自己的愛和眷戀與對自然景色米的歌詠熔于一爐,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詩人的離別之情,表現(xiàn)得更深、更美、更為渾厚和瀟灑,樸實自然,如一個圓潤發(fā)亮的的珍珠,給你的不是零星的閃光和魅力,而是一種人與自然、情與美的和諧統(tǒng)一的完整。

         。3)形式結構,四句一行,錯落有致,回環(huán)呼應。

          (4)語言清新,富于音樂美。這首詩的語言有著突出的淺白流暢的特點,但又深得錘煉,不露雕琢痕跡。詩中各個比喻,新鮮準確,形象生動,宛如流水一樣自然淌出,毫無當時新詩歐化的傾向。同時,作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聞一多關于新詩的“三美”主張(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而在詩的音樂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除了節(jié)奏整齊,押韻和諧之外,他又強調音節(jié)的波動性,注意完整的音樂旋律!对賱e康橋》: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yōu)美的節(jié)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音節(jié)抑揚合度,聲調回環(huán)反復,全詩構成一闋完整的樂曲,帶來了音樂美與造型美統(tǒng)一的品格。

          七、遷移應用

          1.音樂朗誦

          2.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比較賞析: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鑒別關鍵詞、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朗讀品賞詩詞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評價現(xiàn)代詩詞的能力。

          3.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藝術美和人情美。

          教學重點:

          1.《再別康橋》中的詩意美和人情美。

          2.《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6----1931)筆名云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現(xiàn)代詩人,“新月派”代表詩人,他的詩,散文以及藝術觀,受英國浪漫主義影響較深,注重意境創(chuàng)造與音律和諧。著作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等,名作有《再別康橋》。

          他在中國新詩史上是位毀譽不一的詩人。1918年到1928年,他三次旅歐,在英國倫敦劍橋大學研究英國文學時,曾在康橋河里劃船,在康橋上漫步,陶醉在美麗的大自然懷抱中。代表詩作《再別康橋》、《偶然》、《云游》等,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使詩人獲得巨大聲譽的詩作。

          二、中國現(xiàn)代詩人簡介

          現(xiàn)代詩誕生于五四運動前夕,它不斷接受外來影響并溶化在自己民族風格中,涌現(xiàn)了眾多藝術流派。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聞一多、艾青等。聞一多、臧克家和徐志摩都是我國新詩發(fā)展史上的先驅,雖然他們風格迥異,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但都為我國新詩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概述詩歌寫作背景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留學英國兩年,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說得太傷感于事無補,寫得太淡漠未免矯情,還是灑脫一些好。

          三、示范朗讀課文(展示多媒體課件)

          四、同學們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五、學生討論:(展示課件)

          ¨一、整體感知《再別康橋》內容和形式

          二、具體分析《再別康橋》的內容(節(jié))

          1、234、5、6、7。

          六、學生討論:《再別康橋》語言形式(展示多媒體課件)

          七、再次朗讀本詩,討論它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展示多媒體課件)

          八、其他作品欣賞

         。ㄕ故径嗝襟w課件)擴大學生的視野

          九、志摩影集

         。ㄕ故径嗝襟w課件),進一步了解徐志摩。

          十、英國劍橋大學掠影

          學生進一步感受文章。

          十一、鞏固練習

         。ㄕ故径嗝襟w課件)

          十二、課后作業(yè)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介紹作者:(略)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抒情詩。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很重要。它是一個“切入點”。閱讀教學非常那個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恰當?shù)摹扒腥朦c”,也有人叫做“導入”,但我以為二者有區(qū)別!扒腥朦c”是對課文而言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而尋找的突破口,屬于閱讀教學內部的有機組成部分;“導入”是對課堂而言,是為了把學生從課前的無序狀態(tài)引入課內的有序狀態(tài)而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屬于閱讀教學外部組成部分。提出“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關系到本課的教學目標——詩歌意象的問題。高一的學生可能不會順利的回答出“通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這不要緊。教師引導學生讀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抓住“金柳”這個詞,讓學生充分品味!敖鹆笔沁@一小節(jié)表現(xiàn)的對象,作者為何如此表現(xiàn)它?我們來推測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東西在里面?是的。作者寫“金柳”是“新娘”。作為同學們,可能感覺到奇怪,由“金柳”怎么會想到“新娘”呢?是不是與作者的生活有關系?會不會與作者的感情有關系?有可能。誰能說說作者與劍橋大學有什么關系?簡要介紹作者的生活歷史。由此學生明白了,原來由“金柳”聯(lián)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僅這個如此,其他很多作品,作者寫什么,怎么寫都可能與作者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經(jīng)歷有關系。下面可以總結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作者寫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隨著聯(lián)想與想象。只有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者才能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捌G影”是什么?要想——美麗的影子;“蕩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為聯(lián)想,就適合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同學們“蕩漾”過嗎?如果你蕩漾過,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作者用詞之妙。哪位同學蕩漾過?不妨說說。好了,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朗誦這一小節(jié)。

          四、進入第三小節(jié)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這個問題更深入了,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理解詩歌,進入到作者精神世界,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靈活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感覺,相機引導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讀,后回答。作者的感情有變化,是進一步了,感情更強烈了,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可以看出這種變化!扒嘬簟薄罢袚u”,整天與金柳相伴,早夕相處,你低頭看著我,我仰頭看著你,說著別人永遠聽不懂的話,訴說彼此之間的心曲!跋嗫磧刹粎,唯有敬亭山!薄拔乙娗嗌蕉鄫趁模锨嗌。見我應如是。”水草這一節(jié)著意表現(xiàn)“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詩歌作品中,經(jīng)常使用“柔波”一詞,我想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同學們讀“柔波”能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請同學們說一說,就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就像戀人含情脈脈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嘆號不行呀!感情進一步發(fā)展了,更加強烈了。同學們感受到這種強烈的變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請同學們來讀一讀。“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一定要大聲讀么?使勁喊,行么?不行。怎么辦?“使勁輕讀”?好,使上勁,換得輕輕地讀。

          五、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小節(jié)

          讀得不錯。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覺得寫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陰下的一潭”明明是寫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作者寫錯了。是不是?這個地方很多老師容易疏忽,這么一問,就問出趣味來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作者的夢!叭嗨樵诟≡觊g,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噢,明白了,原來彩虹就是作者的夢呀!這個美好的夢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說,這個夢沒有變成現(xiàn)實。正是因為沒有變成現(xiàn)實,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懷,時不時地“蕩漾”一下。讀這樣的句子,體會到了作者的什么?似乎有一些傷感。這種寫法,我們叫做“移情”。景隨情遷,以情入景,以我觀物,則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這種句子:“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出自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詩人唯恐讀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當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處,所以才用這樣的寫法來提醒讀者。在詩人眼里,這的確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作者的“夢”。作者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來到英國,來到劍橋。在這里,作者遇到了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啟蒙者,同時也是自己最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從此走上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說:“我的眼睛是劍橋叫我睜開的,劍橋是我的心靈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戀之鄉(xiāng)!彼,在別人眼里的清泉,在詩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夢。

          六、一提到夢,人們常;貞浧鹜舻纳,特別是那些銘刻心頭的往事。

          詩人也是這樣,提到“夢”,他就好像回到了那個美好的時刻,讓他難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尋找那昔日的夢。昔日的夢究竟是怎樣的美好呢?作者告訴我們了么?

          “撐一直長篙”。你知道什么是長篙么?噢,在《社戲》里學過,多美好呀!你們撐過船么?撐過,感覺如何?美極了。我們想象一下:長長的船篙,輕輕地波動著水面。船上只有兩個人,劃呀劃呀,往遠處劃,為什么?那兒人少呀。來到幽靜的地方,心里高興,那就唱吧:放開喉嚨,盡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閃閃發(fā)光,好像在想我們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詩人高興得放聲歌唱,他醉了——詩歌到這里可以說達到了高潮。聯(lián)系上一節(jié),我們可以說,這里所寫的就是作者那個美好的“夢”。蕩漾在作者心頭的也就是這夢中的情和景。那么,這一小節(jié)如何朗讀?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誰有過“放歌”的經(jīng)歷,那是多么美好的時刻!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可以張開雙臂,仰起頭,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讀法也可以變成“放——歌——”

          七、詩人沉浸在里面,沒有醒來。對嗎?

          不對。詩人很快就醒來了!暗也荒芊鸥琛。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種什么滋味?遺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辦?“悄悄”地離開!扒那摹本褪俏业摹绑虾崱,憋在心里,此時無聲勝有聲。夏蟲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個康橋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還是藏在心底吧,就讓我一個人知道。從詩歌情感的發(fā)展脈絡看,這就是從高潮一下子滑落下來,形成了一個大的波折。那么,朗讀的時候也要有所體現(xiàn)

          八、為了突出“沉默”的特點,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怎么寫的?

          開頭寫的是“輕輕的我走了”,結尾寫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靜。作者就這樣走了,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輕手輕腳走來,又輕手輕腳離開的身影。在他的內心深處,藏著無限的留戀。

          九、最后,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在詩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為代表的“新月派”詩歌,為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建立了功勞。他贊同聞一多先生的“三美”詩歌理論,認為詩歌要有韻律美、繪畫美和建筑美。他的詩集有《志摩的詩》《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詩廣為流傳,人們張口就可以朗誦,據(jù)說,1928年11月,也就是作者再別康橋后,就去了印度,拜見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爾。泰戈爾當眾朗誦了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著甜蜜的憂愁!睂懙亩嗪冒!同學們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找徐志摩的詩選來讀一讀。

          【教學總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經(jīng)過一周多的反復演練,加上同組老師的耐心指導,自己又詳細地設計過渡語,覺得萬無一失,做到了盡善盡美,但是講完研究課后,我感慨良多,收獲頗豐。

          一、自我反思

          在各種體裁作品的語文教學中,詩歌是相當有難度的,是一塊硬骨頭,十分難啃。我本著挑戰(zhàn)自我的想法,依然選擇了《再別康橋》這篇文質兼美的現(xiàn)代詩歌。

          首先要確定學習目標,這是一節(jié)課的終極目標,也是貫穿課堂的一條理念。誦讀是學習詩歌最好的方式,而讀出情感,讀出意蘊,讀出自己,就是更大的挑戰(zhàn)了。因此,品味詩歌語言,進行誦讀訓練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首要目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應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思路,特別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不是機械死板的教條,去禁錮學生鮮活的思想。解剖詩歌,要在找出意象及其特點的前提下,描繪所營造的意境,從而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據(jù)于此,我就把“指出詩歌意象,描繪美妙的意境”以及“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難舍難分的無奈和感傷”作為學習目標。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學生分析詩歌方法的引領和指導。

          情境導入是一種對學生春風化雨的熏陶和感染。于是我播放著優(yōu)美的小提琴《月亮河》,再投出康橋的圖片,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康橋的美妙意境。接著,我聲情并茂的范讀詩歌,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變化。徐志摩進行自我反思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上的線索。”所以對志摩作品的解讀就要“知人論詩”。其中最能表達徐志摩的“康橋情結”的兩句話是“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薄拔业难凼强禈蚪形冶牭,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之后,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詩。問題如下:1.請找出詩歌中的主要意象; 2.說一說詩歌表達的情感; 3.指出這首詩中的情緒高漲的一節(jié)詩。這幾個問題很簡單,學生基本上能說出來。

          有了這些鋪墊,我針對第二節(jié)詩指導學生來品讀賞析。首先提問學生讀,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但是不夠濃烈,表現(xiàn)得不夠充分。于是,我找其他學生評價,并再次讀這一節(jié)。最后我做出這樣的指導:“蕩漾” 的意思:(水波)一起一伏的動。這里形容心情起伏,無法平靜,寫出作者的心動,但不是一下,是一層層的漣漪,一波波的蕩開。聲音要飽含熱愛,蓄積在喉間,再輕聲發(fā)出(重音輕讀法);語速要慢;語調要有起伏,輕柔。然后我做了示范,再次讓剛開始的`同學讀,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情感還有待提高。于是,我指導學生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來剖析這節(jié)詩。學生經(jīng)過同桌之間的討論,很快確定了答案:意象是金柳和艷影;修辭是比喻;情感是歡喜和眷戀。

          做了這樣一個例子,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并指導學生自選詩節(jié)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入手,以有情感的品讀為突破口,達到吃透類似詩歌的目的。學生有了探究的方向和思路,因此探究的熱情很高。當他們展示自己的成果時,我發(fā)現(xiàn)有差距的時候,就立即給予引導。事后考慮,當時有點太急了,應當先質疑,引起其他同學的思考,并由別的同學幫助他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彰顯出整個課堂教學相長的和諧場景。也更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更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整體的提升。

          通過分析和誦讀訓練,學生體會到了詩歌營造的美妙意境。于是,我開始延伸遷移,指導學生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依據(jù)詩歌內容,選擇其中一節(jié),借助修辭手法,采擷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語言作畫筆,把康橋優(yōu)美的景色描繪下來。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是對整個學習目標的檢測,學生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文學才情。

          最后,讓學生再次讀詩,讀出自己心中的康橋。接著我播放《人間四月天》的徐志摩的主演黃磊朗誦的《再別康橋》。讓學生比較一下,各自的特點。

          二、評課情況

          只是展示學習目標,找一學生朗誦是不夠的,應該給學生解釋說明,或者讓學生自己感悟兩分鐘。范讀時,播放的背景音樂聲音有點大,沒有完全彰顯出朗誦的魅力。延伸遷移部分,學生寫的時間應適當延長一些。

          三、學生反饋

          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掌握了詩歌欣賞的方法:從意象入手,借助修辭來分析意象的特點,并根據(jù)特點來理解其中的情感。同時,學生有了自己的“康橋”。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一、教學重點。

          1、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大致了解該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學生通過對具體字句的感悟能夠把握作者感情的變化。

          3、學生通過對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詩歌。

          二、教學難點。

          1、對于“繪畫美”的感悟。

          2、對于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教學工具。

          多媒體。

          四、教學方法。

          對比鑒賞法、擴寫法、美讀法、分組討論法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ㄒ唬⿲дZ。

          1、以古曲《陽關三疊》入境,與大家一起背誦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2、這是一首關于什么的詩篇呢?(離別)

          3、這是古人的離別,那么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現(xiàn)代的離別詩歌《再別康橋》,看一看這種離別又是一種怎樣的離別。

         。ǘ┱。

          1、整體感知。

          一起朗讀這首詩歌,感知這首詩歌寫得怎樣?(好、美或者舉詩歌中的一些具體景物作答)

          2、對比鑒賞(通過對比進一步感知本詩的意境美)

          通過對比得出:“金柳”、“新娘”、“艷影”給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唯美的意境,好像讓人看見了一幅新娘對著鏡子搖曳身姿的動態(tài)畫面一樣,而“柳樹”、“姑娘”、“影子”通過對比就顯得枯燥無味。

          “娘”和“漾”押韻,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娘”和“徊”則沒有這樣的效果。

          3、思考。

          在第二段中,讓作者心境蕩漾地究竟是什么樣的場景?

          4、鑒賞。

          根據(jù)上面的詩歌第二段的鑒賞方式,分組討論:3、4、5、6段中通過作者的精心描寫,你可以看到什么場景,請你把這種場景描述出來。

         。ò呀M分好,然后每小組一小段)(總結參考——同學回答完了之后進行總結)

          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在軟泥中歡快的招手。

          第四段:夢像彩虹一樣五彩斑斕,每一片康河的浮藻間都沉浸著有待發(fā)現(xiàn)的自由的夢。

          第五段:撐一支長篙,駕一葉扁舟,我在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尋夢,那滿天的星光倒映在康河的水波中,水天一色。小舟在星光中搖擺穿行。此情此景,只有用歌聲才能表達我的心情。

          第六段:夢依舊,人以非。我還能撐一支長篙去尋找自由的夢嗎?今晚的沉默將伴著我悄悄地離開。離開這自由的康橋,離開這自由的夢。

          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把文本的意境表達出來了。作者給大家描繪了一個讓人向往的康河世界。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既然大家已經(jīng)把詩中的畫描述出來了,那么你能給每幅畫取一個美麗的名字嗎?

          5、詩圖。

          6、思考。

          作者在描寫這些讓人憧憬的景觀時,他的情感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請在詩歌的每一段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變化的字或詞。

          難舍難分(有一種不愿打破寧靜的依依不舍之情)

          歡喜(看到康橋有如此的美景作者滿心歡喜)

          眷戀(招搖的水草是自由的象征是我想要的)

          迷戀(很多夢想藏在浮藻間他們都是我的夢)

          沉醉(撐著長篙尋著夢我快樂無比我要放歌)

          失落(回顧現(xiàn)實青春不再夢不再只能離別吧)

          難舍難分(失去了夢讓我的心隱隱作痛還是走吧)

          7、寫作背景(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的了解)。

          1922年歸國后,徐志摩在現(xiàn)實的中國為了生活苦苦掙扎。1928年當他第三次歐游,第二次游歷英國劍橋時,站在曾經(jīng)夢想飛翔的康橋上,眼前不禁想起了早已不在的自由歡樂。作者感慨萬千,后來在歸國途中寫下了這首感懷的離別詩篇。

          8、朗誦。

          首先:老師范讀

          其次:學生互讀(在朗讀時要加強情感的投入)

          再次: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通過對比讓學生有所感)

          9、總結。

          繪畫美——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星輝、夏蟲。音樂美——節(jié)奏輕快,韻律柔和,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建筑美——四行一節(jié),錯落排列,字數(shù)相近,回環(huán)呼應。

          10、探討。

          作者離別的僅僅就是自己的母校劍橋大學嗎?他離別的還有什么呢?

          1、曾經(jīng)想要實現(xiàn)的文學上的夢。

          2、兩年的康橋生活讓他和林徽因有了不解之緣,文章里的第二段中隱含有林徽因的出現(xiàn)讓作者心境蕩漾的意思。

          板書: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

          12、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再別康橋》。

         。2)對《再別康橋》進行擴寫。

          七、教學反思。

          新月派的詩歌注重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tǒng)一。因此在閱讀鑒賞時要好好的揣摩形式與內容這兩方面,然后才能在把握作者寫作情感的基礎上去有感情的朗誦。以此作為出發(fā)點我從兩個角度入手對文章進行了分析。第一,內容方面的“繪畫美”作為教學難點重點突破;第二,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在詩歌的字句中如何的體現(xiàn)。這兩點突破之后再進行朗讀訓練,會更有益于對這篇詩歌的理解和把握。

          具體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對詩歌“繪畫美”的感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比如:對比鑒賞法、美文擴寫法、討論法等,從不同的方面調動學生對詩歌意境進行感悟;橄蟮拿罏橐环N可鑒賞的美。對于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的把握,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在第四、第五段上有很大的障礙。特別是對“揉碎”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彩虹似的夢已經(jīng)被揉碎了;一種是彩虹似的夢分散在每一片浮藻間。怎么會“滿載一船星輝”呢?在這里我讓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幻化出滿天的星星灑滿康河,一葉扁舟搖曳其間的場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一段中體現(xiàn)情感的詞在美文擴寫的過程中大體都有涉及,稍加點撥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朗讀可以說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朗讀過程中我采用了對比朗讀的方法。用自己的范讀和黃磊朗誦的《再別康橋》flash進行對比。讓學生領悟到詩歌朗讀是要把握節(jié)奏、重音等基本內容還要領悟作者的情感融進自己的感情!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位學生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讀法。

          本節(jié)課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內容的層次方面,臨場上沒有很好的把握。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下:第一,內容的設計方面有點偏多,有點想要面面俱到。這樣一堂課的容量太大,使得有些內容還沒講完就下課了。比如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如果重新教授的話應該分兩節(jié)課要好一點。第二,講臺上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出現(xiàn)的本應該在后講授的內容放到了前邊講。造成課堂的內容很亂。第三,在課前預習時沒有明確的問題提示,最好應該讓學生先嘗試著擴寫文章。這樣課堂上就不用苦思冥想還無所得了。

          總的來說就設計而言應設計成兩課時;就預習而言應該讓學生明確預習的內容;就備課而言,應該熟記于心。努力做到課前仔細準備、課上臨場不亂。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一、 導入新課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板書:再別康橋)

          二、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閱讀注釋① 回答問題:由康橋你想到了什么?

          [解釋]: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jīng)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 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 指名朗讀

          3、 欣賞配樂詩朗誦

          4、 體會、找差距

         、俑星椋嚎梢愿惺艿竭@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么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②全詩的高潮在第幾節(jié)?(第五節(jié))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劬涫剑核男幸还(jié)(整齊)

         、芄(jié)奏:每節(jié)押韻、節(jié)節(jié)換韻

          ⑤語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jié)奏

          四、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問]:讀了許多遍課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比缃裎覀兤肺吨熘灸Φ倪@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1. 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2.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串講詩句

          A、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云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B、 第一節(jié):借代 第二節(jié):暗喻 第三節(jié):擬人 第四節(jié):移就、夸張

          第五節(jié):照應開頭 第六節(jié):暗喻、擬人、移情 第八節(jié):重疊復唱

          1、金柳。為什么不說楊柳,綠柳而要說金柳?既與夕陽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給柳樹披金似乎沒見到過)金又是最富貴的一種顏色。這里的柳已經(jīng)不是普通柳樹了,而是代表著整個康橋,作者對康橋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選擇了柳樹最美的時刻來加以描繪,還把柳樹比作新娘,連影子都是燦爛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2、 青荇。剛才講到了柳,還是一種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西安有個地方叫灞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傷心不過灞橋柳。但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么徐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

          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lián)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搖一詞表現(xiàn)了水草的快活與輕松。這種水草在柔波里招搖的意象,是詩人對自己在康橋幸福生活的隱喻。 總結意象: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們本身的自然屬性。這種“經(jīng)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稱之為意象。

          五、比較閱讀

          與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較本詩的藝術特色。

          特點:構思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僖话銊e離的詩,告別的是人,而此詩不是,告別的是康橋,作別的是西天的云彩。

         、谝话銊e離的詩,告別時會有千言萬語的囑托與叮嚀,或牽手頓足,或肝腸寸斷;而此詩卻從“輕輕、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個只著色不摹聲的寂靜環(huán)境,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郦毦咛厣囊庀筮x取。沒有告別送行的人,以及車水馬龍,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輝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種清新感。

          六、學生討論作鑒賞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康橋如畫的美景,景中又蘊涵了詩人濃濃的深情,情于與景的交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意象的選取也值得我們學習。鑒賞這樣的詩歌精品,朗讀與理解互相促進,我們便仿佛步入藝術殿堂與作者做心與心的交流這難道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

          七、再次朗讀

          找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誦,全班深入體會。

          八、遷移拓展。

          分析徐志摩詩《偶然》。其詩如下: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毋須歡喜, 轉瞬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教學目的:鑒賞課文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表達之美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誦讀課文,講解節(jié)奏。

          二. 研討:

          1。作者再來康橋,再別康橋,來去都有什么特點?

          ——輕輕地、悄悄地

          2. 為什么要這樣?

          ——對它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再會吧,康橋。钆麦@醒了它。

          3. 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

          4. 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柳蔭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星輝斑斕,夏蟲鳴叫

          5. 常言“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因在夕陽中。把柳樹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文中還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6.“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么手法?

          ——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7. 清泉一般是碧綠的,作者為何將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嫵媚不僅有榆樹清水,還有岸邊的綠樹紅花和在洗滌的腮紅頸白的少女。是—屏繡康河。

          8. 重回康橋,他觀金柳,賞青荇清泉,還做了什么?

          ——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到星輝斑斕時。

          9.此時情緒是興奮歡快還是失意低落?何以見得?

          ——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別離的悄悄是別離的笙蕭;一語?

          “笙蕭”是中國傳統(tǒng)的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樂器之一,此時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

          1. 中國有這么一句古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在此處明顯不妥,你認為結合此詩的情感和意境,應該改做什么?

          ——“別有深情摯愛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12. 中國一般人,喜歡某地,愛刻上“XXX,到此一游!被蛘话鸦,采幾束草帶回去留做紀念?墒窃娙藧劭禈,卻“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xiàn)了什么?

          —對康橋愛得深愛得真愛得純愛得善。

          13.詩中還有一句最能表達詩人對康橋感情的是什么?

          ——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

          14.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怎樣理解?

          ——對康橋依依不舍,希望永遠與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離的感情。

        《再別康橋》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 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 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A, 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B, 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 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解說: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对賱e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yōu)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禈,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禈虻囊磺,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岛拥乃_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ㄒ唬崾荆鹤怨艑戨x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蓖醪摹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蓖醪g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崩畎椎摹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fā):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ǘ,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A, 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B,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明確: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shù)囊庀筮x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ㄈ瑥脑姼璧男问饺胧仲p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 建筑美。

          1, 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jié)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xiàn)。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C, 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和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筑美,是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ń庹f: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教師重點講析繪畫美,學生討論音樂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師總結。)

          六、小結本文。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xiàn)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兩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七,知識點訓練。

          1、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 開頭一節(jié)點明“再別”,連用三個“輕輕的”形成輕柔而優(yōu)美的旋律,把讀者帶入一種欣喜乃至禮贊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節(jié),詩人用“金柳”“艷影”“青荇”“榆蔭下的一潭”“彩虹似的夢”等一系列色彩鮮明的意象描繪康河的美景,抒發(fā)眷戀之情。

          C. 第五、六兩節(jié),詩人的情緒由舒緩轉向激昂,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接著跌落回離別的現(xiàn)實,兩個“沉默”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惆悵。

          D. 最末一節(jié),以兩個“悄悄”緊承上一節(jié)的“悄悄”和“沉默”,而且與首節(jié)遙相呼應,但詩人的情緒已由淡淡的憂郁變得更加惆悵與傷感了。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 這首詩像一支優(yōu)美的樂曲,纏綿深婉的詩句隨著輕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來,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余音裊裊。

          B. 這首詩像一幅生動的畫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變幻與意象組合形成流動的氣韻,艷麗而又幽雅,飄逸中見靜穆。

          C. 這首詩具有完美的形式結構,每節(jié)詩四句,每個詩句基本上由三頓構成,勻稱,和諧,于清新活潑中求整飭。

          D. 這首詩極好地體現(xiàn)了新格律詩派獨特的美學追求,但惟美主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表達。

          3, 識記訓練:背誦本詩。

        《再別康橋》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徐志摩及詩歌背景;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主題;感知詩歌“三美”;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熟讀、欣賞和背誦中,深切體會作者的情感,欣賞詩歌的美。

          3、情感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的離情別緒,體會作者深深的眷戀與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體會詩歌的“三美”。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詩人:

          1、徐志摩的人生信仰:

          自由之夢——優(yōu)裕的家庭、豐富的游歷、超群的才華——飛翔

          愛之夢——原配:張幼儀、靈魂伴侶:林徽音、夫人:陸小曼——破滅

          美之夢——新月詩派代表詩人:《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蘊積

          2、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段鼰熍c文化》

          康橋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人文氛圍,還有與林徽因那段甜蜜的歲月,都讓徐志摩念念不忘。這段日子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喚醒了他的詩魂,成為他的“故鄉(xiāng)”“康橋理想”。

          1、1922年,第一次離開劍橋,寫下長詩《康橋,再會吧》。

          2、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國,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的康橋》。

          3、1928年,第三次去劍橋,告別劍橋,留下佳作《再別康橋》。

          二、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播放朗讀視頻,自由跟讀,體會情感。

          三、品讀意象,領略“三美”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八篇】相關文章: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九篇12-22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8篇11-13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九篇12-17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6篇11-15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9篇11-12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六篇11-04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7篇11-03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7篇10-25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8篇10-24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八篇10-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