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通用1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再別康橋》選自于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抒寫了詩人1928年秋重返英國劍橋大學,故地重游時的感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這首詩音韻和諧、意境優(yōu)美,在樸素的詩句中把對康橋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再別康橋》代表了徐志摩的藝術成就,也代表了中國新詩的藝術成就。
二、說學生
對八年級學生來講,這首詩極易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但由于對現(xiàn)代詩知識掌握不多,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往往留于膚淺,蜻蜓點水,走馬觀花,難以深刻把握詩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把握詩中的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由于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詩歌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抽象難懂,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抓住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美。
四、說方法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朗讀法和討論點拔法來達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具體說一下教學過程
首先,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再別康橋》。讓學生說一說這首歌的演唱者是誰,在學生答不出來的情況下,我再順勢導入:的確,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首歌的演唱者己經漸漸為人們所淡忘,但是,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們總會想起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就是徐志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徐志摩的名篇——《再別康橋》,去感受那一段柔美的康橋情結。通過這樣的導入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引發(fā)其閱讀期待。
接下來,本著知人論世的原則,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簡要介紹英國劍橋大學以及徐志摩在此的求學經歷,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深情朗讀,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再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并談一談對全詩的整體感受。為進一步理解詩歌作鋪墊。
第三步: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走進意境,感悟詩情。
這首詩的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康橋景色“美麗”和“寧靜”這兩個特點,引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是一首離別詩,人們常說“多情自古傷離別”,但這首詩卻并沒有像傳統(tǒng)的離別詩那樣過于注重傷感凝重的情緒的`渲泄,而是側重于對離別之地的自然景色的描寫。那么詩中康橋的哪些景物讓你感受到了美?請學生默讀全詩展開豐富的想像,將文字轉化成畫面,并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從而引導學生抓住“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陰下的一潭”等景物進行深入的品讀。在此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點拔和指導,使學生初步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首詩里,詩人之所以能將原本平常的自然景物寫得如此之美,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在對景物的描寫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愛之情,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進而使學生明確:像金柳、青荇、深潭等這些被賦予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叫做——意象!耙狻 即詩人的主觀情意;“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詩歌往往是借助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的。此時,可以再聯(lián)系一下,曾學過的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渭城朝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句,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意象的理解,從而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接下來,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康橋的景色,除了“美麗”之外,還有一個突出特點是什么呢?(寧靜)引導學生抓住開頭的三個“輕輕的”和結尾的兩個“悄悄的”,通過反復朗讀和小組討論來體會詩中所渲染的寧靜的氣氛。進而使學生認識到這種“靜”與詩人的情感二者之間的關系。即:詩人不忍讓自己的離別破壞這種境界,即使是揮揮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點喧嘩,輕輕地來,輕輕的走,輕輕的告別和揮手,此時此刻,無聲的悄悄是一首深情離別的歌,無言的沉默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至此,學生領悟了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所以,整首詩的教學,我實際上是按照由抓住物象——理解意象——體會意境——感悟詩情的順序展開的。之后,全班有感情的齊讀全詩,再次領悟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懷,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
最后進行課堂小結:
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康河的美麗與寧靜,作者對于康橋這個自己曾經獲取青春生命乳汁的地方,這個曾給予自己智慧與自由情懷的美麗母校,表達了深情的贊美、無限的眷戀。
作業(yè):課外閱讀徐志摩的《沙揚娜拉》并與本詩進行比較。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本課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詩歌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典范例文,它是“新月詩派”徐志摩的傳世之作,以離別康橋時的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獨抒性靈柔美飄逸的風格特點。
二、說學生
1、學生在前一課《沁園春長沙》的學習過程中已對“意象”有初步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誦讀技巧。
2、高一新生對學習抱著極大的熱情,對老師和同學也有新鮮感,能積極地參與討論,課堂比較活躍。
三、說教學目標
1、品析“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掌握誦讀技巧: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表達詩人豐富的情感,為單元活動“詩歌朗誦比賽”做準備。
四、說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點:“繪畫美”中對詩歌意象的把握。突破方法:采用合作探究法,通過學生小組討論,進而分析、歸納。
難點:讀出詩人的情感。突
破方法:
、俨捎帽容^法,通過名家朗誦、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學生的自讀找出差距,細細體會提高自己的誦讀技能。
、诶蠋熤苯又笇В覍⒆裱霸鯓幼x――為什么這樣讀”落實誦讀技巧。
五、說教法和學法
1、誦讀法:有名家朗誦、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多種形式。
2、合作探究法:
①老師根據(jù)重難點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
、谛〗M派代表上臺展示成果,其他小組可以補充。
、劾蠋燑c評,多肯定激勵學生。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
六、說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七、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任務:
1、完成目標一:品析“三美”
2、落實重點:“繪畫美”中對詩歌意象的把握。
1、以播放歌曲《再別康橋》導入新課(3分鐘)
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并引起學生的好奇“詩歌也可以唱?”
2、簡介作者:配以熱播劇《人間四月天》的劇照用講故事的形式來介紹。(2分鐘)
部分學生看過這部電視劇,即使沒有看過,對其中的主要演員黃磊、周迅也比較熟悉。這些唯美的圖片更是能喚起學生對徐志摩的好奇心。介紹時不回避詩人的情感經歷,向學生講述志摩的愛情故事,強調兩位重要女性對他創(chuàng)作的影響,有利于學生更全面的了解詩人和他的創(chuàng)作。
3、朗讀課文:首先播放錄音,然后學生試讀。(4分鐘)
讓學生再次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并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同時先聽名家誦讀,再到自己讀,有一個比較,學生會自主地總結誦讀技巧。
4、進入重點的分析“對意象的把握”,運用的學法是“合作探究法”“比較法”“聯(lián)系上下文法”。(25分鐘左右)
我設計的問題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蘊含作者的情感是?
學生分小組討論,老師巡堂適當?shù)膮⑴c討論,目的在于①了解討論進度、正確度,②對討論得比較熱烈的小組給予鼓勵,對討論得比較安靜的小組給予指導,總之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
對討論結果的設想是:根據(jù)前一課《沁園春長沙》中學到的有關“意象”的知識,從課文中不難找到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根據(jù)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和聯(lián)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個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是:發(fā)言人不能準確簡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記錄員不能抓住關鍵詞板書。這需要老師的引導與完善,相信隨著“合作探究法”的全面開展和同學們的.多次鍛煉,這個問題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5、過渡到目標一——品析“三美”(4分鐘)
先總結以上意象都可以組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如“揮手作別云彩圖”“河畔金柳倒影圖”,然后指出這就是本流派主張的“三美”之一——畫面美。進而欣賞這首詩歌的另外“兩美”——音樂美和建筑美。
“音樂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導學案》中也有詳細的講解,所以老師在這里可以點到為止。
6、作業(yè):(2分鐘)
、賴L試朗誦全詩,要求抑揚頓挫地讀出詩人細膩豐富的情感。
、谡n后閱讀張貼的打印稿《古代送別詩歌20首》、《徐志摩詩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詩歌素材。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完成目標二——掌握誦讀技巧,也就解決了難點——讀出詩人的情感
1、通過填空復習重點導入:作者選擇了________意象,運用了________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________起伏情感。(2分鐘)
請一個成績中等偏下的同學來講臺上書寫,了解同學對上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同時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到課堂中來
2、完成目標二——掌握誦讀技巧,運用的學法是:朗誦法,比較法(與名家朗誦、老師范讀以及《沁園春長沙》的讀法比較),想象法(想象自己是那個時候那個地方的那個人)。(25分鐘左右)
我的步驟是:
、冽R讀:了解同學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谡堃粋同學來試讀,根據(jù)在《沁園春長沙》中學到的誦讀技巧讀出詩人的情感。
、蹖W生點評“哪些讀得好,哪些讀得明顯的不對”并讓指出不對的同學重讀一下,對有爭議的地方老師適當指點。
④聽名家誦讀
、堇蠋熃Y合詩情,逐節(jié)逐句進行誦讀指導并范讀(提醒學生做筆記),學生當堂試讀。
如第一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地”,這個詞要用輕柔舒緩的語調,仿佛詩人緩慢而輕柔的步履,讀出詩人那種依依不舍的情感。第二節(jié)“新娘”這個詞要讀出驚艷的喜悅,聲音比較柔美,此時詩人仿佛又回到過去的美好歲月,無比陶醉與幸福。
⑥小結誦讀要點。
3、疑點解析:學生提出問題,原則上讓其他同學來回答,老師只作引導。(5—10分鐘)
4、作業(yè):(3—5分鐘)
、僬n外拓展:閱讀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寫一篇鑒賞短文。
目的:因為在第一課后寫過《老馬》的鑒賞短文,所以這里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增強動手寫的能力。
、诒痴b《再別康橋》
③完成《固學案》相關練習
八、說板書設計
1、借代比喻擬人比喻
繪畫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三美”音樂美——韻律和諧,回環(huán)往復
建筑美——節(jié)的勻稱,句的整齊
2、作者選擇了云彩金柳青荇清泉等意象,運用了借代、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康橋難分難舍、歡喜眷戀、興奮高歌、情緒低落、悄然作別的起伏情感。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3
大家下午好!
我說課的篇目——《再別康橋》。(課件展示題目)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說教學板書四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點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課的前提。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鑒賞的開始,對整個文學鑒賞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对賱e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鑒賞其他現(xiàn)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契合了新課標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詩歌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可以說是詩壇的一棵常青樹,因為它始終回蕩著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特點!对賱e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
2、說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象和意境、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以上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本文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獨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標:
掌握誦讀技巧。初步學習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
。3)、情感目標:
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3、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領悟詩情,賞析詩歌畫面、詩意美。
教學難點: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二、說教法與學法
由于高一年級學生對詩歌鑒賞尚處起步階段,因而在課堂上,老師應將鑒賞搞得生動活潑,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他們愿聽愛讀,積極主動地鑒賞作品的習慣。加上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反復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2、問答欣賞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進行賞析并對重要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進行審美體驗。
。场⑻骄渴綄W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體現(xiàn)的作者情感進行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4、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它音形色兼具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景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利于學生形象直觀地把握課堂內容。
學法:反復誦讀品語言,聯(lián)想想象賞畫面,知人論世悟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于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步驟來完成教學過程,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第一步:導入新課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相關劇照 ,這樣能引起同學對劇情的回憶,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作者簡介。
力求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的介紹方式,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的生活、情感經歷,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這一步驟即所謂“知人論世”,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情感。
第三步: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jié)、重音、基調)再讓學生伴隨優(yōu)美的樂曲進行誦讀,從而感受詩歌的音樂魅力。反復誦讀,是學生學習詩歌的基礎,同時,也契合了大綱中重視感悟、熏陶和語感培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
第四步:激發(fā)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該充分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每一節(jié)詩歌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并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合圖片畫面,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詩歌內容,并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重要意象,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第五步:比較閱讀,體會建筑美。
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詩的建筑美,我選取了王維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進行結構上的比較。通過比較,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本詩的結構特點: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筑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建筑美。
第六步:揣摩作者情感,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
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作者與康橋的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較為輕快的情調。為了便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和詩中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我從中國詩詞中篩選了以下幾個將離愁寫得黯然銷魂的詩句,與《再別康橋》進行比較,以便學生把握本詩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以突破教學難點:
課件展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第七步:結合畫面,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配樂試背全詩,再次整體感知詩歌的詩意美。
第八步:遷移應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詩派是新詩史上極為重視形式美的一個流派。通過學習《再別康橋》,可以從中體會到新詩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筑美,也使學生對詩詞格律的認識有了更多的了解。為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再用多媒體展示徐志摩的另外首詩《沙揚娜拉》,感受新詩的特點和“三美”,并留課后作業(yè):從內容、形式、意境等方面比較兩首詩歌的異同。
四、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yōu)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于學生學習。根據(jù)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過程,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4
一、教學理念
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
開放自主協(xié)作,培養(yǎng)會學。
聯(lián)想探索實踐,鼓勵善學。
二、說課標與教材
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再別康橋》一詩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对賱e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對詩歌學習的要求,將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反復朗誦,體驗詩的節(jié)奏、韻律,體會作者濃郁的感情。
2、感知和品味詩歌語言,咀嚼詩歌的意境之美。
3、讀出詩味,領悟詩意,陶冶性情。
四、說重點難點
學生喜歡故事性的文章,對詩歌的抽象性可能會產生畏懼心理,對課文提不起興趣,或者只能走馬觀花,難以深入體會詩歌的感情,鑒于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教學重點: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品析“三美”,感受藝術性。
教學難點: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通過學習來掌握現(xiàn)代詩閱讀的方法。
五、說教法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理念告訴我,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fā)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歷,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根據(jù)以學定教的原則,本課特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第一、誦讀法。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要品位詩歌的語言美,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感情,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誦讀是詩歌教學不可或缺的方法,我遵循“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處理”逐字逐句落實朗讀,在分析中完成教學目標。課堂上,生自讀、師范讀;個別學生試讀,齊讀、背讀將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發(fā)現(xiàn)問題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考,當然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哪繕丝刂疲駝t將流于為提問而提問的形式。
第三、欣賞聯(lián)想法。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ppt的介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的賞析和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受到審美的體驗。
第四、探究法。抓住詩中的關鍵字句進行推敲、點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情感和主題的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多媒體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
六、說學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要重要得多。
1、誦讀法: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聯(lián)想鑒別、協(xié)作探究。徐志摩是現(xiàn)代詩壇獨具魅力的詩人,單憑一首詩是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鑒別能力,我們引入聯(lián)想比較法。學生可課外查尋有關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另外可以引導喜愛徐志摩的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詩并作進一步深人鉆研。
實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探究
七、說教學過程
導、說、聽—看、讀—感、品—悟、議—賞、寫—拓、誦、結、做
根據(jù)“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于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步驟來達到教學目的:
1、導一導:
情境導入意在能讓學生盡快走進文本和徐志摩的內心世界,體味他的那份淡淡哀傷、那份戀戀不舍。因為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自然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投影并書寫課題《再別康橋》,展示學習目標)
2、說一說:
學生說說自己所知道的徐志摩,自己所知道的《再別康橋》。在此借用課件展示徐志摩的簡要情況和劍橋大學校園的圖片,即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康橋情結”。用多媒體以文字形式展示時代背景。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知人論事”在文學作品類的教學中是必要的。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因而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3、聽一聽、看一看
。ㄕJ真聽范讀錄音)正音,為情讀奠基。理解題目,明確題目中的“再”,是詩人第二次離開,如今情難自控,再次揮筆成詩,可見作者對康橋的依戀。作者告別的對象不是人,而是物,是優(yōu)美寧靜的康橋風光。就這點此詩較之于一般的離別詩,就顯得新穎而又含蓄!对賱e康橋》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明白這是20世紀中國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猶如一首輕柔優(yōu)美的小夜曲,詩人的自由天性、瀟灑飄逸的風格與康橋寧靜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融會成了別具一格的詩境之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jié)、重音、基調)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感受到詩歌的音樂魅力。
4、讀一讀、感一感
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入情入境地朗讀)學生自由朗讀并交流誦讀感受,讓學生與范讀錄音比較找出差距。能夠明確詩的特點:
(1)、節(jié)奏輕盈舒緩,情感與景物和諧統(tǒng)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2)、這首詩感情很真摯。(邊讀邊想象)本詩基調:含有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對康橋風景的贊美和深情。(感情變化:依戀—歡欣—陶醉—執(zhí)著—激動—沉默—平靜)(重點:彩夢————尋夢—————夢醒)
5、品一品、悟一悟:
激發(fā)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把全詩分成七幅畫面,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詩歌每一幅畫面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并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受到審美的熏陶。
6、議一議、賞一賞:
《再別康橋》的美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在比較閱讀中,體會建筑美。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詩的建筑美,我選取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格律詩《望洞庭》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新格律詩的結構特點: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筑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建筑美。
7、誦一誦:
跟著音樂再次走進課本深情誦讀(配肖邦的《小夜曲》)。再次感受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播放黃磊演唱的歌曲《再別康橋》,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
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我從中國詩詞中找了幾個寫黯然銷魂的離別的詩句,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柳永《雨霖鈴》)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通過比較是學生深入體會到《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學生可以準確把握這首詩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
8、結一結:
詩者如酒,品詩如品酒,我們用“品”酒的心情品味了詩歌,品出了盎然的詩意?禈颉娙艘磺忻篮蒙畹拇~,是詩人理想王國的象征!对賱e康橋》——詩人美好生活的悼亡曲,康橋理想的告別曲。這首優(yōu)美而哀婉的抒情詩的獨特的魅力就在于它是詩人性靈的詩化,也是詩人執(zhí)著追尋單純信仰——愛、美和自由的歌吟。
師生同送文本,并情深朗讀:詩歌是油彩,它給生活帶來絢爛;詩歌是清泉,它給心靈帶來滋潤;詩歌是星,引你走出暗夜;詩歌是霞,為你映亮黎明;詩歌是火,燃起燎原的熱烈和豪放;詩歌是水,漾出無邊的風月和柔情。來吧,燃燒你的熱血,放飛你的生命,敞開你心扉,傾吐你的心聲。張開你的口,在空氣的樂譜上,寫下你第一組明麗的音符,揮運你的筆,在紙張的天幕上,綴上你第一串閃亮的星星!
八、說練習設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此我設計了寫一寫、拓一拓:
1、帶著自己的理解將自己喜歡的那一節(jié)改寫成一段情景性的描寫
。╬pt參考:微風輕拂,水波輕漾,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像在輕舞,又像是嬰兒在母親的懷中撒嬌,在這美麗的柔波里,我心甘情愿地做她懷中的一條嬌嫩的水草。。
2、對第六節(jié)進行仿寫。
最后設計了做一做:(二選一)
1、模仿本詩歌,用幾個意象表達內心的某種情緒,寫一首現(xiàn)代詩。
2、有人說:“讀《再別康橋》這首詩,能從詩中感受到面對精神歸宿時的心靈的平靜”結合你對詩的理解,寫出你的讀后感言。(讀完《再別康橋》,那優(yōu)美的意境,給予我心靈的平靜,就像一片靜湖的水面被蕩出的波紋舒緩地傳播著湖底的音籟,許久以后,似乎還沉浸在那溫馨的碧湖,讓人流連忘返…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二首詩歌,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主要學習現(xiàn)代新詩,要求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詩歌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品味詩的意象美,體悟詩人的真情;
2、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主動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反復朗讀,品味現(xiàn)代新詩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jié)課的訓練重點是把握詩歌意象,體味詩歌情感。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2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3配樂朗讀法——反復朗讀,深入體會。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體會詩歌感情已經成為這節(jié)課教學的首要任務。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討論法、朗讀法、聯(lián)想法,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能力,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四、教學程序:
這首詩歌我準備用一課時的時間處理完,內容不多,但是重點得突出。具體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胄抡n,激發(fā)學生興趣
上課之前,我會給大家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里一首歌曲,詞是徐志摩的詩歌《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曲是專門為這首詩歌以及徐志摩本人而作,感情舒緩,意境朦朧,這首詩很能代表徐志摩,可以說是他的“標簽”之作。通過歌唱更添上幾分詩歌的"夢"態(tài).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劇的人,或許可以從中捕捉到一些關于這段羅曼史的影子。徐志摩是個追求愛、自由和美得多情才子,通過這首歌曲將學生帶入詩人豐富的感情世界。
導入語:“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是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被胡適稱為“情圣”和“詩圣”的詩人徐志摩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追求愛、自由和美得詩意的內心。
。ǘ┱w感知,讀中學讀
給一段音樂,讓學生自讀詩歌,在讀的過程中分析詩歌基本感情,然后討論交流,說出詩歌感情基調以及朗讀時應保持怎樣的語調和節(jié)奏。
首段三個“輕輕地”顯出旋律輕快柔和,即抒發(fā)了作者對康橋的依依不舍,又奠定了全詩哀而不傷的基調。
感情:離而不傷,別而不愁
總體語調:舒緩低沉
節(jié)奏:輕柔和諧
(三)研析結構,分析意象,精讀感悟
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彼栽谶@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從分析意象出發(fā),指導學生邊讀邊悟情。
1、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币簿褪钦f在表情達意時,往往要選擇典型景物來表達特定感受,這些典型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景物,我們稱它為意象。那么這首詩選擇了哪些意象來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品味詩歌意象上的繪畫美,詩的語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詞語: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軟泥上的青荇、彩虹似的夢、青草、星輝斑斕;這些意象清新飄逸,寄托了作者依依惜別的深情。
對比: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柳永《雨霖鈴》)
離別的對象不同: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感情“離而不傷,別而不愁”。
2、詩人既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又“不能放歌”,為什么如此的矛盾呢?
介紹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寫于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保ā段鼰熍c文化》)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梢哉f,“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
因此,可從徐志摩故地重游百感交集,無從說起:六年來的情感經歷生活感受縈繞腦海,欲說還休——語言在復雜的情感面請意境失去了力量,只能是彈奏深幽低回的心曲。
3、朗讀詩歌首尾兩節(jié),比較作者在煉字上的不同,并品味詩歌語言的音樂美(押韻;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回環(huán)復沓)
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了詩人許多美好的印象,如今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用上心頭。明明是那么濃烈的惜別之情,詩人卻把它化作一片西天的云彩,輕輕地招一招手,悄悄地揮一揮衣袖,悄悄地走了,就像輕輕地來一樣。多么的灑脫、飄逸!在這種人情、景致兩心相知的境界中,我們感悟到一種悠遠淡泊但是又執(zhí)著堅定的意念,人世總有別離,但情致性靈卻天長地久。
詩人最后是“悄悄地”走了,從第一節(jié)“輕輕地”變?yōu)樽詈蟆扒那牡亍,在原來的輕柔惜別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層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又顯得比“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更為灑脫。進一步體會詩歌哀而不傷的感情。
4、綜觀全詩,發(fā)掘詩歌的建筑美(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并聽配樂朗誦,觀看康橋美景。
。ㄋ模、作業(yè)布置:
一節(jié)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朗誦并背誦徐志摩詩歌《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這一聲珍重里有密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6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對象分析
《再別康橋》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高一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fā)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歷,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2、教材地位及作用
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本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对賱e康橋》安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讀課。雖然本詩向來眾說紛紜,但其藝術之美人所共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因此,從語言賞析入手,從情感體驗切入,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本課體會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多方面感受體悟詩歌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教學目標
由于本詩是高一學生學習的第一首現(xiàn)代詩,為了讓學生掌握現(xiàn)代詩歌學習方法,從而能廣泛欣賞詩歌,因此將本詩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認知目標:品意象,繪意境,悟真情。
②、能力目標:新詩的欣賞方法。
③、德育目標:培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高中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他們產生了對教師的過多依賴,從而缺失了對大語文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能力。針對此種情況將本課重難點設定如下:
教學重點:1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
2 賞析詩中的畫意美、詩意美。
教學難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二、教法分析
1、誦讀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尤其是《再別康橋》這樣一首意境很美的詩歌,更需要通過誦讀去感受詩中的情感、韻味,把握其中的美!墩Z文教學論》中指出:“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夠激發(fā)美感,喚起內心視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葉圣陶先生也提倡過“美讀”的方法。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應該是重要的一環(huán),反復地誦讀作品,在誦讀中把握詩的韻味。誦讀法既是教法也是學法。
2、情境教學法
(1)《再別康橋》猶如一幅極富美感的圖畫,教學中可采用情境教學法激勵學生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這幅畫面立體生動,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深深體會這首詩的意境美、詩意美。
(2)用富有文學意韻的語言來組織教學,并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建立立體可感的視聽形象,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學情學法分析
分析:農村初中的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詩歌并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可能雖能讀下去,卻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針對學生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決定在誦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采用以下學法:
1、聯(lián)想鑒賞法
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形成有形的圖畫,仔細揣摩、品味、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之處,陶冶情操,增強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2、比較鑒賞法
讓學生學會將這首詩與其他描寫離別詩句的比較,更好地把握《再別康橋》這首不同于其他描寫離愁別緒哀婉、 纏綿、傷感的特點:哀而不傷,帶有一絲惆悵,幾分飄逸。從而領會詩中的詩意美。
四、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采用以下教學步驟:
(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
從播放徐志摩的另一首詩《偶然》譜成的曲子導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詩人徐志摩與康橋“偶然”“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他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讓我們與徐志摩一起《再別康橋》(板書課題和作者)
設計意圖: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優(yōu)美的畫面及柔美的音樂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淡淡的憂愁的境界。多媒體展示歌詞,教師恰當?shù)你暯诱Z,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
(二)時空鏈接 走近作者
(1)簡介徐志摩。
(2)關于再別康橋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穿越時空與徐志摩展開對話,順著學生的發(fā)問,導出問題,先讓學生自行解決,老師歸納。并用幻燈片展示。盡可能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知人論事”在文學作品類的教學中是必要的。因為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三)誦讀涵詠 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
(2)個別朗讀。
(3)名家范讀。 [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黃磊在劇中對這首詩的朗誦。讓學生找出朗讀差距,進一步把握這首詩的朗讀情感,同時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掃清字詞的障礙。]
(4)配樂朗讀。 [我為這首詩的朗誦配上《人間四月天》的主題音樂。在纏綿、惆悵而又帶有輕靈、飄逸的音樂中,教師進行示范吟誦,注意節(jié)奏、輕重、情感,讀出音韻美,營造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帶動學生有感情朗讀。]
(5)學生齊讀。
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默讀可以讓學生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情感,個人讀可展示個性,音樂制造了情境,范讀激發(fā)了美感,齊讀引起群體感受。在“美讀”中解決教學重點1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朗讀已為學生們對詩的理解做了鋪墊,同時又為下文對詩意的鑒賞蓄勢。(學生帶著對康橋的憧憬進入--
(四)激發(fā)想象 賞景悟情
A、品意象
(1)詩中直接描寫康橋的景物的有哪幾節(jié)?(2、3、4節(jié))
(2)如果把這三節(jié)的內容換成三幅畫,我們可以選取哪些景?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學生思考,小組交流,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老師要引導學生選好景點,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尤其是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對畫面加以具體的描述的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根據(jù)新課標教學建議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自由朗讀這三節(jié)詩。
(3)更進一步思考:詩人告別康橋時為什么不選取周圍的.建筑、那里的人們,而是選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
目的: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段學習從詩歌畫面美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意象選擇營造的意境,并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營造追求語言美的課堂氛圍。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較好體現(xiàn)。并解決教學重點2 賞析詩中的畫意美、詩意美。
B、悟真情
步驟:將全詩分為三個版塊,分別賞析。抓住詩中意象,賞析重點詞語,把握詩人情感變化。
第二、三、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新娘”“水草”“蕩漾”“招搖”“甘心”等詞語,把握詩人情感的變化:由依依惜別時的感傷無奈而陶醉留戀于康河美景。
第四、五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放歌”“笙簫“夏蟲”等詞語,體悟詩人情感的發(fā)展高潮。
第一、七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三個“輕輕的” “悄悄”“不帶走一片云彩”詞語通過比較第一節(jié)和第七節(jié),體悟詩人離別母校之時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同時感受詩歌的回環(huán)之美。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依據(jù)新課標所要求的“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但凡讀懂了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不一句一句地反復咀嚼,只是一路順暢地讀下去,結果什么也得不到。詩歌濃郁的情感、跳躍的形象、凝練的語言,決定詩歌教學的特點: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啟發(fā)聯(lián)想、再現(xiàn)形象,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關鍵。教師的講與新課標提倡的學生探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讓思考深入,以求突破本課的難點: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五)比較閱讀,剖析情感
《再別康橋》是一首離別詩,古代描寫離別的詩句你知道哪些?試著比較異同。
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尋找有關詩詞名句,擴大課堂的容量。讓學生通過對比探究離別之情的不同,體會這首離別詩不落窠臼的高明之處。(課堂教學任務到此基本完成,如何達到DD
(六)余音繞梁 收束全文
詩人離別康橋時不帶走一片云彩,他離開人世時也不帶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因為飛機失事,那一年他才35歲。胡適飽含淚水寫下《追悼志摩》:“志摩走了,他帶走了這個世界上的全部色彩……”
詩人雖然過早地離去,但是他的名字、才氣,他的詩情、他的浪漫卻留在了人世,他的《再別康橋》成了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與仰慕。
在這種氣氛的渲染下,老師與學生齊讀《再別康橋》(配《人間四月天》的主題音樂)。 在濃濃的詩意中結束對這首詩的學習。留給學生更多的感染,更多的回味。以期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七、評價與反思
《再別康橋》是一首精美的詩,因此,在說課方案中,我確立了朗讀——鑒賞——比較這一教學思路,將朗讀和鑒賞作為教學的重點,尤其是采用了不同的朗讀方式,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朗讀中從語言層面理解詩歌的內容,用心去體驗詩歌的情感,品味詩歌的語言和音樂美。在教材處理上,摒棄一般的從詩歌的開頭講到結尾的方式,從詩的中間入手,再說開頭和結尾,這主要是根據(jù)詩的結構特點來確定的。直接抓住康橋的景物描寫進行鑒賞,充分欣賞這首詩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7
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再別康橋》(板課題、作者),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一說這堂課的設計:一、說教材;二、說教學方法;三、說教學過程;四、說教學理念。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教材!对賱e康橋》是技校一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是必讀課。這首詩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对賱e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明確了詩歌閱讀的標準:“初步理解詩歌的意象及語言特點,能夠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备鶕(jù)這個要求,結合《再別康橋》情景交融的特點,我期望學生在學完這節(jié)課后,能達到以下目標(課件)知識與技能:
。1)品味詩的意象,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真情。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比較喜歡故事性的文章,對詩歌的抽象性可能會產生畏難心理,對課文不感興趣,讀不下去,或者雖能讀下去,卻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深入體會詩歌的感情。針對學生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我確立本課重難點如下:(課件)
教學重點: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品析“三美”,感受藝術性。
教學難點:意象的把握與品味。
二、說教學方法
。ㄒ唬┱f教法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根據(jù)我們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課件)
第一,以誦讀為主。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讓學生在誦讀中從語言層面理解詩歌的內容,用心體會詩歌的情感,借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在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朗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將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聯(lián)想法。詩歌比較抽象,因此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第三,探究法。引導學生抓住詩中的關鍵字句進行推敲、點評,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詩歌的內容。
(二)說學法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里說:“請您毫不猶豫的在課堂上擠出時間讓學生主動掌握知識吧,那樣將得到百倍的補償。”根據(jù)這個建議,結合我們學生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內容,主要運用以下學法:(課件)朗讀理解法、質疑提問法、自主討論探究法。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提出問題,共同討論,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過程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ㄒ唬⿲дZ。有句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從一部以徐志摩為題材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劇情介紹開始,播放主題歌,給學生全新的視聽感受。這樣便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順利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ǘ┙酉聛砭瓦M入了教學過程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由《人間四月天》順勢介紹作者徐志摩的簡要情況,課件展示作者的照片和康橋的優(yōu)美圖片,讓學生熟悉詩人,對詩歌的內容有一定的感知。(課件)
。ㄈ┰姼枥首x。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朗讀法。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請學生欣賞配樂朗誦,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把握這首詩的情感,同時掃清字詞的障礙。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jié)、重音、基調),最后學生齊讀。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對詩歌內容逐步的理解,同時又為下面對詩意的鑒賞蓄勢。
(四)整體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在讓學生誦讀的基礎上暢談朗讀體會。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為了便于學生準確把握,我從中國詩詞中找了一些寫黯然銷魂的離別的詩句,讓學生進行比較,從而體會這首離別詩不落窠臼的高明之處。(課件)這個過程解決了教學重點之一“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
。ㄎ澹┠敲唇酉聛戆才诺膬热菥褪侵v解教學的第二個重點:“三美”的品析。(板書:“三美”)首先,分析詩的音韻、節(jié)奏和結構,體會“音樂美”(板書:美在語言——音樂美);第二,抓住具體意象,體會“繪畫美”(板書:美在意境——繪畫美),這里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那么我將怎么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呢?先給學生講意象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把握和品位詩中的意象。采用“探究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詩人的哪些情感,進而體會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在學生討論后,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對他們的答案適時肯定或點撥,真正做到蘇霍姆林斯基所建議的“善于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教學經驗!弊詈蠼處熆偨Y本詩的意象:云彩、金柳、水草、水波和星輝。(課件)第三,分析段落、句子,體會“建筑美”(板書:美在形式——建筑美)。我將這些內容作為本課的板書設計,因為它能夠直觀地體現(xiàn)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六)在講完詩歌的內容之后,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康河的圖片,(課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背誦。
。ㄆ撸榱送卣箤W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我布置課外作業(yè)題: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比較賞析。(課件)要求學生討論后下次課推舉代表發(fā)言。
四、說教學理念
最后,說一說我的教學理念。我對“教學”的認識是: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教”是為了“學”,“教”應服務于“學”。因此,我在實踐中努力遵循“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備課時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想一想,對這篇課文,我怎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做到“互講互聽”、“互啟互發(fā)”,我的目標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更期望實現(xiàn)的目標是讓學生都喜歡語文!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大家!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品味詩的意象美,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喜歡故事性的文章,對詩歌的抽象性可能會產生畏懼心理,對課文提不起興趣,或者只能走馬觀花,難以深入體會詩歌的感情,鑒于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教學重點: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品析“三美”, 感受藝術性。
教學難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 說方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采取如下辦法:
第一,以誦讀為主。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要品位詩歌的語言美,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感情,誦讀是必不可少的。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將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聯(lián)想法。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第三,探究法。教師抓住詩中的關鍵字句進行推敲、點評。
四、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1、導入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2、分步實施:
第一步:課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紹
第二步:詩歌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并背誦
第三步:整體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在讓學生誦讀的基礎上談朗讀體會。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為了便于學生準確把握這首詩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
第四步:把握與體味詩歌的意象美。先講意境和意象的含義(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然后引導學生感受詩中的意象美。
讓學生自讀,思考: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組討論交流))。
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詩人的哪些情感,進而體會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五步: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用與詩歌每一小節(jié)意境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
3、小結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現(xiàn)代詩歌,并分析詩歌的表達感情和寫作風格,同學們要學會這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4、作業(yè)設計
、 背誦課文。
、 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比較賞析。寫一篇賞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我的說課結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山水神韻第三課《再別康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設計思路這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再別康橋》是“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濃郁、雋永。這是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詩,此篇教材無論在本單元還是整個高中語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我所面對的是高一學生。從人的認知規(guī)律看,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我準備只花一個課時的時間來教學這首詩。但高一的學生對新詩這種新的文學樣式接觸不多,因此,對現(xiàn)代詩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會有些困難。針對上述學生情況,結合新詩的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生能夠從音樂美、建筑美和繪畫美這三個方面分析詩歌的“美”。
(2)學生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兩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課前學生能夠收集作者、作品的相關資料,課上反復朗讀《再別康橋》,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詩歌意境和詩人心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徐志摩真摯熱烈的浪漫主義個性,了解作者對母校劍橋大學的一片深情和無限崇敬
(三)重點難點
1.重點:《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和繪畫美以及詩人獨具特色的意向選擇。
2.難點:從詩人獨具特色的意向選擇來感知“三美”。
“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是“新月派”代表詩人聞一多先生在他的論文《詩的格律》中所強調的。音樂美強調音節(jié),繪畫美講求辭藻,建筑美則要求節(jié)和句的勻稱,這是“新月派”創(chuàng)作的理念,因此“三美”的感知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同時,中國古代離別詩不勝枚舉,徐志摩作為一名留洋英國的學者,他對中國傳統(tǒng)離別詩歌意象的繼承和對外國詩歌意象、的借鑒必有其獨到之處,因此,這也是重點之一。但是如何從詩歌的意象來感知一個詩派的創(chuàng)作理念,即如何從形象思維轉換到抽象思維,這對于高一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者詳細分析和引導。
二、教法學法
1.教法:采用“研究體驗式”創(chuàng)新教學法。這其實也是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使他們學會自己主動探索知識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因此我將具體采用以下教學方法:朗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比較法、視聽結合法。
2.學法:主要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前找有關本課的相關資料,課堂上則要積極參與討論,課后根據(jù)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yè)進行鞏固和遷移。
三、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我主要的準備工作是備好課,做好PPT課件,找到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黃磊扮演的徐志摩在作別康橋時的朗誦片段,同時找到《再別康橋》的英文版朗誦和原文,并盡可能多的掌握有關徐志摩的創(chuàng)作情況和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與之相關的材料。在課前兩天布置學生預習該課,讓他們能主動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關資料。
(二)課堂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先設置三個問題:詩歌的感情基調怎么樣?從詩歌的開始到結束,這種感情有否發(fā)生變化?如果有,是怎么變化的?播放黃磊朗誦的視聽結合的《再別康橋》,讓學生視、聽、觸三覺結合,初步體會詩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作者簡介
聽完學生的回答,老師加以引導,對作者徐志摩的經歷、思想和創(chuàng)作情況以及本詩的寫作背景進行補充式介紹(因為課前已讓學生自己去查找相關資料)。在這里特別要強調“康橋情結”,這樣同學們能夠對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有一種宏觀上的了解,便于接下來詩歌的整體賞析。
3.整體鑒賞
(1)朗誦全詩。
、僮寣W生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②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2)鑒賞《再別康橋》。
①宏觀上明確: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從每一詩節(jié)入手,我?guī)е鴮W生一起分析詩歌每一節(jié)的內容大意。
、谖⒂^上,從詩歌的意象入手:在幻燈片上列舉中國古代離別詩的意象,讓同學們了解意象的疊印才使得詩歌充滿美感,然后由我分節(jié)朗誦詩歌,讓學生找出每一詩節(jié)的意象。
分組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蹚脑姼璧男问饺胧郑航榻B‘‘三美”。介紹‘‘新月派”這個詩派,重點是把聞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論進行分析。我認為在“三美”中,繪畫美最難,因此我重點分析本詩的繪畫美,而其余二美則由學生自己分析回答,我只加以引導和總結。
4.小結本文
5.布置作業(yè)。(知識拓展)
。1)閱讀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2)運用三美理論賞析聞一多《死水》,300字左右。
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進行拓展閱讀能力。
6.再次播放黃磊朗誦的《再別康橋》,在朗誦中再次體會并結束這一課。
四、設計思路
這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首先考慮到的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后結合教師的介人授課風格和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年齡特點來展開。在取得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同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讓同學們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并發(fā)展能力。
板書設計
詩歌三美:音樂美――音節(jié)(押韻)
建筑美――勻稱(句式)
繪畫美――辭藻(意象)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10
【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了解詩中的意象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意象美”
【學習方法】
以誦讀為主,反復朗誦鑒賞詩之美。
【導學過程】
一、 導入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板書:再別康橋)
二、 自主學習
1、了解作者及背景
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語速、節(jié)奏、情感。
3、朗讀比賽,注意感情與節(jié)奏。
4、分析鑒賞——感受意象美
(1)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3)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4)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A、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霸撇省北緛硎遣荒軒ё叩模欢娙藚s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shù)囊庀筮x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5)《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 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節(jié) 錯落排列 字數(shù)相近 回環(huán)呼應——建筑美
明確:首句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huán)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槃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環(huán)呼應、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2、語言:節(jié)奏感 旋律美 彈跳性——音樂美
明確: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如詩歌的第一節(jié),便三次用了“輕輕的”,這個形容詞,顯得節(jié)奏輕快、旋律柔和,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yōu)美的節(jié)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搖 彩虹似的夢——繪畫美
明確:八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畫面表現(xiàn)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披著夕
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跌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畫面美表現(xiàn)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11
教學目標:
一、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 品味詩歌生動形象的語言。
三、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了解學生重回母校的情況,結合學生再次離開母校時的感受導入新課。(去年的這個季節(jié),大家離開了伴隨你六年的母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來到了附中,(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大家有沒有從她的大門前經過或者利用假日重回母校去看看?)當你再次離開她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請用一個詞語來描述。生交流感受…...師引入:詩人徐志摩在告別自己的大學母?禈驎r,他的感情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詩歌《再別康橋》,來了解他的內心,體會他的感情。)(板題)
二、 解題,了解作者及作品寫作背景。
。ㄕl能解釋一下題目的含義?讀注釋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從注釋中的哪句話里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康橋的深情?)
1、 學生思考,交流自己的理解;
2、 老師點撥,總結:
再一次告別康橋或又一首告別康橋的詩。
兩次重返母校。
三、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生自讀詩歌,畫出重點詞語。
2、 聯(lián)系注釋、運用工具書,小組交流,掌握其讀音和含義。
3、 個別質疑,老師點撥,強調:
浮藻 沉淀? 長篙 ? 漫溯 斑斕 笙簫
4、 再讀詩歌:1)自由讀;2)個別讀,其他同學點評,強調;3)齊讀。
四、 理解體會,朗誦詩歌。
1、 你從中讀出了作者對康橋怎樣的感情?
2、 你認為應該怎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請任選一節(jié),從語速、語氣、語調、重音、停頓五個方面設計朗讀腳本,并進行朗誦。
1) 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老師點撥:依戀(眷戀)之情。
2) 老師示范設計一節(jié)朗讀腳本,并進行范讀。
3) 學生交流自己的設計,并進行朗誦,其他同學點評補充,再讀本節(jié)詩。
4) 老師示范朗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詩中景物,感受詩人的感情。
五、 品味語言,賞析詩歌。
1、老師任選詞句進行賞析示范;
2、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賞析;
3、個別質疑,師生共同探究解惑。
六、小組競賽,協(xié)作背誦。
七、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請大家發(fā)揮自己的寫作才能,創(chuàng)造性的寫一首小詩,來抒發(fā)你對母校的深情。
1、 學生動筆寫作;
2、 小組代表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八、總結本課,學有收獲。
1、學生交流;
2、老師補充,并以一首小詩結束本課。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三美”;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以誦讀加深理解,通過理解提高誦讀能力。
三、教學難點:
把握徐志摩詩的純藝術美。
四、教學方式:
1、聲畫同步,視聽一體、營造詩意氛圍,師生共同進入意境。
2、教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鑒賞詩之美。
3、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一張作者的掛像,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片段,樂曲《神秘園》;印發(fā)補充資料《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間部分;提前板書聞一多詩歌“三美”主張(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以及“現(xiàn)代詩”字樣。
2、學生:閱讀課本中現(xiàn)代詩的相關文章,查詢徐志摩生平資料,有條件可以先看央視詩歌散文大賽展播片段,準備回答教師提問。
六、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播放電視劇片段和央視詩歌散文大賽《再別康橋》章,掛出作者頭像,讓學生初步了解作者,感知其代表作的風格。
(二)由學生簡單復述“我所知道的徐志摩”(根據(jù)自己查詢搜集)
徐志摩1921年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曾與胡適、梁實秋、聞一多等創(chuàng)辦《新月》月刊。他熱烈追求“愛”“自由”“美”,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諧”。他“活潑好動,瀟灑空靈的個性與不受羈絆的才華和諧統(tǒng)一”形成了徐志摩特有的“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
徐志摩的'詩歌在我國現(xiàn)代詩歌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盡管對其人毀譽不一),但是由于“極左路線”影響使他這位把“美奉獻給人類”的詩人和他的詩,被長期封存。改革開放以來,才有他的數(shù)種詩集和散文集出版。
詩人就讀于劍橋時,這“世界上最秀麗的地方”曾給了他美感,給了他靈性,在這里他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禈虺闪怂坝谰玫膽偾椤。這首詩作于1928年的11月,寫的是他再次游歷歐洲重返康橋時的感受,故名曰“再別康橋”。作者另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ㄈ┏踝x原文(自由讀)整體感知
1、讀完后,讓學生說說讀完全詩的“整體感知”。
“空靈”“飄逸”“瀟灑”,無以名狀的“舒適”和“輕松”“淺淺的惆悵”等。
2、本詩以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實踐了聞一多的“三美”主張,的確值得細品:有哪些表現(xiàn)?(結合本詩,學生回答: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正適合朗讀)
3、把握全詩感情基調: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板書)
(四)配樂朗誦,加深理解(學生鑒賞為主,教師指導為輔)
1、放《神秘園》樂曲,教師飽含感情地朗誦,充分營造讀詩氛圍,從而幫助學生入境;
2、展示多媒體:康橋風光片,請學生帶著聽樂感受再次小聲讀詩,注意重點字詞讀者與全詩意境;
3、學生放聲朗讀,自行品味,教師適時點撥;理解與吟誦雙向并進。
。1)全班齊讀第一節(jié),提問:大家覺得哪個詞語要重點強調?這又襯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提示】有三個字須重讀(輕輕的),節(jié)奏整體上呈輕松微跳躍之感——理解詩眼。
。2)請一女生朗讀第二節(jié),要求給人鮮明的視覺形象,自己提問。
【提示】“金”“新娘”“艷”“心頭”要重讀,“蕩漾”用琵音——理解意象。
。3)找到情感發(fā)展高潮段,請一名男生先讀再揣摩。作者在水波星光交輝下想泛舟尋夢,放聲高歌,這表明了什么心情?你有這體樣的體會嗎?
【提示】讀時應投入,表現(xiàn)詩人豪情;突出個別動詞,節(jié)奏加快——理解抒情法。
。4)可是詩人接下來的抒情格調陡轉,請全體女生讀這一節(jié),說出自己的感受。
【提示】此節(jié)讀前要有較長停頓,語言突轉后再一氣呵成——理解讀音跌巖。
。5)結尾部分全體男生齊讀,學生三言兩語談其特點。
【提示】要將“濃得化不開”的離情充分表現(xiàn)出來,重讀“悄悄的”,“云彩”二字可采用拖音或一字一頓,以顯示結句的意味深化。——理解詩的回環(huán)美。
(6)分小組讀以上四節(jié),把握詩歌意象及其抒情意味,深入體味徐志摩詩的藝術之美。
。7)中間兩節(jié)與第二節(jié)結構及表意均相似,故而留白給學生多角度朗讀鑒賞;
【點撥】詩中哪些字詞激起你的共鳴?換一種讀法會怎么樣?如何理解詩歌三美,怎樣通過朗讀體現(xiàn)?
。8)師生合作,在整體鑒賞過程中,完成全詩結構提綱的板書。
。ㄎ澹⿲W生討論的鑒賞小結,教師點撥。
【小結】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康橋如畫的美景,景中又蘊涵詩人濃濃的深情,情與景的交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鑒賞這樣的詩歌精品,朗讀與理解互相促進,我們便仿佛步入藝術殿堂與作者做心與心的交流,難道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
。┰俅尾シ乓舢。
找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誦,全班深入體會。
。ㄆ撸┓謱硬贾米鳂I(yè):
1、利用補發(fā)資料進行比較閱讀,說說散文與古詩歌在寫法和讀法上的不同(層次較高的同學做)。
2、課外延伸:找徐志摩另外一首詩《偶然》進行自我朗讀鑒賞(全體)。
3、仿寫精彩詩句,多讀好詩,有條件可試著配樂(其他學生完成)。
【教學設計思想】本節(jié)課的總體設想是: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喚起他們讀詩的興趣,教師充分運用各種手段調動其入境;然后穿插讀詩技巧以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朗讀水平,以此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整個過程中,教師只起導演和引路人的作用。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13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講讀篇目。這首詩語言華麗輕盈、章法、音韻柔美和諧,在詩意美方面達到很高的水平,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康橋大學美麗的風光影片,以輕柔的具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相伴,以使學生能夠在詩意的氛圍中充分感受意境。
對這首詩的理解有兩種說法:一是作者為了躲避與陸小曼的感情糾纏,再次到英國尋找以前與林徽音的舊夢,聊作排遣,另一種是說此詩就是表達對康橋的留戀與熱愛。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文本寫景抒情的特點,采用第二種說法。
通過不同要求的朗讀,逐步深入地引領學生進入詩歌的氛圍,理解詩人所傳遞出來的情感。初讀,只要求讀準字音,要求很低,一步就可以到位,再讀,也只要求讀出節(jié)奏,對于高一的學生,這也不是難事;三讀,要求讀出情感,就提高了一大步,這時,再把詩人和康橋的關系介紹出來,為學生降低難度。那么,這一步也并非高不可攀。在這個基礎之上,賞析詩歌的“三美”,也就水到渠成。詩歌的意象分析,是對詩歌進行深入理解的鑰匙,沒有意象,也就無所謂詩歌。
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三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來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詩歌融情入景的寫法。
2、學習詩歌意象的選擇和運用對于表達情感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熟悉詩歌,逐步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和詩人的深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詩人的情感,生發(fā)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要點
重點:朗讀,體味詩歌的感情
難點:意象的運用和選擇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高一學生對現(xiàn)代詩歌接觸不多,著重通過朗誦手段,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把握詩歌情感,培養(yǎng)其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采用的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預習內容設計:
1、走近詩人。
學生自行上網查詢徐志摩生平資料,有條件可以先看央視詩歌散文大賽展播片段。查找些寫離別的詩作。
2、創(chuàng)設情景。
播放電視劇片段和央視詩歌散文大賽《再別康橋》章,展示作者頭像,讓學生陳述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感知其代表作的風格。
四、教學過程
教學板塊一: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板塊二:誦讀入境(初讀原文,整體感知)。
教學板塊三:想景悟情,分析意象(播放音樂,充分發(fā)揮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理解與吟誦雙向并進)。
教學板塊四:賞文品美,感受“三美”(進一步通過誦讀感受“新月派”詩歌的“三美”主張)。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
教師活動
一、教學板塊一: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
離別時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時,才驚覺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夢,所愛的終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飄揚而去,午夜夢回之際,這“愛別離”的滋味,怎一個“苦”字了得?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離別的`詩歌?此麑e離是一種怎樣的描寫,和一般的離別詩有什么區(qū)別。這就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板書)
再別康橋
預設學生活動
學生主要任務是認真傾聽老師的導入內容,并通過自己提前了解的作者資料和老師的講解內容進行有機的聯(lián)系,在腦中形成初步印象。
設計意圖
初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慢慢走進課文。尤其是校園圖片的直觀展示和徐志摩的話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作者對康橋的那一份癡情、眷戀和不舍。
二、教學板塊二:誦讀入境(初讀原文,整體感知)。
教師活動
1、教師范讀。播放背景音樂,教師飽含感情地朗誦,充分營造欣賞氛圍,從而幫助學生入境。
2、學生自由朗誦。初步指導學生讀出停頓、節(jié)奏、重音。
3、把握全詩感情基調: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預設學生活動
1、學生認真聽老師朗誦,初步感受文本,并在課本上標注字音。
2、在聽完老師朗讀后,自己嘗試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把握作者情感。
設計意圖
聽讀和自己朗讀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先聽后讀,并且要不斷嘗試,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住作者對康橋的那份深情。
三、想景悟情,分析意象(播放音樂,充分發(fā)揮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理解與吟誦雙向并進)。
教師活動
1、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說在表情達意時,往往要選擇典型的景物用以表達特定的情感,你能從文中找到相關依據(jù)嗎?
2、連用三個“輕輕的”,有什么好處?
明確:透露了對康橋依依不舍的淡淡憂愁,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哀而不傷抒情的基調。
3、“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句中“油油的”“招搖”兩個詞有什么好處?
預設學生活動
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明確: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輝等自然景物。
指導學生進行煉字訓練?梢詫Ρ染毩,讓學生換成其他詞語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
關于意象,學生在初中已經初步涉及過,所以這個問題難度不大,學生可以獨立完成。
意在引導學生和高考考點進行對接,錘煉、推敲詞語,鑒賞詩歌。
四、賞文品美,感受“三美”(進一步通過誦讀感受“新月派”詩歌的“三美”主張)。
教師活動
1、找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誦,全班深入體會。
2、通過以上的朗讀、想景悟情,同學們認識到了作者獨具的藝術匠心。請同學們欣賞詩歌之美。生討論,師點評。
其一美在形式,即建筑美:四行一節(jié)、錯落排列、字數(shù)相近、回環(huán)呼應。
其二美在語言,即音樂美:節(jié)奏感、旋律美、彈跳性。
其三美在意境,即繪畫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輝等。
預設學生活動
1、學生展開誦讀小賽,
在誦讀中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過徐志摩進而了解新月詩派和改派的特點。
設計意圖
1、激發(fā)學生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興趣和積極性,喜歡詩歌,從而嘗試鑒賞詩歌。
2、意在讓學生從內容到形式兩者融合在一起,了解新月詩派。
六、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講讀課文,是現(xiàn)代詩歌中的經典篇目,所以誦讀是本課的教學方法和訓練重點,通過誦讀和把握意象來進一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也是以誦讀和意象作為學習的重點,以學生為核心,老師作為輔導,讓學生走近康橋,走進作者徐志摩的內心世界,深深的感受作者對康橋的那一份癡情和眷戀、不舍。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14
教學目的:
體會詩中健康美好的感情,鑒賞其意象所營造的空靈的意境和清新飄逸的風格。
教學重點:
鑒賞其意境美、抒情美、音韻美。
教學目的:
了解徐志摩的創(chuàng)作與對康橋的感情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背誦課文,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并析題
二、了解徐志摩的創(chuàng)作與對康橋的感情
1、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料,先自行了解作者
2、學生回答:“我所知道的徐志摩及其創(chuàng)作”
3、補充知識
梁啟超說:“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
胡適說:“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
短短的36年的人生中,徐志摩創(chuàng)作出版的作品有:
詩集4部《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4部《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
小說集1部《輪盤》,劇本1部,譯作5種,以及信札、日記4種。
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蔡元培挽聯(lián)曰: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于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康橋生活:徐志摩生活中的“康橋”實際上是在英國東南部的劍橋。1920年9月,24歲的徐志摩,通過論文《論中國的婦女地位》的答辯,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后,赴英國,入倫敦劍橋大學研究院為研究生,跟賴斯基教授學政治,擬攻博士學位。1921年,認識了狄更生,并入劍橋大學王家學院當特別生。1922年10月從英國返回中國。
康橋之美:古風古色,橋影藻密,
嫵媚河身的兩岸,
穆靜騰輝的晚景,富麗的溫柔;和緩的鐘聲
春陽晚照,潑翻一海純金,
千百家屋頂煙突,白水青田,黃昏,遠樹凝寂, 象墨潑的山形,襯出輕柔螟色, 密稠稠,七分鵝黃,三分桔綠,
村里姑娘腮紅頸白; 屏繡康河垂柳婆娑,
此地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 亦不乏純美精神,流貫其間。
康橋情結:
“康橋”在徐志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時光,而這兩年,卻是那么魂牽夢縈的兩年。
“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币粋老村子“有一個果子園,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樹蔭下吃茶,花果會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會到你桌上來啄食,那真是別有一番天地!(《我所知道的康橋》)
你是我難得的知己,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xiāng)!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數(shù)不勝數(shù);
此去身雖萬里,夢魂必常繞 汝左右,任地中海疾風東指, 我亦必紆道西回,瞻望顏色; 歸家后我母若問海外交好, 我必首數(shù)康橋,
賴你和悅寧靜 的環(huán)境,和圣潔歡樂的光陰, 我心我智,方始經爬梳洗滌, 靈苗隨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輝, 聽自然音樂,哺啜古今不朽
我此去雖歸鄉(xiāng)土, 而臨行怫怫,轉若離家赴遠;
別時之情景:心頭盛滿了別離的情緒
雨色凄清,小鳥無歡,悵別情深,涕淚交零,
別后愿望:來春花香時節(jié),當復西航, 重來此地,再撿起詩針詩線, 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
三、觀賞動畫課件,反復誦讀課文,初步體會情感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并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再別康橋》
徐志摩: (1897~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
詩風: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康橋之美: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 亦不乏純美精神,流貫其間。
康橋情結:你是我難得的知己,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xiāng)!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鑒賞課文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表達之美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誦讀課文。
二、研討:
1、作者再來康橋,再別康橋,來去都有什么特點?
答:輕輕地、悄悄地
2、為什么要這樣?
答:對它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再會吧,康橋!),深怕驚醒了它。
3、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
答: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
4、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答: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柳蔭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是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星輝斑斕,夏蟲鳴叫。
5、常言“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文中還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答:因在夕陽中。把柳樹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那柳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6、“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么手法?
答: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7、清泉一般是碧綠的,作者為何將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答:河身嫵媚不僅有榆樹清水,還有岸邊的綠樹紅花和在洗滌的腮紅頸白的少女。是—屏繡康河。
8、重回康橋,他觀金柳,賞青荇清泉,還做了什么?
答: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到星輝斑斕時。
9、此時情緒是興奮歡快還是失意低落?何以見得?
答: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別離的悄悄是別離的笙蕭;一語?
答:“笙蕭”是中國傳統(tǒng)的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樂器之一,此時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
11、中國有這么一句古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在此處明顯不妥,你認為結合此詩的情感和意境,應該改做什么?
答:“別有深情摯愛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12、中國一般人,喜歡某地,愛刻上“XXX,到此一游!被蛘话鸦,采幾束草帶回去留做紀念?墒窃娙藧劭禈颍瑓s“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xiàn)了什么?
答:對康橋愛得深愛得真愛得純愛得善。
13、詩中還有一句最能表達詩人對康橋感情的是什么?
答: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
14、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怎樣理解?
答:對康橋依依不舍,希望永遠與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離的感情。
三、總結全詩
四、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思想感情: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如多情郎之于戀人,含情脈脈,又默默示愛。
藝術特色:
(1)善于取景;
(2)精于抒情;
(3)音韻和諧,清新上口。
語言表達:用韻細密精巧,產生和諧回環(huán)之美。
A,雙行用韻,雙線交織或鉤連,交叉押韻
B、節(jié)與節(jié)之間顧盼鉤連
C、多次復沓,產生輕柔飄逸之美。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層面:體會全詩巧妙的構思,初步掌握通過意象分析鑒賞新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層面:朗讀、設問、啟發(fā)、講解相結合。
3.情感與價值觀層面:領會詩人的惜別深情。
教學重點:全詩意象的把握和體味。
教學難點:詩人對康橋的深沉情感及新詩鑒賞方法。
教學設想:
一、回顧離別詩作,引出《再別康橋》
古來痛苦之事莫過于死別,恰如歸有光的三番喪親,林覺民的就義別妻;死的別離縱是無奈,也只得坦然接受,而生的分離更令人黯然傷魂!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涼,“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此去經年,縱是良辰美景虛設,更與何人說”的凄清。
古人對于離別有著深深的體會與情思,那么現(xiàn)代人又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ò鍟涸賱e康橋)
二、知人論世:介紹徐志摩個人資料,他與康橋的淵源。
。1)學生讀一讀詩歌,說說詩人的初印象。(情感細膩、對母校的不舍、愛自由有夢想)
。2)作者徐志摩,筆名云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深受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和個性解放思想的影響,形成獨特的人生觀:追求愛、自由和理想的美。他喜歡以浪漫主義的情思、筆調抒寫自我的性靈。詩作章法整飭,講究意境和形象,形式富有變化,代表作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等。
他曾經這樣寫到:“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么。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
三、朗讀。(音樂美、建筑美)
明確:句式:四行一節(jié)(整齊)。
節(jié)奏:每節(jié)押韻、節(jié)節(jié)換韻。
語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學生自由朗讀;
齊讀;
教師范讀;
體會、找差距;
齊讀,指名讀。
詩歌朗誦不僅要咬準字詞的讀音,更重要的是融入自己的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
四、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詩人怎樣表達自己惜別情懷?)
1、[問]:讀了許多遍課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比缃裎覀兤肺吨熘灸Φ倪@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
2、(1)找尋意象:這康橋以及它周邊的秀麗都是通過描寫景物感受的。
[問]: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云彩,金柳,艷影,青荇,潭水,長篙,星輝)(板書,圖畫PPT展示,繪畫美)
沒有告別送行的人,以及車水馬龍,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輝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種清新感。
。2)分析意象:哪些景物或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教師點評)【重點】
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們都已超越了它們的自然屬性,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戀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意象。
3、總結意象: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們本身的自然屬性,是“經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
引導學生感受全詩意象之美:全詩通過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表達了詩人在離別康橋時的那份戀戀不舍,那份依依別情,詩人對康橋由衷的喜愛。
五、遷移拓展。分析徐志摩詩。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楊娜拉!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 16
【學情分析】
現(xiàn)代詩歌較之于當代詩歌,思想內容比較容易把握。因為《再別康橋》是新詩中的名作,特別適宜朗誦,所以課堂上應少作分析,多多朗誦,進而把握詩歌的感情變化流程。
【教材分析】
對這首詩的理解有兩種說法:一是作者為了躲避與陸小曼的感情糾纏,再次到英國尋找以前與林徽音的舊夢,聊作排遣,另一種是說此詩就是表達對康橋的留戀與熱愛。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文本寫景抒情的特點,采用第二種說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徐志摩及本詩歌的寫作背景;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詩歌的主題;了解現(xiàn)代派詩歌的語言特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對母校的眷戀之情和如煙似波的離情別緒。
【教學方法】
在熟讀和背誦的過程中,深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賞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課時安排】
。闭n時。
【課前準備】
搜集徐志摩的生平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5分鐘)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詩作,神秘、膘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里的黨家莊,忽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
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ㄔO計意圖:對徐志摩的個人經歷的了解是感知詩歌真情的前提。)
二、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說說各自的初讀感受。(2分鐘)
。ㄊ稣f感受: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
2、指名朗讀,交流詩歌內容: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霸撇省北緛硎遣荒軒ё叩腵,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ㄔO計意圖:了解詩歌內容的目的在于為下一步分析詩人抒發(fā)感情的方式、技巧,以及進一步理解詩人的感情夯實基礎。)
。场⒆宰x詩歌初步感知詩人情懷。
。ㄔO計意圖:初步立即基礎上的再朗讀可以加強學生對詩歌感情的理解。)
。、欣賞配樂詩朗誦。
5、自由朗讀。
。丁⒆x交流誦讀感受。
(感情變化:依戀──歡欣──陶醉──執(zhí)著──激動──沉默──平靜)
。ㄔO計意圖:欣賞的同時學生會不自覺地與自己的朗讀進行比較,從而進一步體味詩歌的感情為進一步研究詩歌的“三美”創(chuàng)造條件)
三、再讀詩歌
完成練習:字詞注音(青荇
榆陰
漫溯
斑斕
笙蕭)
四、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預設問題:
1、讀了許多遍課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風光如畫。
。病⒃娭械哪男┚拔锝o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云彩,金柳,艷影,青荇,潭水,長篙,星輝。
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們都已超越了它們的自然屬性,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戀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意象。
五、再次朗讀
找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誦,全班深入體會。
六、作業(yè)
背誦詩歌、體會詩人感情。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說課稿】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的說課稿09-23
再別康橋說課稿08-09
再別康橋說課稿10-09
《再別康橋》說課稿08-01
《再別康橋》說課稿【熱門】06-16
《再別康橋》說課稿【熱】10-24
《再別康橋》說課稿【精】05-24
《再別康橋》說課稿【推薦】07-12
【熱】《再別康橋》說課稿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