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詩詞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過寓言故事吧,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shù)不多,但言簡意賅。你還記得哪些寓言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詩詞1
《代悲白頭翁》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賞析】
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又名《代白頭吟》,是初唐詩壇上一朵光彩流溢、清香襲人的藝術奇葩。作者少有文華,好為情詩。在那些深情綿邈的愛情詩中,年輕的詩人也曾思索過為青年所憧憬、追求的愛情。在《公子行》中,他情滿筆端,寫過這樣的詩句:“與君相向轉(zhuǎn)相親,與君雙棲共一身。愿作貞松千歲后,誰論芳槿一朝新?百年同謝西山日,千秋萬古北邙塵”,表現(xiàn)出了對純潔堅貞愛情的熱烈向往。然而,這位涉世未深但又困頓失意的青年詩人卻并不甘心僅僅作一位戀人,他還進一步思索著宇宙人生。在這首《代悲白頭翁》中,“他已從美的暫促性中認識了那玄學家所謂的‘永恒’――一個最縹渺,又最實在,令人驚喜,又令人震怖的存在,在它面前一切都變渺小了,一切都沒有了。自然認識了那無上的智慧,就在那徹悟的一剎那間,戀人就變成哲人了!(聞一多《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這首詩歌藝術地記錄了這位青年哲人對人生終極問題的思索,闡明了青春易逝、富貴難永、人生多變的哲理,是一首原生性的哲理詩。感人生之滄桑、悲紅顏之難駐,是許多詩人所共同關注過并且歌吟過的人生母題,但是這首詩歌卻能別出機杼、獨標一格。它以靈活多樣的`藝術手法開拓了新的境界,從而使這一人生母題得到了更加詩化的表現(xiàn),避免了一般原生性哲理詩所難避免的干癟、呆板和枯燥。
景中含理,意境超遠。古人有“天人合一”之說,認為自然是與人生相對應的;確實,自然景物的興衰榮枯,本與人生的變化有許多相似之處。當敏感的作家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捕捉到這種相似之處,并以飽含審美評價的藝術語言去表現(xiàn)它們、描繪它們時,就能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這樣,作家寫的是景,抒的卻是情,傳的卻是理。讓理趣融入景物之中,猶如鹽之化入水中一樣,雖然無跡可求,但是又能使人回味無窮。這是藝術的一種高品位。詩人一開始就以“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兩句描繪了暮春時節(jié)、落英繽紛的凄涼景致。想當初桃李也曾含苞怒放、色彩鮮艷,然而終于忍受不了歲月之劍的威逼和摧殘,而紛紛飄零了、凋謝了。花猶如此,人何以堪?人們在自然景物的這種變化面前自不難領悟到青春短暫、美難永駐的人生真諦。詩人正是把自己對人生短暫的哲理思索融入到了對落花這一意象的描寫之中,景中帶理,筆致簡約,意蘊雋永。如果說開篇的景色描寫為這首清麗婉轉(zhuǎn)的詩篇渲染了凄涼的氛圍,奠定了悲苦的基調(diào)的話,那么,結(jié)尾的寫景則進一步突出了這種凄凄慘慘、悲悲戚戚的清苦意旨。在對白頭翁往昔“清歌妙舞”的生活作了充分鋪寫之后,詩人以“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兩句寫景結(jié)束了全詩。當年為達官貴人行樂之所的歌舞場地,如今成了鳥雀的棲身之處。昔日的公子王孫如今杳無人影,歌舞場地只有數(shù)只寒雀在黃昏清寂的暮靄中發(fā)出幾聲離群的哀鳴。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消失了,剩下來的只有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詩人融理入景,既呼應了開篇的寫景,又再次強調(diào)了人生無常、須臾即逝的哲理,從而有力地收束了全詩,顯得意境綿邈,含義豐贍。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詩詞2
《乞食》
[晉]陶淵明
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賞析】
“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多么真實的心理勾畫啊!自古以來,士、儒者、文人,總要講一個氣度、風度、架子、臉面,在那個時代,一個很有身份的人去主動借貸,實在是到了無以為生、萬般無奈的程度。即使是被生計所逼而去,于心理實在又是一大折磨,到哪里去?向誰借貸?人家會怎么想?我怎么跟人家開口?又怎么好意思打破臉面開口?種種苦惱,痛苦竟使他“不知”到何處去?信步地、又是艱難地走呵,走呵,終于來到了這個村落,當他下定決心、鼓足勇氣去敲門后,原來準備好的種種客套話一下子變得蕩然無存,而充塞腦海的竟是羞愧、難堪,所以當主人開門探詢來意時,竟然“拙于言辭”,有口難開,欲吐還吞,支支吾吾,自己也不知所云。這血淚凝成的一幕,是如此真實、逼真,它表明淵明為了固操守節(jié)而付出了多少代價,不僅是生活享受、富貴榮華,而且包括古人極其看重的身份、名聲!它還表明,特殊的偉大的`人生抉擇使他跌入生活貧困的絕境,但他所謀求改變的,不是乞于權貴,或改弦易張,而是固守其節(jié),乞于田野。這更表明,長期隱居生活對下層困苦的切身體驗,使他的思想,感情逐步貼近下層人民,他希望到下層人民之中去尋求理解、援助。正是他這明智、進步的選擇,使他的這次借貸和生活窘困所帶來的苦惱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開頭四句實際上僅僅是詩人要著重描述另一激動人心場面的一個引子。
民間自有真情,民間自有知音!正當詩人敲門借貸又拙于言辭、躊躇窘迫之時,這位一向敬佩詩人操節(jié)、但又素昧平生的主人,一見是陶潛光臨,不僅情知其意,而且能為詩人解除困難而高興,所以不等詩人開口,即解其燃眉之急;何須借貸,直接遺贈;自晨至暮,暢敘飲酒。其熱情、淳樸、真摯、和諧使詩人大為感動,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詩人興奮得“觴至輒傾杯”,只要對方一斟滿酒,就一飲而盡,他為結(jié)識這樣一個言談相投的“新知”(新朋友)而感到由衷的高興,而且興之所致,詩情涌來,竟在言詠之間寫下了這首《乞食》詩!把栽佀熨x詩”,正告訴讀者此詩的寫作環(huán)境、時間與契機,也表明作者的著重點是表現(xiàn)意外結(jié)新知的喜悅之情,而開頭四句那種躊躇、尷尬的心理,正是這種感情的烘托與反襯。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詩詞3
《偶感》
[清]蒲松齡
潦倒年年愧不才,春風披拂凍云開。
窮途已盡行焉往,青眼忽逢涕欲來。
一字褒疑華賜,千秋業(yè)付后人猜。
此生所恨無知己,縱不成名未足哀。
【賞析】
康熙二十四年(1685),當時的詩壇、后任刑部尚書的王士G(漁洋),因奔父喪歸里。在居家服喪的幾年中,曾去淄川西鋪村畢家串親訪友,見到了正在畢宅設館的蒲松齡。王對蒲的才學十分贊賞,對他正在寫作中的《聊齋志異》也很感興趣。那時,蒲松齡由于屢試不第而心情郁悶,加之不少人對他創(chuàng)作《聊齋》多有非議而使他深感知己難遇;現(xiàn)在,他竟然受到這位大名人的理解和賞識,心情非常激動,便寫下了這首《偶感》。此詩的具體寫成時間大約在康熙二十七年。
詩的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寫遇見王漁洋的激動心情。其中首聯(lián)重于抒發(fā)氛圍感受,頷聯(lián)重在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而無論是寫氛圍,還是寫內(nèi)心,作品都運用了對比手法:正當年年窮愁潦倒、懷才不遇的時候,忽然出現(xiàn)了凍云頓開、春回大地的大好辰光;正當自己窮途末路、不知何往的時候,忽然遇到了知音的賞識和器重,激動得幾欲淚下。這兩組對比,在氛圍和心理上造成了一反一正的大起大落,極宜表現(xiàn)內(nèi)心情感的急驟變化,表達那種絕處逢生的激動情緒。而詩人長期不被人理解的苦悶和忽遇知音的喜悅,也溢于言表。
頸聯(lián)“一字褒疑華之賜,千秋業(yè)付后人猜”,一方面敘說對王漁洋贊賞自己感到無比榮耀,一方面表達自己對事業(yè)的堅定信念!耙蛔职庇谩洞呵锕攘簜鳌分小耙蛔忠话瑢櫽馊A之賜”的典故。疑,通“”比,類似。全語謂每一個字的`褒獎贊譽都比賜給王公貴族的服裝還要榮耀。詩人重知己勝于重富貴的思想,隱含于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此句決不是詩人出于虛榮心理,因為受到大人物的稱贊而沾沾自喜,而是因為他的事業(yè)終于遇到了一個支持者,得到了一位知音。王漁洋作為一位大文學家,不但也很喜歡寫作志異記怪的作品(如筆記小說集《池北偶談》),而且精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身規(guī)律。他看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部分手稿后,曾以詩相贈,其中有“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的詩句,便一語中的地道出了《聊齋》的美學特征,這是蒲松齡之所以為遇到王漁洋而感到激動和榮幸的根本原因。這兩位地位相差如此懸殊的人之所以會成為知己,也正是因為他們對文學有共同的理解、愛好和追求。還必須看到,詩人有自己遠大的志向和強烈的事業(yè)心,這就是“千秋業(yè)付后人猜”的理性思考。猜,猜測,可引申為評論。蒲松齡認為,他所創(chuàng)作的《聊齋》乃是一項藏之名山、傳之后世的千秋大業(yè),它的成敗得失和意義,應交與后人去討論、去評價,而不能只看當代人怎樣去褒貶是非。當然,作者這樣說,主要是針對社會上許多不理解他的人而言的,并非輕視王漁洋的褒揚。詩人這種遠大的抱負、堅定的信念和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極為可貴。三百年來的歷史已經(jīng)證明,他是完全正確的。
尾聯(lián)是全詩的總結(jié),明確表達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重知己尤重于聲名。前一句“此生所恨無知己”,以以往歲月中未得知己的悲憤反襯此次得遇知己的難能可貴,對全詩起概括作用;后一句則把“成名”與“知己”放在人生的天平上作權衡,在明顯的感情傾斜中表現(xiàn)了對“知己”的極大重視。蒲松齡是重視聲名(包括功名)的,他為此幾乎奮斗了一生;但是,他更重視友情――那種建立在共同志趣和追求基礎上的知己之情。詩人為何如此重視知己呢?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知己難得,如果得到了,當然會極為珍惜。二是聲名――特別是功名,可以給人帶來威望、聲譽乃至榮華富貴,但未必能帶來真情實意。在爾虞我詐、互相戒備的封建社會,只有知己,才能互相傾吐心聲,在相互理解中獲得感情的寄托。這種無隱無間的感情生活,從空幻的“聲名”中是很難得到的。此外,這也是由詩人高尚的人品所決定的。包括功名在內(nèi)的聲名畢竟是個人的事,而友情則已涉及別人,如果把個人的事置于別人之上,重聲名而棄友情,則亦為詩人所不取。應該說,“此生所恨無知己,縱不成名未足哀”的詩句,既是詩人渴求知音的心靈呼喚,也是對扭曲人們精神生活的舊社會的有力控拆;而對于一切已經(jīng)得到知音的人們來說,它也是一種具有哲理啟迪的精神勉慰。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詩詞4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寫于元豐五年(1082)。詩人通過出行遇雨這件小事,抒發(fā)了寓含著生活哲理的感受,告訴人們自然界陰晴無定,人生道路亦不平坦,應當臨逆境而自重,戰(zhàn)勝困難,贏得勝利。
詞前有一小序,可幫助我們理解詞的內(nèi)容:“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边@里交代了詩人寫作此詞的緣由。
上片借風雨景狀寫自己如煙雨一般的困境,表現(xiàn)了他泰然自處的精神面貌。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從“穿林打葉”上可知風急雨驟,更可知行人遭風擊雨潑的艱難因苦,可是詩人卻不以為然,“莫聽”就顯示了他滿不在乎的神態(tài),無懼于風雨的傲情由此見出!昂畏烈鲊[且徐行”,更把詩人的這種傲情表露紙上。吟詩長嘯,穩(wěn)步慢行在風雨之中,這不分明有一個敢于抗風斗雨的人物形象來到讀者的面前嗎?“何妨”二字就帶有向風雨挑戰(zhàn)的意味。這正呼應了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竹杖芒鞋輕勝馬”,接著寫詩人手拄竹杖,足踏草鞋,在風雨中走路,其感覺卻比騎馬輕捷,這其實是他奔放的性格寫照。正是因為這樣,他才不把風雨的`肆虐放在眼里。上片的最后兩句,是前幾句表意的延伸與擴展:“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意為“怕什么呢?自己的一生就是披著蓑衣頂風冒雨過來的”。這里,巧妙地由自然界的風雨,聯(lián)想到政治的風雨,喻比熨貼,語意雙關。蘇軾一生,遭遇坎坷,長期被貶在外,嘗盡了世道的艱辛。但他樂觀曠達,沒有在經(jīng)受磨難中消沉下去,而是志向不衰,胸襟開朗,對各方面的打擊和挫折,坦然處之。這種一任風雨侵,受挫不改心的人生態(tài)度,給了人們難以忘懷的印象。
下片借自然界天氣的變化不定寓政治氣候的變幻莫測,寫自己從容淡泊,表現(xiàn)了憂樂兩忘的胸懷。換頭后的第一句:“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边@里指出:時值春季,略帶寒意,詩人醉酒后出游,經(jīng)春風一吹,頭腦清醒了。他“吟嘯且徐行”的任情任性,“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浪漫想法,都與醉酒有些關系。酒醒后,一眼看到雨后清新的風光:“山頭斜照卻相近”。迎著詩人的是山頭的斜陽,點出時間,照應小序的“已而遂晴”。剛才還是風雨交加,現(xiàn)在是晴空放輝,政治氣候不就像自然界忽晴忽雨、變幻莫測嗎?”回首向來蕭瑟處”,這里的“蕭瑟處”,表面上是指遇雨之處,實際上是詩人對往昔政治處境的回顧,即詩人對曾經(jīng)風歷雨的反思,有著他心靈的投影。全詞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作結(jié)束,這是蘇軾由“一蓑煙雨任平生”之后,對人生產(chǎn)生的哲理性理解:回去吧,晴天也好,雨天也罷,對我來說都沒有什么牽情縈懷的,也就是無所謂晴天、雨天。這種超然物外的處世哲學,正是反映了詞人心胸坦蕩,的確做到了寵辱不驚,把憂樂、得失置之度外。蘇軾《獨覺》詩云:“翛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苯Y(jié)尾兩句與此詞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之所以喜歡這樣表述,乃因為他要堅持這樣的為人處世原則!疤幧砉虑抑,遭時坦而平”(唐·盧照鄰:《詠史四首》),蘇軾就是這等樣人:生活在惡劣的政治氣候里,保持了孤高、正直的品性,遇到挫折,受到打擊的時候,做到了心境開闊,沉著冷靜。
這首詞無論是敘述途中遇雨之事,還是借題發(fā)揮抒發(fā)出自深衷的感受,都寄托著深刻的寓意,表達了詩人在種種打擊和挫折面前不退縮、不喪氣的情志,收到了以曲筆寫胸臆、日常形象和深邃哲理互為融合的藝術效果。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詩詞】相關文章:
哲理的詩詞09-30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12-28
有趣的哲理寓言05-24
經(jīng)典哲理寓言小故事06-17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15篇12-28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15篇)12-28
經(jīng)典的哲理寓言精選15篇12-28
高傲的大雁【哲理寓言】07-19
哲理寓言(通用42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