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寓言教學反思1
感受最深的教材處置介紹或教學片斷摘錄:
《扁鵲治病》是一則寓言故事,內(nèi)容比較簡單,以對話為主,在教學時,俺也是放手讓同學質(zhì)疑,解疑。在這堂課上,同學提出了幾個較有價值的問題:
。薄⒉袒腹珵槭裁纯偸遣宦牨怡o勸告?
2、既然蔡桓公根本不愿聽扁鵲的話,扁鵲為什么還要幾次三番對蔡桓公說他的病呢?
。、扁鵲可以直接告訴蔡桓公不治的.后果,為什么要一次次地說?
對教材的考慮及對教學的反思:
第3個問題引起了紛爭,同學需要重新回到文本,仔細體會蔡桓公的性格。有的說,蔡桓公根本不會聽的,一位是天方夜譚,因為當時他覺得身體很健康。有的說,這樣將會使蔡桓公誤會更深,以為他又在故弄玄虛。有的說,假如那么直接,說不定蔡桓公一怒之下會把扁鵲拉出去殺了,不是說“伴君如伴虎”嘛。最后再回到扁鵲這個固執(zhí)偏見,自以為是,最終導致小病不醫(yī),一命嗚呼的結(jié)果。這個問題深化了對全篇課文的理解。
寓言教學反思2
依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遷移能力,發(fā)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重視體現(xiàn)學生的遷移能力的訓練。
1、搶答激發(fā)興趣,從我們了解的寓言談起,首先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平時已經(jīng)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讓學生很想了解寓言和其寫法,激發(fā)其閱讀學習興趣。另外,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利用E資源網(wǎng)絡平臺的優(yōu)質(zhì)試聽資源,優(yōu)化學習過程,激活學生的聯(lián)想想像思維,教會其自主探究,深入理解寓言的內(nèi)容,感受人生哲理。
2、點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改編寓言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寓言的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依照寓意來布置寓言故事情節(jié),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聯(lián)想與課外遷移,通過前幾步的引導,到了創(chuàng)編寓言時就水到渠成了。首先讓學生充分地交流,積極主動地參與,挖掘?qū)W生的潛能,放飛其想象力,在進行課堂改編任一則寓言的.練習中,學生對情節(jié)創(chuàng)編合理,寓意明確,可貴的是還加入了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訓練很成功。
。础Ⅲw現(xiàn)教學機智,在我安排課后作業(yè)創(chuàng)編寓言時,有部分學生提到也可以寫如《黑板與粉筆》、《窗戶與玻璃》等等題目時,我就順水推舟鼓勵學生可以自擬題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主人翁意識得到了充分地尊重,有效地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寫出了如《蜜蜂和花朵》、《鼻子和嘴巴》等很有內(nèi)涵的寓言。
寓言教學反思3
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jié)構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
寓言式文學作品這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zhì),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霸ⅰ庇小凹耐小钡囊馑迹钤缫娪凇肚f子·寓言》篇。有同名歌曲和音樂專輯。
寓言原是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已相當盛行。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許多當時流行的優(yōu)秀寓言,如:《亡鈇》、《攘雞》、《宋人揠苗》、《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漢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xiàn)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chuàng)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凝練,結(jié)構簡單卻極富表現(xiàn)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耳柊鱿酄帯贰ⅰ稏|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寓言名篇。
3.故事情節(jié)的虛構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東西或現(xiàn)象。
4.常用手法為:比喻,夸張,象征,等手法。
寓言教學反思4
本課是由《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勾勒出了古代兩個可笑的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于求成,違背常理,結(jié)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獲心存僥幸,不認真做事,結(jié)果一事無成。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nèi)容生動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教學中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nèi)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nèi)容。同時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如:《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結(jié)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事物有它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果違反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這則寓言情節(jié)簡單,學生一讀就能了解故事內(nèi)容,但寓意比較抽象,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為此,我認真研讀了文本,尋找到了本課教學的關鍵所在,較好地引導學生悟出了深刻的寓意。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共4個自然段,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講明了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填空的形式:宋國有的農(nóng)夫,因為巴望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__,結(jié)果_____________。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并自然地概括了各部分的意思。
《守株待兔》這篇寓言故事對孩子很有教育意義,這是古人做的一件蠢事,對什么事情都存有僥幸心理,不會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奪。從古到今這樣的人依然存在,學習本篇課文時,課后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要求學生續(xù)編《守株待兔》學生寫的很形象很生動,有的'學生寫到:"種田人對自己的行為很是懊悔,于是他就振奮起來,不再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了,而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工作,最終在秋季得到了大豐收,并且家庭逐漸富裕起來,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后來這個種田人還把自己的經(jīng)歷講給了自己的兒女聽,并奉勸孩子不要像自己學習."孩子現(xiàn)在明白了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但以后他們會怎么做呢?我期待孩子不要只是片刻的明白,而是長遠理解。
寓言教學反思5
通過學習,學生能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效果較理想。但本節(jié)課也有許多不足:如我只是讓學生把每首詩中的每句話及整首詩進行了解釋,對于每首詩中重點字的解釋落實的還不夠牢固,對于重點字應多讓幾個學生說說,或設計連線等練習題,幫助學生理解詩中的重點字、詞,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山中雜記》教學反思
本文詞語豐富,語言生動,生活氣息濃厚,抒發(fā)了作者真摯的情感,易于理解,得到了學生的'喜愛,通過學習本文,學生還了解了什么是雜記,知道了這種文體的寫法,教學時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抓重點詞句,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等,總體看來,同學們對本文的學習是比較成功的。
寓言二則教學反思:
1、以學生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盡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借助譯文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進行合作探究交流。并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在充分理解寓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通過排演課本劇,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活躍了課堂氣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寓言教學反思6
上次參加全鎮(zhèn)的小學語文主題閱讀課型的比賽,現(xiàn)將教學反思歸納如下:
。ㄒ唬┱n型選擇
這次主題閱讀課,我將課型選擇為一系列的寓言故事,從這些寓言故事中精選三個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然后找出其中的對比。相對于其他選手,我摒棄了精講閱讀課,因為我總是在嘗試著:小學閱讀課,到底是不是該換個模式了,能不能群文閱讀?所以我抱著試試的.想法選擇了群文閱讀。
。ǘ┙虒W流程
本堂課,我分三個流程,一是引出對比,利用所學課文三年級上冊《陶罐和鐵罐》作為切入點,引出對比;二是找出對比,課外閱讀《螞蟻與屎殼郎》和《龜兔賽跑》進行對比閱讀,再分別從人物、性格特點和結(jié)局這三方面展開對比,三是用對比,我自編了一個寓言故事的開頭,請同學們幫忙結(jié)尾。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符合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
。ㄈ┙虒W中的不足
、僭谝鰧Ρ戎,三年級學生根本不了解對比是什么。不同學校,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肯定是有差別,這種情況,我已經(jīng)做好了兩種預設,但效果不明顯。
、谡n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積極性無法調(diào)動。在找對比和用對比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寫但是不敢說,不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ㄋ模┪业睦Щ
小學語文閱讀課該怎么講,從哪里找切入點,怎樣既保證課堂效率又有成效?
寓言教學反思7
昨天上了《伊索寓言》這一課,課前對于三個故事怎么安排?怎么教?是一課時教一個故事,還是一課時教三個故事,有點猶豫不決。通過查閱網(wǎng)上資料,反復研讀教材,最終還是決定一課時教三個故事。三則寓言故事,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內(nèi)容是比較淺顯的,可以說是一讀就懂。那么,針對這三個故事,在課堂上可以教些什么呢?難道僅僅讓學生明白三個道理或把故事讀好,說好,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嗎?閱讀了魏星老師的教學實錄和知足常樂吧的教學設計發(fā)現(xiàn),這三個故事還是很有內(nèi)容可教的。關鍵在于教者想讓學生得到什么!由于故事比較易懂,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上。如:教《狐貍和葡萄》時,讓學生想象:狐貍可能想了哪些辦法?讓學生以“狐貍一會兒 ,一會兒 ,一會
兒 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但是白費勁!钡木涫竭M行說話;假如這時一只麻雀飛來,吃了一顆葡萄,對狐貍說葡萄是甜的,面對這尷尬的場面,狐貍可能會怎么說?教《蟬和狐貍》時讓學生想象:假如《狐貍和烏鴉》中的烏鴉碰到《蟬和狐貍》中的蟬,他們倆可能會說些什么? 一堂課如果有一個主要的問題,就相當于有了一個抓手。這樣,一堂課就能夠很好地整合,提領而頓,百毛皆順《伊索寓言》一課可以抓住哪個主要問題來展開教學呢?研讀三則故事可以發(fā)現(xiàn)不管是葡萄架下的狐貍,還是牧羊的'孩子、大樹下的狐貍都在說謊、說假話!為此,我決定以“他們?yōu)槭裁匆f謊?”來統(tǒng)領整課的教學。事實也證明,這樣的安排,教得時候,更容易統(tǒng)籌。 課雖然上完了,但問題多多:
一、教師的評價語言蒼白,不足以有效推動學生的思維,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
二、細節(jié)不細,點到為止,沒能在精、細、深上下功夫,整堂課浮光掠影;
三、精彩的課堂還需教師自身內(nèi)在的涵養(yǎng)作支撐,平時還要多閱讀、多吸收。
寓言教學反思8
《鷸蚌相爭》這篇寓言文字簡約,通俗易懂,故事雖然短小,但情節(jié)完整,有起因、有經(jīng)過、有結(jié)果。為推進故事的展開,設置了鷸與蚌的對話。
本篇寓言最精彩的部分是“爭”,為了深入理解“鷸”與“蚌”是怎么爭的,我對學生進行了朗讀訓練,讓學生練習角色朗讀,如:怎么“威脅”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是怎樣的?在揭示寓意時依然是以讀為主,怎樣讓同學們更直觀的體會“爭”呢?我進行分組比賽,看誰“斗”得過誰?剛開始大家“斗志昂揚”,然后讓同學們一直“斗”,從而讓學生們理解了“鷸”與“蚌”斗到最后都筋疲力盡了。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故事補充畫外音:漁翁捉住了鷸和蚌,興沖沖地回去了;氐郊依,他得意地對老伴說:“!甭犃藵O翁的話,鷸垂頭喪氣地想:。蚌呢,瞟了鷸一眼,嘆了口氣說:。然后進行總結(jié):不要做無謂的爭論,不要做鷸蚌一樣的傻瓜。緊接著提了一個問題:鷸蚌不爭會怎么樣呢?得出結(jié)論:爭一時兩敗俱傷,退一步海闊天空。繼續(xù)追問:怎樣他們才不會爭?聰明的你就勸勸這只傻鷸或傻蚌吧。最后讓學生說說寓意,這時孩子對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意了解得更透徹。
寓言教學反思9
三則伊索寓言學完了,回想這課的教學輕松卻不失深刻。三個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學生,讓人情不自禁地要循著故事情節(jié)讀下去。故事結(jié)尾,一句精煉的話語道出寓言的深刻內(nèi)涵,引發(fā)學生去思考,去回味。為了使得教材的有效性得以更好的發(fā)揮,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1.填補文本空白。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會有一些可供學生進行想象的空間存在。例如《狐貍和葡萄》一課,當狐貍想盡辦法也沒吃到令它直流口水的葡萄時,它的內(nèi)心世界一定有著豐富的話語。于是我就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合理想象。學生興趣來了,盡情地交流之后,故事的寓意也就自然顯現(xiàn)出來了。
2.用好肢體語言。在語言故事《牧童和狼》中,先后寫到了牧童的兩次大叫。我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體會,自己琢磨這兩次的大叫有什么不同。有所體會之后,讓學生開始表演了。最后在出色的表演中學生揣摩到了牧童的心理,肢體語言傳遞出的是他們對牧童否定,對寓意的深刻領會。
3.注意故事對比!断s和狐貍》與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故事《狐貍和烏鴉》有其相似之處,但一貫被視為狡猾的狐貍在這則故事中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抓住這個不同結(jié)局,我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烏鴉會上當而蟬沒有呢?這個以舊帶新話題吸引了學生,他們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時,自覺地探究出蟬的聰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訴我們的深刻寓意。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
由于教學進度上和同規(guī)班級差了兩課時,所以打算今天一節(jié)課把《伊索寓言》上完。仔細閱讀這篇課文,感覺比前面的《成語故事》要簡單,簡單之處在于:三個成語故事的`道理要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個故事不僅情節(jié)簡單,而且文章的最后都用精辟的語言把寓意揭示了出來,似乎不需要老師講過多的內(nèi)容。于是,課就這樣進行了。我打破了常規(guī)的做法,把三個寓言混在一起講,也就是先熟悉故事情節(jié),再分別理解寓意。故事情節(jié)自然沒有問題,因為主人公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物(狐貍、蟬、狼),而且這些故事在學生還沒有入學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當做睡前故事聽過許多遍了。而在揭示寓意的時候,學生雖然能很快地找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讀出來,甚至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們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經(jīng)不能再局限在課文中,局限在幾個動物的身上,它要求學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所以,當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說對三句話的理解,學生竟然目瞪口呆,無法回答。我突然認識到:學課文就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不能太過簡單地看待看似簡單的問題,否則,學生的學習是虛的,是無效的。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
寓言,是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給人以啟示。寓言像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紛繁復雜的五光十色的生活現(xiàn)象中,去感悟生活的內(nèi)在意義。我們本課的教學目的,就是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語言,感受寓言的簡潔美、內(nèi)涵美和語言美。
本課的三則寓言,表面上看淺顯易懂,我采用了短課文長教,淺課文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咬文嚼字”品出內(nèi)涵,品出味道。
1、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比如,經(jīng)過“垂”和“掛”的比較,反復推敲,細細品味,精心篩選,覺得只有“垂”字最為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沉甸甸的成熟了的葡萄綴滿了葡萄藤的景象。小學生通過品詞品句,領悟了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其次通過語言文字的品味,歸納出伊索寓言的特點。更進一步要求,根據(jù)其特點,開動腦筋自如地運用語言文字來改寫、續(xù)寫、編寫寓言。那就惟有老老實實、扎實實地做到“讀書為本”。所以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得到道理的領悟
通過品讀語言,提高學生語言的表現(xiàn)力。這樣更感性一些,能上得更有語文味。在課堂評價語言上,我更注重了傾聽和及時評價,更注重抓住細節(jié),不同角度地評價。評價的質(zhì)量有了明顯的提高,減少了平日里比較隨意的評價
2、充分發(fā)揮想象。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會有一些可供學生進行想象的空間存在。
如《狐貍和葡萄》一課,狐貍會想盡辦法吃葡萄,于是我就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合理想象,學生興趣來了,盡情地交流:
有的學生說: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后猛地跳起來,但卻失敗了。
有的學生說:它拿來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還是不能夠著。
有的學生說: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準水平實在太差,一個也沒有砸下來。
還有學生說:它去爬葡萄架,可支葡萄架的棍子太細太軟,它的爬樹的本領又不行,幾經(jīng)努力還是失敗了。
學生的想象力讓我欣喜,然后我再讓學生體會狐貍此時的心情,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作鋪墊之后,故事的寓意學生自然而然就說出來了
3.注意故事對比。
《蟬和狐貍》與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故事《狐貍和烏鴉》有其相似之處,但一貫被視為狡猾的狐貍在這則故事中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抓住這個不同結(jié)局,我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烏鴉會上當而蟬沒有呢?這個以舊帶新話題吸引了學生,他們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時,自覺地探究出蟬的聰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訴我們的深刻寓意。
4、改編故事,深層消化。
在學完《牧童和狼》這一則寓言以后,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撒謊”的小故事,寫一篇令自己反省的短文,注意學習寓言的語言之簡潔美、內(nèi)涵美和語句美。“讀”“寫”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讀中學寫,把讀中學到的寫作技巧及時運用到寫作之中,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師的又一重要責任。
寓言教學反思10
《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與《蚊子和獅子》是《伊索寓言》中的兩篇寓言。前者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間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來到雕像者店里,雕像者說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極為難堪的話。三問三答,略有變化,有起有伏,文章的陡轉(zhuǎn)給讀者以巨大的反差,結(jié)局出人意料,寫得跌宕有致,耐人尋味。在人物描寫上注重心理活動描寫和對話描寫。諷刺了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而第二篇是通過蚊子與獅子、蜘蛛間矛盾關系的`描寫,啟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與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相反,強者或勝利者,如果驕傲自滿,失去清醒的頭腦,就會走向自己的反面。文章篇幅簡短,卻寫得跌宕起伏,饒有趣味,既能抓住動物的自然特征,描摹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又能突出寓言的特點,告訴人們道理,給人以啟發(fā)和思考。文章可讀性非常強,是一篇很好的寓言。
初一的學生比較喜歡閱讀有情節(jié)和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并且能在讀通文章的基礎上基本了解寓意,但又容易囿于書中的觀點,難于跳出來做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雖然想象力豐富,亦難發(fā)揮其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抓住突破口,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顯得至關重要。
寓言教學反思11
本課本是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兩則寓言故事內(nèi)容,語氣都符合兒童的口味,作些簡單的點撥,寓言、童話也是文章的一種體裁。但本課的學習效果很不好,本人課前也作了充分的準備,由于學校今天正在演練突發(fā)事故的演習,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會兒失火警報拉響了,一會兒地震前照學習警報響了,一會兒房屋倒了……老師、學生都搞得像真有那么回事。繞亂了所有的教學程序與教學思路,只好順其自然,干脆改變教學思路,零時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學生完全進入自主學習狀態(tài)。因為演習的干擾,學生難以靜下心來,最后本人干脆從課文內(nèi)容的表面結(jié)束了新課內(nèi)容。
但在改變教法的過程中,閱讀感悟?qū)懛,本人并沒有忽視。本文是兩則寓言,通過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使人們受到教育,那么又如何寫寓言呢?(學文致用這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精神)。點撥(寫寓言一般有如下幾種方法。一般方法。寫寓言時,一般先確定寓意,也就是確定要諷刺和勸誡人們什么。然后從生活中選取能夠表達寓意的材料,再寫作。比喻法。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或借此喻彼,或借遠喻近,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把深刻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會出來。例如,《龜兔賽跑》。夸張法。就是用夸張的方法寫,或把事情夸大,或把事情縮小,借此,給人以勸誡或諷刺。例如《刻舟求劍》。擬人法。就是用擬人的方法。動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本不具有人的情感,但寫寓言時,給它們賦予人的言行,心理活動和情感等,把它們當作人來寫。例如、《小槐樹和小柳樹》
鼓勵把文中故事講給別人聽,并自編一則寓言。積累寓言故事,借鑒課文篇幅短小,內(nèi)容生動的特點,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的插圖,主要抓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的'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課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分析因果關系,提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教。(如、1、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2、他在田邊焦急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3、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三個句子去掉“好像、焦急地、整天”等詞后,意思和原句就不一樣了。第一句去“好像”就是肯定沒有長高的意思,與原句違背。第二名、去掉“焦急地”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句、去掉“整天 ”種田等待的時間就不具體了。)為了突破文本難點,最好引導學生參與動作,加以肢體語言好一些。比如、被拔高的禾苗為什么會枯死?(結(jié)合生活實際,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突破難點,點出主題,不能違背禾苗的生長規(guī)律。)
寓言教學反思12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發(fā)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警戒人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是危險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少年勸阻之“妙”,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深入感受課文內(nèi)容。
一、引起疑趣,發(fā)現(xiàn)其妙
教學時,我抓住課文的“因”與“果”,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吳王想攻打楚國,開始態(tài)度如何?最后怎么樣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加以引導。這里,通過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疑點以引起注意,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
二、轉(zhuǎn)換角色,感受其妙
在激起學生探究少年勸阻“妙在何處”時,我再讓學生讀課文,感到少年講的故事很妙,并啟發(fā)學生通過生生朗讀、師生朗讀、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故事表現(xiàn)出來。學生以演促讀,以讀促理解,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學習、互相協(xié)作的.氛圍。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樣一個人,以至后來理解寓言的寓意,層層深入。
三、復述故事,表現(xiàn)其妙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通過朗讀內(nèi)化“理解”,通過復述表現(xiàn)“感受”。我在作業(yè)部分就布置了這樣一題,讓學生通過內(nèi)化吸收,進行行動的復述,把少年勸的妙處表現(xiàn)出來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運動”。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可以內(nèi)化文中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綜合的言語表達能力。
,
寓言教學反思13
《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這兩則寓言,使我們明白了學習、做事、做人的道理。這樣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鄭人買履”“買櫝還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會讓大家得到更多有益的啟示。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寓言教學反思14
最后一課。前兩則出自《伊索寓言》,后兩則分別出自《韓非子》與《淮南子》,是中國古代寓言。我用了兩課時來進行教學。因為涉及到文言文,所以我把積累文言詞語作為教學重點之
一。第二個教學重點是用自己的話多角度地概括寓言的寓意。讓自己的話多角度地概括寓言的寓意。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寓言的啟示,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本課的教學難點是一、體會作者巧妙的構思和合理的想象。二是比較伊索寓言與中國古代寓言的異同,突破了這兩個難點,就理解了寓言的特點。 在課堂上,我力求實踐“三單五步”課堂模式,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第一課時教學《伊索寓言》兩則,在“溫”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一個“讀書匯報會”的小活動。因為《伊索寓言》是本學期要求掌握的名著,之前布置學生讀過,所以我提前讓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讀書情況:你最喜歡《伊索寓言》中的哪則寓言?為什么?大約用五、六分鐘時間讓四個組匯報。然后順理成章地引入學生對《伊索寓言》的文學常識的介紹。我比較注重課前預習,因為我認為合作探究前應該有一個自主學習的準備。在預習中,我讓學生完成了學習單上的自主學習部分,并展示生詞、多音字、形近字和四字詞語解釋。所以引之后一般有一個預習展示,主要是交流自主學習部分的.答案。通常由一個組來負責這個任務。時間大約是4分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對時間的把握不太準確。匯報名著的時間略顯緊張。展示的小組差生太多,也超出了預定的時間。
教學《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這篇課文時,我采用小組展示的方式,先由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部分的問題,各小組選一位記錄員并代表發(fā)言。學習單上的前三個問題設置得很不錯,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注重引導學生對細節(jié)描寫的揣摩,都是抓住情節(jié)的要害設問,使學生通過對細節(jié)的分析了解赫耳墨斯妄自尊大的性格特點。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采用小記者采訪的方式展示。代表赫耳墨斯的同學接受其他組員記者的采訪,將合作探究的幾個題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提問,打破了小組代表匯報的沉悶,表達流暢有見地的代表也為小組掙得一分,學生也饒有興趣。這則寓言結(jié)尾點明了寓意,但如果只限于故事情節(jié)本身就事論事,乃至重復作者的話,就把寓言學“死”了,失去了寓言的教育性。寓言的魅力就在于每個人都能讀出對自己的人生啟迪。所以,我在學習單問題之外又加了一個問題:你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這樣學生就能從多角度來談寓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段米优c獅子》學習單上的前兩個問題很關鍵,這兩個問題小組代表回答得很不錯,為了理解寓意,我又加了一個問題:當蚊子取得勝利后,又發(fā)生了什么意外?蚊子為什么會粘在蜘蛛網(wǎng)上?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本文的另一個寓意——驕兵必敗。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學生表現(xiàn)得不錯,但我的評價語言太單一。沒有點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這節(jié)課驗收單上的相關題都做完了,做完后我讓學生同組互批,并由組長檢查改錯,力求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
最后兩分鐘進行小組評分,一評組員參與度,滿分四分,由組長打分;二評成果展示與紀律分,滿分四分,由教師打分;三驗收單自評,滿分二分。獲勝小組加五分。學生打分的積極性很高,應有些實質(zhì)性的獎勵,如給獲勝小組減作業(yè)。
第二課時教學兩則古代寓言。課前布置預習,完成學習單上自主學習部分1、2題、3題(2)、(3)。在“溫”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復習曾經(jīng)學過的古代寓言,學生能說出守株待兔、刻舟求劍、亡羊補牢等寓言。然后我用一句話引入本課的教學。這些故事都是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凝結(jié)著古人的智慧。你又能從本文的兩篇寓言中得到什么人生的啟迪呢?展示預習自主學習成果后,小組合作疏通文意,一人讀句子,一人說重點字義,一人翻譯,一人說文言現(xiàn)象。讓其他組的學生質(zhì)疑,本組學生答疑。疏通文意后,用“我問你答”的形式,考重點字義。合作探究時,我采用的是小組比賽的形式,獲勝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個大蘋果,因為正好是圣誕節(jié),而且寓意著分享的快樂。之后送給同學們一句名言: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后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個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間交流思想,那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 ——愛爾蘭劇作家 蕭伯納。
我在理解寓意這道題上又加了幾個問題:如《智子疑鄰》富人有什么不明智之處?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會怎么樣?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建議?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為懷疑的對象,會有怎樣的反映?向別人進言要注意什么?
從這三個角度發(fā)散思維,學生就不會拘泥于一種理解,教學《塞翁失馬》,在復述故事之后,學生已然明白了福禍互相轉(zhuǎn)化的道理。在學生自由談啟示時,我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也補充了幾個問題:遇到好事,你該如何?遇到壞事,你又該如何?如何把握轉(zhuǎn)化的條件和機會?課后,我反思這些問題如果由學生來提出,更能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最后,通過比較中外古代寓言的異同,明確伊索寓言多以動物寓言為主,結(jié)尾點明寓意的寫法,而中國古代寓言多以人為主人公,寓理于事,比較含蓄的特點。而在總結(jié)相同點的時候,進一步明確了寓言的特點:篇幅短小,諷刺性強。 接下來的時間,我組織學生完成遷移拓展部分和驗收單部分。因為時間關系續(xù)寫寓言結(jié)尾這個題,我采用口述形式,然后用投影儀展示一位學生的答案,共同糾錯、批改,最后兩分鐘評出最佳表現(xiàn)組、最佳發(fā)言人、最有創(chuàng)意獎。驗收結(jié)果沒有檢查,我下課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錯誤沒有改,應該收起來檢查一下。
在教學設計上,我還是注重結(jié)果忽視過程,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表面,沒有充分地發(fā)散。對于學生我還是不敢放手,把他們限制得太死。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活力。
這節(jié)課是七上的結(jié)束,但卻是我教學探索的另一個開始!叭龁挝宀健庇泄残,提供了指導方向和精神,但具體使用也要有自己的個性,結(jié)合教材與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力求有創(chuàng)意。
寓言教學反思15
言《南轅北轍》的教學首先以理解課題中的“轅”和“轍”入文,然后讓學生在文中找到點出“南轅北轍”的意思的兩個句子,讀讀體會。以為課文基本是對話,所以第
二部分是讓學生通過對讀來體會人物的特點。同桌對讀,熟悉課文后,師生第一次對讀,教師讀朋友,學生讀坐馬車的這個人。教師在讀時,把文中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讀后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勸,和反襯這個人的固執(zhí),不聽勸。師生的'第二次對讀,角色交換,教師在讀時,省去三個“沒關系”。學生認為這樣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這個人的頑固、傲慢和不虛心,因此補上三個“沒關系”,再讀課文。經(jīng)過這兩次的對讀,學生從人物的言行中體會了人物的特點,既讀熟、學懂了故事,又提高了理解能力,寓意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最后讓學生同桌再對讀,加深理解。
這則寓言故事出自戰(zhàn)國時候,魏王想去攻打趙國的邯鄲,季梁聽到這個消息后,連忙從半路折回,衣服褶皺了也來不及燙洗弄平,滿頭的塵土也顧不得撣掉,匆匆忙忙去謁見魏王。他先說了這個“南轅北轍”的故事,故事講完,又對魏王講了這樣一段話:“如今,你一動就想稱霸為王,一舉就想取信于天下,依仗著大王的國土廣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以擴充疆域,抬高聲威,大王這種不合理的行動越多,距離統(tǒng)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了。正好比想到楚國去而向北走一樣。”教師把這個寓言故事的出處跟學生一讀,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課后,很多學生來打聽書名,來借書閱讀。我想這已很好地達到了教師的預期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引導高年級學生閱讀更深層次的書籍。
【寓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反思06-17
關于寓言的教學反思09-09
《人生寓言》教學反思09-30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07-03
寓言教學反思08-27
伊索寓言的教學反思08-31
《寓言》語文教學反思10-30
寓言四則教學反思06-17
《寓言》教學反思(15篇)09-03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