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閱讀答案
新技術當真是最偉大的“改變者”。打開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個完整的文化微縮景觀,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價值偏好和審美趣味,他們是文化景觀的觀看者,也是文化風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術的生死時速,是否也會縱容“所見即所得”的膚淺,帶來“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亂象?已經(jīng)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氣的日益稀薄,甚至認為中國正在進入文化上的“小時代”。商業(yè)和消費主義沖刷之下的大眾審美河床,最低水位正在下降,有些地方甚至裸露出干涸的河底。難怪有人疾呼,從電腦和手機中拯救我們的閱讀吧!
事實上,翻閱近幾個世紀的文化史,幾乎每一次技術手段的升級,都會引起人們的文化焦慮。尼采曾對報紙的出現(xiàn)怒不可遏,認為這意味著忙亂、廉價的“短暫之物”取代了“永恒之物”。海德格爾以哲人姿態(tài)發(fā)問:技術化的時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還有精神家園?美國學者羅斯扎克更是一針見血:相比在黃昏時分去附近的咖啡館,網(wǎng)絡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嗎?
這樣的感嘆固然有其價值,但放寬視野卻會發(fā)現(xiàn),從印刷術的普及,到聲光電的傳播,再到信息技術的興起,任何一次傳媒工具的重大變革,都會帶來文化話語權的轉(zhuǎn)移。正是報紙、影像、網(wǎng)絡等技術手段的普及,讓人類的文化空間拓展了而不是枯萎了,讓知識和文化更能服務大眾而不是被一小群精英所壟斷。
哲人的憂思,倒是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歷史的慣例:越是缺少文化話語權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擁抱新的文化場;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話語權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有人做過統(tǒng)計,在當代中國,活躍在網(wǎng)上的知識分子只是知識界的表層,更龐大的群體基本不在網(wǎng)上發(fā)聲,比例甚至低于領導干部。在抱怨新技術讓信息碎片化、文化表淺化的同時,誰愿用理性的思維、專業(yè)的智識、人文的情懷,主動涵養(yǎng)席卷天下的網(wǎng)絡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遠流長,乃是取決于“最低水位”,誰來為時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
對大眾審美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主流文化的建設者固然不必過分沉溺文化鄉(xiāng)愁、傷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閉關自守、以和大眾文化劃清界限來標榜自我,但更應該防止文化上的劣幣驅(qū)逐良幣,為整個社會的文化水位劃定警戒線,并擔任守護者。“士志于道”曾經(jīng)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的光輝傳統(tǒng),一代代士人無不“以天下風教是非為己任”,為時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應是當代文化人的歷史使命。
A.大眾參與網(wǎng)絡文化活動時,有著文化欣賞者和創(chuàng)造者的雙重身份。
B.信息時代,文化傳播方式多樣,速度快容量大,但內(nèi)容蕪雜。
C.海德格爾關于技術化的時代文明的憂思,對文化的發(fā)展不無益處。
D.精英階層之所以更晚接受新事物,是因為對社會的變化不敏感。
10.技術手段的升級會給文化領域帶來怎樣的影響?請概括。(3分)
答:
11.本文呼吁“誰”來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為什么呼吁他們?請簡析。(3分)
答:
試題答案:
9.(3分)D(無中生有)
10.(3分)①引起人們的文化焦慮;②帶來文化話語權的轉(zhuǎn)移;③拓展人類的文化空間。(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1.(3分)(1)呼吁的是“知識分子群體”。(1分)(2)知識分子群體有加厚文化土層的能力,而社會又急需他們來承擔文化守護者的歷史使命。(或:知識分子群體有理性的思維、專業(yè)的智識、人文的情懷,有涵養(yǎng)網(wǎng)絡文化的能力;而信息時代社會的文化底線正在喪失,知識分子群體理應更積極地參與網(wǎng)絡文化活動。)(2分)(意思對即可。)
【《誰來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文化瑰寶與文化泡沫閱讀答案01-05
漫說姓名文化閱讀答案11-16
客家文化閱讀及答案02-04
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濫閱讀答案08-08
《韓愈的傳統(tǒng)文化觀》閱讀答案02-22
椅子改變中國文化閱讀答案04-09
季羨林文化成就的象征閱讀練習及答案11-07
母親的文化遲子建閱讀題與答案12-21
敲門的閱讀答案02-19
《湖》的閱讀答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