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建設(shè)時期
圓明園,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為我們在課本上遇到過,那你知道圓明園的建設(shè)時期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圓明園的建設(shè)時期,歡迎閱讀!
圓明園的建設(shè)時期 1
歷史上的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占地5,200余畝(約350公頃),比頤和園的整個范圍還要大出近千畝。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間,所創(chuàng)建和經(jīng)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yōu)游享樂,并于此舉行朝會,外理政事,它與紫禁城(故宮)同為當(dāng)時的全國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稱為"御園"。園于1860年(咸豐十年)被英法聯(lián)軍劫掠焚毀。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后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已初具規(guī)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nèi)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gòu)、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jìn)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jìn)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shè),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主要興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園林風(fēng)景群已遍及全園三千畝范圍。乾隆年間,在園內(nèi)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fēng)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云、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云普護(hù)、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云、魚躍鳶飛、北遠(yuǎn)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臺、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fēng)荷、洞天深處),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dāng)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筑約達(dá)600座,實為右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圓明園的建設(shè)時期 2
圓明園是中國清代大型皇家園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后改名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此避暑、聽政,故圓明園又稱“夏宮”。1856 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圓明園遭英法聯(lián)軍洗劫燒毀,故址現(xiàn)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筑面積達(dá)20萬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滴鯙橹}匾“圓明園”,“圓明”為雍正法號。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nèi)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jìn)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至此,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道光年間又進(jìn)行多次修繕和拓建。
圓明園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創(chuàng)建和經(jīng)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guī)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shù)的典范”,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shù)的典范”。
【圓明園的建設(shè)時期】相關(guān)文章:
圓明園的鼎盛時期10-30
《圓明園的毀滅》之圓明園09-25
韋應(yīng)物是 時期的作家09-24
中秋時期的詩句09-16
圓明園簡介10-22
《圓明園的毀滅》09-25
火燒圓明園10-29
五四時期詩歌11-29
五四時期的詩歌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