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李清照《一剪梅》提高語文寫作能力
引導語:李清照的《一剪梅》稱得上千古名詞,它是我們語文學習中的必學內容,那么,中小學生如何通過學習《一剪梅》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呢?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的這首小詞選入了現行高中語文教材。
小詞起筆即為我們展開了一幅美麗卻寒涼的畫面,美麗的荷花已漸凋謝,秋寒漸濃。寒冷僅僅是因為秋意濃嘛?未必盡然。人心的冷暖是一種感覺,非因季節(jié)更替。這一刻清照是覺得格外寒冷的,因為趙明誠遠游他方,不在身邊,那種“賭書消得潑茶香”的幸福時光已成追憶。為遺忘憂傷,她想去秋游,于是換上便裝,連個丫環(huán)都不帶,獨自一人坐上小船悄悄出發(fā)。一個“輕”字,一個“獨”字,道盡了少婦那一點怕人知曉、羞澀卻難以抑制的相思心理。
抬頭看看空中的鴻雁,你可帶來了明誠的書信?這一份刻骨的思念讓清照獨倚高樓,看著月亮由東方升起,至中天,再至西方,當月光灑滿小樓,迷醉的清照依然固執(zhí)地站在樓上,不肯回房。難道這一夜你都不肯入睡嘛?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她都是這樣望月相思。
張九齡說:“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無論相隔千里萬里,這一輪明月總能寄托相思。這一刻,明誠也輾轉難眠吧,他也應該望著窗外的明月遙想家中的嬌妻吧?時光如水遠流,青春如花易逝。清照盼望著明誠早日歸來。她知道,丈夫一樣思念著自己。所以她說,我們有著同樣的相思之情,奈何兩地分離。罷了,罷了,且不去想他?墒窍胍z忘,偏難遺忘,剛剛舒展開眉頭,那相思之情又悄悄爬上心頭。
小詞的最后一句本脫胎于范希文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卻明顯更讓人柔腸百轉,愁思不斷。于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遂成千古相思之絕唱。
曾經瓊瑤有一部小說名為《卻上心頭》,當時迷醉了很多讀者。究其題目的本源即為李清照的這一首《一剪梅》。
事實上,瓊瑤的小說通常源自于古典詩詞,比如《在水一方》源于《詩經》中的《蒹葭》;《一簾幽夢》源于秦觀的“春風十里柔情,月夜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源于張先的“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天地一沙鷗》源于杜甫的《旅夜書懷》;《幾度夕陽紅》源于《三國演義》開篇詞;《一顆紅豆》源于王維的《紅豆》。甚至小說中主人公的名字通常也源于詩詞,比如《雁兒在林梢》中的林曉霜這個名字源于《西廂記》“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不勝枚舉。
這就告訴我們,只有腹中裝滿詩書文章,筆下才會文思不斷,才會寫出讓人欣賞、讓人迷醉的文章。換句更通俗的話講,只有肚子里有貨,你的文章才有人愿意看,而不是你花錢請人幫你看。
有個成語叫厚積薄發(fā),意思是說積累得多了自然有一天會爆發(fā)。這就有點像往杯子里倒水,倒?jié)M了自然而然就會溢出來,沒有溢出來說明你還沒有倒?jié)M。這就是學校老師要求的“多積累”,就是說你要不停地往自己肚子里倒墨水。有的人剛倒了一點就想:哎呀,知道不少東西了咋還寫不出來呢?你還得接著往肚子里倒墨水。倒了半下了,有的人又想了:哎呀,別人不知道的,我都知道了,咋還寫不好呢?還有個成語叫“才華橫溢”,為什么不叫“才華橫擠”呢?才倒半下,你就想著提筆洋洋灑灑,怎么可能呢?這個時候充其量不過是擠牙膏,擠出來的東西條條塊塊的,樣子就不會很好看,這很正常!你要知道,積累需要時間,消化需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功利,不急躁,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閱讀、背誦。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知易行難”,所以要特別提醒。當然在積累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懶惰,還要常常練筆。用我們的眼睛觀察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不論大小。凡入眼、入耳者均可寫入文字。不會寫沒關系,我們可以模仿,就像我們在課堂上講到的模仿名家、大家的文字。寫得不好也沒關系,我們還可以修改,要知道好文章都是反復修改得來的。
其實,寫作的練習是對孩子的一場考驗,更是對家長的一場考驗。它不僅僅需要孩子的熱情、耐心與恒心,更需要家長的熱情、耐心與恒心。因為不管老師怎么教,真正需要動筆的是孩子,任何一個老師都無法代替孩子動筆。而陪伴孩子成長的是家長。所以,真正能寫出好文章的孩子,背后一定有肯于付出,肯于學習、肯于成長的家長。
借用《離騷》中的一句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諸君共勉。
【學習李清照《一剪梅》提高語文寫作能力】相關文章:
一剪梅李清照08-05
一剪梅李清照08-28
《一剪梅》 李清照賞析11-18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09-21
李清照《一剪梅》英譯06-06
李清照《一剪梅》譯文12-09
一剪梅李清照賞析09-20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02-02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07-19
李清照的《一剪梅》賞析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