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描寫楊貴妃的詩句
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白描寫楊玉環(huán)的詩句,希望大家喜歡。
三首《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有關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是李白在長安期間創(chuàng)作的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詩歌之一。
據說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宮中曾經在興慶池東面的沉香亭畔,栽種了不少名貴的牡丹,到了花開時節(jié),紫紅,淺紅,全白,各色相間,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騎著心愛的照夜白馬,楊太真,即楊貴妃則乘了一乘小轎,一同前來賞花,同時帶著當時宮中最著名的樂師,即大名鼎鼎的李龜年。李龜年看到皇帝與楊玉環(huán)興趣盎然地在賞花,便令他那班梨園弟子拿出樂器,準備奏樂起舞為皇上與貴妃助興,唐玄宗卻說到:“賞名花,對愛妃,哪能還老聽這些陳詞舊曲呢?” 于是急召翰林學士李白進宮,李白進得宮來,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筆如飛,一揮而就,在金花箋上寫了三首《清平調》詩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滿意,當即便令梨園弟子奏起絲竹,李龜年展喉而歌,楊貴妃拿著玻璃七寶杯,倒上西涼州進貢的葡萄美酒,邊飲酒邊賞歌,不覺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見愈發(fā)興起,忍不住也親自吹起玉笛來助興,每到一首曲終之際,都要延長樂曲,重復演奏,盡興方止。楊貴妃飲罷美酒,聽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謝意。這段出自《楊太真外傳》的傳奇故事,也許有不少夸張、虛構的成份。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雖然歷史上描寫皇帝身邊女子的詩歌數不勝數,但是要論起既能夠得到當事人的喜愛,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評的卻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這三首《清平調》莫屬了。
李白對于他這次突然被召入宮,所要寫的特定題材有著一種非同尋常的準確把握,即緊緊抓住了唐玄宗當時的特殊的心理,從“賞名花,對愛妃”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從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詩不論在立意謀篇上,還是在修辭手法上,都顯得游刃有余,又得心應手。不過,要在創(chuàng)作時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首先,這要得益于李白與生俱來的那種 “視同儔為草芥,戲萬乘若僚友的”氣質。
清人趙翼說得好:“揮灑萬乘之前,無異長安市上醉眠時,此何如氣也”(《原詩》)。李白本來是帶了一腔的抱負奉召來到西京長安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他本來以為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實現他“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偉大政治理想,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過把他當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種點綴而已,所以對于這種強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內心感到非常痛苦與失落。
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一詩中活靈活現地描繪了李白醉臥長安的放浪生活:“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以他極為特殊的“待召翰林”的身份,再加上他天生的傲骨,所以哪怕是在皇帝與貴妃面前,也從來都是自在從容、不卑不亢的,唯其能夠如此,才不會在這種事先毫無準備,突如其來,又只能寫好不能寫壞的即時創(chuàng)作前忙了手腳,亂了方寸。因為此時皇帝的興致正高,貴妃娘娘也在一旁翹首等待,換了別人,恐怕也只有寫出一般的應景文字而交差而已。所以說從容構思,立意獨到,坐等可待,文思敏捷,正是《清平調》詩最主要的,也是常人望塵莫及的難能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