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蔡中郎墳》溫庭筠

        時間:2024-06-16 13:20:10 溫庭筠 我要投稿

        《蔡中郎墳》溫庭筠

          溫庭筠的《蔡中郎墳》語言直率,感情憤激。其主旨與與溫詩名作《過陳琳墓》一脈相承,而感情強度過之。

          蔡中郎墳⑴

          古墳零落野花春⑵,聞?wù)f中郎有后身⑶。

          今日愛才非昔日⑷,莫拋心力作詞人⑸。

          【注釋】

         、挪讨欣蓧灒翰讨欣杉礀|漢末年著名文士蔡邕,因他曾任左中郎將,后人稱他為“蔡中郎”。據(jù)《吳地志》載,蔡邕墳在毗陵(今江蘇省常州市)尚宜鄉(xiāng)互村。

         、屏懵洌核ヮj敗落。

         、“聞?wù)f”句:聞?wù)f,猶聽說。后身,佛教有“三世”之說,謂人死后轉(zhuǎn)世之身為“后身”!短接[》載,張衡死的那一天,蔡邕的母親剛好懷孕。張、蔡二人,才貌非常相似,因此人們都說蔡邕是張衡的后身。這里詩人在傳說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推想:既然蔡邕是張衡的后身,那么蔡邕死后也應(yīng)該有后身。

         、任羧眨和;從前。

         、“莫拋”句:蔡邕曾賞識王粲,欲以藏書贈之,詩人感傷今日無愛才如蔡邕者,所以這樣說。心力,指精神與體力。詞人:擅長文辭的人,指詩人。

          【白話譯文】

          古墳零落唯有野花正逢春,我聽說蔡中郎也有了后身。

          如今愛惜人才已不如昔日,不要白白拋擲才華作詩人。

          【創(chuàng)作背景】

          漢末文人蔡邕,死后葬在毗陵(今常州)尚宜鄉(xiāng)互村。此詩寫景切春令,當作于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春溫庭筠自吳中返長安途徑常州時。

          【賞析】

          溫庭筠的這首《蔡中郎墳》是寫詩人過蔡中郎墳時引起的一段感慨。首句正面寫蔡中郎墳。蔡邕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到溫庭筠寫這首詩時,已歷六百多年。歷史的風雨,人世的變遷,使這座埋葬著一代名士的古墳已經(jīng)荒涼殘破不堪,只有那星星點點不知名的野花點綴在它的周圍。野花春的“春”字,形象地顯示出逢春而發(fā)的野花開得熱鬧繁盛,一片生機。由于這野花的襯托,更顯出古墳的零落荒涼。這里隱隱透出一種今昔滄桑的感慨;這種感慨,又正是下文“今日愛才非昔日”的一條引線。

          第二句暗含著一則故實。原是人們對先后輝映的才人文士傳統(tǒng)繼承關(guān)系的一種迷信傳說。詩人卻巧妙地利用這個傳說進行推想:既然張衡死后有蔡邕作他的后身,那么蔡邕死后想必也會有后身了。這里用“聞?wù)f”這種活泛的字眼,正暗示“中郎有后身”乃是出之傳聞推測。如果單純詠古,這一句似乎應(yīng)當寫成“聞?wù)f中郎是后身”或者“聞?wù)f張衡有后身”。而詩中這樣寫,既緊扣題內(nèi)“墳”字,又巧妙地將詩意由吊古引向慨今。在全詩中,這一句是前后承接過渡的樞紐,詩人寫來毫不著力,可見其藝術(shù)功力。

          “今日愛才非昔日,莫拋心力作詞人。”這兩句緊承“中郎有后身”抒發(fā)感慨,是全篇主意。蔡邕生當東漢末年政治黑暗腐朽的時代,曾因上書議論朝政闕失,遭到誣陷,被流放到朔方;遇赦后,又因宦官仇視,亡命江湖;董卓專權(quán),被迫任侍御史,卓被誅后,蔡邕也瘐死獄中。一生遭遇,其實還是相當悲慘的。但他畢竟還參與過校寫熹平石經(jīng)這樣的大事,而且董卓迫他為官,也還是因為欣賞他的文才。而作者當時的文士,則連蔡邕當年那樣的際遇也得不到,只能老死戶牖,與時俱沒。因此詩人十分感慨;對不愛惜人才的當局者來說,蔡邕的后身生活在“今日”,即使用盡心力寫作,也沒有人來欣賞和提拔,根本不要去白白拋擲自己的才力。

          這兩句好像寫得直率而刻露,但這并不妨礙它內(nèi)涵的豐富與深刻。這是一種由高度的概括、尖銳的揭發(fā)和絕望的憤激所形成的耐人思索的藝術(shù)境界。熟悉蔡邕所處的時代和他的具體遭遇的人,都不難體味出“今日愛才非昔日”這句詩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哀。如果連蔡邕的時代都算愛才,那么“今日”之糟踐人才便不問可知了。正因為這樣,末句不是單純慨嘆地說“枉拋心力作詞人”,而是充滿憤激地說“莫拋心力作詞人”。詩中講到“中郎有后身”,可見詩人是隱然以此自命的,但又并不明說。這樣,末句的含意就顯得很活泛,既可理解為告誡自己,也可理解為泛指所有懷才不遇的士人,內(nèi)涵既廣,藝術(shù)上亦復耐人尋味。這兩句詩是對那個糟踐人才的時代所作的概括,也是當時廣大文士憤激不平心聲的集中表露。

          拓展閱讀:《贈少年》溫庭筠

          贈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①,秋風葉下洞庭波②。

          酒酣夜別淮陰市③,月照高樓一曲歌④。

          【注釋】

          ①“江海”句:江海,泛指外鄉(xiāng)。忽遇友人本當高興,由于彼此失意,故覺頗多苦恨。

         、“秋風”句:在秋風簫瑟的時節(jié),詩人與一少年相遇。彼此情意相投,瞬息又要分別,自然流露出無限離愁與別恨,給人以極深的藝術(shù)感染。“葉下,指秋風吹得樹葉紛紛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③淮陰市:市,商業(yè)交換場所,古稱“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月照”句:最后在高樓對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壯志告勉,表達豪放不羈的情懷。

          【白話譯文】

          漂泊江湖偶爾相逢客恨實在多,黃葉紛紛落下洞庭湖水波連波。

          深夜暢飲即將作別淮陰的街市,月照高樓我們引吭高唱離別歌。

          【賞析】

          作品大意寫浪跡江湖的詩人,在秋風蕭瑟的時節(jié)與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會,隨即就分手了。詩人選擇相逢又相別的瞬間場面來表現(xiàn)“客恨”,自然地流露出無限的離恨別情,給人以頗深的藝術(shù)感染。

          詩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離愁別恨。這首小詩是借客游抒寫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鄉(xiāng),忽遇友人,本當使人高興,但由于彼此同有淪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覺頗多苦恨。尤其在這金風起浪、落葉蕭蕭的秋天,更容易觸動游子的愁腸了。“秋風葉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句,描繪南方蕭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實指。和下文的“夜別淮陰市”一樣,都是借意。

          詩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還比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顯露得多了。“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淮陰市”,固然點出話別地點,但主要用意還是借古人的酒杯澆胸中的塊壘。這里是暗用淮陰侯韓信的故事。韓信年少未得志時,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貽笑于淮陰一市。而后來卻征戰(zhàn)沙場,成為西漢百萬軍中的統(tǒng)帥。溫庭筠也是才華出眾,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終不為世用,只落得身世飄零,頗似少年韓信。故“酒酣夜別淮陰市”句,正寓有以韓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恥辱告別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樓對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壯志共勉,正表達了一種豪放不羈的情懷。

          這首詩善于用典寄托懷抱,且不著痕跡,自然地與寫景敘事融為一體,因景見情,含蓄雋永。暗用韓信故事來自述懷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樓一曲歌”的壯志豪情。“月照高樓”明寫分別地點,是景語,也是情語。四個字點染了高歌而別的背景,展現(xiàn)著一種壯麗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纏綿,也有別于“曉風殘月”的悲涼,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調(diào)相吻合,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豪氣。這正是詩人壯志情懷的寫照。詩貴有真情。溫庭筠多纖麗藻飾之作,而此篇卻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獨標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蔡中郎墳》溫庭筠】相關(guān)文章:

        《蔡中郎墳》 溫庭筠07-27

        溫庭筠的詞09-24

        溫庭筠《芙蓉》06-25

        溫庭筠的詩詞01-26

        溫庭筠的詩詞04-03

        溫庭筠名句09-01

        溫庭筠的詞06-20

        溫庭筠名言08-05

        溫庭筠簡介07-20

        溫庭筠詩集10-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