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說的風俗人情
摘要:汪曾祺的作品大多在內(nèi)含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展現(xiàn)他獨特的文化情思。從他所描寫的風俗民情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率性,是一種對理想的追求;從他所刻畫的人文畫卷中,我們體會到了一種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從他所蘊含的民族情感中,我們品味到了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弘揚。本文從汪曾祺小說中的自然畫卷、人文畫卷和民族畫卷去探尋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和諧情感。
關鍵詞:汪曾祺;自然;人文;民族;和諧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5-087-1
一、清新散淡的自然畫卷
“我一定要把它寫的很美,很健康,很有詩意!蓖粼魅缡钦f。汪曾祺的創(chuàng)作理念就是把小說的美與清新的自然、風俗的描寫結合起來。正如他自己所說,“大地上涌動著人生的歡樂。”這種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極致。
先看一個片段:
淖中央有一條狹長的沙洲。沙洲上長滿茅草和蘆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夏天,茅草、蘆荻都吐出雪白的絲穗,在微風中不住地點頭。秋天,全都枯黃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頂上去了。……河水解凍了,發(fā)綠了,沙洲上的殘雪還亮晶晶地堆積著。
——《大淖記事》
汪曾祺用他獨特的簡潔樸素的視角生動地為我們勾勒出了濃淡相宜的風景畫。這些景色自然天成,景色隨春夏秋冬的交替而變化,深深地流露出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獨特情懷。
正如在《受戒》中,作者描繪了小英子家清新秀麗的風光:“小英子的家像一個小島,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條小路通到荸薺庵。獨門獨戶,島上只有這一家。島上有六棵大桑樹,夏天都結大桑椹,三棵結白的,三棵結紫的;一個菜園子,瓜豆蔬菜,四時不缺!彼米匀、清雅的筆調(diào)抒寫著對故鄉(xiāng)的回憶,將秀麗與恬靜,沉重融入樂觀,構建出作者獨特的理想境界。
二、質(zhì)樸純真的人文畫卷
汪曾祺在很多文章中都表現(xiàn)出了想通過純樸優(yōu)美的自然境界的描寫來達到自己對率性自然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或真實或隱約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間的質(zhì)樸的人文性。正如汪曾祺自己所說,“他寫的很多作品主要是說明人是不能受壓抑的,反而應當發(fā)掘人身上美的失意的東西,肯定人的價值!
請看一個片段:
晚飯花開得很旺盛,它們使勁地往外開,發(fā)瘋一樣,喊叫著,把自己開在傍晚的空氣里。濃綠的,多得不得了的綠葉子;殷紅的,胭脂一樣的,多得不得了的紅花;非常熱鬧,但又很凄清。
——《晚飯花》
汪曾祺對晚飯花開放的情景寫成了一種藝術,一種真誠的生活藝術。作者尤其表現(xiàn)出了在《晚飯花》中李小龍對生活幸福的渴望。這種質(zhì)樸的、純真的.卻不執(zhí)著的單戀表現(xiàn)在風俗景色中,但又不得不讓然嘆息,他們默默地生活,追求但不堅韌。作者想通過在作品中塑造的小人物在人文畫卷中展現(xiàn)出平凡的、真實的可觸的生活。也許淡得像一泓清水,但遠比其筆下的阿慶嫂等英雄形象更具現(xiàn)實意義。
三、民族情感的抒情畫卷
“我以為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chuàng)作的生活的抒情詩。”汪曾祺如是說。他是把風俗視為“民族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描畫的。他認為,風俗不論是自然形成的還是有一定的人為情結的,整體上都反應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所感到的欣愉。
請看一個片段:
各種瓜果下來的時候,牛角酥、奶奶哼(一種很“面”的香瓜)、紅瓤西瓜、三白西瓜、鴨梨、檳子、海棠、石榴,都已上市,瓜香果味,飄滿一街。各種賣吃食的都出動了,爭奇斗勝,吟叫百端。
——《故里三陳》
這種洋溢著生活氣息的語言讓人清淡平和,更讓我們感受到民族風采的抒情性。風俗畫本身是自然的、樸素的,但作者自己說,“我是主張搞民族形式的,但是說民族形式就是有頭有尾,那不一定。我欣賞中國的一個說法,叫做‘文氣’。”這種散發(fā)著民族氣息的意象不得不讓我們感受到民族的希望。
汪曾祺的小說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個人風格,透過濃郁的生活氣息,通過對童年、故鄉(xiāng)的回憶,展現(xiàn)著清雅秀麗的自然美、淳樸渾厚的人情美以及民族傳統(tǒng)的人性美。從作家所描寫的風俗民情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率性,是一種對理想的追求;從作家所刻畫的人文畫卷中,我們體會到的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從作家所蘊含的民族情感中,我們品味到的是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弘揚。他在風俗人情中呈現(xiàn)的生存意識、生命意識和審美意識都能體現(xiàn)出他的價值所在,讓我們真正地體味到的是一種人情美、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