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望岳的具體翻譯

        時間:2022-11-16 14:36:47 望岳 我要投稿

        望岳的具體翻譯

          望岳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望岳的具體翻譯,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的具體翻譯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望岳的賞析

          杜詩中有三首同題“望岳”的詩。一是開元二十四年(736),杜甫第一次漫游齊趙,望東岳泰山,詩人時年25歲,正“裘馬清狂”,意氣風發時。一是乾元元年 (758),杜甫出為華州司功,途中望西岳華山,詩人時年49歲,值遭貶失意時。一是大歷四年(769),杜甫漂泊湖湘,舟中遙望南岳衡山,詩人垂暮臨危時。在這三首望岳抒情詩中,能隱約看到詩人不同時期思想情趣精神面貌的發展變化。

          三首《望岳》中以望泰山一首寫得最好,也是現存杜詩最早的一首。浦起龍說: “公集當以是為首”,這是不錯的。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搬纷诜蛉绾?” 出語翻新,是一口語散文式的疑問句,加一虛詞“夫”字,在音節上舒緩了語氣。但卻更加強了感情色彩。顯示了詩人初睹岱峰的驚嘆和仰慕,喚起了讀者的注意。接著是詩人的自我回答: “齊魯青未了!鼻,山色也。青未了,蒼茫墨綠一望無際。杜甫這次山東之游,想必是踏遍泰山南北了。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南北為界,南魯北齊,至今泰山東麓仍保留著齊長城嶺的`遺跡。泰山屹立于齊魯大地,橫亙數百里,青色連綿。這是描寫山的跨度。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在贊嘆泰山的秀麗和巍峨。同是夸張又有所不同,上句言其神奇秀美是自然賦予,得天獨厚,完全是從虛的方面著筆,而下句則是夸張之中有所體驗。這里說的“陰陽”,是指一日之中早午晚三時的陰陽向背。山東早見日出,天色早曉; 山西晚見日落,天色遲昏。這是居住在高山腳下的人的切身體驗。泰山高峻,遮天蔽日,陰陽向背,明暗殊別。這是指山的高度。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是久望高山的切身感受,仰視山峰,層云繚繞,使人眼界開闊,心曠神怡;極目遠望,山鳥點點,翱翔歸林,這樣頗耗目力,眼眶似乎就要裂開。僅僅十字就把眼前的客觀景色和內心的主觀感受,有機自然地揉合在一起了。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最后兩句是寫由望岳而產生的激越和仰慕之情,繼而產生了登頂的強烈愿望。孟子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而老杜這里說“一覽眾山小”,引典似用非用,最為絕妙。作為詩的結句,不僅進一步渲染了泰山的雄偉壯麗,五岳獨尊的氣勢,也表現了青年詩人敢于攀登、俯視天下的豪邁氣魄。

          全詩意境開闊,造語警拔,情景交融,最能表現杜甫青年時代的非凡襟懷及其詩歌創作的時代風貌。浦起龍在《讀杜心解》卷一中評此詩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是頗恰當的。

          另外,這首詩始終著眼一個“望”字,從山腳下仰望。詩人晚年所作《又上后園山腳》詩有句:“昔我游山東,憶戲東岳陽。窮秋立日觀,矯首望八荒。”這里說的“日觀”,即泰山絕頂的日觀峰。可知杜甫當年是登上岱頂了。但有人卻據此說“詩人寫詩的立足點是在山上”,其實這種說法的論據是不充分的。因為創作和經歷,畢竟是兩回事,不能混同,詩人即使登上絕頂,也仍有選擇創作立足點的自由。杜甫這首詩的創作恰好說明了這一點

          《望岳》賞析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胺蛉绾巍,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鐘”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案睢北臼莻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庇袝r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并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墻”,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蕭滌非)泰山風光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使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到“有眼不識泰山”, “泰山壓頂不彎腰”……,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向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 泰山雄峙于山東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稱“五岳之首”東岳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望岳的具體翻譯】相關文章:

        望岳翻譯08-30

        《望岳》翻譯08-30

        翻譯《望岳》11-13

        望岳的經典翻譯11-15

        望岳翻譯手法08-29

        望岳 翻譯、賞析11-28

        杜甫《望岳》翻譯08-30

        望岳古詩翻譯11-17

        望岳全文翻譯11-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