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望岳》古詩賞析及翻譯 推薦度:
- 《望岳》原文和譯文古詩詞賞析 推薦度:
- 杜甫《望岳》古詩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望岳古詩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 望岳古詩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望岳古詩賞析1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解】:
。薄⑨纷冢禾┥絼e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病㈢姡嘿x予、集中。
。、決:裂開。
。础⒘瑁很S上。
【韻譯】: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
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評析】:
杜甫“望岳”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岳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岳,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
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后兩句寫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愿。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望岳古詩賞析2
【注釋】
、僭溃捍酥笘|岳泰山,泰山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為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卺纷冢禾┥揭嗝飞剑诮裆綎|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
、矍啵荷缴。未了:不盡。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茉旎捍笞匀。鐘: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麗。
⑤陰陽:陰指山北(水南),陽指山南(水北)。割:劃分。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奘幮兀盒男?fù)u蕩。
、邲Q眥:決:裂開。眥:眼角。決眥:極力張大眼睛。
、嗳霘w鳥;目光追隨歸鳥。入:受到眼里,即看到。
、釙(dāng):定要。
、饬瑁旱巧稀
【譯文】
泰山的面貌怎么樣?綿延不絕的青色在齊魯也看得見。大自然在這里聚集了英靈之氣,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與晚上。層出不窮的云霧使人心胸蕩漾,我睜大眼睛極力看見想要歸巢的飛鳥。應(yīng)當(dāng)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視的話,眾山都會顯得矮小。
【賞析】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yuǎn)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摩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胺蛉绾巍,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了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yuǎn)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shù)浇袂辔戳耍}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rèn)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扮姟弊,將大自然寫得有情,而詩人或許也鐘情于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案睢北臼莻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作風(fēng),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yǎng)成!笆幮厣,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xì)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眼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這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泰山的深遠(yuǎn),巍峨。而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皶(dāng)”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dāng)一舉絕風(fēng)塵,翠蓋朱軒臨一春!庇袝r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 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yán)公入朝》)如果把“會當(dāng)”解作“應(yīng)當(dāng)”,便欠準(zhǔn)確,神氣索然。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rèn)為杜詩“當(dāng)以是為首”,并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zhèn)!保ā蹲x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chuàng)作上“氣靡屈賈壘,目短曹劉墻”,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也寫出了詩人的偉大抱負(fù)和雄心壯志。
望岳古詩賞析3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鐘: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凌:躍上。
譯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 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賞析
杜甫“望岳”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岳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贊嘆東 岳,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 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 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后兩句寫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愿。表達(dá)了 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皶 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望岳古詩賞析4
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jì)天下的豪情壯志。
望岳賞析
杜甫“望岳”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岳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岳,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后兩句寫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愿。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望岳原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山南山北陰陽分解,晨昏不同。
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顯得渺小的群山。
望岳古詩賞析5
原文:
望岳三首·其二
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fēng)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譯文:
西岳高聳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圍則像他的兒孫。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著它登上華山去玉女祠呢?
可進(jìn)了車箱谷就難以回歸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門,難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氣轉(zhuǎn)涼后,登上山頂去,看山本貌。
注釋:
崚嶒:高聳突兀。
九節(jié)杖:《劉根外傳》:“漢武登少室,見一女子以九節(jié)杖仰指日,閉左目,東方朔曰:‘此食日精者。’”《真誥》:“楊羲夢蓬萊仙翁,拄赤九節(jié)杖而視白龍!
玉女洗頭盆:《集仙錄》:“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號玉女洗頭盆。其水碧綠澄徹,雨不加溢,旱不減耗。祠有玉女馬一匹!
車箱入谷:《太平寰宇記》:“車箱谷,一名車水渦,在華陰縣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測。祈雨者以石投之,中有一鳥飛出,應(yīng)時獲雨。”
箭栝:箭的末端。
白帝: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賞析:
作品賞析
此往華州時中途所歷者。岳,西岳華山也!短茣罚喝A州華陰縣有華山。西岳峻.竦處尊①,諸峰羅立似兒孫。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②,拄到玉女洗頭盆③。車箱入谷無歸路④,箭栝通天有一門⑤。稍待秋風(fēng)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⑥。(【黃注】上四寫望一意,五六承上起下,末欲遂其登岳之興也。又曰:五六乃形容語。路徑險仄,車不能回,狹而且長,有似箭筈。不必泥于地名!窘炞ⅰ扛呱蕉嘞邵E,故欲尋問真源,與三四相應(yīng)。)①是山四方高五千仞,傍連少華山。何遜詩:“懸崖抱奇崛,絕壁駕峻.!雹凇秳⒏鈧鳌罚簼h武登少室,見一女子以九節(jié)杖仰指日,閉左目,東方朔曰:“此食日精者。”《真誥》:楊羲夢蓬萊仙翁,拄赤九節(jié)杖而視白龍。③《集仙錄》: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號玉女洗頭盆。其水碧綠澄徹,雨不加溢,旱不減耗。祠有玉女馬一匹。④《寰字記》:車箱谷,一名車水渦,在華陰縣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測。祈雨者以石投之,中有一鳥飛出,應(yīng)時獲雨。⑤【朱注】舊注引箭筈峰。姚寬云:箭筈嶺自在岐山。按地志諸書,并不云華山有箭栝!俄n非子》:秦昭王令工施鉤梯而上華山,以松柏之心為博箭,長八尺,棋長八寸,而勒之曰:王與天神博于此!端(jīng)注》:自下廟歷列柏南行十一里,東回三里,至中祠。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從北南入谷七里,又屆一祠。出一里至天井,井才容人行,迂回頓曲而上,可高六丈余。山上有微涓細(xì)水,流入井中。上者皆所由涉,更無別路。出井望空視,明如在室窺窗矣。此與通天一門語甚合。所云列柏,豈即箭柏耶?《初學(xué)記》事類亦以蓮峰對柏箭,則箭括乃柏字之訛。李攀龍《華山記》:“自昭王施鉤梯處,西南上三里許,得一峽如栝,曰天門!必M后人因杜詩附會乎!冻鸪赜洝罚菏峭庀蛉顼舻,唯一門可通。⑥陳子昂詩:“高尋白云逸!薄抖刺煊洝罚喝A山,名太極總仙之天,即少吳為白帝,治西岳。梁劉孝儀詩:“降道訪真源!秉S生曰:“玉女洗頭盆”五字本俗,先用仙人九節(jié)杖引起,能化俗為妍,而句法更覺森挺,真有擲米丹砂之巧。-----------仇兆鰲《杜詩詳注》-----------
望岳古詩賞析6
望岳
。ㄌ疲┒鸥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作者: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稱“杜少陵”。也稱“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2、選自《杜少陵集》
3、詞義:
岱宗:指泰山
了:完
造化:大自然。
鐘神秀:聚集天地間的一切神奇和秀麗。鐘:聚集,匯集。
陰:山的北面。陽:山的南面。
割:劃分
蕩胸:滌蕩心胸。
決:裂開。
眥:眼眶
會當(dāng):該當(dāng),終當(dāng)。
絕頂:頂峰。
4、背景:杜甫應(yīng)舉落第后游泰山做所。
5、主題
本詩通過描寫了東岳泰山的雄渾景象,贊美了泰山高達(dá)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雄心和氣概。
6、句意: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由于大自然的偏愛,給了這兒神奇秀麗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為一明一暗兩部分。
層層云升騰,心胸蕩然,極力張大眼睛把飛鳥歸山映入眼簾。
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俯瞰群山會是多么渺。
改寫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大地。大自然給你的偏愛,使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漾,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余!
7、賞析:
首聯(lián):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下句: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yuǎn)來烘托出泰山之高。
頷聯(lián):“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扮姟弊譃槟鄣囊馑迹詳M人的筆法突出詩人筆下的大自然是有情的。它格外青睞東岳泰山,故而把神奇與秀麗集于泰山一身。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用在這里,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側(cè)面突出泰山巍峨險峻、遮天蔽日的形象。表達(dá)了詩人對泰山的熱愛和贊美。
頸聯(lián):“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xì)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尾聯(lián):“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胸氣魄。飽含了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艱險地去登攀,才能進(jìn)入俯視一切的雄奇境界。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和對自己前途充滿信心的情懷。也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8、藝術(shù)手法:
。1)語言凝練,對仗工整。對偶句: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2)寫景、抒情、哲理融為一體。
。3)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岳而望。落筆由遠(yuǎn)及近,筆下之景由朝至暮。由望岳想到將來登岳。意境開闊高遠(yuǎn),氣勢雄偉渾樸。
(4)虛實結(jié)合。"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神奇秀麗;"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用細(xì)節(jié)描寫,表達(dá)了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造化"句寫泰山的秀美,是虛寫;"陰陽"句寫泰山的高大,是實寫。
望岳古詩賞析7
《望岳》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翻譯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望岳賞析
《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jì)天下的豪情壯志。
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挾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xì)遠(yuǎn)望,見群峰云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fā)自己的抱負(fù)。
望岳古詩賞析8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題記
中國是詩的國度,優(yōu)秀的詩人和作品如繁星麗天,數(shù)不勝數(shù)。翻閱千年詩卷,李白的激情澎湃,杜甫的憂國憂民,蘇軾的蕭灑樂天,李清照的凄切哀婉,辛棄疾的痛拍闌干,無不深深地打動我們。今天我便先鑒賞詩圣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全詩緊扣一個“望”字,從詩人的角度遠(yuǎn)眺,近看泰山的雄輝景象,既有宏觀概括,又有細(xì)節(jié)摘錄一、二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寫遠(yuǎn)望泰山之景,烘托泰山的高峻和連綿不斷。三、四句寫近望泰山之勢,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第五句抒盼望之情,不僅是詩人攀登高山頂峰的誓言,也是詩人攀登人生頂誓的誓言。最后兩句更加突出泰山的高大和雄偉。
這首五言律詩,詩人從不同的角度描繪泰山的高峻雄奇,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體現(xiàn)了詩人青年時代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進(jìn)取精神。
望岳古詩賞析9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詩人到了泰山腳下,但并未登山,故題作《望岳》。詩篇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詩人向往登上絕頂?shù)膲阎。表現(xiàn)了一種敢于進(jìn)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極富哲理性。詩篇氣魄宏偉,筆力囊括,造語挺拔,充分顯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創(chuàng)作才華。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yuǎn)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yuǎn)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shù)浇袂辔戳,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rèn)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扮姟弊郑瑢⒋笞匀粚懙糜星。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作風(fēng),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yǎng)成。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xì)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會當(dāng)”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dāng)一舉絕風(fēng)塵,翠蓋朱軒臨上春!庇袝r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yán)公入朝》)如果把“會當(dāng)”解作“應(yīng)當(dāng)”,便欠準(zhǔn)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rèn)為杜詩“當(dāng)以是為首”,并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zhèn)!保ā蹲x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chuàng)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墻”,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古詩賞析10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首先,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的作品。杜甫的祖父是當(dāng)時的著名詩人杜審言,他對杜甫的要求很嚴(yán),據(jù)說杜甫7歲就會寫詩。年輕時,杜甫有過兩次漫游生活。在漫游中,他看到了祖國雄偉秀麗的山川,擴(kuò)大了眼界,豐富了見聞。在洛陽,他與李白相遇,二人暢游齊魯,談詩論文,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
《望岳》這首詩,應(yīng)該就是漫游時期的作品。這首詩不僅描寫了泰山雄偉的景象,更重要的是,杜甫以登山為喻,抒發(fā)了他勇于奮斗與蓬勃向上的雄心壯志。
其次,解釋詩中的部分詞語。
1.岱宗:即泰山,在現(xiàn)在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因為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這是對泰山的尊稱。所謂五岳,就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夫:讀“fú”;句首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
3.齊魯:指齊國與魯國。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之北,魯國在泰山之南。
4.青未了:青,指翠綠的山色;未了,指這翠綠的山色無邊無際,延綿不斷。
5.造化鐘神秀:造化,大自然;鐘,聚集;神秀,神奇秀美。全句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美都集中于泰山。
6.陰陽割昏曉:這里的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而陰陽,則指泰山的南面與北面。割,即分;昏曉,指黃昏與早晨。全句的意思是說,高聳的泰山把山之南與山之北,分割為早晨與黃昏迥然不同的兩部分,山南明亮,山北昏暗。
7.蕩胸生曾云:蕩胸,使心胸?fù)u蕩;曾,意思就是層,曾云,就是重重疊疊的云霧。
8.決眥(zì)入歸鳥:眥,眼角;決,裂開;全句是說,極力睜大眼睛,遠(yuǎn)望著鳥兒進(jìn)入山中,回到窩里。
9.會當(dāng):定要。
10.凌絕頂:凌,登上;絕頂,這里指泰山的最高峰。
11.眾山。阂馑际,覺得群山都非常渺小了;這是意動用法。
再次,試翻譯這首詩。
若問:怎么樣啊,這五岳之首的泰山?
啊,它連接著齊魯大地,那青翠的山色連綿不斷。
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美,都集中于泰山;
它使山南陽光普照,卻讓山北一片昏暗。
那重重疊疊的云氣,令人心胸?fù)u蕩;
睜大眼睛遠(yuǎn)望那鳥兒,飛回它們的家園。
我定要登上泰山之頂峰,再俯瞰那顯得極其渺小的群山!
最后,賞析這首詩。
我們先逐句分析。
第一句:“岱宗夫如何?”這是一個設(shè)問句。所謂“設(shè)問”就是自問自答。其實是作者替讀者提個問題,然后由他來回答。這種修辭手法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引起思考,二是加深印象。你看,“泰山到底是什么樣子呀?”當(dāng)這個問題擺在你的面前時,你是不是自己首先要想想它的樣子呀?這豈不是引起你的思考嗎?當(dāng)看罷作者的答案后,不管是否與你所想一致,你獲得的印象是不是就更加深刻呢?這就是“設(shè)問”的作用,這也就是杜甫用這種手法的匠心所在。從這里可以看出,杜甫是多么欣賞他所望到的泰山,又是多么盼望讀者與他共享祖國的壯麗河山!
后面的五句詩,都是詩人的答案,F(xiàn)在分析第二句。
第二句是“齊魯青未了”。我們知道,“齊魯”是指古代的齊國與魯國,齊國在泰山之北,魯國在泰山之南。而“青未了”是什么意思呢?青,這里是綠色;“青未了”是說,整個泰山都是綠綠的,而這種綠色連綿不斷,覆蓋了齊國與魯國。請讀者注意:詩人不是在泰山頂上介紹泰山的,而是在能看到泰山全貌的某個地方瞭望泰山的。不僅寫出了泰山的地理特點,而且寫出了它的高度與廣度。
第三句是“造化鐘神秀”。這句妙在承上啟下。說它承上,是因為詩人要告訴讀者“青未了”的根據(jù);說它啟下,是因為詩人下面要寫大自然究竟把怎樣的“神秀”集中到泰山身上。
第四句是“陰陽割昏曉”。這句寫大自然集中到泰山身上的第一種神奇與秀美。那就是讓泰山展現(xiàn)出的面容是獨特的:當(dāng)山的南面正是陽光普照時,山的北面卻暗暗然如同黃昏一般了。而且,一個“割”字,就把大自然寫活了,給讀者的感覺似乎是,大自然手里握著神刀,把那么龐大的泰山一下子裁成兩半。這顯然又用了擬人的手法,于是,詩人有意無意地讓大自然有了情感,好像它真的對泰山情有獨鐘。這種奇特的想象與瀟灑的語言,唐詩中不能說沒有,但絕對是罕見的。
第五句是“蕩胸生曾云”。這是大自然賜予泰山的第二種神奇與秀美。這句詩是倒句(即倒裝句),順句應(yīng)是“曾云生蕩胸”,意思是層層疊疊的云霧從山中生出,忽東忽西、飄來飄去,令人心胸也隨著起伏蕩漾。這層層疊疊的云霧豈不是同望山人融為一體了嗎?請看,在我們看來,很難學(xué)會的情景交融的寫法,在杜甫的筆下便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第六句是“決眥入歸鳥”。這句詩我看到好多解釋。有的解釋說:“目光追隨歸鳥;入,受到眼里,即看到。”有的說:“人目眥決裂,入鳥之歸處,言所望之遠(yuǎn)也。”上述解釋恐怕不妥。我覺得“決眥入歸鳥”也是倒句,順句應(yīng)是“決眥鳥歸入”或是“決眥鳥入歸”。意思是用力睜大眼睛凝望那群鳥飛進(jìn)(回)山林,回(進(jìn)入)到窩中!皼Q眥”二字,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在這從未感受過的山鳥歸林的景觀面前陶醉的樣子;“入歸鳥”三個字,更寫出了詩人不僅要極目群鳥飛翔著、鳴叫著進(jìn)入山林,而且要真真切切欣賞飛入山林的鳥兒們怎樣一個一個回到各自的安樂窩中。這便是描寫大自然賜予泰山的第三種神奇與秀美。而詩人在描寫泰山神奇與秀美的同時,他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也就蘊含于其中了。
第七、八兩句是“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對這兩句,歷代評論家并無本質(zhì)的分歧,都認(rèn)為這兩句詩表現(xiàn)了杜甫志存高遠(yuǎn)的胸懷,是他居高臨下、雄視一切那種氣勢的絕響!皶(dāng)”就是一定要,只兩個字,就寫出詩人不達(dá)目的決不罷休的堅強意志;而“凌絕頂”也只三個字,就表現(xiàn)出詩人所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峰。這會使今天的讀者想到林則徐少年時的豪言壯語:“山登絕頂我為峰。”
至于這首詩的結(jié)句“一覽眾山小”,那更是詩人望岳時心中騰起的海闊天空的`美好想象。
逐句分析之后,還想簡要說說這首詩在寫作藝術(shù)上的特點。
1.這首詩從結(jié)構(gòu)上來說,可分三個部分:第一句用設(shè)問的手法統(tǒng)領(lǐng)下文;第二句到第六句,用景物描寫的手法回答第一句的問題;最后兩句則是直抒胸臆,傾吐詩人遠(yuǎn)望泰山后激蕩不已的心聲。全詩上下貫通,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氣呵成。
2.用典而了無痕跡。這首詩用了好幾個典故,知道的讀者會覺得奇妙無窮;不知道的讀者,也會讀出詩人要表達(dá)的思想與情感來。因為所用語句不僅通俗易懂,而且都是詩中的有機(jī)組成成分。比如,“齊魯青未了”就源于《史記·貨殖傳》:“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痹偃纾耙挥[眾山小”則源于《揚子法言》:“登東岳者,然后知眾山之峛崺(讀lǐ yǐ,連綿)也!
3.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dá)人與事物的特點。比如,“齊魯青未了”,用了摹繪兼夸張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綠色的連綿不斷與無邊無際;“陰陽割昏曉”,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力量;而“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又是用倒裝兼對偶的手法,寫出了泰山使人身心愉悅而暢快的魅力。
4.善于煉字。如,一個“鐘”字,把大自然寫成了戀人,使之有了戀人那樣的專注與真情;一個“割”字,把大自然寫成了匠人,使之有了匠人一般的智慧與巧手。
總之,這首詩的確寫出了驚人之語,體現(xiàn)了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精神。
縱觀杜甫的一生,由于種種原因,在為官方面未見其有大的作為,但在憂國憂民方面,在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方面,同期的詩人是無法與他相比的。至于說到詩的造詣,毫不夸張地說:杜甫真的是登峰造極了,他所寫的“一覽眾山小”的理想,也真的變成了現(xiàn)實!
望岳古詩賞析11
《望岳》古詩賞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diào)疑問語氣。如何:怎么樣。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nèi),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qū)。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造化:大自然。鐘: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鋸埖恼f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钑裕狐S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蕩胸:心胸?fù)u蕩。曾:同“層”,重疊。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yuǎn)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會當(dāng):終當(dāng),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盒稳菰~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rèn)為······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diào)疑問語氣。如何:怎么樣。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nèi),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qū)。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造化:大自然。鐘: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鋸埖恼f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钑裕狐S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蕩胸:心胸?fù)u蕩。曾:同“層”,重疊。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yuǎn)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會當(dāng):終當(dāng),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盒稳菰~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rèn)為······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diào)疑問語氣。如何:怎么樣。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nèi),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qū)。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造化:大自然。鐘: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钑裕狐S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蕩胸:心胸?fù)u蕩。曾:同“層”,重疊。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yuǎn)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會當(dāng):終當(dāng),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rèn)為······小”。
譯注參考:
1、 張忠綱.杜甫詩選:中華書局,20xx:1-2
2、 葛曉音.杜甫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3-5
3、 韓成武.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
譯文及注釋
譯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注釋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 顯示全部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yuǎn)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 顯示全部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yīng)進(jìn)士,結(jié)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第一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第二首詩作于作者中年時,宰相房琯敗績喪師于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而滿是失意。第三首作于作者暮年。
望岳古詩賞析12
【作品簡介】
杜甫的名篇《望岳》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jì)天下的豪情壯志。
【原文】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注釋】
岳:此指東岳泰山,泰山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為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
夫:讀fú。發(fā)音詞,無實在意義,強調(diào)疑問語氣。
夫如何:怎么樣
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即山東地區(qū)。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個國名,故后世以齊魯大地代稱山東地區(qū)。
青:指蒼翠的山色。
未了:不盡,不斷。
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造化:這里指大自然。
鐘:聚集。
神秀:天地之靈氣。
陰陽:陰指山之北,陽指山之南。
割:分。夸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曉:黃昏和早晨。
蕩胸:滌蕩胸襟。
曾:通層(見人教版《語文》八上)
決眥(zì):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yuǎn)望歸鳥入山所致。
決:裂開。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dāng):應(yīng)當(dāng),終當(dāng),定要。
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
。盒稳菰~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rèn)為……小。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dāng)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fā)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yuǎn)大抱負(fù)。
前六句實寫泰山之景。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shè)問統(tǒng)領(lǐng)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青字是寫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現(xiàn)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yuǎn)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造化鐘神秀是說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了,一個鐘字生動有力。陰陽割昏曉,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割字形象貼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zhuǎn)動。蕩胸生層云描寫山腰云霧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決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xiàn)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yuǎn)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yuǎn)了。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chǎn)生了登臨的愿望。會當(dāng)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xiàn)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xiàn),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望岳古詩賞析13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一、注釋:
曾:通“層”。
二、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yuǎn)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胺蛉绾巍,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語氣助詞,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芍^匠心獨具。
接下來“齊魯青未了”一句,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yuǎn)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的地理特點,在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rèn)為無人能繼。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一個“鐘”宇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可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里詩人此用筆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力量,而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也在此得到顯現(xiàn)。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xì)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決眥”二字尤為為傳神,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想把這一切看個夠,看個明白,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xiàn)得更為形象鮮明!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末句的“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從望岳產(chǎn)生了登岳的想法,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聯(lián)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胸氣魄。“會當(dāng)”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果把“會當(dāng)”解作“應(yīng)當(dāng)”,便欠準(zhǔn)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jìn)行對比,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guān)鍵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 這就是這兩句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的原因。正因為泰山的崇高偉大不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極頂?shù)南胪旧,?dāng)然也具備了雙重的含義。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壕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shù)構(gòu)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yuǎn),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
【 望岳古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望岳》古詩賞析11-09
望岳古詩翻譯及賞析08-15
古詩望岳的原文及賞析02-02
杜甫《望岳》古詩賞析01-25
杜甫《望岳》古詩賞析(精選)03-27
杜甫《望岳》古詩賞析及翻譯10-16
望岳的賞析04-15
望岳的賞析03-10
杜甫《望岳》的賞析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