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唐代詩人王維的思想演變

        時間:2022-05-17 17:52:00 王維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唐代詩人王維的思想演變

          王維是盛唐時期的大詩人,后世稱其為“詩佛”,然而他的思想并不是一開始就是佛學思想,而是在他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之后,才轉(zhuǎn)變?yōu)榉饘W思想的。

          王維,是盛唐時期的大詩人,被我們稱之為“詩佛”。他的詩歌向來被人們稱之為佛學的思想,但是王維并不是一開始就具有佛學思想的。他的思想是在現(xiàn)實的滄桑中得以改變的。王維剛開始的思想是和我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一樣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學思想是他的主導思想,他也是想著建功立業(yè),成就一番偉業(yè),但是在經(jīng)歷了種種事件之后,他的思想發(fā)生了改變。

          一、初出茅廬,遭受打擊;

          王維十五歲時,他的《過秦皇墓》“星晨七曜隔,河漢九泉開。”兩句話將秦始皇的窮奢極欲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這就可以看出王維是一個很具有才情的人。在古代,這么有才氣的人必然會選擇仕途之路。他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被封為太樂丞,此時,他覺得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可以為人臣,為國家為百姓做事了。他此時所作的詩歌都是很昂揚向上的,慷慨積極的,就像《燕之行》“麒麟錦帶佩吳鉤。颯沓青驪躍紫騮。拔劍已斷天驕臂。歸鞍共飲月支頭。”《少年行》“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diào)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這兩首詩歌無一不表現(xiàn)出王維雖是文官,但是他有著雄壯威武之氣,有著想要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

          然而,就因為伶人舞黃獅子事,他就被連累貶謫為濟州倉參軍。這次的貶謫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是難于接受的,因為畢竟才剛剛開始了自己的夢想,剛剛進入了他所期待的生活。王維的《被出濟州》“縱有歸來日,多愁年鬢侵。”看這句話,就能看出王維當時是有多絕望,他覺得自己回來時,頭發(fā)都會變白了。他在路上是那樣的凄涼與難受:《登河北城樓作》“寥寂天地暮,心與廣川閑。”《宿鄭州》“他鄉(xiāng)絕儔侶,孤客親僮仆。”我們從他的詩歌中足以可以想象當時王維的心里是有多么的絕望,對前途、對官場。二十六歲時,王維好不容易平復了心情、安頓好了生活,又讓他前往淇上。經(jīng)過了兩次疲憊的奔波之后,他開始質(zhì)疑儒家的思想了,他說“孔丘與之言,仁義莫能獎。”

          當?shù)谝淮螒汛е活w炙熱的心去實現(xiàn)自己的畢生夢想時,他的激情、他的潛力都包含其中,這時卻將他貶謫,這是致命的。故而對他之后的思想有著很深的影響,為他最后致力于學佛埋下了伏筆。

          二、回歸長安,再次受挫;

          王維在經(jīng)歷了貶謫和兩次搬遷之后,于二十九歲時,回到了長安。然而,他這時沒有直接做官,而是去蔫福寺追隨道光禪師學佛,從此,他的思想中就有了佛學的根基。之后他又游歷了蜀,此時作有詩歌《清溪》“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zhuǎn),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納涼》“喬木萬馀株,清流貫其中。前臨大川口,豁達來長風。漣漪涵白沙,素鮪如游空。偃臥盤石上,翻濤沃微躬。漱流復濯足,前對釣魚翁。貪餌凡幾許,徒思蓮葉東。”《曉行巴峽》“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這些詩歌都是很美的很空的自然的詩歌,可見王維現(xiàn)在已然開始從自然中來尋求精神慰藉了。

          或許因為王維還是個知識分子,或許是迫于生計問題,他依然放不下自己心中的夢想,于三十三歲時,又一次走上了仕途之路。此時張九齡任同書門下平章事,是他幫助了王維,推動了王維。這時期,王維的入世之情再度積極起來。想有所作為,在《與魏居士書》中所寫,“布人施義,活國濟人。”然而,好景不長,開元二十四年,即王維三十六歲時,李林甫就執(zhí)政了,他獨斷專行,排斥異己,堵塞言路,不僅如此,他還打擊排擠張九齡,而王維就是張九齡所提拔上臺的,因此王維不會再得到重用,他的政治道路不像從前那樣平坦了。此時,王維的心里再一次對黑暗的政治進行了抵觸,他為張九齡做了詩《寄荊州張丞相》“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方將與農(nóng)圃,藝植老丘園。”這時的他有了一些想要歸隱的思想,因為李林甫的原因,他再次對政治的黑暗產(chǎn)生了回避之情。

          李林甫當權(quán)對王維不僅僅是政治前途上的影響,最重要的是,這個事件對王維的精神和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從此,王維在仕途上就不是那么積極了,他不會去巴結(jié)、諂媚于李林甫一派的相關(guān)官員,繼續(xù)他的仕途之路,也不會像之前那樣斗志昂揚,他只是平凡地完成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情而已。王維于四十一歲時,再次回歸到了終南山,他此時是在讓自己的心靈放松,讓自己來休憩一下,來決定是否在官場繼續(xù)拼搏。而此時,王維的思想已然開始矛盾了,對他自己的仕途道路也開始懷疑了。

          三、亦官亦隱,閑適平淡;

          天寶元年,王維又出山了,很難想象他這次出山時的感覺,亦不知他此刻出山會怎么做。這次王維的出山有了自己的心靈棲息之所,他有了屬于自己的輞川別院,找到了一個心靈的莊園,過起了“亦官亦隱”的生活。“亦官亦隱”的真正含義是身在朝廷心在山野田園,“官”則為有俸祿,可保證物質(zhì)生活和一定的社會地位,“隱”則可保證主體人格的清白和精神生活的相對獨立。

          這個時期他與裴迪所作的《輞川集》就表現(xiàn)了這時王維的思想,已經(jīng)接近空虛無的那種禪境!遁y川集・華子岡》“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輞川集・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輞川閑居》“一從歸白社,不復到青門。時倚檐前樹,遠看原上村。青菰臨水拔,白鳥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園。”《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即事》“寂莫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這些作品無一不是王維優(yōu)秀的詩作,然而它們并不是單純的懲惡揚善、說理說教、具有功利性質(zhì)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一些有著閑凈空逸意境的作品,讓他得到心靈的憩息,達到心靈的瞬間寧靜,讓自我的靈魂得以休整的。這是在他的官場生活中永遠體會不到的。

          王維此時的思想就是可以在官場上保證自己的衣食,也要讓自己在官場生活之余,得到一個心的憩息。這樣他在官場中才能繼續(xù)擁有一顆平和的心,因為有一個美好的地方可以讓他完全的放松自我,這里就是他心靈的寺院,他佛家思想的一個醞釀之地。此時他的詩作《薦福寺光師房花藥詩序》寫道“心舍于有無,眼界于色空,皆幻也,離亦幻也。至人者不舍幻,而過于色空、有無之際。故目可塵也,而心未始同。心不世也,而身未嘗物。”此時他就認識到這個世界是空是幻,但有時也不空不幻,不執(zhí)一邊,這才是佛法的真諦,這也正是他可以做到“亦官亦隱”的思想的一個原因吧!

          在王維經(jīng)歷了兩次的事件之后,他覺得現(xiàn)在這個“亦官亦隱”的生活很符合他的心理,這時的王維不僅僅得到了物質(zhì)上的富足,同時在精神上進入到“一心禪寂”的禪悅境界,從世俗中超脫出來,精神上獲得充分的自由,他進入到了山水而盡情享受到藝術(shù)人生的意義,生成禪其表而莊其實的高士瀟灑。他現(xiàn)在很滿足,他以為他可以這樣平淡地生活下去。

          四、“安史之亂”,徹底放空;

          王維本來可以在這種半隱居的狀態(tài)中度過自己的余生的,可是事不如人意,“安史之亂”爆發(fā)了,這次政治事件對整個唐朝是一次巨大的變革,它使得唐朝由盛轉(zhuǎn)衰,使得整個唐朝的經(jīng)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更加使得文人墨客們和官員的狀態(tài)整個發(fā)生改變,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遭受了嚴重的創(chuàng)傷和刺激。王維在此次事件中就是受影響很大的一位,徹底打垮了他的政治之路,導致了他整個晚年生活思想的頹廢與重整。

          由于755年的“安史之亂”爆發(fā)的突然,朝內(nèi)的各個大臣都沒有來得及逃跑,少數(shù)人選擇了投降,而大多數(shù)卻成了叛軍的俘虜,王維很不幸地成為了被俘的一員,他其實試圖反抗“服藥取痢,偽稱喑病。”但“祿山素憐之,遣人迎至洛陽,拘于普救寺,迫以偽蜀。”②此時的王維寫了“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這表達了他當時有多么懷念唐王朝而對叛賊拘禁的痛恨。后來他又寫了《口號又示裴迪》,“安得舍羅網(wǎng),拂衣辭世喧。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來表達自己渴望脫離羅網(wǎng)、向往自由的心情。至德二載,即757年,唐軍收復了長安,雖然他沒被處死,僅僅被降了一級,但他的心已不再從前了,此時的王維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

          在古代,氣節(jié)是一個官場中人和知識分子最看重的一種精神,甚至它的作用都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然而,王維卻任了偽職,即使不是心甘情愿,即使是被逼無奈,但是這一筆卻是不可磨滅的一個污點。王維覺得羞恥與慚愧,他在《謝除太子中云表》中提到“況臣夙有誠愿,伏愿陛下中興,逆賊殄滅,臣即出家修道,極其精勤,庶裨萬一。頃者身方待罪,國未書刑,若慕龍象之儔,是魑魅之地,所以鉗口,不敢萌心。今圣澤含宏,天波昭洗,朝容罪人食祿,必招屈法之嫌。臣得奉佛報恩,自寬不死之痛,謹詣銀臺門冒死陳請以聞。無任惶恐戰(zhàn)越之至。”王維此時的心就是放空一切,想要出家,此時他的思想是已經(jīng)定了的真正的佛家思想。然而,他的請求沒有得到準許,他將自己的輞川別業(yè)獻出來,作為清源寺。表面上看,他或許是為了贖罪,但是這才是他真正到達佛界的一種舉動。佛曰,一切皆空,他現(xiàn)在依然將自己最愛的東西都獻出去了,可見他此時情感的真實的徹底的頓悟。他對人生了無牽掛,別無他求,一心向佛。

          縱觀王維的一生,他是由一個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的知識分子變?yōu)榱艘粋佛學占其主導思想的隱士。因為他的社會抱負和社會理想得不到實現(xiàn),尤其是最后還沾了羞辱和自卑,他只能求援于自己的內(nèi)心,超越功利,專注自然,人為地構(gòu)造一個美好的心理防御,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如此的人生中得以超脫。這是他的生活經(jīng)歷使然,是他的個性使然,是當時唐王朝所經(jīng)歷的政治事件“張九齡罷相”“安史之亂”使然,我們不能光看到他的佛學,更要看到他的發(fā)展歷程,如何有的這種思想,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王維的詩歌,理解王維這個人。

          “叔本華認為痛苦是一個凈化爐,人只有在痛苦的爐火中經(jīng)過不斷的煎熬,終于感到絕望,從而轉(zhuǎn)向內(nèi)心世界,才能達到超脫一切痛苦的神圣境界。”王維就是在經(jīng)歷了一番痛苦之后,終于超脫了生活給予他的一切痛苦,最后找到了心的方向,他歸到了佛學的思想上去,將一切都看穿,一切都看透,讓他的生活無論多艱難,也依然具有空空的美好,心靈有著得以休憩的圣地。

        【唐代詩人王維的思想演變】相關(guān)文章:

        唐代詩人王維簡介07-26

        唐代詩人王維的簡介07-29

        唐代詩人王維介紹10-18

        有關(guān)唐代詩人王維的簡介12-30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10-13

        唐代詩人溫庭筠08-11

        詩人王維介紹06-06

        王維詩人介紹11-11

        詩人王維簡介09-23

        唐朝詩人王維01-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