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詩歌鑒賞
在唐代璀璨的詩歌中,王勃的詩歌別具一格,意義深遠。但是可惜的是王勃一生過于短暫。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勃的詩歌鑒賞,歡迎閱讀!
滕王閣
【作者: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 渚,
珮玉鳴鸞罷歌擺。
畫棟朝飛南浦云,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 空自流。
【賞析】
《滕王閣》詩,是《滕王閣序》的結(jié)尾。明人胡 應麟在《詩藪》中曾高度評價說:“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閣》為冠”,“婉麗和平,極可法師。”這道工整精致的詩,一直被詩論家視作是王勃七言古詩的代表作。
滕王閣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建造的,號稱江 南第一閣。王勃十四歲那年,到六合 探望任縣令的父親,歸途經(jīng)過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上宴請賓客。他參加了盛宴并創(chuàng)作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滕王閣序》,一時震動了文壇,被作為佳話。按《唐摭言》里記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以及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亦是老生常談。’又報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可見《滕王閣序》是王勃即席揮筆寫就的。
《滕王閣》詩以極其凝煉的語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詩人珍惜光陰、胸懷功名、慨時事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首句“滕王高閣臨江渚”,點題入詩,描述了滕王閣雄踞贛江 之濱,和江 心洲嶼相對峙,占盡地勢。次句“珮玉鳴鸞罷歌舞”,是從宴會散罷的場面的反襯宴會的盛況,別具一格:歌舞結(jié)束了,賓主相繼離去,珮玉?诋,鸞鈴和鳴。佳節(jié)盛會后,人去樓空。接下來的兩句是靜態(tài)寫景,“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畫棟”“珠簾”,表現(xiàn)的是巧奪天工的人工美;朝云繚繞,暮雨飄拂,呈現(xiàn)的是亦真亦幻的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美。“飛”
“卷”二字,靜中有動。只此二句,瑰偉絕特的滕王閣就矗立眼前,令人神往。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就曾贊嘆說:“愈少時,則聞江 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續(xù)之,以書吾憂。”
詩的第五、六兩句,“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表面寫景而實為抒情。自在的白云,懸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綽綽,迎朝露,送秋輝。季節(jié)景物在不知不覺中轉(zhuǎn)換,日月星辰在無聲無息中移動,詩人在此以博大、永恒、無極的景象物候襯托人生短暫,抒發(fā)白駒過隙、時不我待的進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詩的意境寧靜高遠,引人遐想。“婉麗和平之風格自見矣!”“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 空自流”,既順承上句時空久遠之意,又照應首句,自然地結(jié)尾全篇。當年建造這華麗高閣的滕王如今在哪呢?這是以問代答,此時元嬰由于奢靡無度,被貶到滁州去了。而如今參加歌舞盛宴的,正如《序》中所說的,“賓主盡東南之美”,贊美閻都督德潔政清。設想元嬰建造華閣何嘗不是為了自己可以時常歌舞飲宴于其上呢?如今卻只剩下欄桿外的江 水依然如故地向北流淌。
這是一首入律的古詩,王力先生曾評說:“這首詩平仄合律,粘對基本合律,簡直是兩首律句連在一起,不過其中一首是仄韻絕句罷了。注意:這種仄韻與平韻的交 替,四句一換韻,到后來成為入律古風的典型。高適、王維等人的七言古風,基本上是依照這個格式的。”這段話概括說明了《滕王閣》詩在語言上的特點,同時指出了它在詩歌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作者:王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律。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王勃初仕于長安時期的作品,格調(diào)高昂,情感濃烈,充滿著青春勃發(fā)的活力。在送別詩中,它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是世代相傳的佳句,古往今來,不知撫慰了多少離人,激勵過多少志士。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律”點出詩人送別的地點長安,友人赴任的地方是西川。從繁華的京都向西南方遠望,只能看到煙塵霧靄迷漫,引人遐想。在“風煙”后“五律”前置一“望”字,使句勢流走,氣韻流長,繾綣之情充盈字里行間。這聯(lián)詩的宏偉寥闊意境,形成一種特殊的送別氛圍,既不同于“風蕭蕭兮易水寒”那樣的悲壯蒼涼;又不同于“攜手上河梁”,“徘徊蹊路側(cè)”那樣的凄愴猶疑;更不同于“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那樣的悱惻纏綿 。它所映襯的人物是灑脫的,而又略帶樂觀的憧憬。
自古人生傷離別,詩人們更是感慨良多,但在這里年輕的詩人能以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現(xiàn)實。頷聯(lián)“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正是描寫兩位摯友依依惜別之情的。詩人向朋友傾訴說:我心中的苦澀滋味是和你一樣的?墒俏覀兌际瞧丛谕馇蠊γ娜耍M能不四處游走呢!弦外之音,似乎是:我們?yōu)槭聵I(yè),分別在所避免,應當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這話說得很自然,情意也很真切。
而真正膾炙人口,振奮人心的是頸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豪邁宏放的詩句,贊頌了人間堅不可摧的友誼。知音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使千山萬水難以遮攔。這富有哲理意味的詩句,閃爍著永不磨滅的理性的光輝,使詩人與摯友的情感得到升華,引起世人的共鳴。曹子建《贈白馬王彪》詩有云:“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王勃這聯(lián)詩化用此詩,而更顯自然流暢。
尾聯(lián)“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是說在臨別之際,不應當學習 兒女之態(tài),哭哭啼啼多難為情!此話既是對朋友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共沾巾”三字,表明雙方情誼深厚,難舍難分。
這是一首內(nèi)容健康、形式整齊的五言律詩,平仄協(xié)調(diào),對仗工穩(wěn)。頷聯(lián)采用流水寬對,更顯自然活脫。全篇句句在敘事,而又句句有情。詩人以樸實、洗練的語言,表達出真實、自然、親切、豪爽的感情。
林庚先生評價這首詩說:“開始把詩歌導向典型洗練;技巧聲色都結(jié)合在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上。這就是統(tǒng)一南北文風的具體發(fā)展。” 明代胡 應麟在《詩藪》中說:“大歷以還,易空疏而難典贍;景龍之際,難雅潔而易浮華。蓋齊、梁代降,沿襲綺靡,非大有神情,胡 能蕩滌。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作,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
采蓮曲
【作者: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
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櫂蘭橈下長浦,
羅裙玉腕輕搖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
江 謳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
江 南采蓮今已幕。
今已幕,采蓮花,
渠今那必盡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
何如江 上采蓮花。
蓮花復蓮花,
花葉何稠疊;
葉翠本羞眉,
花紅強似頰。
佳人不在茲,
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
折藕愛連絲。
故情無處所,
新物徒華滋。
不惜西津交 佩解,
還羞北海雁書遲。
采蓮歌有節(jié),
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 上風,
又值徘徊江 上月。
徘徊蓮浦夜相逢,
吳姬越女何豐茸!
共問寒江 千里外,
征客關山路幾重。
【賞析】
上元二年(675 ),王勃前往交 趾探望父親王福畤,途經(jīng)江 南時寫下這首《采蓮曲》,《采蓮曲》雖樂府曲名,雖是襲用樂府舊題,寫的卻是江南農(nóng)村的真實生活。蓮即荷花。詩歌通過對采蓮女子的形象塑造和心理刻劃,表現(xiàn)出她們對征夫的深切思念和無限幽怨。詩人熱情贊美和平寧靜的勞動生活,對勞動人民所承受的戰(zhàn)爭苦難深寄同情。
這是一首以七言為主的敘事詩,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分為三個大段落。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全詩采取倒敘手法,實是故事的結(jié)尾。采蓮歸來水濕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采蓮曲》寫道:“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綠水芙蓉衣”,在讀者眼前所浮現(xiàn)的不正是面如蓮花,衣雜荷葉香的動人畫面嗎?這個開頭短小精彩,有著高度的藝術概括力。
從“秋風起浪鳧雁飛”句起,到“還羞北海雁書遲”句止,為詩的主要敘事部分。這一大段中又可分為幾個小層次。首先“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櫂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點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在秋風吹起層層浪花的溪流里,采蓮女子駕著小舟輕盈地向蓮塘駛?cè)ィ荏@的野鴨、雁兒陣陣飛起。生活的如平靜的水面般美好,其實那“秋風起浪鳧雁飛”,已激起她內(nèi)心情感的漣漪。“葉嶼花潭極望平,江 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 南采蓮今已暮。”為第二個層次,先寫采蓮女子極目遠眺,只見綠葉紅花,好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這景致與從前一樣,物是人非,豈能不令人感慨!舟兒漸行漸近,蓮塘里飄來歌曲聲,越來越清楚,聲聲訴的盡是相思苦情。
這目睹耳聞,使采蓮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會久留。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猶未還”!“猶”字頗具分量,表達了離別已久遠思之切,怨之深。“江 南采蓮今已暮”,既寫實也兼比興,意為光陰易逝,就像采蓮,轉(zhuǎn)瞬就到黃昏;人生短暫,倏忽就到遲暮。這里通過對采蓮女子相思苦的描述,揭開和平寧靜生活的表象,使人洞見處于太平盛世的勞動人民的真實的悲苦的一面。可以想象,生活在富饒美麗的江 南女子,若不是對外戰(zhàn)爭使夫妻分離,她的生活本應是幸福美滿的。“今已暮,采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 上采蓮花。”這第三層是寫采蓮女子對征夫表白忠貞的愛情和寬慰征夫的。說她既不會像倡婦對待蕩子那樣對待他,也不會像秦羅敷那樣有碰到使君糾纏的麻煩。她雖被思念所折磨,性格卻很豁達、堅強。“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此為第四層,是寫采蓮女子在采摘蓮花時,將自己與花相比。荷花開得那么稠密,并蒂連枝且有綠葉相伴,而自己,卻是形單影只。荷葉雖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雖紅但賽不過自己的面頰。她對自己的美貌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女為悅己者容”人雖美卻無人欣賞,于是欣賞與陶醉之中,悲辛、懊喪也與之俱來。“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西津交 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這最后一層里是寫采蓮女子嘆息紅顏不能長駐。她自矜青春美貌,又自憐形單影只。她的心上人不在身邊,青春不能常葆,待丈夫歸來青春或許已不再,不由得望著他們分別的地方惆悵感傷,回憶起從前“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的情景。那舊時的甜情蜜意的痕跡已經(jīng)難覓,眼前是一片新的花枝。物換景移了,而我的那顆心卻依舊沒變。“不惜西津交 佩解”,是反用鄭交 甫遇仙女的典故,說明雖然飽受相思,她與征夫的愛情至今也不后悔。而她對丈夫的遲遲不來信,卻感到不滿。她不忍心責備丈夫不給自己寫信,只說“北海雁書遲”,這里用的是蘇武的典故,意謂路途遙遠,音書不能早日順利到達。但采蓮女似乎絲毫不認為丈夫不來信,意味著可能負傷或戰(zhàn)亡,她抱著美好的希望在等待。這段詩可以說是采蓮女子的內(nèi)心獨白。從這獨白里可以看出她的心地是多么光明、純潔與善良。
“采蓮歌有節(jié),采蓮夜未歇。正逢浩蕩江 上風,又值徘徊江 上月。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 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這是詩歌的結(jié)尾部分。前四句描寫秋夜江 畔蓮塘的景象。明月當空照,清風吹拂著浩淼的江 面,水波粼粼泛著銀光。蓮塘里傳來陣陣歌聲,采蓮女們尚未歇息。最后四句,游客與眾采蓮女子相遇,目睹她們互相詢問對方征夫的情況。這一群打扮得漂亮的采蓮女子,正打點舟楫準備回家,盡管今宵良夜等待她們的卻是空幃!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評這首《采蓮曲》說:“末敘暮歸曰:‘正逢浩蕩江 上風,又值徘徊江 上月。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 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不特迷離 婉約,態(tài)度撩人。結(jié)處尤得性情之正。”
這首《采蓮曲》它的內(nèi)容充實生動,言辭優(yōu)美,是一首富于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優(yōu)秀詩篇。華美的言辭,瀏亮的音節(jié),復沓的旋律,在這里不但沒有鋪陳之嫌,反而更完美地表現(xiàn)了詩歌的內(nèi)容。毛先舒在《詩辯坻》中評說:“王子安七言古風,能從樂府脫出,故宜華不傷質(zhì),自然高渾矣。”結(jié)尾的構思精巧,筆力獨到,詩人既善于描繪典型形象,又巧于進行高度藝術概括,使詩歌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正如明張遜業(yè)在《校正王勃集序》中說:“論曰:‘王子安富麗徑捷,稱罕一時,賦與七言古詩,可謂獨步。’”
詠風
【作者:王勃】
肅肅涼景生,
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澗戶,
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
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
為君起松聲。
【賞析】
《詠風》一詩,不僅是王勃詠物詩的代表作,也是歷代詠風詩中的佳作。
“肅肅涼景生”,首句平直輕快,習 習 涼內(nèi)飄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緊承上句,概寫風不管深溝還是淺壑,不分高低貴賤,北風都遍施恩惠。“我”字的運用,加強了主觀情感,表現(xiàn)了詩人胸襟的開闊。
“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描寫風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體情態(tài)。風,驅(qū)散了煙云,卷走了霧靄,穿行于澗戶山舍將清爽帶給人們。第五六兩句是贊揚風的品格。“去來固無跡”,指它行蹤不定,似乎施惠于人們沒有所圖,不求回報。“動息如有情”,借用《抱樸子·暢玄篇》“動息知止,無往不足”之意,形容風慷慨惠施,不遺余力,來去仿佛一個有情有義之人。
這兩句詩,夾敘夾議,巧妙地承前啟后,自然地引出結(jié)句:“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白天,風為勞作的人們送來清涼,寧靜的傍晚,又為歇息的人們吹奏起悅耳的松濤聲。欣賞松濤的大多是士子或隱者,當然也包括了詩人自己。這里與“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樣加深了主觀意趣。
歷代詠風的詩很多,如梁元帝的《詠風》詩:“入鏡先飄粉,翻衫好染香。度舞飛長袖,傳歌共繞梁。”
陳祖孫登的《詠風》詩:“飄香雙袖里,亂曲五弦中。”又如唐太宗的《詠風》:“披云羅影散,汎水織文生。”這些詩里所寫的風,無非是飄香、舞袖、繞梁而已,難怪宋人計有功說:與上面的詩相比,王勃的《詠風》“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王勃的這首《詠風》詩,立意新穎。他抓住了秋風涼爽,令人愉悅,無所不在的特點,以擬人化的手法,把風寫得獨具性靈,慷慨無私,普濟平民士子。
不是習 見的柔弱的香風,也并非宋玉《風賦》中的取悅于大王的雄風,肆虐于庶人的雌風。這首《詠風》小詩里,寄寓著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王勃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王勃《滕王閣》詩歌原文鑒賞03-07
王勃《山中》鑒賞04-28
王勃《滕王閣序》鑒賞09-29
王勃《仲春郊外》譯文及鑒賞06-10
王勃《 別薛華》鑒賞08-22
《詠風》王勃唐詩鑒賞10-17
王勃《滕王閣序》詩詞鑒賞10-24
王勃的《始平晚息》鑒賞08-14
王勃《滕王閣序》句解及鑒賞12-09
王勃《滕王閣序》文言文鑒賞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