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賞析

        時間:2020-12-01 09:36:30 王安石 我要投稿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賞析

          《游褒禪山記》是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游記式的說理文章。作者以游褒禪山的見聞為喻,闡發(fā)了富有哲理性的見解,說明了在生活中要實現(xiàn)遠大抱負,成就一番事業(yè),或者是做學問,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充沛的精力,堅持不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品格和他的治學態(tài)度,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全文分為三個部分。從開頭至“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之”為第一部分,只寫游山的見聞和經(jīng)過;從“于是予有嘆焉”至“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為第二部分,主要寫游山的感想體會;從“四人者”至“臨川忘某記”為第三部分,記游山的同伴和時間,第三部分為古人寫游記常用的格式,第一部分記游和第二部分說理則是文章的主體。

          第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即第一自然段。文章首句開門見山點明所游之地,照應題目。接著,文章介紹了褒禪山名稱的來歷,考證了禪院的由來,引出了華山洞的位置及其命名原由的說明,為下一層記游敘述作鋪墊。文章進而辨明碑文音讀之誤,為第四自然段的議論鋪設伏線。作者沒有運用彩筆去描繪山水的明媚秀麗,而著重通過事物本原的考查和探索,使景物方位分明,作者行蹤清楚。這段文字看上去似乎顯得“平淡”,但是,這都是作者妙筆獨運之處。讀者可以從“平淡”的記敘中領略景物各自不同的特點,也能從中體會到作者嚴謹?shù)闹螌W精神。細究這段文字,讀者便可發(fā)現(xiàn)文章的條理非常清晰。

          第二層即第二自然段。這一層作者緊扣一個“游”字,繼續(xù)游華山洞的經(jīng)過。第一句寫“前洞”,僅用了十九個字便括了它的特征,并為下文游“后洞”作比較、發(fā)議論做好準備。第二句寫“后洞”,處處與前洞作對照,強調了后洞的“窈然”、“甚寒”,以及“好游者不能窮”的奇景。兩調相互映襯,險者更險,夷者更夷,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用簡潔的語言略寫了前后洞的況,便順勢而下,詳細地記敘游后洞的情景。為了探求后洞的奧秘,“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這句話既是游后洞經(jīng)過的括敘述,又是下文議論的事實依據(jù)。由于作者不以記游為文章重點,而是借題發(fā)揮,抒發(fā)感想,所以下文沒有繼續(xù)寫后洞之“深”、“難”、“奇”。作者筆鋒一轉,敘述出洞的原由:“有怠而于出者,曰:‘石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這一“入”一 “出”,作者深有感觸。他發(fā)現(xiàn)洞越深而游者越少,“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只因同游者欲出,自己盲目跟隨,為自己“不得極夫游之樂”而悔之莫及;同時,從反面引出了生活中的哲理:無志者,難以事成。作者未能極盡游興,游的方面內容敘述得少些是很自然的。而游前洞、后洞的繼續(xù)也都是為下文說理議論作鋪墊。

          第二部分亦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即第三自然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嘆焉”,承上啟下,文章由記游過度到議論。作者先分“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是因為他們不只是觀,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求思之深而無不在”。接著,作者聯(lián)系自己游洞的所見所聞,感到“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由此,作者體會到:“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人們要想在“險以遠”的道路上前進,到達預想的境地,“非有志者不能至”, “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作者在這里揭示了“志”、“力”、“物”這三者的辨證關系。首先必須有堅定的志向,其次必須有足夠的能力,此外還得有外物的幫助,三者缺一不可。這是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助記游所要闡明的一個重要道理。作者還認為,有力量可以到達險遠境地而未至,他人就會嘲笑,自己也應悔恨;如果盡了自己最大努力而未能到達,別人就不能嘲笑,自己也于心無悔。“此予之所得也”一句,是對這一層議論作結,照應這一層第一句“于是余有嘆焉”,文章前后呼應,首尾聯(lián)貫。

          第二層即第四自然段。這一層作者回應第一自然段中“有碑仆道”而就仆碑再作文章,提出了本文另一條重要道理:“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在寫法上,作者先引自己想到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書未能流傳下來,致使“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為例證,最后得出“做學問必須深思而慎取”的結論。這一層闡明的做學問須深思而慎取的道理,是對前面提出的要到達險遠境地,“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觀點的補充,使其更為充實、周密。研究學問除有志、有力、有物相助以外,還得講究方法──“深思而慎取之也”。至此,讀者可以理解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選取與治學態(tài)度有關方面記游的匠心。

          第三部分為文章的結尾,記同游者姓名和游山的時間,這是古代游記散文的常用格式。這段文字既是對“余與四人擁火以入”補敘,又照應了前文,文字緊湊,富有感染力。

          清代劉熙載認為王安石寫文章在取材和立意方面有其獨到之處。他說“荊公文是能以品格勝者,看其人取我棄自處地位盡高”。又說:“介甫文于下愚及中人之所見,皆剝去不用,此其長也”(《藝·文》)!队伟U山記》在取材與立意上,確實與眾不同。它沒有像一般游記詳細描繪山景,而只是記了一塊仆碑和游華山后洞的情景,其余一略寫或不寫。一般游記文章往往寄情山水,娛心悅目,或者抒發(fā)羨慕隱逸之情;而這篇游記則是通過游記形式來談論生活中的哲理和治學精神,蘊意深刻。

          這篇文章記敘和議論緊密結合,記敘時句句為后面議論做伏筆;議論時,又處處緊聯(lián)前面記敘,前后呼應,環(huán)環(huán)相生,記敘使議論的抽象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議論使具體的記敘增加思想深度。無論記敘還是議論,作者運筆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游華山洞,作者以后洞為記游重點。第二部分所闡述的兩條道理中,說明第一條道理作者用墨如潑,極力渲染;說明第二條道理作者惜墨如金,高度括。這樣詳略得當?shù)膶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重點。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賞析】相關文章:

        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04-12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原文及賞析09-09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翻譯07-06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04-27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閱讀答案05-30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原文及翻譯09-01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原文及試題答案12-23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文言文翻譯12-24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蘇軾《喜雨亭記》比較閱讀答案附譯文12-23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蘇軾《喜雨亭記》比較閱讀理解答案03-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