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賞析與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
《滕王閣序》是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中一篇很有分量的文章,充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教這樣的文章,要想出新意很難。我在教學本文時抓住文化特色,從五代——王定保《唐庶言》中的故事引入教學,抓住王勃如何用文化氣質征服古代俊杰的問題展開探究教學,效果不錯。下面結合課文內容談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導入
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囑咐子女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幣,廷讓賓客,勃不辭。公大怒,拂袖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談。”又報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語。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激趣問題:王勃是怎樣征服古代俊杰的?
二.課文鑒賞過程
此文共四段,王勃分別以不同的文化氣質征服了古人。
(一)1、課文內容(第一段):高度概括洪洲形勢與人才優(yōu)勢。
2、征服秘訣之文化氣質一:腹有才學氣自華。
3、文化探究教學切入點:質樸的心靈,聰明的頭腦,仁義的心腸,儒雅而知理,這是古代君子的標準(《半部〈論語〉闖天下》)。王勃是一個天才少年,有古代的君子風范。
4、明確課文中王勃文化氣質的具體表現1)天才的質樸、聰明——王勃年紀善輕,而在座嘉賓均為當時名望之俊杰,但王勃文中卻涉及天文地理知識,顯出天才之學。(2)《滕王閣序》開篇顯不俗——上自天文,下自地理,無所不包。(3)用典顯才學——開篇用典,全文處處有典故。
(二)1、課文內容(第二、三段):緊扣題中“秋日”與“滕王閣”,從不同側面描寫舊歷重九秋高氣爽的自然景觀和滕王閣建筑的壯麗非凡。抓住前文洪洲地勢之“雄”的特征來抒發(fā)真實感受。
2、征服秘訣之文化氣質二:詩人的心情+詩人的眼光,表達詩意的理想。
3、文化探究教學切入點:夢一般干凈的想象,水一般清澈的理想。
4、明確課文中王勃文化氣質的具體表現1)詩人的心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歌詠山河風光的佳句,是詩。是歌。是畫。(2)詩人的眼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牧歌式的田園生活背景(和諧,安逸,閑適,恬靜)。(3)詩意的理想——鐘鳴鼎食之家。
(三)1、課文內容(第四、五兩段):寫宴會的盛況,抒發(fā)人生的感慨。
2、征服秘訣之文化氣質三:相信自己,在逆境中不斷看到希望。
3、文化探究教學切入點:子曰“君子坦蕩蕩(心地平坦寬廣)在孔子看來,忠于自己的原則,不為利誘,不為物移,始終保持個體人格的尊嚴和目標的統(tǒng)一,就會感到內心充盈而無憂無懼。(《半部〈論語〉闖天下》)王勃具有這樣的氣質。而惡劣環(huán)境,對“君子”來說,那只是一時的逆境,終有夜盡天明的時候;君子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4、明確課文中王勃文化氣質的具體表現1)相信自己——“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2)在逆境中不斷看到希望——“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四)1、課文內容(六、七兩段):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2、征服秘訣之文化氣質四:謙謙君子風范——水滿自溢,守一份禮貌,少一分狂態(tài)。
3、文化探究教學切入點:謙恭自守,必然會大得人心;虛下自處,必然會受人尊敬。
孔子說:“君子做人不向大,有功不自傲。”君子不以他能做到的而瞧不起別人,不以自己不能做到的自愧于人。(《半部〈論語〉闖天下》)
4、明確課文中王勃文化氣質的具體表現:
(1)守一份禮貌,少一分狂態(tài)。
“勃,三尺微命,一芥書生。”——簡單定位自己,并未因自己年少才高而恃才自大;……
“揚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謙恭有禮,情真意切。……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禮貌謙讓,不失分寸,非常得體。
三.課文總結
王勃不但讓滕王閣聚會上的古代俊杰見識了他的才華,還讓俊杰們一睹了他天才少年的君子風范,他以自己君子的人格氣質征服了古代俊杰,也征服了今天的所有讀者。
四.教學反思
就文章而言,《滕王閣序》是奇文妙文,但是就教學來說,又是一篇難文硬文。我們最怕辛辛苦苦教下來,學生的感覺卻是一句“有什么好的”!滕王閣序》就常常遭受這樣的命運。這次重新碰到它,我原先也想不出好的花招,上網查了一下資料,也沒有什么建設性的意見,頂多就整理文中的典故,以它為鑰匙打開滕王閣的大門。但這樣一來,學生要花很大的時間去打理,恐怕那點興趣也被蠶食得差不多了。后來靜下心來仔細地閱讀課文,居然發(fā)現一條亦真亦假亦明亦暗亦斷亦續(xù)的感情線索。相對典故相對文采這些“技”上的東西,它應該是“道”,是最根本的。那么能否以情感為“綱”,綱舉目張,帶動全文的教學,讓學生體會王勃陸海潘江之才下的痛苦不安?
由于文章確實在文字理解上有難度,為了便于課堂上的教學,我布置學生預習時畫一副王勃情感變化的心電圖。因為以前從沒干過類似的事情,從課堂上兩個學生在黑板上的展示看,學生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而且,基本能把握王勃的心路歷程。當兩條情感變化圖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接下來的教學就簡單了:一問是不是這樣的情感,二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三問這樣的情感變化說明了什么,哪種情感是最真最根本?舉最初的情感為例,絕大部分的學生概括為“興”,也有學生認為興中有悲。這樣的理解無疑是對的,但又無疑以前者為主。那它從何而來?學生指出源自原原本本的.兩句話,“遙襟甫暢,逸興遄飛”“興盡悲來”,從文中篩選信息體現了學生的一種閱讀技巧,不過教師不能到此為止,應該引導學生具體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礎上開展探究性學習。經過討論,學生是能概括出這么幾點的:盛地、盛宴、盛景、“盛”人。這樣一來,王勃的“興”就有了落腳點。
可以說,王勃在最初表現出來的逸興只是斯時斯地的感觸,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對賓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對《滕王閣序》而言,這些均不足觀。足觀的是“失路之人”在強烈的渴望“望長安于日下”,在熱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觀的是“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給自己加油鼓勁吶喊助威,“老當益壯”“窮且益堅”;足觀的是“有懷投筆”者“無路請纓”,只好“奉晨昏于萬里”,無奈到絕望。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那一個個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圖,體會笑臉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經歷,年輕后的滄桑,輝煌后的傷痕。只有這樣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這樣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這樣讀出來才算對得起王勃。
這樣兩節(jié)課下來,自己覺得上的較為輕松,也較為沉重。輕松的是綱舉目張,一氣呵成;沉重的是為王勃的失意與傷感,掙扎和自慰,為一顆不甘的靈魂。
【滕王閣序賞析與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09-07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與評析12-11
《滕王閣序》解讀與賞析08-23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與教學評析07-21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范文12-30
滕王閣序優(yōu)秀教學設計12-18
滕王閣序的教學設計12-11
《滕王閣序》的教學設計11-18
滕王閣序王勃賞析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