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陶淵明集》之桃花源記的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2-08-18 08:37:21 陶淵明 我要投稿

        《陶淵明集》之桃花源記的原文及翻譯

          陶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豐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陶淵明集》之桃花源記的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陶淵明集》之桃花源記的原文及翻譯

          《桃花源記》

          東晉 陶淵明(選自《陶淵明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a)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 (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后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緊靠著兩岸生長有幾百步。其中沒有其他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漁人感到很驚奇。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林子的盡頭是溪流的源頭,于是出現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點亮。漁人于是離開船,從洞口進去。起初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這里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之聲可以互相聽到。在那里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閑快樂。

          桃花源里的人見到漁人,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的問題,有人便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著自己的妻子兒女及鄉鄰們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桃花源里的人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村中的人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漁人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以后,告辭離開了。這里的人對漁人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離開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順著從前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拜見了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隱士,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沒有人訪求桃花源了。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出:

          (1)不復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尋:

         。1)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2)尋病終:副詞“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離開。

         。2)屋舍(shè)儼然:名詞,房屋,客舍。

          中:

          (1)中無雜樹:“中間”。

          (2)晉太元中:“年間”。

         。3)其中往來種作:“里面”。

          志:

         。1)處處志之:名詞活用為動詞,“做標志”。

         。2)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做標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之:

         。1)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2)聞之,欣然規往:代詞,“這件事”。

         。3)處處志之:語氣助詞,不譯。

         。4)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

          (6)具答之:代詞,代指桃花源人。

          為:

         。1)武陵人捕魚為(wéi)業:動詞,作為。

         。2)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3)此人一一為(wéi)具言所聞:讀wéi,介詞,對、向。

          遂:

         。1)遂與外人間隔:“于是”。

         。2)遂迷:“終于”。

         。3)后遂無問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

          (2)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到。

          聞:

         。1)雞犬相聞:聽見。

          (2)聞有此人:聽說。

          多詞一義

          (1)緣溪行、便扶向路:沿著,順著

         。2)便要(yāo)還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請。

         。3)悉如外人、咸來問訊、皆嘆惋、并怡然自樂:都

          (4)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說

          (5)便扶向路、遂與外人間隔:于是,就

          古今異義

          窮(古義:窮盡;今義:貧窮)

          從來(古義:從哪里來;今義:向來)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不管)

          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成年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義:溪水發源的地方;今義:指人們飲用的水的來源)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指食物新鮮美味)

          芳(古義:花;今義:氣味芬芳)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不足(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夠)

          間隔(古義:間離隔絕; 今義:空間或時間上的隔絕)

          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

          緣(古義:沿著 ;今義:緣故,緣分)

          津(古義:渡口,路,探訪。文中指訪求、探求的意思。今義:唾液)

          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指沒有血緣關系的人)

          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仿佛(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

          開朗(古義:土地開闊;今義:樂觀,暢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志(古義:做標記;今義:志氣,志向)

          延(古義:邀請;今義:延伸,延長)

          悉(古義:全,都;今義:熟悉)

          咸(古義:全,都;今義:一種味道)

          既(古義:已經;今義:關系連詞,既然)

          尋(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

          向(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對…)

          果(古義:實現;今義:果實,結果)

          要(古義:邀請;今義:表示意愿)

          詞類活用

          盡(林盡水源):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

          異(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前(復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窮(欲窮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焉(不復出焉):兼詞,“于之”,即“從這里”。

          志(處處志之):名詞作動詞,做標記。

          果(未果):名詞作動詞,實現。

          語(此中人語(yu第四聲)云):名詞作動詞,告訴

          黃發(黃發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髫(黃發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不屬于150實詞范圍內)

          具:通“俱”,完全、詳盡

          古漢語句式

          1)判斷句

          例: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句意: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是“(村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殺了雞準備食物款待他。)

          省主語: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個小洞口,〈小口里面〉隱隱約約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從口入。(是“〈漁人〉便舍船,從口入”的省略。句意:〈漁人〉就舍棄船,從洞口進去。)

          本文省略主語有多處,如:“(小口)初極狹,才通人。”“(武陵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薄捌渲校ㄈ藗儯┩鶃矸N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薄埃ù逯腥耍┮姖O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招待漁人)。”“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村中人)皆嘆惋。”翻譯時一并補出。

          省賓語:

          例一:問所從來(是“問之所從來”的`省略!爸贝皾O人”。句意:問〈漁人〉從哪里來。)

          省介詞:

          例二:林盡水源(是"林盡于水源"的省略.)

          9.四個“然”

         、倩砣婚_朗(豁然):開闊的樣子

         、谖萆醿叭唬▋叭唬赫R的樣子

         、垅蛔詷罚ㄢ唬河淇斓臉幼

         、苄廊幌蛲ㄐ廊唬焊吲d的樣子

          3)出自本文的詞語:(今義)

          世外桃源:指環境幽靜或安逸的地方。

          豁然開朗: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

          與世隔絕:不與人來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賞析

          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斗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凈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從“男女”、“黃發”、“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安蛔銥橥馊说酪病奔皾O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

          創作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了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賞析二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凈,語出自然!短一ㄔ从洝芬簿哂羞@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是由于采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異”、“欲窮”四個相承續的詞語生動揭示出武陵漁人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巴弊謱懫湟恍牟遏~,無意于計路程遠近,又暗示所行已遠。其專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狀態,與“徐行不記山深淺”的妙境相似!昂龇辍迸c“甚異”相照應,寫其意外見到桃花林的驚異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胺疾蒗r美,落英繽紛”兩句,乃寫景妙筆,色彩絢麗,景色優美,仿佛有陣陣清香從筆端溢出,造語工麗而又如信手拈來。

          第二段先以數語描述發現仙境經過!傲直M水源,便得一山”,點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尋常去處。漁人的搜尋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帶出來。通過小口狹道,寫到“豁然開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韻致。進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將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鳴犬吠諸景一一寫來,所見所聞,歷歷在目。然后由遠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來種作、衣著裝束和怡然自樂的生活,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園生活圖景。最后寫桃花源村民見到漁人的情景,由“大驚”而“問所從來”,由熱情款待到臨別叮囑,寫得情真意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第三段先寫漁人在沿著來路返回途中“處處志之”,暗示其有意重來。“詣太守,說如此”,寫其違背桃源人“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叮囑。太守遣人隨往的“不復得路”和劉子驥的規往不果,都是著意安排的情節,明寫仙境難尋,暗寫桃源人不愿“外人”重來。對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尋訪無著也不再問津了,而陶淵明自己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在《桃花源詩》的結尾處就剖露了“愿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為志趣相合的契友,熱切期望與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淵明成功地運用了虛景實寫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顯示出高超的敘事寫景的藝術才能。但《桃花源記》的藝術成就和魅力絕不僅限于此,陶淵明也不僅僅是企望人們確認其為真實的存在。所以,在虛景實寫的同時,又實中有虛,有意留下幾處似無非無,似有非有,使人費盡猜想也無從尋求答案的話題。桃源人的叮囑和故事結尾安排的“不復得路”、“規往未果”等情節,虛虛實實,徜恍迷離,便是這些話題中最堪尋味之筆。它所暗示給世人的是“似在人間非在人間,不是人間勝似人間,只可于無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著某種微妙的內在聯系。這虛渺靈奧之區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世人是難以揭曉的。它的開而復閉,漁人的得而復失,是陶淵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謎,“惹得詩人說到今”?墒,他又在《桃花源詩》中透露了一點消息,說“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復還幽蔽”,乃是因為“淳薄既異源”!原來桃源民風淳厚,人間世風澆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為爭奪之場”(蘇軾《和桃花源詩序》),玷污了這塊化外的凈土,即使像劉子驥那樣的人間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機緣。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境。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里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里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于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采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集》之桃花源記的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陶淵明 原文及翻譯09-17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及翻譯08-31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 陶淵明09-27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及解析09-05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12-11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12-11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03-24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翻譯賞析10-05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1-2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