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典故

        時間:2022-09-20 08:57:43 陶淵明 我要投稿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典故

          在我們上學(xué)期間,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要一起來學(xué)習(xí)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典故,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典故

          《五柳先生傳》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典故:

          宅邊有五柳樹:從“榆柳陰后檐,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

          好讀書: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后,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jīng)〉》)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所以又寫道:“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jīng)〉》),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簞瓢屢空: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說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dāng)如此。陶淵明亦!昂勂皩铱铡,如“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黔婁:戰(zhàn)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扒瓓溆醒浴,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倍男D·黔婁·嘗糞憂心: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yù)感家中有事,當(dāng)即辭官返鄉(xiāng)。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y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fā)現(xiàn)味甜,內(nèi)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課文賞析

          古代人物傳記通例,開篇先敘傳主之姓名籍貫。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亦循此例,卻有意同讀者開了一個大玩笑: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傳主生于何時,長于何地,何姓何名,概莫能知,這位五柳先生簡直是天外來客。唯一與傳主身份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只是宅旁有五柳樹而已!

          沈約《宋書·隱逸傳》引《五柳先生傳》且評之曰,陶淵明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陶宅之旁廣種柳樹,可視為實錄,此有陶詩為證!稓w園田居》: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稊M古》: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然作為一篇自況之文,五柳這一自然景觀僅僅是陶淵明因以為號的觸發(fā)點(diǎn),卻完全不能解釋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的根本原因。錢鐘書先生于《管錐篇》中指出:豈作自傳而并不曉己之姓名籍貫哉?正激于世之賣聲名、夸門第者而破除之爾!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正是針對世俗有感而發(fā),意欲破除此種賣聲名、夸門第之社會風(fēng)氣。

          魏晉時代,門閥制度盛行。曹魏制訂的九品官人法賦予了世家大族政治上的特權(quán)。朝廷于州郡設(shè)立中正,評定士人之品。中正由世家大族名流充任,同宗士人理所當(dāng)然獲得高品位。而品位之高下又直接與官職起點(diǎn)之高低掛鉤。于是,世家大族累世公卿,高爵顯位代代相因,形成一種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賤族的局面。這種制度,延續(xù)到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時代達(dá)到鼎盛,以致高門華族,有世及之榮,庶姓族人,無寸進(jìn)之路(趙翼《二十二史札記》)。終東晉之世,朝廷權(quán)力一直掌握在王、庾、桓、謝四大家族手中,成為門閥制度高峰期的.顯著標(biāo)志。

          上層如此,士流趨鶩。族姓閥閱既成為進(jìn)入仕途的根本條件,世家士子,視門第作鐵飯碗,郡望作護(hù)身符,族譜作通行證,至于德、才二字,則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于是整個社會彌散著一種重門閥輕才德的社會風(fēng)氣。士人競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劉知己《史通·邑里》),以炫耀祖宗榮光、托庇死人余輝為榮,成了一種社會流行病。

          對這一世人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陶淵明冷眼觀之十分不滿。世與我而相違(《歸去來兮辭》)這種不趨流俗的個性,注定了陶淵明與門閥之風(fēng)的不調(diào)和。自傳文《五柳先生傳》中,郡望、門第、宗譜一概闕如,看似不合常規(guī),其實是對時風(fēng)世俗的反撥。自號五柳先生,是對門閥制度的一種揶揄,對世族名士的一種調(diào)侃。陶淵明以不知何許人嘲弄了郡望之尊崇,以不詳其姓字嘲弄了門第之高貴,以宅邊五柳樹嘲弄了地位之顯赫,以不慕榮利嘲弄了官爵之矜夸可以說,陶淵明借以自況的五柳先生形象,完全是針對東晉門閥制度的崇尚自塑的,是陶淵明遺世獨(dú)立清高絕俗的個性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五柳先生之名一出,知名晉宋并享譽(yù)后世,王、庚、桓、謝四大豪門雖然煊赫一時,而今安在哉!

          當(dāng)然,陶淵明不是天外來客,雖非名門望族,其家族淵源本也可作自我夸飾。其曾祖陶侃為晉大司馬,祖父陶茂任武昌太守,父親陶敏擔(dān)任過中低級官吏而后歸隱。陶淵明在《命子》《贈長沙公》《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等詩文中列舉過這些事實。陶淵明的自述宗譜和士流的自我矜夸是不可相提并論的。陶淵明以辭官歸隱的實際行動表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人格價值,而五柳先生這一稱謂,正明確地表明了詩人與世俗觀念的徹底決裂。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典故】相關(guān)文章: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11-24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11-06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11-13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11-15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注釋09-05

        陶淵明散文《五柳先生傳》11-04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譯文11-04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解讀11-24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賞析08-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