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陶淵明的小故事
陶淵明有著很多文人士大夫向往的高尚品質,他擁有淡泊名利,堅持本心,不愿與世俗的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那么寫他的故事有哪些?
陶淵明彈無弦琴
人們都知道陶淵明生平有兩大雅好,喝酒、讀書,而且都有其個性鮮明的特點,喝酒則每喝必醉,讀書則不求甚解。這在其自傳體名文《五柳先生傳》中,有著詩意盎然的描摹。其實,陶淵明還有一好,而且好得特癡迷、特怪異,那就是彈琴。這在其詩文中也多有記述,只不過人們沒大注意罷了。
一生最愛琴,彈的卻是無弦琴
早在陶淵明所處的時代,已有一種說法,說他的詩“篇篇有酒”。這當然是一種夸張的說法,極言陶淵明人詩如一,人既好酒,詩也多寫酒而已。套用這說法,說陶淵明的詩文篇篇有琴,當也不為太過。陶淵明在詩文中自述,他是“少學琴書”,學琴學得很早,學得忘情,“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從此與琴不棄不離,讀書、彈琴、飲酒,三位一體,構成陶淵明生命獨特的存在方式。為能一心一意“臥起弄琴書”,竟不惜絕交息游,不惜辭官歸隱,困窮終生。陋室之中,只要“有琴有書”,有“清琴橫床,濁酒半壺”,能夠邊讀邊彈邊飲,在陶淵明的感覺里,“斯晨斯夕”便是“黃唐莫逮”,這個清晨,這個黃昏,就是生命里最美好的時光,即便世俗無比艷羨的古帝黃帝、唐堯之時,也無法比擬。
這樣投入,這樣執(zhí)著,若按常理,陶淵明所用之琴,定然名貴無比了。卻又不然。據(jù)南朝和唐初幾部史書,以及時人有關記述,陶淵明用的只是一架沒有任何裝飾,很簡陋的“素琴”,而且“弦徽不具”,沒有弦,沒有指示音階的標識,說白了就是一個略具琴型的木板或木箱。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對這樣一個木板木箱,陶淵明卻珍愛有加,視為寶琴,琴不離身,身不離琴,凡飲酒,必“撫弄以寄其意”,彈著彈著,就完全沉醉在酒香琴韻中了。
一人在家中如此這般自彈自飲也還罷了,偏偏陶淵明又重友情,己有所好,定要與朋友共享。每當朋友相聚,他就攜琴赴會,別人彈琴,他也撫弄著那張怪異的無弦琴相和。問他無弦無聲,彈的是啥?他就真誠地回答:“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只要在琴中表達出自己的意趣就行了,一定要彈著弦弄出些響聲干什么。
陶淵明飲酒好醉。與友人相酌,如果他先醉了,就直率地告訴友人:我醉了,想睡了,您走罷。話沒說完,就抱著他所謂的琴,枕著書,挨著酒杯,呼呼入夢了。真誠率意,瀟灑曠達。陶淵明飲酒,彈琴,待友,都展現(xiàn)出極高的境界,令后世嘆羨不已。李白寫《山中與幽人對酌》,就活用了這個典故,為該詩增色多多!皟扇藢ψ蒙交ㄩ_,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崩畎兹朔Q詩仙,詩中頗多“仙意”。這首詩里的“仙意”全在后兩句,特別是最后一句。陶淵明醉眼朦朧又無比留戀地叮囑友人,如果您覺得今天這酒喝得還算盡興,我這琴彈得也還有點意思,那么明天就請您也把琴帶上,咱倆一起邊彈邊飲吧。真?zhèn)是率意自得,風流倜儻,意蘊無盡啊。此情此景,怕是仙人也難模擬。
陶淵明好以琴寄意,友人們理解他,欣賞他,也常常用琴曲與他交流對理想和操守的感悟。聽說東方有一位高士,愛好、追求各方面都和自己相似,是否可以引為知音呢?陶淵明一天起個大早,渡河過關,趕到山中去拜見這位同道。高士一見陶淵明,就知道了他的來意,話沒顧得說,就取琴為他演奏,先彈一曲《別鶴操》,再彈一曲《孤鸞操》。還需要說什么呢?琴聲已傳達了一切:久別的鶴期盼再聚首和鳴九皋,離散的鸞渴望重相逢共棲仙山。我們是知音,對您仰慕久。陶淵明感動不已,當即直吐心曲:“愿留就君住,從今至歲寒!闭\愿和您并肩攜手,相勉以道,孤高芳潔,共歷歲寒而不凋。琴聲,讓兩位初次謀面的志士,一下子就結為知音。
非是不解音,真音常在無音中
不過,不管怎么說,在常人看來,琴終歸是琴,無論怎樣的“寶琴”,一般琴該有的也得有,和琴體一樣,弦是琴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缺之不可。陶淵明整天抱著一個無弦無徽的木板木箱,撫弄來撫弄去,開始人們只是覺得新鮮怪異好玩兒,久而久之就難免形成一種近乎共識的猜疑:這老先生怕是壓根兒不懂音樂,不過拿塊木頭扎扎架子過把彈琴之癮而已。眾口相傳成信史。到后來史家著史,居然就采納了這種看法,說陶淵明之所以專彈無弦琴,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性不解音”!稌x書》《宋書》《南史》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都這樣說,遂成定論。
本來對琴藝一竅不通,偏偏又要扎出一副古琴高手的架式,這陶淵明豈非故作高雅,刻意搞笑嗎?
當然不是。陶淵明自幼至老,所好在琴書,對琴理琴藝感悟獨到,對儒、道、釋的審美標準和體驗途徑鉆研尤深。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真義無言。陶淵明所向往的,在他的詩文創(chuàng)作和音樂表現(xiàn)中,乃至為人處世中所展示的,正是這樣一種無形之大象,無聲之大音,無言之真義。明乎此,當他在書卷簡冊和菊芳酒香之中,那樣忘情地撫弄著他那架無弦寶琴,你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感到有一種雅潔的意味和意境,向你彌漫過來,將你淹沒,將你浸潤,將你融化,讓你通體空明瑩澈,只覺得美妙無比,舒泰無比,卻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不想言傳。
待他一曲彈罷,你才猛然回過味來:這就是東方美學的最高境界啊!
就是孔子感慨的:“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就是莊子贊嘆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成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就是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三昧真?zhèn)鳌?/p>
就是采菊東籬,悠然南山,此中真意,欲辯忘言……
此時無聲勝有聲,真音彌漫無音中。蓮花開后真無色,合在諸天最上層。
看來,說陶淵明彈無弦琴是因為“性不解音”,完全是一種淺薄的推理,純系俗人之見,是真正“性不解音”之談。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jié)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東晉后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于蒼生”之志,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xiàn)。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后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xù)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里派督郵來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后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愿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家伙獻殷勤!闭f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后,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業(yè)勞動。后來由于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愿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jié)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并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后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jié),成為中國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陶淵明的故事
公元365年,東晉大司馬的陶侃的孫子陶逸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了,算命的瞎子王三看過說,此子根骨不凡,當成大器。陶逸給兒子起名陶淵明。
童年的陶淵明同學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度過,錦衣玉食自不待言。良好的幼教、家教,先祖的豐功偉績,激勵著童年的陶淵明。他自視極高,這是他后來去做官以求兼濟天下,同時也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主要心理來由。
可惜到了陶淵明同學九歲的時候,老爹死了,一家人的頂梁柱沒了,最主要是銀子來源沒了,家里只剩下老娘和妹妹。一家人坐吃山空,就窮下來了。(想了半天也沒有明白,老爺爺是國家政治局的常委,爺爺是市委的書記,老爹也是市委的書記,應該是標準富好幾代啊,國內外的房產、存款、名車、股票什么的稍稍變賣一下,怎么就能窮下來了呢?真讓人納罕。)愛信不信,反正就窮下來了,只好與母妹三人一起,寄養(yǎng)在外祖父孟嘉家里(讓我想起了林妹妹,莫哭)。
魯迅老師說過:“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曹雪芹先生也曾如是,陶淵明同學今也如是,更何況是從大康到困頓呢,這段經歷,對陶淵明同學心理成長歷程起到重要作用,一個眸子里隱了淡淡哀愁的沉默少年一天天長大了。(掉一個心理書包:童年的印記對人一生的影響巨大。)
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早已經過世,據(jù)說是“好酣酒,逾多不亂;至于忘懷得意,旁若無人”,但不妨礙這個老先生成了陶淵明同學后來學習的榜樣。陶淵明在這里的生活也算幸福,至少衣食無憂,祖父家里藏書極多,陶淵明同學學習很努力,讀了一肚子書,為后來成為真正偉大的田園師祖陶淵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陶淵明的故事趣聞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小時候,就承襲了父業(yè),在家耕種,但是他非常好學,他每天除了種好菜園之外,就是專心讀書,所以寫出的詩詞歌賦很有名氣。不多久,當?shù)氐囊粋姓王的知縣走馬上任,他也是一個詩詞愛好者,他知道陶淵明雖然年紀輕輕的,但是很有名望,不知是真還是假,于是就想試試他的學識如何。一天,陶淵明正在自己的菜園里淋菜,王知縣走了進來,陶淵明出于禮貌,連忙起來招呼,王知縣瞇起雙眼,打量著陶淵明,說:“你就是名叫陶潛的嗎?”陶淵明忙說:“小人正是!”
王知縣坐下,右手摸著嘴邊的八字胡,欣賞了一下陶淵明桌上所寫的字,忽然對陶淵明說:“我聽人說你能寫詩作對,我來見識一下,現(xiàn)在我出個對子,請你對對,好嗎?”陶淵明笑著說:“請大人出上聯(lián)吧!”
王知縣環(huán)視四周,看到菜園里種有一畦向日葵,這些葵花剛剛開放,于是靈機一動,有了,他隨口道出上聯(lián);雛葵俯枝,小臉盤可識地理?陶淵明一聽,知道這官員話中含有不信任的蔑視,表面說的是雛葵,實際上是暗中問自己,你這么年輕,能熟識田園里耕作之事嗎?于是他略為思考,看見庭前的荷塘里,茁出鮮紅的荷苞,于是就想出了巧妙的下聯(lián);新苞出土,大朱筆熟點天文!
陶淵明的下聯(lián)也是話中有話,他的意思表面是說荷苞,實際是說自己,意思是我雖然被埋在污泥里,但是一旦出土,就能點天文地理。王知縣看了,暗中驚嘆陶淵明的才思敏捷,但是還是不甘視弱,又出上聯(lián),聯(lián)曰:小孩子出言吞天口。這一聯(lián)除了說陶淵明剛才的口氣太大之外,用字上還有非常巧妙之處,因為“吞”是由“天口”兩字組成,這樣是非常難對的。陶淵明想了想,隨即對出下聯(lián);聯(lián)曰:老大人苦究志士心。
這下聯(lián),陶淵明除了表明自己不是口氣大,而是靠苦學而成才。他用字巧妙,因“志”字是由“士心”兩字組成。正巧工整對上比的“吞天口”的吞字是由“天”字和“口”字組成,知縣才知道陶淵明果然很有學問,又立志苦學,不禁肅然起敬。便站起來和他緊緊握著他的手,連連贊嘆道:“小兄弟!果然聰明過人,又有志氣,佩服!佩服!”
陶淵明見他態(tài)度改變,也是謙遜誠懇地說:“還請大人日后多多指點!”說罷又拿過自己的習作,請知縣指教。王知縣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一首自嘲詩,詩曰:小筑慚高枕,憂時舊有盟,呼雛來揖客,揮毫坐談禪,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王知縣看后,對陶淵明更加贊賞,從此兩人成了忘年這交。
陶淵明的故事
陶淵明
陶淵明,東晉文學家。他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歸隱。后陸續(xù)做過鎮(zhèn)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后世稱他為“田園詩人”。田園被陶淵明用詩的手段高度純化、美化了,變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難所。
陶淵明善于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詩的語言樸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稱為“陶詩中的珠玉”。如《歸園田居》組詩的久享盛名,有類似的特點:寫田園生活,寫體力勞動,詠歌自己的理想,顯示出理想獲得實現(xiàn)的愉快。
我們學過的課文《桃花源記》《歸田園居》《歸去來兮辭》《飲酒》《五柳先生傳》等詩文,它們的作者就是陶淵明。
【原文再現(xiàn)】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溲云澣羧酥畠壓酰裤曈x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陶淵明的生平故事
青少年時期(28歲以前)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大司馬,祖父、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但陶淵明的父親死得早,淵明少年時,家運已衰落,“少而貧苦!彼允觯骸白杂酁槿,逢運之貪。簞瓢屢罄,絺綌冬陳!(《自祭文》)但物質生活雖然貧乏,陶淵明的精神生活卻很豐富。他學習儒家《六經》,學習《老子》、《莊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遠翥”,頗有“佐君立業(yè)”的政治抱負。而另一方面,匡廬山水和田園風景,也使他愛好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學仕時期(29-41歲)
晉代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在那種統(tǒng)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淵明根本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29歲時他進入官場,當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職自解歸家閑居。以后又先后幾次出任小官,不僅無由施展?jié)辣ж摚矣凇爸疽舛嗨鶒u”。最后一次為官是當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場黑暗,“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辭官歸田。
歸田時期(42-63歲)
陶淵明歸田之后,即在家鄉(xiāng)過著躬耕隱居的生活,并親自參加了農業(yè)勞動。親自撰寫《五柳先生傳》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這使他改變了鄙視勞動的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勞動的價值;也在與農民的共同勞動和交往中,對他們產生了親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貧困,“老至更長饑”,但他不受“嗟來之食”,拒絕權貴的饋贈,表現(xiàn)出君子固窮的志氣。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勸學的故事
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令退居田園后過著自耕自種,飲酒賦詩的恬淡的生活。
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你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
陶淵明聽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陶淵明見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種的稻田旁,指著一根苗說:”你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尊囑注視了很久,仍不見禾苗往上長,便站起來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啊!”
陶淵明反問到:”真的沒見長嗎?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樣變得這么高的呢?”
陶淵明見少年低頭不語,便進一步引導說:”其實,它時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連自己也不易覺察到,但只要勤學不輟,就會積少成多!
接著,陶淵明又指著溪邊的一塊磨刀石問少年:”那塊磨刀石為何像馬鞍一樣的凹面呢?’”那是磨成這樣的!鄙倌觌S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搖搖頭。
陶淵明說:”這是我們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鐮,日積月累,年復一年,才成為這樣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不堅持讀書,每天都會有所虧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連忙再向陶淵明行了個大禮說:”多謝先生指教,學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請先生為我留幾句話,我當時時刻刻記在心上!
陶淵明欣然命筆,寫道:”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歷史名人陶淵明的五個故事
1.陶潛得酒
民俗的起源是多重的,為何重陽節(jié)要登高,另說,這與古時農人的“小秋收”風俗有關。重陽時節(jié),秋收已完,農事空閑,此時,正值山野果實、藥材成熟,所以農民紛紛上山采擷,稱為“小秋收”。相沿歷久,與重陽登臨強身風俗合流,產生重陽登高的習慣。
重陽是秋菊綻放、清新宜人的節(jié)日,詩、酒、菊歷來是重陽故事中最重要的要素。重陽的傳說故事很多,著名的如盂嘉落帽和白衣送酒等。
2.陶淵明與菊花
陶淵明迷上了菊花,在東園辟了個花圃,專門用來栽培菊花。凡經過淵明親手蒔弄過的菊花,株株壯健,枝枝挺撥,花色艷麗,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長,秋季開花,而淵明的菊圃之中,幾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開,一茬接著一茬,可以說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當秋風一起,東園中的菊花競相開放,花朵黃白相間,青紅錯雜,引得滿園蜂蝶紛飛。一些傾慕者又給淵明加了一個雅號,尊稱他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稱他為“菊癡”。
大詩人陶淵明酷愛菊花,菊花是經得起秋后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征著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軋和官吏的腐敗,也有高潔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xiāng)柴桑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他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傳頌。陶淵明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那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為遣。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的。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甕,對著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休。
3.陶淵明的家世
陶淵明的曾祖陶侃在東晉初年,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忠心為國,曾在平定杜韜和蘇峻的叛亂中,立下了蓋世功勛,被朝廷任為太尉之職,封為長沙郡公。淵明的祖父陶茂字梅九,是陶侃的第七子,由于不滿兄弟相爭,早年就憤而辭去了武昌太守之職,回到尋陽柴桑舊宅隱居,陶淵明之父陶敏是陶茂的第二個兒子,從小聰明伶俐,好學上進,為陶茂所鐘愛,陶淵明的母親孟氏是當時的大名士孟嘉之女,婚后一年,即在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六月,產下一子,取名淵明,字元亮。淵明從小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穩(wěn),遇事不慌,雙親視為掌上明珠,親自對他加以指導,在八、九歲時,就已能誦讀詩書,通曉《論語》。晉廢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淵明6歲時,父親陶敏被征西大將軍桓溫辟為掾屬,他和妹妹就跟隨父母來到桓溫征西府駐地姑孰(今安徽省當涂),后來又遷往父親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讀書習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長,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淵明十二歲時,父親因操勞過度,一病不起。父親過世后,母親孟氏即帶著淵明兄妹二人,扶喪回到了尋陽柴桑,靠僅有的一二百畝田租維持家庭生計。陶淵明在少年時代就“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強不息,終于建立功勛,成為國家棟梁的事例來勉勵自己,暗自發(fā)奮,努力學習。每日清晨,雞鳴即起,習武練劍,晚上則常常秉燭夜讀,直到夜半之時。到了十七八歲,已是文韜武略,多所通曉。
4.彭澤掛印
彭澤是個在藉人口只有2萬多人的小縣,這里水網稠密,沼澤湖泊星羅棋布,氣溫冷熱適中,土地肥沃,非常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因此物產豐富,各種資源繁多,人民的生活也較為安定。陶淵明來到彭澤任職,開始心里是很滿意的,因為這里離家不遠,只要從彭澤乘船,僅二天時間就可抵達上京里附近的內河渡口;按照當時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每個縣令可以擁有三百畝公田收支的支配權,收入也歸縣令所有,足以維持家里生活。同時,憑他的才能,治理一個小小彭澤縣,他也是躊躇滿志,信心十足的。他憧憬自己到了彭澤縣,一定要體恤民情,愛護人民,盡自己的所能,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生活幸福。
當時彭澤縣,自從孝武帝太元年間起,由于實行了每個成年男丁收租米五石的口稅制以后,出現(xiàn)了兩種現(xiàn)象:一是一般農民的負擔大大增加,農民們不愿意更多的擁有土地。一些荒蕪的山林沼澤地也無人愿意開墾,甚至有的農戶還將一些貧瘠的土地丟棄,拋荒不種。二是隱匿人口情況嚴重,出現(xiàn)了在藉人口遠遠少于實際人口的怪現(xiàn)象,導致了政府稅收減少,官府負擔轉嫁到了普通農民身上。面臨這種情況,陶淵明上任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戶口。
清查戶口在彭澤縣已有十幾年沒有開展過了,原因是前幾任的地方官員,有的不深入民間探訪民情,對其中內情不甚了解,故而熟視無睹,聽之任之。有的是看出了問題,也抓了,但由于種種干擾而中途夭折。其主要干擾者有兩種人,一是財大氣粗的大地主,因為有錢,就用錢賄賂清查的衙役,幫他們隱瞞人口;二是當?shù)氐耐梁懒蛹,或與執(zhí)法人員胡攪蠻纏,使其無法清查,或利用家族中有人在洲衙做官,以勢壓人,使清查人員不敢進行正常工作,只是象征性的登記完事。例如城北的何泰,有良田數(shù)百頃,家中成年奴仆有幾百人。因為何泰的弟弟何隆長期擔任尋陽郡的郡丞,是太守的副職,所以歷任縣令都對何家格外優(yōu)待,只登記在藉男丁20名,與實際數(shù)字懸殊很大。所以其它大地主也效而仿之,清查人口工作只能半途而廢。而陶淵明在這次清查人口工作中,卻是“擒賊先擒王”,敢啃硬骨頭,第一下子就從何家開刀,他通過突然拜會何泰,帶領衙役進何府,當場責成何泰管家拿出花名冊,逐一核對,共查出何泰家隱瞞成年男丁200余名,一舉震動了全縣,僅半個月的時間就清查出被財主豪紳隱瞞的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戰(zhàn)告捷之后,他又布告周知各地,宣布從次年開始,每個成年男丁所繳納的稅米由原來的五石減少為三石,縣民齊聲歡呼,紛紛贊揚新縣令的英明和愛民如子的美德。
而陶淵明就因為這次清查戶口,得罪了尋陽郡丞何隆。何隆為出胸中一口惡氣,便設計利用督郵劉云的手去懲戒一下陶淵明,督郵是郡中的屬官,負責具體監(jiān)察和考核郡中所屬各縣官員的政績,對各縣官員的升降任免有著直接的影響。尋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冬夏二季,他都要巡視各縣,稱作行部,而每次行部,都是滿載而歸。劉云受何隆之命,依計來到彭澤,他事先沒有行文通知,而是突然闖進縣衙,以便給陶淵明一個措手不及。恰在這時,陶淵明正和幾個幕僚喝酒閑聊,聽說何云駕到,立即撤席出迎,不料劉云卻怒氣沖沖,不僅不還禮,還喝斥道:“本官行部來到貴縣,你等衣冠不整,形態(tài)懶散,是何道理?目前國家正是多事之秋,你等不思國恩,勵精圖治,為民造福,反而白日聚眾豪飲,不理政事,朝庭要你等濫官污吏何用?”說罷揚長而去,給了陶淵明一個下馬威。劉云走后,淵明問眾“督郵今日發(fā)怒,不知究竟為了何事?”一幕僚答:“督郵一向貪婪,照卑職看來,他不過是借題發(fā)揮,索要賄賂罷了”。淵明聽后憤然道:“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索要賄賂,他是找錯人了”。
恰在這天的晚上,武昌來人報喪。陶淵明的妹妹不幸突發(fā)疾病去世,淵明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種莫名的悲哀。他回想白天所發(fā)生的一切,以及官場爾虞我詐的黑暗現(xiàn)狀,又進而聯(lián)想多年以來自己所追求的歸隱田園的愿望始終未能真正實現(xiàn),不由得使他最終下定了退出官場、歸隱田園的決心,遂即吩咐陶興到城外找來船只,自己收拾了一下行李,又獨自一人踏進了縣衙大門,望著“明鏡高懸”的金匾,冷笑了幾聲,接著將大印放在案桌上,大步走出了縣衙,向著江邊碼頭走去,乘著溶溶月色,與陶興乘船回到了上京里。
5.五柳先生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做過東晉朝廷的大官,祖父也當過太守?墒,他自己從小就不喜歡官場上的習氣,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讀書上。
陶淵明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自己住的房子前邊栽了五棵柳樹。他經常在柳蔭下讀書,讀到高興的地方,連飯也忘了吃。遇到使人憂愁的事,他就借酒澆愁。家里窮,沒錢買酒,那也不要緊,自有好友相送。于是,只管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睡一覺,醒來,散散步,圍著院子轉圈兒。他的院子是什么樣的啊?殘墻斷壁,處處長滿了野草,綠生生的一片,草地上灑滿了金色的陽光。微風習習,掀起了他那破舊的衣衫。肚子餓了,看看碗,碗是空的;看看鍋,鍋里面也是空的。雖然莊院殘破,并且經常挨餓,可他的心情是愉快的。
陶淵明博覽群書,什么諸子百家,什么詩詞歌賦,他盡情瀏覽,百讀不厭。
所以,他的思想十分開闊,見解也高明。周圍人都佩服他。
【詩人陶淵明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詩人陶淵明故事三則11-21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勸學的故事12-09
詩人陶淵明的文學成就07-27
唐朝詩人孟浩然喝酒誤事小故事11-12
陶淵明的故事精選11-11
精選陶淵明的故事11-22
陶淵明的故事素材11-22
田園詩人陶淵明的廣播稿12-13
詩人劉禹錫的故事08-22
詩人杜甫的故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