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陶淵明《閑情賦》原文譯文

        時(shí)間:2023-03-28 03:56:04 陶淵明 我要投稿

        陶淵明《閑情賦》原文譯文

          《閑情賦》是晉宋之際文學(xué)家陶淵明的賦作。這是陶淵明作品中無論風(fēng)格還是思想內(nèi)容都很獨(dú)特的一篇,不僅一反陶淵明一向的風(fēng)格,而且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陶淵明《閑情賦》原文譯文,一起來看看吧。

        陶淵明《閑情賦》原文譯文

          原文: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并因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fù)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dú)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nèi),負(fù)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

          曲調(diào)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jié)誓,懼冒禮之為諐,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

          愿在衣而為領(lǐng),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fā)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yáng);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jīng)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jié),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shí)而不同。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dú)悁想以空尋。

          斂輕裾以復(fù)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慘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fù)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dāng)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颻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

          于時(shí)畢昴盈軒,北風(fēng)凄凄。恫恫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yuǎn)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shí)奄冉而就過。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帶河。迎清風(fēng)以祛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huì),誦《邵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

          譯文:

          啊,她的綽約風(fēng)姿多么瑰麗飄逸,而與眾不同、秀麗絕倫。她的美貌可謂傾城傾國、絕艷殊色,她的美德的傳聞?dòng)至钊诵纳蛲。只有玎珰作響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純潔,只有高潔的幽蘭才能與她一較芬芳。于是我將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將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嘆著時(shí)光易逝晨曦又到了遲暮,如何不讓人深深感慨人生艱勤;同樣將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時(shí)終止,為何人生中歡欣如此難得而愁緒卻是時(shí)時(shí)不斷!那時(shí)她撩起大紅幃帳居中正坐,撥泛古琴而為之欣欣,纖長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為之迷。顧盼之際美目中秋波流動(dòng),時(shí)而微笑言語而不分散奏樂的心神。樂曲正奏到一半,紅日緩緩向西廂那邊沉。略作悲傷的商宮的樂聲在林中久久回蕩,山際云氣繚繞白煙裊裊。她時(shí)而仰面望天,時(shí)而又低頭催動(dòng)手里的弦作急促的樂聲,神情那么風(fēng)采嫵媚,舉止又那么安詳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樂聲使我心動(dòng),渴望與她接膝而坐作傾心的交談。想要親自前往與她結(jié)下山盟海誓,卻怕唐突失禮受之譴責(zé),要倩青鳥使遞送我的信辭,又怕被別人搶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間神魂已經(jīng)不知轉(zhuǎn)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領(lǐng)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發(fā)出的香馨,可惜羅緞的襟衫到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長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還未發(fā)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帶呵,束住她的纖細(xì)腰身,可嘆天氣冷熱不同,變化之際又要脫去舊衣帶而換上新的!愿化作她發(fā)上的油澤呵,滋潤她烏黑的發(fā)鬢在削肩旁披散下來,可憐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經(jīng)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妝呵,隨她遠(yuǎn)望近看而逸采張揚(yáng),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畫才好,卸妝之時(shí)便毀于烏有!愿作她臥榻上的藺席呵,使她的柔弱軀體安弱于三秋時(shí)節(jié),可恨天一寒涼便要用繡錦代替藺席,一長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絲線成為她足上的素履呵,隨纖纖秀足四處遍行,可嘆進(jìn)退行止都有節(jié)度,睡臥之時(shí)只能被棄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為她的影子呵,跟隨她的身形到處游走,可憐到多蔭的大樹下便消失不見,一時(shí)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為燭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煥發(fā)光彩,可嘆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時(shí)便要火滅燭熄隱藏光明!愿化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涼風(fēng),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涼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遙遙望佳人的襟袖興嘆!愿化身成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撫琴,可嘆一旦歡樂盡而哀愁生,終將把我推到一邊而止了靡靡樂音!

          推詳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廂情愿地用心良苦。為情所困的心情卻無人傾訴,緩緩踱到南面的樹林。在尚帶露汁的木蘭邊略作棲息,在蒼蒼青松的遮蔽下感受涼蔭。若是在這里與心儀的人對面相覷,驚喜與惶恐將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樹林里空寞寂寥一無所見,只能獨(dú)自郁悶地念想而空自追尋;氐皆飞险硪埋,抬頭已見夕陽西下,不由發(fā)出一聲嘆息。一路走走停停流連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慘慘。身邊葉子不住離枝簌簌而下,林中氣象凄凄戚戚。紅日帶著它的最后一絲影子沒入了地平,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鳥凄聲鳴叫著獨(dú)自歸來,求偶的獸只還沒有回還。。在遲暮的年紀(jì)憑吊當(dāng)年,深深慨嘆眼前的美好光景傾刻就會(huì)終結(jié);叵胍箒韷糁械那榫跋胍偃雺艟,又思緒萬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漿,又似登山者無處攀緣。。此刻,畢昂二宿的星光將軒內(nèi)照得透亮,室外北風(fēng)大作聲音凄厲,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腦海里回旋。

          于是起身穿衣束帶等待天明,屋前石階上的重重冷霜晶瑩泛光。司晨的雞也還斂著雙翅棲息而未曾打鳴,笛聲清嘹憂郁的聲音往遠(yuǎn)處蕩揚(yáng):起初節(jié)奏細(xì)密而悠閑平和,最終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頹敗的聲音。在這樣的光景里思念佳人,倩天上的行云來寄托我的心懷,行云很快流過不語,光陰也如此荏苒而過。徒然殷殷思念著獨(dú)自體味悲心,終是山阻腳步河滯行。迎風(fēng)而立,希望清風(fēng)能掃去我的疲累,對泛來的陣陣輕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與你作《蔓草》那樣的聚晤,吟誦從《詩經(jīng)·召南》起未曾斷絕的長歌余風(fēng)。而這終究是不能的,還是將萬千雜慮坦然釋懷,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讓心情在遙闊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連。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賦作的寫作時(shí)間,一說是陶淵明年輕時(shí)的作品,一說大約完成于作者任職或歸隱期間。據(jù)袁行霈考證《閑情賦》是陶淵明十九歲時(shí)所作,而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年譜》認(rèn)為作于晉太元十六年(391年)陶淵明二十七歲時(shí)。

          還有一種說法:陶淵明辭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閑居了六七年。閑居的第二年,即晉太元十九年(394年),陶淵明三十歲時(shí),他的妻子去世,續(xù)娶翟氏。翟氏是一個(gè)賢良女子,據(jù)《南史》本傳說:“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節(jié),夫耕于前,妻鋤于后!贝蠹s在詩人喪妻、再娶這一段時(shí)間內(nèi)他寫了《閑情賦》。

          一、關(guān)于《閑情賦》的主旨,歷來是爭議的焦點(diǎn)。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二派。

          一派認(rèn)為此文并無寄托,純?yōu)閻矍槊鑼,故可名之為“愛情說”。一派認(rèn)為有寄托,繼承了楚騷“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故可名之為“比興說”。

          “愛情說”一派可追溯到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他在《陶淵明集序》中批評《閑情賦》說:“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shí)。故更加搜求,粗為區(qū)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閑情》一賦。楊雄所謂勸百諷一者,卒無諷諫,何必?fù)u其筆端?惜哉,無是可也!”因此,文選雖立“情賦”一類,卻不取此篇。蕭統(tǒng)雖然沒有明確說《閑情賦》純?yōu)閻矍槊鑼,但“勸百諷一,卒無諷諫”二語,實(shí)際上是批評淵明雖自稱“有助于諷諫”,其實(shí)不僅無諷諫,倒反而大寫特寫情欲了。后來贊同蕭統(tǒng)意見的人不少。如清代方東樹所云:“昔人謂正人不宜作艷詩,此說甚正,……如陶淵明《閑情賦》,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真是輕薄,最誤子弟! 在古代,主“愛情說”者,都是在否定《閑情賦》價(jià)值上立論的。近代以來,最先起來肯定它的是魯迅。他說:

          被論客贊賞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實(shí)在飄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有時(shí)卻很摩登,“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jié),空委棄于床前”,竟想搖身一變,化為“啊呀呀,我的愛人呀”的鞋子,雖然后來自說因?yàn)椤爸褂诙Y義”,未能進(jìn)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亂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膽的!谧C明著他并非整天的飄飄然。

          魯迅先生以詼諧的語言,指出“飄逸”的陶淵明,有時(shí)也有熱烈而又“摩登”的一面。雖然他沒有直接評論《閑情賦》,但引的是《閑情賦》的例子,可見,他是把此賦看作是描寫愛情之作。這種評價(jià),與魯迅先生所處的時(shí)代及其思想高度密切相關(guān)。

          受魯迅觀點(diǎn)的啟發(fā),愈來愈多的研究者以為此文純?yōu)槊鑼憪矍椋o寄托和諷諫意味。但不論是批評者,還是贊同者,都只注意到了《閑情賦》的一個(gè)方面,即它對封建禮教的巨大超越。

          首創(chuàng)“比興說”的是蘇軾,他第一個(gè)駁斥蕭統(tǒng),態(tài)度非常激烈:“淵明《閑情賦》,正所謂《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與屈宋所陳何異?而統(tǒng)乃譏之,此乃小兒強(qiáng)作解事者!睎|坡此議論一出,和者甚眾。王觀國、張自烈、毛先舒、閻若璩、何文煥、邱嘉穗、陳沆、劉光賁等,都附和蘇軾,異口同聲批評昭明“白璧微瑕”之說,都以為《閑情賦》繼承“《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和《離騷》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有深刻的諷諫寄托意義。張自烈謂“昭明識見淺陋,終未窺淵明萬一”“此賦托寄深遠(yuǎn),合淵明首尾詩文思之,自得其旨!鼻窦嗡朐凇稏|山草堂陶詩箋》卷五中認(rèn)為《閑情賦》是“以美人目其君”。陳沆則推崇《閑情賦》,稱“《閑情賦》,淵明之?dāng)M《騷》”“晉無文,惟淵明《閑情》一賦而已!辈⒎瘩g昭明“白璧微瑕”之說,稱“不但與所選宋玉諸賦自相刺謬,且以閑情為好色,則《離騷》美人香草,湘靈二姚,鳩鳥為媒,亦將斥為綺詞乎?《國風(fēng)·關(guān)雎》,亦當(dāng)刪汰乎?”劉光賁更是概括為:“其所賦之辭以為學(xué)人之求道也可,以為忠君之戀主亦可,即以為自悲身以思圣帝明王也亦無不可。”

          總之,以蘇軾為代表的“比興說”一派,都把《閑情賦》比喻成《詩經(jīng)》、屈原的《離騷》中的某些篇什,寄托著深刻的政治寓意:有的說是宗國覆滅,眷戀故主;有的說是思同調(diào)之人不可得,故托以寄懷;有的說是自悲身世,期圣帝明王;有的說是追求人生的理想……

          審察以上兩種觀點(diǎn),似乎覺得都有各執(zhí)一端的弊病。持“愛情說”者以為此賦純寫愛情,并無諷諫意味。雖然說對了一半,但否認(rèn)此賦的諷諫意味,這也不符合作者的本意!堕e情賦》確實(shí)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對美人的追求,真實(shí)生動(dòng)地表現(xiàn)了人們在絕色佳人面前靈與肉的顫動(dòng),然而作者的本意是使流宕的情欲復(fù)歸于正。這正是題中“閑情”二字的含義!堕e情賦》序和賦的末尾幾句,明白無誤地交代了文章的命意。其中序尤其值得注意。序曰: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并因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fù)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在這段序里,陶淵明交代了以下幾點(diǎn):

          一、這是一篇仿作,模仿的對象是《定情賦》和《靜情賦》。

          二、陶淵明認(rèn)為這兩篇賦的感情是由逸至澹,由蕩至正,其主旨是抑流宕而有助諷諫。

          三、奕代之繼作皆廣其辭義,也就是不離開原作的基本旨意而又有所發(fā)揮,自己的這篇賦也如此。而且他明白地說出這篇賦不謬張衡、蔡邕之原意。

          四、這篇賦是在“園閭多暇”之際寫的?傊,這篇序文至少說明了陶淵明寫《閑情賦》的主觀動(dòng)機(jī),是分析文章命意的重要依據(jù)。這里,首先應(yīng)當(dāng)明確《閑情賦》的“閑”字的含義。

          《說文》“閑,闌也,從門中有木!弊ⅲ骸耙阅練j門也!币隇椤胺馈薄ⅰ跋蕖、“閉”、“正”。《廣韻》:“閑,闌也,防也,御也!薄稄V雅·釋詁》:“閑,正也!闭瞧湟炅x。可見“閑”就是防閑的意思。《閑情賦》序曰:“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眲t“閑情”猶正情也,情已流蕩,而終歸于正。序又曰:“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薄耙帧闭撸挂,與“閑”義近。這些內(nèi)證足以說明“閑情”意謂抑流宕之情使歸于正也。這樣解釋使與陶淵明在序中所說的張衡《定情賦》、蔡邕《靜情賦》之“定”和“靜”意思相符了!岸ㄇ椤、“靜情”的含義,便是使“流宕之邪心”,歸之于“定”、“靜”。

          其次,《閑情賦》序文指出了其與張衡《定情賦》、蔡邕《靜情賦》之間的承傳關(guān)系。張衡《定情賦》殘文見《藝文類聚》卷十八:“夫何妖女之淑麗,光華艷而秀容。斷當(dāng)時(shí)而呈美,冠朋匹而無雙。嘆曰:大火流兮草蟲鳴,繁霜降恍草木零。秋為期兮時(shí)已征,思美人兮愁屏營!庇忠姟段倪x·洛神賦注》:“思在面為鉛華兮,患離塵而無光!辈嚏摺鹅o情賦》殘文見《藝文類聚》卷十八:“夫何姝妖之媛女,顏煒燁而含榮。普天壤其無儷,曠千載而特生。余心悅于淑麗,愛獨(dú)結(jié)而未并。情罔象而無主,意徙倚而左傾。晝騁情以舒愛,夜托夢以交靈!庇忠姟侗碧脮n》卷一百十:“思在囗而為簧鳴,哀聲獨(dú)不敢聆!睆倪@些殘文已足以看出《閑情賦》確如陶淵明自己所說是它們的“繼作”系列中的一篇。這個(gè)系列的繼作還有王粲的《閑邪賦》,陳琳的《止欲賦》,阮瑀的《止欲賦》,應(yīng)玚的《正情賦》,曹植的《靜思賦》,張華的《永懷賦》等。可見以賦的體裁抒寫愛情的流宕最后歸于閑正,乃是漢魏以來文人慣用的方式。淵明《閑情賦》也不過是繼承了漢魏以來的文人“并因觸類,廣其辭義”的仿作傳統(tǒng)。因此,無論從寫作方法和命意來說,《閑情賦》與張、蔡之作一脈相承。

          除序文之外,正文最后也點(diǎn)出了“閑情”的本意:“尤《蔓草》之為會(huì),誦《邵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薄堵荨分浮对姟む嶏L(fēng)·野有蔓草》!睹娦颉芬詾榇似恰澳信r(shí),思不期而會(huì)”而作!啊渡勰稀分喔琛敝浮恫菹x》、《采蘩》等篇!睹娦颉分^《草蟲》“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坝取堵荨贰眱删洌磉_(dá)了應(yīng)該“以禮閑情”的意思。最后,流宕八遐的情思在禮法的自律下,漸漸止息,趨于安靜。

          從以上分析可以斷定,《閑情賦》不存在“香草美人”之類的政治寄托,什么“眷懷故主”,“思同調(diào)之人不可得”,以及追求政治理想等等旨意,在《閑情賦》序和正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據(jù)!氨扰d說”也就無立足之地了。但不可否認(rèn),此賦確有諷諫意味。作品固然大肆鋪陳愛情的追求,然而鋪張本是賦的特點(diǎn),并且因此產(chǎn)生一段情之流宕。如果沒有這一段情之流宕,所謂“抑流宕”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陶淵明寫作《閑情賦》的主旨確實(shí)是防止男女情欲的流宕不返,即“以禮閑情”。俞文豹《吹劍四錄》說:“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淵明作《閑情賦》,蓋尤物能移人,情蕩則難反,故防閑之!闭_地指出了《閑情賦》一類作品的命意。

          蕭統(tǒng)諸人,之所以說《閑情賦》“卒無諷諫”,大概在于此賦描寫愛情部分太多太精彩,以至淹沒了“曲眾奏雅”的本意。錢鐘書對此分析得很精辟,稱此賦“題之意為‘閑情’,而賦之用不免于‘閑情’,旨欲‘諷’而效反‘勸’耳。流宕之詞,窮態(tài)極妍,淡泊之宗,形絀氣短,諍諫不敵搖惑。以此檢逸歸正,如朽索之馭六馬,彌年疾疢而銷以一丸也!雹湾X先生指出了《閑情賦》旨欲“諷”而效果反而“勸”的原因。其實(shí)這是辭賦“勸百諷一”的通病,而不應(yīng)據(jù)此否認(rèn)此賦的本意。

          《閑情賦》大肆鋪陳絕色佳人的美艷以及對她的熱烈追求,“始則蕩以思慮”,最后“以禮閑情”,“終歸閑正”。這盡管是傳統(tǒng)的寫作手法,但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佳人的審美感受,融入了他曾經(jīng)有過的性愛體驗(yàn),可見淵明對異性具有極高的審美能力。如果真有佳人在前,他是能愛和敢愛的;但他又能控制自己的情欲,以禮閑之,讓靈肉的顫動(dòng),最終歸于心神的寧靜淡泊。所以說,《閑情賦》表現(xiàn)了陶淵明真率自然的人格,體現(xiàn)了他儒道融合的思想,與他的總體思想風(fēng)貌和生活作風(fēng)完全一致。

          二、理解了《閑情賦》的主旨,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此賦的內(nèi)容,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為何此賦遭受如此之多的非議。

          《閑情賦》共一百二十二句。小序后的前二十六句可謂之“引”,言佳人的姿容德操和心緒,明動(dòng)情之因。緊接著以九十二句的篇幅寫“余”由動(dòng)情而溺于情,最終困于情。作者在這個(gè)部分充分展示了賦鋪陳排比的文體特征,回環(huán)往復(fù)地表白了溺于情后患得和患失的心緒,極為真實(shí)。賦的最后四句是為情作結(jié),求從情中解脫,但讀來卻似了未了,留有余味。

          作為“引”的二十六句,層層套迭,步步深入地描述出佳人的外表和內(nèi)心,這些描述是“余”耳聞目睹、感于中而形于外地抒發(fā)出來的。有一位佳人不但長得非常美麗,而且具有高潔的品德:“夫何環(huán)逸之令姿,獨(dú)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nèi),負(fù)雅志于高云!弊巳莸虏俟炭墒谷饲閯(dòng),尚不能使人情深,故作者著重以“泛清瑟”來形容對佳人心緒的感受!板街鞄呵迳宰孕馈,方“含言笑而不分”,卻“曲調(diào)將半,景落西軒”,悲從中來,于是“仰睇天路,俯促鳴弦”。但是無論欣或悲,都已使“余”一見鐘情,“引”也就到此為止。

          從“激清音以感余”句起,是“余”自述的情思!坝酝越Y(jié)誓”,又“懼冒禮之為愆”;如以正道“待鳳鳥以致辭”,又“恐他人之我先”,這就導(dǎo)致了“余”“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沉溺極深。于是“余”把自己所能想到的,與心中偶然接觸的一切辦法都寫了出來,想方設(shè)法去與心中的人“接膝以交言”。他,“愿在衣而為領(lǐng)”、“愿在裳而為帶”、“愿在絲而為履”、“愿在莞而為席”,以便能隨時(shí)隨地和佳人肌膚相親;他,“愿在發(fā)而為澤”、“愿在眉而為黛”,以便能時(shí)時(shí)同心愛的人相依相偎;他,“愿在晝而為影”,以便能與佳人形影相隨,永不分離;他,“愿在夜而為燭”,能替佳人照亮黑暗;“愿在竹而為扇”,能替佳人除汗扇涼;他,“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以期能與佳人共享歡樂,共分憂愁。此時(shí)“余”的情感不可遏止,達(dá)到如癡如醉如狂的地步。然而,每種愿望都不可能達(dá)到永不分離的目的,必定引出相應(yīng)的悲苦。

          “考所愿而必違”時(shí),“余”并不就此罷休,他仍然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⑽:“思宵夢以從之,神飄搖而不安!奔词棺非蟛坏,“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他還要“托行云以送懷”,大有不達(dá)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當(dāng)“行云逝而無語”,路路斷絕,“余”只能借清風(fēng)沖洗沉重的思慮,讓一己的欲念隨波留去,“寄弱志于歸波”!坝唷钡倪@種欲了難了、惆悵萬千之情及無可奈何之意最終留在了“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的結(jié)語中,使結(jié)語留下了無窮的余味。

          全賦最值得反復(fù)吟詠、最蕩人心魄的地方,便是以“十愿”的虛想、鋪陳對佳人的依戀、追求和心愿不遂的“十悲”!笆浮笔谴竽戨x奇的幻想,“十悲”卻符合生活實(shí)際而非憑空設(shè)境,處處契合“余”對佳人的心許神會(huì)。于是由“愿”得“悲”,以虛生實(shí),一起一落,一揚(yáng)一抑,使全賦在情感的起伏和語調(diào)的流動(dòng)上形成了一種強(qiáng)烈的節(jié)奏感,并將“余”一面激情澎湃,一面又悱惻纏綿的非“閑”之情表達(dá)的淋漓盡致,感人至深。如果說,“十愿”是火焰,表現(xiàn)的是對愛情熱烈追求,充滿的是滿懷的纏綿和溫柔,那么,“十悲”則是鼓風(fēng)機(jī),它使愛火更加熾熱,更加灼人,更加讓人蕩氣回腸。

          描寫愛情的深刻,達(dá)到了一種未曾有過的高度,這正是《閑情賦》的可貴之處。它表現(xiàn)了人間的至性真情,展示出人性的威力,驚得封建衛(wèi)道士們目瞪口呆,于是也就遭受了大肆攻擊、歪曲和非議。

          三、《閑情賦》在藝術(shù)上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閑情賦》對男女愛情大膽潑辣、生動(dòng)細(xì)膩的描寫,對后世寫男女之情的作品有深刻影響,提供了豐富經(jīng)驗(yàn)。楊升庵說:“陶淵明《閑情賦》‘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盡麗情,深入冶態(tài)。裴硎《傳奇》、元氏《會(huì)真》,又瞠乎其后矣!彼惶岬搅伺犴屎驮,其實(shí)《閑情賦》在歷代文學(xué)家中的影響是極其深遠(yuǎn)的,真可謂衣被作家非一代也。

          其次,《閑情賦》在語言風(fēng)格上也很有它的特色,迥異于陶集中的其他詩文的風(fēng)格。眾所周知,陶淵明在運(yùn)用語言上樸實(shí)無華、清新自然,在描寫農(nóng)村景物與生活時(shí)甚至引用農(nóng)民的口頭語言。而此賦的語言,適應(yīng)其文體的特點(diǎn)和內(nèi)容的需要,一改其語言風(fēng)格的常態(tài),變得纏綿悱惻、富麗華美、柔婉多姿。如寫佳人儀態(tài)、美貌只用廖廖數(shù)語“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神儀嫵媚,舉止詳妍”便把佳人楚楚動(dòng)人的神態(tài)及內(nèi)心世界,合盤托出了。特別是寫“余”追求佳人失敗后的復(fù)雜心緒時(shí),“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令人叫絕;寫思念而不得見時(shí)喪魂失魄的樣子,“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再確切不過了。

          再次,《閑情賦》構(gòu)思奇特,抒情細(xì)密,絲絲縷縷充滿張力,如水波層層相涌,高潮處洶涌奔騰,回落時(shí)仍有暗流回還,綿延起伏,終而不絕,縱然“憩遙情于八遐”,留下的卻是余波未平,讀來令人回腸蕩氣,感慨萬千。

          最后,《閑情賦》中的景物描摹、聲光細(xì)節(jié),無不細(xì)膩工巧,配合近似影視分鏡頭般的心理刻繪,達(dá)到了情景交融高度和諧的程度!叭~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fù)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于是悲從中來:“悼當(dāng)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由此可見,陶淵明不愧為寫景抒情的大手筆。

          在陶淵明的全部創(chuàng)作中,唯獨(dú)這篇《閑情賦》是吟詠愛情的,雖然陶淵明作此賦的主觀動(dòng)機(jī)是防閑愛情的流宕。陶淵明以他“不狎世”的率真和洋洋灑灑的“愿”“悲”,將人間俗世的兒女之情盡興地傾吐出懷,展現(xiàn)了自己真率自然的美好人格,同時(shí)在客觀上它成為了一篇雖非空前亦乃絕后的愛情賦。

          《閑情賦》與《歸去來辭》的承接與照應(yīng)

          縱觀陶淵明的作品,《閑情賦》一文就思想內(nèi)容而言與陶淵明其余的作品也是緊密相關(guān)的,這一點(diǎn)突出地反映在了該文與《歸去來辭》一文的承接上。在《閑情賦》的第三段中,陶潛決定放棄愛情,回歸田園。里面描寫他的心情特別迷惘、迷茫,好像在大沙漠里沒有水,沒有出路,最后他決定把這些感情扔掉。在這篇文章中,愛“契契以苦心”給作者帶來的憂愁和痛苦勝于快樂。這中間盲目的情、色也好(“在衣而為領(lǐng)”),高尚的情感也好(“在木而為桐”),都讓作者“擁勞情而罔訴”,不知所措。這種獨(dú)愁和失落(“獨(dú)悁想以空尋”),也不能給作者任何滿足感。在這一段描寫中,陶淵明決定回歸田園,引用《詩經(jīng)》、《論語》、《楚辭》中的象征。比如,作者決定把自己藏起來,以大自然為保障:“翳青松之余陰。”在這里,作者所提出的青松,有道德高尚的含義。以青松代表君子,是中國文學(xué)中常見的修辭方法?鬃泳驼f過,青松是一種強(qiáng)壯的、令人尊重的樹:“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弊蠓乙苍谒馁x里把自己比喻成青松,為了表示出她的高尚品德:“若君子之順時(shí)。又似乎真人之抗貞。赤松游其下而得道!庇纱丝梢,青松在陶淵明的前后都賦有高尚的含義,而作者如果要把自己藏在青松的樹蔭之下,那么我們可以猜測,作者的放棄愛情,是在追求更高的道德。但是,第三段中,大自然也不完全是道德高尚的象征,也不完全是提供安慰的源泉。大自然也是作者感嘆的對象:“瞻夕陽而流嘆!痹谶@中間,關(guān)于田園的描寫與《歸去來辭》有對比,也有回應(yīng)。比如說,在《閑情賦》中“日負(fù)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所表達(dá)的意思,是作者為太陽落山而哀悼,可是在《歸去來辭》中,作者反而把夕陽寫得很正面:“云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這里陶淵明的天才顯露出來了。他在兩篇辭賦里用同一樣的情景:月亮出來,太陽落山,鳥歸巢,來表達(dá)出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感。在《閑情賦》里,太陽落山是一種負(fù)面的情景,因?yàn)槿疹^“沒”,鳥歸巢,也是孤獨(dú)的,是孤獨(dú)的聲音和意象。最后的一句“獸索偶”,指的是別的動(dòng)物同作者一樣也找不到伴兒,孤獨(dú)而不還。《歸去來辭》中同樣的描寫,卻可以用來表達(dá)積極、熱烈的情感態(tài)度。云從山間出來,鳥飛累了而歸巢,反而表達(dá)出一種舒服的安慰。同樣,太陽模模糊糊的,看不清“將入”,作者就撫摸著青松。這里我們又見到青松,道德高尚,給隱士以安慰的一個(gè)東西。由此可見,陶淵明在兩篇辭賦中,以同樣的景物來抒情,正可以說明:《歸去來辭》是《閑情賦》的一個(gè)比較對象,也是它的回應(yīng)!

          這種回應(yīng)或者說回音,在兩篇辭賦中具有一問一答的作用!堕e情賦》因?yàn)樵跁r(shí)間上比《歸去來辭》寫得更早,那么《閑情賦》里的情景就是問,《歸去來辭》中的描寫則是答。在《閑情賦》里,為了表達(dá)他的哀悼,作者用秋冬兩個(gè)季節(jié)的描寫,來渲染一種悲哀的氣氛:“葉爕爕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笨墒窃凇稓w去來辭》中,陶淵明則引用春天的例子,來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歸去來兮”的興奮:“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大自然不但可以表達(dá)出完全不同的情緒,也在兩篇文章里,讓讀者感覺到兩者之間不絕如縷、前后承接的關(guān)系。所以,我認(rèn)為,《歸去來辭》在語言上和意義上與《閑情賦》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陶淵明用華麗流暢的語言,把兩篇文章的寫作風(fēng)格,委婉地連接起來了。

          在《閑情賦》里,陶淵明找不到出路:“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以無攀!笨墒窃凇稓w去來辭》中,陶淵明是有辦法,有出路的:“或命巾車,或棹孤舟”,而且險(xiǎn)峻的山崖,反而沒有《閑情賦》里的“無攀”之山那樣可怕,甚至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登東皋以呼嘯”。兩相比較,這么多相互照應(yīng)的例子,讀者可以很清楚地意識到,這兩篇文章是有內(nèi)在的連貫性的。也可以說,在《閑情賦》里,陶淵明一方面是在自然中找能夠安慰他的青松之余蔭,可又感嘆時(shí)間的流逝和前路之長遠(yuǎn):“神飄飖而不安”;可是在《歸去來辭》中,“寔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他特別堅(jiān)定,知道前路不遠(yuǎn),也知道以前感情的“非”,現(xiàn)在的決心才是——“是”。在《閑情賦》最后,陶淵明最終因?yàn)殡y過(“徒勤思以自悲”),就覺得應(yīng)該放棄這些讓他難過的情緒:“寄弱志于歸波”。由以上的分析來看,陶淵明的《閑情賦》并不是蕭統(tǒng)所說的“白玉微瑕”,也不單單是魯迅所稱贊的“自白”,更是體現(xiàn)了陶淵明內(nèi)心掙扎的一篇文章。里面的感情是陶淵明生活中真有的感情。無論是“弱體難安”這種跟他人有關(guān)的憂愁,還是“獸索偶而不還”這種對自己孤單的感嘆,陶淵明的感情都延續(xù)到了《歸去來辭》,也在此中得到回應(yīng)。這樣,也許陶淵明的《閑情賦》可以在《陶淵明集》中占有一席之地。

        【陶淵明《閑情賦》原文譯文】相關(guān)文章:

        陶淵明《閑情賦并序》原文與譯文10-19

        陶淵明《閑情賦》譯文及注釋05-21

        陶淵明《閑情賦》10-28

        《閑情賦》陶淵明11-11

        陶淵明與《閑情賦》12-20

        淺談陶淵明寫的閑情賦09-07

        陶淵明《閑情賦》全文欣賞07-04

        陶淵明集卷之五賦辭《閑情賦并序》11-09

        陶淵明閑情賦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魏晉04-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