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時間:2020-10-09 15:11:23 陶淵明 我要投稿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引導(dǎo)語:在陶淵明的作品中,《歸去來兮辭》歷來是人們十分注重的一篇,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相關(guān)的知識點吧。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并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為小邑。于時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勵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正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扶孤松而盤垣。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嚕蜩轮邸<锐厚灰詫ほ,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在陶淵明的作品中,《歸去來兮辭》歷來是人們十分注重的一篇。這是因為,“沛然如肺腑中流出”的這篇作品,全面集中地反映了陶淵明的思想。而在欣賞陶淵明 優(yōu)美文辭的同時,讀者也會對陶淵明的人生哲學(xué)作客觀、全面的觀照。這篇“因事順心”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完全可以看作是陶淵明自己對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一 種詩意自白。

          一、安貧樂道君子固窮的人生態(tài)度

          《歸去來兮辭》:“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陶淵明的感人之處在于他鄙夷功名富貴的人生態(tài)度,這一點在其作品中是屢有申述的。“不戚戚于貧 賤,不汲汲于富貴。”“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好爵吾不榮,厚饋吾不酬。”這是陶淵明終生恪守的人生態(tài)度。義熙元年的歸隱,是陶淵明與官場的徹底決裂, 也是陶淵明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值得注意的是,其時陶淵明的家境并非十分富庶。歸隱之初,尚有“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加上剛剛?cè)ヂ,有一定薪俸結(jié)余,尚 無生計之虞。歸隱數(shù)載,生活的種種不幸漸次襲來,陶淵明淪為“君子固窮”的一介寒士。瀕臨晚年,陶淵明貧病交加,用梁啟超的話來說,“他真是窮到徹骨,常 常沒有飯吃”。

          陶淵明的歸田,出于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并沒有任何被脅迫的成份。為了人格的獨立和完善,陶淵明走了一條“躬耕自資”之 路。其后的實踐證實,這是一條荊棘叢生之路。“逢運之貧”,“簞瓢屢罄”,畢竟需要巨大的心理承受力。封建時代,像陶淵明這樣耐得寂寞、耐得潦倒、耐得貧 苦的士人,實在屈指可數(shù)。歸隱之后,陶淵明的仕進之路并未斷絕,故交之中,也不乏達官貴人,陶淵明之可貴在于,即令貧病交加,也無出仕之念,即令處境困 厄,也不攀附權(quán)貴c在富貴和貧窮之間,陶淵明決然選擇了后者而毫不反悔。“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以累己”,“不賴固窮節(jié),有世當誰傳”,“竟抱固窮節(jié),饑 寒飽所更”。于中不難看出陶淵明白詡氣節(jié)安貧樂遭的情懷。

          二、委運任化生死由之的達觀思想

          《歸去來兮辭》:“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閨。”“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陶淵明對生死問題完全持坦然態(tài)度,這是窺探陶淵明 心態(tài)不能忽略的一點!缎斡吧瘛罚“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yīng)盡更須盡,無復(fù)獨多慮。”《挽歌詩》:“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死去何所道,托體同 山阿。”《歸園田居》:“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在陶淵明看來,人雖為萬物之靈,卻難以逃脫死亡。即然如此,對生死榮辱作過多考慮就顯得多余。因此, 人應(yīng)當順應(yīng)自然,在“自然”這一波濤起伏的大梅中隨流飄蕩,不為之喜亦不因之懼。這種“樂夫天命”,委運任化的思想,反映出陶淵明的生死觀。正是因為具有 這種人生哲學(xué),才使陶淵明對天地萬物齊以達觀,對世間紛擾無動于衷,對藝術(shù)世界執(zhí)著追尋,也才有陶淵明式的獨到的審美發(fā)現(xiàn)。

          “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是儒家的生死觀,天壽等同生死混一是道家的生死觀,陶淵明的生死觀帶上了強烈的個性化色彩,而有別于儒遭兩家。陶 淵明看重有限的生命,努力完善自我,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雖“感吾生之行休”,但對生死又坦然面對聽其自然,表現(xiàn)出一種平靜心態(tài)和曠達胸懷。陶淵明白撰挽 辭并為了吟唱,“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以平靜理智超然曠達的心態(tài)看待生死,其可貴處在于,完全擺脫了生死的糾纏與因擾。在陶淵明看來,人生的 意義,不在生命過程的長短,而在生存質(zhì)量,即生命過程的完成狀況。人活著,應(yīng)當多姿多彩地演繹人生,體現(xiàn)出自己的生命價值。陶淵明毅然辭彭澤令歸去,正是 為著完美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質(zhì)性自然抱樸守真的生活原則

          《歸去來兮辭序》:“及少日,眷然有歸去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勵所得。”陶淵明否定仕宦道路的心理基礎(chǔ)是什么?就是“質(zhì)性自然”。粱啟 超說,陶淵明的“人生觀是什么呢?可以拿兩個字來概括他:‘自然’”!稓w去來兮辭》中展現(xiàn)的引觴自酌撫松盤桓、經(jīng)丘尋壑臨流賦詩等情節(jié),實際上是“久在 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這種審美情趣的外化。陶淵明以“自然”之心性,人“矯勵”之官場,鮮有不“違己交病”者,所以才有“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之 人生感慨。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評論家常以真、淳、樸、拙等詞語評論陶淵明的作品。其實,這也是對陶淵明“自然”之旨的具體注釋。所 謂“自然”,用陶淵明自己的話說,其根本點即在“抱樸含真”“性剛才拙”。在那“真風(fēng)告逝,大偽斯興”的時代,陶淵明敝屣名教崇尚“自然”,落脫世故忘懷 得失,恪守求真求樸的生活,摒棄浮華奢靡的世風(fēng),《歸去來兮辭》正作了形象的寫真。

          四、特立獨行不拘時俗的處世方式

          《歸我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陶淵明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那個虛幻的“世外桃源”。息交絕游悖 離時俗,是陶淵明思想的另一特征。如果說,仕途的黑暗、理想的失落、個性的壓抑,令陶淵明毅然訣別官場,以歸隱生活作為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最佳選擇,充分 表現(xiàn)了陶淵明與世風(fēng)時俗的精神背離。那么,從陶淵明的生活細節(jié)中,同樣可以看到陶淵明這種不拘時俗的鮮明個性。史書記載:“蓄無弦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 酒之會,是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陶淵明自述:“性嗜酒……造飲則盡,既醉而退,亦不吝去留。”這種不拘流俗獨標新格的審實意趣, 告白著陶淵明與現(xiàn)實世界的種種不調(diào)和,與時代精神產(chǎn)生著劇烈沖突,這就是陶淵明坦言“世與我而相違”的思想內(nèi)蘊。

          晉宋易代之際,“朝隱”之風(fēng)盛行,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闕之假隱土紛紛登場。他們附庸風(fēng)雅交往權(quán)貴,恃才傲物狂放不羈,實為利欲熏心之徒。陶淵 明之歸田,絕不是求取聲名待價而沽,為自己設(shè)計一條曲線求官的終南捷徑,而是徹底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為自己設(shè)計一條展現(xiàn)完美人格的人生之路,《歸去來兮 辭》的思想價值,正在于對仕途、世俗的徹底否定。

          五、安逸閑適平和恬淡的審美趣味

          陶淵明的生活情趣,直接反映在《歸去來兮辭序》中的有下列四個方面。一曰“躬耕自資”。“植杖而耘籽”這種勞動生活,絕不是詩人的夸飾,這在 詩人的作品中多所反映。“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展出肆微勤,日人負耒還。”為不違己愿不負所懷,陶淵明選擇了一條躬耕之路,此路之艱辛不難想見。 一曰嗜好飲酒。“有酒盈樽”是陶淵明的心愿。前人疑陶詩“篇篇有酒”,的確,陶淵明“偶有名酒,無夕不飲”,“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陶淵明之飲,一 在遺世忘憂,一在自得意足。一曰琴書自娛。“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陶淵明自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與書置于同等地位 的是對音樂的愛好:“息交游閑業(yè),臥起弄書琴。”“有琴有書,載彈載詠。”正是在撫琴讀書之中陶淵明得到人生的真趣。一日性愛丘山。“既窈窕以尋壑,亦崎 嶇而經(jīng)丘。”陶醉林泉,寄意山川,尋幽探勝,以自然景觀為依歸,以山川草木為友朋,以鳥獸蟲魚為侶伴,陶淵明留下了許多抒寫真情摯性的詩篇。

          《歸去來兮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仕宦,如無心出岫之云,歸田,如倦飛知還之鳥,陶淵明自塑 的“撫孤松而盤桓”這一歸田者形象,生活之安逸、閑適,心境之平和、恬淡,真切形象地反映出濤人的審美追求,其審美趣味的核心是自由自在適性逍遙。

          為了闡述方便,這里將《歸去來兮辭》表現(xiàn)的思想分而述之。事實上,上列五個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在陶淵明身上也是完全統(tǒng)一的。從傳統(tǒng)的文化的 角度觀照,陶淵明的人生價值取向明顯受到儒道兩家的影響。蔡元培先生說:“清談家之思想,非截然舍儒而合于佛道也,彼蓋滅裂而雜揉之。”陶淵明不是清談 家,但是,其思想同樣不能不受時代精神的影響。但是,陶淵明的思想又很難歸人某一范疇。正如朱自清先生所析:“淵明是一位絕頂聰明的人,卻不是一個拘守系 統(tǒng)的思想家或宗教信徒……他讀各家的書,和名人的接觸……把所吸收來底不同東西融會成他的整個心靈,在這個心靈中,可以發(fā)見儒家的成分,也可以發(fā)見道家的 成分,不見得有所謂內(nèi)外之分,尤其是不見得是淵明有意要做儒家或道家。”近代文學(xué)史家劉大白論陶淵明:“晉以前、晉以后的詩人,沒有可以跟他相比并的。” “他不是英雄,他不是豪杰,他不是圣人,他不是賢者,他不是忠臣,他不是節(jié)士,他不是名士,他不是狂生,他不是高人,他不是隱者,他不是厭世者,他不是玩 世者,他不是戀世者……他不是浮屠一派。”用十四個否定判斷,從反面說明陶淵明那種常人難以企及的精神世界,那么,“他是”什么?他的思想應(yīng)當歸人何種范 疇?這實在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我們只能說,《歸去來兮辭》自塑的陶淵明形象,是帶有強烈個性化色彩的獨特的“這一個”,陶淵明的思想是“很難歸人某一 范疇”的。所以,前代固然不存在“陶淵明”,后世也找不到第二個“陶淵明”。但是,這并不妨礙歷代士人從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中各取所需:或取其對功名富貴之 鄙棄,或取其對生死去就之漠視,或取其抱樸守真之態(tài)度,或取其不拘時俗之風(fēng)格,或取其平和沖淡之個性。這,就是千年以降《歸去來兮辭》受到不同層次的讀者 廣泛喜愛的一個原因。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相關(guān)文章: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賞析07-23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原文及譯文12-18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閱讀答案12-25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12-11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原文和翻譯12-11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知識歸納11-23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01-22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讀后感范文(精選9篇)07-26

        論陶淵明的樂天安命—《歸去來兮辭》讀后感10-31

        歸去來辭陶淵明散文12-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