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中關于悉如外人的質疑
多年以來,初中語文課本將《桃花源記》一文中的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中的外人一詞解釋為桃花源以外的人。我認為這樣理解與原文意思相悖,也與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符。
其一,服飾的演變是人類歷史變遷的縮影。
從秦漢到魏晉時代,相隔將近六百年,人們的著裝會不隨著歷史的變遷而改變嗎?
秦朝統(tǒng)治中國的十五年間里,秦始皇兼收六國的車旗服御,創(chuàng)立了衣冠服飾制度。秦朝的服飾的主要特征是連體式,寬袖、大袍。秦漢時代,在中國服色是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將陰陽五行思想滲進服色思想中,秦朝歷時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規(guī)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應是沿襲戰(zhàn)國時代的習慣。
男服服飾是秦始皇規(guī)定的,大禮服是上衣下裳同為黑色。祭服并規(guī)定衣色以黑為最上,又規(guī)定,三品以上的官員著綠袍一般庶人著白袍。
女服服飾,秦始皇喜歡宮中的嬪妃穿著漂亮的及以華麗為上。由于他減去禮學,對于嬪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個人喜好為主。不過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漢代服飾的職別等級,主要是通過冠帽及佩綬來體現(xiàn)的。不同的官職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漢代的服飾中的冠制特別復雜,有十六種之多。漢代的鞋履也有嚴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門穿屐。婦女出嫁,應穿木屐,還需在屐上畫上彩畫,系上五彩的帶子。
到了魏晉時代,人們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思想在服裝設計與用料等方面都有所反映,灑脫娟秀的魏晉風度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于個性的追求。社會的動蕩、民族的融合,各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的相互學習、兼收并蓄,在男女衣著方面也會有許多變化。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服裝史的大變動時期,這個時候因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來住,胡服便成了當時時髦的服裝。緊身、圓領、開叉就是胡服的特點.
漁人以東晉平民的眼光來看為避秦時亂而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人,這不正如東晉人乘時間機器來到六百年前的秦王朝一樣嗎?一切都很新鮮,一切都不可思議。因為他們是兩個時代的人。
古樸端莊、等級嚴明的秦漢服飾。
灑脫娟秀的`魏晉風度
錦履立花紋,繡帶同心苣晉。
其二,與原文的意思相悖。
人們之間觀察雙方的感受往往是相同的。你看我如外人,我看你也一樣如外人。因為他們的衡量標準是不同的。漁人以當時的眼光看待桃源人;而桃源人以秦人的眼光看漁人,怎能不產(chǎn)生悉如外人的感嘆呢?
這才會出現(xiàn):(桃源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他們吃驚什么呢?我想其一,在這個小國寡民的社會里,人與人非常熟悉,沒有見過這個漁人;其二,漁人的裝束是否也與眾不同呢?可想而知,你會對黑豬身上的蒼蠅熟視無睹,卻對美玉上的微瑕耿耿與懷。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為它形成對比,就因為它與眾不同。
綜上所述,我認為文中的解釋有誤,應理解為與眾不同的人,或世外的人。
【《桃花源記》中關于悉如外人的質疑】相關文章:
河中石獸中如的意思05-02
采薇的主題質疑05-25
關于桃花源記作文12-24
《詩經(jīng)三首》質疑與反思07-24
關于陶淵明《桃花源記》課文分析07-14
關于桃花源記教案4篇04-30
關于桃花源記教案8篇04-26
關于桃花源記教案3篇04-15
關于桃花源記教案三篇04-14
關于桃花源記教案四篇04-11